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望族-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别说,吴夫人这些天就很担心,沈侃此子相貌不俗,但他至今连个童生都不是,成天到处乱跑,也不知在干些什么,唯恐误了女儿。
冷眼观察,发觉闺女近几天变化很大,从前日常起居极有规律,对穿什么戴什么一向无所谓,只要素净就好,大部分时间不是用来看书就是写字绘画。
这几日变了,每天晚上一个人独自静坐,一坐老晚,书也不怎么看了,字也不怎么写了,还关心起衣裳打扮了,睡得晚不说,天不亮就要起身梳洗打扮,准备要上学去。
“女大不中留啊!”吴夫人只能一声叹息,她不好询问女儿,便朝夕一有空就试探儿子。
吴淞被母亲问得不耐烦,就说道:“孩儿也不知沈兄人品到底如何才能得了您的心,但是他和孩儿比较,自是逊沈兄一筹。娘,我是傻了点,可是我姐观人你还不放心吗她可连半句拒绝的话都没说过呢,还有姨丈他老人家的眼光,足可见沈兄之人品。”
“也是。”吴夫人点点头,方以为然,如此放下了心,任由姐夫那边作为。
忽然昨晚裴家送来一份请帖,要她带着小姐去一会,吴夫人猜到这是要去议亲的,既然儿子和女儿都没有反对,因此她痛快答应下来。
茫然不知的沈侃回到家里,满脑子都是二位先生会用什么法子。有趣的是,家里人人都晓得沈嘉绩的脾气,竟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先隐瞒不说。
去了老太太的屋,除了沈嘉猷三兄弟外,家里人几乎都来了。
一见老五进来,沈仕迫不及待的问道:“潜斋先生怎么说”
“是呀。”大太太周氏手臂挽着四太太孙氏,“此事如果连潜斋先生也没办法,那我们也甭想辙了,就直接告诉四老爷,由着他决定吧。”
沈侃对着四婶说道:“我也不晓得先生有什么神机妙算,反正他和耘农先生应该有了主意。”
“真的”孙氏一喜,随即向老太太苦笑道:“这些年在家明明挺好的,平安喜乐一家团圆,可为何一听老爷或许要做官了,我这心里竟好没来由的七上八下呢说到底还是势力,希望老爷他能做官。”
老太太笑道:“妻凭夫贵嘛,人皆如此,不为过。”
大概除了娇娘母子外,家里是个人都跟着高兴,大太太不用说,只要熬到老爷子平反的那一天,老爷立刻就会被赠与官爵;二太太则因女儿一事几乎和丈夫闹得反目成仇,她才不会去嫉妒老四夫妇,反而巴不得丈夫一辈子出不了头才好。
沈侃环视一圈,三哥四哥还是不肯回家,人不在,便对沈仕说道:“既然二位先生有了主张,那咱们还得守口如瓶。二老爷那边……”
沈仕笑道:“无妨,二伯岂能坏四叔好事一定会约束下面人的。”
“没错。”沈侃笑了起来,沈嘉谟迂腐不假,却绝对不是小人,谁敢坏了自己兄弟的事,恐怕第一个就过不了他那关。
孙氏暂且放下心事,微笑着说道:“你呀就别为我们操心了,赶紧回去好生休息,明儿一早随大太太去赴约吧。”
此言一出,周氏脸上稍微有些不自然,随即恢复正常,也笑道:“对对,你快回去睡觉,养足了精神。”
“什么事还得养足精神”沈侃莫名其妙。
结果全家人无不哈哈一笑,再一次一起隐瞒不说,闹得沈侃满头雾水。
沈沛文倒是想提醒他一下,但一想丑女婿终须见丈母娘,临时抱佛脚有什么用一切还得看兄弟他自己的本事,所以不提也罢,免得他今晚紧张的睡不好觉。
出来后,沈侃猜测到大概会与紫仙有关,所谓赴约,无非是被未来的丈母娘亲自见见,问几句话,看看整个人怎么样,不满意的话……
想到这儿,沈侃真有些紧张了,天晓得自己中不中吴夫人的意,正所谓好事多磨,万一看不上呢。
如果按照影视小说中的情节,明日一定会冒出来个家伙,什么玉树临风,家世富贵,才华横溢,或有恩于吴家,或曾指腹为婚,或朝廷三公之后诸如此类的狗血场面。
