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来长安是松赞ganbu这一生中做出的最令自己后悔的一个决定,他实在是想不到,就在他离开吐s蕃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引为自豪的强大吐s蕃竟然已经四分五裂,不仅仅是失去了臣属国,就连内部也发生了叛乱。
他也实在是想不到,唐朝人居然如此卑鄙无耻,不仅在背后下黑手,分化瓦解吐s蕃,现在居然明目张胆的强行比扣留了他。
松赞干布愤恨无比,心道:“等我回到吐s蕃,跟你们唐朝没完。”
这些天来,松赞ganbu也想尽了办法,想尽快离开长安回到吐s蕃去,李佑已经答应了他,不料却出尔反尔,强行扣留了他。他现在开始为自己的安全担忧了起来。
松赞ganbu有种虎落平阳、龙困浅滩之感,他忽然发现,自己面对着强大的唐朝,此时竟然毫无办法。他看了看李道宗和李雪雁,他们竟然成了自己唯一的指望。
松赞ganbu故意说道:“岳父大人,雪雁,我不能连累你们,还好,我跟雪雁尚未成婚,为了不连累你们,这桩婚事还是作罢了吧。唉。”说着,他长叹一声。
看到心上人这个样子,李雪雁真的急眼了,她气愤地说道:“他们怎么能够干出这样出尔反尔的事情呢?赞普,你放心,我已经是你的女人了,无论如何,我会与你同生共死。他们要来对付你,我就以死抗争。”
难怪李雪雁会急眼,全长安都知道她已经跟着松赞ganbu去吐蕃了,如果她和松赞ganbu的婚事告吹,她也没脸再活下去了。何况,她现在跟松赞ganbu情深意重,松赞ganbu要是死了,她真的愿意跟着他一起离开这个丑恶的世界。
李道宗欲哭无泪,他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可是他却不敢说什么。他李道宗除了这一个女儿之外,还有整整一大家子人,他们的荣华富贵乃至生死,都取决于自己的态度,他不能为了这一个女儿,失去这一切。
说实在话,李佑心中也十分郁闷,分化瓦解吐s蕃,是他作为一个唐朝的政治家的本分,他心中的目标是保持一个相对弱小的稳定的吐s蕃,维护松赞ganbu的地位,成全李雪雁和他之间的一段感人至深、唯美的爱情故事。
可惜的是形势比人强,李世民和整个朝廷的态度,都是基于彻底瓦解吐蕃,或者至少逼着吐s蕃臣服唐朝。在这种情况下,李雪雁必定会成为这场政治jiao锋的牺牲品的。
相对于朝廷的利益,一个小小的李雪雁,乃至加上李道宗都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这件事情最终是这个结果,李佑这一生将会有一个极大的遗憾,后半生要想当一个坦然的吃货是永远无法做到了。
为了防止节外生枝,李佑派了一队飞虎军进驻了驿站,负责松赞ganbu的安全保卫。看到李佑到来,守卫在大门前的飞虎军的士兵们一齐向王爷行礼致敬。
李道宗一直在等候李佑到来,他听到外面的动静,急忙迎了出来。
“殿下。”李道宗行礼说道。
看到满面愁容的李道宗,李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他说道:“叔王,找间屋子,咱们单独谈谈。”
驿站的驿丞急忙在前面领路,給他们找了一间客房。
客房里,火墙烧的很热,房间里温暖如春,李道宗的心却是哇凉哇凉的。他难过地问道:“殿下,怎么会弄成了这个样子?”
李佑不是个推卸责任的人,不过,对于李道宗他也没有必要隐瞒事实的真相,他就把李世民和朝中大臣们的态度告诉了李道宗。
李道宗也是个经过了大风大浪的人,身为朝廷重臣,他也知道李世民的决定无可厚非,只是这件事情涉及到了自己的女儿,他难免心中难过了。
李道宗沉默了片刻,问道:“殿下,您是如何打算的?”
