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哉大明-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以这种换算方法,只是这一次两艘船运至朝鲜半岛的百余名大明狂飙,几乎就相当于十万大军了!
这当然是玩笑话。
但是,在皇帝陛下的眼里,这首批完成训练的四百余名大明狂飙,几乎就等于他的眼珠子,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在皇帝陛下自己的眼里,这百多名大明狂飙的分量,是丝毫不亚于数万军队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朝鲜的这场战事,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此次所下的本钱,也是极其丰厚的,绝对不输于正要明火执仗、真刀真枪杀作一团的后金和朝鲜两方的任何一方。
――――
大明王朝派入朝鲜的这“十万大军”,弃船登陆之后,就要分作两处。
因为在他们之中,只有极少数的十余人,是以大明王朝兵部参军部信使的身份,可以光明正大地行于道路之上,可以抛头露面,可以与朝鲜的地方官府和军方进行公开的接触。
在朝鲜当局对待后金、或者也是对于大明的态度明朗之前,他们其他的人暂时还不能露面。因为,若是朝鲜当局做出了不利于大明王朝的选项,他们就会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别说是执行接下来的任务了,就是他们的生命恐怕都要受到威胁。因此,在短时间内,他们只能做为暗子潜伏下来。
因此,登陆朝鲜半岛之后,他们就要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在寻找到此前已经潜入朝鲜半岛的那些同僚之前,他们基本上就要依靠身后的那个硕大的背囊,或者再加上自己生存技巧,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了。
在一两个月之前,当皇太极刚刚开始纠集兵力,扬言要对东江军进行彻底的打击的时候,已经陆续有些大明的先遣人员,从海上分批陆续登上了朝鲜半岛。
他们只有几十人,其中要么本人就是朝鲜人,只不过迫于生计、或是干了一些该干不该干的事情,被朝鲜官府列为了要缉拿的案犯,无奈才从家乡朝鲜半岛跑到了辽东,跑到了大明。另外一些人,差不多就是像李成梁那样,祖上是从朝鲜迁居到大明的。
因此,把他们这些人挑选出来,做为第一批潜入朝鲜之人,就是因为他们在朝鲜还有亲人或故旧,以返乡探亲、求事等等的各种名义,很容易就能够潜伏下来。
只是,当初他们离开时,多是数年、或是十数年之前的事情了,当他们此次返乡时,环境肯定已经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周围的人群也会有所改变。因此,为了不引起周围人们的注意,进而引起朝鲜官府的警觉,当他们返回朝鲜时,只是随身携带了符合他们身份的或多或少、或奢或俭的行李。而那些属于大明狂飙的、比较显眼的标志性的特有装备,肯定是无法随身携带。
他们这些人,在出发之前,参军部的人已经把他们要执行的任务,仔仔细细、清清楚楚地讲给了他们听。
这次的任务,其中有些,对于朝鲜来说,是有着很大很大的破坏性的。因此,参军部的人员,把他们的任务讲解非常细致,并没有刻意隐瞒。讲解完了之后,又问他们能否做到,并且给他们一两天的时间考虑清楚。若是经过仔细考虑之后,他们感到自己做不到,朝廷也并不对他们进行别样的歧视。
因为登陆朝鲜之后,他们几乎就要各自为战,任务执行的好坏,也几乎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心态。因此,若是不能确定他们能够坚定地执行命令,那还不如及早换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为他们未必是有意泄露,可态度若是不坚定的话,言谈举止间就会透露出蛛丝马迹。
但是,有一点是必须的,若是他们自认无法胜任这项任务,朝廷虽然不会歧视他们,可他们却也暂时不能返回原来的建制,而是要集中起来,参加参军部组织的一次培训,培训的期限,是到这次任务的结束时为止。
