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婉玉的脸色愈发的难看,眼泪在眼窝里转了几圈,终于掉了下来。
萧乾赶忙问道:“玉儿,你今天到底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跟爷爷说说。”
萧东昌也紧张地望着她。
萧婉玉站起来,说道:“爷爷、爹爹,孙女先回去了。”说完,行了个福身礼,走了出去。
萧东昌感到莫名其妙,问道:“父亲,这孩子怎么了?”
萧乾说道:“孩子大了,也该给她找个夫婿了。我今天跟她说,魏王殿下邀请我主持端午赛诗大会。到时候,全长安的青年才俊都会前来参加,让她好好看看,从中挑选一位如意郎君。结果,她就满脸的不高兴。”
萧东昌点头说道:“这样啊,父亲,看来陛下是打算在端午节起用父亲。只是这右仆射,您能够接受吗?”
萧乾以前都是担任左仆射,被罢官后,左仆射的位置也一直空缺着,去年底,房玄龄才担任了左仆射。
萧乾自信地说道:“右仆射又如何,老夫到了尚书省,说话还不是照样管用?”他的自信是有依据的,房玄龄以前一直是萧乾的属下,左右仆射也并非是隶属关系,只是排名不同而已。
萧东昌问道:“父亲,您为什么要答应魏王的邀请呢?您也知道,魏王处处与太子殿下作对,孩儿我是太子殿下的人,您这不是让我为难吗?”
“呵呵,昌儿啊,这你就不懂了。我看那魏王的才智远远高于太子,陛下对魏王的宠爱众人皆知。他们两人之间的争斗,结果如何,尚未可知。所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我保魏王,你保太子,将来无论是谁胜了,咱们萧家的地位都不会受影响的。”萧乾笑道。
萧东昌很吃惊,问道:“父亲,您如此深谋远虑,孩儿敬服。可是,您为什么屡次触怒陛下,以至于5次被贬官呢?”
萧乾笑道:“你呀,还是不了解陛下,父亲是前朝旧臣,不是陛下的心腹。我如果唯唯诺诺的,早就被陛下彻底弃用了。我只有刚直不阿,才有影响力,才能够在朝堂上立足。你看,陛下这不是又要起用我了吗?”
“原来如此,孩儿受教了。”萧东昌钦佩地说道。
萧婉玉回到自己的闺房,斜倚在塌边,脑子很乱,齐王李佑的身影不时地浮现在她的脑海。她用力摇摇头,想赶走他的影子,可是那个影子却固执地浮现在她的眼前。
………………………………
第五十二章 卧底计划
李佑在哈米德府中享用了美食,心满意足地回到宜阳王府,眼前的情景令他大为感动。
王府的大门前,聚集着王府里几乎所有的人,围观的人更是多达数千。他们听到消息,一直在府门前等着,很多人都已经困了,可是依旧在这里等候。
李佑刚一出现,锣鼓声顿时响了起来,人群更是欢呼起来。
李佑近来实在是太受欢迎了。
宜阳王府里面的官员们就不说了,不少人升官发财,其他人大把的福利发下来,人人感激李佑。
这还不是主要的,人都有自尊心,宜阳王府里面的人以前被人鄙视,出门都抬不起头来。现在,王爷一次次出彩,王府里面的人倍感荣耀。
尤其是今天,堂堂的大唐亲王,竟然冒死营救平民,更是博得了普通官员和百姓们的拥戴。此刻,看到李佑出现,他们发自肺腑地欢呼起来。
李佑有点小激动,身子有点飘,他说道:“低调,一定要低调啊。”
田敏看到王爷,主动说道:“殿下,王府里已经摆下了宴席。外面的百姓给他们发什么?”他现在底气足啊,有钱啊。
李佑笑道:“做得好,发糖果吧。本王虽然刚刚吃过了,可是,看到你们这么热情,忽然又饿了,哈哈。”
蜀王府。
权万纪站在梯子上,呆呆地望着热闹的宜阳王府,若有所思,直道人群散去,才下了梯子,他揉了揉酸麻的双腿,朝着李恪的书房走去。
