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朱这么一说,有个人直接跪了,不是别人,正是唐韵!

    皇爷!陛下!

    别一个不放过啊,好歹饶了一个吧!

    这时候柳淳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有几句话说,还请陛下恩准!”

    老朱深吸口气,欣然点头,“柳淳,这个案子是你掀出来的,朕很满意,你有什么话,只管说吧!”

    “是!”

    柳淳顿了顿,朗声道:“陛下,所谓法令让人敬畏,就在于惩恶扬善,就在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于罪有应得!臣以为,安童牵连两大案子,罪无可恕,必须杀之,以儆效尤!安童唆使官吏,诬告荀顺庆。凡是参与的官吏,应该严惩,其中御史唐韵,有戴罪立功的表现,可以酌情恩宽,另外其他几名御史,必须流放!”

    老朱一听,勃然大怒,“柳淳!唐韵朕可以放了,但那几个人,跟安童有勾结,朕岂能饶过,必须也灭了他们的九族!”

    “陛下!”柳淳道:“这几位御史言官当中,最早一位,也是洪武十八年为官,跟修宫殿的案子,没有半点牵连,最多只是诬告而已,罪不至死。另外吏部也有官吏,配合调任没有过错的荀顺庆,应该一起处罚。”

    “至于这一次,安家借着两位官吏的船只,向京城运送钱财,此二人知道是钱财,却不知是昔年的赃物,也不应该处以死罪,可责打廷杖数十,驱逐乡里,永不叙用。”

    “还有,臣以为,安家派人进京,试图说服官员,帮着他们讲清……但他们打算找何人,并不知道,不能光凭着安家所说,打算如何,就给无辜的官吏定罪!”

    “总而言之,臣以为,罪证有多少,就办多少人,受安童唆使的官吏,如果有贪墨收钱的情况,应该安律治罪,若是没有,仅仅诬告无辜,流放已经是最重的处罚!”

    柳淳还要往下说,朱元璋怒了,“柳淳,你是替这帮人讲话,还是故作大度?想要收买人心?”老朱眼睛都红了,这么大的案子,他的宝刀都准备好了,你柳淳居然敢跟朕说,只杀安童一家,其余的人,最多流放,廷杖,你小子到底是哪头儿的?

    “陛下,臣曾听闻,在李善长一案之中,陛下也曾感叹,杀戮过重……可陛下又说,非重典不足以惩戒人心,不足以威慑百官……臣仔细揣度,以为陛下的原意还是要遏制贪墨,教化百官百姓……臣斗胆建议,这一次,不妨把安童一案,作为最好的例子。可以刊印成书,向民间散发,而且陛下可以将这个案子,作为各地科举考试的一个题目,让学子分析,其中所犯法令,如此一来,还能让读书人多多了解法令,知道大明律为何物!如此一来,他们若是日后为官,也会有所警觉。”

    “陛下,臣一心只是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陛下的万世英名,臣绝无其他用意,恳请陛下明鉴!”

    老朱俯视着柳淳,仔细品味这小子所讲。

    若是真如他这么说,把安童的案子,作为典型,让全天下人都清楚,那么安童老贼,也就彻底臭名远扬。

    相比起性命,文人似乎更在乎名声。

    这个惩罚,绝对够劲儿!

    比杀人剥皮来得更有震撼!

    老朱终于捻须微笑,“嗯,就按照你所说的办吧!锦衣卫这次立了大功,朕打算恢复锦衣卫的所有执掌权责,尔等以为如何啊?”


………………………………

第312章 重塑锦衣卫形象

    自从洪武二十年,锦衣卫名义上被废除,虽然实际的事情还在做,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这一次老朱真是开了天恩,要让锦衣卫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不得不说,柳淳这个案子办得好,给足了老朱的脸面,还让老朱出了多年的一口恶气。

    总体上来说,朱元璋还真没亏待过柳淳。而且锦衣卫是朱标让废的,换成别人,难免会被误以为打先太子的脸,但柳淳没事啊,他跟朱标是朋友,两个人又都主张变法,让锦衣卫替变法保驾护航,朱标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至于百官呢?

    他们当然想阻止,好容易干掉了锦衣卫,结果又死灰复燃,能好受才怪?

    可问题是要怎么阻止啊?

