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为女儿取“兕”为小名,希冀爱女能够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象兕一样顽强,健康成长。
晋阳是李氏家族起兵的地方,是所谓的龙兴之地,对于李氏家族有着重要的意义。李世民在李明达一出生就册封她为晋阳公主,对她的宠爱可见一斑。
历史上在635年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亲自抚养李明达,李明达成为有史以来可以考证的,唯一由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李明达继承了长孙皇后身上一个极大的优点,总是能够在李世民生气的时候,慢慢的化解他的怒气,然后再对他进行劝解。历史上她曾经保护过很多大臣。
长孙皇后说道:“兕子,你大哥和五哥今天惹怒了你父皇,你想办法先去劝劝你父皇。”她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李明达。
因为年纪的关系,李明达跟李治关系最亲密。在其他皇子当中,她最崇拜的人却是五哥李佑。李治跟李佑关系很好,李明达跟李佑也十分亲近,甚至超过了一母同胞的李承乾和李泰。
李明达说道:“母后,兕子知道了,等父皇回来女儿就去劝他。”
长孙皇后说道:“好了,你先出去吧,我和你舅舅还有事情商量。”
李明达走后,长孙无忌担忧地说道:“妹妹,现在这种情况下,我最担心的是青雀,他要是去陛下那里拱火,事情就麻烦了。”
长孙皇后了解李泰,她说道:“你说的对,青雀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我必须马上找他谈谈。”
长孙无忌说道:“那好,事不宜迟,我这就去找太子殿下,防止他做出激烈的举动,避免他进一步触怒陛下。臣这就告辞了。”
长孙无忌走后,长孙皇后说道:“海安,派人去芙蓉园传李泰过来。”
长孙皇后的贴身侍女海安应声出去了,可是片刻之间,她就回来了,她说道:“娘娘,李郡公去了两仪殿陛下那里了。”
“嘿,他的动作真快啊。”长孙皇后郁闷地说道。
她站起来说道:“海安,更衣,我要去两仪殿。”
两仪殿。
李泰知道李世民今天要提让自己负责修建永安宫的事情,他特地来到皇宫打探消息,不久前,他花了大价钱收买了一个小太监,现在,他很快就打听到了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李泰心中暗喜,决定不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就求见了李世民。
李泰要求见李世民,有两条渠道,一条是非正式渠道,就是直接通过太监,找到王德,由王德转达给李世民。以前的李泰还是魏王的时候,他都是走的这条路子。
如今这条路李泰是走不通了,太监们不敢管这样的闲事,李泰收买的小太监在王德那里也没有这个面子。
因此,李泰求见李世民必须要经过中书省,经过岑文本或者魏征的同意,再由中书省转达给李世民才行。
岑文本接到了李泰的请求之后,没有征求魏征的意见,直接就去去禀报了李世民。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今天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幕,岑文本突然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岑文本对杨妃娘娘忠心耿耿,在扶持李恪的事情上耗费了很大的心血。自从李恪离开了长安以后,太子李承乾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了,他只能遗憾地放弃了扶持李恪争夺太子的想法了。
今天出现的这一幕,李承乾和李佑竟然跟李世民发生了冲突,而且这场冲突还十分激烈,李世民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衅,以岑文本对李世民的了解,这件事情恐怕很难得到李世民的谅解,李承乾和李佑一定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李承乾和李佑的突然作死,给了李恪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李承乾和李佑倒台了,在李世民的皇子中以李恪的声望和地位,基本上就是接替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
岑文本心情十分激动,甚至是有些狂喜,他来不及跟杨妃娘娘和李恪商量,就决定推波助澜了。
李泰求见李世民,岑文本自然知道他来是为了什么,这比自己去挑拨离间要安全得多了。他马上就去禀报了李世民。
李世民的心情很复杂,他正在等待马宣良的调查结果,然后,再对这件事情进行评估判断。他心中烦躁,听到李泰求见,也乐得跟他闲聊散散心。于是,他就同意了传召李泰。
李泰进入两仪殿后,朝着李世民的书房走去。
“四哥。”
正在这时,有人叫住了李泰。
………………………………
第八百三十章 长孙皇后的智慧
李泰要去见李世民,他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刺激李世民,他整天揣摩李世民的心思,知道他性情刚烈,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他相信只要自己在李世民那里说些李世民地位不稳,已经被人架空了之类的话,李承乾和李佑一定会倒霉的。只要他们倒了台,还怕没有自己出头之日吗?
