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哉大明-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独行狼意识到此之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发大财了,而不是兽性大发。

    并非独行狼为人清正,而是他还尚未彻底丧失理性。因为他知道,一件本来非常值钱的东西,若是出现了残损,那么其价值、也就是可以换取的东西,肯定就会大打折扣。

    独行狼现在的念头,就是能够尽快地走出困境,能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山头,能够有那么一大帮子手下……而这些,都是需要雄厚的财力做为后盾支撑的。等自己的这些愿望实现之后,人手多了自然就可以掠取更多的财富,到那时……哼,还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说实话,此时的独行狼,还是一门心思地以“事业”为重的。

    好在这两人都自带着马匹,因此将他们捆绑住手足后,再连马鞍子捆绑在一起,倒也不会延误拖累了独行狼一行。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独行狼做的第一笔最“合适”的买卖,也是他毕生第一次遇到自带交通工具的。

    独行狼做的第二笔“合适”的买卖,就是后来点灯子等人从悬崖上面出溜下来,自己带着绳索,“送”到了独行狼面前。

    这一个接一个打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独行狼感到自己是否要时来运转了。

    但是,眼前还得要先度过官军的围堵这一关。

    他们躲避着官军的行踪,就这么一点一点的,独行狼等人就被逼迫到了悬崖峭壁之处。

    大概官军中也是有人知道此处是悬崖峭壁,因此无人能够越过,因此也就很少在附近出现,独行狼等人才获得了喘息之机。

    可总憋在这个地方也不是办法啊。他们也想跳出官军的包围圈,可尝试了两次、而每次都几乎被抓到之后,他们就放弃了合格天真的想法。

    “没办法,先就这么忍着吧,过了这一段就好了,”他们自我安慰着。

    没想到,机会再次送到了他们的面前。

    点灯子的手下开始从上面往下出溜的时候,一些本来就已经松动的石头经不住踩踏,就纷纷掉落下来。这动静接二连三,不可能不惊动独行狼等人。

    他们发现有人要下来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自己被发现了,然后准备转身撒腿就逃。可独行狼到底沉稳一些,他觉得上面的那些人也是不敢声张,因此就断定对方不是官军。

    不是官军,那就是杜阳山上李老柴的人。

    因为除了李老柴,附近真的就再也没有其他什么人能让官军如此惦记了。独行狼最近在附近的“考察”很是仔细,因此他知道,只有李老柴的人,才会如此不避艰险地想要“出来”。而且他还猜测出,此次官军围山的主要目标,恐怕就是杜阳山上的那些人。而自己这些人,只不过是受池鱼之殃罢了。

    按理说,独行狼既然已经感到李老柴的杜阳山要被官军清剿了,就不该再去蹚浑水了,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再去杜阳山,基本属于自投罗网吗?

    可是,各位有所不知,像李老柴和独行狼这样的“老资格”,经历过的官军清剿没有十次,那也得有八次了,每次他们都能遇难成祥、化险为夷。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官军围山就和过年吃顿饺子差不多,虽然不是很常见,可也并非绝无仅有。

    再者说了,这不是因为他们也被圈在里面了吗?要是能够出去,谁还愿意在这穷山沟里憋屈着!

    反正,在无奈之下,独行狼才萌生了坚决要入伙的念头。

    以前独行狼也是有着同样的念头,可那时的情况还算是和缓。可如今不同了,他也从开始的试探态度,变为了恳求。为此,他甚至不惜将那两人两马的“私货”奉献出来。

    虽然,即便入了李老柴的杜阳山,也不敢说就万无一失,可总好过孤魂野鬼般地被人撵的到处跑强些吧。

    因此,在将点灯子一行都控制住之后,独行狼的态度也是显得非常谦恭,根本不像是予取予求,相反还有些格外的谄媚。

    点灯子能够坐到二当家的位置,自然也不是个糊涂蛋。

    他虽然并没有与独行狼见过面,可因为前段时间就有消息说,有个叫独行狼的怎么怎么着,因此等对方稍微一自我介绍,他就猜了个**不离十。

    本来对于外来人员想要入伙的事情,点灯子就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反正大主意都是大当家的拿,只要若是有好处的话,不要落下他的那一份就行。

