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你们吐s蕃的将士们能征善战,但是这些国家的旧军队数量极其庞大,就比如高句丽,目前已经有两万人进入了波斯作战,即使再从高句丽派来20万人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可以这么说吧,为了对付你们吐s蕃,派来100万军队那是轻而易举的。更何况周边还有吐谷浑的军队,和唐朝的大军呢。
你们能够组织多少军队,你们的财政能够支持多久?
在这种情况下,吐s蕃即使打赢了,你们遭受的损失又会有多大?
还有一个问题,你们吐s蕃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这些你心里也是清楚的。当唐朝百万大军压境的时候,我相信,也有把握你们吐s蕃各个部族首领和领主们,至少有一半以上会直接投靠唐朝的。”
对于李佑所说的情况,松赞ganbu知道并非虚言,他依旧沉默不语。
李佑知道他听进去了,于是再抛出一颗炸弹。
他说道:“对了,我今天来还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你们吐s蕃的副伦高戈越已经遇刺身亡了。吐s蕃内部的分裂活动正在加速进行。你如果不尽快回到吐蕃,恐怕很快就会面临政权的更迭了。”
李佑提供的这个消息,对松赞ganbu的冲击很大。他继续沉默着,脑子却飞速的运转着。
李佑说道:“还有更坏的消息,把你扣留在长安,是我父皇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你想想看,假如就把你一直扣留的长安,甚至要了你的性命,对吐s蕃又有什么好处呢?
赞普,你是大丈夫真豪杰,我相信以你的聪明睿智,绝不会是一个意气用事之人。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应时势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希望你能够为了吐s蕃百姓的福祉,也为了你本人的前程,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松赞ganbu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李佑跟他来说这一番话,是让他进行其它的选择,他想听听李佑到底要干什么。
他说道:“殿下,你有话就直说,你究竟想让我怎么样?”
李佑说道:“这么跟你说吧,我对吐s蕃的意见,跟我父皇和朝中大臣们都不一样。我认为吐s蕃于唐朝之间保持和平稳定,对于两国之间都有很大的好处,而你松赞ganbu是保持吐s蕃稳定的最好人选。
你可能也听说了,我不过是个吃货而已,我希望能够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不愿意看到两国之间的百姓们生灵涂炭。
从私心上来讲,我这些年一直在四处征战也打累了,不愿意继续这样过日子了。还有一点,我堂妹跟你之间的感情已经十分深厚了,我不想因此而断送你们之间的婚姻,那样的话,将是我一生中一个很大的遗憾。
最关键的一点你可能想不到,那就是我认为你松赞ganbu是一个明事理识时务的了不起的大人物,路东赞能够为你去死,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跟你做朋友,而不是做敌人。”
松赞ganbu说道:“殿下,这些就不要再说了,你究竟想要如何请直说。”
李佑说道:“我的意见已经让雪雁告诉你了,就是这样。你臣服大唐,我负责帮助你消灭政敌,巩固你在吐s蕃的统治。”
松赞ganbu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这样吧,你容我再考虑考虑。“
李佑说道:“当然可以,不过,请时间不要太长了。吐s蕃国内的形势你现在也清楚了,我父皇和大臣们的态度你也明白了,事情拖久了更加麻烦的。”
松赞干布说道:“好吧,我会尽快答复你的。”
李佑起身说道:“那好,我就先告辞了。你想了,就让雪雁来通知我。”
李佑向外走去,松赞gangbu起身相送。
到了门外,两人看李雪雁在大雪中站着,心中都有些感动。
松赞干布关切地说道:“雪雁,天太冷,小心身体。”
李雪雁看到松赞gangbu和李佑平平平安安地出来了,心里很高兴。听到松赞gangbu的话,更感到十分温暖。
她很会说话,说道:“赞普,我没事儿。今天最辛苦的就是我堂哥了,下着这么大的雪,他从长安赶来都是为了咱们,应该好好谢谢我堂哥。”
松赞gangbu说道:“雪雁,你替我送送殿下吧。”
走出了松赞gangbu居住的院子之后,李雪雁小声问道:“堂哥,你跟赞普谈的如何?”
