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陛下亲自求雨,天仍然不下雨,天下还不大乱吗?此事断不可行!”

    李淳风使劲儿地摇摇头。

    李佑问道:“不然,我夜观天象,发现近日将会有很大的转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本月29日,将会有一场大雨,此后将会进入阴雨天气。”

    李佑早就查阅过,贞观年间的关中地区的地方志,上面记载这这次大旱灾结束的日期,就是本月的29日。

    李淳风有些不信,他从事气象观测这么多年,经验丰富,他看不出目前有任何在近期下雨的迹象,不知道李佑是如何看出的。

    看到李淳风不吭气,李佑笑道:“李道长,你莫非信不过我?你不会的,我未必不会。就像是一元一次方程,我不教你,你会吗?

    再说了,我做事哪一件不靠谱了?”

    现在的李淳风对李佑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家齐王殿下无论作诗、算学、美食还是军国大事,哪一件不是办得漂漂亮亮的?!

    他说道:“殿下之才,臣敬服。殿下有何吩咐,臣一定照办。”

    李佑跟李淳风说了一席话,李淳风慨然应道:“臣愿意,哪怕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好,很好。不愧是李道长,道骨仙风,有仙家气概啊。”李佑由衷地赞道。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动物们很配合啊

    六月24号,早朝,太极殿。

    早朝开始不久,京兆尹楚恒出来说道:“陛下,昨日长安县朱家镇,因为乡民祈雨扰民,引发了一起恶性冲突,两人在械斗中死亡,十一人不同程度受伤。

    长安城中坊间流言蜚语不断,臣已经命人抓获了几名散布谣言的恶徒。该如处置,还请陛下示下。”

    李泰是文明人,像这种与血腥有关的事情,他一概不发表意见。

    李恪历来行事果断,他说道:“父皇,像这等妖言惑众之辈,心怀恶念,蛊惑相邻,危害不亚于渐隐掳掠,必须严惩。

    儿臣建议,当众处斩,以儆效尤。”

    “臣附议。”

    ……

    “不可。”魏征站出来说道:“陛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天久不降雨,百姓心中恐慌在所难免。在此情形下,采取激烈手段,更加会造成更加恐慌的局面。

    杀人解决不了问题,此事断不可行。”

    李恪不服气地问道:“魏大人,不如此,你有何高见?”

    魏征说道:“臣以为,还是要加强宣传疏导,待到天下雨后,谣言自会不攻自破。”

    “臣附议。”不少大臣支持魏征的意见。

    萧乾说道:“陛下,目前情况下,杀人不是办法,坐看流言蜚语也不是办法,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

    臣以为,为了显示陛下爱惜百姓之意,陛下应该和百姓们一样,一同向上天祈雨。祈求上天垂怜我大唐百姓,降下甘霖。”

    “是啊,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李世民有苦说不出,他不是不想求雨,可是万一自己出面祈雨,老天仍然不给面子,自己的威望必将受到更大的影响。局面也就更难收拾了。

    房玄龄能够体会李世民的难处,他说道:“陛下不可轻动,天是否降雨,很难把握,陛下不反对祈雨即可,亲身施为似有不妥。”

    萧乾是个倔老头,他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他说道:“陛下,百姓盼望下雨,您身为天子,自当为天下百姓着想。您应该带头祈雨,以示与民同甘共苦,安定民心。

    即使祈雨不成,您就下罪己诏,以示爱民之诚意。天下百姓会感念您的诚心的。”

    他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李世民要是做出这样的姿态,多少会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可是,这也太窝囊了,对于心高气傲的李世民来说,这个套路是他难以接受的。

    朝堂上议论纷纷,这件事最后也没有个结果。

    散朝后,李世民回到了两仪殿,望着窗外投进来的阳光,心中烦躁,说道:“王德,取一些雪糕过来。”

    一根雪糕下肚,李世民的精神好了不少。这时,李承乾求见。

    李承乾被宣了进来,后面还跟着李淳风。

    当李承乾和李淳风说明了来意后,李世民心情立马就好了起来。

    25号早朝,李世民当众宣布,接受萧乾等人的意见,从今日起斋戒三日,29日午时举行祈雨仪式。

    随即,朝廷正式颁布了文告。皇帝陛下要亲自求雨了,民心顿时安定了下来。

    29日晨。齐王府。

    李佑起床后,在喜鹊的服侍下梳洗完毕,来到寝殿的会客房,喝了一杯牛奶,吃了点心,问道:“白虎呢?”

