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情看似不是一件大事儿,可是以李世民对李泰的感情,很有可能让他对李佑产生误解,让他们父子之间产生隔阂。
长孙皇后考虑再三,决定自己来承担责任,由自己出面逼迫李泰离开长安。即使是李世民对自己不满,她也要自己承担这个责任。
主意拿定了,长孙皇后也就不再烦躁了。她在心中默念了一遍清心咒,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李世民人在高句丽,对于朝廷的掌控仍然没有放松,除了每天由李承乾向他做例行的汇报以外,尚书省每三天也要向他进行汇报。各道观察使没有电台,每个月也都要将汇总的情况,派人一式两份送到长安和李世民手中。遇到重大事情,随时向他禀报。
这天,西北道总督府分别给李世民、李承乾和李佑发来了电文,电文是鸿卢寺卿唐斐签发的,说大食王子裴迪兰亲自护送瑞娜公主到了喀布尔,他们要借着送亲的机会,前往长安,并与唐朝签订正式的边境划分和通商等协定。
原本李佑已经跟裴迪兰和瑞娜谈好了,就在喀布尔举行大婚仪式,可是大食帝国哈里发不同意,他觉得像两国联姻这么大的事情,如此草率的处理,大食帝国也太没有面子了。
裴迪兰也一直向往长安,他要亲自来长安看看长安的繁华。因此当他们的送亲使团到达喀布尔以后,他就让鸿卢寺卿唐斐发来了电报。
瑞娜前来长安,李佑这个新郎官儿留在长安是必须的,李承乾和长孙皇后同意李佑留在长安,李世民也回电让李佑留在长安。
事有凑巧,松赞ganbu看上了李道宗的女儿李雪雁,他也要亲自前往长安迎亲,并且指名道姓要跟李佑在长安会面。他们通过边境官员通知了陇右道观察使。陇右道观察使也派人将这件事情报到了长安。李承乾将此事禀报了李世民。
这下,李佑无论如何是无法离开长安了。
这些事情令长孙无忌感到担忧,他认为这是李佑安排好了的,就是为了给他留在长安找的借口。他跟褚遂良商量了以后,就来找张全素商量这件事情。
“张师傅,西北王殿下有些不识大体了,他明知道李泰会咬住他留在长安的事情,借机留在长安的。可是他就为了自己调查外公坟茔的事件,安排了这些事情来让自己留在长安。他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长孙无忌不满的说道。
张玄素说道:“长孙大人,这件事儿你恐怕是误会西北王殿下了。大食帝国送来的毕竟是人家的公主,就在喀布尔那地方草率地举行婚礼,换成谁人家也不会愿意的。
吐s蕃松赞ganbu跟西北王殿下素未谋面,人家前来迎娶李郡王的县主,这也是西北王殿下所不能左右的。至于他要求跟西北王殿下见面,是因为吐s蕃的西北面跟西北道国界相邻,他们前往天竺等地的商路必须要经过西北道,他要求跟西北王殿下会面,这很正常。
我相信西北王殿下,这些事情绝不是他刻意安排的。”
长孙无忌对张全素的态度感到很吃惊。
张玄素前往西北王府劝说李佑离开长安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他没有没有想到张玄素跟李佑见面后,竟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长孙无忌不知道李佑跟张玄素谈了什么,不过,他明显的感到了张玄素对李佑态度的改变。从此以后,对张玄素他也开始防范了起来。
他说道:“你既然这么说,我也相信西北王殿下。可是,他毕竟留在了长安,这就给李泰留在长安留下了借口。”
张玄素气愤地说道:“李泰凭什么攀咬人家西北王殿下?您看看人家西北王殿下,留在长安会见大食国王子和松赞干布,是为朝廷解决边境纠纷和通商这样的大事儿。再看看李泰在干什么?他简直就是一只……唉,同样是陛下的皇子,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件事情我想过了,不必要征求太子殿下的意见,免得他为难。咱们就自己出面,将李泰赶出长安。”
长孙无忌说道:“你具体有什么办法?”