    这张嘴不知道怎么打开才好。

    按照老朱的脾气,这一次是绝对要大开杀戒,死成千上万的人,一点都没有难度。可柳淳力劝朱元璋,改变了老朱的心思,死的只是安家。

    朝堂的所有官吏,都要感谢柳淳的救命之恩,毕竟谁都有可能被牵连进去,柳淳着实救了大家伙。

    可问题是柳淳这小子哪是救人啊?

    他给朱元璋出的什么主意?

    把安童的案子,编成书也就罢了,毕竟大诰就是这么干的,上面有很多老朱亲自审判的典型案例,就是让老百姓能了解法令。

    多一个安童案,也就是增加几页纸而已。

    缺德的是后面的安排,要变成考试的题目,这就坑人了。

    众所周知,黄观是著名的六元,也就是说,一个人从白丁变成进士,至少要考六次,事实上一次通关的神级玩家太稀少了,多数人都考了许多次。

    如果变成考题,岂不是说,安童这个名字,要成为所有读书人都熟知的贪官典型了!过了多少年,甚至大明朝亡了,依旧被人牢记。

    柳淳啊柳淳,你小子也太狠了吧!

    你是不牵连无辜,可你让一个人遗臭万年啊!

    这以后不管犯了什么事情,千万别落到柳淳的手里,生死事小,清誉最大!

    一想可能遗臭万年,好多人都不寒而栗,觉得还是当清官算了。

    这帮家伙有如此念头,就证明柳淳的措施是对的,真正触及了文官的要害。

    现在文官们是有苦说不出!

    他们总不能讲贪官污吏也要面子吧?

    对于所有文官来说,现在就像是吃了一斤苍蝇那么恶心。

    谁都不愿意看到锦衣卫死灰复燃,可谁也没有办法!

    只能眼睁睁看着柳淳,公然跪倒磕头谢恩。

    “先别急着起来,你不是还兼着太孙的师父吗,朕就给你加个太子少师的衔,以后上朝,位列六部之后!”

    这下子更好玩了。

    本来柳淳是正三品的锦衣卫指挥使,说起来三品的军衔,真不算高,毕竟武将这边还有一大堆的国公,侯爷呢!

    可加了太子少师就不一样了,这是正二品的文官,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太孙之师,排在六部尚书之后,侍郎之前!

    柳淳这小子蹦蹦跳跳的,怎么又成了高级文官了?

    要说现在最郁闷的人就是左都御史杨靖了。

    都察院的权柄很重,仅仅比吏部和户部差一些罢了,但是在排队上面,他是在六部之后的第七人,现在多了个柳淳,他是排在前面,还是变成老八啊?

    这不是让人难受吗?

    柳淳这小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一鸣惊人!

    所有的文官,全都一肚子怨气,又没处发泄。

    而且一些聪明人也意识到了,坏了!

    锦衣卫的地位比以前高了许多不说,而且柳淳给锦衣卫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帮煞神有了文化,有了手段,变得更加可怕了!

    对了,还有唐韵这个无耻的叛徒!

    早知道他这个德行,就应该把他溺死在秦淮河算了。

    真是失策了,要大祸临头啊!

    从朝会下来,所有人都乌云罩顶,愁眉苦脸,跟死了亲娘似的。

    唐韵却半点没有失落,他只想仰天大笑!

    “孙子们,你们等着吧!爷爷要给你们点颜色瞧瞧了!”唐韵暗暗想到,他急匆匆小跑着,到了柳淳的身后,嬉皮笑脸,标准的狗腿子形象,讨好道:“大人,接下来是不是要狠办几个案子,给咱们锦衣卫添点威风啊?”

    柳淳轻笑,“你还有安童一类的案子吗?”

    “这个……”唐韵摇头了,“大人,这样的大案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即便有,想要查清楚来龙去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卑职倒是知道一些官吏不够检点,还有人养外室呢!我们去抓,保证一抓一个准!”

    柳淳半点都不动心,只是哼了一声。

    “你要有点追求,咱们是锦衣卫,要办就办大案子。”

    唐韵为难了,“那,那没有大案子怎么办?”

