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稀里糊涂从宫里出来……貌似什么都没得到,还把学校给混没了,朱元璋,你大爷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264章 要和理学对着干了
柳淳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了柳府。
他没去从徐增寿那里借来的别院,他现在只想找个人,好好诉苦,跟别人发牢骚,会破坏他的英明神武的形象,所以还是找老爹吐槽吧。
真的,朱元璋太过分了。
光是让他做事,却不给什么好处。
那帮只是干活的太学生都捞到了七品冠带。看老朱的意思,随时都能外放一任知县,他倒好,还是个长沙府同知。而且还要回京办学,岂不是说,到手的官职又没了?
这个朱元璋,也太吝啬了。
柳淳是一肚子抱怨,虽然他知道老朱这么做的确是保护了他,不用在前面冲锋陷阵,更不用担什么风险,可柳淳就是不舒服。
“爹,咱们在大宁的产业怎么样了?不会被人侵吞了吧?”
柳三蔑视了儿子一眼,自从成亲之后,三爷是比原来体面多了,收拾的干净,衣着也讲究,脸还胖了一大圈,婚姻果然是个养猪场。
“瞎想什么!你爹好歹是锦衣卫的指挥同知,敢占咱们便宜的人,还没生下来呢!再说了,还有燕王帮忙,你陈叔也照看着,不但没有问题,还越发兴旺……你就好好做事,讨陛下的欢心。你小子没事,咱们家就只会越来越兴旺!”
柳淳绝望发现,他跟老爹完全不在一个次元里。
还是去撸猫吧!
小黑越来越肥了,趴在椅子的扶手上,四条小短腿垂着,还不时动弹两下,表明还活着,不是个玩具!
柳淳探手揪起小黑的后颈皮毛,把它提了起来。
小黑用泛着蓝光的眼睛斜了不靠谱的主人一眼,就继续睡了,在空中都能睡得着,这猫也是够淡定的了。
“你是不是吃定我不敢扔了?信不信我把你扔到外面,摔成肉饼饼?”
柳淳凶巴巴威胁,换来的只是黑猫懒洋洋的瞄了一声……懒得搭理你!
柳淳瞧了半天,突然想哭。
他想到了一种可能,会不会自己在老朱的眼里,也是一个宠物猫?纵容,偏爱,完全是主人对待宠物?
那老子也太失败了!
柳淳盯着黑猫,足足盯了一刻钟。猫主子翻了两次身,睁了两次眼,叫了三声喵喵喵……这个肥猫是真的不把他当回事了。
不行,我不能当猫!
绝不!
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要勇敢向朱元璋说不!
……
柳淳终于燃烧起了斗志,办学,就是他最好的机会。
朱元璋要推变法,就离不开他的配合,趁机多培养一点私人,多安排一些私党,总有一天,自己的人,也能遍及朝廷的各个角落,到时候自己登高一呼,四方响应,就算天子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样。
“哼!我柳淳可不是宠物猫!想摆弄我,没有那么容易!”
柳淳暗暗思量着,他已经看透了老朱的权术,无非是先吓唬自己,当自己害怕的时候,他宽慰两句,放自己一马,骗自己感恩戴德,继续给他做事。
什么都不用浪费,就能让自己给他做事,还真是挺会打算盘的。
柳淳正在思索着,突然有一位老太监托着圣旨,出现在了柳府的外面。
“大人,奴婢要恭喜大人了!”
……
左春坊左谕德,司经局洗马,国子监司业,总揽兴学诸务!
这是老朱给柳淳的新官职。
“大人,要说咱皇爷对大人,那是真够意思!这些官职,好多翰林把屁股做出老茧,也得不到。陛下一口气给了大人三个,足见对大人的厚爱,不知道要让多少人羡慕死呢!”老太监没口子恭喜,柳淳知道他的意思,只能递了一张一千贯的汇票给他。
老太监乐颠颠走了,你拿着玉貔貅如何,不还是要给咱家送礼!简直双倍喜悦。
送走了老太监,柳淳有点傻了,朱元璋一口气给了他三个官职。
这三官职都是挺生僻的,既不是大九卿,也不是小九卿,都有什么用啊?