    何况独行狼的手中还有那么一份很有些分量的大礼,点灯子更感到不好拒绝。其他不敢说,至少能够分得一匹马,应该不算是奢望吧。

    何况,点灯子还真的想看看,当自己把独行狼这个不速之客直接带回杜阳山时,大当家李老柴会是如何反应。

    “应该是有些乐子可看……”点灯子暗自得意着。

    ————

    悬崖峭壁下,很容易就找了个凹进去的山洞,然后把那依然蒙着眼睛的两人和两马都弄进去。点灯子手下那两名伤者肯定不能随行了,另外再派两人,一共四人看押。

    “记着,一天只准给他们吃一点儿、喝一点儿,只要饿不死就成,”点灯子和独行狼嘱咐好留下看守的人员,把随身携带的吃食也全都给他们留下。

    其余的人,再从悬崖峭壁攀爬而上,返回杜阳山老巢。

    绳子还在,因此省了不少事儿。从上面下来过一趟之后,多少也算是有些经验。

    二当家的说以后大家就是兄弟了,点灯子手下的喽啰也都与对方亲热了一些,刚才的不愉快基本消弭无踪。反正他们大家还会是喽啰,同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因此他们不仅没有记仇,而且还互相指点着,算是安全攀上了悬崖峭壁。

    。。。
………………………………

第140章 请君入瓮4

    点灯子与独行狼一行回到杜阳山老巢的时候,已经是次日巳正(上午十点)时分了。

    他们来到那间破庙门口的时候,李老柴正从里面急匆匆地出来。

    “大哥,你这是去哪儿?”点灯子赶忙上前招呼。

    “兄弟,你可回来了,”李老柴看到是点灯子,有些喜出望外。他上前一把抓住点灯子的手臂,就要拉着进入庙门。但是看到站在点灯子身边的独行狼、以及后面那几个生面孔时,又有些吃惊,“这几位是……?”

    “大哥,是这么回事儿,”点灯子一边说着,一边反手拉着李老柴的手臂,两人一起向旁边走去。

    独行狼知道点灯子要先向大当家的通报一下情况,“人家哥儿俩也得统一一下思想不是,”因此他就停住了脚步,站在原地。为了缓解一下尴尬,他装作欣赏周围的风景,抬头向四周看去。

    这是一座庙,庙门很是宽大,可以容许四人并排出入。但庙门已经被卸去,只剩下了门框。上面门楣处显得很是空旷,看样子那位置本来是应该有块床铺大小的门匾,不过现在光光如也,倒是与孤零零的门框非常般配。

    据说杜阳山上有二百多口子,铺位肯定也非常紧张,那两扇硕大的庙门和门楣处的牌匾,显然是有更合适的地方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座破庙的开间很大,可以想见,曾几何时,这里也是香火旺盛。后面的大殿和屋舍应该还有不少。在这穷山恶水之间,能够找到这么一个栖息地,应该是可以感到庆幸的了。

    从破庙里面传过来的一阵阵浓烈刺鼻而又熟悉的气息来判断,独行狼觉得,传说中的二百多口子并非妄言。

    若是仅仅在两个多月之前,独行狼对这种生活、这种气息还会感到厌恶。可是,经过两个多月的丧家犬般的颠沛煎熬,他又非常渴望这种气息。尤其是现在,当他贪婪地把那种气息满满地吸入胸腔之后,竟然产生了一种重回人间的感觉。

    与这些熟悉的场景和气息唯一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是庙门外旁边的几棵高大的枯树那里的情景。

    四匹马栓在那里,正在那里侍候马匹草料的,赫然是两名官军打扮的兵士。

    ――――

    “是他啊,”听了点灯子的一番解释,李老柴印证了心中刚才就有的预感。也确实,除了独行狼那几个孤魂野鬼,这种时候谁还会往这种地方钻。

    “就是他,我琢磨着,他们多少与那些官军打过照面,有些情况可以问问他们,”点灯子不动声色地说道。

    “嗯,也是,”李老柴随口符合着,可心里却转开了念头。

    听点灯子话中的意思,他将独行狼几人带回杜阳山,似乎只是因为这几人能够提供有关外面的信息。至于知道了该知道的情况之后,如何处置他们,究竟是是留、是赶、甚至是杀,点灯子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而李老柴曾经拒绝过独行狼的入伙请求,这点点灯子和李老柴都是非常清楚。