    “打铁还要自身硬,趁着这个功夫,好好整顿锦衣卫,我需要一些真正的人才了。”

    ……

    转过天,柳淳召集所有锦衣卫,在衙门里商量要事。

    唐韵想了一个晚上,都是如何挑选人才,他甚至想介绍几个不错的朋友进来,一起来干事业。

    说起来有趣啊,他曾经也是壮怀激烈,想要匡君辅国,建功立业。

    但几年摸爬滚打下来,他就变了一个人,不改变也不行啊!即便是御史言官,也没法说真话,办正事。

    可谁能想到,他阴差阳错,进了锦衣卫,反而有机会是想年少时的梦想了。

    看哪个官吏贪墨,看谁违法,老子就办谁!

    放心,姓唐的不会手软的。

    唐韵满怀设想,可柳淳却没有谈人才的问题,而是谈一个让他惊掉下巴的事情。

    “弟兄们,我们要想办法,改变锦衣卫的形象,要在民间,树立起正面的典范。让老百姓提到锦衣卫,就竖大拇指,称赞咱们,是好汉子,是真正为国效力的勇士!是替百姓做主的青天大老爷……总而言之,咱们锦衣卫,要脱胎换骨,彻底改变!”

    “等等!”

    唐韵都听不下去了,他苦着脸道:“大人,这,这恐怖不成吧?”

    柳淳轻笑,“你怎么知道不成?”

    这个不是我知道,是人所共知好不好!

    自从锦衣卫成立的那天开始,就是朱元璋手里的一把刀子,杀贪官污吏,杀勋贵武夫,杀得血流成河,杀得日月无光。

    现在锦衣卫在民间,比在官场还可怕呢!

    小孩不睡觉,家里的人都拿锦衣卫吓唬孩子。

    让一群人不人,鬼不鬼的锦衣卫,脱胎换骨,完全是做梦!

    唐韵真想好好劝劝柳淳,咱们甘心情愿,当个恶人算了。让百官畏惧惶恐,其实也挺好的,至少他很满意了。

    “弟兄们,咱们是锦衣卫,这些年,为了朝廷,做了多少事情?立了多少功劳?咱们就不能成为一群让人羡慕的人?你们就甘心情愿,让人背后戳脊梁骨?”

    柳淳叹口气,“我想改变锦衣卫,也不是怕被骂。而是我们要真正好好办案子,让所有人信服。就需要有足够的人才,怎么能让人才进来?光是给钱是不行的,更何况锦衣卫的俸禄就在那里。我的意思是,要让百姓觉得当锦衣卫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当了锦衣卫,能光宗耀祖,家人与有荣焉。要让女的一听说是锦衣卫,就立刻想嫁了!”

    “噗!”

    终于所有人都憋不出了,全笑了。大人啊,咱们别做梦了行不?要说你往外面一站,女人争着抢着要嫁,我们这些人,拿着绣春刀架在脖子上,也未必有人愿意给我们当媳妇。

    唐韵很心累,他突然发觉,这个柳淳怎么那么不靠谱儿啊!

    到底是年轻,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诸位,我知道你们可能一时没法接受,但是前些日子我就讲了,锦衣卫要懂得法令,要按规矩办事,要采取严格考核……包括今天,我所讲的这些,是一整套,对锦衣卫的改造计划。”

    “你们听也好,不听也好!反正呢,我都是一定要做了!现在所有人,除了唐经历之外,全都去背书,月底有考试,谁过不去,停俸半个月,都滚蛋吧!”

    柳淳也不管大家伙的埋怨,直接把人赶走了。

    就剩下唐韵,柳淳居高临下,紧紧盯着他,弄得唐韵浑身毛毛的。

    “大,大人……有什么吩咐,下官一定照办,只是,只是下官也不知道,该怎么让老百姓愿意把女儿嫁给锦衣卫弟兄,卑职无能,请大人责罚。”

    “行了!我就是一说!”柳淳拉了把椅子坐过来,“你熟悉秦淮河的花船不?”

    唐韵真的要哭了,哪跟哪啊!

    “大人,你到底要干什么啊?”

    “也没什么,我就是请编点脍炙人口的戏文,好好夸夸咱们锦衣卫……”柳淳突然一拍大腿,这事跟唐韵说什么啊,他家里就有一个高手啊!

    罗大大,我来了!

    正在柳府晒太阳的罗贯中突然打了个喷嚏,竟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自从太子朱标去世之后,就没人再来找老罗的麻烦了。

    虽然太子是好人,但是没有催更的日子,真是安逸啊!

    每天早睡早起,老罗都觉得自己皮肤变好了,年轻了十岁,但愿日子一直安逸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13章 后院起火的吏部天官

    第一,老夫是文人。”

    “第二,老夫是有良心的文人!”