“娘的!”沈侃咂咂嘴,一脸的嚣张,“怕什么,老子摸过紫仙的屁股。”
………………………………
第0135章 打点
清早,惦记四叔之事的沈侃早早守在门口,等候潜斋先生那边来人,好久不见人影,倒是大太太和四太太各自派了人来,叮嘱他不许乱跑,半个时辰后就要动身去县城裴府。
沈侃因此越发确定要去被吴夫人检验,这事到临头,真的很不想去,但是……
忽然王家的老下人蔡相走了过来,沈侃迎上去,问道:“老师有何吩咐”
“老爷叫我来请贵府管家并账房阎相公过去,有事商量,但不要让你家四老爷知道。”蔡相说道。
“管家和账房”沈侃有些明白也有些不明白,奈何一会儿要去裴家,只能遗憾的错过了。
很快那二人跟着蔡相来到学校,书房里,潜斋先生请他俩坐下,阎相公坦然坐了,沈管家却站在一边,不敢入座。
阎相公拱手说道:“前日来看过先生,身体康复了否”
“已经好了,劳你牵挂。”前瞻先生笑道。
沈管家一堆琐事,开门见山的问道:“今日王老爷连小的也唤来,不知有何事商量”
潜斋先生说道:“前日有喜诏上保举贤良方正的皇恩,昨日县里丁祭时,二位学正大人和诸位相公商量已定,要保举你家四老爷与谭举人两个。老夫叫你们来,就为了商量此事。”
“哎呦!谭举人怕是保不成了。”沈管家叫道。
“为何”
沈管家解释道:“就在昨日,小的去县城办事,在谭举人家的书斋购买纸墨,听说谭家老太太病重。”
“竟有此事。”潜斋先生很惊讶,“看来天违人愿,竟至如此!罢了,咱们说说四老爷这件事,该怎样办理”
阎相公笑道:“这是大喜事,难道还有什么为难么”
“怎么不为难。”潜斋先生摇头,“他那为人,接济别人异常痛快,给自己花钱却一点不爽快!保举这宗事,上下文书送达,是要花钱打点的,若不打点,芝麻大的一个吏,芝麻大的一个破绽儿,文书说驳就驳回了,一旦耽误时辰,怎么办沈管家,你家四老爷就不是吝啬花费的人,可叫他出这笔银子去打点官府,以他那板直性情,绝对不肯,你说是不是”
“是!”沈管家频频点头,“咱家四老爷就是这样的性情。”
潜斋先生说道:“所以我特意请你二位来,咱们大家商量,不管如何,得赶紧给他预先打点明白,等学里的文书顺利申上去,希望一路顺风,毫无阻力。等到时你四老爷想不答应,呵呵,生米已成熟饭了。”
沈嘉绩如果做官,对沈管家等家人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当即说道:“先生的主意好!但不知怎么个打点法先生您必胸有成竹,请告知小的,小的马上去照猫画虎。”
潜斋先生一笑,对阎相公说道:“现在账房里有现银么”
“有!”阎相公点头,“昨晚城里张记绸缎铺,送来房银八十两,还未上账。”
“好。”潜斋先生一拍大腿,“这笔账就别上了。阎相公,你和管家先拆开五十两,即刻拿去几个衙门打点经手之人,本月算账时,随便开销上一笔,就说是我交代的。”
阎相公笑道:“先生亲自交代,此事无须记账,我向二位太太解释一下就完了。”
“那你俩就辛苦一趟吧。”潜斋先生端起茶来。
阎相公忽然为难的道:“我的口音不对,怕是不大妥当吧”
原来这位阎相公乃是山东人,读了多年书没有考中秀才,便跟着亲戚学做生意,因他有学问,熟悉的人都管他叫一声相公。生意赔钱了,流落到苏州城内某家当铺专门给人写票据,后来就有人荐他来沈家管账。
如今已经在沈家住了三年,每年十二两工钱,管吃管住,加上四季衣服和年节打赏。
阎相公为人忠厚,办事小心,沈嘉绩很信任他,也算一份知遇之恩,所以他说自己的口音不对,担心太扎眼,万一被有心人察觉。
“口音不对更好!”沈管家毫不在意,“你几乎不进城,正好没几个人认得你,再说咱们是去送银子,银子自己就会说话,管你是不是山东人山西人。”
“说的不错。”潜斋先生大笑。
