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臣就不明白了,这大唐究竟是谁说了算?父皇的权威何在?”

    李世民是个极其骄傲自负的人,他做事绝不愿意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更不会在别人的压力下屈服。

    李世民想起李承乾前来为阴弘治说情,也知道李佑曾经去宫城里找过了几位朝廷重臣,心里顿时就不高兴了。他“哼”了一声,脸色阴沉地说道:“好了,青雀,朝中的事情,不要随便议论。”

    李泰极其聪明,他知道自己的话,李世民听进去了。他就不再提起这个话题了,他说道:“儿臣新作了一首诗,还请父皇雅正。”

    李世民眉头舒展开来,说道:“吟来听听。”

    李泰站直了身子,昂首挺胸,抒情的吟道:“萧瑟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好诗啊。”李世民击节赞道。

    ……

    李泰走后,李世民下定决心要让李斌担任礼部尚书了,就等着明天在明天早朝上宣布了。

    齐王府。

    萧婉玉仍然在研究院上班,慕容翎去了语言学校教授契丹语,阿史那晴去了西北边境事物局,负责草原事务。

    武珝暂时还没有安排事情,因为李佑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安排这个妖女。

    因为阴弘治的事情,李佑今天没有去研究院,就在家里等着阴弘治散朝后来找他谈话。

    阴弘治来到齐王府,对李佑说道:“殿下,李泰插手了这件事,这件事还真就麻烦了。陛下太宠信李泰了,他要是去挑拨一番,不仅这件事办不成。还会让大家得罪了陛下。

    要不,这件事就算了吧,我就接着当吏部侍郎,这么多年不也过来了吗?”

    李佑和阴弘治的谈话,没有避开在一旁服侍的武珝。李佑忽然来了兴致,想听听这位妖女的意见。他问道:“珝儿,你有什么看法?”

    武珝没有想到李佑会问自己,她摇摇头说道:“这样的大事,奴家能有什么意见呢?奴家不知。”

    李佑笑道:“珝儿,我知道你聪明,现在就假如你是我,你觉得该如何处理此事?没关系,说错了也不要紧,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武珝歪着可爱的小脑瓜,认真的想了一下。说道:“王爷,你说的不怪奴婢的。奴婢小的时候,外公给了我一个陶瓷狗,我家邻居的两个姐妹都喜欢,她们都跟我要。我姐姐喜欢邻居家的那个姐姐,劝我给那个姐姐。可是我更喜欢邻居家的那个妹妹,于是就给了她了。

    奴家觉得礼部尚书就是那个陶瓷狗,如果陛下喜欢谁,他就会给谁的,别人劝说是不管用的。”

    “我靠,这就是武则天,天生的就是政治家。”李佑心中叹道。

    阴弘治还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关键,他不明白这么大的事情,李佑干嘛去问一个13岁的女孩。他有些莫名其妙的望着李佑和武珝。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世民的尴尬

    阴弘治哪里知道,就凭他阴弘治的智慧,是比不过眼前这个妖女的。

    李佑笑道:“我家珝儿就是聪明。真是一语中的。”

    阴弘治问道:“殿下,王妃说的什么意思,我怎么就不明白呢?”

    李佑笑道:“舅舅,这件事您就别操心了,多大点事儿啊。”

    两仪殿,书房。

    “臣高静明参见陛下。”高静明说道。

    李世民心道:“来了。准是替阴弘治说情的。”他不动声色的问道:“有事儿吗?”

    高静明说道:“陛下,齐王殿下刚刚找臣说了一件事儿,臣觉得很有道理。”

    李世民不满地问道:“什么事情有道理啊?”