首先,咱说前两个。
这俩是太子东宫的属官。
众所周知,老朱登基之后,就加封朱标为太子,并且给他配了超级豪华的辅佐阵容。太子太师李善长,太子太傅徐达,太子太保常遇春……其余冯胜、邓愈、汤和,文官之中,大儒宋濂,全都是东宫属官。
这么多人凑在一起,总要有个规矩吧,所以呢,老朱设立了詹事府,统管东宫官员。
怎么形容呢?
詹事府就是一套朝廷的完整班底,只不过是缩小版的。
而且这套班底有点类似没有废除宰相之前的朝廷,国家有三公,太子有三师,中枢分为中书省和门下省,詹事府下面有左春坊和右春坊,各自设置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又各设大学士。
没错,詹事府下面是有大学士的,和后来的内阁大学士完全两回事。
瞧瞧这配置吧!要不怎么说,朱标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太子,他身边的属官之多,超出了想象……由于勋贵武将的凋零,聚集在太子身边的文人多得吓人。
这也就是朱标始终倾向文官的原因……整日里被那些人围着,灌输各种想法念头,想要改变,岂是容易的事情!
老朱给了柳淳左谕德的位置,就有意提拔他为太子属官,拉近跟朱标的距离。别看老朱让朱标去巡视新都,但从心里讲,他还是偏爱儿子,为了不让变法的这帮新人,疏远太子,不惜把柳淳塞过去。
司经局也是属于东宫的,归詹事府管,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书籍的。
目前朝中藏书最多的就是国子监,其次就是司经局。
柳淳不是要办学吗?
把司经局交给他,正合适。
至于第三个官职,这就实在多了,老朱让柳淳兴学,给他国子监司业的位置,恰如其分。
还抱怨不抱怨了?
人家一口气给了三个,其中最高的是国子监司业,从四品。
原来柳淳是穿蓝袍的,是老朱赐给他飞鱼服。现在呢,他已经从四品大员,可以公然穿大红袍了。
少年得意,春风马蹄。
这个春天真让人感动啊!
“对了,我有三个官职,是不是能领三份俸禄?”
柳三看不下去了,“儿子,咱有点出息行不!大明不许官吏领好几份俸禄的,多个官职在身,就在最高的算!你领从四品的俸禄,说起来也没几个钱,六部尚书也就一百多两而已。比咱们家的产业,连九牛一毛都没有!”
柳淳不服气,哼道:“你哪懂?我都被陛下欺负惨了,好容易能挣他的钱,多不容易啊!告诉下去啊,记得每个月去领俸禄,可别忘了。”
三爷真是懒得浪费吐沫,只得由着儿子去了。很明显,柳淳满血复活了。虽然柳淳淡泊名利,不慕虚荣,一心奉献,英俊潇洒,卓尔不群……省略十万字。
但是,还要讲究个付出与收获对等吧!
再不升官,柳淳真想撂挑子了。
“弟子恭贺师父!”
汤怀一躬到地,抢先贺喜,等他坐下之后,就笑嘻嘻道:“师父,那个有红包吗?”
柳淳抓起桌上的镇尺就要打,吓得汤怀连忙把手收了回来,讪讪道:“师父,大喜的事情,我在信国公府邸听到了,立刻就过来,师父怎么能打人呢?”
柳淳才不理会汤怀的抱怨。
“我告诉你,现在愁事一大堆,指望我给你红包,先帮我解决点麻烦再说!”
汤怀眼睛放光了,“弟子就是为了这个来的,师父,咱们郭氏之学,该亮出大旗了!要让士林的那帮人知道,咱们跟他们不一样!“
汤怀顿了顿,“师父,弟子还没请教过,咱们这门学问的根本在什么?”他挺尴尬的,师父都拜了,还不知道讲什么,也太夸张了。
“目前士林被理学一统江湖,朱熹讲究,万事万物,都归结到一个理字!理至高无上,所以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柳淳顿了顿,“朱熹是主张把万事归结到唯一的理上。而我的这门学问,叫做科学……就是分科而学的意思,把什么都混为一谈,就什么都说不清楚,树木和人不一样,岂能用一个理字概括?百姓生老病死,柴米油盐,不填饱肚子,空谈天理,有什么用?总不能到了冬天,大家都趴在冰上等鲤鱼跳出来吧?”
