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佑笑道:“无妨,这件事如果是李雪燕自愿的,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
萧婉玉将信将疑,在她的心中,李雪燕不可能会同意这样的婚事。
不久,萧婉玉就回来了,李雪燕也跟着一起来了。
“堂哥,关于吐蕃那人,您能不能多给我讲一些?”李雪燕落落大方地问道。
李佑虽然没有见过松赞ganbu,但是他通过liu东赞了解过松赞ganbu。
松赞ganbu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一表人才,能文能武,是一代英主,在吐s蕃享有崇高的威望。
他今年也只有20多岁,相比起大多数男人来说,他用情专一,原任的尼泊尔皇后已经离世,皇后的位置一直空缺着。假如李雪燕能够嫁过去,马上就能够当上皇后。
李佑介绍了松赞ganbu的情况,以及他雄霸吐蕃的种种英雄事迹后,李雪燕动心了。她微微点头,表示赞成李佑的提议。
李佑说道:“我马上要返回西北道了,途经吐s蕃的时候会去拜见松赞ganbu。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与他见面,如果你们彼此能够互相欣赏,我会私下征求你们的意见。如果你们都同意,我就禀明父皇,促成这门婚事。”
对于李佑的这个提议,李雪燕欣然同意。在她的心中,甚至有些期待着去与松赞ganbu的见面了。
李佑欣慰地对她说道:“这件事情,你还要征得你父王的同意。”
李雪燕自信的说道:“殿下放心,只要是奴家同意的事情,父王一定会同意的。”看来李道宗对她的宠爱,是无以复加的。
李佑说道:“那你就悄悄准备一下,我出发时会通知你,你就以跟随我去西北王府工作为由就行了。”
“谢谢殿下了,奴家告辞了。”李雪燕略带羞涩的说道。
………………………………
第六百八十二章 火上浇油
李雪燕走后,萧婉玉说道:“佑哥,你真是太神奇了!我真的想不到,李雪燕会同意你的提议的。”
说完,她握住李佑的大手贴在自己的脸颊上,幸福的说道:“我的佑哥,是天下最英俊、最了不起、最善解人意、最会体贴人的好丈夫,我好喜欢啊。”
李佑笑着用手指轻轻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笑道:“老夫老妻了,用不着这么肉麻吧。”
萧婉玉仰慕地望着自己的丈夫,认真的说道:“就肉麻,我愿意。咯咯。”说完她忍不住笑了起来。
4月中旬,眼看着在长安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李佑准备s返回西北道了。
这天,李佑前去向李世民辞行。
两仪殿,书房。
李佑刚刚走到书房外面,就看到长孙无忌走了出来,他见到李佑,赶忙说道:“殿下,您来得正好,请您去劝劝陛下吧。”
“出什么事情了?”李佑吃惊地问道。
长孙无忌拱手朝着书房里面指了指,意思是让李佑自己去问。
李佑推门进去了,一进门就看到舅舅阴弘治和房玄龄,两人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脸上都带着一些惊惧之色。
再看看地上一些瓷器的碎片,看来是李世民发火了摔了茶杯,王德带着一个小太监正在收拾。
李佑笑道:“父皇,谁惹您生气啦?”说完,他行礼说道:“儿臣参见父皇。”
阴弘治看到李佑,就像看着救星一般,脸上的表情顿时轻松了下来。
房玄龄也感到松了口气。
李世民余怒未消,说道:“该死的高句丽人,朕一定要灭掉他们。”说完,他撅着嘴坐在那里生闷气。
