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承乾是侯君集唯一的女婿,也是他唯一的指望,为了维护李承乾,他甚至不惜跟李世民为敌。

    可是,侯君集这一生中最佩服的人确是李佑,他跟李佑投缘,要单论性格,侯君集喜欢李佑要超过李承乾。要让他跟李佑为敌,他心中十分难过,而且,即使是他不得不跟李佑为敌,可是李佑那妖孽一般的智慧,以及他庞大的实力,令侯君集望而生畏。

    侯君集性子急躁,他立刻就前往东宫求见李承乾,可是李承乾却避而不见。他通过东宫的侍女找到了女儿侯海棠,想通过她转告李承乾,可是侯海棠说此刻李承乾正在王妃苏氏寝殿里,她不方便过去。

    侯君集没有办法,只好离开了东宫。

    侯君集很想去求见李佑,可是他不知道李承乾和李佑到底闹到了什么地步,他也不敢直接去问李佑。想了半天,他决定来见师傅李靖。

    看到李绩也在,侯君集知道他一定也是为这件事情来的,他也跟李绩一样的想法,他说道:“师傅,您怎么还坐得住,赶紧去劝劝西北王殿下吧。”

    李靖笑道:“你啊,多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么急躁?你来得正好,咱们三个难得一聚,今日好好喝上一杯。”

    说到这里,李靖不由得有些感慨。

    以前李世民当权,师徒三人为了避免他猜疑,足足有二十年没有公开来往过了。

    尽管如此,侯君集仍然没有心情喝酒,他疑惑地看了看李绩,看到他一副淡定的样子,问道:“茂功兄,你们这是……”

    李绩笑道:“既来之则安之,听师傅的话,咱们今天好好喝上一杯。”

    夜幕降临了,天气晴好,明月高悬。

    今夜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谛听寺成立了以后,办公地点设在崇仁坊里,拓跋紫兰和她的侍女小月就被关押在谛听寺的监牢里。

    因为李佑交代过不得虐待她们,因此她们的牢房里条件还过得去——里面有两张床,干净的被褥,一张桌子和三条长凳,甚至还有一面镜子和一个洗脸盆。

    女牢头王三娘在司狱要求提供这些东西时候,担心她们会利用这些东西自杀,提出过反对意见。司狱说是王爷交代的,即使出了事情也跟监狱无关。

    不过,王三娘仍然不敢大意,她担心拓跋紫兰真的出了事情,自己一个失职之罪是跑不了的,因此她交代女狱卒盯紧了拓跋紫兰和小月,自己也时不时地观察着牢房里的情况。

    今天,太子殿下下达了谕令,明日要诛杀拓跋紫兰她们,王三娘顿时松了一口气。

    拓跋紫兰前来刺杀李佑,是怀着一腔热血来的,原本已经抱定了必死之心,甚至觉得死了一种无上的光荣。可是当她任务失败了,心中的热血冲动就已经开始降温了。

    倭奴国天皇直系三代以外的女性皇嗣称女王,倭奴国天皇直系三代以内的女性皇嗣称内亲王。

    天皇的直系子孙还有称号,直系三代以内的皇子、皇孙称“亲王”,皇女称“内亲王”;直系三代之外的皇孙称“王”,皇孙女称“女王”。另外还有“皇太子”、“皇太孙”、“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王妃”等称呼,意义与中文的相同。

    拓跋紫兰是东瀛内亲王,她大好年华,并不想就此结束自己美好的生命,因此当李佑下令保留她们的性命的时候,心中难免产生了活下去的愿望。

    可是,她们听到了女牢头王三娘和女狱卒们的对话,知道自己明天即将大限至了。

    小月比拓跋紫兰还小一岁,她不想死,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拓跋紫兰握住她的手,轻柔地说道:“小月,你怕了吗?”

