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吃货唐朝-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佑接着说道:“其实,这两种病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吃些相应的食物就可以克服。”

    他喘了一口气,特意说道:“这就是儿臣说的吃。”

    李世民现在也有些相信李佑的话了,可是看到李佑洋洋得意的样子,还是有些不顺眼。他心急火燎地催促道:“赶紧往下说。”

    “夜盲症主要是缺少缺乏一种叫做维生素的物质,呃,这个维生素就是一种营养物质。吃富含这种物质的食物就能够防治。

    比如:1.常食苹果《世界和我国的苹果栽培历史》,可防治夜盲症。

    2.新鲜鲫鱼,洗净,清炖鲫鱼汤,食鱼饮汤。

    3.菠薐菜2两,猪肝3两,同煮汤食之。能提高视力,可治夜盲、视力减退……

    这里臣就不一一列举了。散朝后臣会列出相应的食谱。”李佑说道。

    接着,他又讲了雪盲症的防治方法。

    这时,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咬金站出来说道:“不错,当年臣在陇右道打仗,曾经得过夜盲症,当时就是因为很久没有吃蔬菜。后来,臣下山后,正常吃蔬菜肉食,很快就好了。”

    “啊,原来如此啊!”众人都感叹了起来。

    李世民十分兴奋,赞道:“好,宜阳王为朝廷解决了一项大问题,很好。”

    李泰听到李世民赞扬李佑,心中愈发不爽,他不甘心地问道:“这个靠吃能够解决,那么,吐谷浑人烧掉了牧草,大军远征没有粮草,总不能靠吃就解决了吧?”

    李佑笑道:“四哥,你还别说,真是靠吃就行。”

    说完,他转向李世民,严肃地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个计策,保证两个月内就能拿下吐谷浑。”

    “什么?”大臣们都很吃惊。

    李世民也很惊讶,他说道:“说来听听。”

    李佑说道:“此乃军机大事,儿臣请求单独奏报。”

    李世民明白了过来,点点头说道:“好了,今天的朝会就到这里吧。太子李承乾、蜀王、魏王、宜阳王,房玄龄、长孙无忌、岑文本,随我到两仪殿议事。”说完,起身走了。

    在前往两仪殿的路上,李承乾过来说道:“五弟,你研究的这个膳食还真是有用。我听内侍(太监)们说了,你给父皇做了什么叫做‘佛跳墙’的菜,父皇赞不绝口呢。什么时候做来我尝尝?”

    李泰今天有点失常,不过,他这人圆滑,很快就调整过来了。他过来说道:“五弟,真是没想到,你研究厨艺,还能研究出这样的学问,佩服啊。”

    李佑不愿意得罪小人,于是笑道:“四哥,你博学多才。我只是机缘巧合,正好懂得一点饮食方面的知识,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了。呵呵。”

    李恪过来拍了拍李佑的肩膀,说道:“你骗走了我府上的猪肉,那东西到底是如何做的,让我也尝尝啊。”

    李佑笑道:“三哥,咱们是邻居,你过去不就行了。”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完全没有芥蒂的样子。李佑可是知道唐朝历史的,他不会被这表面现象所迷惑的。

    来到了两仪殿李世民的书房。李世民迫不及待地问道:“宜阳王,你说的计策是什么?”

    李佑说道:“这里面的第一个问题,还是吃的问题。首先,吐谷浑人烧掉了草原和山上的、去年冬天留下来的牧草,而那里气候寒冷,要到五月下旬牧草才能够食用。因此,第一个问题就是解决草料的问题。

    不过,儿臣想先说另外一个问题。吐谷浑人烧掉了牧草,实行了坚壁清野,加上道路难行,我大军行动补给困难,这也是吃的问题。

    下面,儿臣先说这个问题。

    大军行进,需要携带大量的粮食蔬菜,交通不便,能够携带的粮草数量有限。由于吐谷浑大部分地区植被稀疏,燃料难以解决,因此还要携带燃料。这样的话,粮草就更加难以携带了。”

    “不错,说得有道理。殿下,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房玄龄问道。
………………………………

第十一章 剽窃侯君集的创意

    李佑说道:“这个不难,我以前出去打猎,研究了一种方便食品,便于携带,不需要引火做饭,也能够保证士兵们所需的营养和热量。这种食品就是炒面……”