李泰越想越兴奋,脚下生风走得飞快。他听到有人叫自己,扭头一看,原来是李丽质。
李泰停下脚步,等着李丽质走过来,他问道:“大妹,你叫我什么事儿?”李丽质是长孙皇后嫡生的长女,李乐菱虽然排在李丽质前面,可她是长孙皇后的养女,李泰一直就看不上她,因此他只承认李丽质是大妹。
李丽质说道:“四哥,你是不是去见父皇?”
李泰说道:“是啊。”
李丽质说道:“四哥,你先到我那里休息片刻。父皇此时正在处理一个急件,你过一会儿再去吧。”
李泰知道李丽质如今是李世民的电讯室室正,也没有疑心,就跟着她来到了电讯室外面的休息室。
李丽质亲手给李泰泡了一杯茶,随后拿起一份电文,对他说道:“四哥你稍候片刻,我去给父皇送电报,顺便再替你向父皇通报一下。”
李泰说道:“有劳了,大妹。”
李丽质出了电讯室,对一个熟悉的小太监耳语了几句,那个小太监急忙朝着立政殿跑去。
李丽质走到李世民的书房附近,并没有进去,而是进入了附近的一个房间。
原来,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令李丽质十分担心,她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平稳地得到解决。
李承乾对李丽质很好,李佑是李丽质崇拜的对象,她如今能够有在李世民身边担任电讯室室正的机会,和李佑推荐她去东征军慰问有着很大的关系。
李世民有21个亲生的女儿,很多人李世民连名字都对不上号,能够在李世民身边工作,地位自然十分尊崇。因此,李丽质也十分感激李佑。
李泰对李丽质也不错,可是她在李丽质的心目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李承乾和李佑,更何况她知道一直都是李泰在针对李承乾和李佑,心里对李泰也有着很深的看法。
此时,她看到李泰来见李世民,就猜到了他又是来挑拨离间的,因此她设法拖住李泰,赶紧去通知了长孙皇后。
李泰在休息室里等了一炷香的时间,仍然没有看到李丽质回来,心里产生了一些怀疑。他决定不再等待,站起来朝着门外走去。
李泰刚一出门,就看到长孙皇后走了过来,她见到李泰,对他说道:“青雀,你先去立政殿等我,一会儿我找你有事儿。”
李泰明白自己是上了李丽质的当了,不由得心中有些恼怒。他不甘心地说道:“母后,父皇召见儿臣,臣先去见了父皇,然后再去您那里行吗?”
