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哉大明-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神方面给予大家鼓励,可实际上,皇帝陛下的每次亲临,都是对工程进度的阻碍,而不是促进。

    因此,皇帝陛下浅尝辄止,干脆自己给自己下了“禁足令”。

    但是虽然皇帝陛下表面上安之若素了,可内心的牵挂却无论如何也割舍不掉。

    这可如何是好?!

    。。。
………………………………

第93章 卿可为我解忧

    幸好还有孙元化和毕懋康,幸好这两人有时候离的并不太远。要不然皇帝陛下的心灵饥渴真的很难慰藉。

    这两人都是要时刻关注西山营地建设进度的,而且他们也没有多少羁绊,说去想去的时候,招呼上三几个人就能够成行,远比皇帝陛下那种动辄兴师动众来的简单随意。

    身为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自然对臣下的一举一动都掌握的清清楚楚。

    因此,昨天晚上孙元化和毕懋康刚刚从西山返回,今天一早皇帝陛下就匆匆结束了早朝,然后急三火四地就来信王府了。

    两位大人也算是逐渐明白,当初皇帝陛下何以非得将两人及一种手下,全都安置在信王府了。原来省钱是一方面,“方便”才是皇帝陛下的最终目的。

    这下可是方便了,皇帝陛下三天两头就得微行一次。若是赶上两位大人西山一行,他更是早中晚三次派人来打听,只要得知了两位大人的归期,他几乎每次都是脚跟脚地就赶过来。

    尽管两人饱受皇帝陛下的骚扰,可后悔也已经晚了。何况即使当初知道了皇帝陛下的真实意图,难道两人还能“固辞”不成?

    不过,通过皇帝陛下的所作所为,两人也意识到皇帝陛下对于发展军械生产是多么的迫切。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诚强军之首要问题。

    是啊,以前若是有人寻衅,大明王朝都是打到对方家门口、而且还要给他砸个稀巴烂的,何时容忍过治下子民出现生灵涂炭的境况!

    什么十三副盔甲,狗屁,就是十三万副盔甲,在大明王朝的眼里,也无异于麾下将士建功立业的踏脚石。

    “列祖列宗在上,有我皇帝陛下掌握乾坤,我大明王朝一定能够荡涤宵小,重现辉煌!”两位老大人暗中祈祷。他们为自己能够得遇明主,感到甚是快慰。

    皇帝陛下虽然与两位老大人见面最是频繁,可几乎每次见面,都要嘱咐两位爱卿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积劳成疾。并亲自安排太医院院正韦尽性和纪太医等人,不仅要随时关注两位老大人的身体状况,即便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还要定期予以全面检查,以求将疾病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

    皇帝陛下越是如此,两位老大人越是感到无以为报,唯有宵衣旰食以慰君怀。

    “臣那边的进度要快一些,”毕懋康看到皇帝陛下的目光转了过来,赶忙接过话题,“屋舍已经快要建好,车……嗯,车间基本也多用不了几天,最多十天之后,就……”以前都是称为作坊,现在改称车间,毕懋康的确有些生疏。

    火铳的生产制造肯定比火炮要简单很多,也用不到过于大型化的设备和工具,因此只要道路整修完毕,匠户居住和劳作的地方建好,很快就可以开工了。

    “上次提及的那条路修建的怎么样了?”进人西山的路上有一个大坑,行人来往倒不是很碍事,可若是以后进出原料和成品需用车辆的话,根本无法通行。

    好在现在有一条小路可以暂时通行,眼下所需的建筑材料可以勉强通行。但因为这条小路依靠山体,不仅无法拓宽,而且山上偶尔会有乱石滚下,因此无法做长期使用的打算。

    而那个其实本来应该是叫做山体凹陷的大坑,因为其面积既广且深度也非常大,填充起来非常麻烦,所需土石数量极其庞大,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草就的。

    上次与皇帝陛下见面时,毕懋康提及过此事,生怕其他工程都已经就绪,而因为道路不通影响了大局。

    皇帝陛下就一直记在心里,回去之后就派曹化淳去负责修路的工部催促。工部负责的郎官不敢怠慢,表示一定加大施工力度,争取早日完工,早日向皇帝陛下复命。

    不过,这些都是官方说法,实际情况如何,还要亲临现场才能确知。两位老大人从西山返回,应该对此有所了解。

    “进度确实有所加快,现场的人员也比此前增加了不少,不过……”