    李老柴还非常清楚地感觉到,在对待独行狼几人请求入伙的问题上,点灯子与其说是充分尊重自己这个大当家的意愿,毋宁说是对自己的怂恿,怂恿由着自己以前的性子来。

    “对了,大哥,这家伙手里还有几件宝贝……”点灯子似乎是刚刚想起,把那两人两马的事情也对李老柴诉说一番,最后也提到了独行狼的敬献之意。

    “算他还有点儿孝心,”李老柴一向是以杜阳山的家长自居的,因此大言不惭地说出这句话,点灯子听到也并未觉得有何异样。“兄弟,你们回来的正好,没看我刚才那么急着找你吗,要不……先听听他们的说法,”说着李老柴用尖利的下巴向独行狼站立的地方示意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反正得先知道外面的情况之后,咱们才能拿主意,”

    “行啊,大哥你拿定了主意,吩咐一声就是了,”在李老柴面前,点灯子表现的一如既往地温顺。

    其实,刚才离着很远,看到破庙的时候,点灯子也已经发现了旁边树上栓着的那四匹马。杜阳山也是有那么几匹坐骑的,可那只能称为牲口,是不能叫做马的。马和牲口的区别还是蛮大的,要不然点灯子隔着老远就发觉了异常。

    点灯子发觉了异常,但是见到大当家李老柴后却也没有开口询问。一是因为一直说着独行狼几人的事情,没有时间,二是他已经猜测的**不离十,因此也没有必要张口询问了。

    况且他也觉得自己两人单独交谈的时间太长的话,容易引起独行狼几人的疑心,因此也希望先将他们叫到一起,反正外面的情况总是要了解的,至于其他,之后再做道理也不迟。

    ――――

    “好叫大当家、二当家,还有各位哥哥得知,以我等几人在外面的遭遇,目前只有那悬崖峭壁之处,官军的封锁松一些,”介绍完自己几人最近在附近与官军周旋的经历,最后独行狼抱拳拱手,向杜阳山上以李老柴为首的一众好汉做了总结陈词。

    刚才已经介绍过了,站在李老柴身边的,除了点灯子,还有另外四人,他们是刘秃子、张大胆、一根筋和大咧咧。从他们与李老柴和点灯子交谈时的神态来看,独行狼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四人才是大当家李老柴的心腹。

    因此,在做完了情况介绍之后,独行狼要特意表示一下自己谦恭的态度,以示交好之意。

    “好说,好说,老弟辛苦了,”杜阳山的几人中,只有李老柴抱拳回应。

    对于刘秃子、张大胆、一根筋和大咧咧以及二当家点灯子的冷淡,独行狼倒是知道,他们并非是有意针对自己,只是因为碍于大当家在场,他们“不方便”表现的过于亲热罢了。

    这一点在二当家点灯子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因为一路行来,点灯子虽说不是热情有加,可对于自己的问询,除了几个要紧的问题,他基本都是知无不言。要知道,对于一个刚刚见面的“同行”,能够做到点灯子的这种程度,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但是,自从上了杜阳山,见到了大当家李老柴,点灯子却又变换了另一幅面孔,似乎与独行狼根本就不熟。

    。。。
………………………………

第141章 好的开始

    其实,独行狼对此也并非不理解。只不过通过这些现象,他真正体会到,在杜阳山这一亩三分地儿上,真正的“话事人”,有且只有一个,就是那个活死人般的李老柴。

    事实上,除了“不方便”表现的过于亲热,刘秃子和张大胆等人,还因为心情过于沉重,致使表现出来的态度有些冷淡。

    像点灯子和独行狼在破庙门外看到的那四匹马时心中所产生的疑问那样,今天一早,朝廷派来的先遣人员就已经登上了杜阳山。

    他们要传达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要杜阳山的众人就地缴械,等候朝廷调遣。

    说实话,到了这种时候,杜阳山自大当家李老柴以下,基本都放弃了抵抗和外逃的打算。小喽啰无所谓,只要是能够让吃饱饭就成,至于就抚还是从匪,他们心里真的没有感到多么的难以取舍。