    这里的炒面不是炒面条,而是一种混合面粉。抗美援朝的时候,由于敌机封锁,后勤供应困难。为了保证战士的饮食,志愿军特地发明了一种熟食,是用百分之七十的小麦,百分之三十的大豆、高梁、玉米等杂粮为原料。先炒熟,加食盐进行混合后成为一种易于运输、能较长期储存、便于食用的方便食品。这种食品便于携带,无需加热就可以直接食用。

    这些食材中,唐朝除了没有玉米以外,其他的都有。而且这种食品中不用玉米也行,制造起来不成问题。如果再在里面添加脱水的蔬菜,就可以解决所需的营养问题。

    说完这个以后,李佑说道:“解决了将士们的食品问题,可以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解决战马的草料问题。”

    众人听得频频点头。

    李佑继续说道:“儿臣有个建议。对于能否在这个时节进军的问题,大家都有疑问。那么吐谷浑人也会这样认为,我军不会在这个时节进军。因此,这就给我军创造了一个机会。

    我军可以选择精悍将士,组建一支突击部队,一人双马,其中一匹马携带精致的马料,食品由人自己携带。完全可以在十天之内穿越祁连山大峡谷,直奔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擒贼擒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到了那里,粮草的补给就不成问题了。”

    李泰听李佑说得头头是道,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道:“你这是一厢情愿,万一路上遇到其他情况,补给跟不上怎么办?”

    李佑斩钉截铁地说道:“一人双马,实在不行,就杀战马吃肉!”

    其实,李佑没有什么军事常识,而是他脑子里有科技图书馆,他查阅了资料,知道历史走向。当时李靖决定退兵,兵部左侍郎侯君集就提出了李佑现在提出的建议,并且据理力争,将官司打到了李世民这里。唐军最终采纳了侯君集的建议,一战成功。

    当然了,有了李佑的帮忙,侯君集的奔袭行动要方便的多了,伤亡也会小很多。

    李佑说完后,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问道:“宜阳王的建议,你们有何看法?”

    现在是关键时刻,李泰聪明,就不发表意见了。他本身就对军事外行,万一说错了,就不好了。

    李承乾拿不定主意,也没有说话。

    李恪性格像李世民,对于兵书战策也很有研究,他说道:“父皇,儿臣觉得可行。”

    岑文本在权万纪之前,也当过李恪的师傅,自然支持李恪的意见。

    长孙无忌是个全才,能文能武,他考虑了一阵,说道:“臣觉得可行。本来臣就赞成马上进军。有了宜阳王殿下的供给保障,就更加可行了。”

    房玄龄点点头说道:“战事久拖不决,对我军不利。臣赞成宜阳王殿下的意见。”

    正在这时,兵部右侍郎张亮求见。

    张亮进来后,说道:“陛下,侯君集送来了奏章,请您过目。”

    李世民接过来看了一会儿,说道:“侯君集的意见和宜阳王的意见一致。”

    长孙无忌激动地说道:“陛下,可以下决心了。”

    李世民大手一挥,果决地说道:“好,就照侯君集的意见办。宜阳王李佑,将你的方略和食谱写成军报,送给大将军李靖和侯君集。”

    李佑说道:“儿臣遵旨。”

    李世民望了李佑一眼,难得地露出了一丝欣赏的笑容,他说道:“你和房玄龄,立刻去办理此事。晚膳到你母妃那里去用吧。到时候,我也过去。”

    “哇!”这个待遇,李承乾和李恪都羡慕不已。李泰受宠,享受过多次,但是此刻,他心中也微微泛酸。

    唐朝的政府机构,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相当于政府办公厅,执掌印玺,下达圣旨。门下省掌管政令的审核和出纳。尚书省设置左、右仆射,掌管行政,总管六部。

    李佑和房玄龄出了皇宫,来到皇城尚书省。进了房玄龄的办公室,房玄龄对仆役吩咐道:“去把老夫珍藏的顾诸紫笋取来,给殿下煮上。”顾诸紫笋是唐朝名茶,又名顾诸茶、紫笋茶,产于湖州(现浙江长兴),是唐朝九大名茶之首。

    李佑认真地说道:“房大人,军情紧急,我就不喝茶了,赶紧办事要紧。”

    房玄龄望了他一眼,心道:“这位渣王似乎也没有那么不堪吗,这不是挺懂事的吗?”

