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哉大明-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近两个时辰之后,前先奔向东门的那两人,在绕城一周且并没有发现目标后,也从西门那边绕回了南门处。

    “王爷,那三个门那儿都没有,”两人向王爷禀报了情况。

    “嗯,知道了,歇息去吧,”王爷挥挥手,让他们去歇息吃饭。

    ————

    实际上,他们心里也是知道,自己所要等的人,肯定不会那么快就到来的。之所以急于彻底确认一番,也只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直到又过了四天之后,蒲州范家商队的二百多辆大车才迤逦而至。

    其实,在这四天里,除了有四人一直不离左右地随扈在王爷身边,另外四人都是轮流到通往绥德州的几条官道上巡视。因此,当蒲州范家的车队进入绥德州三十里之内时,他们就已经知道了。

    实际上,在大明王朝末年的富商巨贾中,也只有太谷曹家曹寡妇带领的商队,和刚刚到达绥德州的这支蒲州范家九掌柜范剑盛带领的商队,影响了朝廷的号召,积极地向陕甘地区输送赈灾物资。

    。。。
………………………………

第103章 螳螂开始扑蝉1

    现在,另一支响应朝廷号召的商队――蒲州范家商队二百多辆大车也到达了目的地绥德州。

    看来绥德州的官府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接洽的吏胥和锦衣卫也都相当客气。

    因为事关剩余货款的事情,因此也要将此前签订的协议和路途之上各地官府的文件,一一核对、查验清楚。然后就通知粮库可以接收货物了。

    在正式接收之前,还有一道手续,那就是验收。

    所谓的验收,其实不是每包粮食全都打开检验,要不然这二百多辆大车,光是检验也得一两天。一般情况下,采取的是更简单的方法――抽验。

    抽验就很简单,也很快捷,就是随意地在二百多辆大车抽取十两二十辆,然后每辆车抽取那么一两包不等。也不是将选中的粮包打开,将粮食全都倒出来,而是有专门的工具的。

    那个专用的工具叫做扦,是开了半槽的竹制器物,用它所抽取的叫做扦样。因此,锦衣卫带领十多名吏胥,再加上数名青壮的协助搬动粮包,验收很快就结束了。

    验收的结果,很是令人满意――全都合格。

    然后就开始卸货。

    锦衣卫和吏胥,还有商队的人员站在库房的门口,负责查点数目,负责卸车、并在库房内码包的是当地的青壮。这些青壮有很多都是自愿前来的。因为他们知道朝廷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存储了这么多的粮食,不就是为了父老乡亲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够果腹,能够安定人心。因此,他们都很卖力气。

    若是摆在路上,二百多辆大车看起来似乎应该是很长很长的一大溜,可很快就要被库房全部“吞没”了。

    “还没觉着怎么着呢,这就快卸完了,”

    “是啊,身上刚开始见汗,连棉袄都还没脱呢,”

    “就是再有这么多,我们也能一气儿给他卸完喽,”

    干着活的青壮们也是兴奋,不时地相互戏谑着。他们是不会嫌多的,绥德州存储的粮食越多,父老乡亲的日子就越是安稳,只要能够在朝廷的安排之下干些活计就能吃饱饭,这可是几辈子都没有遇到的事了。

    “终于快要结束了,”在绥德州专门负责监督粮库的锦衣卫小旗吴继东,此时看着库房中堆积起来的粮食,他心里感到踏实了很多。

    绥德州地处偏僻,撂荒地也多,所以此次朝廷赈灾,绥德州就是一个重点地区。除了接收本地的流民,也有很多的来自其他地区的流民被安置在这里。

    人多,干活多,开垦的荒地面积大,自然消耗也是巨大。不要说别的,这只是每日的口粮,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以前向绥德州输送粮食的,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商户,规模都很小,三五十辆大车就很是“蔚为壮观”了。现在看来,此前都是没见过世面的,与这二百多辆大车的根本无法相比。

    吴继东抬眼一看,库房门前排列的车辆只有十几辆了。

    “哎呀,不好,”

    “抓住了,哎呀,”