    高静明说道:“齐王殿下建议,开设对草原薛延陀部、契苾部和铁勒部的边贸。分别在丰州、胜州和云州边境上建立一个大型的集贸市场。陛下请看。”

    他走到墙上挂着的舆图面前,指着上面的地名说道:“陛下,丰州的祈县、胜州的沐县和云州的云川县。”

    这些地方李世民都亲自去过,他说道:“这三处分别是通向草原各部的交通要道。你接着说。”

    高静明说道:“我朝高产小麦和谷子已经向全国推广,北方种植水稻的试验,也已经取得了成功,明年就可以大范围的推广。我朝的粮食问题修已经基本解决了。”

    一说起这个,李世民的心情就极好。他想做千古一帝,百姓们不为粮食发愁,这就是古往今来帝王们做不到的。如今的大唐,全面解决粮食问题,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可以说几年内就可以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高静明说道:“陛下,齐王殿下说,粮食问题解决以后,很快就会出现生产过剩的问题……”

    古代人大多数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吃不饱肚子,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是不存在的。李佑以前就多次跟高静明探讨过这些问题,他这个户部尚书脑子里终于有了这样的概念。

    他说道:“陛下,所谓谷贱伤农,一旦粮食生产过剩,粮食的价格必然会大幅下降,农户也就没有了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这样整个唐的粮食生产,就会遭受巨大的挫折。百姓们也会怨声载道。”

    李世民治明白了他所说的这个问题,他很郁闷,没想到粮食多了也会成为灾害。他问道:“你们有什么对策?”

    高静明说道:“第一,在各个县级以上官府,建立大型粮食储备库,不再往长安集中,由户部掌管,在当地为官府、军队调拨粮食,避免了长途运输所带来的损耗。同时方便当地进行赈灾。”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你接着说。”

    高静明说道:“这样还不能解决全部的粮食问题,多余的粮食会越来越多。”

    李世民打断了态度话,说道:“你们的意思是用粮食对外开边贸?”

    “陛下英明,齐王殿下和臣的意思真是如此。”高静明说道。

    随后,他说了对草原开边贸的设想。

    用粮食换取草原人的肉食和皮革,满足大唐消费的需要,交易本身能够带来大量的税收。

    草原人养成了对唐朝粮食的依赖,唐朝可以通过调整粮食的价格和数量,来对草原人进行控制。必要的时候断绝粮食供应,就能给其致命的打击。

    “齐王殿下的意思是,通过边贸对草原人进行控制。在今后的一两年内,趁着草原上发生灾害的时候,落井下石。突然断绝薛延陀的粮食和其它生活物资的供应。加剧他们的困难,然后突然出兵,一举解决薛延陀。”

    “好,好主意。”李世民兴奋地说道。

    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高静明就提出了告辞。

    李世民问道:“你找我还有其他事情吗?”

    高静明诧异地说道:“陛下,没有啊。”

    李世民问道:“那天李佑去找你就说的是这个事情吗?”

    高静明点点头说道:“是啊,就是这个事情。还说了一些税收上的事情。”

    李世民说道:“嗯,你先退下吧。”

    李世民觉得找到了一条解决草原问题的办法,心里很高兴。他对着地图寻思了一会儿,端起茶杯喝了几口,坐下继续批阅奏章。

    不久以后,长孙无忌来了。

    “臣长孙无忌,参见陛下。”长孙无忌行礼说道。

    “辅机啊,你有什么事儿吗?来,坐下说。”李世民说道。

    “谢陛下了。”长孙无忌坐在了椅子上。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前往西域的人员已经出发了。”

    齐王殿下和臣一起拟定了一个长期培养使用军中骨干补充地方的计划,建议在吏部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这些骨干军人进行培训和安置使用。

    这是臣拟定的方案,请陛下过目。”

    说着,他将手中的奏章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奏章没有看,放在了桌子上。对长孙无忌说道:“辅机,唐敛致仕还乡了。礼部尚书的人选,你有什么建议吗?”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礼部不归臣分管,这件事您应该问房大人才是。”

    尚书省下辖六部,长孙无忌分管吏部和刑部。房玄龄分管兵部、礼部和工部。户部由李世民直辖。

    李世民说道:“没关系,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您要是问侍郎以下官员的任免,臣一定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可是这尚书一级的人选,就不是臣可以提出意见的。这件事还需要陛下乾纲独断。”

    李世民很满意长孙无忌的态度。他说道:“嗯,没别的事儿,你就先退下吧。”

    长孙无忌走后,李世民心里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儿。李佑一心一意被朝廷解决大事儿,自己却在这里无端的猜忌。似乎有点儿那什么……尴尬。

    他心里还有点疑虑,说道:“王德,传房玄龄觐见。”

    不久,房玄龄来了,不仅是他来了,李靖、张亮和尉迟恭都来了。

    李世民见到众人,好奇地问道:“你们这是?”