    其实,他哪里知道,那是李佑嫌弃他的茶叶。

    唐朝初年有茶,而且有不少的好茶品种,可是,加工工艺却不过关。茶叶必须干燥,才能储存和运输。唐朝人不懂炒茶工艺,茶叶又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因此,他们是在通风的房间里阴干。这样制出的茶叶,用开水冲泡味道就不好了。于是,唐朝人就煮茶来喝。

    煮茶其实和煮菜汤一样,只不过是里面不是白菜或者萝卜之类的东西,里面的主料是茶叶。煮茶的时候会根据主人的喜好放上葱姜蒜或者食盐,煮出来的东西也不叫茶,而是叫茶汤。

    李佑一听要喝这个,胃口就没有了。

    李佑写完了以后,房玄龄叫来了兵部的信使,李佑又详细跟他交代了注意事项,一直忙碌了很长时间,才算是忙完了公务。

    看到李佑认真的样子,房玄龄对他增添了一些好感。
………………………………

第十二章 各方反应

    广翠殿。

    阴妃娘娘昨晚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做梦都梦见自己的儿子上朝出丑,又惹得李世民生气了。

    今天早起,她顶着黑眼圈,胡乱吃了几口,就派贴身内侍汪卓到太极殿打探消息,如果李佑惹祸,她好赶紧找李世民求情。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不,母亲的心啊!”

    巧云看到阴妃娘娘心神不宁的样子,劝道:“娘娘,殿下他已经是大人了,他不是已经说要上进了吗,不会再惹祸了。”

    阴妃娘娘皱着眉头说道:“但愿吧。”

    巧云十分乖巧,笑着说道:“娘娘,奴婢觉得殿下昨天说的那句话很对。”

    阴妃娘娘问道:“什么话?”

    巧云说道:“殿下说,娘娘您这么聪明,他是您的儿子,怎么会不聪明呢?在奴婢心目中,娘娘是最聪明的人了。”

    “你呀,就会安慰我。”阴妃娘娘笑了。

    散朝的时间过了,汪卓还没有来回话,阴妃娘娘又有些坐不住了。她说道:“汪卓是怎么回事儿,也不来回个话?巧云,你去一趟,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巧云应声去了。

    阴妃娘娘信佛,她双手合十,说道:“佛祖保佑,我家佑儿平平安安,不要再惹祸了。”

    “娘娘,娘娘!”

    忽然,外面传来了一阵喊声,还有人急促的脚步声。

    阴妃娘娘心里“咯噔”一下,感到李佑又惹祸了。

    这时,巧云进来了,她的身后跟着汪卓。巧云满脸喜色,汪卓则直接跪下了,他说道:“娘娘,大喜,大喜啊!”

    “嗯?什么大喜?”阴妃娘娘如坠梦中。李佑向来都是惹祸,阴妃娘娘只是盼望他惹的祸不要太大,哪里还有什么喜事?

    汪卓显然跑得很急,他气喘吁吁地说道:“娘娘,今天殿下上朝,正好遇到大将军……”他把听来的事情,添油加醋地学了一遍。

    “这……可能吗?”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货色,阴妃娘娘可是清清楚楚的,如此军国大事,就他这个混不……这个孩子能够解决?”她实在是不信。

    “是真的。陛下为了褒奖他,让殿下晚膳来咱们广翠殿来用,陛下他也要亲自来呢!”汪卓激动地说道。

    巧云笑道:“娘娘,是真的。奴婢也要沾沾喜气,向您讨赏呢。”

    阴妃娘娘眼泪刷的一下流了下来,她双手合十,念叨着:“佛祖真的显灵了,佑儿他出息了。”

    过了一会儿,她擦擦眼泪,笑道:“好,有赏,来人啊,看赏!”

    “谢娘娘。”广翠殿里喜气洋洋。

    阴妃娘娘十分高兴,在她的印象中,李世民为了儿子李佑来自己这里,这可是第二次,第一次是李佑出生时。隔着这么多年,李世民才又一次因为李佑来这里的。

    她兴奋地说道:“来呀,赶紧准备,迎接圣驾。”

    巧云笑道:“娘娘,太早了,陛下晚膳的时候才来呢。”

    阴妃娘娘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李佑离开皇城,在白虎和黑豹的护卫下,朝着自己的王府走去,还没到门口,远远地看到门口站着一大群人,足足不下百人!