    工部负责整修道路的官员也是有着苦衷,因此得知两位老大人来到西山时,就赶过去做了一番解释。

    因为山间本来无路可行,为了施工方便,特意沿着山坡整修了几条简易的道路。等那条大路整修好了之后,这些简易的道路就会废弃掉。因为道路简易,所以并不宽阔,只在有限的几个地方容许拉土石的车辆交错。

    工部的官员曾经提起过一件事情:为了赶进度,有一辆运送土石的车辆在简易道路上强行错车,结果不慎,连人带车全都翻到山坡下面去了。车辆是彻底毁了,人也受伤不轻。

    因此,实际操作起来,这个“填坑运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以为只要人多就能够加快施工的进度。如果不能合理地搭配人手和车辆,恐怕还会造成混乱,反而很可能影响施工进度。

    孙元化和毕懋康也都去看了那个大坑,也在现场看到了施工的情况,觉得工部官员所说也并非没有道理。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能够左右的。

    工部官员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希望两位老大人能够在皇帝陛下面前代为解释一二。

    这个道理,皇帝陛下也是完全明白。令他稍微感到不满的是,工部的官员肯定是早就对此事明了的很,可当时曹化淳去催促的时候,他们因何没有直言其中的困难呢,反而只对自己拍着胸脯保证什么什么云云。

    皇帝陛下自诩不是昏君,并非毫不顾及实际的情况,完全不顾事实、蛮横无理地要求臣下如何如何。只要反应的情况属实,他是不会羞于收回成命的。

    但是,皇帝陛下的虎须又是何人敢于轻捋的。也就是两位老大人,能够凭藉着圣眷正隆之际,可以畅所欲言,其他人真的是没有这个胆量,来试一试自己的运气。

    看着两位老大人沉默以对,皇帝陛下也觉得自己有些强人所难。

    积习难改,积重难返,要改变人们以往的一些观念,实在是任重道远,绝不会是朝夕间即可叱咤立办的事情。

    。。。
………………………………

第94章 毕懋康的设想

    “皇上,臣有事要向皇上禀报,”眼看君臣间的气氛有些沉闷,因此无奈之下,毕懋康就把一件自己也尚未考虑清楚、本来也不想说的事情提前在皇帝陛下面前说了出来。

    “毕爱卿,何事?请说,”

    “如今咱们大明的火铳,在阵前的杀敌的效果的确不是多么理想,臣以为,其原因似乎也并非完全是因为粗制滥造造成的,”

    “哦,那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臣早些年就曾想过,若是能够改进一下火铳的击发方式,或许会提高火铳的杀敌效果。”

    “那好啊,”毕懋康的话尚未说完,皇帝陛下就立即表示了赞同。

    这件事情,就是此时提出的毕懋康自己,都无法想象,若斯他的设想有朝一日能够成功研制,对大明王朝、甚至对世界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

    皇帝陛下是早有此意。可他本来是想等火铳的制造走上正轨、或者等大明王朝的匠户能够制造出合格的火铳之后,再在“偶然间”将这件事情提上议事日程。

    “臣以前只是心中有这么个非常模糊想法,根本一点儿具体的设想都没有,”毕懋康说着,扭头冲着孙元化微笑了一下,接着说道:“幸亏孙大人的提醒,令臣很受启发,”

    “臣也是道听途说,原也不是多么了解,但觉得或许对我大明有用,因此就对毕大人偶尔提及,”

    孙元化可不是对毕懋康偶尔提及,而是专门提出的情况通报。

    因为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弟子,因此朝廷通过徐光启面向海内外广招人才的事情,孙元化也是知道的,并且也积极地参与其中。他自己也因此增加了对海外火器现状的进一步了解。

    孙元化本来就对外洋火器很是推崇,自己也非常痴迷,因此关于这方面几乎所有的情况,他自然都很是热衷。只是此前接触的机会较少而已。

    佛郎机人对于火枪燧发的研究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甚至有些都有了初步的成果。据说,不久之后,从外洋招聘而来的一批人中,很有几位对此项研究很有心得的高手。

