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当更强-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近战的斧头砍刀,凶狠砍杀墙顶上的秦军士卒,把缺乏实战经验的秦军士卒砍得是血肉横飞,惨叫不断,后面的少帅军将士也源源不竭的冲上墙顶,夺占了更多的墙头阵地,迅速与在其他位置登城的少帅军将士连成一片,控制了一段二十多丈长的界墙顶端。
还是缺乏经验,秦将宁执是直到现在都不明白自军的坚固防线为什么会突然被少帅军突破,急得破口大骂的同时,宁执也只知道一个劲的催促秦军士卒上前,重新夺回界墙阵地,可惜秦军士卒不管如何反攻,都照样挡不住少帅军将士的凌厉攻势,仍然被杀得节节败退,死伤不断。
更让宁执气爆肚皮的还在后面,又一辆水车上山后,许多的秦军士卒不顾前线已经无比吃紧,竟然又冲了过去抢水,少帅军则抓住机会发起进攻,强行冲杀到了城楼附近,一刀砍倒了宁执的将旗,沉重打击了秦军士气,宁执亲自带着亲兵队迎战,也被士气如虹的少帅军将士迅速杀败,被迫逃下城楼,少帅军将士乘机又砍断了吊桥绳索,致使吊桥落地,成为少帅军直接进攻关门的宽敞大道。
接下来的战事中,秦军的表现只能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少帅军才刚撞开关门,大举杀入秦军营地,心惊胆裂的秦军将士才彻底土崩瓦解,无数将领士卒争先恐后的逃下吊桥岭,宁执阻拦不住,也只好在亲兵的劝说下匆匆西逃,少帅军将士乘机追击,成功夺取吊桥岭重地的同时,还在追击战中大量斩杀了秦军败兵,削弱了武关秦军的守城力量。
下午申时左右,项康率军登上吊桥岭,然后项康既没心情欣赏山顶的风景,也没去理会尸横遍野的吊桥岭战场,只是马上走到西面,眺望远处的武关关城,还有更远处的关中秦军营地,脸上还尽是担忧神情,丝毫没有因为顺利拿下武关外郭而欢喜兴奋。
也不能怪项康这么苛求,少帅军之所以能够顺利拿下吊桥岭,原因并不止是秦军缺乏经验给了少帅军断水机会这么简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吊桥岭的山顶地势比较开阔,南北长达七里,少帅军将士可以把兵力展开了进攻。可是五里外的武关关城却位于峡谷之中,关前几乎没有空地,兵力极难展开,同时武关的关墙还高达三丈过半,绝不象界墙这么容易攀登,少帅军能不能拿下武关,目前也依然还是一个未知数。
旁边的少帅军文武都明白项康的心思,为了宽慰项康,周叔站了出来说道:“右将军不必这么担心,武关虽然坚固,却也不是牢不可破,战国的时候,楚国和秦国的军队都曾经正面攻破过武关,现在我们的军队兵强马壮,士卒精锐善战,暴秦军队却疏于战阵,缺乏经验,正面强攻武关,绝不是没有得手的可能。”
“我不是在担心拿不下武关,我只是担心伤亡问题。”项康说道:“武关的地形过于险峻,强攻即便得手,我们的伤亡也肯定小不到那里,而且暴秦军队还有援军可以倚仗,如果军队及时轮换有序,我们再想拿下武关,肯定只会更难。”
周叔默然,也知道关中来的秦军如果和武关守军紧密配合,及时轮换,少帅军想要拿下武关肯定更加困难。项康则继续皱眉盘算,还突然自言自语了一句,“不行,不能让暴秦军队齐心协力,得想一个办法挑起他们之间的内部矛盾,减轻我们的攻城压力。”
行动有了方向,只稍微盘算了片刻,一向擅长离间的项康就拿定了主意,让人取来笔墨绢帛,找了一个避风的地方坐下,亲自提笔给驻扎在武关西面的秦军大将李采写了一道书信,态度恭敬的以晚辈身份向秦军名将李信的次子李采问安,说自己这个项燕的侄孙能够与项燕当年的老对手李信的公子李采沙场相见,既是巧合,也是缘分,又鬼扯说李信当年虽然不幸败在项燕的手中,可自己的长大父依然还是对李信评价极高,承认说当年如果不是楚军兵力占据优势,绝无任何可能战胜李信,对李信推崇之至。
给李采的死鬼老爸戴了一通高帽子后,项康又十分客气的表示,希望自己这次能够与李采堂堂正正的大战一场,了结当年项燕和李信之间当年没有结束的种种恩恩怨怨,明确表示愿意随时聆听李采的赐教,与李采共效春秋时的君子之风,沙场征战时为敌,金戈未争时为友,然后项康不但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还在书信上盖上了自己的右将军大印。末了,项康又安排了一个信使,命令他打着白旗到武关关下借路,西进去给李采送信。
还是在项康把信使派了出去之后,旁边的周叔才问道:“右将军,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目的?”