    库房中负责卸车和码垛的青壮失声惊叫。吴继东急忙收回目光,循着声音看了过去。

    这辆大车已经进入了库房,只是尚未到达要卸的垛位。随着大车进入库房的,除了在前面牵着牲口的车把式,还有一名伙计跟在车旁或车后照料,以免粮包掉落。这两人都是属于蒲州范家商队。

    可不知什么原因,有两个粮包从车上掉落下来。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从车上掉落下来的粮包竟然被撕开了很大的口子,粮食……更准确一些,或者应该叫做粮食、杂草和黄沙的混合物,抛洒了一地。

    看到这副景象,吴继东简直要魂飞天外了。

    不管是从哪里输送而来,也不管是哪家商号所经营,粮食只要入了库,出现了任何问题,自己的责任可就大了。虽然也可以追究粮商的责任,可自己查验不细、管理混乱的罪名那是绝对推脱不掉的了。

    “都停下!都别动!”吴继东一声暴呵,几乎所有在场的人似乎全都被施了定身术。“去把范家的那位九掌柜请过来,这两位,”吴继东用手指了指已经进入库房的范家那两人,“也好好看住了,”

    吴继东的反应不可谓不快,处置也算是恰当。他倒是还没有想到,如果范家的货物出现问题,朝廷是要追索那已经预付出去的五成价款的。

    只可惜他的手下只有十名锦衣卫校尉,而范家九掌柜带领的这支商队中,只是身强体壮兼且身手了得的护卫就不下三十人。

    这倒不是范家一开始就意图不轨……哦,不,应该是范家头脑不会如此简单,以为凭借这区区三十名护卫,就能够图谋不轨得了……他们是用来对付路途之上可能遇到的麻烦的。

    不过,也不能就此断定范家就一点儿准备都没有。

    九掌柜范剑盛并没有掉头就跑,也没有指挥手下进行反抗,而是听到消息之后,就自己主动来到库房门口,与锦衣卫小旗吴继东进行交涉。

    是的,是进行交涉,是三人(九掌柜与随车进入库房的那两人)矢口否认那两包散落在库房地面的粮食属于蒲州范家,而且还大声疾呼自己遭受了不白之冤。

    他们只是拼命用言语洗白自己,而不是采取武力对抗的方式。

    为了便于管理和方便进出,储存其他赈灾物资的库房就建在粮库的旁边。

    像什么种子农具和修建屋舍所用材料之类其他的赈灾物资,总数也是不少,可种类也是庞杂的多,前来交货履约的小商户每天都有很多。因此,粮库这边一发生纠纷,很多小商户就都被吸引过来了。

    看到周围的人越聚越多,范家九掌柜就更是像一肚子冤屈终于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了。他摊开两手,向众人不停地诉说着。

    “那两包就是从你们车上掉落下来的,那辆车刚进去,还没有开始卸呐,”在库房内看到两包掉落的青壮出面指认,“最少这两包掺了假的粮食是你们范家的,”

    “不,不是我们的,”跟随进去的范家伙计气急败坏地否认,“那两包本来就在那里了,绝对不是从外面车上掉落下来的,”

    既然范家的人矢口否认,库房中青壮们的证词也因为立场问题不足可信,因此,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检查了。而且为了彻底辨别是非,哪怕是每个粮包都打开检查也是必要之举了。