张玄素说道:“一方面还请长孙大人继续去劝说皇后娘娘,由她出面劝说让他离开长安。另一方面,咱们组织人马弹劾李泰,让他按照朝廷的规定离开长安。
我亲自去找魏征,让御史台出面弹劾。长孙大人你安排人跟在御史台后面弹劾,然后,把这个结果上报给陛下。”
长孙无忌认为张玄素说的有道理。于是说道:“那就这么办,我再去找皇后娘娘,弹劾的事情你去找魏征谈吧。
李泰听说里李佑留在了长安,他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借口。他决定只要是李佑不离开长安,他就咬死了这件事儿,坚决不离开长安,坚持到李世民回来。
他上次请求长孙皇后将自己要离开长安的事情拍发电报给李世民,但是后来没有得到消息。他知道是长孙皇后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办,因此他对长孙皇后也是一肚子埋怨。
他决定自己就留在长安,谅他们也不敢将自己强行押送离开。他写了一封书信,咬死了李佑留在长安的理由就是因为坟茔事件,他说为了公平起见,只要李佑不离开长安,他就坚决不离开。他派人快马前往高句丽,将书信送给李世民。
最近一段时间,李世民听到了很多关于李佑的消息,说他公然袒护阴妃娘娘在坟茔事件上所犯的错误,为了这件事情,还串通大食人和吐s蕃人演戏。他还听说李佑擅自从户部支取了大笔的钱财,擅自调动了飞虎军。
出于对李佑的信任,李世民自动忽略了这些事情。
可是,当他看到李泰的来信以后,却不由得气愤了起来。8)
………………………………
第七百六十五章 李佑你想干什么
李世民真的生气了。
这几年来,李世民最信任就是李佑了。无论从任何方面,李佑做事都令李世民感到满意。因此,无论是什么指责李佑的言论,李世民都自动忽略了。
接到了李泰的来信,李世民却对李佑产生了不满,认为他不体谅自己的心情。
这几年,李世民的儿子们都有了不小的变化,李佑不用说了,李承乾出息了,李恪在南疆也干得有声有色,其他成年皇子如李愔等人也都去了封地,表现的也都不错。
李世民欣喜之余,心中的一个遗憾却在不断的放大。
原本李世民最喜欢李泰,其实从感情上来说,他现在依然最喜欢李泰。这种感情与才能品德等统统无关,是一种纯粹的父子之间的感情。一个父亲,他的儿子哪怕是个傻子,可是在他的眼中,却是天下最亲近的人。
在李世民的皇子们中间,李泰是李世民的知己,能够陪伴李世民的也只有李泰了。
可是在自己的这些皇子们中间,目前李泰却是混得最惨的一个,其他的皇子们大小都是个亲王,而李泰却只是一个郡公。李世民很心疼李泰,想着让他回到长安留在自己的身边。
皇子们成年后要离开长安到封地赴任,这是朝廷的体制,主要就是为了避免皇子们之间互相争斗。可是李世民现在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李泰现在只不过是一个郡公,不会对李承乾等人构成威胁,因此就不会违反朝廷的体制,那么其他人就不应该反对李泰留在长安。
身为一个皇帝,李世民本身就有些孤单寂寞,需要亲情来慰藉自己。他现在年纪渐渐地大了,其他人对他的尊敬无法替代李泰带给他的亲情。因此,他特地让下旨给李泰,让他留在长安。
他没有直接下旨给长孙皇后李承乾等人,他认为由李泰告诉他们更好一些,这样避免大家尴尬。
不久前,李佑要离开长安,宁可要将与大食国联姻的婚礼大典,安排到喀布尔去,李世民就知道这是他为了维护李承乾。
李世民明明知道李佑做的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他却觉得李佑没有体谅自己的心情。李世民希望李佑留在长安,如果李佑留在长安,就给李泰留在长安有了个借口。
大臣们也不好厚此薄彼,单独逼迫李泰离开。
李佑坚持要离开长安,李世民挑不出人家什么毛病,除了心里对他有些埋怨以外,也说不出什么。
眼下,西北道和陇右道传来的消息,令李世民十分高兴。
大食国和吐s蕃这两个强国前来和大唐联姻,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而且还需要李佑留在长安,李泰也可以借机留在长安,对于李世民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他立刻批准了李佑留在长安,来处理与大食国和吐s蕃国联姻的事情。并且派李道宗赶回长安,为自己的女儿李雪雁出嫁做准备。