    “在呢,王爷。”白虎应声从外面进来了,他激动地说道:“王爷,成了,我叫他们进来自己说吧。”

    “好,进来吧。”李佑说道。

    从外面进来了一群侍卫。见到李佑一齐行礼说道:“见过王爷。”

    白虎说道:“把你们负责观察的,都跟王爷禀报一下吧。”

    王三说道:“王爷,小的在池塘边上观察了一天,真的看到不少的麻雀在池塘边上洗澡呢。还有水里的鱼张着嘴浮在水面上呢。”

    一个侍卫说道:“王爷,小人盯了一天蚂蚁,的确有蚂蚁搬家。”

    “蜻蜓低飞了。”

    “燕子低飞了。”

    “老牛抬头、马嘴朝天、蚯蚓、蛤蟆、蜘蛛、乌鸦……”侍卫们一个个说道。

    李佑一下子站了起来,拍手说道:“历史果然不曾欺我,今日必有大雨啊。哈哈。”

    原来,李佑虽然在地方志上查到历史上的今日午间有雨,可是他也不敢保证就真的是记载无误。他按照动物预报天气的习性,派侍卫们分别盯着一种动物,综合起来判断,今日果然有下雨的迹象。

    李承乾找了李佑以后,李佑想让他立功,于是让他鼓动李世民求雨。这要是真的下了雨,维护了李世民的声誉,绝对是大功一件。

    这件事,他和李淳风商量好了,万一到时候没有下雨,就由李淳风承担责任,将下雨的日期拖延几日,反正旱了这么久了,也该下雨了。

    不过,这件事也有风险,如果三日内再不下雨,就只好由李淳风承担全部责任,说自己妖言惑众,只好被砍头了。

    李淳风是条好汉,是个有骨气的好道士,在李佑的鼓动下,为了维护天子的威信,安定民心,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当然了,好处也是大大的。只要是求雨成功,李淳风必定名声大噪,成为道士界的大咖了。所谓风险与机遇并存嘛。

    李佑希望能够按时下雨,可是心里没底,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皇帝老子威信受损,也不愿意看到李淳风就这么丧命,于是派白虎等人观察动物的活动。

    结果,动物们很配合啊!

    现在,他终于可以放心了。

    李佑大喜,对众侍卫们说道:“很好,有赏,每人赏5贯钱。”

    众人大喜,只是看了看小动物们,就有这么多赏赐,真希望多一点这样的事情。

    李佑不关心朝堂上的事情,一门心思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过小日子。可是皇帝祭祀这样的大事,他是必须参加的。

    九点整,他穿上礼服,骑马来到了承天门外,等着李世民的龙辇过来,然后跟着出城。

    不久,李世民的龙辇过来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朝着南面的明德门开去。

    李承乾骑马跟在李世民的车驾后面,看到李佑,朝着他招手,示意他跟过来。李佑策马加入了队列,和李承乾并骑而行。

    李承乾悄声说道:“五弟,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会出什么纰漏吧?”

    李佑说道:“大哥,没事,不是早就说好了吗?”

    李承乾说道:“那就好,但愿一切顺利。”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上老君不在家

    天坛又叫圆丘,位于长安城南门明德门外东面两里处。天坛是正方形四层的高台,每一级高差为八尺一寸,从上往下,分别为5、10、15、20丈长宽。唐代祭告上天的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到了天坛,每个人都发了一根柳条枝,平时左手拿着,祭祀的时候,要双手握住两端,高举过头顶。

    时已正午,李世民要开始求雨了。

    别人求雨都是拜龙王,李世民是天子,求雨就找一个级别更高的人——太上老君。

    龙王的地位比不上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发话,龙王不敢不听,因此,求太上老君比求龙王管用。