见到蜀王李恪,他说道:“殿下,岑大人说得对,这个齐王殿下是个怪胎,留在长安的可能性很大。他最近依旧在支持太子殿下,将来必将是殿下您的一大隐患。趁着齐王要远赴齐州赴任,属官要调整的机会,臣愿意去齐王府卧底,暗中帮助殿下。”
“这……太委屈先生了。”李恪说道。
“殿下,臣认为殿下英明神武,未来的大唐如果由殿下来领导,会更加繁荣昌盛的,为了大唐的千秋万代,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臣万死不辞!”权万纪坚定地说道。
“那……好吧。”李恪感动地点点头。
第二天早朝,太极殿。
今天是皇子们的专场。首先,李承乾汇报了赈灾的后续工作,李泰汇报了赛事会的筹备情况。
接下来的两件事,引起了朝堂上的争议。
首先是金吾卫上将军尉迟恭,他出班奏道:“陛下,昨日傍晚前,光德坊发生火灾,火势汹汹,妇孺被困火中,众人束手无策,危在旦夕。
值此危难之际,路过此地的齐王李佑,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深入火场,救出被困妇孺各一人,以致自身多处烧伤。
齐王殿下贵为亲王,爱惜百姓,堪为典范……臣请为齐王殿下请功。”
“什么?”大殿上一阵议论,“嗡嗡嗡”响个不停。
“这怎么可能?”吏部侍郎萧东昌首先出来质疑。
“是啊,是啊。”大殿上质疑之声四起。李佑是个什么货色,不欺负百姓算是不错了。尽管近来为朝廷解决了一些难题,那也只是说明他有一定的能力。可是,要说他这么个混不吝,能够不要命地去救一个无关的平民百姓,大部分大臣都不相信。
就连李世民也不信。
御史李彦出来说道:“臣听闻尉迟将军近来和齐王殿下走动频繁,这件事恐怕不实。”
尉迟恭老实本分,嘴上功夫不行。程咬金马上就不干了,他说道:“你放屁,大老黑跟随陛下南征北战,什么时候说过假话?”
李彦说道:“尉迟将军为人本分,我也相信,可是他难道没有被人蒙蔽的时候吗?”
“是啊,尉迟将军多半是道听途说,不足为信。”有人说道。
“是啊,是啊。”很多文官附和着。
朝堂上,历来文官武将之间就存在着矛盾,争斗也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武将们看到文官质疑尉迟恭,也纷纷站出来力挺尉迟恭。
朝堂上乱哄哄的响成一片。
李世民以前听到李佑的消息,都是些欺负了官员和百姓们的事情,虽然最近表现有了很大改观,可是,要说李佑会火中救人,他也是不信的。
他说道:“尉迟爱卿,此事可是你亲眼所见,可有人证物证?”
尉迟恭别看黑了吧唧、五大三粗的,可是他办事历来稳妥,李世民将信将疑。
尉迟恭说道:“陛下,请传证人上殿。”
李世民说道:“宣。”
不久,几名武侯和百姓进来了,跪在地上等候问话。
李世民让他们平身,问道:“你等是光德坊的百姓,齐王救人的事情,你等可是亲眼所见?”
一个老丈说道:“陛下,草民是光德坊的军户,两个儿子都曾在军中效力。昨天傍晚……”他有点文化,讲话也有条理,他绘声绘色地把李佑救人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接着,其他百姓和武侯也都进行了佐证。
大臣们都傻眼了,想不到混不吝的齐王,竟然能够干出如此牛叉的事情。
李世民也不可置信,随即感到一阵骄傲。心道:“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
李承乾、李恪和李泰面面相觑。心道:“这货也太能够出风头了。”
萧东昌担心李佑表现出色,会留在长安纠缠自己的女儿,有点急眼了。他说道:“尉迟将军,这些证人是齐王殿下找来的吧?”
