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望族-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查下黄历,举家动员掸檐尘,反正灶神上天了,今天百无禁忌,将家里的里里外外扫秽远弃,以便来年穷去富来,也就是除旧布新的意思。
这边全家人大扫除,厨房忙着煮口数粥,苏州人讲究“糊涂一碗共饱吃,尽除疠疫消残念”。
苏州习俗,口数粥就是一碗赤豆粥,不但人喝,连家里的猫猫狗狗也有,据说吃了赤豆粥可以祛除疫病。
此刻沈侃在村里负责“迎玉皇”,按说法,今日灶神上天述职,玉皇大帝明日要亲自下凡视察人间善恶。
供桌上,摆着三头焦红色的烤猪,一碗碗的桂花糖年糕和猪油年糕,香气四溢。
厨娘将雪白的年糕切成薄薄的片,裹上鸡蛋液往油锅里一炸,这个声音,这个味道,村里的小孩子们眼巴巴的瞅着,口水溜了满地。
“拿给他们吃。”沈侃也馋得要命,善解人意的大手一挥。
“这是给玉皇的供品。”沈安提醒道。
“玉皇大帝怎么了”沈侃满不在乎,“正因为给孩子们吃,才能体现出上天与民间同庆嘛,听我的。”
其实年糕就是给人吃的,供奉玉皇大帝不过是个仪式,哪年神仙将这些食物真吃光了还不是大家伙趁着监管不注意,你一个我一个的偷吃掉。
孩子们欢呼一声,在他们的心目中,沈侃马上成了大“英雄”。
一个沈族的小胖子流着鼻涕,舔着年糕,问道:“五叔,为什么年画上有老鼠吹吹打打啊”
沈侃笑道:“那叫老鼠嫁女。”
“老鼠为什么嫁女呢”一个小丫头问道。
这可难不倒沈侃,干脆坐在来给他们讲故事,“此乃古时流传下来的习俗,咱们给老鼠贺喜它嫁闺女,第一鼠不是什么好东西,偷吃粮食还传播疾病,不吉利,所以过年了,要想办法把家里的鼠闺女赶紧嫁出去,保来年平安吉祥。
第二呢,是想让老鼠娶了媳妇,能早点睡觉,不然咱们扰它一天,它能扰咱们一年。”
孩子们哈哈笑了起来,原来大人惧怕小小的老鼠,有趣。
其实沈侃没有说实话,固然年画上的“老鼠嫁女”属于一种趋利避害的习俗,乃岁时文化中对子鼠神的一种巴结信仰,然而先人的真正目的却被巧妙掩饰了。
南方腊月到二三月这一段时间,正是鼠类繁殖的高峰季节,送鼠出嫁,实际行动是大人在夜晚悄悄捕杀出洞吃诱饵的老鼠,为了杜绝鼠患。
沈侃索性又讲解其它年画的传说,保佑桑蚕的“蚕猫图”,辟邪的“金鸡报晓”,这些故事都备受苏州人的喜欢。
远处,沈沛文难得出来散步,正好看见在嗮谷场上,一位少年席地而坐,周围站满了孩子们,笑声随风飘来……
………………………………
第0038章 因时制宜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傍晚,沈侃与孩子们告别,返回沈宅门前。腊月二十四日除了烧纸马送灶王上天外,也是“交年”,即小年。
大门前的桃符和门神都换成了新的,里面春贴、钟馗、剪纸、福禄、虎头等大概也都贴上了,加上房檐下一串串的大红灯笼,人们的笑声,食物的香气,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刚要抬脚进门,忽然远处传来一声尖叫,沈侃急忙收脚看了过去,就见一个乞丐脸上涂抹了些红红的染料,装扮成了鬼判官,正对着几个孩子乱跳。
大人走出来,没有呵斥,而是给了乞丐些食物,乞丐满意了,又连蹦带跳的去了下一家。
北方一般讲究过小年夜,除夕夜,而苏州是过节和过年,因春节过年讲究走亲访友,接待来客,连着几天人来人往乱糟糟的,所以小年夜过节就显得很有必要性,属于整个家庭的私事,关起门来阖家团圆。
因老爷子急切,四叔已经动身去了德州,沈侃先去了厨房,代替他查看今夜的家宴。
一进门,就听沈安的媳妇对沈安说道:“小畜生呢他虽然不争气,到底是你的儿子,今日不让他回来,在外叫花子一样像个什么”
沈安说道:“我一见他就生气,回来也是给我添堵。”