    而为首之人尚心存侥幸的唯一方面,就是能否借机与朝廷谈一谈条件,什么听调不听编啦,什么那个谁谁谁至少得弄个把总当当吧……如果此时不趁机提出,过后恐怕就更无人理了。

    但是,此时据到独行狼所说,出山的路,只有悬崖峭壁那一个方向了,他们的这点儿心思也都没有了。

    若是只有那么十来个人,或者最多二三十人的话,从那里偷偷地出溜下去也还是可以的。可若是二百多人全都挤到那儿,再有那么几个胆子小的连惊带吓的,别说是官军肯定会发现行踪,就是放任他们,恐怕有很多也要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难道我们这些大当家、二当家、还有这些大小头领,真的要与那些小喽啰一样对待吗?!

    其实,他们真的有些多虑了。他们这些大当家、二当家,以及那些大小头领们,如何能够与那些小喽啰一样对待呢?大明王朝皇帝陛下早就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而且皇帝陛下甚至还可以当面向他们保证,大明朝廷绝不会“忽略”他们!

    ————

    事实也的确如此。

    万般无奈之下,李老柴只得接受了朝廷的招抚。

    次日一早,李老柴率领一干手下,到杜阳山下,乱哄哄地站做了一堆。

    对面早已就位的,就是朝廷派来的宣示官员、凤翔县知县卢承业,在他的身后,是以曹变蛟为首的八名护卫。在他们的后面,是以曹文诏为首的五百关宁铁骑。

    凤翔县知县卢承业,抑扬顿挫地宣读完朝廷的招抚檄文之后,接下来就是缴械了。

    从大当家李老柴、二当家点灯子,以及刘秃子、张大胆和独行狼等人开始,他们一个个从身上解下随身携带的或长或短、或直或弯的家伙,丢弃在卢承业和曹变蛟的脚下。

    ————

    “臣刚刚得报,盘踞在雍山的一条龙和扫地王,已经接受朝廷的招抚,定于明日晨在雍山山下举行就抚仪式,”洪承畴快步进到室内,扣头行礼之后,向皇帝陛下奏报着。

    “好,洪爱卿又立一功,”闻听此消息,皇帝陛下非常高兴,他接着说道:“杜阳山之事进行的如何?”

    “皇上,杜阳山共有流贼二百七十四名,已于今日辰时就抚,无一缺漏。期间幸未发生异常,更未发生流血事件,今日午后即开始登记造册……臣洪承畴幸不辱命,”

    一千多的官军收拾二百多的流贼根本不在话下,这是没什么可炫耀的。可既要包圆儿,又不能发生流血事件,难度可就增大了许多。因为其中的不可预测的因素有很多,谁也不敢保证届时就一定顺风顺水的。

    因为洪承畴要总揽整个凤翔府招抚流民的全局,因此事务非常繁忙,所以并没有亲临杜阳山就抚现场。可他虽然人没有去,要说一点儿都不担心,那也是假话。

    “好,兵不血刃,首功一件,朕说过的话,绝不会食言,”皇帝陛下也认为收拾二百多名流贼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按照计划完成,总是一个好的开始,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

    “臣不敢居功,凤翔县知县卢承业与……关宁参将曹文诏当居首功,”曹文诏已经对自己表达了足够的尊重,因此洪承畴此时也不吝褒扬之词。

    “嗯,好,这些有功人员,朕肯定会重赏的,洪爱卿,你替朕都记着,等事情告一段落,你就将有功人员的名单给朕报上来,朕要好好赏他们,”虽然很是令人高兴,可毕竟只是开始,此时大肆赏赐的话,未免过早。此后若是出现纰漏,朝廷会很是被动。因此,皇帝陛下的意思,至少要等一个阶段过去之后,再根据功劳大小进行赏赐。