阎相公也笑了,说道:“可到底该怎么个送法先生,这文书一共要过几道衙门”
“哦。”潜斋先生屈指,“学里,县上,苏州本府,两司里,学院里,布政抚台,镇国将军府,这些衙门的礼房书办都要务必打点到。其实我也不知该花费多少,总之五六十两银子尽个路数也就可以了,你们俩到时随机应变吧。”
“这点钱真不算什么,何况干大事不惜小钱。”沈管家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只求四老爷得知后,先生您说一句话,四老爷就没得说了。”
“自然如此。”潜斋先生笑着点头。
当下二人告辞去了账房,偷偷拆开昨日送来的五十两整的银封,沈管家把银子分成十几个一两的红包,还有二两的、三两的、五两的。
把红包放好带着,二人马上赶往县城,正好一出来就和大太太的马车碰上了,沈侃示意他俩走在后面,问道:“怎么回事”
沈管家笑着说了。
“原来还是先斩后奏,不计利害。”沈侃一时有些感慨,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到了县里,分开,先说二人径自去了县学署,偷偷摸摸的找到管此事的书办,私下里说明原因,阎相公递给对方二两银子一封的红包。
书办微笑着笑纳,说道:“好说!文书呈册还没到呢,这件好事总是学里的光彩,昨日大人亲自点了六位学首,馈赠饮食,大概今晚必到,则明日一早要送往县衙。你们放心好了,我自在心,不劳牵挂。”
告别出来,沈管家领着阎相公又找到了李差人,给了人家一两银子。
李差人很满意,乐呵呵的说道:“程家父子有了酒,天晓得什么时候办完!你瞧这都快两天了还不见文书。行,我现在就去李秀才家催催。”
出来,去了县衙,裴知县人在后宅,衙门里没什么事,主簿等官员也不在。
找到礼房的经承小吏,还是背地里给了人情。
这位书办收了礼,笑着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此乃咱们县里的大好事嘛,我们脸上也是有光的。如今学里的文书还未送到,你二位尽管放心,一等文书到了,发了房,我们即刻就传稿,即使熬夜也得加上禀明的夹帖,催大老爷他过目。以两家的交情,大老爷一准会连夜写出申明,不到一天就能递到知府衙门那边了。”
完事后出来,沈管家笑道:“阎相公,瞧瞧,你的口音不对,这学里县里的话却一模一样。”
“见官矮三分。”阎相公先是大笑,随即叹了口气,“这一路上我提心吊胆,别提多难受。连县里都这样,府衙、布政司可怎么办要不请五少爷陪着他年纪小却稳重,见多识广,有他在起码不心虚。”
“这个好。”
沈管家也深以为然,其实别说阎相公,他也打怵,尤其是威严的布政使司,根本没进去过啊。不像县里的各大衙门熟门熟路,闭着眼都知道该找谁,并且就算不给好处,县里各方其实也不会为难。
虽然刚过午时,五少爷今日有事,加上去苏州城办事也来不及了,二人决定返回沈家村,明日一早再去。
县衙后宅,裴知县先把衙门里的事情集中料理,专门腾出一天的时间,准备了内外两席酒宴。
因为要考试,内宅采取了传统的分桌,常夫人母女、吴夫人母女、沈家二位夫人,自家夫人小姐,一共八桌。
特意用屏风在前面作为隔断,又准备好桌椅板凳和笔墨纸砚,还取出四条白绫,将白绫制成了四幅锦笺,以备到时题诗之用。
而外头就几个男人,一张圆桌就够了。
………………………………
第0136章 花月飞卿
陆续客人都到了,裴知县亲自站在内宅迎候,各家女眷颇有些受宠若惊,而第一次过府的常家小姐见状也不好回避,害羞的跟在母亲身后,上前拜见长辈。
事关亲生女儿,耘农先生也来了。
裴知县慈祥的常家小姐点点头,扭头对他笑道:“今日之筵,虽说因与先生疏离,借机以求见面深谈一番,然亦久闻令爱冰雪多才,恨无缘由领教。今日幸侄女到此,某欲借难得机会聆闺阁芳香,聊作一时佳话,故此斗胆。”