沈安媳妇冲着一边的女人努努嘴,说道:“即如此,你干脆连儿媳妇也撵出去,叫他夫妇独自过活得了。”
“你当我没想过”沈安轻叹,“分出去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难道叫她跟着小畜生露天过日子怎么也得买几间屋,分几亩地才好。可是现在手头紧,过些日子再说吧,也叫小畜生多吃些苦才好。”
沈侃听金大娘说过沈安的大儿子沈大柱打小好逸恶劳,近几年又迷上了赌博,没少偷拿爹妈的积蓄和沈家的东西换钱,所以被沈安赶了出去,不让他回来。
刚要咳嗽一声进去,沈安的儿媳妇端着盆水走了过来,一股子的花粉香味先扑鼻而来,冲着沈侃露齿一笑,睃了一眼,挺起胸脯,摇摇摆摆的走了过去。
这女人不像正经人,沈侃心说。
就听沈安家的说道:“儿媳妇又泼辣又轻狂,我日日夜夜担着心,时刻盯着她,但这几日家里实在太忙,没空防她,到底不放心,千万别弄出什么丑事出来,丢人现眼。”
沈安沉吟道:“不如送她回娘家去吧。”
“千万使不得。”沈安家的赶紧摇头,“咱这边人人还算规矩,而她爹妈糊涂得很呢,哪里会看着她”
人家的私事不好参与,沈侃见状退了出来,他还真没注意沈大柱的媳妇是怎样人,看样子是个不安于室的,话说精明的沈安夫妻俩怎么摊上这么一对儿子儿媳。
一进内宅,就见二伯沈嘉谟问娇娘,“这天什么时候了”
“才黑呀。”娇娘不明所以,“快进去吧。”
“黄昏如此,白日可知,今晚如此,前宵可知。”沈嘉谟黑了脸,“一整天不见沈値的人,到底去哪鬼混了”
“他不在书房吗”娇娘不安了,弄不清楚老爷这是怎么了。
谁也不知道沈嘉谟怎么回事,原来午后他去了镇上,拜访县学的几位先生,结果先生告状说沈値最近时常旷课,有学生说他最近迷上了一位妓…女。
沈侃心说得,连续碰上这档子事,一转身往回走去,他可不想这时候撞枪口上,让二伯拿他发火,被无故训斥一顿。
没走几步,只见沈値飞一般的跑了进来,一直冲进内宅,猛然瞧见父亲黑着脸站在那里,赶忙停下脚步,弯着腰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沈嘉谟见他慌慌张张的样子,顿时怒从心起,也是恼娇娘约束儿子不严,竟照着沈値就是一脚,并喝道:“跪下!”
“爹,你为何踢我”沈値懵了。
娇娘忙说道:“你怎么了这是过年他不过出去玩耍一会儿,你就发这么大脾气。”
“是啊,我出去走走,干嘛打我”沈値见母亲护着,一脸委屈。
沈嘉谟越想越气,伸手又想打人,沈値飞快的躲在母亲身后,忽然有个小厮跑来说道:“前院有客,顾家老爷来了。”
不提沈嘉谟出去见客,沈侃在外宅兜了个圈子。
进了正落大厅,沈侃先找了下沈値,见他神色略显慌张的坐在角落里。
“五弟你过来。”沈沛薇在对面的侧厅朝他招手,看都不看沈値一眼。
等人到了,她欣然说道:“我要给住处拟个名字,一般人家惯用‘轩’‘斋’‘阁’等字样,未免太俗,想用听涛二字,你看如何”
沈沛文坐在一侧,沈雨琴却伏在桌子上,拄着腮抬头看着他。
沈侃说道:“我记得你房前的亭子上有副对子,四时潇洒惟阅读,千古经论在史书,与听涛二字正应景,不错不错。”
沈沛文说道:“四时,千古也俗套,一并删了吧。”
“这一删有意思。”沈侃笑道。
“为何有意思呢”沈雨琴问道。
沈沛文说道:“题咏第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物制宜,四时千古皆是常用的,所以删去反而空灵了。”
“哦。”沈雨琴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转而对沈侃说道:“二姐换了新居,我打算画几幅工笔花卉送她,五哥你说画什么好”
沈侃顺口说道:“十姐妹怎么样就是姐妹花生长的太厉害,每天都得进行修剪。”
“庭前有花圃,又何必画呢”沈沛文说道,“雨琴的字极好,莫不如找个大家的字帖,摩他的字样,写了楷书刻出来,字上填墨,制成一张黑漆磨光的匾额,再嵌一首应景的词。我呢送沛薇一副行书刻出来的对联,填云母粉,如此一抹素雅,好不好”
