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哉大明-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鸿基本来并没有逃的多远,搜捕的人员赶来的也算及时,可这么多人加入到围追堵截的行列中之后,依然没有发现他的踪迹。

    何胜文感到很是蹊跷。

    即便做为当地人的李鸿基非常熟悉横山地区的情况,可也不至于逃过这么多人的眼睛。

    李鸿基熟悉的不仅是附近的地形地势,他更熟悉的恐怕还有米脂县的父老兄弟。何胜文对此也有所察觉,他很是怀疑当地的捕快和青壮中,有人暗中给李鸿基提供帮助。可是因为没有证据,也只能隐忍不发。

    何胜文觉得是到了必须采取那最后措施的时候了,否则的话,时日稍微一长,李鸿基恐怕就会真的逃出生天了。

    。。。
………………………………

第51章 巨枭就擒7

    镇抚使祁新维大人也一直在横山坐镇,李鸿基的得而复失令他捶胸顿足。可他也知道此时此地还需要手下的人继续效命,因此只是声色俱厉地斥责了一番,之后就责成何胜文戴罪立功,缉拿要犯,洗刷自己的耻辱。

    当总旗何胜文来献计时,镇抚使大人虽然稍稍心有疑虑,可还是同意一试。没办法,权且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因此,锦衣卫就押解着五花大绑的李过,在横山地区不停地“游山”。同时,锦衣卫与米脂县的捕快和当地的青壮一起高声宣示:李鸿基,好汉做事好汉当,李过何罪,替尔顶缸,主动投案,死罪可免。

    这个办法果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二天,就有一名米脂县的捕快李度被人打昏、或者……反正是在地上躺着,直到有人路过、发现、并且呼唤了数声之后,他才悠悠醒转。

    等李度被“救醒”过来之后,对其他人他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私下找到何胜文,表示有人让他带来了口信儿。他说自己落单时与李鸿基遭遇。李鸿基要李度给何胜文传话――如果能够先放掉李过,他愿意投案自首。

    何胜文明确拒绝了释放李过的要求。“我要是放掉李过之后,李鸿基要是不来自首怎么办?当我们是三岁的孩子吗?”当然了,这话只在他心里想,却是没有说出口。

    不过,条件虽然没有答应,可何胜文也非常明确地告诉李度,大家都知道李鸿基杀死盖虎和艾诏是情有可原,可毕竟是人命关天,朝廷也是有法度的,不能视而不见。然后他又借机做了一些普及大明律的工作。

    最后何胜文说道,镇抚使大人格外开恩,如果李鸿基自首的话,大人一定向朝廷力陈李鸿基杀人实际缘由,请求朝廷免除或减轻对他的处罚。同时长峁村的父老也可以联名向朝廷求情,这样双管齐下,保住李鸿基的命应该没有问题。

    何胜文知道这个李度是来试探朝廷的“诚意”,可他也无法追究,而只能好语相言。因为在这些参与围捕的捕快和青壮中,有很多都是与李鸿基有着“交情”,甚至有些还欠着不小的人情。因此,同情甚至暗中给李鸿基通风报信的人不在少数,可锦衣卫却无可奈何。现在只有一个李度站出来了,可很难确定周围还有多少个赵度、刘度在冷眼旁观。

    而且就是这些人对横山的地形相当熟悉,如果只用锦衣卫围捕的话,不仅人数差了好多,难度也会扩大好多倍,结果更是难以预料。

    现在因为有锦衣卫在,李鸿基不敢冒着被再次发现的风险而选择出逃,而是会潜伏在一个很难找到的地方。但是,一旦锦衣卫参与搜索的区域发生移动,说不定李鸿基就可以从隐蔽处现身并且在一些人的帮助下逃之夭夭。

    因此现在一方面锦衣卫参与搜索的区域不能轻易改变,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李度们的“自由”,以此保持这条联系的线路不致中断。所以,固然可以追究李度的嫌疑,可如果断绝了李鸿基的这一沟通消息的“渠道”,围捕的难度不仅会十倍百倍地增加。

    如果自首没有希望,也很难保证他们之中就没有一两个受过李鸿基绝大恩惠之人冒死助其出逃。

    何胜文倒不是害怕吃苦头,他本人也做好以死赎罪(因为疏忽使李鸿基漏网)的打算。他虽然不知道上面究竟为何对这个李鸿基如此的重视,可既然上面这样重视了,那就肯定是有理由的。

