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OM隳芄晃聅蕃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做出你应有的贡献。”

    路东赞说道:“请殿下吩咐,臣一定尽力而为。”

    李佑说道:“等到松赞ganbu来了以后,我需要你这样……”

    路东赞问道:“就这么简单?”

    李佑肯定地说道:“就这么简单。”

    路东赞拱手说道:“谢谢殿下了,臣一定不辱使命。”

    路东赞走后,李佑跟阴弘治和李道宗讲了他跟路东赞谈话的内容。

    阴弘治说道:“殿下,你是不是又要搞什么阴谋来算计人家路东赞呢?”

    李佑笑道:“舅舅,这叫什么话?叔王也在这里呢,堂妹雪雁将来会成为人家松赞ganbu的王妃,我怎么会耍阴谋呢?

    实话告诉你们吧,这叫阳谋。我要让他自己心甘情愿地臣服大唐。”

    李道宗说道:“殿下,如果是这样的结果,那最好不过了。臣替雪雁感谢殿下了。”

    李佑说道:“叔王,有空儿你带着雪雁妹妹过来,咱们一起商量迎接松赞ganbu的事情。”


………………………………

第七百九十三章 这就是底气

    西北王府。

    “王爷,户部高大人又派人来了,问您是否有时间见他。”黑豹禀报道。自从黑豹回来后,他就跟从前一样,与白虎轮流在李佑身边值班了。

    原来,上次高静明找李佑想办法增加户部的收入,结果被李世民的来电给打断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就这件事儿。他派人来问过好几次了,可是李佑一直很忙,没有顾得上他。今天他又派人来打探消息。

    李佑安排好了迎接松赞ganbu的事情,手边的大事儿基本上算是处理完了。对于高静明这个守财奴,催命鬼,他忍不住一阵苦笑,说道:“你告诉来人,让高大人过来吧。”

    不久以后,高静明就来了,看来,他在路上一定赶得很急,到了书房还有些气喘吁吁的样子。这也难怪,高静明担心李佑又去处理什么其它的事情,于是急忙赶来了。

    行礼过后,高静明说道:“您知道,对于您的事情,臣一贯是积极配合的,可是户部……”

    “打住,高大人,你说的事情,我想好了,咱们直接说吧。”李佑打断了高静明哭穷的套话。

    “啊,真的吗?臣就知道您有办法的。”高静明一直心疼损失给大食国的那些利息和军械等费用,一千万多贯啊,令他寝食难安。听到李佑这么说,顿时大喜。

    李佑问道:“如今长安城里面什么最值钱?”

    高静明眼前一亮,随即又黯淡了下来。说道:“莫非是土地?可是,长安城里面哪里还有土地啊?”高静明整天跟钱打交道,一下子就想到了点子上。

    长安城是天下房价最贵的地方,土地的价值也随之狂涨,自从长安城上次土地拍卖之后,老城区在官府手中可以说连一寸可以开发的土地都没有了。

    李佑说道:“你呀,怎么没有?你想想看,城里还有什么东西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却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高静明认真的想一会儿,还是想不出来。他说道:“殿下,臣愚钝,还请您指点。”

    李佑说道:“长安城区那些坊间的围墙,现在还有什么用?”高静明心中暗暗激动起来了,可是他还是有些担忧地说道,:“殿下,这没有围墙行吗?安全问题怎么办?”

    李佑说道:“城池是否安全,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宽大的城墙,而在于综合国力是否强大。从秦始皇到现在,长城倒是坚固,可是这么多年来,什么时候挡住了异族的侵略?

    如今的大唐国富民强,军力强大,留着城墙防着谁?还有谁敢打进来不成?不要说坊间的围墙,就是长安的城墙都不要,又有何妨?”

    他说的这话绝对有底气。唐朝的的城市是政治类型城市,以方便对外防御,对内进行政治管理为主。如今的大唐雄踞天下,周边的国家无不臣服,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个胆量和这个实力,敢于前来攻打长安。

    听了李佑的话,高建民心中也是一阵自豪。

    是啊,如今的大唐,即使是门户大开,还有谁敢入侵不成?只要不惹怒了唐朝,别去攻打他们就烧高香了。

    既然坊间的围墙已经失去了防御功能,留着也确实没有什么必要了。

    李佑说道:“我的意见是,除了皇城、朝廷机构、勋贵所在的东北部的坊间,再加上东西两市,其余的坊间的围墙全部都可以拆掉。至于防止盗匪等,让金吾卫增加些人员巡逻不就解决了吗?”