李佑说道:“该说的话我都说了,至于他怎么想的现在还不好说。不过,我感觉到他的态度似乎有些松动了,你看情况再去劝劝他。”
白虎和黑豹等人看到李佑出来了,急忙围了上去。
李佑没有停留,辞别了李雪雁,直接返回了长安。
清晨,下了很久的大雪终于停歇了,长安城一片银白。
魏王府临时客舍的大门刚刚开启,两名粗壮的吐s蕃年轻汉子就来到了吐s蕃使团的客舍。
一个年级稍大的人,对吐s蕃使臣克增说道:“大人,我打听清楚了,赞普就被软禁在长安县李道宗的庄园里。”
………………………………
第八百一十三章 心计
吐s蕃使臣克增说道:“你们继续查看,一定要弄清楚那里唐朝人的守卫情况,随时来向我禀报。”
两名吐s蕃汉子行礼后离开了。
克增问道:“咱们在长安能够动员的人手有多少?”
吐蕃使团中一名武将打扮的人说道:“大人,卑职已经派人摸过底了,在长安的吐s蕃商人中,有120人可以调动,他们已经通知了长安周边各地的商人,大约还能够动员100人左右。”
克增说道:“你负责安排他们秘密集中到长安来,等到摸清楚了李道宗庄园的具体守卫情况,相机营救赞普。”
“是,大人,卑职这就去催促他们前来长安。”武将打扮的人说道。
昨天晚上李佑走后,李雪雁回到松赞ganbu身边,对他说道:“赞普,我相信我堂哥所说的都是真心话,为了您能够回到吐s蕃,他的压力也很大。现在整个朝廷肯为您说话的,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
我堂哥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他真心帮助波斯国王哈米德,跟吐谷浑的可汗慕容钵、大食帝国的裴迪兰王子等人都是好朋友,在他的帮助下,这些人都在他们自己那里站稳了脚跟。
我希望您也能够跟我堂哥成为朋友,他说话算数,也有这个能力,一定会帮助您和吐s蕃的。
不过,我不会影响您的决心,无论您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会跟随在您的身边。”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相处,松赞ganbu对李雪雁还是相信的,他现在对于目前的状况,也基本上看清楚了他必须马上回到吐s蕃去,而唯一能够帮助他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个李佑了。
他说道:“雪雁,我信心你的话,你先回去休息吧,容我再好好想想。”
李雪雁温柔地说道:“赞普,您要爱惜身体,早点休息。”说完告辞离开了。
松赞ganbu召集身边的心腹,吧今天召集跟李佑谈话的内容告诉了他们。说道:“你们有什么想法,都说说看。”
有人说道:“赞普,臣提一个建议,如果说的不对。还请赞普恕罪。”
松赞ganbu说道:“今日畅所欲言,无论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直说。”
那个人说道:“赞普,现在吐s蕃的形势危急,您必须马上离开长安,返回逻些城去主持大局。另外,在这里也很危险,不宜久留。臣建议不如暂时答应了他们,先脱离险境再说。”
有人说道:“赞普,臣认为不妥,您要是臣服了唐朝,一定会影响您在吐蕃的声誉,那些阴谋反叛的人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
先前那个人说道:“即便是如此,也好过留在这里做不了任何事情。”
其他人七嘴八舌说了不少意见,松赞ganbu一直没有表态,不过他综合了众人的意见,已经有了主意。
他说道:“你们看这样如何,我暂时答应他的条件,以避免那些阴谋反叛的人利用为借口,跟唐朝签订秘密的协定,等回到吐蕃稳定了大局,根据情况,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推翻这个协议。
并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因为这些可恶的唐朝人施展阴谋诡计在先,强行逼迫吐s蕃在后,我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还,赞普英明,臣赞成。”最早提议的那个人说道。
“臣等也赞成。”众人一齐说道。
松赞ganbu打定了主意,心里踏实了下来,难得地睡了一个好觉。
今天早上,李雪雁过来请松赞ganbu用早膳,松赞ganbu说道:“雪雁,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跟唐朝搞好关系有利于吐是蕃的稳定发展,我决定答应你堂哥提出的条件,臣服大唐。”
这些天来,李雪雁一直担心松赞ganbu跟唐朝闹僵,他会有性命之忧,她可不想还没有过门儿就守寡。即使是她能够跟着松赞ganbu平安的回到逻些城去,吐蕃和唐朝交恶,她夹在中间也很难做人。
听到松赞ganbu的表态,李雪雁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她高兴的说道:“太好了!我就就知道赞普您英明睿智,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我这就派人去通知堂哥。”
李道宗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他马上派人前去通知李佑。
李佑闻讯后,也很高兴,他马上就来到了李道宗的庄园,跟松赞ganbu签订个了一系列的协定。
随后,就在李道宗的庄园,简单地举行了一个庆祝酒宴。
席间,松赞gabbu说道:“殿下,目前吐蕃形势危急,我想马上动身返回吐s蕃。”
李佑说道:“赞普,这件事情还有点儿麻烦,我父皇和朝中大臣们目前还不同意你离开长安,还需要我去做工作。”
松赞ganbu问道:“时间不等人啊,你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做通工作?”