房玄龄悄悄地对李佑讲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失败以后,看到跟随自己的很多关中子弟战死沙场,心中悲戚,决定对他们忧悯体恤,随即下令在幽州修建悯忠寺以缅怀亡灵。
不久前,阴弘治派人去检查悯忠寺的工程进度,却意外得到了一个消息:高句丽的铁腕军事独裁者渊盖苏文在战胜了李世民之后,认为暂时消除了唐朝的威胁,要趁机扩张高句丽的国土。
今年年初,高句丽对新罗国发动了进攻。
新罗国派出的向唐朝求援的使臣在途经百济的时候,却被百济国截杀了,并且,百济也开始对新罗发动了进攻。
新罗国女王只好向驻扎百济的唐朝都督司马炯求救,司马炯得到了这一消息,即刻派人向朝廷通报,不久前信使刚刚到达了长安。
原本李世民对于征讨高句丽失利的事情就梗梗于怀,阴弘治带来了渊盖苏文的一句话,更加令他火冒三丈。
在渊盖苏文下决心东征新罗的时候,有人提出要防范唐朝再次攻打高句丽。渊盖苏文当时口出狂言,说道:“李世民不过我手下败将而已,没什么可担忧的。我就在这里等着他,有本事就让他来打。”
这句话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中,这位天可汗气得差点儿吐血,于是他发誓要再次东征高句丽。
长孙无忌认为,去年东征高句丽刚刚遭到失败,军心士气已经受到了影响。一旦仓促再次发动战争,如果再次遭遇失败,将对整个大唐的军心士气造成重大的打击,甚至会影响整个大唐在国际上的信誉。
长孙无忌劝说了几句之后,李世民大怒,当场将长孙无忌赶了出去。
李佑听明白了来龙去脉,笑道:“父皇,多大点儿事儿啊?不就是个小小的高句丽吗?打,儿臣赞成父皇的意见,就此一举就灭了他高句丽。”
阴弘治和房玄龄的意见跟长孙无忌差不多,他们看到李佑这样说话,都一个劲儿的给他使眼色。
李世民听到李佑的话觉得提气,心情顿时好了不少。他大手在桌子上用力一拍,说道:“说的对,朕要再次御驾亲征。这次灭不了他高句丽,朕就不回长安了。”
听到李世民说出这样的话。阴弘治和房玄龄就更加担心了,他们想劝说李世民取消御驾亲征的念头,可是看到他在火头上,哪里敢开口说话?
于是两人又一起对着李佑挤眉弄眼,希望他不要火上浇油。
那想到,李佑越说越来劲儿。他说道:“父皇说的对,一个小小的高句丽,竟敢对抗大唐,这不找死吗?父皇您就御驾亲征,儿臣来给您做先锋,这次一定要彻底灭掉高句丽。“
这下,李世民的气儿顺了不少,脸色也大为好转。
房玄龄狠狠地瞪了李佑一眼,意思是他不识大体,纯粹是在这儿裹乱。
阴弘治也是一脸苦笑,一劲儿的摇头。
李世民还在生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的气,他不理他们,对李佑说道:“打高句丽,你有什么主意?”
李佑说道:“请父皇移步。”说着他自己走到了墙上挂着的舆图面前。
李世民站起来走了过去,李佑说道:“父皇,高句丽这次联合百济攻打新罗,正是大唐一举灭掉高句丽和百济的良好时机。
儿臣建议,您亲率大军沿着去年东征之路稳步前进。儿臣统帅一部兵马从海上进军,这次首先打下百济,断绝高句丽的后路,然后联合新罗从东面进攻高句丽。
等到高句丽人将防御重心放到东边的时候,父皇统率大军全面进攻平壤,儿臣在东面pei合父皇,一举踏平他高句丽。
李世民说道:“好,就这么干,谁要担心可以不去,就咱们父子二人,还怕打不下一个小小的高句丽?!”
说完,他又瞪了房玄龄和阴弘治一眼。
房玄龄和阴弘只能苦笑,不敢吭气。
李世民越说越来劲儿,他说道:“王德,马上通知李靖、侯君集、张亮和李道宗,研究进攻高句丽的方案。”
“是,陛下,奴婢遵旨。”王德说着就往外走。
“等一下。”李佑说道。
接着,他对李世民说道:“父皇,眼看着就要正午了,先用膳,下午再说吧,就让高句丽多活一个中午如何?”