    这个办法一经提出,双方都无异议。

    看着范家九掌柜那信心满满的样子,吴继东还以为这或许只是范家的某个手下的个人所为,觉得可能问题不会多么严重。

    可是,当进入库房仔细查看一番之后,吴继东感到这下问题严重大发了。

    。。。
………………………………

第104章 螳螂开始扑蝉2

    吴继东进入库房已经有段时间了,可还是没有出来,在外面的众人一时弄不清缘由,都感到很是纳闷。

    此时,范家的手下开始鼓噪,说是朝廷不该以“栽赃陷害”的卑劣手段,对待奉公守法的商户,也埋怨自己的老板怎么就偏偏信奉了朝廷的花言巧语,导致如今的尴尬局面。

    但是,或许是舍不得那剩余的一半货款,他们只是起劲儿地扰攘,并且向聚拢过来的大小商户诉说着冤屈,一点儿也没有乘机溜走的意思。

    就在这时,一位我们曾在那位王爷身边看到过的人,趁着众人不注意的当口,从边上溜到了库房门口。

    在库房门口把守的是两名锦衣卫校尉,他们看到有人悄悄溜过来而且还想到库房里面去,本来还以为是看热闹想凑到金钱看个究竟,因此只想将人喝退。

    但是,来人冲着两人将手一扬,然后又快速地伸出双手,托住了两名将要行礼的校尉的手臂。两名锦衣卫校尉一闪身,那人就迈步进了库房。

    吴继东么头紧锁,正在对着库房中的粮垛发呆。听到脚步声后他马上转身,看到有个陌生人进来了。

    他正要开口呵斥,可稍微仔细一看,来人似乎还有些面熟。此时进来的那人又将手冲着吴继东扬了一下,吴继东看清那人手里的东西之后,猛然想起了眼前这个人的身份,因此他赶忙上前就要躬身施礼。

    来人也快步上前,一伸手又阻止了吴继东将要躬下去的身体。

    “怎么情况?”既然吴继东识得自己的身份,来人也没有客套,直接开口询问。

    “大人,你请看,”吴继东示意来人走到放在地上的几个粮包旁边,指着那几个粮包说道:“都怪属下疏忽,事先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地上有五个粮包,大小都差不多,用手挨个提着试了一下,分量也都相仿。而且五个粮包也都打开了,其中三个粮包里面是粮食,两个里面是杂草和黄沙的混合物。

    “这三个粮包是范家刚刚运进来的,”吴继东指着那两个盛有混合物的粮包和一个盛有粮食的粮包,“这两个是以前的,”来人循着吴继东的目光看过去,知道这五个粮包都是从那些粮垛抽取过来的。粮垛都被弄的东倒西歪,四分五裂,根本不成其为“垛”了。其中一些粮垛周围的有着清晰而凌乱的脚印,应该是范家刚送来的,“大人请看这里,”等来人的目光重新转回来,吴继东接着说道,并且还用手扯着粮包给来人看。

    粮包上的字迹虽然都非常模糊,可稍微仔细辨认一下的话,还是能够看清的。

    那时候肯定是没有什么条形码的,商标嘛,也只是最简单的那种,大多就是用“某记”来区分自家与别人的货物。

    来人五个粮包的字迹仔细看过,然后抬起头看着吴继东。

    “是的,大人,你看,这是‘张记’,这是‘王记’……就是没有‘范记’,刚才属下几乎都挨个看遍了,”那东倒西歪、四分五裂的粮垛,肯定就是刚才吴继东情急之下留下的遗迹。

    听完吴继东的诉说,来人的眉头也马上紧锁起来,看来也是被眼前的局面弄得一筹莫展。

    范家完全可以借口不是自家的标记,不承认这些刚刚入库的、混有杂草和黄沙的粮包不是自己运送来的。而他们的车把式和伙计事先显然也是统一好了口径,肯定会众口一词。

    范家肯定是有备而来!

    若有所图谋,事先却又毫无准备,说出去岂不令人贻笑大方。

    库房外面的鼓噪之声又大了一些,应该是有另外的人也加入进去,一起让官府尽快给商户一个说法。

    绥德州看管库房的吏胥和前来卸车的青壮肯定也会一同作证,证明刚刚在库房中垛起的这十来个粮垛就是范家刚刚送入库房中的。

    如此就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条阵线。范家可以毫无顾忌地鼓噪,官府也当然可以强力将其压制下去。可如此一来,朝廷“背信弃义”的名头可就坐实了。

    说实话,经过皇帝陛下的一番振作,大明王朝朝廷的信誉才刚刚有所起色,此事若是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将朝廷好不容易树立起来形象再次葬送掉。

    范家可谓所谋甚大!