“骗李采的回信。”项康回答得很直接,说道:“如果得手,我就有把握离间李采和王邦这两个匹夫之间的关系。”
向敌人借路送信,这样的事如果换成了是在后来,很可能会让敌人笑掉大牙,但是没办法,秦末汉初这个时代还十分注重礼仪,不但很少斩杀使者,还一般都会对敌人的使者以礼相待,不会故意刁难。所以历史上刘老三兵临武关城下,在发起进攻之前,就派使者宁昌向武关守军借路,直接赶往咸阳与秦廷联系,劝说秦廷投降,武关秦军也果然礼送刘老三的使者西进。
项康派出的使者也一样,打着白旗来到了武关城下后,秦军将士把消息报告到了武关守将王邦的面前,王邦出于道义,也果然挥手放行,不过少帅军信使既然是借道通过,王邦当然是先看了一遍项康亲笔写过了李采的书信,还嘲笑了一通项康的迂腐守旧,然后才派人把项康的信使送往武关西面的秦军营地。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秦将李采本来就有些感叹人生无常,竟然让自己与死鬼老爸当年死敌的侄孙对阵沙场,又见项康的亲笔书信对自己的死鬼老爸极为推崇,对自己也十分客气恭敬,出于礼仪,便也亲笔写了一道回信给项康,除了礼节性的恭维项康的长大父楚国名将项燕一通外,也答应与项康堂堂正正的对决沙场,了结上一辈人留下的恩怨,还同样在信上盖上了自己的印信。
因为项康的信使是在晚上才抵达的李采军营地,便只能是在第二天的上午才又向武关守军借路,返回立即立营在吊桥岭山下的少帅军队伍,王邦也照样检查了李采给项康的回信不提。可是让王邦意外的是,一天后的上午,项康竟然又派了一个使者,携带着黄金玉壁和书信来到武关城下借路,又要去和李采联系,而且项康这次写给李采的书信还是密封在了两片空白简牍之中,盖有封泥,不给王邦直接观看的机会。
“项康小儿这次是耍什么花样?怎么又是送礼物,又是把书信密封?信里到底写了什么?”
心中疑惑之下,王邦还下意识的想去抠封泥,被押到面前的少帅军使者按照项康的叮嘱,忙说道:“王将军,这是我们右将军写给李将军的书信,你如果一定要打开,小的绝对不敢反对,但是李将军那里,恐怕将军不好说话。”
考虑到自己和李采的同僚关系,还有现在自己必须得到李采的帮助,王邦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书信扔还给了少帅军使者,喝道:“快滚,回去以后告诉项康小儿,就只是这一次了,以后别再想向本将军借路,少来麻烦我。”
少帅军使者忙不迭的答应,赶紧带上书信和礼物西进去了李采的营地,然而出于好奇和警觉,王邦自然是对这件事留下了深刻印象,决心在少帅军使者回来后,无论如何都要看一看李采这一次给项康的回信——不能拆开项康给李采的密封书信,是李采看到了肯定有意见,可是李采写给项康的书信,王邦就算拆开了,远在七八里外的李采还能知道不成?