    毕懋康此刻对皇帝陛下提出这件事情,也并非完全无的放矢。

    最近一个时期,朝廷在陕甘地区的赈灾可谓支出浩大,可对于其他地方提出的要求,皇帝陛下都是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甚至辽东前线那儿,皇帝陛下实在无法推脱,可也只是象征性地意思了一下。

    但是,皇帝陛下承受的压力可是巨大。开始的时候,朝臣还是仅对徐光启等人侧目而视,后来则对皇帝陛下都啧有烦言,偏袒、任用私人等等不逊之语已经开始出现。

    而佛郎机人之所以能够远渡重洋,来大明王朝效力,自然是看中了那极高极高的薪酬。

    另外,无关人等或许不了解一项新鲜东西从出现设想到实际研制,最后最终成果面世,期间会经过多少阶段,费劲多少心思,投入多少的人力物力,这些都不是能够轻易言之的,各项投入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还有现在正在进行的西山基地的建设,若是正式开始进入实际制造程序,那基本也相当于一个无底洞。

    如果当各项事业已经走上正轨之际,朝廷却后继乏力,甚至无以为续,那造成的后果可不仅仅是半途而废了,所有的前期投入基本无望收回,结局就是化为泡影。那种现象,真是不堪想象。

    在朝廷财政左支右拙之际,再提出这么一个要求……毕懋康实在不忍言之。

    但是,皇帝陛下似乎并不为钱发愁。只要是能够实现强国强军的目标,他都要兼收并蓄,恨不得全都收入囊中。

    到底是年轻,尽管皇帝陛下已经足够聪明睿智了,可总不免有好大喜功的嫌疑。

    做为“宠臣”,毕懋康觉得应该多为皇帝陛下着想,因此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对皇帝陛下提出忠告,宁可将速度换下来,有些不急之务似乎也可以延后再办。

    可那些是可以延后的呢?前后左右查看一番,似乎都是当务之急……大明王朝急需办理的事情实在太多,陕甘地区的灾情肯定需要赈济,辽东前线的粮饷肯定不能短少,吏治肯定需要整顿,等等,哪一项不是需要马上着手办理的?

    说是百废待兴……似乎感情上有些难以接受,百业待举绝对不是过分之言。

    所以,毕懋康也只能爱莫能助了,能够尽量为皇帝陛下分担一些,就是臣下最大的衷心了。

    “那些佛郎机人会不会觉得西山那边的条件差一些啊?”

    毕懋康神思若有所属。不过,皇帝陛下与孙元化聊了几句之后,提出的这个问题他倒是听到了。

    西山基地开始建设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要为不远万里而来的佛郎机人准备住宿和工作的场所。可是,西山基地根本就是草创,条件之简陋至极,皇帝陛下是有些担心他们借此又提出其他方面的条件。

    “不会的,”在座的三人中,只有孙元化在教,因此他对佛郎机人的习性更为了解,所以对这个问题他更有资格回答,“只要朝廷按照议定的薪酬给付,他们是断不会提出额外要求的,”

    “大家都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想来他们应该不会以为自己受到歧视吧,”毕懋康也是这样认为。

    “好,那就好,”想起印象中洋人的很多习性,的确有很多令人无法接受之处,可他们对于契约的尊重,应该是最该被推崇的。

    心中惦记着的事情谈了个七七八八,皇帝陛下就该主动离开了。

    因为,就在一段时间之内,随着护卫在门外的四名护卫轻声回复别人的问询,窗外已经几次人影闪过了。他们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要与两位老大人请示或汇报,再不就是要等着用这间会客室。

    但是,尽管是从那间会客室出来了,可若要以为皇帝陛下就马上离开这个院子,那也纯粹是想当然。

    借用夸张一点儿的说法就是,皇帝陛下已经把信王府、信王府的这几个院子,当做了大明王朝启航的发动机中的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

    。。。
………………………………

第95章 美人儿蹴鞠1

    每次要从信王府的这个院子离开时,皇帝陛下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是非常留恋,总想多在这里呆上一会儿。而他又不想耽误别人的时间。