“好。”沈雨琴兴奋点头。
“有趣,可是我又送什么大姐你帮我拿个主意。”沈侃说道。
沈沛文说道:“那你帮我拟个对子吧。”
“巧了,这个我有。”沈侃眼睛一亮,当即念道:“绛田红宅三楚胜,蕙兰姐妹四时春。”
“好。”沈沛文赞道,“这四时二字用得恰当,正是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多谢了。”沈沛薇很是满意。
“你们继续聊,我先过去了。”沈侃见差不多该开饭了,转身走了出去。
一出来,倒霉催的就与沈嘉谟碰个正着,沈侃顿时心里暗暗叫苦,刚才混在脂粉堆里,而这位正在气头上。
不想这人在气头上的时候,不管撞见什么自然都看不顺眼,但过了一会儿,气就能很快消了一半,加上今晚又是小年夜。
沈嘉谟只是瞅了他一眼,皱了皱眉,径自往前走去,沈侃急忙闪到一边。
等二伯过去,他快步走到对面,兄弟们围坐在一起,沈仕坐着吃茶,二哥沈化低头看书,刚回来不久的三哥沈位在和同父异母的四哥沈倬小声交谈。
“五弟,又长高了。”
气质绝佳的沈位见到沈侃,露出笑容,“明日我与友人有约,你何不随我同去一来结识几位俊彦,二来你俗事缠身,借机出去散散心。”
“五弟辛苦,我们好吃懒做,百无一用是书生,惭愧惭愧。”沈倬也笑道。
所有的兄弟中,沈侃最喜欢相处的,就是性情温和的沈位,而沈倬也是不错的人,但是因近两年他在县学里连试第一,每次作诗写文章无不操笔立就,随着声名鹊起,渐渐给人一种极为自负目无余尘的感觉。
当然人家确实有自负的本钱,对他也和善,沈侃欣然点头道:“兄长之邀,自是从命。”
“来,坐在我身边。”沈位等兄弟坐下,说道:“二姐的事劳你操心,为兄也不言谢,感激于心。”
“应该的。”沈侃放低声音。
这一幕都被远处的沈値看在眼里,心里升起浓浓的妒忌,同为一父所生,沈位沈倬却连句问候都没有。
他倒是善忘,即使人家兄弟再君子,当得知母亲和姐姐频频受他母子的气后,焉能不生气
………………………………
第0039章 可否有号
小年夜的团圆饭不必守岁,吃了饭后老爷子兴致不错,亲自出了一些题,答的好有奖赏,总之沈侃面对一干才华满满的兄弟,连次嘴都没张开过。
到了半夜,外头响起了爆竹声,沈汉夫妇累了,全家人便陆续散去,各房接着一家团圆。
只有沈侃一个人孤零零的,好在身边还有金大娘母女,三个人吃茶嗑瓜子,聊了会儿天,各自上…床睡觉。
翻来覆去的到了三更天,沈侃怎么也睡不着,过年了,怎么能不思念亲人呢。
这段日子总是不停的做这个,做那个,强迫自己不要去想上辈子的人和事,一有空闲便苦读四书五经,即使他总是说不愿科举,但内心深处还是有那么一丝念头。
既然老天爷又给他了一次人生,那么光阴就不能虚度,毕竟曾经也不止一次的后悔过。
可是为什么不重生在现代在这明代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将来能做什么
按理说穿越者掌握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提前知道历史的走向,知道一些有名的人物,知道后世的知识,方方面面的经验,可以选择提前下注。
问题现在是嘉靖年间,貌似嘉靖皇帝在位很久,刚当上皇帝时发生了大礼仪之争,有名的人物有戚继光和海瑞,除此之外真就不太清楚了。
如果是正德皇帝就好了,那可是个大热门。
沈侃为人比较现实,从来没奢望过穿越了,就能挥斥方遒,醉卧美人膝,权势的世界距离他太遥远。至于改变历史走向,想是偶尔想过,但还是不现实。
“不要胡思乱想了。”
沈侃起身披上一件外衣,穿上鞋,走出门外。
无尽的星空与那个时代的夜空一样璀璨,好像永恒不变,但每个现代人都知道,宇宙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诞生以及消亡。
月光下,他走到院外的空地上,蹲下来抓起泥土,捏了几个牌子,一张桌子,几个凳子,不时喃喃念了一些话,然后就那么痴痴的枯坐一宿。