不等常耘农夫妇回答,常小姐怯生生的回道:“晚辈只会涂鸦,怕是为长辈所不喜,惶恐劳裴伯伯如此之郑重。”
裴知县一听她小小年纪尽管害羞,但应答之言却不错,于是非常高兴,便不再复言,含笑拉着耘农先生走了出来。
外书房,沈侃和沈象道两个人木头似的站在那里,犹如待宰羔羊一般。
因耘农先生在场,裴知县轻咳一声,一本正经的训诫道:“文章一道,乃致身之本,虽应专心致志。不过诗词也为六艺,亦不可废,想必二位贤侄皆精通吧”
“考诗词”沈侃心里嘀咕,那我是走现代风呢,还是走古风
相对他整个人还算自在,沈象道当着未来岳父大人的面儿,心里要多紧张就有多紧张,两条腿直哆嗦。
来时二位太太反复叮嘱过,担心他的相貌为耘农先生所不喜,所以对答时一定要镇定。因此现在沈侃就为了兄弟,故意对裴知县的话没做出反应,好让象道先讨个彩。
沈象道毕竟大族子弟,紧张归紧张,反应飞快,马上答道:“小侄何敢言精不过闲暇对偶,少文固陋耳。”
这回答中规中矩,裴知县也担心他说错话,当下点头不再询问,请耘农先生进去坐了。
其实人家耘农先生早知道好友的公子其貌不扬,黑了点也胖了点,不善于说话,自小寡言少语的,但他最看重的是这孩子生性敦厚,没有什么坏心眼儿,此外还十分擅长下棋。
这一点很重要,善于下棋无疑说明这孩子一点不笨,哪怕因为性格做不来官,这棋下得好,将来在本地的士绅阶层也能拥有一席之地,至于继承家业那自然更不在话下,沈象道可是独子呀。
当下二位长辈吃酒聊天,沈侃和沈象道兄弟俩没滋没味的陪着……
酒到半酣,就见裴知县忽然停杯,缓缓说道:“自古男想有室,女愿有家,此谓成家矣。然或执于父母之言,或魅于他人之见,往往愿和不愿者皆有,令当事人举棋不定,乃至抱憾终身。
今日,老夫观二位贤侄,风流儒雅,不惭王谢,而常吴两位侄女,端庄窈窕,不愧英皇,故我意作位月老,手牵红线,说合两家之美。但唯恐你等小一辈碍于我们长辈,不能明吐,以致于愿或不愿,有违老夫这一片苦心热肠,所以今日特意准备了一题在此,要两位贤侄和两位贤侄女,各自赋七言律诗一首,以诗观才,以诗明志,到底愿或不愿,那一会儿便自见分晓,庶不令他日后悔,不知常先生以为如何”
耘农先生微笑道:“大人此举,心意可昭日月,亦给了她们几个孩子吐露的机会。自古良媒称月老,呵呵,恐怕月老也没有这份细心呀,常某甚为感激。”
这完全是客套之言,但是沈侃不知耘农先生的心意,心里猛地一跳,暗道莫非是后悔了求了裴伯伯借考试拒绝那么说岂不是连我也危险
“不会的。”沈侃对自己和紫仙很有信心,只要他们俩都表明心迹,除非紫仙她迫于母亲的压力。
象道要危险了,毕竟他和常小姐素未谋面,第一印象这一关怕是就过不去。
过不去就过不去吧,沈侃没放在心上,人家女方不愿意,很正常。
就是紫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当下他稀里糊涂的跟着进了内宅,伊人就在屏风之后,却苦于无法沟通……就在皱眉思绪连篇的时候,裴知县以命人把那两幅白绫制成的锦笺取出来,其中一幅放在他面前。
沈侃凝视着洁白如玉的绸缎,眉头紧锁,身边又被放上了毛笔砚台。
这时候裴知县对在场女眷将前言重说了一遍,每个人都认为有理,如此吴紫仙和常小姐面前也有了一幅锦笺。
裴知县朗声说道:“婚姻大事,不可草草,你们开始作诗吧。”
一侧的香炉里点燃了香,裴知县说完又拉着常先生就近继续喝酒。皱着眉头的沈侃先看了眼屏风,依然什么也看不到,便随手揭开盖在锦笺上面的白纸,看着白缎上的题目――《花开并蒂》。
题目简单明了,可也并不好写,沈侃思索该怎么下笔……
一首七律自然已经难不倒他,问题是吴夫人看不上他的话,诗再好也没用,而如果不反对,那即使平平无奇也无妨。