    如果迁延日久,万一被李鸿基逃出生天,再想缉拿归案那可是难上加难。

    与李度对话之后,何胜文故意不再理睬,但是暗中招呼了其他锦衣卫盯住了他。可是,李度到底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再加上还有其他的捕快和青壮在一旁或明或暗地予以协助,终究是让这个李度寻机脱离了视线。

    不过,也没有多久,李度自己就再次主动地出现在落单的何胜文面前。他这次还是前来传话,而且并没有掩饰,直接就对何胜文说,李鸿基想与何胜文单独一晤。

    何胜文没有多加考虑,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李度要求马上就去,何胜文也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

    何胜文知道,如果自己稍一犹豫,对方肯定会怀疑自己是在耍花招,“约会”恐怕立即就会取消。因此,他什么人也没有通知,只身一人随着李度前去赴约。

    尽管如此,李度还是领着何胜文七拐八拐地兜了一段时间的圈子。最后,在确认了后面绝对没有其他锦衣卫时,李度才带领何胜文走上了正路。

    这是一个小山谷的一侧,底部有许多许多丛生的荆棘。尽管此时只剩下断枝残根,可如果不知道的话,你根本不会想到这里其实是有许多的洞穴。

    何胜文觉得这个地方一点儿也不陌生,恐怕自己来过不止一两次,搜查的不可谓不仔细,可每次都是一无所获。

    此时李度已经站住了身形,他看了何胜文一眼,之后拍了三下巴掌,然后又如此两下。

    李鸿基从一处矮丛中钻了出来。他虽然面容憔悴,可显然比两人第一次在横山见面时要好了许多,起码不像是食不果腹的样子,身体也基本像以前那样灵敏迅捷。他基本上是“满血复活”,看起来倒是比何胜文的战斗力还要强盛。

    何胜文知道,这肯定是有人暗中在接济李鸿基食物。

    “某有个不情之请,请大人允许。”一见面,李鸿基也没有客套,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好,你说,”李鸿基恐怕已经知道了自己锦衣卫的身份,因此才称自己为“大人”。而自己这个总旗好歹也是正七品,因此并不算辱没了李鸿基。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显是他李鸿基已经没有了别的心思,的确做好了自首的准备。何胜文稍稍松了一口气,可还是不敢彻底放弃戒备。

    “不管我们俩最后能否达成一致,都请不要再追究李度,”李鸿基说完之后,就一直盯着何胜文,似乎想看出何胜文的诚意到底有多少。

    “可以,”何胜文爽快地回答。李过他都没有打算如何如何,何况一个李度。

    “好了,大人答应以后不会找你的麻烦,那你走吧,不管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要再回来了,”李鸿基对着李度说道。

    李度稍稍犹豫了一下,可最后还是转身离开了。

    “说实话,某并不十分相信大人,”

    等李度的身影彻底消失之后,没想到李鸿基却说出了令何胜文大感吃惊的话。

    难道李鸿基又反悔了吗?!

    。。。
………………………………

第52章 巨枭就擒8

    “不,某的意思是,大人这里……某多少相信一些,可朝廷那里某是绝对不敢相信的,而大人显然在朝廷中并不是一个重要角色,因此大人所说的话,朝廷究竟能够接受多少,实在令某心里没底!”

    在何胜文诧异的目光注视下,李鸿基凛然无惧,将自己心里的疑问一一道出。

    “既然如此,那又为何……”

    “无他,某是为了李过,”李鸿基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道:“某虽与何兄并无深交,可好歹也算是同在驿站同处过一段时日,况且在那日那种情势之下,何兄也没有伤及李过的性命。至于何兄是否还有什么别的心思……某并不关心,只要以后何兄依然保证李过无生命之忧,某……李鸿基就任由何兄处置。”

    “李兄高看在下了,在下承情之至,可若是李过因为其他事情……”何胜文争得了镇抚使大人的许可,若是李鸿基自首,李过就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尽量免于处罚。因此,对于李过,何胜文是可以保证其没有性命之忧的。可是,如果李过因为其他事情、或者自己想不开……那可不能全都着落在自己身上。

    “只要不是因为此次事件……何兄就不必耿耿于怀,”李鸿基回答道。

    李鸿基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这个何胜文还是可以值得信任。

    何胜文完全可以胡乱答应下来,赚得李鸿基自首,自己先弄一个大功劳再说。至于此后李过是否受到长峁村杀人案的牵连……那时反正李鸿基已经锒铛入狱,难道还能真的从里面出来报复自己吗?