正在李世民高兴的时候,尚书省传来了消息,说以魏征为首的御史台弹劾李泰,朝中很多大臣附议,要求李泰离开长安。
长孙皇后也通过李承乾来电,说了自己的意见,她也希望李泰能够离开长安。
李世民很失望也很不满。他思前想后,觉得李承乾这样做情有可原,因为他和李泰之间原本矛盾就很深。长孙皇后这样做也有她的道理,她是不希望李成乾和李泰之间激化矛盾。
魏征的性子李世民是了解的,这家伙是六亲不认的。因此他出面弹劾李泰也很正常。
唯一令李世民觉得不正常的就是李佑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来李世民对李佑的态度居然李承乾接近了,他也认为李佑是无所不能的。既然这样,李佑应该能够体谅到自己的心情的。
李佑人在长安,他却没有能够体谅到自己的苦心。李世民怀疑,在李泰的这件事情上,李佑起到了很不好的作用。
这件事儿和李世民的英明神武无关,这只是郁结在他心中的一种情绪。他认为,他最信任李佑这个儿子,这个儿子也能应该能够体谅自己的心情。李泰现在只不过是个郡公,对李承乾构不成什么威胁,有必要这样逼迫人家吗?
而且,李世民认为自己对李佑的信任超过了对任何人,无论李佑做什么事情,不必请示,他从来也没有质疑过李佑。他觉得自己对李佑的恩情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了,可是李佑却不体谅自己的心情。
李世民觉得心里有些委屈,也很失望。
李世民既然有这样的心思,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心思告诉李佑呢?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李世民毕竟不仅仅是个父亲,还是皇帝,李泰也的确犯过很多错误,李佑又是维护李承乾的。这件事情如果跟李佑说了,会让李佑十分为难。
这种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总之在这件事情上李世民对李佑十分不满。
李世民心中有一股无名之火,他专门给李佑发来了电报。电文中说道:“最近很多人在弹劾你,你到底在干什么?”
李世民这就是耍开了小孩子脾气,他要敲打一下李佑。意思是我处处为你着想,你小子为什么就不能为老爹我想想呢?
这件事儿还真是冤枉了李佑。
长孙无忌等人发动的逼迫李泰离开长安的攻势,李佑真的是不知情。长孙皇后和李承乾都不愿意李佑卷进这件事情来,魏征也体谅李佑的难处,不让他参与进来。
西北王府。
李佑还没有离开长安,原来的西北王府仍然暂时归李佑所有。
萧婉玉看完了李世民的来电,担忧地说道:“佑哥,父皇单独给你来电,这话是什么意思?似乎是在质问你啊。”
李佑刚看了电文的时候也有些紧张,不过,他仔细的想了半天,以这几年来李世民对自己的信任,又检查了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没有什么令李世民不满意的。
因此,他不认为李世民是要找自己的麻烦。
可是李世民忽然之间说这个,又是什么意思呢?
每一个人做事都有他的动机。既然李世民不是为了找李佑的麻烦,那么就是在其他的方面希望李佑为他做什么事情。
李世民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从朝廷的这方面来说,高句丽里的战事是最大的事情,现在那里已经胜券在握,应该和那里的事情无关。那么,什么事情是李世民最希望的呢?
最近发生的事情,就是长孙无忌和魏征等人弹劾李泰的事情,李佑是知道的。李佑认为,李泰遇到这个事情,以他的性格,一定会去向李世民告状申诉。李世民跟李泰的感情众人皆知,看来,李世民应该是因为李泰的事情而对李佑不满意了。
李佑明白了过来,李世民这是在跟自己谈条件,让他帮助李泰留在长安。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佑笑道:“父皇就是个老小孩儿啊!”