    “是,皇上,臣记下了,”洪承畴也是深以为然。

    “后面的事情……开始了吗?”皇帝陛下果然有些急切。

    “按照计划……是明天开始,皇上若是……今晚就通知他们,”洪承畴对于皇帝陛下的急切有些意外,但心里虽然感到有些不妥,可若皇帝陛下一心提前推动的话,他也只好遵命执行了。

    按照原定计划,是从明天开始,将流民中的首领调入军营进行整训,先与普通流民隔离起来,免得一有不和即生出事端。而那些流民还是留在杜阳山的破庙中,由朝廷安排人员对他们进行初步的整训。

    为了避免操之过急引发事端,这些步骤是宁可缓慢一些,可一旦开始实行起来,就决不能拖泥带水,决不能令人生出可以讨价还价之心。

    在对那些首领和普通流民进行整训的过程中,若是发现本质良善而又能言善辩之人,可将他们单独组织起来。再经过几天的观察和有意识的“专项”训练之后,就将他们派往凤翔府其他有流民聚集的地方,现身说法,进行劝降。这都是事前就已经计划好的,也是要从明天才能开始着手进行。

    “哦,是朕急了些,还是按照原定的计划执行就好,”皇帝陛下感到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了。

    。。。
………………………………

第142章 竞争者耶竟国者尔

    就流民招抚之后的事宜,事前皇帝陛下与洪承畴商定的计划还有很多。

    第一,将流民中的大小首领,与普通的流民隔离开,断绝他们之间的联系,避免再生事端。

    第二,不论是首领,还是普通流民,都要进行登记造册,但那些首领级的人物,是要打入另类。

    第三,清算过去,鼓励自首。实行的对象,也是不分首领和普通流民,都要进行。

    对于那些主动自首、主动坦白自己过去劣迹的人员,而其中又有触犯大明律的,不论是首领还是普通流民,都按照大明律,予以降等处罚。还可依据情节的轻重,判定不同的期限,予以“缓期”执行。若在“缓期”期间表现良好,期满时可免于处罚。若在“缓期”内依然不思悔改,或又触犯了其他律例,即予以加重处罚。

    而对于那些刻意隐瞒自己恶迹的人员,一经查实,即依据大明律例加重处罚。

    应该说,凡是抛家舍业滞留在外或盘踞山头的,大多都不同程度地触犯了某些大明律例。因此这一条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流民中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今后的前程,恐怕也会大受影响。

    所以,要把这一条,详细地、而且是反复地向他们宣讲清楚,确保每个人都能明白朝廷的用意不是追究过去,而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要挽救他们,给他们一个改过从新的机会。

    而且一旦出现违反的现象,即予以坚决的处置,绝不姑息。他们自己都不珍惜,朝廷机会给过了,就不会三番五次地宽宥,须知朝廷政令可不是儿戏。

    第四,对所有就抚的流民进行细致的甄别,然后予以区别对待。

    具体来说,就是从就抚的流民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可用之人。若有一技之长,可归入匠户;若身体强壮,没有不良嗜好与习气,而本人又愿意从军,可允其加入新军……若实在没有可以言表的技能而身体又略显羸弱,就只能回原籍参加朝廷组织的开垦荒地等的赈灾事宜了。因为某种原因,原籍回不去的,朝廷就根据情况,就近安排他们参与赈灾。

    在此就不得不提及编练新军的计划。其实皇帝陛下早已急不可耐,可因为目前的条件尚不成熟,只能是一忍再忍。

    计划中新军的待遇,肯定要大幅提高。要让大明的军兵,能够凭借自己在军队服役获得的薪水,可以养活老婆和一两个孩子。若是在战场之上立有功劳,赏赐更多,而且是坚决落到实处,绝不容许中间的克扣。若是为国捐躯,朝廷也要给予足够的抚恤。

    如此,对兵源的要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并非像以前那样,只有无赖户在无奈之下才选择入军籍。

    训练和维持一支高素质的军队,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只说这庞大的费用,就足以令人头痛不已。

    皇帝陛下虽然在处置阉党中,获得了一笔巨额“外财”,可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为陕西的赈灾砸进去了半数。皇帝陛下也并非守财奴,将另一半紧紧捏在手里,舍不得花用。因为陕西的赈灾虽然小有成效,可也还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