    何胜文之所以事先把一些其他事情讲清楚,说明他是经过了认真的考虑,不是信口开河的随意敷衍。

    李鸿基完全明白何胜文的意思,觉得有他的承诺,至少最近一段时间李过的安危是不用担心了。而至于以后嘛,那真的是无法预料的事情,只能自求多福了。别说是一个孤苦伶仃的李过了,就是他何胜文也没人敢为他保证、或者承诺什么。

    “好,既然李兄信得过在下,那就一言为定,李过兄弟就交给我吧!”

    “好,何兄痛快,某也不再饶舌,请吧……”说着,李鸿基伸出了两臂,示意何胜文可以给自己加以束缚了。

    巨枭一朝就擒,最感快慰的自然是亲赴陕西的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大人。

    虽然对于李鸿基没有选择自己、而是选择了总旗何胜文做为自首对象,祁新维的确是有些耿耿,有些酸气冲鼻。可好歹不管怎么说,何胜文也是自己的属下,也是在自己这个镇抚使的亲自指挥调度之下,巨枭才终于就擒。

    当然了,在送往朝廷的奏报中,肯定是尽量淡化李鸿基的自首情节,而对锦衣卫的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精诚合作的细节,则是不惜笔墨、不遗余力地大肆烘托、大肆铺张。

    祁新维此次多了个心眼儿。在奏报中,他只是在锦衣卫赴陕西的有功人员名单时,稍微提及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地方并没有一丝一毫的过分突出自己。

    新皇登基,气象一新,当今的皇帝陛下与前两位颇有不同,年龄虽然不大,可看人做事似乎很有主见,并非人云亦云之辈……希望这次能够押中宝吧!

    锦衣卫北镇抚司主管各地藩王及官员秘密监视、肃反肃贪,**侦讯、逮捕、判决、关押权力以及反间谍事项。其功能基本等同于后世的国家安全局、调查局、廉政公署的结合体。

    岗位如此重要,而掌权的镇抚使又是非常的、格外的低调干练,那皇帝陛下如何不特加重用呢?!祁新维觉得,无论如何这一宝押上去肯定会有所收获……即便不能立即升官,先在皇帝陛下那里留下个好印象也是值得的。

    巨枭就擒之役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何胜文却不知道自己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也不知是谁故意透露出消息,反正李鸿基被缉拿之后不久,朝廷中有些御史似乎就获知了此案的详细经过。

    对于一名小小的锦衣卫总旗竟然可以朝廷法度做为交换,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情。

    开始还只是一两个御史上折弹劾,皇帝陛下不明所以,不知道他们因何对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总旗重视如斯。此后为此上折的逐渐多了起来。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此前还势不两立的东林党和阉党此次却是从未有过的团结,众口一词地对准了这个锦衣卫的总旗。

    开始的时候,如果皇帝陛下还不太在意的话,那么此时就慢慢品出了其中的滋味了。

    其实他们所针对的,不是这个锦衣卫总旗,也不是锦衣卫,他们针对的目标,正是他这个大明王朝思宗皇帝陛下,是思宗皇帝陛下的恩宠因何专注于锦衣卫,而不是他们这些国家柱石。

    想通了其中的关窍,皇帝陛下不怒反喜。

    从成祖皇帝之后,经过十几任皇帝的不懈努力,大明王朝终于到了行将就木之际。

    此时的大明王朝所欠缺的,无非就是“人心”二字。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缺少、或者极度缺乏向心力。

    从表面上看,大明王朝末年,自陕甘地区开始继而席卷全国的流民和东北崛起的后金是导致王朝败亡的最主要原因。可诱发这些问题的不正是因为朝中大臣只顾党争,边关重将只顾将朝廷的军资用于蓄养家丁,江南富庶之地只顾经营大发利市的海外贸易,山西的晋商只顾赚取暴利而根本置资敌嫌疑于不顾……等等这些原因吗?