“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入俗套,就当做最后一次给紫仙写诗。”沈侃很快有了决断,毅然下笔。
可是他写东西早已养成了习惯,永远是先打个草稿,仔细修改一下,然后再正式书写。
无意中又让兄弟拔得头筹,沈象道老实听话,叫我写我就写,那香还未烧到半寸,他已经起身将锦笺送到了裴知县席前。
见他如此有才,裴知县顿时大喜,笑着让他入座,没等展开来观看,就见两个丫鬟从屏风后走了出来,一人手里捧着一幅锦笺。
这时候,沈侃也已然一跃而起,毕竟不是作文,短短几十字而已,打草稿也用不了多久。
裴知县彻底放了心,对常先生笑道:“诗暂且不论,几个孩子的才华看来不相上下,可为此畅饮一杯,再观赏之。”
“不错。”耘农先生欣然举杯,心里不由有些得意,象道这孩子把兄长比下去了,希望诗也能更胜一筹。
各自吃了一杯酒,当下按照先后顺序一个个看来。
《花月飞卿》――沈象道敬。
生来花月是深缘,月天花地伴年年。
银月照花春弄影,娇花送月夜笼烟。
月光洒下花才放,繁花净丽月正圆。
月色花容常不改,古今花月景无边。
融融花海夜读书,郎朗更使月满轮。
月添书声花韵致,一帘花得月精神。
花月相伴同伴我,邀花凭月结为邻。
花外飞霞月下人,且约卿卿共此生。
裴知县认真看完,一时喜不自胜,递给了常先生,说道:“先生你看,这孩子字字红丝,言外又寓含求婚之意,真佳作也!”
耘农先生看了一遍,满意的道:“实实亏了他,真不错,大都仰赖于潜斋兄的教导之功。”
沈象道没有令人失望,耘农先生不免担心女儿作的不佳,与裴知县对饮一杯后,想了想,说道:“此子之诗端的不俗,倒要我女儿之诗,何以为辞”
“先生多虑了。”裴知县兴致高涨,“从来秋月不亚于春月,闺阁之咏,自古才情卓越者多矣,不能等闲。”
因而取出常小姐的锦笺,展开一看,裴知县哈哈大笑道:“真是绝了!”
只见上面写的是:《花月吟》――常潇潇。
月出中天花自然,慕色而来月老牵。
月华怜才花盈地,花梦迷离月在天。
欲解花愁须月老,独怜花瘦是花仙。
若问花月谁为最戴月寻花问酒家。
裴知县见常小姐的诗风雅绝伦,暗暗欣赏,因侄女而没有开口,默不作声的将紫仙的锦笺拿了起来,仔细看了下去。
………………………………
第0137章 讨好
《并蒂吟》――吴紫仙
由来花月起鸿蒙,月有盈亏花不同。
晚烟秋月同根树,春雨青空并蒂花。
双枝笼花花浸水,一藤碍月月当空。
欲睹月花真色相,名花初绽月升东。
镜花水月空生色,闭月羞花色悟空。
月解花愁容易谢,花知月恨不常圆。
不解残月如新月,须知开花即落花。
月色娱人花赚我,漫因花月误年华。
裴知县看完了紫仙的诗,鼓掌大笑道:“古有苏轼就不能没有黄庭坚,今有沈象道则不能没有常小姐,真可谓姻缘天定,好一对红男绿女。这三首诗,各擅胜场,令爱之作更雅。”
耘农先生也默默看完吴紫仙的诗,不禁叹道:“谁知吴小姐之作,更别自出奇,且又有意外之情,令人感触。像她一个女孩子,素来无师无友,诗词竟秀美如此,看来真的是天生。而小女强做一诗,懵懂半解,亦算殊有可观。”
“由此看来,二位贤侄被二位姑娘压下去喽!”
裴知县笑呵呵的说完,拿起最后一幅锦笺,在半空中扬了扬,“道古之才不在诗词,我猜他必剑走偏锋,企图别出心裁。”
低头一看,哈哈大笑道:“你看你看,果然别处……咦!这口气未免……”
“我瞧瞧。”耘农先生探过头来,顿时为之惊愕,“文学是水,它们承载了女人;女人是水,她们灌溉了文学。这,这岂有此理!沈侃。”
“在!”早有准备的沈侃大叫。
“你给老夫过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