这下,就连素来稳重的大将军李靖也看不下去了,他出来说道:“陛下,老臣相信尉迟恭的为人。”
“是啊,是啊。”军方将领们一阵鼓噪。
“没准这些证人就是假的。”文官们也为萧东昌帮腔。大殿上又是一阵混乱。
“冤枉啊,陛下。”几名证人一齐跪下喊冤。
那个老丈说道:“陛下,草民两个儿子都为朝廷效力。打突厥的时候大儿子战死了,打铁勒时二儿子战死了。”说着,他放声大哭起来。
大殿上一片沉寂,就连萧东昌也有些惭愧了。
老丈擦擦眼泪,说道:“刚才那位大人,诬陷草民说谎,草民无法辩解。只好下去陪伴我死去的儿子们了。”
说完,他站起来,朝着大殿上的立柱撞去。
“快拦住他。”李世民急忙喊道。
程咬金、张亮和侯君集一起出来,拦住了老丈。
这时,魏征站出来说道:“陛下,昨天的事情,臣听闻以后,派人前去调查过了。尉迟将军所言属实。”
“陛下,臣也可以作证。”众人一看,都有些吃惊,出来的人是蜀王府长史权万纪。
权万纪说道:“陛下,臣虽然没有亲自去火灾现场,可是臣看到了很多百姓,他们都纷纷赞扬齐王殿下的英勇行为。臣相信那些百姓们是不会说谎的。”
李世民终于相信了这件事。他安抚那些证人们说道:“光德坊的百姓和武侯们,朕相信你们,你们都是我大唐淳善的臣民,是可以信赖的。来人啊,每人赏赐铜元一贯,绢一匹。”
“谢陛下!”证人们行礼后退下了。
李世民很高兴,他骄傲地说道:“李佑是朕的皇子,他爱惜百姓,是应该的。哈哈哈!”说完,咧嘴大笑起来。
“齐王英勇,陛下万岁!”大臣们一阵恭贺。
李世民觉得倍有面子,笑道:“齐王李佑,屡建大功,不愧是朕的好儿子。朕要重重奖赏他。哈哈。”
李承乾、李恪和李泰都很郁闷,李佑这个混不吝,实在是太可恨了,不来上朝,就能够把他们的风头给抢光了。
最郁闷的还是李恪。
权万纪说道:“陛下,臣要弹劾蜀王李恪!”
………………………………
第五十三章 该来的还是会来的
今天最出风头的不是李佑,而是权万纪。
权万纪第一次站出来的时候,众人就觉得这家伙有点问题,现在他居然要弹劾蜀王李恪,大家就更觉得这货有病了。身为蜀王府长史,竟然弹劾自己的主官,这也太吃里扒外了吧?
大臣们都用鄙视的目光注视着权万纪。
权万纪无视众人的目光,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他说道:“陛下,蜀王李恪上个休沐日外出打猎,践踏了泾阳县云家庄农户的庄稼。臣昨日方才得知,特来弹劾。昔日曹孟德尚且割发代首,蜀王李佑的行为应当受到惩罚。”
李世民问道:“蜀王,可有此事?”
李恪瞪了权万纪一眼,出来说道:“父皇,确有此事。儿臣一时不慎,践踏了百姓的庄稼。不过,儿臣当时就向农户道歉了,并且双倍赔偿了农户的损失。此事,并未引起农户的不满。父皇可以派人前去调查。”
李世民松了口气,说道:“很好,就应该这样。不过,今后要多加小心,不要做出有损皇家体面的事情来。”
这下,权万纪显得十分尴尬,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李世民倒是很欣赏权万纪,他说道:“权爱卿,你做得对。你是蜀王的师傅,不仅负有教导他的责任,也负有监督和约束他的责任。”
权万纪行礼说道:“谢陛下,臣定当努力尽职尽责,不辜负陛下的厚望。”
早朝散后,大臣们注意到,李恪离开太极殿之后,刻意拉开了与权万纪的距离,后来两人干脆个各走各的了。
李承乾和李泰都在看李恪的笑话,对手阵营中出现内讧,是他们最愿意看到的。
其实,这不过是李恪和权万纪之间演的一出戏。这次弹劾李恪的行为,不仅没有损害李恪的名声,反而体现了李恪体恤百姓的优良品格。也达到了露出他们之间存在矛盾的目的。
两仪殿。
岑文本的中书侍郎职务,就相当于政府秘书长,随时伺候在李世民的身边。
他拿着一份陕州的报告,说道:“陛下,陕州山区的百姓,赈灾所需要的粮食也都发放下去了。当地官府确认,没有任何在册的百姓有遗漏。今年的旱灾,即使上半年关中地区粮食绝收,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动荡。了不起啊。”
李世民十分欣慰,叹道:“齐王这孩子,可是为朝廷解决了大问题,真是没有想到啊。”
岑文本说道:“是啊,昨天他火中救人,说明他心地良善,不愧是皇家子弟风范。而且他才能出众,如果再加以调教,定能担当大任。”
李世民点头说道:“是啊,这孩子的能力已经不容置疑,只是这做事不管不顾的性子,还是令人担忧啊。就说这次火中救人,行为是很英勇,可是这等危险的举动,说明他做事还是不够成熟,还需要加以磨练啊。”
岑文本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是否当讲?”