…………
沈位师从当代有名的二位大儒,素来不喜士林中的结交应酬,所以往来的文朋诗友不过二三人而已。
一大早,沈位沈倬先去给母亲问安,甘氏问道:“今日你们兄弟打算做什么”
沈位说道:“告母亲,张飞仙昨日叫人送信来,今日要请孩儿赴约。”
说完他把书信从袖子里取了出来,双手递了过去,甘氏接过来随便看了几眼,笑道:“既然是朋友之请,那你俩就去吧,只是不可寻花问柳。”
半个时辰后,家人进来禀告:“张家的相公派人来请。”
书房里的兄弟俩当即起身换了衣服,又进了内堂,说道:“母亲,孩儿去了。”
甘氏正在和周氏说话,说道:“早些回来,免得娘牵挂。”
“是。”沈位点头,与沈倬给长辈行了礼,这才转身走了出去。
周氏看着二个侄儿,一时很是感概,说道:“老三老四越发君子气象,不像我那两个,一个放荡,一个木讷,比下去喽!”
“嫂子你客气了。”甘氏心里得意,面上说道:“他们兄弟打小都一样,别看在我面前规规矩矩,天晓得在外头什么德行唉,儿大不由娘了。”
大门外,沈侃一身半旧便服,就见三哥四哥穿着簇新的巾服走出来,衣服的图案纹理非常讲究精美,迎上去问道:“有前辈在场吗怎么这么正式”
“没有。”沈位笑道,“只是不想显得失礼。”
朋友聚个会而已,至于嘛沈侃心说,不过一想社会上的朋友见面,确实应该穿的好一点,倒是自己过于随便了。
既然如此,他赶紧叫个小厮回去取了一件新衣来。
换了衣服,兄弟三人带着几个下人,步行走到湖边码头。天空晴朗,湖面上停泊一艘画舫,已经有几个人在座。
人家看见了他们,忙起身走出船舱,冲着沈位拱手道:“道立兄,道章兄二位昆仲,为何姗姗来迟”
船家下了梯板,沈侃随着上了船,就见沈位沈倬挨个与对方作揖,他也跟着胡乱拱手。
“弟至甚速,何言来迟”
沈位笑道,又对东道张鹤张飞仙说道:“承兄长昨日赐华翰见召,弟不胜雀跃。只是屡叼厚爱,何以克当”
张鹤笑道:“游春消遣,何出客言”
站在一边的沈侃无语了,这个朋友圈未免也太文雅了吧即使此乃明代,此种客套话也说得太复古,怎么听怎么别扭。
好在接下来他们的对话稍微恢复了常态,虽然还是文绉绉的,沈侃却能勉强听懂了。
除了张鹤外,另外二位读书人一个叫做万贵,字尊九;一个叫做金圣,字洛文,其家世都是苏州一带有名的书香世家。
什么人交什么朋友,沈倬介绍完沈侃,三人都对沈侃亲切有加,并没有看低,当然无形中的差距还是有的。
船家解开缆绳,画舫朝着虎丘山进发,船上除了男人外,没有一个女人。
书童进来献茶,金圣说道:“道立兄,多日不见,想必佳文佳句叠满案头了吧我兄弟未能及时领教,惭愧。”
沈侃想笑,老爷子怎么起个‘倒立’,对比之下自己的道古也算不错了。再看看人家的字,飞仙尊九洛文,这有文化和没文化就是不一样,老爷子有学问啊。
这时沈位微笑道:“小弟哪有拙句间或有之,亦不过是些鄙陋之词,何当洛文兄过奖。”
“故作谦虚,该罚。”
脸上有几颗麻子的万贵接过话茬,说道:“前日小弟去给县尊贺寿,见厅里有一座围屏上的寿文甚佳,因而问了县尊,说是衙内送的,后来才得知原来乃我兄之佳作,县尊大赞不已呢。道立兄年纪轻轻如此大才,将来必为庙廊重器。”
“岂敢,岂敢!”沈位连连摆手,“其实是此前偶遇裴公子,因父辈至交,却不过情面,给他作了一篇寿文,不过草草应酬,不堪入目。”
张鹤对他说道:“正好小弟有一篇窗课,请道立赐教。”
“飞仙兄的文章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小弟岂敢赐教”
“你又来取笑我了。”
搁在以前,沈侃绝对听不下去这古代文人间的对话,就像普通人厌恶官场一样,现在则不同了,入境就得随俗,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士绅,你就得去主动适应。
听着文人间的交谈,沈侃努力学习,画舫渐渐远离岸边。
金圣似乎很欣赏沈侃的仪表,忽然问道:“兄弟可有字”