长孙皇后耐着性子说道:“不用了,我这就去见你父皇,顺便替你说一声就是了。”
李泰不敢违拗长孙皇后,只好怏怏地朝着立正殿走去。
拦住了李泰,长孙皇后松了口气,朝着李世民的书房走去。到了门口,早已经等候在外面的李丽质迎了上来,她悄声说道:“母后,父皇正在生气,您说话小心一点。”她刚才借着送电报的名义,进去观察了一下,替长孙皇后先探了探路。
长孙皇后点头说道:“我知道了。你现在在你父皇身边工作,要多留意一下他的情绪变化。”
李丽质说道:“是,母后,儿臣会注意的。”
长孙皇后走到书房门口,正在值班的百骑司副总管周攀急忙闪在一边,请长孙皇后进去。
书房里,李世民手中拿着一本《论语》,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他的脑海中不断地涌动着各种念头,一想起早朝的情景就怒火中烧。
随着唐朝的不断强盛,尤其是这次取得了东征高句丽的伟大胜利以后,李世民的威望得到你更大的提升,他的自豪感达到了顶点,他觉得自己已经是高高在上的神砥,为世人所崇拜,他做任何的决定,一定会一呼百应的。
早朝上的一幕,给了李世民重重的一击,让他有跌落神坛之感,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心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其实,李世民在唐朝的臣民当中的威望的确是很高,包括李承乾和李佑在内的大臣们对他十分尊敬和爱戴。可是无论他有多高的威望,也不能做出侵犯大多数人的利益,胡作非为的事情,一个人的威望越高,就应该越珍惜自己的声誉才对。
李泰是一个万众鄙视和厌恶的人物,李世民为了维护他的利益,侵犯了李承乾、李恪和大部分大臣的利益,触碰了他们的底线,遭到反对是必然的。可惜的是李世民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影响力,忽视了大臣们的情感,遭到人们的抵制是必然的。
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李世民英明神武,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在情感上他一时转不过这个弯子。
看到长孙皇后进来,李世民就知道她是来干什么的,他气愤地说道:“皇后,看看你养的好儿子,他们竟然敢忤逆朕,简直是要造反了。”
李世民一直称呼长孙皇后为观音婢,在他面前也自称我,这回是急眼了,不仅称呼她为皇后,而且连朕也用上了,后面还跟着造反的字眼。
长孙皇后知道他的套路,就让他先发泄了怒火再说,她用同情和理解的目光望着他,任由他出气。
李世民气愤地指责李承乾和李佑,骂他们不孝,大逆不道,说一定要严厉的处置他们,要罢黜他们的爵位,还有把他们关押起来法办。说到愤怒之处,砸碎了茶杯,把书桌上的奏章扔了一地。
要是换上一个人,听到他说出来的话,一定会吓得魂不附体。可是长孙皇后却并不担心,李世民此时越是暴怒,话说的越狠,后面的事情就越好办了。
李世民一个有修养的人,他自重身份,即使是心中愤怒,也不会如一个泼妇一般胡乱发泄自己的情绪。他只有在长孙皇后面前,才不会在意自己的形象,如同一个孩子信任自己的母亲一般,毫无顾忌的发泄自己的情绪。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知己,他知道自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长孙皇后都会包容和理解自己的。
李世民足足骂了一炷香时间,骂人的话转圈说了好几遍,实在想不出新词儿了,终于有些累了,他坐在椅子上,胸膛起伏喘着粗气。
长孙皇后不失时机地端上早已准备好的茶杯,轻声细语的说道:“二郎,喝点水吧。”
李世民接过茶杯,喝了几口以后,坐在那里仍然一副气恼的样子。
长孙皇后知道他仍然在气头上,因此一句也没有劝说他的意思,她要给李世民继续发泄的机会,直到他冷静下来再说。
等到李世民看起来平静了一些以后,长孙皇后主动出击,让他继续发泄自己的情绪。她说道:“二郎,事情妾都听说了,承乾和佑儿他们真是胡闹,竟敢当众顶撞您,这件事情十分严重,就是您不处罚他们,妾也要重重的处罚他们。”
果然,李世民的怒火就被勾了起来,他怒道:“观音婢,承乾这个逆子,我提议的事情,他明明已经表明表示了赞同,却忽然当众改口,还有李佑那个混账,也跟着承乾胡言乱语,真是气死人了……”
李世民继续发泄着自己的怒火,不过气势比起上一轮儿要小了不少,皇后也改成了观音婢了。
终于,李世民的第二轮怒火发泄完了,他累了,沉默了下来。