    ……

    罗贯中说完这两句,就把脑袋扭到了一边去,懒得多看柳淳一眼。真的,咱罗大大也是有脾气的,让我帮你写戏文,做梦去吧!

    “老罗,你真的不愿意帮忙?”柳淳冷冷笑着。

    罗贯中扭头瞥了他一眼,讥诮道:“你求人帮忙,不该叫罗老吗?”

    “我叫你罗老,你会帮忙吗?”柳淳反问道。

    “不会!”罗贯中断然摇头,“柳淳,别的不说了,头十年,我有不少好朋友,就被锦衣卫给抓了,老夫,老夫也差点进了诏狱。我跟锦衣卫有仇,你想让我帮着鼓吹锦衣卫,对不起!做不到!老夫也是有所不为的!”

    老爷子格外坚决,他现在有些后悔了,原来是贪图太子的庇护,后来觉得住着挺舒服的,又没人干扰,也不用赶工码字,老爷子就没离开。

    早知道会有今天的事情,罗贯中才不会留在柳府呢,他早就跑了。

    “柳淳,你现在好歹也是太孙的师父,为人师表,总要讲点规矩吧!老夫也不说别的了,你现在就放我离开,我,我拜谢你的恩德,愿你子孙万代,公侯万代,要不我给你磕头,行不?”

    他说着要跪下,柳淳急忙伸手去搀扶,他的手还没碰得胳膊,老爷子就主动坐回去了。

    小样,我就是意思一下,你还当真了!

    柳淳面对这个不要脸的老货,只能白眼以对。

    “老罗,你想走就走,我绝不拦着,不过呢,你能不能听我把这次的打算,跟你说清楚,你觉得我想错了,你就走,如何?”

    罗贯中知道柳淳能忽悠,但是他都胡子一把了,还能上当吗?更何况在柳府白吃白喝,日子潇潇洒洒,柳淳虽然不怎么样,但三爷和夫人都是好人,比这小子强多了。

    “罢了,老夫就听听吧!”

    “老罗,我想问问,你这辈子有什么遗憾吗?”

    “没有!”罗贯中立刻摇头,“我著作等身,名满天下,有什么遗憾?要说有,也是交友不慎,认识了你!”

    柳淳摇头,“胡子都白了,还撒什么谎啊!身为读书人,连下场参加科考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写话本,勉强度日,你没遗憾才怪?”

    罗贯中给柳淳一个大大的白眼。

    “知道,你还放……算了,老夫不能骂人。”罗贯中哀叹了一声,颓然道:“老夫瞎了眼睛,没跟对真龙,其实啊,我要是赌赢了,什么宋濂啊,刘基啊,比我差远了!”

    “你就别吹了!”柳淳都听不下去了,“就你的那点本事,也就能写点了,不是你跟错了人,而是人家错用了你,知道吗?”

    罗贯中眼珠子瞪得老大,胡子都撅起来了。

    不带这样的,你小子太扎人心了!

    “好啊,老夫就是个废物,那老夫这就告辞,你也不用求我了。”

    柳淳撇嘴道:“在我的眼里,没有废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老罗,其实吧,这是你的机会,先别急着反驳,你听我说完……我想问你,这些年,那么多人骂锦衣卫,目的何在?”

    “这还用我说吗?”老罗冷哼道:“你们残忍暴戾,杀害了多少人?血水都染红了诏狱,能不招人恨吗?”

    柳淳也不以为意,“老罗,你就能想到这么点浅显的理由?就没有别的缘由吗?”

    罗贯中拧着眉头,沉吟道:“有,锦衣卫是天子亲军,是替陛下办事,所谓打狗看主人,骂狗也是为了骂主人,或者说,主人不敢骂,只能骂骂走狗了。”

    虽然被说成了狗,但柳淳并未生气,反而叹道:“锦衣卫替天子效力,惩治百官,压制勋贵,自然遭人怨恨。锦衣卫做了一分的恶,到了民间,就有十分。立国二十多年,锦衣卫人不人鬼不鬼,道理就是如此。我想帮锦衣卫重塑形象,其实何尝不是替陛下挽回脸面。”

    罗贯中紧锁着眉头,他似有所悟。

    “柳淳,你小子用心够深的!你这招既夸奖了自己,又顺便给陛下找回了面子……你,你可真会拍马屁!老夫服了,五体投地啊!”