    形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皇帝陛下认为,就是因为大明王朝不能够再给以上各个势力集团带来利益,或者这些势力集团认为抛弃了大明王朝,他们能够获得更多更丰厚的利益。

    大明王朝已经不值得依靠,大明王朝也已经无法依靠――皇帝陛下认为,这才是大明王朝败落的真正原因。

    现在,因为英明睿智的皇帝陛下对锦衣卫的格外倚重,引起了东林党也阉党的共同敌视。不过,这种敌视满是酸溜溜的,更像是小儿女为争宠而显示出的媚态。

    “来吧,跟吾前行吧,朕将带给你们无上的荣耀!”皇帝陛下喃喃自语道。

    。。。
………………………………

第53章 微澜

    从大明开国的洪武朝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建立之初,就属于天子亲将。而历朝历代的锦衣卫也没有辜负皇家重托,成为大明王朝控制朝野的爪牙和利器。

    但是,随着王朝的式微,本来做为王朝的坚定支持者的士绅大族及文臣武将逐渐与朱姓皇家离心离德。或者是因为随着士绅大族及文臣武将与朱姓皇家的离心离德,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大明王朝的式微。

    这是一个类似于鸡与蛋、蛋与鸡的车轱辘问题。不过好在倒不必纠结下去,皇帝陛下只知道,大明王朝的向心力到了必须要提升的时候了,否则王朝根本无法遏止其湮灭的归宿。

    皇帝陛下首先做的,就是提振锦衣卫,将锦衣卫的作用重新恢复。方式就是给他们荣耀,通过“接见”这种从未有过的方式让锦衣卫上下、尤其是中下层校尉感到皇帝陛下的恩宠,激发他们为王朝效忠。

    这是最基本的,或是最重要的、最必不可少的。因为如果手里没有一支能够如臂使指的力量,就算是皇帝陛下如何英明神武、如何乾纲独断,可所有的治国良策、大政方针就非常非常有可能全都局限在小小的紫禁城一隅之内。

    从陕西赈灾,到缉拿要犯李鸿基,皇帝陛下似乎将朝中的重臣们抛诸到脑后。虽然徐光启多少有些东林党色彩,锦衣卫也本就属于天子亲将,但是朝中的文臣武将还是感受到了些许的异样,感受到了要被冷落的苗头。

    虽然这次跳出来的只是几个御史和翰詹科道之类的所谓言官,可你却不能就此认为他们的背后没有强力的支撑。

    好在现在未到剑拔弩张图穷匕见的时候,背后那些强力的支撑也没到非要跳出来的时候,而皇帝陛下也打定主意“认定”就是仅有这几个言官大冒酸气,因此就完全可以无视。

    其实皇帝陛下重用谁依靠谁,他们本来是不会、或不该在意的,因为他们原本就要弃大明王朝而去,并且已经在身体力行,之所以尚未做出最后的决绝,绝非是对大明王朝还有所留恋,而完全是因为他们还要攫取、或榨取大明王朝最后的那点儿“价值”。

    但是,他们还是无法轻视这种情况的发生,无法容忍皇帝陛下重用其他人而不是他们这些“国家柱石”。

    皇帝陛下对此心知肚明,某种程度上他的心里也正是期盼着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他也没打算马上就对他们就假以辞色,温言慰勉一番。他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对徐光启和锦衣卫信任有加倚重有加。皇帝陛下在等着他们做出一些实际的行动,而不是像怨妇那样凄凄惨惨戚戚地发出一些怨言就能得到“宠幸”。

    锦衣卫总旗何胜文,在缉拿要犯李鸿基的过程中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立下不小的功劳,着即升为锦衣卫试百户。

    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祁新维,在缉拿要犯李鸿基的过程中指挥有方调度有力,保我大明国泰民安,朕心甚慰。

    其他锦衣卫有功人员,着吏部考功清吏司及都察院详加考察,论功行赏,莫使将士寒心。

    对于他们全力攻击的锦衣卫总旗何胜文,皇帝陛下力主升职,而对于缉捕行动的带头大哥祁新维只是给予了口头表扬,皇帝陛下可谓低调的很。

    可是皇帝陛下的低调,犹如一颗软钉子,虽不至于把那些走狗碰的头破血流,可也把他们的嘴巴严严实实地堵了起来。

    开始向朝廷上那低调奏折的时候,祁新维根本只是想在皇帝陛下那里留下一个踏实肯干的好印象,是完全没有“避祸”之念的。可等他回京察觉到自己几乎就处于风口浪尖之后,他就在心里连呼“侥幸”了。