“有。”沈侃点头,“表字道古。”
“可有号”
“没有。”
在古代,名字分为姓和名,姓氏和起名的由来源自《周礼》,出生三月,母亲抱儿见了父亲,父亲执孩子的右手,起名,所以古时讲究讳名而不讳姓。
明朝之前,生前称“名”,死后才称“讳”,但到了明代就渐渐不讲究了,是个人一见面就问“尊讳”,等到了现代,完全彻底不讲究了。
根据古代的礼制,男子等到了二十岁行了冠礼之后,方可取字。明代进了一步,十六岁亦可。取字是为了“尊其名”或“敬其名”,名字关乎于礼,而字依从于名,所以名是一个人的本。
在明代,时代在发展,士林开始看重别号,如今一登仕途,往往不再称呼字了。
时下流传一个笑话,士子一做官,就急着做两件事,一个赶紧起个号,一个马上娶个小,此乃时下做官的标配。
什么时候流行的号,大概是起自春秋时各种的“子”,后来没人敢称“子”,就起个别的,唐代渐渐流行起来,宋代更多,到了明代则几乎是个读书人,都要给自己起个别号。
士林有种说法,假如一个人只有字而无号,如此大雅之士,吾不敢见也。
非但读书人人人有号,连知名的工匠,因时常与读书人打交道,也兴起起个别号。比如嘉兴的竹器名家朱氏子孙三代,爷爷号松邻,儿子号小松,孙子号三松。
僧道起号的也比比皆是,闺阁才女更是风行,善琴棋书画的妓…女同样如此。
所以金圣询问沈侃可否有号,没有别的意思,而是理应问问。
………………………………
第0040章 春光明媚
一年气象一年新,万卉争妍又一春。
少小儿童皆长大,看看又是白头人。
虎丘山是苏州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西山之余脉。因地壳运动,渐渐脱离了西山主体,形成了一座**小山。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盘踞其上,故名虎丘。还有一说山丘的形状如蹲虎,故而得名。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山并不大,占地面积大概三百余亩,山峰的高度也不过三十多米,但是它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
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高耸入云的云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后世经过论证,乃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朴雄奇。
剑池幽奇神秘,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以及神鹅易字的美丽传说,风壑云泉,令人流连忘返。
还有时下被称为仙品的虎丘茶,又使得虎丘山在明代更具文化气质。
东晋时期,司徒王珣和其弟司空****各自在山上营建别墅,后来双双改成了虎丘山寺,称东寺、西寺。后来有高僧从北方来此讲经弘法,留下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
如今虎丘山有生公讲台、千人坐、点头石、白莲池等脍炙人口的众多古迹。
沈侃还没去过名闻遐迩的虎丘山,得知目的地后显得很兴奋,见金圣问他有没有号,笑道:“还未有,不如劳烦兄长给起一个吧。”
号可以随便取,也可以随时更换或添加,不是用来表达读书人的品格,就是通过别号以寄托自己的志向,典故山川大河等什么都可以取,所以无论如何变化,都与名、字无涉。
比如唐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
金圣笑道:“道立号虹台,道章号涵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