李世民被李佑的玩笑话逗乐了,说道:“好吧,下午再说。李佑,你留下一起用膳。”
房玄龄和阴弘治离开了两仪殿,一边往外走一边轻松地说道:“还是殿下有办法,一下子就打消了陛下的火气。我猜他一定会利用午膳的时间,来劝说陛下打消御驾亲征的念头的。”
阴弘治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说道:“殿下的鬼主意最多,什么事情也难不住他。呵呵。”一提起李佑这个外甥,阴弘治总是美滋滋的。
不久,在承天门口,两人就遇见了专门等着他们的长孙无忌,他先看了看二人的脸色,笑道:“陛下的气消了吗?”他也觉得李佑有办法对付李世民。
房玄龄笑道:“挺好的,陛下有了笑脸了,此刻正要跟齐王殿下一起用午膳呢。哈哈。”
“那就好,那就好。”长孙无忌放下心来。
就在众人暗暗庆幸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完全猜错了李佑的用意。
两仪殿,书房。
房玄龄等人走后,李佑继续煽动李世民,他说道:“父皇,高句丽必须尽快打下来,不能让他牵制我大唐扩张的脚步。
您上次御驾亲征,虽然没有打下高句丽,可是已经重创了他们,应该一鼓作气,灭掉高句丽。不能等到高句丽打下了新罗,实力得到了增强,将来就更加难打了。”
李世民点头说道:“我跟你想的一样。”他御驾亲征没有打下高句丽,这个面子一定是要讨回来的。他可不想像隋炀帝那样,成为臣民和外邦的笑柄。
李佑为了坚定他的信心,说道:“父皇,您放心,这次儿臣有绝对的把握,能够一举灭掉高句丽。”
李世民说道:“好,先用膳,下午你提出你的建议,供参考之用。”
李佑为什么要赞成李世民御驾亲征呢?
………………………………
第六百八十三章 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一役
唐朝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实力强大,尤其是经过了李佑在西域、波斯等地区的拓土开疆,已经在君臣乃至百姓的心目中,建立起了一种强大的心理优势。
这种藐视一切敌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来之不易,必须不断地强化,才能够真正地融入民族的性格,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隋炀帝东征高句丽的失败,再加上李世民第一次东征的失败,已经对唐朝人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不仅仅是百姓,就连朝中的重臣们,也对高句丽产生了恐惧心理。
这种恐惧心理,表面上说起来没有什么,比如房玄龄、长孙无忌包括阴弘治在内的人,让他们拿唐朝和高句丽进行比较,他们也认为唐朝比高句丽强大。
可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对征讨高句丽都不看好,这就是他们不肯承认,却隐隐约约的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而这种想法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行为,只要是一提起东征高句丽,他们第一感觉就是要表示反对。如果问他们,是不是怕高句丽,大家都不会承认,只会承认自己有些担忧。
可是,担忧本身就是怕。
这绝不是一种好现象,这说明在唐朝的大臣和百姓心目中,仍然没有树立起认为唐朝无比强大,进而藐视天下的那种精神面貌。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将来在征讨吐蕃或者其他强大的外敌的时候,一旦遇到困难,立场就会产生动摇。
大家既然能够像对高句丽这样一个敌人产生妥协,那么对其他的敌人进行妥协,也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慢慢的,这种妥协的思想,会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民族的心态就会形成消极懈怠,甚至畏敌避战的思维模式。
华夏的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塑造民族性格的关键时刻,唐朝可以失败,但是不能因为惧怕失败而对敌人进行妥协。
唐朝人必须要有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战胜一切敌人的坚强决心。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不断的胜利去强化这种必胜的信心。
李世民御驾亲征,失败了一次不要紧,以唐朝强大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持他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很多次御驾亲征,直到彻底消灭高句丽为止。