    李靖兴奋地说道:“陛下,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啊。”

    李世民问道:“什么好消息?”8)


………………………………

第三百六十五章 都是些老狐狸

    李靖兴奋地说道:“陛下,臣刚刚见识了铁浮屠的威力,实在是令人震撼啊!”

    尉迟恭说道:“是啊,陛下,铁浮屠用来冲阵,势不可挡啊!”

    李世民不知道铁浮屠是什么,他问道:“这个铁浮屠是个什么兵器?”

    房玄龄说道:“陛下,能否请您去金吾卫的军营去看看?”金吾卫在长安城里有兵营,里面有个很大的演武场。

    魏王府。

    李泰、阎立本和王聪正在等待宫里的消息,他们对这次的事情很重视,一旦能够如愿,他们不仅打击了李承乾和李佑,还掌握了礼部,实力会进一步增长了。

    不久,有人来报,说高静明和长孙无忌去了两仪殿。

    李泰问道:“他们出来后是什么表情?”

    来人说道:“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没有看出有什么异常。”

    王聪说道:“有点奇怪啊,按说他们一定会向陛下举荐阴弘治的,陛下应该有个态度啊,他们也应该露出点什么端倪。这是怎么回事儿?”

    阎立本说道:“这些家伙都是老狐狸。从表面上是看不出什么的。”

    李泰说道:“我当时明明看到,父皇的脸色阴沉,肯定是已经生气了。这些家伙真是太可恨了,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王聪说道:“殿下不必心急,很快就会有分晓了。”

    不久以后,有人来报说李世民跟着房玄龄等人去了金吾卫兵营。

    李泰很纳闷儿,问道:“有李佑那个家伙吗?”

    来人说道:“没注意,跟陛下一起去的人里面没有他。”

    王聪纳闷地说道:“房玄龄这是搞什么花样?”

    不久以后,李世民等人来到了演武场。演武场上,已经排列了上千名步骑兵,等候李世民的检阅。

    当李世民骑着战马,在李靖等人的陪同下,从队列前经过的时候,士兵们爆发出了震天的口号声:“大唐必胜,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很满意地说道:“敬德,你的兵练得不错嘛。”

    尉迟恭不好意思地说道:“陛下,请您看完再说吧。”

    等李世民等人在观礼台上就坐之后,尉迟恭问道:“陛下,可以开始了吗?”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开始吧。”

    尉迟恭挥舞了手中的令旗。

    随着令旗的挥动,原本排列整齐的队列,移动了起来,闪开了一条通道。通道里面走出了一队高大威猛的士兵,这些士兵与普通士兵不同,身上穿着厚厚的铠甲,显得十分臃肿。他们迅速整队,很快就排成了一个三排的阵型。

    李世民看到这些士兵一共36人,人人手持长达6尺2的陌刀,这是一个陌刀阵。

    这时,在陌刀阵的后面出现了两名重甲骑兵,这是陌刀阵的指挥官,他们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整个陌刀阵情况,随时进行指挥调整。设置两名指挥官,是为了防止一名指挥官伤亡后,另一名指挥官能够迅速接替指挥。

    看到陌刀阵排列完毕以后,尉迟恭挥动令旗,发出开始的信号。

    随着指挥官的口令,第一排陌刀手们左脚跨出半步,双手将陌刀高高举起,形成了一堵刀墙,阳光下闪着逼人的寒光。

    “杀!”随着指挥官的口令,陌刀手们将手中的陌刀一齐劈下。

    李世民等人只见寒光一闪,那堵高高的刀墙闪电般的倒向前方。众人都觉得胆战心惊,想象一下自己站在那堵刀墙的面前,是个什么感受?!