李佑此时真的没有想好,他想先跟李道宗探讨一下,说道:“我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你是清楚的,事情弄成这个样子,我也不想。可是事情既然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咱们还是要朝着最好的结果去努力。”
李道宗问道:“您认为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李佑刚要回答,就听到有人在外面说道:“你家王爷在哪里,我要见他。”是李雪雁的声音。
白虎说道:“李县主,请您不要进去,我家王爷正在跟李郡王商议事情,请您稍侯。”
李雪雁生气地说道:“你给我走开。”
白虎说道:“县主,请您……”
李佑说道:“是堂妹啊,进来吧。”
李雪雁进来后,见到李佑,她尽管生气,可是她修养极佳,没有吵嚷,而是含着眼泪行礼说道:“见过堂哥。”说完,眼泪就流了下来,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李佑说道:“堂妹,来,坐下说话。”
李雪雁坐下了,她哭着说道:“你们为什么要扣留赞普,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我也不活了。呜呜。”
李道宗望着自己的女儿,心中难过。他劝道:“雪雁,你别着急,让殿下想想办法。”
李雪雁泪眼朦胧的望着李佑,满怀希冀的说道:“堂哥,你是大唐最厉害的人,就没有你解决不了的事情,请你救救赞普,救救雪雁吧。”
李佑宁肯看到她哭闹一番,他的心里也会好受一些。可是,李雪雁不愧是那个聪明睿智的文成公主,她的招数十分厉害,一下子就将李佑抬起来,下不去了。
这时,李道宗也不失时机地说道:“是啊,殿下,我们都相信您,您就救救臣的全家吧。”
“我靠。”李佑心中一阵郁闷,他习惯性的将手伸进衣袋里掏出了一块糖,放进了嘴里。
看到李佑招牌式的动作,李道宗和李雪雁都不出声了,等着李佑思考问题。
以往面对任何问题,通常李佑最多吃完一块儿糖,就会有了解决的办法。这次他吃完了一块儿糖,却仍然没有出声。李道宗和李雪雁不由得有些心凉了。
李佑又掏出一块糖放进了嘴里,这次他不是慢慢的品尝了,而是发狠的咀嚼了起来。
李道宗和李雪雁死死地盯着李佑,希望能他能够想出好的解决方法来。
忽然,李佑笑了,他使劲把还没有吃完的糖直接咽了下去,说道:“嗨!多大点儿事儿啊?”
这句话也是李佑的招牌话,全大唐的人都知道,一旦他说出这句话来,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了。
李道宗和李雪雁大喜过望,同声问道:“殿下,堂哥,你想到了什么好主意?”8)
………………………………
第八百零八章 越来越麻烦了
看到李道宗和李雪雁高兴的样子,李佑心中却有些发毛,其实这件事情,他现在真的没有绝对的把握。首先他对吐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不清楚。其次,松赞ganbu可不是一个容易被说服的人。
李佑故意做出有把握的样子,只不过是先安定李道宗和李雪雁的情绪,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帮助自己劝说松赞ganbu。
李佑说道:“吐s蕃面临的问题是内部出现了分裂,有人趁着松赞ganbu离开了吐s蕃,想取而代之。刚刚发生的刺杀事件,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
你们现在前往吐s蕃,可以说危险性极大。因此,我不主张你们马上前往吐s蕃。”
李雪雁很自信的说道:“赞普在吐s蕃的威望极高,他回去以后应该能够平定叛乱的。你不让他回去,那不是任由着吐s蕃内部继续分裂下去吗?”
李道宗心中也是这样想的,他望着李佑,看他怎么说。
李佑说道:“吐s蕃与咱们唐朝不同,内部的政治势力分为四大部族和八大领主,他们各有各的势力范围,也各有各的打算。政治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就很容易发生分裂。
你们还记得当年的东突厥吧,他们那时可比现在的吐s蕃强大的多,控弦百万,并非夸张。他们当年曾经兵临长安城下,逼得我父皇签订了白马之盟。结果如何?短短的四年时间,就被唐朝所灭掉了。
原因何在?东突厥是由18个大部族组成的,受到外部势力的挑唆和支持,很容易就会发生分裂。当年与竭利可汗一同进攻长安的突利、薛延陀以及铁勒各部,在我父皇答应了他们提出的条件之后,都跟唐朝结盟了,在最关键时刻,给了竭利可汗狠狠的一击,最终导致了东突厥的灭亡。
吐s蕃的现状,跟东突厥当年的情况何其相似?”