    当然了,这些都是李淳风忽悠李世民的,他信誓旦旦地发誓,说他已经得到了太上老君弟子的暗示,今日一定会下雨的。

    太上老君希望由人间的皇帝陛下亲自求雨,显示他受命于天的上天之子的地位。

    李世民原本将信将疑,可是李淳风信誓旦旦地保证,如果不灵,甘愿以死谢罪。李承乾也在一边帮腔。

    李世民眼下正在受到朝野之间流言蜚语的困扰,反正也没有什么其它的更好的解决办法,姑且一试。

    此刻,李世民站在高台上,头上没有黄罗伞,骄阳似火,晒得他头昏眼花。他四周望望,情空万里无云,哪里有一点要下雨的样子?

    不过,此时他后悔也来不及了。此事朝廷已经公告天下了,台下站着朝廷勋贵、文武百官和各界代表,泱泱数万人,求雨仪式只能继续进行了。

    萧乾主持祭祀礼仪,他喝道:“祈雨仪式开始。祭拜上天!”

    李世民带头跪了下去。数万人黑压压地跪倒了一片。

    萧乾喝道:“礼成。起!”

    众人站了起来。

    萧乾喝道:“祭告上天!”

    李世民朝着天空拱手再施一礼。拿出文稿念道:“……臣受命于天,祈求上苍眷顾……赐予甘霖。”

    对于李世民辛辛苦苦念的祭告词,李淳风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他的眼睛使劲儿地盯着天空,希望能够看到乌云出现。可是,就连一朵白云都没有。

    李承乾也开始冒汗了,那不是热的,而是心中焦急,担心害怕所致。

    此刻,李承乾和李淳风暗恨李佑,心道:“怎么就信了你这个混不吝的邪呢?!”

    李世民念了足足半个小时,才将一篇祭告词念完。

    接下来,该李淳风表演了。他身穿道士服,站在祭台中央。

    李淳风右手持着桃木剑,左手立掌与胸前,口中喃喃有词:“太上老君眷顾,弟子李淳风一心向道,修行20年,看在弟子心诚的份儿上,降下甘霖。否则,弟子性命休矣。”

    众人离他较远,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李淳风一边念叨,一边看天,希望真的能够飞来一片乌云,下雨就更好了。

    可是,然而……

    李淳风尽量拖延时间,连续念叨了好几遍,看到实在是拖延不下去了,才举起手中的剑,指着天空喝道:

    “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疾!”

    众人都抬头仰望着天空,没用!别说下雨了,就是一丝云彩的毛都没有。

    李淳风急眼了,再次举起手中的剑,高声喝道:“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疾!疾!!疾!!!”

    没反应啊!

    台下一阵议论声,数万人啊,每个人的声音虽小,汇集起来就是一片“嗡嗡嗡”的浪潮。

    李淳风扭头看看李佑,看不到,人家在下面的台阶上呢。

    李淳风快哭了,李承乾的心早就揪在一起了,已经快停止跳动了。

    李世民疑惑地问道:“李道长……”

    “嘘”,李淳风按照李佑教给他的招数,故作神秘地做出倾听的样子。

    李世民一看,赶紧闭嘴,担心惊扰了李淳风聆听太上老君的旨意。

    李淳风听了一会儿之后,频频点头,然后朝着空中行礼。大声说道:“谢谢,谢谢。”

    李淳风转向李世民,一脸喜色地说道:“陛下,好消息啊。刚才太上老君的侍童说了,太上老君今日不在家,他老人家去参加玉帝的酒宴去了。

    不过,侍童说了,他会转告太上老君的。三日之内,必然下雨。”

    李世民将信将疑,对着天空拱手施礼,表示感谢。

    众人议论纷纷,将信将疑。可是,李淳风振振有词的样子,众人也不敢质疑。反正三日内必见分晓。

    回到长安城里,李佑刚刚回府,李承乾和李淳风就打上门来了。

    “五弟,怎么回事儿?你不是说今天下雨吗,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啊?”李承乾哭丧着脸说道。

    李淳风也说道:“殿下,臣这条小命算是交代了。”眉头上是一个深深的“川”字。

    李佑笑道:“急什么,不是还有三天呢吗?放心,一定会下雨的。来,吃个雪糕,败败火吧。”

    李承乾和李淳风吃了雪糕,心中还是定不下来。

    看到两人屁股坐不住的样子,李佑笑道:“放心吧,我敢打包票,三日内不下雨,我一年不吃肉!”