    “什么情况?”李佑有些奇怪。

    白虎机灵,马上说道:“殿下,小人过去看看。”说完,飞马奔了过去。不一会儿,他就回来了,远远的就兴奋地喊道:“王爷,好事啊,是咱们府上的人,听说王爷您今天大展神威,立了大功,都到门口迎接您了。”

    原来,李佑这货向来都是惹祸,宜阳王府上的人到哪里都不受待见,都觉得低人一等。如今,王爷立了大功,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于是,在长史黄素新的带领下,众人一起在门前迎接李佑。

    李佑很高兴,又有点难为情,他在宜阳王府住了这么多年,这可是头一遭啊。他挥鞭在马屁股上抽了一下,快速奔了过去。

    “恭喜殿下!”看到李佑过来,在黄素新的带领下,众人一起恭贺道。

    “哈哈哈”,李佑咧嘴笑道:“同喜、同喜。”

    黄素新在宜阳王府当长史已经两年了,心情一直很郁闷。就他伺候的这位爷,是所有皇子中最渣的一位,跟着他是没有前途的。没想到峰回路转,铁树开花,王爷也有出彩的一天。

    他有点小激动,他说道:“臣恭喜殿下了。臣早就发现殿下天赋异禀,所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殿下果然大放异彩啊!”

    “是啊,是啊。恭喜殿下。”众人七嘴八舌地恭维着。

    李佑也有点小幸福,学着李世民的样子,大手一挥,说道:“好好,同喜,今天中午摆宴,全府上下,一同庆祝。”

    不远处,蜀王府的长史权万纪,站在梯子上,从围墙上观望,一直看到宜阳王府门口的人都散去了,才下了梯子,来到了蜀王李恪的书房。

    李恪心情有些郁闷,不解地说道:“我的这个五弟,真是成了精了,吃喝玩乐,居然还吃出了学问了。”

    李恪看不上李承乾、也看不上李泰,可是李承乾现在是太子,李泰又深得李世民的宠爱,他并不占优势。他渴望着能够立大功,博得李世民的欢心,可是,他人在京城,难得遇到什么难题,需要他立刻一展才华,从而一鸣惊人。

    可是,宜阳王这个渣货,却走了狗屎运了。

    权万纪最看好蜀王了,他全心全意教导、辅佐李恪,期望他能够有登上大宝的一天。他了解李恪的心思,笑道:“殿下,宜阳王殿下只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以他这样的性情,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您完全不必在意。”

    李恪并没有将李佑放在眼里,他只是觉得自己错失了一次立功的机会,觉得有些惋惜。他点点头,不再说话。

    今天最郁闷的要数魏王李泰了。

    离开两仪殿,李泰就拉着个驴脸。不过,那是在没有人的时候。这位爷天生的就是个好演员,路上遇到人,马上就是满面春风的样子,要多亲切又多亲切。可是他转脸继续是一副驴面孔。

    回到自己的寝殿后,他抓起一个和田玉雕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他心中的怒气,似乎随着满地飞溅的碎片,消减了不少。

    不久,魏王的死党刑部侍郎阎立本和魏王府长史王聪求见,跟在他们后面的还有御史李彦。
………………………………

第十三章 他是别人的爹

    见到地上四散的玉石碎片,阎立本等人就知道李泰心中的怒气有多大了。李彦自知今天自己表现不佳,进来就跪下请罪:“殿下,臣无能,让您失望了,请您责罚。”

    李泰瞪了他一眼,没有吭气。

    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画家,才华横溢,是李泰的老师。他看到李泰气恼的样子,劝道:“殿下,其实这件事,怪不得李御史,就连臣也没有料到,那个宜阳王殿下居然能够从下厨这样的贱役中,悟出了这样的学问。要说有过错,老臣当领其罪。”

    李泰修养还是很好了,他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起来吧,这件事不怪你。”

    李彦谢过了李泰,站了起来。

    李泰吩咐下人打扫了地面,给各位心腹赐座。他说道:“我这些年来养精蓄锐,韬光养晦,眼看着父皇对我越来越器重,却突然又杀出个宜阳王来,实在是令人心累。”

    阎立本笑道:“殿下,您不必在意,就宜阳王殿下那种品行,恶名昭著,他有可能对您构成威胁吗?”