    因此,与孙元化等人作别之后,他有时还在院子里站上那么一会儿。即便无人与之交谈,可对他自己来说,感受着这个院子里的氛围,似乎也是一种享受。

    可他这种习惯,实在不敢令人恭维。他不知道自己的片刻享受,其实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因为这个院子进出来往的人员很多,那些不识龙颜者还好一些,顶多在心中嘀咕一下:这是谁呀,闲得无聊,在这里发呆。

    而那些见过皇帝陛下的人,可就相当麻烦了。

    见到皇帝陛下,肯定就得上前大礼参拜,这是毋庸置疑的。尽管皇帝陛下每次都挥手制止他们,但可以想象的是,没有人敢当真。

    而有时候赶上事情繁琐,有人还要进出院子好几次,自然每次也都不能失礼。可每次匆匆行礼之后,一句其他的话都没有,马上掉头就走,这……其实也是一种失礼行为。

    皇帝陛下倒是并不在意。反正他也已经清楚表示过,而且也曾告诉过两位老大人,除非有事情要近前交谈,别的时候大可熟视无睹。

    两位老大人也相信皇帝陛下是真的不在意这些,可他不在意不等于别人不在意啊,两位老大人不在意也并不等于满朝的文武都不在意啊。如果明知道皇帝陛下就在那里站着,自己还是昂然而过,不要说自己在心中肯定会一直嘀咕,就是哪天哪位御史大老爷参上那么一本,也够自己喝一壶的。

    可是,又不能直来直去地对皇帝陛下说:皇上,没事儿您就别在这儿瞎站着了,赶紧回皇宫吧!您不知道您在这里,会给大家带来多大的麻烦吗?!

    谁敢这么跟皇帝陛下说话啊,没人敢。

    实在没辙了,他们就跟四名护卫私下透露了这个意思,希望他们能够找个机会,从旁劝解皇帝陛下一番。

    四名护卫也早已将皇帝陛下的那片刻享受,视为自己的苦事。试想一下,那个院子来来往往的人员那么多,他们四人的眼睛,不仅要时刻关注皇帝陛下身边的情况,而且还要关注周围。若是等危险逼近了身边,就是反应再迅捷,也总是要担心有失手的时候。

    从这点上来说,他们应该是有着共同的心愿。可是,两位老大人都没有胆量对皇帝陛下直言,他们也不敢如此大胆,唯一的办法……就是慢慢再想其他办法。

    最后还是张玉想出了一个办法。

    “皇上,要不咱们去王府里面看一看,我们几个都想去皇上当年生活过的地方瞻仰一番的,”一次,皇帝陛下正要在那个院子里卖呆儿,张玉战战兢兢地凑上去,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揣摩了好久的话语。

    他认为如此的说辞,既能够不触犯龙颜,也能从一个侧面表达出那个“本来”的意思。

    整座信王府面积广大,包括有大小近十个院子,尤其那个占地十多亩的后花园,更是一个很好的去处。臣下对皇帝陛下所有住过的地方,用过的东西充满敬仰,总不会是一件错事吧。

    但是在皇帝陛下如今的心目中,信王府所有的院落、包括他自己当年的潜宅,如今也赶不上眼下两位老大人所在的这个院子,这里的吸引力,完全可以用充满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来形容。若是不在其位、不经其事者,根本无法理解。

    虽然如此,可皇帝陛下到底也是聪明睿智。

    他看着张玉那闪烁游移的目光,听着那忐忑不安的话语,知道他是所为何来。理由虽然并不如何充分,但原因却已了然于胸,皇帝陛下深为张玉的衷心和机智所打动。

    “好,那咱们就来个旧地重游。”皇帝陛下欣然应道。

    “遵命!”没想到困扰多时的难题,一朝竟然轻松得以解决,四人喜出望外,应答的声音就不免忒大了些。

    皇帝陛下倒是没有什么,只是看着四人微笑起来。

    可在屋内及来往院中的人员可是被这一声暴喏吓了一跳,还以为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呢,因此纷纷伸头探脑地打探一番。

    从此之后,每次与两位老大人告别之后,如果没有多么特别的事情,皇帝陛下一行多数都要到信王府中闲逛一番,直到膳点或者日落,四名护卫才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劝着圣驾回宫。

    ――――

    四名护卫,只有张玉一人陪伴在皇帝陛下身边,其他三人都稍稍拉开了一些距离,关注着周围的情况。

    一行人走走停停,很是悠闲。张玉也非常凑趣地问东问西,引着皇帝陛下高兴。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一堵墙的面前。

    “嗖……砰,神马东西?”