    小月赶紧擦掉了眼泪,摇摇头说道:“殿下,奴婢不怕,只是有些想念自己的母亲了。”

    拓跋紫兰也想起了疼爱自己的父母和妹妹,她望着窗外的明月,眼中含泪,轻轻地哼唱起了故乡的小调。

    太子殿下下达了谕令,明日大朝,在长安的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朝会。大家都知道了,明日即将有大事发生,也都猜到了,明天的事情与来自倭奴国女刺客的事情有关,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会在这件事情上一较高低,一场朝堂风暴即将来临了。

    众人心思各异,担忧着有之,窃喜者亦有之,很多人都在考虑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之间产生了分裂,自己该如何站队的问题。

    夜幕笼罩下的长安城,安详静谧,人们心中却躁动着强烈的不安。

    “铛铛。“

    五更4点(一更两小时,一更分为5点,每点24分钟),长城虽然已经取消了宵禁,宵禁结束的钟声却依旧保留了下来。

    新的一天开始了。


………………………………

 第八百七十九章 李靖的推断

    早朝,太极殿。

    往日的早朝之前,太极殿门前是大臣们联络感情的极佳场所,大家借着这个机会说说笑笑的,十分热闹。

    今天是大朝会,按说应该更加热闹才对,可是此时太极殿门前却冷冷清清的,几乎没有人。

    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发生了冲突,这件事情太严重了,官员们都在避嫌,担心自己站错了队,将来要倒霉,因此大家都站的远远的,没有人愿意在此时引人注目。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看到这种情形,忧心忡忡。

    大臣们都知道今天早朝主要的内容是什么,西北王殿下是今天的主角之一。可是,一直到早朝开始,人们都没有看到西北王李佑的身影,这又引起了人们的猜疑,甚至有人担心在昨天晚上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上朝。”

    随着殿值太监的高声尖叫,官员们默不作声地朝着大殿里面走去。

    太极殿里,大臣和官员们按照品级,站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望着北面御座的方向默不作声。

    在御座的下面,摆放着李承乾的座椅,那边空荡荡的令人感到十分压抑。

    黄中宇是太子詹事,往日是没有上朝资格的,今日是大朝会,他是可以参加的。最关键的是,他今天参加朝会是太子殿下特意派人通知他的。

    黄中宇知道,今天太子殿下一定会打压西北王李佑,是特地让自己来助阵的,这说明太子殿下已经将自己当做了绝对的心腹。

    他心中大喜,摩拳擦掌,准备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一举成为李承乾集团的重要人物。

    大殿上十分安静,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压抑的气氛。

    不久前因为李泰的事情将朝堂上弄得乌烟瘴气,甚至引发了改天换地的动荡,朝堂好不容易才安定了下来,眼看着又要爆发出新的冲突,大部分大臣们都感到十分痛心。

    “太子殿下驾到。”

    东宫内侍总管傅连高声喝道。

    西北王殿下在那里?众人心中一阵疑惑。

    就在这时,傅连又高声喝道:“西北王殿下驾到。”

    众人心头一震,就看到李承乾和李佑面带着微笑,神采奕奕地并肩走了进来。

    “哗哗哗。”

    “好啊。”

    看到眼前的一幕,压在大臣们心头的阴云顿时一扫而空,大殿上响起了大臣们发自肺腑的掌声和喝彩声。

    黄中宇两腿一软,坐在了地上。

    长孙无忌、房玄龄、侯君集、张亮、高静明等大臣们,鼻子有些发酸,魏征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李靖尽管已经是七旬老人了,可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判断完全正确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内心的得意。他回过头来望着李绩和侯君集,忍不住像孩子一般地眨了眨眼睛。

    李绩伸出大拇指,脸上露出了敬佩的笑容。

    侯君集满脸服气的样子,朝着师傅拱了拱手。

    原来,就在昨天李绩和侯君集担忧的时候,李靖说道:“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太子殿下跟西北王殿下正在演出一场大戏。”

    侯君集不解地问道:“师傅,他们在演什么戏,我怎么看不出来?”

    李绩若有所思地说道:“师傅,我认为您的判断是正确的。可是有些地方我还是看不明白。”

    李靖问道:“君集,你一定去求见过太子殿下。但是太子殿下没有见你,是不是?”