李佑所分析的吐s蕃现状,李道宗和李雪雁也都是认可的。可是,他们认为这个挑拨吐s蕃所谓的外部势力,就是眼前这位王爷。李世民对东突厥是这么干的,李佑对于外族势力的分化瓦解的手段更是青出于蓝。
他们虽然没有说出来,可是眼神儿里却流露出了对李佑的不满。
李佑明白他们的想法,说道:“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这么跟你说吧,剥离吐蕃的臣属国这件事情,的确是我做的。可是吐s蕃内部的事情,我真的没有插手。我对吐蕃的态度,是需要他们保持稳定,就是说我是支持松赞ganbu的。这一点我以前跟叔王提过的。”
李佑的确跟李道宗说过自己想经营南亚大陆,因此需要吐s蕃保持稳定的想法,李道宗也跟李雪雁说过。
李雪雁问道:“吐s蕃内部是谁在分搞分裂,又是谁派人来刺杀赞普的?“
李佑说道:“这件事情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了,很快就会有结果了。我猜想,这件事情绝不是因为松赞ganbu离开吐蕃,那些人才临时起意要进行反叛的,一定是早就有人打着分裂吐蕃的主意了。松赞ganbu离开吐蕃,仅仅是给他们制造了一个机会而已。”
李道宗问道:“殿下,您打算如何处理此事?”
李佑说道:“对于这件事情,我先说一个咱们努力的目标,看看你们是否能够接受。”
李雪雁问道:“什么目标?”
李佑说道:“我父皇和朝中大臣们想吞并吐s蕃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尤其是我父皇,他希望泰山封禅大典能够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因此,最低限度也会要求吐s蕃向大唐臣服。
我希望松赞ganbu能够向大唐表示臣服,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会尽我的所能帮助松赞ganbu平定吐s蕃内部的反叛,确保他对于吐蕃s的稳定的统治,雪雁妹子也能够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吐s蕃的王妃。
我会向父皇建议,册封雪雁妹子为大唐公主,风风光光的嫁到吐s蕃。不知道这样的结果,你们能不能接受?“
李道宗没有什么意见,李雪雁心中虽然希望松赞ganbu仍然保持帝王的身份,可她是一个明白人,知道那样的可能性不大了,对李佑提出的方案,她也能够接受。
她说道:“堂哥,我不在乎赞普是否保持帝王的身份,只要能够让他平平安安的回到吐s蕃,哪怕是安安稳稳地做一个郡王,我都愿意。”
李佑望着李道宗,等他表态。
李道宗点头说道:“殿下,臣也没有什么意见。“
李佑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李雪雁有些担忧的说道:“赞普是一个骄傲的人,让他向唐朝称臣,这件事恐怕不太容易。”
李佑说道:“你说的有道理,因此这件事情才需要咱们共同努力。”
李道宗问道:“殿下,您希望我们怎么做?”
李佑说道:“我现在正在等王玄策的消息,应该很快就会就有了。在这段时间,我希望松赞ganbu暂时留在长安。驿站这里人多嘴杂,叔王你在长安县不是有个庄园吗?你们最好暂时先住到那里去,我会派飞虎军确保他的安全。
你们把我刚才所说的意见,先跟松赞ganbu谈谈,好让他心里有个准备。
松赞ganbu是一个骄傲的人,可是他也是一个聪明的有大智慧的人,他会认真的权衡利弊的,因此说服他也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他不同意这个意见,你们也先不要着急,稳住他别闹事就行。
等到我得到了吐s蕃准确的消息,我会亲自去跟松赞ganbu谈的。”
对于李佑的安排,李道宗和李雪雁都没有什么意见。
李佑随后告辞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李道宗亲自前来通知了李佑,说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说松赞ganbu同意暂时留在长安了,他们今天就会前往长安县李道宗的庄园。坏消息是松赞ganbu说唐朝卑鄙无耻,他宁死也不会臣服唐朝。
李道宗担忧地说道:“殿下,松赞ganbu这样的态度,可如何是好啊?”他真的很担心,李世民会因此生气,就会要了松赞ganbu的命。
看到李道宗满脸发愁的样子,李佑心中也有些郁闷,知道要说服松赞ganbu还要大费周章。
他故作轻松地笑道:“叔王,看把你愁的。我跟你说吧,你别听松赞ganbu的叫嚷,他就是在耍小孩子脾气呢。他是一个聪明人,他这么说,不过是想得到更多的好处而已。”
李道宗跟松赞ganbu相处的时间也算不短了,他也认为松赞ganbu是一个聪明人。对于李佑的话,他认为还是有道理的。于是,就告辞离开了。
李佑把自己对吐s蕃问题的解决方案,向李世民做了汇报。
李世民看来是不同意李佑的意见,他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说要将松赞ganbu扣留在长安,等到他回到长安后再说。
这件事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办了。
李佑有些头疼。不过这货向来心胸宽阔,暂时想不明白的问题就不想,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懒得去处理。他一门心思的开始筹备美食大会的事情。
魏征是真的关心李佑,他在家一直也在琢磨这件事情,认为这件事情十分棘手,于是他又来到了西北王府,想安慰一下李佑。
李佑没有把李世民的态度告诉魏征。既然告诉他也没有用,何必再让魏征跟着发愁呢?