长孙皇后走到他的身边,将手轻轻地搭在他的肩头,轻声说道:“二郎,你是最伟大的皇帝,什么风雨没有经历过,遇到这么一点小事儿,妾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好的。”
长孙皇后轻描淡写地将事情的性质降低了级别,李世民尽管有些不赞同,可是却能够听得进去她的话,开始冷静下来了。
长孙皇后仍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发表意见,她只是关心地跟他说了一些作为妻子劝说他爱惜身体的话,就告辞离开了。
李世民坐在沙发上,脊背靠在靠背上,默默地梳理着今天发生的的事情。至于李泰求见的事情,他早已经忘在了脑后。
这时,岑文本拿着一份奏章走了进来。
………………………………
第八百三十一章 禁足
岑文本一直等着李泰过来拱火,可是当他看到长孙皇后过来了,就知道李泰是指望不上了。
他决定亲自出马了。
岑文本送来的奏章是淮南道的政务问题,李世民暂时没有心思处理这些问题,此刻他已经冷静了许多,开始处理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了。
今天早朝上,岑文本、长孙无忌和侯君集是少数没有表明态度的人,李世民要找他们谈话,仔细分析今天事态的严重程度。
李世民说道:“岑文本,你坐下。”
“谢陛下。”岑文本行礼后坐下,等候李世民问话。
“今天朝堂上的事情,你怎么看?”李世民问道。
“这……这是陛下的家事,臣不便说话。”岑文本十分聪明,故意做出不参与意见的态度,等着李世民逼着自己表态。
果然,李世民不满地说道:“岑文本,你不要和稀泥,对这件事情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岑文本说道:“陛下,臣几十年来对您忠心耿耿,臣要是哪里说的不对的话,还请陛下恕罪。”
李世民说道:“但言无妨,朕恕你无罪。”
“谢陛下。”岑文本说道。他接着说道:“陛下,其实今天发生的事情也属正常。
其一,陛下提议李郡公负责修建永安宫,是出于爱子之心,此乃人之常情,本身是正常之举。
其二,李郡公跟太子殿下和西北王陛下关系一贯紧张,他们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在情理之中,臣以为也无可厚非。
不过,臣以为,这件事情也有些不正常之处,那就是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不应该当众顶撞陛下,即便是有不同意见,也应该私下跟陛下沟通。
最不正常的是,臣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大臣会反对陛下的提议,他们也都跟李郡公有那么大的过节吗?
臣认为,今天的事情有损于陛下的威望,看到陛下父子之间产生不睦之间隙,臣深感痛心。
臣以为,这件事情不宜过分处理,这毕竟是陛下的家事,陛下可以跟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好好地沟通一下,妥善解决为好。”
岑文本说话十分小心,他一再强调这是李世民自己的家事,劝他低调处理。可是他的话中的那一句‘为什么有那么多大臣会反对陛下的提议’,才是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岑文本的话说中了李世民的痛处,他的怒火主要是来自大臣们的反对态度,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李世民脸色铁青。
岑文本看到火候差不多了,他决定再刺激一下李世民。他说道:“陛下,臣建议,您跟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好好谈谈,臣以为这件事情一定是能够妥善解决的。”
岑文本的这句话就更厉害了,他的话看似是一片好心,却在暗示今天朝堂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李承乾和李佑在主导,要想解决此事必须得到李承乾和李佑的同意才行。
李世民的眉毛拧得更紧了,似乎要拧出水来了。
岑文本知道言多必失,为了不引起李世民的疑心,于是不再出声了。
随后,李世民又单独接见了侯君集。
侯君集是李承乾的岳父,跟李佑的关系又极其密切,他心里是赞成李承乾和李佑的,对于李泰,侯君集深恶痛绝,要依着他的脾气,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会亲手一刀将李泰劈死的。
今天他原本也想着跟李承乾等人一起表态,可是他看到李靖已经率先表态,他必须表现出跟李靖相反的态度,于是就保持了沉默。
李世民问道:“侯君集,你是李承乾的岳父,为什么没有跟着李承乾一起来反对朕?”