这样做法,是为了不至于提前泄密,因此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令参军部人员、或是也令皇帝陛下感到稍稍有些意外的是,这些挑选出来的人员,在听了详细的解释之后,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坚决表示,自己能够完成此次任务。
这倒不是他们的觉悟有多高,而是他们都认准了一个道理――若想最后打败后金,这样做是值得的,暂时的牺牲也是必须的。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以往的类似情形相比,这一次他们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人,而不是被呼来喝去的、没有生命的生命东西一样。
另外,对于后金的仇恨,也是他们做出这样决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后金对于朝鲜的鄙视,对于朝鲜人的残酷压榨和迫害,他们大多都曾亲身经历过,因此,只要是对于打败后金有利的事情,他们也都非常乐于接受。
时间过去一个多月了,他们这些先遣人员,应该已经潜伏了下来。
――――
经过残酷的训练,李成梁的子孙,李庆、李瑞、李庠等人终于咬牙坚持了下来。
执行了几次任务之后,他们的执行力和忠诚度也是得到了认可。
而此次深入朝鲜半岛充当信使、以及随后的一系列任务,几乎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
令李家众位子弟感到尤其自豪的是,这次的任务,是皇帝陛下当面向李庆等三人亲自布置,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任务,是以他们李家子弟为主。换句话说,若是此次任务圆满完成,他们李家子弟就当居首功。
皇帝陛下的话尚未说完,李庆、李瑞和李庠已经将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同时哽咽有声,不能自己。
皇帝陛下的信任是何等珍贵,李家也已经多少年没有享受这种“待遇”了!
皇帝陛下给了他们李家机会,这个机会是李家苦待了多少年才盼来的。李家能否重振往日荣耀,能否光耀门楣,就看他们这些人的表现了。
这个任务,其实是需要付出千辛万苦的,而且其中也还充满了凶险,况且他们的人数毕竟处于绝对的劣势,前后两批人员加在一起,尚且不满两百之数。与皇太极动辄投入的十余万兵力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别。
………………………………
第454章 坚壁清野
c_t;因为王朝内部各种不利因素积重难返,若想有一个比较彻底的改观,即便英明睿智如皇帝陛下者,短时期内恐怕难能如愿。最新章节全文阅读访问: 。
因此,以大明目前的境况和实力,也只能与后金形成僵持的局面。而对于后金施加在朝鲜、或者之后很可能也会施加在察哈尔‘蒙’古林丹汗身上的压力,大明暂时也只能采取牵制的办法,尚且无法出动大军予以彻底的阻止。
因此,对于此次皇太极出动大军,磨刀霍霍向朝鲜,大明王朝首先能够做的,也只能予以善意的提醒。
李庆等人所承担的信使,就是要完成这样的任务。
李成梁的祖上是由朝鲜内附辽东,他的名头,是为“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少保宁远伯”,在朝鲜也都深远的影响。因此,身为李成梁的嫡系子孙,李庆等人是完全有资格承担起沟通大明与朝鲜的重任的。
但是,有资格,并不意味着有成功的把握。
李庆等人的任务,首先是要朝鲜仁祖李倧及其朝中大臣认识到,后金的此次出兵,是以将朝鲜所有的粮食等物资搜刮殆尽为最终目的,因此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要灭绝朝鲜,而不是像之前的那样,仅是满足于签订、或在更为严苛的条件下,威‘逼’朝鲜签订城下之盟。即便有所劫掠,也是有限度的,或是在一定区域内的。
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朝鲜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在接下来的抵抗后金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去。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正所谓殊死相搏、不共戴天是也。