李佑只是说了一句这件事情自己会有办法,接着就兴致勃勃地向魏征推荐新的美食了。
不久以后,王玄策终于从西北道发来了电报,他介绍了在吐s蕃发生的情况。
原来,这件事情的起源,跟李佑猜测的大致相同。
尺尊国王原来一直受到天竺国的拉拢,在天竺和吐s蕃之间脚踏两只船,左右逢源。王玄策向尺尊国王提供了臣服唐朝的条件,远远地超过了天竺和吐s蕃开出的条件,于是,尺尊国王就动了心思,开始在三个国家之间周旋了。
天竺国王为了得到尺尊王国,原本也一直在吐s蕃上层做着分化瓦解吐s蕃的工作。此时,他眼看着尺尊王国要投靠唐朝了,他们就加大了在吐s蕃内部活动的力度,希望在吐s蕃这个尺尊王国的宗主国的帮助下,逼迫尺尊国王臣服天竺国。
松赞裕德是松赞ganbu的堂叔,对于松赞ganbu继承了吐s蕃的赞普之位一直耿耿于怀。由于松赞ganbu精明强干,他一直隐忍至今。
这次松赞ganbu离开了吐s蕃,就给了松赞裕德叛乱夺权的机会,于是,他跟天竺王国达成了协定,由天竺王国支持他成为吐s蕃的赞普,松赞裕德向天竺主国称臣,并且将尺尊国割让给天竺王国。
得到了天竺王国支持的松赞裕德联合了吐s蕃的几大领主,开始向松赞ganbu发难,上来刺杀松赞ganbu的人,就是他派出来的。
之所以选择在长安刺杀松赞ganbu,是为了给唐朝制造混乱,阻止唐朝插手吐s蕃的事情。
王玄策还提供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
第八百零九章 难以享受的美食
王玄策提供的好消息是吐蕃内部暂时没有发生叛乱,政权依旧掌握在忠于松赞ganbu的大伦(宰相)尚囊手中。
坏消息是,吐s蕃副伦高戈越在进入吐蕃后不久,就遇刺身亡了,这说明阴谋叛乱者准备叛乱的脚步正在加快。
目前最好的选择是让松赞ganbu尽快回到吐蕃逻些城去掌控局势。可是,现在李佑面临着两大难题。
其一,必须说服松赞ganbu臣服唐朝,并且答应有利于唐朝的其它条件。
其二,还要说服李世民和朝中大臣同意松赞ganb继续执掌吐蕃。
李佑决定首先做松赞ganbu的工作,于是他立刻启程,前往长安县李道宗的庄园。
李佑刚刚走到了大门口,就看到东宫侍卫长李得志过来了,他说道:“殿下,监国请您过去一趟,他在东宫等着您呢。”
李承乾往常都在两仪殿办公,今天特地在东宫等着李佑,是有私密的话要跟李佑说。
东宫。
“大哥,你找我?”行礼过后,李佑问道。
“五弟,松赞ganbu的事情,要不你就别管了。”李承乾说道。
灭掉了高句丽之后,李世民的声望到达了顶点,他即将返回长安,李承乾这个监国的使命也就要结束了。在担任监国的这段时间,李承乾小心翼翼,总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一个监国的使命,他很担心在李世民回来之前,出点什么岔子,那他就前功尽弃了。
现在,朝中其它的事情都井井有条,只有吐蕃的事情存在着变数,李承乾已经按照李世民的要求扣押了松赞gabbu。李世民既然有了旨意,一切要等他回来处理,李承乾可不想因为这件事情惹出什么麻烦来。
对于李佑的事情,李承乾一贯是支持的,可是当李世民和李佑之间意见不一致了,他也只能选择尊从李世民的旨意。
李佑理解李承乾的处境和心情,他这个太子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委屈,能够有今天的形势来之不易。李佑原本还想跟李承乾详细阐述自己的意见,争取他的支持,现在看来在他这里是行不通了。
有了李承乾的这个态度,李佑原本想首先做通在长安的朝廷大臣们的工作,然后再去说服李世民,这条路显然也行不通了,毕竟长安目前的工作还是由李承乾主持的,这件事难免还是要让李承乾承担责任的。