    他们所图谋的甚至不是钱财方面的利益,而是更深远、更有影响力的东西。

    而若是应对不慎,肯定会让对方的阴谋得逞。越是如此想象,来人越是感到委实难以决断。

    “里面的狗官在干什么呢?是不是不敢出来了,有理就出来说说嘛,”库房外面有人在高声喊叫。

    来人听到这声喝骂之后,本来紧锁着的眉头竟然舒展开来。因为这声音太过熟悉,根本就是搔到了他的痒处,“是啊,不就是让你进来看看什么情况吗?还真当自己……”

    “沉住气,你等着,也不要有什么举动,”来人吩咐了吴继东一声,就向库房外面走去。

    “是,大人,属下听您吩咐,”吴继东虽然不知道来人的葫芦里到底藏的是什么药,可看到对方的表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他自己也随之踏实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各位大大恐怕已经看出来,这位来人就是那位王爷的随扈之一。而那位王爷的真实身份,也已经昭然若揭了。

    不错,这位王爷就是大明王朝皇帝陛下。而那八名随扈中,肯定有张玉、王嵪、李庚和赵都四人,另外四人则是蒋凡、沈复、韩邹和杨祖。只不过后面这四人的品级要稍低一点,是从五品的副千户。

    这八个人都是各怀独门绝技,各位大大很快就可以逐渐了解。皇帝陛下能够“看上去”有三十多岁,就是沈复的功劳。

    当发现曹掌柜不断有贵客拜访时,皇帝陛下尚未有什么异样的感觉。可当与最后的那个访客对视之后,他的心里就萌生了不祥的感觉。

    跟踪盯梢可是韩邹的拿手活,只是出去一趟就将事情的大概都了解了一番。

    那位与皇帝陛下对视的、长得非常俊朗的汉子姓范,拜访曹掌柜的那些访客都是这个人所派。他的意图,就是想对朝廷的赈灾计划进行破坏,而即便他自己亲自出面,曹掌柜都始终没有答应。

    那个姓范的人并没有死心,绥德州的这一幕也才正式上演。

    。。。
………………………………

第105章 九掌柜束手

    因为姓范的那人与同伙对所谋之事都已经非常熟悉,因此交谈时语焉不详。

    对于韩邹这个“旁听者”来说,没有加注解的交谈犹如听天书,要想获得更确切详细的情况更是难如上青天。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得知后面那几个关键词就已经足够了,“粮食……绥德州……范家……在曹家后面,”

    皇帝陛下得知了韩邹获得的只言片语已经足够引起警惕,再联系到那个人拜访曹掌柜的目的,其真实意图就不难猜到了。

    那个姓范的人的目光,一直留在皇帝陛下的脑海中。他隐约地产生了一种感觉——这个人应该就是那个人!

    可是因为尚未有其他佐证,因此这种感觉还就只是一种感觉,所以皇帝陛下只是在心里暗暗记下,并没有与其他人提及。况且此时的那个人即使在对方阵营里,恐怕也还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更别说自己这边的人肯定会直接把他忽视了。

    因为尚不清楚绥德州知州张吉祥以及其他人员是否与那人早有勾结,因此皇帝陛下一行紧赶慢赶到达绥德州之后,并没有与官府联系。他们把自己放到暗处,想等看清楚情况后,再决定是否现身,或以什么身份现身。

    蒲州范家车队到达绥德州时,皇帝陛下等人都分散在人群中。此后发生的事情,他们也都看在眼里。

    当吴继东进入库房之后,过了一段时间也没有出来时,皇帝陛下觉得里面肯定发生了异常的事情,因此令杨祖偷偷溜进去看个究竟。

    哪想到杨祖进入库房之后,竟然也犹如泥牛入海无消息。

    此时,在库房的外面,在有心人的极力鼓噪之下,围观的人群已经开始出现了躁动现象。如果不及时化解,恐怕有发生暴力冲突的危险。

    小范围的骚动并不可怕,如果当地官府没有参与其中的话,只是绥德州就可以轻松予以平息。但是,如此一来,朝廷的信誉肯定要大受影响。而他们的目的显然就在于此。

    因此,皇帝陛下示意张玉等人注意那几个人群中的活跃分子,必要时就果断地给予控制。然后就给库房内的杨祖发信号,让他出来通报一下情况,然后再视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切记,不到万不得已时,尽量不要伤及无辜,那些围观者只是不明就里而已,说明情况他们也会理解朝廷的做法。