其实,对这种境况的认识,本来最好是由朝鲜人自己看清那是最好reads;。免得大明好心好意派出信使,可朝鲜人却以为,大明是在怂恿、撺掇朝鲜人与后金进行殊死的对抗。
的确,后金在朝鲜搜刮粮食等物资的失败,肯定对大明王朝是非常有利的。但那是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体现出来,而若是对后金的此次出兵毫无准备的话。朝鲜人首先就要遭受灭顶之灾。
后金是大明和朝鲜共同的敌人,两家共同对敌,才是最好的方法,助人以自助,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况且当后金大举进攻朝鲜时,大明也是开始出兵进攻建昌城的‘蒙’古人,自然是为了牵制‘蒙’古人。牵制后金‘女’真。
因此,大明也并非是派出了信使刷刷嘴皮子功夫。也并非是口惠而实不至,而是也的确付出了很多。
可是,一贯软弱的朝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实在是没有什么把握。
因为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就意味着朝鲜人要拿出勇气,与后金决一死战。而这种大无畏的民族‘精’神,又是朝鲜始终缺乏的。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朝鲜人也始终似乎是故意回避这个问题。直到、兵临城下、屠刀加颈了,他们才惊慌失措起来。
因此,李庆的第一个任务,就不是那么容易完成。
好在有着前次的故事,后金有着卑劣的“前科”,所以在这方面似乎不用耗费过多的口舌。
那次是后金第一次大规模入侵朝鲜,阿敏已经在盟誓上签字了。他还要纵兵掳掠三日……何况如今后金所面临的形势,比那个时候要严峻的多。所以,在经过李庆等人苦口婆心的条分缕析之后,朝鲜当局终于认清了形势,终于开始了全国‘性’的总动员,终于开始了进行全面的坚壁清野运动。
但是。尽管朝鲜当局认清了这个严酷的形势,可究竟能否在最短时间之内、在尽可能广的范围之内顺利地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则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官府的府库积蓄,肯定是要随着军队而转移。下层的民众中,对这项政策也没有多大的阻力,因为他们本来就身无长物,没有什么可“坚壁清野”的物事。
最难以接受这项政策的。就是那些城镇中的富煌农村的大小地主,他们是有着一些积蓄,可所谓的自保力量对付一些‘鸡’鸣狗盗、或是小股的‘乱’民尚且可以,若是对上了穷凶极恶的后金部队,他们也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儿。
若是在和平时期的话,这些城镇中的富煌农村中的大小地主,是可以借助本身和官府的力量,来保护他们的财富的。可是,如今若是动员他们将积蓄实行坚壁清野,他们恐怕就会觉得是有去无回了。
说实话,他们的这种担心,也并非毫无缘由。而在实际的草果过程中,他们的财富中的一部分、或是相当一部分,都会被分散给周围的穷苦之人。因此,他们的损失是在所难免的。
但是,这样的损失,总比送给后金要强着千万倍吧!
最为关键的是,如今后金的大军毕竟尚未杀到他们的家‘门’口,血淋淋的屠刀也尚未横架在他们的脖子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单凭借着三言两语,就想让他们乖乖地将他们积攒起来的财富拱手相让(他们肯定就是这样认为)……这,这让他们听到耳中,绝对是以为在跟他们开玩笑呢!
这样的人,不是很多,但也不在少数,而且每个地方、每个城镇和乡村,几乎都会有类似的存在。
若是一个一个地去做工作……不只是时间根本来不及,恐怕越是对他们好言好语,他们或许会更加的有恃无恐,会更加的难以说动。
而朝鲜仁祖虽然也是向全朝鲜发布了命令,可总得要各级地方官府的大力推动,庶几这些政策才能全面施行起来。而众所周知的是,凡是地方官府,几乎都是与地方上的富焕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指望他们大力推动坚壁清野,无异于与虎谋皮,肯定是处处掣肘。
如此,已经分批潜入朝鲜半岛的那些大明狂飙,就有了用武之地。
不是有些地主富户的库房积攒过于丰盈,数年、甚至十数年都吃用不尽,让他们散财,基本上就等于是要他们的命吗!那好,你就等着吧,若是连这些人都治不了,岂不是辱没了大明狂飙的名声了吗!