试想一下,有灭掉高句丽这个例子摆在这里,任何的敌人都会对唐朝望而生畏。因为他们清楚,一旦得罪了唐朝,就会面对无穷尽的打击,直到灭亡为止,不死不休。
这就是大唐所需要的精神——有敢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因此,李佑坚决支持李世民再次御驾亲征,一定要彻底消灭高句丽。
只要李世民再次御驾亲征灭掉高句丽,整个唐朝的精神面貌,将会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唐朝的君臣军民,将不会再惧怕任何的外敌。
同时,建立在隋朝基础上的唐朝,能够战胜隋炀帝无法征服的敌人,就足以证明唐朝比起隋朝更加合理,更加强盛。
因此,这一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实,攻打高句丽用不着李世民御驾亲征,正如前文所分析的,他亲自统率大军,会束缚将士们的手脚,从战术上来说得不偿失。
然而,李世民是真正意义上的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威望会影响到今后唐朝的许多代皇帝,因此他一定要开个好头。必须由他御驾亲征,来完成对高句丽的灭国之举。
李佑决定暂时把自己主要精力,放在支持李世民打下高句丽的事情上来。
两仪殿,书房。
午膳过后,李世民的心态已经恢复了平和,他和李佑回到书房,想继续谈论征讨高句丽的事情。
李佑望着面带疲惫之色的李世民,心疼地说道:“父皇,反正下午还要讨论这件事情,您不如睡会儿午觉。”
李世民望着李佑关切的目光,能够感到他真诚的关心,他点头说道:“好吧,我就小憩片刻。”
“那儿臣先告退了。”李佑行礼后,退出了书房。
李佑来到了东宫,李承乾的侍卫长李得志到飞虎军镀金后,已经回到了东宫,他听说齐王殿下到了,急忙迎了出来。
他说道:“殿下,小人已经禀报了太子殿下,他已经起床了,正在客厅等您。”
李承乾也有睡午觉的习惯,李得志叫醒了他以后,就过来等候李佑了。
“臣弟参见太子哥哥。”李佑行礼说道。
“免礼,五弟,我就知道,你这个时候过来一定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李承乾说道。
“是,大哥。事情是这样的”李佑说道。
李佑介绍了上午发生的情况,他说道:“父皇去年东征高句丽不太顺利,他想再次御驾亲征,大臣们一定会劝阻父皇的。”
他说到这里,李承乾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也一起劝阻父皇?”
在李承乾的心里也是不赞成李世民在次御驾亲征的。高句丽就是个刺儿头,提起来就令人头疼。
中原民族打高句丽打了几百年了,隋炀帝以举国之力,最终还是败在了高句丽的手下,李世民御驾亲征也遭到了挫败,大家都不希望李世民走上隋炀帝的老路。
李佑摇头说道:“大哥,这件事儿你一定要坚决支持父皇。父皇已经铁了心要东征高句丽,咱们所要做的就是坚决支持他。不仅在朝堂上支持他,在接下来的物资保障上也要大力支持。”
说起这个,李承乾就有些后悔。
上次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李承乾原本想过调集大批的过冬物资去支援,但是遭到了长孙无忌和张玄素的劝阻。
他们都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信不过李世民的能力的嫌疑。因为李世民信誓旦旦的要在入冬以前就拿下高句丽。李承乾如果这样做,有可能会令李世民不高兴。
李承乾想起这件事儿,是真心的后悔了。他觉得还是李佑说得对:做事出自本心,不必要顾及那么多。如果自己当初就是本着一心关心李世民,能够早日筹集过冬物资送到李世民的军中,李世民就不会遭到这场惨败。
李承乾听了长孙无忌和张玄素的话,患得患失,错失了一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同时让李世民和唐朝遭受了重大损失。
想到这里,李承乾说道:“好,这次就是倾全国之力,也一定要打下高句丽。”
随后,他对李佑说道:“五弟,下午到两仪殿议事,咱们要不要提前通知其他的人,让他们支持父皇?”
………………………………
第六百八十四章 花园野炊
李佑摇摇头说道:“不必,大家都是聪明人,看到咱们俩坚定的支持父皇,他们自然就明白了。如果咱们提前通知了他们,到时候就有串通的嫌疑,会让父皇感到不真实。”
“如果大臣们反对会怎么办?”李承乾问道。
“父皇只要一提要御驾亲征,你第一个表示支持,我跟着你后面赞成你的提议。
与会的人当中,卫国公和陈国公应该不会反对,你舅舅是个聪明人,他也应该不会反对。房大人为人圆通,他即使反对,态度也应该不会很坚持的。
唯一会坚定反对的就是魏大人,他反对就让他反对吧,如果大家意见都一致,也就太不正常了。”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好,我明白啦!”