    李泰想了想,笑道:“也是,我今天有些失态了,跟他这样的货色较劲,实在是让大家见笑了。惭愧,惭愧。”

    说完,他对着李彦说道:“李御史,你尽力了,我今天态度不好,你不要介意。”

    李彦急忙站起,说道:“殿下,您真是宽仁大度,臣愿为殿下效死。”说着,跪了下去。

    “好,好,起来吧。”李泰伸手扶起了他。

    阎立本说道:“宜阳王殿下不足为虑,不过,还是不能给他任何机会。”

    长史王聪说道:“是啊,今晚的晚膳,陛下要召见宜阳王殿下,还得设法阻止他。”

    李泰自信地笑道:“这还不容易吗?在父皇的眼中,他什么要不是。”

    说完,他摸了摸自己的头,说道:“哎呀,本王的头今天下午要是疼起来,可怎么办啊?”

    众人一起大笑。

    中午,李佑喝了点酒,睡到了下午四点,出门上马直奔皇宫。

    广翠殿。

    阴妃娘娘很忙,她指挥着太监和侍女们将宫里仔细打扫,又亲自指挥着李佑派来的周乾等人安排晚膳,就等着李世民过来了。她想趁着这个机会,让李世民转变对李佑的看法,好好培养李佑。

    眼看着都快五点了,李佑还没过来,阴妃娘娘有点着急了,她想在李世民到来之前,再好好叮嘱一下李佑,让他好好表现,尽量给李世民留下好印象。

    她不断打发人到后宫门口查看,叮嘱他们一见到李佑,让他赶紧过来。

    五点十分,李佑终于来了。阴妃娘娘一见到李佑,嗔怪道:“佑儿,你也真是的,你父皇一会儿就来了,你难道还要让他等你不成?这孩子,总是没心没肺的。”

    李佑笑道:“母妃,看您紧张的,不就是一起用个晚膳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阴妃娘娘伸手在他的背上拍了一下,说道:“你这孩子,你父皇极少和皇子们一起用膳,这是多大的恩典?你呀……”

    她望着李佑,亲手替他整理了头发和束冠,说道:“佑儿,你第一天上朝,就立下了大功,母妃真是为你高兴啊。”说着,眼圈就红了。

    阴妃娘娘不容易啊。

    她的父亲阴世师是隋骠骑将军、左翊卫将军,在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后,阴世师将他十四岁的小儿子李智云杀死,并且刨了李渊的祖坟。李渊进入长安后,杀掉了阴世师。两家人可谓是国仇家恨。

    后来,李世民心胸开阔,娶了或者说霸占了阴世师的女儿,也就是现在的阴妃。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想见她的日子过得有多么的艰辛。

    阴妃凭借着自己的美貌和智慧,赢得了李世民的欢心,又为李世民生了儿子,终于有了今天的地位。可惜的是,李佑这货实在是太不争气了。

    如今,李佑终于出息了,阴妃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阴妃絮絮叨叨地叮嘱李佑,千万要珍惜这次机会,给李世民留下好的印象。

    这时,巧云和周乾都过来禀报,说一切准备就绪了。阴妃派汪卓到院子门口盯着,让他见到陛下过来,赶紧报信。

    日落西山,晚霞展现了残阳最后的辉煌,逐渐黯淡下去。

    就在阴妃热切的期待中,太监副总管崔炳石来了,他似笑非笑、阴阳怪气地说道:“娘娘,陛下有旨,魏王殿下突然头疼发作,他亲自前去探望,今天就不来了。”

    阴妃心中极其失望,心道:“自己的孩子,在父亲面前,还是不如人家的孩子重要啊。”

    崔炳石走后,阴妃担心李佑的情绪受到影响,强颜欢笑道:“佑儿,今天不巧,你父皇来不了,下次吧。”

    李佑心中也有些失望,哪个做子女的不希望得到父亲的重视、何况是李世民这样的牛人呢?他冷笑道:“李泰病得真是时候。我这个父皇,嗨,他只是父皇,不是我爹啊。”

    阴妃心在滴血,可是她仍然笑着说道:“佑儿,别这么想,你父皇能够有这样的表示,真的很不错了,这也是你自己争取来的。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