    高静明大喜,说道:“殿下,您真是聪明啊!坊间围墙底部的厚度两丈二,前后空地四丈三,一面围墙就按240丈长来算,就可以空出100亩土地,一个坊间4面墙就是400亩。

    臣大致算了一下,可以拆除围墙的有72个坊,大约3万亩土地。如今长安的地价大约……等一下,让臣算算。”

    说着,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算盘,噼里啪啦就开始打了起来。

    李佑笑道:“行了,你就别算了,这件事情你去请示一下监国殿下,然后跟城建部拿出一个方案来。这些地方靠近民居,尽量安排一些库房、客栈之类的不扰民的项目。

    还有,这件事可以逐步开发。先在城西南几个坊搞个试点,然后推广到长安城其他的地区,也包括新城区。等长安城开发完了以后,可以向洛阳、扬州、广州、晋阳等府城推广。不就是两千万贯吗?这还算个钱吗?”

    高静明激动地说道:“仅仅长安就远远不止这些啊,殿下,您就是厉害,随便出个主意,就是大笔的财富啊!

    臣这就去找监国殿下。”他站起来,兴冲冲地告辞离开了。

    其实,这个主意并不是李佑独创的,历史上从唐玄宗后期的天宝年间,长安城的很多坊间的围墙都被打通了,用来做各种商业用途。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目前形容裴迪兰一点也不过分,这家伙整天在长安城闲逛,玩得不亦乐乎。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每天都来找李佑喝酒聊天增进友谊。

    在他代表大食国跟唐朝商定了协议之后,他派留在西北道都督府的大食代表,带着唐朝的一个电台小组前往大马士革,向哈里发做了汇报。

    哈里发和长老会议对裴迪兰签订的协议都很满意,当即同意了协议的内容,并通过电报跟裴迪兰取得了联系,还同意了他留在长安参加李世民的泰山封禅大典。

    裴迪兰通过跟李佑的来往,极大地提升了他在大食国的地位,也助长他紧盯了完成自己心愿的野心。

    裴迪兰很羡慕哈米德,因为有了李佑这么个强有力的朋友,他才能够咸鱼翻身,成为了波斯帝国目前最强大的势力。他的处境其实跟哈米德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放方面还有所不如。

    大食帝国成立之初,实行的是推举制的哈里发制度,世子是不能世袭哈里发的,直到第四任哈里发,才废除了长老推举制度,将哈里发的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在目前这种制度下,裴迪兰的地位在大食国并不高,一旦没有了父亲这个哈里发,他也就彻底变成了路人甲。

    裴迪兰不甘心,他决心相仿哈米德,借助李佑的势力,将哈里发的地位改为世袭制。因此,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留在长安跟李佑搞好关系。

    裴迪兰大力支持唐朝与大食国的商业往来,帮助李佑的王妃武栩在大食国建立商业机构,推广唐朝的商品。

    李佑对裴迪兰的表现很满意,跟他私下达成了协议,秘密给他在喜鹊商社中分配了一些股份。

    现在两人的关系是越走越近了。

    这天,从波斯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到了检验他们之间的友谊的时候了。


………………………………

第七百九十四章 善于发财的大食人

    这天,裴迪兰在阴广浩的陪同下,正在一家青楼消遣,忽然被白虎叫了回去,说王爷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跟他商议。

    西北王府,书房。

    “老李,你找我有事儿?”裴迪兰问道。裴迪兰知道李佑跟哈米德之间的亲密称呼,他也跟着效仿。

    “老裴,你看看这个。”李佑说道。

    裴迪兰接过来一看,是来自波斯联军统帅部的电报。

    在李佑的建议下,为了便于三军协调行动,唐朝、波斯和大食国在喀布尔成立了波斯联军统帅部,由哈米德担任统帅,程咬金和大食国一位将军担任副帅。

    联军成立之后,三军各自按照规定的路线对波斯叛军发动了进攻。

    哈米德的父亲波斯老国王伊嗣俟三世被暗杀以后,他控制下的波斯地区内部动荡,新扶持的国王年仅7岁,凝聚力大大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联军进展比较顺利。