李世民望着他说道:“文本,你说吧。”
岑文本说道:“蜀王殿下这些年来,愈发的成熟干练了,他的进步,和他的师傅权万纪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权万纪做事认真,颇有才干,是个可用之人。”当初,为李恪挑选师傅的时候,李世民曾经和权万纪面谈过,对权万纪的学识很是欣赏。
岑文本说道:“陛下,臣有个想法。齐王殿下就要离开长安,前往齐州赴任了。他才华横溢,人品端正,可是毕竟年幼,身边如果能够有个有力之人进行约束,就更加稳妥了。臣建议,让权万纪担任齐王府长史兼任齐州长史,并且担任齐王殿下的师傅。”
对于李佑单独去齐州赴任,李世民一直也有些担心,听完曾文本的话,眼前一亮,说道:“好,很好,权万纪是个可用之人,由他约束李佑,我就放心了。就这么定了。”
宜阳王府。
这天早朝过后,长史黄素新满脸郁闷地来见李佑,他沮丧地说道:“殿下,今天早朝上,陛下突然宣布,由原蜀王府长史权万纪接替臣的职位。臣……只能离开殿下了。”
李佑大吃一惊。
历史上的权万纪和李佑就是死对头,权万纪在担任齐州长史的时候,处处制约李佑,并且多次在李世民跟前告发李佑。643年,权万纪再次告发李佑,李佑派人杀掉了权万纪,起兵造反,这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李佑穿越过来后,身边的长史一直是黄素新,他也就忘记了权万纪这个人。
看来,历史就是历史啊!权万纪还是来到了李佑身边。
李佑的脸色很难看,他沉吟了一会儿问道:“朝廷是如何安排你的?”
黄素新说道:“臣被调到了户部,担任户籍司的侍中。”
“哦,这个还行,是个好位置。”李佑欣慰地说道。
黄素新心里很难过,说道:“殿下,臣不愿意离开殿下,想跟着您去齐州赴任。”
李佑说道:“户部这个位置真的很好,也有前途。你就去赴任吧。”
黄素新知道无可挽回,叹了口气,告辞走了。
王府的编制也是一级行政机构,长史这个位置,就相当于一级政府的主管,权利很大。王府的主人是王爷不假,可是他不管具体事务,权利实际上集中在长史手中。
权万纪为人严厉固执,心胸狭窄,李佑的个性和他绝对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
权万纪要是来当长史,就相当于在李佑面前放上了一只绿头大苍蝇,别提多恶心人了。
李佑极其郁闷,抓起两块糖,一起放进了嘴里。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吃甜食,可以舒缓抑郁的心情。
美食需要分享,有人一起吃就更好了。
李佑开始吃,吃完了糖果,接着吃糖果,接着再吃糖果……
喜鹊和白虎陪着他吃糖果,接着吃糖果……
心情好了一点,又好了一点,又……
吃啊吃,终于,李佑笑了起来,说道:“权万纪是吧,小样,老子不让你吃糖,你能如何?”