    等皇帝陛下发出一连串的指令之后,张玉用极低的声音说了一声“恕罪!”之后,也没有征得皇帝陛下的同意,就和王嵪一边一个,强行将其带离了现场。

    模仿声音是赵都的专项,几句惟妙惟肖的话就将杨祖吸引出来。

    杨祖从库房中出来之后,在同伴目光的示意下,找到了皇帝陛下,并接着将里面的情况述说了一遍。

    “你说……库房里面没有范家标记的粮包?”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皇帝陛下这句话一问出口,杨祖自己都感到心头一亮,胸膛几乎都要彻底敞亮开了。

    “王爷,属下马上……”话还没有说完,杨祖已经拉开了出击的架势。至于出击的目标,肯定不是去给库房内的吴继东送信儿,就是直接出手将范家的九掌柜拿下。

    “慢来,慢来,”皇帝陛下一把拉住了杨祖,“先去落实一下,范家是否有自己的……还有,等水落石出的时候,九掌柜目光看过去的那人,一定不能让他脱逃,或许他比九掌柜还要了解更多内情……好了,去吧,”

    “是,属下明白,”杨祖答应一声,立即转身离去。

    其实,皇帝陛下的刚才的担心有些多余,蒲州范家那么大的商号,怎会没有自己的标记?!

    可虽然如此,皇帝陛下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考虑问题的细致入微,还是令杨祖感到钦佩莫名。

    ————

    “贵号此次向绥德州输送粮食,一共动用了多少辆大车?”

    “大小车辆三百一十八辆,共计三千两百四十包,”九掌柜范剑盛气定神闲,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贵号蒲州范家,此前是否使用过‘张记’、‘王记’名号?”

    “什么?笑话……肯定没有。我们蒲州范家虽然只是做点儿小生意,可也是多年的老字号,怎么会用别的名号呢!?”

    对于吴继东的这个愚蠢的问题,范家九掌柜本来懒得回答。可为了彰显这个问题的“脑残性”到了如何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不仅回答了,而且声音还非常大,以使周围人等都可以清晰地听到。

    “那……九掌柜确定是将粮食送到了绥德州?”

    “这还有什么疑问吗?大家不是都看到了吗,一车一车地送进去……难道这么快就都被大老爷们分润了不成?”九掌柜范剑盛说完这番自以为幽默感十足的话之后,目光向周围的人群扫过去,同时脸上漾起微笑,似乎在等待着掌声响起。

    可是,随着这几句对话的进行,站在九掌柜范剑盛身后的某人,却渐渐地隐约感到了不妙。

    “那好吧,既然如此,那请九掌柜当场指认一下,那些是蒲州范家输送来的粮食,包括这些,”吴继东说着,指了指停在库房门口尚未来得及进入库房的那十几辆大车,“这些车上的……也包括在内,”

    真是“聪明人”不用多说,一点就透。吴继东的话尚未说完,九掌柜身后的那人就已经明白了全部意思。

    明白了意思之后,他知道大势已去,因此就本能地想要开溜。可当九掌柜范剑盛的那道幽怨恶毒的目光看过来时,他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此时吴继东的话已经说完,周围的人群中绝大部分也已经彻底明白其中的症结所在,因此都在做恍然大悟状,“嗡嗡嗡”的议论之声也随即响了起来。

    “怎么了,九掌柜?时间不早了,大家也都忙了一整天了,抓紧时间了结此件事,大家也好早些安歇……”吴继东虽然嘴里在轻描淡写地说着话,可手势却已经打了出去。

    十名锦衣卫校尉刚才就已经悄悄站住了位置,将九掌柜范剑盛及其几名得力手下全都死死盯住了。擒贼先擒王,其他那些车把式和伙计就暂且顾不上了。

    范剑盛已经明白,这一遭是自己彻底折了,因此也就放弃了困兽犹斗的打算。大不了多费些钱财,推出几个替罪羊,自己再以被“蒙蔽”为托词,要想脱身也并非难事。

    只是那位范先生可千万别一起折进来,要不然整个范家就都不得消停了。因此,他再次冲着那人看过去,只是目光中已经不是怨恨,而是变成了“赶快离开”的示意。

    但是,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
………………………………

第106章 汉奸就擒

    吴继东高声宣喝:“范剑盛在交卸与朝廷粮食时,严重地掺杂使假,意图蒙骗朝廷,破坏朝廷赈灾大业,现将一干人犯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