汤怀听着,眼睛放光,“师父,这么说,咱们是要跟理学文人大干一场了?”
柳淳瞧了瞧跃跃欲试的汤怀,哂笑道:“你有把握能赢?”
“我有把握师父能赢!十足十!”汤怀挺直腰板,大声说道。
柳淳气得给他一拳头,“记住了,为师再教你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但是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懂吗?”
“懂!师父放心,弟子一直藐视理学文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265章 请太子殿下匡扶正道
朱标离京北巡已经半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他恢复的不错,至少表面上从潭王的惨死中走了出来。离开了京城,也不用被繁杂的政务纠缠,朱标总算能轻松许多。
在这一路上,他先去了开封,品尝了黄河鲤鱼,查访了宋代留下来的方志……坦白讲,收复了燕云,构筑了九边防线之后,开封并不需要过分考虑防卫的问题,又位于天下的腹心之地,当做都城也是不错的。
可开封有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邻近黄河,水患严重,开封周围民生凋敝,物产稀少,要想建都开封,就只有仰赖四方调运,那样的话,压力太大了。
朱标在开封盘桓一个半月,就动身前往洛阳。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气象,非比寻常。
虽然历经沧桑,洛阳已经老去,但徐娘半老,风韵还是有的。朱标非常满意洛阳,他进城之后,就跟随行的文武不断谈论着。
傅友德带着两个儿子,负责保护朱标,他是个闷葫芦,说不出什么。不过在颖国公看来,洛阳位置的确比金陵好多了。
地处中原,距离西北非常近,方便调兵打仗,有什么战况,能够用最快的时间反应。如何安排人马,如何防御,如何进攻……身为一个武将,他也就能注意到这些。
倒是随着朱标的另一位文臣,显得侃侃而谈,见解不凡。
此人名叫齐德,曾经考中解元,后来又中进士,被分到了兵部。
别看他是个文人,但对军务非常熟悉,有多少边将,每个人的履历特点,他都装在肚子里,朱标询问起来,对答如流,哪怕傅友德都颇为惊叹。
齐德还有一个本事,他善于绘制地图,在洛阳转了十天,他就送给了朱标一张洛阳全图,把其中的关键,都给画了出来。
他们君臣在一起谈天说地,讲洛阳的各种传说……从河图洛书,到周公制礼,老子,孔子,建安七子,前朝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理学名儒程家兄弟在此讲学……洛阳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
书上读过的内容,跟这座城市有关的,不计其数,置身其中,宛如历史活了起来。
更别说满城的牡丹,花香四溢,让人沉迷其中。
朱标在洛阳,抛开了一切的烦恼,渡过了最舒服的日子。
“齐先生,父皇钟爱长安,可我却独爱洛阳……你说我大明能不能仿照前朝旧制,设东西两都呢?如果加上应天,那就是三个都城了,会不会靡费太多……不妥,不妥!”朱标又迟疑了。
齐德轻笑,“殿下,北宋曾设四京,我朝定三都并不为过。臣以为迁都并非难事,全在陛下一言而已。圣天子乾纲独断,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提到了老爹,朱标眉头微蹙,轻叹道:“齐先生说迁都不难,那什么难呢?”
齐德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殿下心知肚明,又何必问臣……不过殿下既然要问,臣就不妨斗胆说说,不对的地方,请殿下指点。”
齐德叹道:“迁都不过是换个地方而已,总之都是中原大地,华夏沃土。耗费一些钱粮人力,也就成了。可若是改了人心,乱了天下,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新归为一统了!”
朱标悚然一惊,“齐先生,你难道说,大明会四分五裂不成?”
“臣不敢。”齐德道:“殿下,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千多年,中原大地,拜孔孟二圣,都诗书,学礼仪,书同文,车同辙,才有今日的气象。南北朝以来,释教传入,乱我华夏道统。彼时天下之财,十之七八,尽归于佛,名山大川,遍居僧尼。他们窃据土地,不事生产,烧香念佛,广受男女信众,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其后三武一宗,施展霹雳手段,耗费几百年,才把释教蔓延的势头压下去。”
“殿下,如此英睿,不会看不明白,人心乱了,才是最大的乱象!”