少帅军使者这次没让王邦等多久,才到了正午的时候,少帅军使者就两手空空的重新回到武关西门城下再次借路,守门士卒按照王邦的吩咐,也立即把他押到了王邦的面前,可是当王邦问起李采可有回信给项康时,少帅军使者却哭丧着脸说道:“将军,没有回信,李将军看了我们右将军的书信后,很是把小人臭骂了一顿,还说以后再不想和我们右将军有什么往来,所以我们以后也应该不会麻烦你借路了。”
“李将军为什么要骂你?”王邦好奇问道。
“因为我们右将军这次是写信劝说李将军投降,李将军对大秦忠心耿耿,所以就把小人骂了一顿。”少帅军使者如实回答道。
王邦大笑,又很是嘲笑了项康的异想天开一番,本想挥手放人,可是为了谨慎起见,王邦还是向那少帅军使者一努嘴,吩咐道:“搜一搜他的身上,如果没什么要紧的东西,就放他走人。”
亲兵依令上前搜身,心中坦荡的少帅军使者也乖乖抬起双臂,任由王邦的亲兵随意搜身,可是在仔细搜查时,一个亲兵突然发现不对,说道:“将军,这人的衣服有夹层,里面好象有东西。”
“什么?!”王邦的心中一惊,忙喝道:“快,把他的衣服脱下来检查!”
“我的衣服有夹层?”少帅军使者同样莫名其妙,自言自语道:“怎么可能?这可是我们护军中尉今天送给我的新衣服,怎么可能会有夹层?”
让那名倒霉的少帅军使者傻眼,今天他出发时,陈平送给他的新衣服袍角处,竟然真的有着一个夹层,夹层里还藏着一块写满字迹和盖有印章的白绢,那少帅军使者也顿时象杀猪一样的惨叫了起来,“怪事了!怎么我的衣服真有夹层,还藏得有东西?”
懒得理会那目瞪口呆的少帅军使者,王邦只是劈手抢过了那块白绢细看,然后只是看了白绢上文字的大概内容,王邦的表情就变得无比的狰狞了,狞笑说道:“装得真象啊!表面上对我们大秦朝廷忠心耿耿,背后却打算勾结贼军,帮着贼军前后夹击我们武关关城,把武关献给项康小儿邀功!如果不是本将军谨慎,这次武关可就危险了。”
顺便说一句,假如使者身上的书信没被搜出来,项康当然还有更加恶劣的手段可以让王邦看到这道书信,做这种事,一向都是项康的拿手好戏不是?
………………………………
第二百一十二章 软骨头也有大作用
也不能怪王邦如此气愤,在给项康的回信上,秦军名将李信的宝贝儿子李采原形毕露,先是大骂了一通胡亥暴虐荒淫,倒行逆施,赵高乱政擅权,残害忠良,又坦然承认说自己因为看胡亥和赵高不顺眼,也明白秦国迟早会被关外六国所灭,早有叛秦之心,表示愿意帮项康拿下武关,还承诺说会尽快想办法把王邦骗到自己的营地拿下,让项康可以轻松夺占武关。如果此举不能得手,那么在项康出兵攻打武关时,李采就假意派兵增援武关,乘机骗开关门里应外合,前后夹击武关守军,直接把武关送给项康。
除此之外,为了向项康表明自己的投降诚意,李采不但亲笔写下了这道足以让他抄家灭门的降书,并且在降书上盖上了他的印信。
气愤的同时,王邦除了让人把那个倒霉的少帅军信使押下去仔细拷问外,又立即下令关闭此前向李采军敞开的武关西门,交代说没有自己的亲自命令,任何人不许擅自打开,同时立即召集自己的几个亲信部下,和他们一起商议对策。
和王邦一样,看完了李采亲笔书写的降书,王邦的几个心腹部下也是勃然大怒,纷纷破口大骂李采的背主忘恩,卖国求荣,不过其中也有比较理智的人,至少王邦的部将顾传在冷静下来后,很快就发现有些不对,忙向王邦说道:“将军,这事不对啊?李采将军此前并没有流露任何的动摇迹象,怎么今天项康小儿只是派人给他带了一道劝降书信,送了一点礼物,他就这么爽快便答应投降了?”
“李采匹夫在信上说了,他对我们皇帝和丞相早怀不满,早有投降叛国的打算,答应得这么爽快有什么奇怪?”王邦反问,又说道:“再说了,自古以来,那一个叛贼在暴露前不是装得忠心耿耿,谁会傻到到处说他有投降叛国的打算?”