李佑说道:“这件事情在电报中说不清楚,我今天下午就出发去面见我父皇,当面向他陈述我的意见。”
李雪雁和李道宗都很感动,天寒地冻的,这一路奔波会十分辛苦,两人一齐向李佑表示了感谢。
松赞ganbu心中也微微有些感动,相信了李佑的一些诚意。他说道:“殿下,那就辛苦你啦,我在这里静候佳音。”
西北王府。
在如何说服松赞gabbu的事情上,裴迪兰给李佑提了不少建议,这个亲自面见李世民陈述意见的方法,也是他向李佑建议的。李佑认为这也是个很好的意见,一来可以让松赞ganbu感受到自己的诚意,二来也可以为尽快安排松赞ganbu离开长安争取时间。
李佑要暂时离开长安了,于是就向裴迪兰告辞。
裴迪兰说道:“老李,这么冷的天儿,你一个人赶路没意思,不如让兄弟我陪着你一起去吧。”
裴迪兰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能够得到唐朝的支持,来实现他将来接掌大食帝国哈里发位置的想法。因此,他不仅要跟李佑搞好关系,还希望跟李世民搞好关系。他一直也无缘跟李世民见面,李世民即使回到长安,也顶多接见他一次半次的,达不到能够让李世民跟自己熟悉的效果。他跟着李佑一起去见李世民,一定能够给李世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佑早已经有了帮助裴迪兰的想法,也希望李世民增加对大食帝国的和裴迪兰的了解,他说道:“好啊,同甘共苦,这才是好兄弟。不过,咱们是出门去办事儿,你那个女人就不要带着去了吧!”
裴迪兰说道:“看你说的,难道我是离不开女人的人吗?”
李佑笑道:“你难道不是吗?”
裴迪兰也笑道:“你这家伙,也太看不起人了,咱们这就走吧。”
李佑为了赶时间,跟裴迪兰等人晚膳都没有吃,直接就踏上了路途。
………………………………
第八百一十四章 意外的原因
李佑长子李玉今年已经7岁了,萧婉玉每天上午要送李玉到东宫里面的崇文馆读书。
这天早晨,萧婉玉看到李玉进了课堂,自己就来到了东宫找太子妃苏氏和侧妃侯君集的女儿侯海棠聊天。在聊天中,把李佑出门的消息让她们转告了李承乾。
李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李承乾参与到关于吐蕃的事情当中来,又告诉了他自己的行踪。
为了节约时间,李佑等人没有乘坐马车,而是骑马赶路,寒风料峭,这一路上的辛苦可想而知。
裴迪兰有些后悔,觉得不如搂着美女躲在温柔乡里享受。不过,看到李佑为了松赞ganbu的事情如此拼命,加深了他对李佑做事的信任程度,他相信对于自己的事情,李佑一定也会尽心尽力的。
李世民早年间四处征战,没有心情欣赏山川美景,后来一直身在长安日夜处理朝政,也没有时间游览自己的大好河山。在取得了东征高句丽的伟大胜利后,李世民心情极好,在回来的路上慢悠悠的游山玩水,此刻他刚刚走到了滑州,距离东都洛阳还有500余里。
这天中午,滑州的天气很好,李世民在滑州刺史等人陪同下,正在游览当地已经成为名胜的名胜瓦岗寨。
滑州刺史是个有心人,他为了搞活当地的经济,讨好原瓦岗寨出身的朝中大佬们,重新修建了当地著名的瓦岗寨。程咬金、徐茂公、秦琼的后人秦怀玉等人都为这件事情提供了不少帮助,也对滑州刺史进行了赞誉。
李世民当年秦王府的主力战将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来自瓦缸寨,听说瓦缸寨重修建后,李世民也忽然来了兴致,于是就前来游览一番。
李世民站在瓦岗寨的城楼上,听着陪伴在身边的李绩讲解当年的情况,随着李绩的讲述,李世民的思绪也飘回了当年征战的峥嵘岁月。
那时的李世民还是秦王,唐朝面对的还是四分五裂的华夏大地,如今的大唐威震天下富足安定,令李世民恍然若梦,又感到无比的自豪。
忽然,有人说道:“陛下,您看谁来了。”