最主要的是,对于吐s蕃问题的处理意见,李佑现在的意见跟李世民不一致,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对于朝廷来说无论对错,李承乾选择了支持李佑,李世民很有可能会对李承乾产生不满,因此对于李承乾来说结果都是错的。
对于李佑来说,李承乾更重要。为了李承乾地位的稳固,牺牲掉松赞gabbu,哪怕是连李道宗和李雪雁一起牺牲,都算不了什么。这一点,李佑还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可是,这样的结果,绝不是李佑想看到的。
李佑想了想说道:“大哥,你说的有道理。你看这这样行不行?我还是想按照我的想法去努力一下,我就不在朝中提这件事情了,这件事情你就没有责任。我单独去向父皇禀报,设法说服他,他要是实在不同意,恐怕也就只有按照他的意见办了。”
李承乾最欣赏李佑这种不给别人添麻烦,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了。
他说道:“五弟,感谢你体谅大哥我的难处。这件事情,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不过,你也要权衡好利弊,不可勉强,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到你跟父皇之间的关系。”
“谢谢大哥了,我会小心处理此事的。”李佑说道。
离开了东宫,李佑朝着朱雀门走去,刚到大门口,就看到魏征和阴弘治等在门前,他们跟李承乾的态度一样,也不希望李佑在吐s蕃的事情上触怒李世民,因此特地来提醒他的。
事情到了现在这个程度,牺牲松赞干ganbu、李雪雁乃至李道宗都已经成为了唐朝君臣的共识。
李佑的情绪也受到了打击,心中十分郁闷。
对于李世民和朝中大臣们来说,他们瓦解吐s蕃的想法无可厚非,松赞ganbu的死活跟他们没有关系,把他扣留在长安,甚至杀了他,也都无所谓。
众人有这个想法,某种程度上还跟李佑有一定的关系,是他一直在说松赞ganbu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目前也只有他能够能够统一起吐蕃来。李佑是根据历史事实说的,松赞ganbu小小年纪就能够将以前四分五裂的吐蕃统一起来,并且在短时间内使得吐s蕃迅速的强大了起来,足以证明了他的确就是一个英明神武的人物。
李世民和大臣们认为既然如此,把松赞ganbu扣下,那吐蕃不就彻底瓦解了吗?因此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李佑却知道吐s蕃暂时不能够分裂,吐s蕃一旦分裂,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进行约束,各个部族和领主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之间一定会互相争斗,吐s蕃爆发内战的可能性极大。
吐s蕃发生了动乱,唐朝通往西北道和天竺的商业就会断绝,会给唐朝造成巨大的损失。
不仅如此,与唐朝接壤的吐s蕃分裂势力,随时都有可能跟唐朝发生冲突。吐蕃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他们可以随时袭扰唐朝边境,唐朝派兵去征讨他们首先要克服地理上的难题,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无论是经营南亚大陆,还是在唐朝执行抚民以静的政策,吐蕃的稳定都极其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