等着吧,会有办法的。
………………………………
第455章 赶死队
除了李庆等十数人,一踏上朝鲜半岛,就可以表露出大明信使的身份,其他的大明狂飙却是隐匿了行踪的。
而且隐匿了行踪的,也并不只是他们这一些人。
他们之所以“潜入”朝鲜半岛,本来为的是一旦朝鲜当局执迷不悟,不接受大明的忠告,完全以一副懵懂无知的面目来应对后金的入侵,势必会使后金大有收获,进而使大明对后金的坚壁清野缺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若是这种现象,当然会使大明的整个坚壁清野政策大打折扣。而一旦让后金度过眼前的这道难关,至少会使他们再延续数年时光的猖狂,因此也当然是大明要极力避免出现的。
可是,朝鲜是如此重要的一环,肯定不会完全寄托在李庆等人的三寸不烂之舌上。若是万一劳而无功,大明却没有后手,或即便还有巧妙的后手,却因为时间问题,无法及时展布,那也是足以令人扼腕的事情。
实际上,与李庆等人一起登陆朝鲜半岛、并且隐匿了行踪的那些人,以及在更早些时候分散潜入朝鲜半岛的那些人,就是大明准备的后手。
若是朝鲜当局执迷不悟,那些潜藏于暗处的大明狂飙们,就可以按照参军部事先的布置,撇开朝鲜当局而“自行其是”了。
他们的任务或目的,就是想尽任何办法,也要将后金的如意算盘彻底打破。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要对朝鲜现有的秩序和社会财富进行一些“必要的”重新分配、甚至是破坏,因此一旦施行起来,他们所面临的环境恐怕会非常的恶劣,甚至演变成一场殊死的搏斗也并不意外。
如今朝鲜当局接受了大明的忠告,针对后金的入侵,也下令了全国实行坚壁清野对策,因此,本来做为暗子的那些大明狂飙们,就可以由地下解脱出来,进行一些公开、或半公开的活动了。
如若哪家城镇中的富户和乡村的地主,不主动实行官府号召的坚壁清野政策,一顶“涉嫌资敌”的大帽子,就会凌空而至,然后先是号召周围的穷苦之人,攻破他们的宅院,将他们库房中的积蓄全都分给众人。
但是,像后世某个历史阶段所进行的土改刚开始时遇到的窘境,即便将地主富户的财务分给穷苦之人,他们也未见得敢于接受,或是当面接受,过后又马上给送回去……若是真的遇到这种状况,那也不能束手无策,最快速的解决办法,就是干脆一把火给他烧个干净。
总之,就是烧成灰烬,也不能把这些粮食等物资留给后金。
因为后金的铁蹄已经触及了鸭绿江西岸,不久就即将踏上了朝鲜半岛的土地,因此时不我待,根本没有时间去做什么细致的思想工作,所以采取的措施,就涉嫌简单粗暴了些。
不过,在这种形势下,还真的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这些事情,都是由一个叫做“敢死队”的组织,在暗中推动。
这个组织,是发自朝鲜民间,当然也少不了某种力量的暗中推动。开始的时候,表面上也并没有什么人出面张罗,可显然也并非是完全的“自发”。
“敢死队”这个名头,也不是这个组织自己所起,而是因为他们的那种视死如归、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势,感染了朝鲜民众,朝鲜民众才为他们起了这么个名字。
而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行为,更像是把那些地主富户往绝路上赶、往死路上逼,从这点上说,他们的“敢死队”名号,似乎改成“赶死队”更为合适。
说实话,他们的行为,不只是简单粗暴,有时的手段甚至还是极其狠辣的。
不管是乡村的地主,还是城镇中的富户,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几乎都是雇佣、或圈养了很多的家丁或护院的,因此若想就那么好言好语地上门去商议,说是若是他们自己不愿、或是不能响应朝鲜官府的坚壁清野的号召,将他们家的财富分散给穷苦民众,他们肯定是会嗤之以鼻的,以为这是在跟他们开玩笑。
但是,他们的那些家丁或是护院,往往事先就被警告不得为主人出头。
当然了,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警告几乎都被当成了耳旁风,没有人信以为真。可发生了几次血淋淋的事件、“赶死队”的名头也随之逐渐叫响之后,那些平日里狐假虎威的家丁和护院,马上就成了缩头乌龟,很少再有人敢于出面阻止了。
一时之间,朝鲜民间的坚壁清野运动,就轰轰烈烈地搞了起来。不可避免的是,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但是,朝鲜民众对此是持欢迎态度的。况且还可以同时打破后金的如意算盘,因此就更是乐此不疲了。