李佑决心踢走权万纪。
………………………………
第五十四章 除非那个什么
第二天下午,两仪殿。
李佑求见李世民。
“儿臣参见父皇。”李佑行礼说道。
“佑儿,来,坐下。”李世民看到李佑,亲切地说道。
看着眼前的李佑,李世民伸出手去,摸了摸他被火烧掉不少头发的脑袋,慈爱地说道:“佑儿,你太莽撞了,以后做事小心点。你母妃找我哭了一通,让我好好管教你,不准你以后再去冒险了。”
李佑有点小感动,父亲的慈爱态度令他有点发蒙,差点忘记了自己要来干嘛了。
两父子唠了几句家常,李佑说道:“父皇,儿臣准备提前到齐州赴任了。您放心,到了齐州,儿臣会治理好那里的,别的不敢说,那里的经济一定会搞好的,百姓们也会吃好的。”
李世民笑道:“你小子能吃,这个我放心。我只是担心你的性子,莽撞冲动,容易惹祸。为了避免你做出出格的事情,我特地挑选权万纪来当你的长史。”
“啊?”李佑这个郁闷啊,他来就是要求不要让权万纪来当长史的。他原本想说自己好好治理齐州,多交赋税,来换取让权万纪离开,这还没有开口,就被李世民给堵了回去。
他感觉很不好,觉得说了也白说,可是他怎么也要争取一下。
他说道:“父皇,儿臣来就是想说这件事。权万纪来当儿臣的师傅和长史不合适。儿臣的性子您是知道的,的确是莽撞冲动。可是权万纪的性格过于刚烈,我们二人很难相处,恐怕说不了三句话,就会打起来的。”
李世民说道:“这件事我已经考虑过了,权万纪这个人为人是严厉了一些,可是他学识渊博,做事严谨。这些年来,他教导李恪就很有成效。
你的性子我很清楚,像黄素新那样的人,对你基本上没有约束力,你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就是个传声筒,起不到约束你的作用的。
你远在齐州,我鞭长莫及,必须要有一位性格刚烈之人来制约着你,免得你犯下大错。”
李世民作为帝王和父亲,都是好心,希望李佑能够平安治理一方。
李佑哭笑不得,知道再说也没用了,只好告辞出去了。
李佑走后,李世民得意地笑道:“你个混小子,老子就知道你是匹野马,就得给你安上一个嚼子才行。”
李佑离开两仪殿,朝着承天门走去。
“齐王殿下。”迎面走来了房玄龄和高静明,见到李佑,和他打招呼。
李佑心情不好,说了声:“房大人、高大人。”继续往前走。
“殿下,请等一下。”房玄龄叫住了他。
李佑只好止步,问道:“房大人,什么事?”
房玄龄对高静明说道:“高大人,还是你来说吧。”
高静明说道:“殿下,户部的情况您也知道个大概,去年水灾、西征吐谷浑,今年关中地区旱灾、河东黄河凌汛,还有其它地方大大小小的灾荒,户部是捉襟见肘。
关中地区的旱灾,在您的帮助下,算是有了眉目,可是朝廷的税收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这种苦日子,何时才能够彻底缓过劲儿来啊。”
“陛下召集我们二人去,就是要探讨开源节流的事情,看看如何能够尽快结束这种困顿的局面。殿下会吃,看看这些问题能不能吃下来?”
房玄龄半开玩笑地说道。
李佑没有心情,摇摇头说道:“我没办法。”
高静明有些失望。
房玄龄人老成精,早看出李佑情绪不高,虽然他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可是他感觉李佑是在说气话。
他笑道:“殿下,老臣知道你有办法,你是咱们大唐最聪明的人之一,这点小事还能难得倒你吗?
殿下,你都不知道,满长安的人都夸你能干,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你说你没有办法,说出去谁信啊?”
“嗯?”房玄龄的高帽子,令李佑兴奋了起来,他问道:“我现在有那么出名了吗?”
高静明也看出来了,他凑趣地说道:“殿下,绝对是真的,就连我6岁的小孙子,都听过您的大名呢。”
李佑忍不住笑了,他说道:“我很低调,就这样,也会出名吗?”
房玄龄一看有门,笑道:“殿下,你都不知道,你舍己救人的事迹,不知道感动了多少小娘子们,就连我家外孙女,都打听你的生辰八字呢。”
李佑这下激动了,又开始烧包了。他说道:“嗨呀,多大点事啊,小意思啦。”
高静明也激动起来了,他说道:“臣还请殿下和臣等一起面圣,商讨解决朝廷的困境。”
李佑刚要答应,忽然想起刚才的不愉快来,他说道:“我不去,除非……”
高静明急忙问道;“除非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