李世民定睛一看,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一人竟然是李佑。他旁边还有一个身穿异族服装的年轻人,不知道是什么人。
李佑的突然到来,令李世民感到吃惊,他不明白有了电报这么方便的通讯工具,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能够让李佑冒着天寒地冻的,千里迢迢地紧急来求见自己。
他说道:“传他上来吧。”
李世民就在瓦岗寨的议事厅里接见了李佑和裴迪兰。
李世民在接受了裴迪兰的行礼致意后,跟他寒暄了几句,就让他先去休息,说回头再跟他详谈。
他对留下的李佑严肃的问道:“你忽然跑到这里,长安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
李佑说道:“那倒没有,我太子哥哥尽心尽责,长安城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儿臣是专门为吐蕃的事情来的。”
李佑就把关于吐蕃的情况向李世民做出了汇报。
李世民沉吟着没有说话,片刻之后,他说道:“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这件事情等我回到长安再处理吗?”
看到李世民对吐蕃的事情不以为然的样子,李佑心中暗暗着急,他说道:”父皇,儿臣不远千里特地赶来,的确是认为吐蕃的形势严重,急需尽快采取措施。“
他就把对自己对吐蕃这是情,做了详细的分析,说道:“父皇,儿臣认为保持吐蕃的稳定,比起吐蕃内部造成分裂,更加有利于朝廷接下来安抚民以静政策的实施,而且为将来西征天竺等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达到吐蕃稳定的目的,儿臣建议放松赞ganbu返回吐蕃,并且帮助他稳定吐蕃的政权。”
李世民仍然没有同意李佑的意见。
其实,在吐蕃的这件事情上,李世民并非不信任李佑,对李佑所提出的对吐蕃的处理意见,也并非认为没有道理。只是他有着自己的想法。
李佑不知道的是,路东赞的死竟然是李世民做出扣留松赞ganbu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年的路东赞的聪明,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世民很喜欢路东赞,对他十分器重,委任他为右卫大将军,对他的家眷也给予了关照。
可是,路东赞虽然离开了吐蕃,却仍然心中想着吐蕃,他虽然没有做出卖唐朝的事情,也不肯为唐朝做瓦解吐蕃的事情,一直只是在语言学院教书育人。
时隔多年,路东赞竟然为了松赞ganbu牺牲了性命,这件事情令李世民心里十分不舒服,自尊心有点受伤了。
自从打下高句丽之后,放眼天下,如今能够令李世民稍微有些忌惮的,也就只有这个松赞ganbu了,他内心深处有解决掉松赞ganbu的冲动。
李世民对于即将到来的泰山封禅大典十分期待,他希望松赞干ganbu能够留在长安,参与这举世无双的盛典,否则他会感到遗憾的。
吐s蕃政权发生变乱,会造成吐s蕃地区的混乱,有可能会给唐朝造成危害,李世民也还是知道的,可是他认为后果不会那么严重。没有了松赞ganbu,唐朝可以扶植其他的吐s蕃人来掌握吐s蕃的政权,也可以派大军去征讨,正好消耗高句丽、新罗和百济的旧军队。
李世民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他还是没有认识到吐s蕃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给治理吐s蕃地区带来的困难。如果派大军前去征讨,很有可能死伤几十万人也难以征服吐s蕃。这么大的伤亡,即使是损失的是仆从国的军队,也会给唐朝带来动荡的。