“但末将还是觉得奇怪。”顾传还是不肯轻易相信,又说道:“李信将军是我们大秦的名将,先帝待他极厚,一家人世受国恩,久食君禄,他的儿子就是再怎么没良心,也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答应投降贼军。如果仅凭这道书信就认定他已经暗中降敌,末将还是觉得太过武断了。”
秦始皇确实对李信相当不错,即便攻楚大败,折损了七万军队,秦始皇都没有过于追究李信的责任,还在攻灭燕国和齐国的战事中继续重用李信,胜利后封赏极厚,可以说是对李信仁至义尽到了极点。考虑到了这个情况,王邦也难免有些动摇,便转向其他几个亲信部下问道:“你们怎么看?”
其他几个亲信都不及顾传那么有见识,不敢随便发表意见,只有前天从吊桥岭逃回武关的宁执提议道:“王将军,要不找李采的文书来仔细对照一下笔迹和印信,看看这道书信是不是伪造的。”
“我已经仔细对照过了,完全一模一样。”
王邦冷哼,让亲兵拿出李采之前与武关联络的书信,交给几个亲信部将与李采亲笔写的降书对照,结果经过反复对比,发现笔迹和印章真的完全相同后,宁执不由更是吃惊,脱口说道:“笔迹和印章真的一模一样,难道李采匹夫真的打算投降贼军?”
“也有可能是贼军伪造,用来诬陷李采将军。”顾传还是不敢轻信,说道:“如果贼军弄到了李将军的书信和印章图样,找文墨和金石高手仿造,伪造一道书信不是什么难事。”
“但我们如何证明这道书信是贼军伪造?”宁执反问,又说道:“如果这道书信是真的,李采匹夫真的打算投降贼军,我们又不做防备,到了贼军发起攻城的时候,李采匹夫又突然发难,我们如何抵挡?”
顾传没有办法证明这道书信是别人伪造,只能是闭上嘴巴,结果也是李采倒霉,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亲兵突然上堂,向王邦抱拳奏道:“禀将军,贼军使者已经招了,承认那道书信是李采匹夫交给他的了。”
亲兵的话还没有说完,堂上就已经是一片大哗,王邦更是又惊又怒,忙喝道:“快,把那个贼军使者押上来,我要亲自审问!”
亲兵答应,立即下堂传令,然后不一刻,那个已经遍体鳞伤的少帅军使者就被押到了堂上,还一上堂就趴在了地上,嚎啕大哭着拼命哀求,“将军,别打了!求求你们别打了!我招,小的我什么都招,你们要我怎么招都行!”
“快说,到底是什么情况!”王邦拍案喝道。
“那道书信是李采将军交给小人的。”倒霉到了极点的少帅军使者一边大哭,一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道:“李采将军看到了我们右将军的劝降信后,马上就说他早就想投降我们楚国了,然后就写了那道书信,让小人藏在衣服的夹层里,带回去交给我们右将军,他还让小人骗你,说他是把小人骂了以后赶出来的,免得将军你起疑心。”
哭哭啼啼的说完,那少帅军使者又拼命磕头,号哭着说道:“将军,小的什么都说了,可以放小的走了吧?小人是使者,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你们以后也有可能要派使者去和其他军队联系,你们不想让你们的使者和小人一个下场吧?”
“果然是这样!”王邦的额头上青筋开始暴跳了,吼道:“把这个贼军使者给押下去,关起来准备让他和李采匹夫对质!”
“慢着!”
顾传赶紧喝止,然后快步走到那少帅军使者面前,蹲下来向他问道:“你刚才说的,真的都是实话?是不是你熬不住刑,瞎编谎话来骗我们不打你?”
“你知道还问?我不瞎编一气,你们能停手不打我?”那少帅军使者心中哀号,可是看到王邦在堂上瞪眼,倒霉使者害怕又被拖下去毒打折磨,只能是赶紧摇头,“没有!没有!小的可以对天发誓,小人说的真的都是实话,那道书信真是李采将军交给我的!”
顾传不放心的继续追问,害怕继续受刑的使者却死活不敢改口,最后王邦听得烦了,干脆咆哮道:“顾传,你够不够?李采匹夫到底是给了你什么好处,你就这么坚持帮他说话?你要不要现在就去给李采匹夫通风报信?”
“末将不敢。”
顾川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起身向王邦谢罪,王邦却懒得理会他,只是命人把那个倒霉的少帅军使者暂时押了下去,然后大喝道:“乘着李采匹夫现在还来不及知道情况,马上派个人去和他联系,就说我要和他商量联手抵御贼军的大事,把他骗来武关直接拿下,先收拾了隐患,然后再慢慢处理剩下来的事!”