    不久前,唐军一路人马在坎德拉城与大食军队会师。在攻城之前,双方抽签约定,破城之后,全城分为东西两半,东边归唐军,西边归大食军队,城中总督府内的财物双方平均分配,并且签订了文字协议。

    经过了三天的猛攻,联军终于打下了坎德拉城,并且各自占据了事先约定的城区,到此为止是皆大欢喜。

    可是,大食**队发现自己占据的西部城区相对比较贫瘠,不如唐军所占领的东部地区富庶,这下心里就不平衡了。大食**队没有固定军饷,官兵们的收入全部来自于缴获,不仅如此,缴获的物资还要上交1/5。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不免有些急眼了。

    按照双方约定,任何人不准事先进入总督府,首先由双方一起派人对总督府内的所有财物进行清点,然后双方平均分配。结果,大食军队违背了协定,夜间派出一支部队,抢先进入总督府进行了抢劫。

    唐军不干了,派出部队前去制止,结果双方打了起来,各自都损失了一些人。唐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战斗中占了一定的便宜,最后干脆就占领了总督府。双方在城中开始对峙,随时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联军统帅部得到消息之后,对这件事情也很挠头。哈米德对这件事情没法插手,程咬金和大食将军进行了协调,也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他们只是暂时制止了双方进一步扩大冲突。

    随后他们通过电台将坎德拉城发生的情况,分别报告了长安和大马士革。

    长安这里自然是由李佑来处理,大马士革对于唐朝的情况也不熟悉,只能将这件事情jiao给裴迪兰来处理。

    裴迪兰看完电文后,觉得这是一个jiao好李佑的机会,他当即表示,事情的过错首先在于大食军队。他代表大食军队一方,向唐军表示了道歉。

    有了裴丽兰的这个态度,这件事情就容易处理的多了。

    李佑和裴迪兰商量之后,裴迪兰随后向大马士革做了汇报。

    不久以后,大马士革回电同意李佑和裴丽兰商议的解决办法:

    其一,李佑首先发电报给唐军,让他们撤出总督府,不得越过与双方约定的城区边界与对方发生冲突。

    其二,大食军队率先进入总督府的带队将领以及杀伤唐军的部分士兵,当着唐军的面,以维护大食军队的军纪的名义进行处斩。

    其三,总督府的财物由联军大帅府主持,依旧按照以前的约定进行平分。

    其四,唐军在自己占领的东城区抢劫三天,除了那些他们愿意带走的财物以外,不得放火焚烧或者进行其它的破坏。三天后唐军撤出城区,留给大食人进行搜刮抢劫。

    这第四条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意思,唐军都抢劫了三天了,还能给大食人留下什么呢?

    其实不然。唐军是外来人,那些笨重的物件他们是不会要的,只会抢劫一些便于携带的钱财,因此他们所能够带走的财富仅仅是极少的一部分。

    大食军队就不同了,他们背靠着他们的大食国控制的地区,城中的大件物品,他们都可以运走去卖钱。他们穷困潦倒异常贪婪,一切能够带走的东西,甚至房屋的房梁也会拆除去变卖。

    大食军队中有专门儿一支部队,就是从事物资变卖的。可以说,在唐军让出的区域,他们得到的利益比起唐军能够带走的那部分钱财要多的多。

    唐军有了面子,平息了将士们的怒火,大食人得到了钱财的补偿。双方的军队对于这样的处置结果,都表示了满意。

    接到了联军统帅部反馈回来的电报之后,裴迪兰感慨地说道:“还是有电台好啊!老李,现在大马士革那里只有你们唐军的一部电台,你答应给我的12部电台,要赶紧给我啊。”