李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吐蕃臣服,然后在吐s蕃驻军,慢慢地通过文化和经济的手段,逐步改造吐s蕃,最后通过鼓励移民的手段,彻底消融吐s蕃。
李世民对于松赞ganbu答应臣服唐朝的事情感到高兴,不过仍然没有放松赞ganbu回去的想法。
李佑看到一时无法说服李世民,也不勉强,想找机会再机劝说李世民。他说道:“父皇,儿臣贸然前来,打扰了您游览的兴致,还请恕罪,儿臣对瓦缸寨的传奇故事也很感兴趣,就让儿臣陪同您一起游览吧。
随后,李佑和裴迪兰等人也游览了瓦缸寨。
在返回滑州刺史府的路上,李佑继续琢磨着看看如何说服李世民,一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
回到滑州刺史府后,李世民有些疲倦了,就去歇息了。他决定明天离开滑洲前往洛阳。
晚膳后,李世民接见了裴迪兰,听他讲述大食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风土人情,李佑也没有再提吐s蕃的事情。
夜深了,李佑对于没法说服李世民,一时有些头疼,他想想吐s蕃的局势,不免有些焦急起来。
………………………………
第八百一十五章 相同的处境
天亮后,李世民就要前往洛阳了,路上是没有办法向他继续做工作的。以李世民这样的行军速度,再加上游山玩水,他要返回长安,恐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吐蕃的形势危急,让松赞ganbu回去处理刻不容缓。
李佑躺不住了,他坐起来穿好衣服,就来到了裴迪兰的房间里。
裴迪兰这些天来每天赶路,严重缺觉,他迷迷糊糊的被李佑叫起来,郁闷地说道:“老李,你这是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不能明天再说吗?”
李佑对执勤的黑豹说道:“去让人弄两个小菜,打一壶酒来。”
裴迪兰穿好了裤子,上身披着一件袍裘,强打起精神陪着李佑谈话。
李佑把自己的担忧,和李世民的态度跟裴迪兰说了,他说道:“老裴,现在你还有什么主意?想到什么算什么,随便儿说。”他现在一时想不到什么好的主意,希望裴迪兰出出主意,也许一下子触发自己的灵感,也说不定呢。
裴迪兰说道;“这件事情的确很麻烦,其实我觉得你父亲说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说的办,不就行了。”
李佑不高兴的说道。:“你呀,我想让你说的不是这个,你就帮我想想别的主意吧。”
裴迪兰说道:“那怎么办,你跟你父亲的意见不一致,你父亲是皇帝,最终你还不是得听他的?”
对于李佑来说,这话等于没说。他有些泄气地将后背靠在了椅子背上。
这时,黑豹端来了酒菜。裴迪兰说道:“来,老李,别着急,这天可真冷啊!先喝几杯暖暖再说。”
李佑几杯酒下肚,心情顿时好了不少。他说道:“老裴,好歹说个主意,或许有用呢。”
裴迪兰认真地想了想说道:“那好吧,我就抛砖引玉了。你说服不了你父亲,找人帮助你劝说他不行吗?”
李佑郁闷地说道:“事情你不是清楚了吗,其他的人并不了解吐s蕃真正的局势,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跟我不一样,没有人能够帮助我的。”
裴迪兰说道:“我就不相信了,这么大个唐朝就没有人能够了解吐s蕃的局意,就找不到一个能够支持你的人了。”
李佑说道:“有啊,西北道的人中有很多人跟我的意见一致,可是,我就是他们的代表。他们跟我父皇也说不上话呀!”
裴迪兰说道:“你再想想,除了他们以外,就没有既熟悉情况,又跟你意见一致,并且能够跟你父亲说上话的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