    接着,陌刀手们右脚上前一步,左脚继续上前半步,恢复了双手举刀的姿势,接着又狠狠地劈下。

    陌刀的招式只有四式,全部是劈砍动作。当这一排陌刀手劈砍完了这四式刀法,就收刀站在一旁,恢复体力。这时,后面跟上来的第二排陌刀手,继续向前出击。

    三排陌刀手轮流出击,闪着寒光的刀墙滚动着碾压向前方。

    “好,有气势!”李世民赞道。

    唐军装备陌刀已经很久了,但是却没有陌刀阵。陌刀阵是很多年以后才形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那么多陌刀。

    陌刀一把的价值在200贯左右,一个普通市民一年的开支不过5贯钱,可以想见要形成一个陌刀阵要有多大的花费!如果再加上铠甲和士兵们其它的开销,一个大型的陌刀阵的开销,令人望而生畏。

    看完了陌刀阵,接下来就是更烧钱的铁浮屠了。

    当阿史那晴指挥着铁浮屠演练的时候,那惊人的冲击力,看得李世民站起来叫好。

    房玄龄在一边说道:“陛下,这个铁浮屠在攻打高昌的时候,就这100多名铁浮屠,竟然将数千高昌军队打的落花流水。”

    尉迟恭说道:“陛下,这些都是齐王殿下训练出来的。”

    李世民点点头,没有说话,继续观看铁浮屠的表演。

    李世民兴致极高,等到演练结束后,他走下了观礼台,来到了铁浮屠的面前。他看到眼前英姿飒爽的阿史那晴,赞道:“嗯,你这个女将军很威武嘛。”

    他亲自查看了连环马等装备,说道:“陌刀阵好,这个更好,唐军一定要大量的装备。”

    李世民十分高兴,显得有点儿亢奋。在返回皇宫的路上地还不停地跟房玄龄和李靖等人谈论着此事。

    回到宫城,时间已经不早了,李世民要用午膳,然后午休了,他说道:“让李佑下午来见我吧。”

    此时,李佑也正在返回齐王府的路上,他现在很少骑马了,出门都是乘坐马车,因此被阴广浩笑话,说他是个女人了。

    李佑也是无奈,他现在是明星,出门要是不化妆,被人认出来,很麻烦的。虽然他是亲王,一般人不敢上前围观,可是被人指指点点的,也不大舒服。

    “唉,我这么低调,怎么还这么讨人喜欢呢?”李佑有点骚包地叹道。

    “咯咯咯”,他臭美的神态,令身边的武珝一阵娇笑。

    就在李世民等人去了金吾卫兵营的时候,他们刚刚去了宫城,现在正在返回齐王府,准备享受午膳了。

    李佑说道:“珝儿,今天午膳吃什么啊?”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article_title?}》,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


………………………………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认你这个爹了

    两仪殿,书房。

    下午两点,午休过后,李世民准时地来到了书房。他看到李佑在门口和马宣良聊天,正在等候自己。

    看到李世民走来,李佑行礼说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笑道:“跟我来吧。”

    “父皇,您叫儿臣来,有什么好事儿?”李佑笑嘻嘻地说道。

    李世民没有坐在办公桌后面,坐在沙发上,示意李佑坐下。他说道:“佑儿,你的眼光不错,夷男的女儿不简单,是个人物,对于掌控薛延陀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李佑笑道:“那是,父皇英明神武,您的儿子的眼光怎么会差了呢?”