“如今京中有人,先是标榜杨朱和墨子的传人,又打出科学的旗号。所谓科学,他们说是分科而学,就是把圣贤之道,分得七零八落,肆意扭曲篡改,祸乱人心,若是任由他们胡说八道,蛊惑学子,要不了多久,一场比释教为祸还大的乱局,就在眼前,殿下不可不查啊!”
说完,齐德双膝一软,重重跪在了朱标的面前。
“殿下,这些日子,臣陪着殿下,未曾进一言。可殿下知道吗?臣时刻五内具焚,如臣一般者,大有人在。天下之望,都在殿下身上,殿下该站出来,匡扶正道啊!”
齐德放声大哭,嘭嘭磕头。
每一下都像触到了朱标的心里。
“齐先生,你先起来,事情跟你说的未必一样。”
朱标费了好大劲儿,把齐德拉起来。
“我早早就认识柳淳,他跟你说的不一样。怎么说呢,虽然柳淳的一些想法念头,和普通人大不相同。但他做成了不少事情,足见有可取之处。而且墨子和杨朱,都是先秦诸子,杨朱且不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和儒家的仁恕王道,是相通的。他所讲科学,不过是把算学、农学、医学、天文、立法、水利、营建这些单独拿出来,进行教导,培养专才,孤觉得没什么错误,难道朝廷就不需要人才了吗?齐先生,你的学问是顶好的,人品孤也信得过,可你如此偏激,确实让,让孤始料未及!”
朱标虽然用词还算斟酌,但语气之中,已经透着不满。
齐德摇了摇头,“殿下,臣有几句肺腑之诚,要沥血陈说!殿下方才之言,便是柳淳奸猾之处,他知道天下正道,理学昌隆,不敢正面抗衡,便鼓吹科学……他所讲的科学,不过是巫医乐师百工之类……这些人奇技淫巧,能拿得上台面吗?柳淳偏偏要以这些丑类为党羽,一起摇旗呐喊,便是居心不良。一旦他们形成气候,占据朝堂,便会废掉孔孟之道,断绝千年道统。臣敢说,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在文庙里,供奉墨子杨朱!”
“杨朱何人?不过是利欲熏心,自私自利的小人,让他的门徒死灰复燃,当道掌权。人人言利,处处唯财。臣真的不敢想象,到时候,这中原大地,究竟会变成何等的人间地狱啊!”
齐德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重新跪倒,“殿下,陛下已经被小人蛊惑,这些年来,陛下重用锦衣卫,视百官为草芥,肆意株连杀戮,却不知体恤。如今朝中敢直言过错的正直之臣越来越少。圣人对百官心存芥蒂,结果给了小人趁虚而入的机会。臣刚刚听说了,陛下将鸡鸣山旁边,玄武湖边,近十里的土地,交给了那个小奸贼,供他办学之用!”
听到这话,朱标也是一惊,老爹还真是大手笔啊!
那块地方,不就在国子监的旁边吗?
难道老爹真的想让柳淳跟国子监打擂台?
朱标心中,各种念头翻涌,齐德继续哭道:“殿下,圣人戎马半生,打下了大明江山,以刚猛治国,情理之中。可二十多年的严政,已经让天下人喘不过气了,所有人都盼着殿下能够以百姓为重,偃武修文,于民休息。这才能让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永世长存……可,可谁知道,陛下竟然越发重用奸佞,臣在那些太学奸贼的文稿之中,居然看到他们讨论,说宗法不该置于国法之上。主张拆分家族,反对以宗法处置族人!”
“殿下,家国天下,有家才有国,家稳固了,天下才能安稳……似他们这般奸佞的说辞,莫非要毁了祠堂,砸碎祖宗牌位?如此下去,人人不知道尊老敬老,不知道祖宗家法,又与禽兽何异?”