    侯君集说道:“是啊,我听说了太子殿下跟西北王殿下之间产生了矛盾,赶紧去劝说太子殿下,可是太子殿下避而不见。我这才来找师傅您的。”

    李靖说道:“这就对了,今天去求见西北王殿下的大臣们都没有见到殿下。”

    “怎么回事儿,太子殿下为什么不见我呀?”侯君集愈发地摸不着头脑了,不解地问道。

    李靖笑道:“不是太子殿下不见你,而是他不知道该跟你说什么。”

    李绩也被李靖说糊涂了,他问道:“师傅,我也有些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李靖说道:“如今太子监国,可是陛下仍然没有退位,此刻朝局还存在着很多变数。

    新朝刚刚开始,过去的臣子们担心自己的前程,心中会惴惴不安。跟随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的亲信们,为了争权夺利,也不免各施手段,朝中人心不稳是必然的。

    而且,西北王殿下还要离开长安,可以说是十分危险的。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最能够安定人心?”

    李绩脱壳而出:“团结,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之间的团结。”

    李靖笑道:“茂功说得不错,正是他们之间的团结。”

    侯君集也是个聪明人,经过了李靖的提醒,他也看出来了李承乾和李佑就是在演戏。他说道:“难怪呢!我正在纳闷儿,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两人一贯亲密无间,怎么就会因为一个女间谍的事情就产生了嫌隙呢。”

    李靖沉默了片刻,有些担忧的说道:“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的担心是没有错的。就连你侯君集都对他们之间的矛盾信以为真,其他的大臣们可想而知?这说明人心不稳已经到了必须马上解决的时候了。”

    李绩点头说道:“师傅,我明白了,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这是故意将人心不稳的问题暴露出来,将矛盾摆在明面上,然后采取手段来加以解决,以此来安定人心。”

    李靖说道:“不错,两位殿下这一招很高,他们就是要利用女间谍的事情,引发朝野之间的关注,然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以此达到安定人心目的。”

    侯君集笑道:“我也明白了,太子殿下和西北王殿下因为是在演戏,他们见到大臣们没法解释,干脆就避而不见了。哈哈。”

    李靖抬头望着窗外,有些期待的说道:“我倒要看看,两位殿下明天要唱一出什么样的大戏?”

    “哗哗哗。”热烈的掌声一直在持续着。

    李承乾和李佑走到了御座前面,面向着大臣们站着。

    就在这时,李承乾和李佑的一个动作,让大殿里的气氛更加热烈了起来。


………………………………

 第八百八十章 真是好手段啊

    李承乾和李佑并肩站立,李承乾的右手握住李佑的左手,两人一起将手臂举起,两只手依旧紧握在一起。

    这是团结的象征,是兄弟同心的宣示。

    大臣们都很感动,他们真诚地热烈鼓掌。

    掌声持续了很久,直到李承乾示意,大臣们才停了下来。

    李承乾说道:“众位爱卿,自从贞观10年开始,五弟就一直支持着我,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和五弟早已经心心相印,彼此信任、忠诚,结成了牢不可破的情意。

    我和五弟不仅是君臣,还是朋友,更是血浓于水的兄弟。今天,我在这里当着你们所有人的面,以先祖在天之灵的名义,庄严地宣誓:

    只要我活着一天,就全心全意地信任五弟,任何人也休想挑拨我跟五弟之间的关系。有人说‘三人市虎。’我告诉你们,即使全天下的人说五弟的坏话,我也依旧会相信五弟的。

    苍天在上,先祖的在天之灵在上,我李承乾如果违背誓言,天人共愤。”

    李佑向前几步,然后转过身来,朝着李承乾跪下说道:“太子殿下,臣李佑发誓,此生忠于太子殿下,海枯石烂,初心永远不变。”

    大臣们跟着李佑一通跪倒在地,共同宣誓:“臣等愿意效忠太子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承乾上前亲手扶起李佑,接着对大臣们说道:“众位爱卿平身。”

    他说道:“众位爱卿,大唐是父皇的大唐,是孤王的大唐,也是你们全体大臣的大唐,丛今日起,让咱们君臣一心,团结奋斗,将父皇开创的贞观盛世继续向前发展,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从今天开始,孤王愿意与各位爱卿共患难,共享天下。”