    罗贯中起身,抚掌大笑,忍不住伸出两大拇指。

    “老夫要是早认识你几年就好了。”

    “什么意思?”柳淳不解。

    罗贯中哼道:“我就能按照你来写奸臣了,就你这份用心,不当个大奸臣都白瞎了!”

    柳淳气得翻白眼,这老货真是太欺负人了。

    “姓罗的,话我说明白了,你帮我呢,就是替陛下挽回面子,洗刷圣人身上的脏水。这件事情做好了,没准陛下格外开恩,你就能参加科举了。”

    “科举?”老罗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可很快又摇头了,“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又多少年不碰科举文章,如何能考进士?”

    “没让你考进士啊!再说了,不是还有八十多的状元吗?你想想,只要能立功,就可以先进国子监。有了监生的身份,其实你不用考进士,也能当官,只需要拜我为师就行了。”

    “你做梦去吧!”

    老爷子气得脸都黑了,让我拜你当师父,痴心妄想!

    “我告诉你,这辈子我一定要考个进士,要让罗家改换门庭,我说到做到!”

    老罗是热血沸腾,浑身颤抖,充满了斗志。

    “我现在就读书去!”

    “你等会儿!”

    柳淳一把抓住了罗贯中,“那个你还是先写戏文,把锦衣卫夸成一朵花,明白不?”

    罗贯中哼了一声,“我告诉你,老夫写戏文,就跟你冒坏水一样,随时随地,用不着你嘱咐!”

    ……

    刘三吾从翰林学士,升任到了礼部右侍郎,正巧又赶上了老头生日,女婿吏部尚书赵勉前来道贺。

    刘三吾笑呵呵的,“我都七十多了,还升官干什么!万一让人觉得是受了女婿的提拔栽培,老夫这张脸往哪里放,你在朝中,也会受到非议的,不妥,不妥啊!”

    赵勉连连摇头,“爹,凭着您老的资历地位,别说礼部侍郎,就算是尚书,那也是绰绰有余。没人会嚼舌头根子的。”赵勉向四周瞧了瞧,然后压低声音道:“爹,我跟你老交个底儿,有好些人想指望着您呢!”

    “指望着我?老夫能帮什么忙?”

    “是这样的,您老跟太子少师柳大人不是有交情吗?”

    刘三吾立刻瞪眼睛了,“怎么,想让老夫徇私枉法啊?”

    “不不不!”

    赵勉连忙摆手,苦笑道:“爹,他们是担心柳淳会对百官下手,现在锦衣卫恢复了元气,我又听说,柳淳天天加紧整顿,又四处抽调人手,时候我从锦衣卫衙门前面路过,里面训练之声,不绝于耳,很吓人啊!”赵勉变颜变色道:“爹,锦衣卫做了多少坏事,您老心知肚明,孩儿实在是没有办法,柳淳手段高明,奸猾过人,上面又有陛下撑腰,还有许多勋贵围在身边。孩儿虽然是吏部天官,可,可我哪是他的对手啊!”

    赵勉不停诉苦水,刘三吾只是冷眼旁观,老头轻捻着胡须,发出呵呵冷笑。

    “按理说你是百官之首,我不该多讲,可你是我的女婿,我就倚老卖老,多说两句!你错了!你大错特错了!”

    刘三吾毫不客气教训道:“柳淳在三法司,在金殿所讲,我都知道了。他是要正道直行,要整顿锦衣卫,要好好肃清吏治,人家是真正在做事情。你怎么能让我去添乱掣肘呢?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赵勉被说的老脸通红。

    “爹啊,你可清醒点吧!”赵勉真的要哭了,“锦衣卫什么德行,您老不知道?有句话怎么说来的,是是什么改不了吃什么……大喜的日子,我就不说脏话了。柳淳那是往脸上贴金。自己吹牛呢!我宁可相信秦淮河的姑娘从良,我也不信锦衣卫改过自新!”

    这爷俩还吵了起来,正巧媳妇带着外孙子进来,小孩子刚刚十二岁,身材瘦高,很有点书卷气。

    刘三吾索性不搭理赵勉,把外孙子叫到面前。

    仔细瞧了瞧,“你娘是幺女,你也是幺子,赵刘两家,以后都要看你了。”刘三吾笑道:“你有什么志向,以后打算干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