    刚刚听到墙那边发出了几声惊呼,紧接着一件圆圆的、软软的物事就飞到皇帝陛下的怀里。

    “告诉你轻一点,用那么大的力干什么?!这可怎么办……”

    “这怕什么,去捡回来不就行了吗!”

    听到这掺杂着异调的声音,皇帝陛下知道这是任大华的两个妹妹,任盼盼和任盈盈,与几个侍候的宫女在后花园中玩耍。再看怀中的物事,可不就是足……哦,不,是蹴鞠吗。

    这个蹴鞠,与眼下大明王朝其他人所玩儿的蹴鞠可不一样。它的里面是一个水囊,但水囊中充满的却是气体,因此应该叫做气囊了。扎紧了气囊的口之后,再用皮革缝制了一个外套。这与那一世的球类已经非常接近了。

    虽然囊中气体的压力肯定不会多么大,也无法保证多长时间不泄气,可总比里面填充些棉絮什么的要轻灵的多,弹力也大的多。

    这还是上次皇帝陛下遇到她们玩儿蹴鞠时,给她们提供的建议。没想到她们竟然如此上心,这么快就落到了实处。

    “见过……王爷殿下,”此时,一名宫女从右边角门那儿跑了过来。她本来是准备捡回蹴鞠,没想到皇帝陛下也正在这里,因此就赶忙行礼。

    任大华一直以为,自己那次在直营店铺中见到的,是一位大明王朝的王爷,因此皇帝陛下也就打算继续沿用自己的王爷的身份,因此信王府中陪伴这双姊妹花的宫女们,就被嘱咐以王爷之礼呼之。

    “怎样?如此改进之后,是不是更好玩儿了?”

    “是啊,很轻灵的,要不然也不会一下就踢过了墙,”宫女回答着。

    “是吗?有多轻灵……干脆,过去试试,”皇帝陛下跃跃欲试。

    。。。
………………………………

第96章 美人儿蹴鞠2

    虽然在朝堂之上,在文武大臣面前,皇帝陛下摆出的是一副天子威仪。可是,这里毕竟是信王府,是自己的家,再加上到底还有很多的年轻人心性,平时都是严密地遮盖起来,此时一朝卸去伪装,终于可以自在做人了,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做外人儿。

    除此之外,他也很想检验一下自己的“发明创造”,看看其效果到底与那一世相差几何。因此他一时按耐不住,球也不交还给那个宫女了,自己拿着就向角门走去。

    “找不到吗?我来帮你找找,”话音未落,一个身影就从角门中冲了出来。

    “哎,慢点儿,”皇帝陛下正兴冲冲地快步走着,所以根本收脚不住,那个身影就一下撞到自己怀里。

    “啊!是王爷殿下啊,对不起对不起,”怀中的少女赶忙道歉。

    “急什么,留神摔着,”皇帝陛下一手拿着球,另一手就下意识地想去扶住少女的身躯。可因为少女的速度够快,冲击力也够大,因此皇帝陛下的那只手在少女的腰部形成了环状,才将将将其身形稳住。

    而少女的身躯被一个男人环抱着,也没有感到多么的不妥。她只是脸微微红了一下,并不像汉家女那样的诚惶诚恐。

    或许是运动中身体活动开了,一股处子幽香也是格外浓烈,直冲皇帝陛下的鼻端。

    任大华这两个妹妹也都取了汉人的名字,一个叫盼盼,另一个叫莹莹。跑过来的,不知是任盼盼还是任莹莹,皇帝陛下一直分辨不清,可知道肯定是两人中的一个。

    “没事儿,没事儿,摔着也没事儿,”到底是来自弗朗机,而且自认为与这个平易近人的王爷相识已久,因此这姊妹俩向来是没有那么拘谨。

    “怎样?效果不错吧?”皇帝陛下把拿在手里的球,在少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