    李承乾说完,李佑带头鼓掌,大殿上又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停息后,李承乾说道:“这几天,朝野之间有一些流言蜚语,说孤跟五弟之间产生的矛盾,孤现在就说说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正如李靖所分析的那样,李承乾担任监国之后,知道人心不稳,再加上李佑又要离开长安,他跟李佑商量要在李佑离开长安之前解决这个问题。

    前天,李承乾在武栩找他以后,他就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就给李佑发去了密电,两人通过电报往来,商定了计划的内容。

    李承乾尽管资质平庸,也是跟大唐那些顶尖的人物相比较而言的,他出身皇室,从小受到过极其良好的教育,比起一般人来说也称得上是一个聪明人。

    这些年来,在李佑的帮助下,他的心胸和气度早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经过了两次监国,他的政治才能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在李承乾和李佑的计划中,要有一个牺牲品。

    对于詹事黄中宇,李承乾早就认为此人庸俗,喜欢阿谀奉承投机取巧,李承乾就打算拿他来开刀了。

    那天,李承乾试探地对黄中宇说了关于李佑的夫人们要杀女刺客的事情,结果一心想往上爬的黄中宇就钻进了李承乾的圈套。

    李承乾故意做出了跟李佑闹矛盾的事情,并派人暗中去散布这个消息,使得朝野之间沸沸扬扬的。

    李承乾简单地说了黄中宇是如何挑拨他跟李佑之间的关系的,他说道:“黄中宇这样的小人,为了达到个人往上爬的目的,不惜在孤与五弟之间挑拨离间,破坏朝堂的团结,造成了朝野之间的动荡,干扰我大唐即将征讨倭奴国的战争,罪不容诛。”

    李承乾给黄中宇扣上了一顶顶大帽子,是要拿他杀一儆百。他说道:“孤王决定,黄中宇罪大恶极,着即推出殿外斩首示众。”

    李承乾的卫队长李得志立刻带人将瘫倒在地的黄中宇拖了下去。

    很快,李得志进来禀报道:“太子殿下,罪犯黄中宇已被行刑。”

    要是在平时,黄中宇的行为罪不致死,不过在稳定朝局的关键时刻,他所起到的破坏作用的确是罪不容恕。

    今天,大臣们可是被狠狠地刺激了一把,从一开始为李佑和李承乾之间矛盾担忧,到后来对李承乾和李佑的团结兴奋,接着对眼前血淋淋的现实感到了惊恐。

    李承乾说道:“从今天开始,众位爱卿不要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孤也不会听信任何挑拨离间的谗言。孤在这里郑重地声明,无论以前是否是孤王熟悉的人,孤王对他们也会像对身边亲近的人一样一视同仁。

    凡是我大唐的官员,无论以前犯过什么样的错误,从今天开始,只要你诚心改过,一心效忠朝廷,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

    李承乾话中的意思很明白了——以前效忠李世民的人,只要你从今以后效忠新朝,以前的事情就不再追究了。

    这一条很厉害,那些忠于李世民的人,不必担心受到新皇帝的迫害,也就没有继续效忠李世民的决心了,这下,官员们就基本上安心了。

    接着,李佑配合着李承乾说道:“各位大人,我和你们大家一样,都是太子殿下的臣子,都要效忠太子殿下。同时,我们的手中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也要向太子殿下学习,远离小人,不受他们的挑唆,维护朝廷的团结。”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出来表态,效忠太子殿下,在太子殿下的领导下,维护朝廷团结,一心为公,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接着,魏征提议,废除了李世民倡导的风闻言事,强调做事要实事求是,要求御史们在弹劾大臣的时候,一定要切实地掌握证据。

    通过了这场戏,李佑和李承乾达到了如下几个目的:

    其一,强调了李承乾和李佑之间牢不可破、休戚与共的战略伙伴关系。

    其二,强调了新朝廷宽容的态度,消除了原来忠于李世民的大臣们的戒心。

    其三,强调了打击歪风邪气,注重树立维护朝堂团结的风气。

    从此以后,朝堂上必将出现一个团结奋进的崭新的局面。

    消息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他心中叹道:“这两个孩子,真是好手段啊。”