萧婉玉看到了李佑脸上的笑容,就知道他已经想明白了事情的关键在哪里。她问道:“父皇到底是是什么意思呢?”
李佑把李世民的心思就告诉了萧婉玉。
萧婉玉笑道:“你说的对,父皇还真是有些孩子气。”
随后,她担忧的说道:“这件事儿很难处理吧。”8)
………………………………
第七百六十六章 一盘大棋
李佑不想让萧婉玉担心,笑道:“多大点儿事儿啊。没事儿,咱们不谈这个了。”
萧婉玉对于自己这个牛叉的丈夫十分信任,看到他满脸轻松的样子,也就不为他操心了。她说道:“大食国送亲使团就快到了,礼部准备他们的,咱们王府里也该开始准备了。”
作为女人,萧婉玉对于李佑迎娶新的女人,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可是,相比起其他的男人,李佑在这些方面还是很有节制的。同样的比较而言,其他的皇子们家中的女人比李佑多的多了。
而且李佑迎娶这些女人,并非全是贪图美色,很大程度上都是政治联姻。萧婉玉的心里还是能够接受的。
李佑的女人越来越多了,萧婉玉已经开始习惯了,她是朝廷册封的李佑的正妃,跟李佑又十分亲近,新来的女人也撼动不了她的地位,因此多几个女人她强忍着心酸也接受了。
李佑能够体会萧婉玉心中的感受,他握住萧婉玉的手,在她的手背上轻轻地拍了拍,望着她的眼睛,深情地说道:“婉玉,辛苦你了。”
李佑体贴的话语,令萧婉玉心中所有的委屈一扫而尽,她感激地将头靠在了李佑厚实的肩头。
晚上,李佑躺在床上,认真的考虑李泰这件事情。这件事情真的很复杂。
一方面,李世民的年纪渐渐地的大了,按照历史上的寿命,他也不过只有几年的光景了。李佑跟李世民尽管彼此互相信任,但是李佑是无法整日陪伴李世民的。李佑和李世民两个人个性都很强,假如整天在一起,恐怕很快就会闹翻了的。
李泰不同,他会撒娇,能够整天跟李世民腻在一起,两人吟诗弄画说说笑笑,彼此之间亲密无间。这一点上,就连李世民的女人们都无法做到。
李佑对李世民同样有着浓厚的父子之情。他希望英明神武操劳一生的李世民,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晚年。既然李泰能够带给李世民那种美好的感觉,李佑乐于成全他们。
可是,李泰不是个省油的灯。一旦他留在长安,以他的野心,绝不会甘于做一个低人一等的郡公的。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利用亲情让李世民来提升他的地位,恢复亲王爵位是早晚的事情。
而且,人一到了晚年就容易固执,这是因为在他经历的岁月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大人物尤其如此,这就是很多大人物到了晚年容易糊涂的原因。
李泰在李世民的身边,更能够影响李世民的观点,在李泰的别有用心的欺瞒下,李世民到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就很难说了。到了那时候,李泰会成为一个十分难以对付的人。
可是,以李世民的个性和权威,想把李泰赶出长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如李世民坚决要把李泰留在长安,是没有人能够阻止的了的。
既然无法阻止李泰留在长安,冒着跟李世民闹翻的危险去赶走李泰就不明智了。与其如此还不如顺水推舟,增进与李世民之间的情义。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方面的,李泰留在长安未必全是坏事。
既然李世民的年岁大了,皇权的交接现在就要开始要进行准备了。
李佑已经开始动脑筋,要削弱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的势力,李泰目前跟长孙无忌等人是死对头,李佑或许可以借力打力,用李泰来钳制长孙无忌等人。
李佑考虑了很久,也做好了同时对付长孙无忌和李泰的心理准备,他决定帮助李世民让李泰留在长安。他要下一盘大棋,确保李承乾能够顺利登基,并且牢牢地掌握权力。
这盘大棋风险很大,可是一旦赢了,会给唐朝铺平未来健康发展的道路,也为李佑后半生平安的吃货生活上了保险。风险与机遇并存,就为了这个目标,一切艰苦都是值得的。
李佑心大,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心中就平静了下来,他·伸了个懒腰之后,就去见周公了。
第二天,李佑前往芙蓉园,求见了长孙皇后,两人谈了很久,达成了秘密协定。
接着,长孙皇后叫来了李承乾,两人又谈了很久。然后,李承乾又叫来了李佑,两人谈了更长的时间。
核心人物达成了协议以后,李佑给李世民拍发了电报。
东征军大帅府。
李丽质在照顾李世民期间,对报务员的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了李世民的批准,她开始学习报务业务,她聪明伶俐心灵手巧,时间不长就掌握了报务技术。东征军的报务员的数量很少,李丽质刚刚学会报务技术,兴致很高,于是也参与了报务员的值班。
这天,李丽质拿着一封电报来见李世民,她高兴地说道:“父皇,五哥来电了。”
李世民问道:“他说了什么?”