    李世民笑道:“你个臭小子!倒是会说话。”他接着说道:“佑儿,这个铁浮屠和陌刀阵十分厉害,两军对垒的时候突然使出来,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都没有问题。

    你说说,咱们大唐要是有上几万这样的军队,还有谁敢于之争锋。”

    “父皇,这个是很好,就是太费钱了……”李佑给李世民讲解了打造铁浮屠的费用。

    李世民熟悉军旅,他知道费用应该很大,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大,心里有些郁闷。

    李佑说道:“父皇,其实用不了那么多。全大唐只要有5000铁浮屠,2万陌刀兵就行了。铁浮屠就驻扎在京畿,作为一支战略威慑力量。如果发生了战争,可以根据战争的规模,派出不同数量的铁浮屠前往战场即可。

    陌刀兵保持在2万人,在京畿、东北、西南、西北各驻扎5000人,就足以应付战争的需要。这样的规模,儿臣有把握装备得起。”

    李世民站起来走到舆图旁边,指点着上面的地名,说道:“可以设置在这里、这里……”

    李佑站在一边,陪着他观看。

    李世民的手指,不断地移动着,最后就出了国界,他的手指落在了高句丽的版图上,他说道:“迟早有一天,朕要御驾亲征,灭掉高句丽。”

    高句丽是汉民族的的一大痛点,从其公元前37年建国开始,就不断地扩张,与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都发生过战争,曹魏曾经灭掉他们一次,但是高句丽有死而复生,一次次向中原汉族政权挑战。

    不久前,更是顶住了隋炀帝的大举进攻,导致了强大隋朝的衰败,此时的高句丽正处于鼎盛时期,根本就不把唐王朝放在眼里。

    高句丽就是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中原王朝帝王的心中。

    李佑说道:“父皇说得对。迟早灭掉他们。”

    李世民坐回沙发,跟李佑又探讨了一番西域的事情。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搞出的这些东西,算不算立功了?”

    李世民笑道:“算。”

    “有赏赐没有?”李佑问道。

    “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李世民问道。

    “父皇,儿臣从小就跟舅舅最亲,儿臣的母妃也就剩下了这么一个亲人。儿臣想替他们求一个恩典。尽一个做儿子的孝心。”李佑说道。

    李世民不高兴地说道:“你要别的恩典,我可以给你。这是朝廷大事儿,你怎么能够随便插嘴呢?”

    李佑叹了口气,说道:“父皇,跟着您干事儿真没劲儿。算了,儿臣告辞了。”说着,他站起来,行礼后,转身就走。

    “你个混账,给我站住。”李世民怒道。

    “陛下,您叫臣何事?”李佑说道。

    李世民一听,这个混账小子连父皇也不叫了,更加愤怒了,他说道:“你什么意思,不想当我儿子了吗?”

    李佑梗着脖子问道:“我是您的儿子吗?您什么时候当我是您的儿子了?”

    “你个混账东西,你……”李世民气的够呛,用手指指着李佑说不出话来。

    李佑走了回来,坐在沙发上,说道:“陛下,臣问您,我这些年来,出生入死,就算没什么功劳,也有苦劳吧。可是我向您要过什么?

    儿臣得到过什么?除了阴谋暗算以外,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过。

    我问您,除了太子哥哥还干点事以外,您其的儿子在干什么?他们得到的好处比我多多了。

    您真的在乎过我吗?您替我想过什么?

    我敢打赌,就在今天,还有人在背后暗算我,可是您做了什么?除了怀疑我以外还有什么?

    您想想看,这么多次的阴谋打击,我只要有一次出错,恐怕脑袋都掉了吧?

    我不干了。”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金牌,放在茶几上。

    没有人敢这么顶撞李世民,他气得指着门说道:“你给我滚。”

    “滚就滚。”李佑站起来就出去了。

    李世民气的够呛,抓起茶几上的杯子,摔倒了地上。

    王德和马宣良听到了里面父子二人的争吵,都吓得不轻,替李佑捏了一把汗。

    不久,他们看到李佑出来了,接着又听到里面摔杯子的声音。

    如果是平常,听到里面这样的动静,王德一定会赶紧走进去。可是,这是人家父子吵架。王德聪明的选择了充耳不闻,不进去当出气筒。

    李世民生了一肚子气,却感到有火发不出来。换上别人,如果敢这样顶撞他,李世民当场就会要他的好看,甚至可能会将他关押杀头。

    可是李佑不同,真的不同。这个孩子随时会给他带来惊喜。李佑这些年来,立的功劳实在是太多太大了,

    不说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