    要是自己稍一高调,不难想象自己肯定立即就会成为他们的靶子。即便有着皇帝陛下的强力支持,可成为王朝文臣武将公敌的滋味肯定不是多么享受。

    还是这样最好,自己既躲过了朝臣的攻击,又在皇帝陛下那里留下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印象,

    而官升成为从六品试百户的何胜文,却没有工夫和心情来享受升迁带来的喜悦。

    尽管从上司祁新维那里得到了比较靠谱的回复,李鸿基虽然肯定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可不至于有性命之忧。

    前面我们提到过大明律的有关规定,若本夫拘执奸夫奸妇而殴杀者、比照夜无故入人家、已就拘执、而擅杀至死律条科断。而大明律对于夜无故入人家是这样规定的:凡夜无故入人家内者、杖八十。主家登时杀死者、勿论。其已就拘执、而擅杀伤者、减杀伤罪二等。至死者、杖一百、徒三年。

    只不过明朝末年大明律几乎成了摆设,衙门判罚的依据,几乎不再是案件的情节而是看哪方出得起更高的代价,而这却是李鸿基绝对的弱项,因此才导致他对上衙门打官司既没有丝毫信心也基本没有了这个意识。

    李鸿基的问题好歹交代过去了,可李鸿基遗留下来的问题却更加棘手。

    不知道李过和李鸿基见面时两人谈了些什么话,反正此后李过一改对何胜文怒目而视的旧态,迅速转入了一个跟屁虫的角色。

    何胜文本来对李鸿基承诺的是帮助李过减轻处罚或避免处罚,可当何胜文的承诺完全兑现之后,李过却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表示要一直追随左右。

    其实李过的义气和悍不畏死都是何胜文大为赞赏的,所以当观察了一段时间没有发现其他明显缺陷之后,何胜文就欣然接受了李过这个跟屁虫。

    何胜文并非是有意敷衍,而是真有打算。

    他听说皇帝陛下有意扩大锦衣卫的规模,招收一些身强体壮而又有一定武功基础的穷苦子弟,严加训练之后充实到锦衣卫中。何胜文就动了心思。他找到上司祁新维大人一问,朝廷果然有这个打算,因此他就请求祁大人促成此事,必要的话他也愿意用自己刚刚得到朝廷封赏做为交换。

    “你以为万岁爷的封赏是可以随便拿来交换的吗?简直混账!以后再让我听到这样的话,立即就打你个八十军棍,”祁大人虽然声色俱厉地训斥了一番,可最后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说只要朝廷正式开始扩编锦衣卫,他就会想着给何胜文留一个名额。

    。。。
………………………………

第54章 老臣忧国

    “锦衣卫得要扩编,”皇帝陛下早就有这个想法,最近尤其强烈。

    陕西赈灾如火如荼,老臣徐光启虽然宵衣旰食,可也感到从未有过的畅快淋漓。于此国计民生大有裨益之事,就是再苦再累他也是甘之如饴。

    老头干的兴起,摊子就铺的特别大,反正此前皇帝陛下也曾许下全力支持的诺言,不怕后继乏力。因此他也就没有客气,凡是上奏的折子,除了汇报赈灾事宜,剩下的就是四个字:要人要钱。

    说实话,徐光启能够如此“任性”,全赖于锦衣卫的帮衬。要是没有锦衣卫的协助,他是绝对没有信心将陕西赈灾工作搞下去的。

    可要在以前,他是不会这么有信心的。

    别看徐光启偌大的年纪,在朝廷中虽然从未炙手可热过,可也绝对算是老臣了,但他也的确从未与锦衣卫一同共过事。

    徐光启所了解的锦衣卫,都是蛮横无理的代名词,他们人人几乎都是栽赃陷害的行家里手。可是通过在陕西赈灾这短短一个月时间的接触,徐光启对锦衣卫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刚开始的时候,也的确有极个别的人或试图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