血腥、狂乱、癫狂……隐藏在人的心底的某些方面,平时是一直蛰伏着的,或许就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有着如许的力量。因此,一经发动,很可能就一发不可收拾。
等这一切慢慢走上了“正轨”,李庆就传出命令,令来自大明的那些人,慢慢地、逐渐地退出“舞台”中央,将“主角”的地位,让给朝鲜民众。但是,要想彻底离开是不行的,至少暂时是不可以的,总是要在旁边密切关注一些时日,以保证这轰轰烈烈的运动一直进行下去。
对于近期发生的这些境况,朝鲜官府的态度,是极其暧昧的。
一方面,坚壁清野的政策,虽然不是朝鲜当局的原创,可毕竟也是他们认可并且一力推行的。因此,若是应者寥寥,执行不力,下面阻力重重,似乎对与他们也不是多么有面子的事情。所以,朝鲜当局也不介意让那些阳奉阴违的地主富户们吃些苦头。反正这些都是为了对付后金……若是因为发觉朝鲜半岛已经没有了所急需的东西,后金能够转往他处,就更是值得额手相庆的事情了。
可另一方面,激发出血性的朝鲜民众的那种癫狂的情状,又让他们极其害怕,甚恐进而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可官府因为既要忙于自身的坚壁清野,又要组织力量、布置防线以抵挡后金的侵入,已经忙的是焦头烂额,根本无法分身,因此也根本没有余力去顾及民间的某些过火的行为。
………………………………
第456章 两百圈两千1
李庆等人在出发之前,参军部给他们指出了朝鲜局势有可能的几种趋势,几种方向。关于朝鲜百姓自发的一些行为,即便有些过火,有些过激,参军部的人告诉他们都不要害怕。因为时间非常紧张,必须尽快地将坚壁清野运动蓬蓬勃勃、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若是等后金大军兵临城下了,那一切就都晚矣。
目前来看,朝鲜半岛的形势,基本上是朝着最好、最理想的那种态势发展着。
潜藏在朝鲜普通百姓、下层民众心底的那股“热情”,千百年来一直被压抑着。如今一旦被激发出来,就能够爆发出一股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有人振臂高呼,响应者肯定成千上万。
但是,尽管目前的势头发展不错,可也仅仅是开了一个好头而已,也没有经受过严峻的考验。更为艰巨的任务,更为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对此李庆非常清楚,他也没有感到丝毫的轻松。
因此,待朝鲜民间的坚壁清野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之后,除了留下少量人员继续给予足够的关注、以保证这运动不至戛然而止之外,其余更多的人员,慢慢地聚拢起来,并且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做着准备,以备迎接更为猛烈、更为残酷的战斗。
朝鲜半岛的坚壁清野运动,搞的再怎么轰轰烈烈,也只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应对后金入侵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挫败后金的进攻。一旦后金大军逼近,这些轰轰烈烈的热闹场面,一下子就会烟消云散。
朝鲜的宁边大都护府、平壤,以及南部地区的汉城等处,各处几乎都驻扎着数千、或者数万的军队,这些军队是需要有足够的粮草储备的。显而易见的是,这些粮草储备,是不能安装坚壁清野的政策来对待的。
但是,朝鲜的这些军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阻止后金前进的步伐,或者能够将他们坚守的城池坚守多长时间,也实在是无法预测的事情。
不知道朝鲜仁祖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朝鲜的将领是怎么想的,反正李庆等人,对于朝鲜军队的战力,是没有多少信心的。关于这一点,他们与他们的敌人后金皇太极,是有着极其相似的结论的。
因此,若想粉碎后金妄图在朝鲜大捞一票的企图,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打败后金的入侵。
但是,若想打败后金,又谈何容易,指望着朝鲜的这些乌合之众,就更是希望渺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