………………………………
第二百一十三章 效果好过了份
依照王邦的命令,武关秦军很快就派了一个使者出城西进,打着王邦要和李采当面商议联手御敌事务的旗号,邀请李采到武关城里与王邦当面商谈。
也是凑巧,王邦派出的使者来到李采军的营地大门前时,正好有斥候在李采面前报告,说是武关关城无缘无故的在大白天里关闭了西门,暂时切断了武关城里与李采军营地的联系,李采听了奇怪,疑惑说道:“出什么事了?大白天里为什么要关上城门?武关南北险峻,全都无路可走,贼军不可能迂回到背后偷袭武关西门啊?”
“将军,要不派个人去问问情况?看看是什么原因?”副手邓果建议道:“武关太过重要,我们最好还是小心一点。”
李采点头,正要派人去武关联系了解情况时,不料帐外却先有亲兵来报,说是王邦派人来求见,李采听了一笑,立即点头同意求见,然后不一刻,王邦的使者就来到了李采的面前,很是恭敬的替王邦邀请李采到武关见面,心中坦荡的李采当然是一口答应,然后又好奇问道:“对了,武关城里出了什么事了?为什么才过了中午就把西门关了?”
“这个……。”王邦的使者当然不敢回答实话,只能是十分含糊的说道:“禀李将军,这事小人也不清楚,不知道具体原因,只能是请将军你当面去问我们王将军。”
“也行。”李采不疑有他,只是直接转向得力副手邓果吩咐道:“邓果,你暂时替我主持军营事务,我去去就来。”
邓果心很细,没有马上抱拳领命,反而还说道:“将军且慢,末将还有一件重要军的情禀报。”
说完了,邓果还转向那王邦使者吩咐道:“你先出去一会,我有事要当面向李将军禀报。”
王邦使者答应,忙暂时退出了帐外,邓果也这才向李采说道:“将军,以末将之见,你最好还是别去武关城里。”
“为什么?”李采疑惑反问道。
“将军,你没发现这事有点古怪吗?”邓果说道:“如何联手抵御贼军,我们是早就和王邦将军商量好了的,怎么现在又要当面协商?武关先是在大白天里突然关门,又故意找借口请你去武关城里见面,王邦他们到底是想干什么?”
“你太多疑了。”李采笑道:“贼军就在关外,为了关城的安全,突然在白天关上城门有什么奇怪?再说了,王邦他为什么要故意找借口让我去武关和他见面?”
“将军,还是小心点好。”邓果不放心的提醒道:“今天早上的时候,项康逆贼派人劝你投降,我们和贼军之间隔着一座武关,项康逆贼还派人劝降,武关可以直接和关外贼军联系,项康逆贼怎么可能会不派人劝王邦开城投降?”
李采愕然,半晌才明白了邓果的意思,忙问道:“你怀疑王邦动摇,找借口骗我去武关把我拿下?然后还要把我献给贼军?”
“防人之心不可无。”邓果答道:“毕竟,连堂堂的南阳郡守吕齮都变节投降了项康逆贼,更何况王邦这么小小一个武关守将。”
李采放声大笑了,说道:“邓将军,谨慎是好事,但这次你真的是怀疑错人了,王邦将军曾经与我共个事,他的为人我清楚,除了脾气有些暴躁冲动,对我们大秦的忠心那是绝对没得说的,贼军劝降,如果说别人可能动摇,我也许会相信,可是说他动摇,我第一个绝对不信。”
忠心耿耿的邓果还是不敢放心,又力劝李采小心行事,可李采却绝对信得过王邦,坚持摇头,邓果无奈,也只好改口说道:“既然将军你一定要去,那你最好多带一些士卒保护,预防万一。”
念在邓果的一片好意份上,李采点头接受了他的这个建议,决定带上自己的亲兵队和两百精锐士卒同去武关,邓果也这才稍微安心,不过为了谨慎起见,李采走后,邓果又自行决定多派斥候,严密监视武关的一举一动不提。
…………
邓果让李采多带士卒前往武关虽是一片好意,可惜这次却无意中坑苦了倒霉的李采将军,在武关西门城上遥遥看到李采带着两百多士卒过来,秦军武关守将王邦不但益发坚定了对李采的怀疑,还又生出了更多的疑心,说道:“李采匹夫怎么带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