“还有,大哥,你这次一定要主动要求负责大军的粮草供给,办好了这个差事,又是大功一件。”李佑说道。
李承乾说道:“放心,父皇出征,我留下监国,这次一定会把东征军的补给问题解决好。”
经过一下午的讨论,李世民再次御驾亲征高句丽的事情定下来了。
随后,李世民发布了东征高句丽的东征军的编成:
陆路以大将军李靖为安东道行军大总管,下辖李道宗、李绩、牛进达、张世贵、薛万彻等部马步军25万人大军,沿着去年的东征高句丽的路线进军。
水路由李佑任大都督,侯君集和张亮为副都督,统帅海军北海舰队、东海舰队,搭载陆军侯君集、高勇和苏定方所部,海军陆战队和飞虎军一部,共计6万大军,丛登洲出发,首先兵发百济国。
李世民随陆路行进。
齐王府。
春日的阳光格外明媚,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齐王府的花园里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春意盎然。
仆人们在地上铺上了一块硕大的白布,李佑、张宝贵和阴广浩三兄弟和他们的妻妾们,坐在地上正在野炊。
自从有了孜然以后,野炊时烧烤是必不可少的佳肴。众人一边吃着烤羊肉,一边闲聊着。
张宝贵说道:“佑哥,你干揽这个差事?打高句丽,朝廷里有的是大将,干嘛非得你去?说实在的,我真的不喜欢在海上折腾,晕船那个滋味儿真是不好受。”
张宝贵在喀布尔那边待的很自在,心里不太愿意去打高句丽。而且,他也知道李佑的心思是想在西北道那边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他认为去朝鲜半岛会耽误很多时间。
阴广浩也说道:“是啊,佑哥,我也觉得你不该去打高句丽。高句丽很难打,几百年了,谁也没有打下来过。你这是自讨苦吃。”
李佑啃了一口羊腿,含混不清的说道:“你们不明白,我也懒得跟你们两个说,反正这个高句丽是一定要打的。至于为什么我去,主要是其他的人不熟悉海战,外jiao上我去也方便一些。”
张宝贵问道:“咱们西北道那边怎么办?”
李佑说道:“让宝琪他们先去,把这次在长安等地招募的人也带去,反正那边暂时也不用打仗,就让他们在那边先搞建设,打完了高句丽咱们就回去。”
阴广浩喝了一口酒,说道:“你不是还要迎亲吗?我阿爹说了,朝廷的迎亲使马上就要去大食了,到时候人家把新娘子接回来,你却跑去了高句丽,我看你怎么办?”
萧婉玉等女人们就坐在不远处,这里的对话她们听的真真儿的。她扭过头来问道:“是啊,佑哥,你答应人家李雪燕的事情怎么办?她可马上就18岁了,你不能带人家去吐s蕃,可别把人家给耽误了。”
李佑这几天一直忙活着准备攻打高句丽的事情,还真是把这个茬给忘了,他伸手挠了挠脑袋,琢磨这件事儿该如何办。
萧婉玉看到他刚刚用手抓了羊肉,担心他把羊油抹在脑袋上。她急忙过来,拿着手帕给李佑擦手。嘴里嗔怪道:“你也不注意点儿,满手的油就去摸头发。”
李佑辩解道:“没有,我是用手背蹭的头发。”
萧婉玉说道:“你呀,就是有点毛手毛脚的,身边还真是不能离人。”
李佑说道:“哎呀,多大点儿事儿啊!我下次注意就是。”
萧婉玉给李佑擦了手,又仔细地检查了他的头发,说道:“说话要算数。”
李佑笑道:“遵命,夫人。”
两人这自然随意的谈话,引起了其他女人们的哄笑,她们都想象不到,在人们眼中如此牛叉的齐王殿下,在夫人的眼中却是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
从这件事情上,众人就能够感受到齐王殿下的家庭生活的融洽。
李佑说道:“婉玉,你说得对,李雪燕的事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