    裴迪兰越来越喜欢电台了,他想着得到这12部电台之后,回去后下决心拆开一部,组织国内的能工巧匠想办法进行复制。

    李佑既然敢给他们电台,就有把握他们仿制不出来。这就好像把g20的图纸,给了非洲的一个小国,他们也只能是看着干瞪眼。

    就像以唐朝现有的科技水平,李佑造不出轴承,就不可能造出自行车来。

    随后,李佑将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的经过,处理意见以及最后的结果,向李世民和李承乾作了汇报。

    唐朝的工业了基础薄弱,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在李佑的大力推动下,唐朝些年来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天,研究院送来了高速钢和金刚石两种刀具,向他汇报了新研制的车床的实验结果。

    车床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的车床是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并手持刀具而进行切削的。1797年,英国机械发明家莫兹利创制了用丝杠传动刀架的现代车床,并于1800年采用交换齿轮,可改变进给速度和被加工螺纹的螺距。1817年,另一位英国人罗伯茨采用了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为了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845年,美国的菲奇发明转塔车床。

    根据唐朝现有的材料以及动力水平,李佑给研究院提供的是英国人罗伯茨发明的四级带轮和背轮机构来改变主轴转速的车床。有了这样的车床,能够加工出更多的工具,促进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李佑曾经研制出了电力的使用,因为很多相关的问题还无法解决,因此暂时无法大规模使用。曾经研制过蒸汽机,也没有什么进展。有了机床和即将拥有橡胶,很多事情都变成了可能。

    李佑带着裴迪兰参观了新式车床,看到裴迪兰羡慕得眼睛都快变绿了的样子,李佑对于对付松赞ganbu充满了信心。

    这天,松赞ganbu终于来到了长安。


………………………………

第七百九十五章 愤怒的松赞干布

    松赞ganbu来了,阴弘治陪着李道宗前去迎接了他。

    李承乾没有去,能够让他这个级别的人去迎接的,也就只有裴迪兰了。吐s蕃跟大食帝国比起来,还不是一个级别的。李佑也没有去,这种接待外邦的事情,跟他这个西北王没有关系。

    松赞ganbu也没有被安排进鸿卢寺的驿馆,而是被安排到了魏王府的临时接待处。他发现里面已经住进去了不少的国家使臣,都是来参加李世民的祝寿庆典的。

    松赞干布在前来长安的时候,已经接到了唐朝礼部的邀请,让他参加李世民的祝寿庆典,他打算跟李雪雁完婚之后,参加完这个庆典活动再回去。

    住进魏王府以后,松赞干布接到通知,让他等侯李承乾的接见。

    整个对松赞ganbu接待的安排的规格,令松赞干布十分不满,觉得自己受到了轻慢。

    松赞干布雄踞高原,征服了吐s蕃高原大大小小十几个部族,自我感觉良好。周边的国家除了唐朝以外,原来的飞拓王朝、吐谷浑等国家的实力都比不上吐蕃,他也因此自视甚高。

    他是第一次前来长安,虽然以前听说过唐朝的富庶,但是没有直接的概念,也认为不过尔尔。

    可是当他进入了唐朝之后,一路上走州过府,这才发现唐朝的富庶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唐朝一些州府所在地的繁华,就已经超过了吐蕃的都城。

    等到进入了长安,这个世界第一大都市,给了他巨大的压力。他以前的雄心和自信都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吐s蕃使团客舍。

    到长安的第二天,松赞ganbu吃完了早饭,随行而来的吐s蕃副伦(副宰相)高戈越过来了,他问道:“赞普,今天要把为唐朝皇帝祝寿的礼单交给他们的鸿卢寺,您看?”

    松赞ganbu说道:“先派人去打探一下,看看其他国家使团都送了些什么礼品?”