    李承乾和李淳风更不放心了,心道:“你只是不吃肉而已,我们可是要倒大霉的了。”

    李佑耐着性子,好说歹说,总算是将两人哄走了。

    李佑送他们回来后,躺在躺椅上,对白虎说道:“过来,给我捏头。”

    白虎一边给他按摩,一边赞道:“王爷,小的就佩服您了,心怀坦荡,宠辱不惊,临危不惧,真正的大将风度。”

    李佑笑笑,没有说话,闭上眼睛琢磨起来。

    说实在的,今天的事情,他心里也有点别扭。资料上记载的就是今天午时下雨,现在已经快傍晚了,天上还是连个云彩毛也没有。

    “这是一个教训,看来,还是那些重大事件比较靠谱,像这样具体到某一天的事情就不太准确了。”李佑心道。

    第二天,没有下雨。李佑心大,反正还有两天时间呢,他也不着急。

    第三天上午,李佑叫来了尉迟宝琪,将一张标注了长安地区矿产分布图交给了他,并给了他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着探矿的相关知识,对他说道:

    “宝琪,你就尽快熟悉一下这些知识,不懂的就来问我。熟悉之后,组织人马出去找矿,这可是咱们研究院的一大收入来源。”

    尉迟宝琪接过图纸和手册,却没有离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李佑好奇地问道:“宝琪,怎么了?”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替罪羊

    尉迟宝琪挠着脑袋不好意思弟说道:“殿下,臣现在是大诗人了,好多人请教诗词,还有人上门提亲。臣的这两下子应付不来了。

    你能不能再给我写一些诗?”

    李佑哈哈大笑,说道:“原来你被这个诗人的名头给祸害了。好说,过几天,我送你一本诗集,你要是都背过了,我保你天下第一诗人的地位稳稳的。哈哈哈。”

    尉迟宝琪兴奋地出去了。

    接着,李佑叫来了阴广浩和李端,跟他们研究办学的事情。大唐的教育偏重于经史子集,科技知识基础薄弱,李佑必须培养出一批掌握科技知识的人才来。因此,他打算办一所技术学校。

    他刚刚讲了个开头,一位不速之客来访。

    来人是太子李承乾的师傅张玄素。李佑一见到他,立马就预感不好。

    果然,张玄素神神秘秘地说道:“殿下,臣有要事单独和您谈谈。”

    阴广浩有眼色,他说道:“佑哥,那我们先出去了。”他对张玄素说道:“你们慢慢谈。”说完,和李端走了出去。

    张玄素焦急地说道:“殿下,太子殿下出事了,您帮帮他吧。”接着,他说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昨天,李世民在返回宫城的路上,心里就直犯嘀咕。回到两仪殿以后,左思右想,觉得这个求雨的事情有些诡异。

    李世民英明神武,可是受到时代的局限,他还是迷信的。贞观年间佛教和道教都很盛行,和李世民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求雨的事情,李世民觉得有些问题,可是人家李淳风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证,他将信将疑,也不敢在这个关键时刻质疑。可是他心里的疑惑,还是令他难受。

    昨天,他强忍着烦闷,没有提起此事,可是夜间他有些失眠,翻来覆去地思考,觉得这件事一定有问题。

    求雨的事情已经公告天下,事关天子荣誉和朝廷的信誉,此事非同小可,他必须弄个明白。

    今日早朝后,李世民将李承乾叫到了两仪殿。

    李承乾这辈子最怕的两个人,排第一的是长孙皇后,排第二的是李世民。他从小撒谎,就没有瞒住过这两位神人。

    天没有下雨,李承乾急的嘴上都是燎泡,他最怕的就是李世民的传召。

    李承乾来到李世民的书房门前,腿肚子直哆嗦。他运了半天气,咬着牙进去了。

    李世民也不说话,眼睛盯着李承乾,他的目光就像是聚光灯,足足有500度,李承乾的头上立马就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3分钟不到,李承乾就招供了。他把李淳风如何跟自己说的,自己如何想尽孝心,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世民。

    不过,他还算是有良心,没有出卖李佑。

    李世民怒了,他真的愤怒了。

    大凡英明神武之大人物,他们最恨的就是受到欺瞒。对于李世民来说,李承乾就是欺男霸女、杀人放火,他也不会有多少气愤的感觉。唯独这欺瞒的行为,令他难以接受,何况还是这么大的事情?