李世民火药味儿浓烈的话语一出,侯君集吓了一大跳。他急忙跪在地上,头磕在地上,诚惶诚恐的说道:“陛下,臣是太子殿下的岳父不假,可这门婚事是陛下您亲赐的。臣有今天的荣华富贵,也都是陛下您赐给的。陛下对臣恩重如山,臣永生永世感激陛下。”
侯君集用力在地上磕了一个响头,大声说道:“陛下,在陛下面前,臣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臣永远是陛下的臣子,对陛下忠心不二。”
侯君集是个好演员,历史上他跟着李承乾阴谋造反,差一点儿就要了李世民的命。
此刻,侯君集的演技大获成功,他的态度令李世民十分满意。
李世民说道:“君集,你对朕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你起来吧。”
“谢陛下。”侯君集出了一身冷汗,他战战兢兢的站起来,低着头不敢看李世民。
李世民说道:“坐吧,不要紧张,朕有些话要跟你谈谈。”
李世民说道:“君集,今天早朝之前,太子提过关于修建永安宫的事情吗?”
侯君集说道:“没有,臣这些天一直在安排东征军返回驻地的事情,多数时间都住在军营里。太子殿下那里,臣只是在大军凯旋的第二天去过一次。
关于修建永安宫的事情,臣是今天的朝堂上第一次才听说的。”
李世民问道:“对于修建永安宫的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侯君集说道:“陛下这么多年来,一直住在太极宫这座前隋留下来的宫殿里,实在是太委屈了,早就应该修建一座像样的宫殿了。”
李世民问道:“让李泰主持修建永安宫,你有什么看法?”
侯君集脑海中瞬间转过了无数的念头,想好了该如何回答李世民的提问。他说道:“陛下,臣还是那句话,臣是陛下的臣子。无论陛下做出什么决定,臣都认为是正确的。
不过,从臣的个人感情上来说,臣不太赞成这件事情。这您是知道的,臣的女儿是太子殿下的妃子,李郡公一贯针对太子殿下,臣不喜欢李郡公,还请陛下谅解。”
李世民英明神武,侯君集如果不说一些真心话,是瞒不过他的。
果然,侯君集的回答令李世民很满意。
李世民已经下了决心,他说道:“侯君集接旨。”
侯君集急忙站起来,躬身行礼说道:“臣领旨。”
李世民说道:“太子李承乾和西北王李佑当众顶撞君父,实属忤逆之罪,着即禁足。由侯君集率领飞虎军负责执行。”
“臣遵旨。”侯君集说道。
不久以后,侯君集率领飞虎军包围了东宫和西北王府。
西北王府。
侯君集带兵包围了西北王府,来到李佑的书房,向他宣读了圣旨以后,陪着李佑进了书房。
侯君集担忧地说道:“殿下,陛下下旨对您和太子殿下禁足,不知道会如何处置你们,这可如何是好?”
………………………………
第八百三十二章 王妃诗集
李佑详细的询问了侯君集觐见李世民的情形后,笑道:“嗨,多大点儿事儿啊?没关系的。”
侯君集不解地问道:“陛下都下旨对太子殿下和您禁足了,还不严重吗?”
李佑说道:“侯将军,禁足这种事情,向来都是由千牛卫或者百骑司负责的,我父皇为什么选择了飞虎军?大家都知道飞虎军是我李佑的嫡系,他难道不担心飞虎军会抗旨吗?
还有,我父皇明明知道你侯大将军是太子殿下的岳父,也知道你跟我关系走得近,他为什么会来选择让你来执行这件事情?”
侯君集听到这里,恍然大悟,他说道:“是啊,臣也觉得奇怪呢。您这么一说,臣有些明白了,陛下要脸面,一定要对您和太子殿下进行处罚。可是又担心你们受到伤害,这才派臣和飞虎军来执行禁足的任务。”
李佑说道:“你见到太子殿下,把父皇的意思告诉他,让他什么事情也不要做,该吃吃,该睡睡。”
侯君集高兴的说道:“臣知道了,这就去通知太子殿下。”说完他就告辞离开了。
到目前为止,李佑猜测的没有错。
李世民英明神武,心胸也无比宽广。这次他尽管十分恼怒,可是并没有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想法,尽管李承乾和李佑当众顶撞了他,并且赢得了大臣们的附和。可是,要说李承乾和李佑图谋不轨,李世民还是不相信的。
不过,他认为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