李丽质说道:“电报是绝密,还请父皇您自己翻译。”
李世民点头说道:“好,你先出去吧。”
李丽质走后,李世民拿出专用密码本儿翻译了起来。
李佑在电文中说道:“父皇,您有话就直说,用得着来吓唬儿臣吗?您放心,您的心愿,儿臣帮助您实现就是了。”
对于李佑的机敏和体贴,李世民高兴地说道:“你个臭小子,老子不敲打敲打你,你有这么好心吗?”
李世民心情极好,他放下电报,嘴里竟然哼起了小曲儿:“十五的月亮,照在边关,照在家乡……”
长孙无忌和张玄素都是扶持李承乾的,但是他们的目的却有着很大的区别。长孙无忌是想利用李承乾,张玄素却是一心一意地帮助李承乾。从这一点上来说,张玄素就是李佑能够信任的人了。
为了避免长孙无忌等人察觉李佑的真正意图,张玄素去找长孙无忌,跟他交换了意见。
张玄素说道:“长孙大人,昨天陛下来电斥责了太子殿下,措辞很严厉。看来强行赶走李泰是行不通的,而且会令陛下嫉恨太子殿下和咱们。我考虑了很久,觉得不能再逼迫李泰了。事情一旦闹僵了,咱们受到处罚事小,万一动摇了太子殿下的地位,那可就糟糕了。
陛下坚持让李泰留在长安,咱们也是无可奈何的。既然如此,咱们不如满足陛下的要求,至少可以让太子殿下在陛下那里得到重视亲情的印象。
您也是李泰的亲舅舅,在这件事情上,如果让陛下反感就不好了。”
长孙无忌惧怕李世民,张玄素的这番话打动了他,他思前想后,认为张玄素的话有道理。他问道:“你说该怎么办?”
张玄素说道:“现在大家不是在弹劾李泰吗,我建议,就让太子殿下公开表示支持李泰,做给陛下看,陛下一定会欣赏太子殿下的。”
长孙无忌说道:“太子殿下跟李泰矛盾很深,他能够同意吗?”
张玄素说道:”我会去劝说太子殿下,如果不行,他听您的,您去跟他讲明利害关系。实在不行,您再去请皇后娘娘劝说太子殿下,我想他会想明白的。“
长孙无忌点头说道:“好吧,你先去说,不行的话我再去劝说太子殿下。”
几天后,早朝,太极殿。
李承乾说道:“最近一段时间,孤王收到了很多奏章,都是弹劾岳阳郡公李泰的,说他私自离开封地,擅自滞留长安。
这件事儿大家可能有些误解。首先,李泰前来长安是因为母后的身体不适,母后让他前来探望和照顾的。父皇也有旨意,让李泰留在长安照顾母后。
因此,李泰私自离开封地,擅自滞留长安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关于弹劾李泰的事情到此为止,孤王以监国的身份,决定李泰暂时留在长安。等到陛下回到长安后,由他来决定李泰的去留。”
看到李承乾做出了决定,原本李泰留在长安的这件事情跟大家关系并不大,因此,除了魏征出来说了几句反对的话以外,大家都表示服从李承乾的决定。
果然,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情的结果很高兴,他分别拍发了电报给李承乾、长孙无忌和李佑,对他们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