    李世民狠狠地训斥了李承乾,派马宣良秘密抓捕了李淳风。这件事秘而不宣,可是一旦三日内不下雨,李淳风的脑袋肯定是保不住了。

    李淳风被抓,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他死死咬住是自己一人所为,将责任全部揽到连自己身上。他没有出卖李佑,说李承乾也是自己蛊惑的。

    李淳风坚持说三日内一定有雨。李世民对此事秘而不宣,可是一旦三日内不下雨,他必须要找替罪羊,李淳风的脑袋肯定是保不住了。

    现在,就只剩下了明日正午前一天时间了。

    张玄素从李承乾那里弄清楚了来龙去脉,他不能直接去找李世民,那样事情会更糟糕。李佑是始作俑者,张玄素只好来找李佑想办法了。

    看到张玄素一脸愁容的样子,李佑笑道:“多大点事儿啊?看把你愁的。”

    张玄素对于李佑还算是了解,以前常常听到李佑的劣迹,最近常常听到他牛叉的表现,不管听到的是什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位爷怕过什么。

    所谓混不吝,就是专门为这货定制的称号。

    在张玄素看来,这可是欺君的大罪,是要人头落地的啊,可是李佑的心太大了,完全就没当一回事儿!

    别的不说,就李佑这份镇定,张玄素就很敬佩。相比较之下,太子爷就差了不少了。

    张玄素问道:“殿下,您有何对策?”

    李佑满不在乎地说道:“这有什么?这不还有一天吗?接下来,无非是两种结果:

    其一,下雨了。极大欢喜,我父皇高兴,太子哥哥立了大功。今后日子更好过了。

    其二,不下雨。我父皇为了维护皇家的颜面,也不会处置太子哥哥的。他会假装不知道,把责任都推到李淳风身上。到时候,把李淳风斩首示众,说他妖言惑众,就完事儿了。

    至于太子哥哥,他是出自一片孝心,我父皇也不会把他怎么样的。”

    张玄素一听,顿时把心放下了。他现在明白了,李世民绝不会处置李承乾的,那不是自己打脸吗?

    至于牺牲个李淳风,算不了什么。对于这些古代政治家来说,为了维护朝廷的利益,别说一个李淳风,就是一百个,一千个,牺牲掉也算不了什么的。

    不过,张玄素心里忽然对李佑产生了一些敬畏之感,心道:“这位爷真是够狠的,难怪在皇宫里就敢打断崔柄石的腿,又把人家给弄死了。

    唉,太子殿下要是有这种魄力就好了。”

    李佑接着说了一句话,令张玄素感动不已。他说道:“这件事一定要保密,不要声张。如果明日午时之前真的下了雨,太子哥哥功劳大大的。

    如果没有下雨,责任我来承担!我自会向父皇坦白,一切是我鼓动太子哥哥做的。”

    张玄素大为感动。心道:“谁说人家齐王殿下混不吝了,看看人家这境界,啧啧。”

    张玄素谢过了李佑,眉头舒展地回去了。

    李佑不是个高大上的圣母式的人物,这货有个极大的弱点。他十分重视亲情和友情,要不然也不会冒死去救李恪了。

    李佑还真不是想平白地牺牲李淳风。一来,朝廷目前的困局,需要李淳风这样的人牺牲,李淳风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当然了,李淳风要是死了,李佑会厚待他的家人的。还有,他会设法营救李淳风的。

    二来,李佑不仅仅是依靠着现在看来有点不靠谱的历史记载,各种动物活动的迹象表明,应该是马上就会下雨的。

    想到这里,李佑说道:“白虎,带我去看看那些动物们,我就不信老天他不下雨了。”
………………………………

第一百一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