    他现在年纪大了,对很多事情已经看淡了,反正朝中的事物迟早是要交给孩子们的。李承乾和李佑对他也很尊重,泰山封禅这个光荣,他们也留给了李世民,并且表示,只要是大唐存在一天,后世子孙任何人不得再次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李世民决定,在泰山封禅大典之后,传位于太子李承乾,自己当太上皇安度晚年。

    西北王府。

    王玄策就要启程了,他前来向李佑辞行。


………………………………

第八百八十一章 一字并肩王

    “臣王玄策见过殿下。”王玄策行礼说道。

    李佑说道:“王大人,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是高句丽难打还是倭奴国难打?”

    王玄策说道:“当然是高句丽了。”

    李佑摇摇头说道:“你还是不了解倭奴国人,这个国家的人比起高句丽人来说有要难以对付得多了。具体为什么,我一时也跟你说不清楚,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要把倭奴国当做比高句丽还要强大几倍的敌人来对待,切记切记,千万不可轻敌。

    你这次去了以后,要多了解倭奴国的情况,掌握的情况越多越好,越细致越好,总之,千万不可轻敌。”

    李佑一连两次用了‘千万不可轻敌’的话,提醒王玄策不要大意。

    熟悉历史的李佑知道,中原民族尽管强大,却一次也没有真正地征服过倭奴国,当年横扫天下的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在征讨倭奴国的战争中同样折戟沉沙,10万大军葬身海底。

    如今大唐异常强盛,加上人们对远在海外的倭奴国基本上不了解,朝野之间都认为倭奴国不过是个弹丸之地的岛国,普遍抱着藐视的心态,轻敌的思想在所难免。

    也就是这个原因,李佑才要亲自去征讨倭奴国,说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不过是笑谈罢了。

    “王爷没有错。”

    “王爷怎么会有错呢?!”

    这句话现在是朝野之间的共识。

    王玄策对李佑无比信服,看到李佑如此重视倭奴国,说道:“王爷,臣知道了,臣此去一定会高度重视对倭奴国的情况工作。”

    看到王玄策重视起来了,李佑点头说道:“那就好。”

    王玄策说道:“王爷,那个拓跋紫兰臣可否带去?”

    李佑说道:“好吧,你带她去,尽可能多了解她的情况,不要虐待她,关键时刻或许会派上用场。”

    接着,李佑叫来了李谨行、程务挺、王方翼三位年轻军官,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人跟随王大人一起前往百济,然后每个人带着飞虎军的一个分队,进入在那里整训的高句丽新军担任监军。你们去了以后,一定要深入部队,尽可能详细地了解部队的情况,搞好跟新军将领之间的关系,防止部队作战时发生哗变。”

    王玄策等人出发后,李佑也开始准备,出征的日子定下来了,就在4月25号。

    这天,裴迪兰来找李佑,他说道:“老李,你这次出征,我跟着你一起去吧。”

    裴迪兰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将在长安的情况发电报给父亲哈里发,哈里发对于裴迪兰在长安取得的成果,以及他本人的进步都感到满意。唐朝征讨倭奴国,是一场海陆军联合作战,哈里发希望裴迪兰能够全程参与,以便学习唐朝先进的作战经验。

    李佑笑道:“没问题,我正愁路上没有伴儿呢。不过,你这个旱鸭子,要做好在海上晕船的准备,那个滋味儿可不好受啊。”

    裴迪兰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我从小就熟悉水性呢。”

    “那就好,你准备一下,很快咱们就出发了。”李佑说道。

    早朝,太极殿。

    李佑说道:“启禀监国,臣李佑蒙父皇信任,一直持有如朕亲临的御赐金牌。如今殿下监国,天下一切权力归监国所有,因此,臣现在将此御赐金牌上交给监国殿下。”

    说完,他双手捧着金牌高高举起。

    大臣们一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让出便宜行事的权力了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