    “是,赞普,臣这就去安排。”高戈越说道。

    送礼这件事情没有人保密,各国都抱着一种炫耀的心理,显示自己国家的富足和慷慨大方。因此,松赞ganbu派出去的人很快就打听到了一些消息。

    高戈越再次来到了松赞ganbu的房间,他说道:“赞普,臣派人打听了一下,您看看这个。”说着,他把记录下来的情况递给了松赞ganbu。

    松赞ganbu看完后沉默了起来。

    原来,他发现自己带来的礼物实在是太过寒酸了。吐蕃太穷了,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他们带来的是一尊金佛,这尊金佛有一尺二高,做工精雕细琢,也算是贵重了。

    可是,有不少国家的人家也送的是金佛,尺寸和分量比他这个还大。这就令他十分郁闷了。

    要知道,松赞为人骄傲,他认为吐s蕃是个大国,这么多小国家送礼的礼品都超过了吐s蕃,面子上有些过不去。还有,他松赞ganbu是前来娶妻的,在妻子的娘家人面前丢脸可是个大问题。

    看到松赞ganbu为难,高戈越建议道:“赞普,臣觉得礼单的事情暂缓一下,不如先去问问您的岳父李郡王,听听他的意见再说。”

    松赞ganbu想了想说道:“也好,反正闲着无事可做,就去拜会一下李郡王吧。”

    “臣这就去派人送拜帖。”高戈越说道。

    高戈越刚刚走到门口,就听到有人在外面禀报道:“赞普,臣有有要事禀报。”

    “进来吧。”松赞ganbu说道。

    来人也是高戈越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回来后他没有见到高戈越,就直接找到这里来了。他慌慌张张地说道:“赞普,不好了,臣看到了尼泊尔王国的使臣,他们也是前来参加唐朝皇帝陛下的祝寿典礼的。”

    “什么?”松赞ganbu尽管是个沉稳冷静的人,听到这个消息也十分震惊,险些失态地站起来。

    他跟高戈越交换了一下眼神,高戈越对来人说道:“你去安排一下,派人去打探一下其他臣属国的情况。”

    来人走后,松赞ganbu担忧地说道:“恐怕其他国家也是这样的。”

    高戈越点点头,也是满脸的忧色。

    以前曾经提到过吐蕃拥有将近300万人口,其实吐蕃直接控制的人口大约120万人,其余的人口包括了一些臣属国和其他部族的人口。

    这些国家包括了西南部的尼泊尔、摩靡王国、尺尊王国等几个国家。没有了这些臣属国,吐蕃的实力将会大打折扣的。

    唐朝这是要干什么,挖墙角吗?

    果不其然,派出去的人很快就回来了,全都是坏消息,这些国家都派来了使臣。

    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没有事先告诉吐蕃这个宗主国!

    松赞干布当即派人去通知那些臣属国的使臣前来问话,结果人家都不来。

    松赞ganbu愤怒了,他咬牙切齿地说道:“马上回国,出兵征讨这些反叛的家伙。”

    高戈越早就在考虑出现了最坏的情况后,该如何应对,他认为不可草率行事,避免出现更大的危险。

    他劝道:“赞普,请冷静一下。臣对这件事情有些看法,还想向您请教一下。”

    松赞干布是个大人物,风风雨雨经历得多了。他方才不过是说了句气话。他已经觉察到了这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里面隐藏着一个大阴谋。他必须弄清楚情况再说。

    他强忍着怒火说道:“你说吧。”

    高戈越说道:“赞普,这件事是有预谋的。尼泊尔等国既然敢做出这样的事情,事先一定跟唐朝已经达成了某种协定,在政治上甚至军事上恐怕都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们才有这个胆量敢跟咱们吐s蕃翻脸。

    臣以为当务之急,不是急于采取行动,而是弄清楚在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然后再做出是否出兵征讨的决定。”

    松赞干布没有出声,心里已经赞同了高戈越的意见。他默默地思考着。

    高戈越接着说道:“臣有个不好的预感,这次跟唐朝和亲,整个就是一个他们安排好的阴谋。您这次亲自来长安,是有极大的风险的。咱们必须小心行事,防止唐朝将您扣留在这里。”

    松赞ganbu也想到了这一点,唐朝既然敢分裂吐s蕃的势力,他们一定做好了对付自己的准备。如今的吐s蕃四周都是唐朝的势力,吐s蕃随时都可能有被唐朝吞并的危险,松赞ganbu之所以愿意跟唐朝和亲,也是考虑到了这一层。

    这些年来,他也研究了唐朝的行事风格,发现唐朝对于周边的国家,一直都在采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