“殿下,臣之言发自肺腑,臣不是为了自己一人祈求殿下。如今天下士林,都在仰望着殿下,唯有殿下能够匡扶正道!恳请殿下,立刻上书才是啊!”
齐德讲了许许多多,朱标深深吸口气,面色不渝。
柳淳的变法,的确是太夸张了,一下子触及了这么多人的利益,难怪要反扑。士林这边,也着实让父皇失望,不然老爹不会下力气扶持柳淳。
夹在中间,他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啊!
“你让我上书,可我上书,又有谁会听!”
朱标颓然叹气,直接摆手,齐德还想说话,却发现朱标已经转身走了。只好从客厅退出,回到了住处,他沉吟良久,突然咬牙奋笔疾书,写了一张纸条,装入蜡丸之中。
“拿去吧!”
齐德对着空气说道,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鬼影,接过了蜡丸,轻轻笑了一声,沙哑着嗓子道:“齐大人,你总算想通了,老奴要提前恭喜大人,从此高官厚禄,衣食无忧了。”
“哼!”
齐德哼了一声,“某是为了孔孟道统,天下正道。尔速速离去,要小心颖国公,万一被抓了,全都完了!”
“齐大人放心,傅友德只会打仗,做这种事情,还是我们貔貅卫最在行!”
说完,他翻身出了书房,消失在黑夜中……第二天,朱标巡视洛阳散心,身边却少了齐德!
………………………………
第266章 换个储君又如何
“颖国公,你觉得柳淳的学问怎么样?”朱标漫步在洛阳的城墙上,傅友德紧闭着嘴巴,没有立刻回答。
朱标笑了笑,“颖国公,孤就是闲聊,没有别的意思,你实话实话就是了。”
傅友德闷声道:“殿下,在北平的时候,老臣认识了柳淳,他的学问难说好坏,可他倒是做了不少事情,新的军粮,改进火药,士兵的皮袄手套,滤水的木桶,都是他做出来的。靠着这些东西,将士们打仗更容易了,死伤也少了,不但收复了辽东,还在捕鱼儿海一战灭了北元,迎回传国玉玺。老臣也仅仅知道这些!”
傅友德说完,就闭上了嘴巴。
可朱标却听出来了,柳淳的学问非常实用,管用!
对于一个沙场老兵来说,的确是足够了!
你能指望着靠一本论语,降服敌人吗?
但话又说回来,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千头万绪,重在人心!
儒家有两千年的道统传承,已经深入人心,很容易就能找出一个绝对多数。依靠士人集团,就能坐稳江山。
可硬是要用一种新的学问,取代儒家,双方势必激烈冲突,带来动荡不安。
朱标从本能排斥变法,但是呢,他又不得不承认,柳淳基于民生问题,提出来的一大堆问题,几乎每一样,都切中要害,都剑指士人集团,不把乡村从士绅的手里抢过来,就遑论革除千百年的弊政。
朱标突然停住脚步,双手按在古旧的城墙砖头上。
洛阳城,历尽风霜,墙头斑驳,站在上面,似乎还能听到汉唐的金戈铁马,多少朝代,荡然无存,只余下史册上的几行文字。
从小到大,朱标读的史书多如牛毛,但他从来没有认真想过,大明王朝!父皇一手创立的江山,会不会也和那些王朝一样,烟消云散?
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任何的君王,包括储君在内,都应该思索,可很讽刺,朱标似乎没有认真想过。
在他的印象里,大明朝有老爹撑着,有那么多精兵猛将,文臣名士,只要亲贤臣,远小人,信之任之,天下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可问题是柳淳和太学生递上了的讨论结果,让朱标惶恐了。
原来在洪武盛世之下,还藏了那么多的弊端,还有那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百姓并不是安居乐业,吃喝不愁……他们只是在忍耐而已!
朱标突然害怕起来。
他害怕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历代二世而亡的朝代不是一个。
“明明是对的事情,孤却没有胆子推动!”
朱标自嘲笑了笑,夕阳之中,无限凄凉……从小到大,太多人把心血倾注到他的身上,包括父皇母后,也包括身边的文武,朱标突然觉得自己就像是被一条条丝线缠住的木偶一样可怜,左右不是,动弹不得。
我活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