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知道柳淳挽救了蓝玉的性命,王弼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被蓝玉牵连……这位又对太孙忠心耿耿,假如他活着,朱老四的胜算就不大了!
顶点
………………………………
第330章 略感失望的朱元璋
蓝新月又欢腾起来,她每天都能到柳府来了。
柳淳虽然很忙,但偶尔会跟她聊天,还会跟她一起练练拳脚功夫,虽然只有那么两三次,蓝新月却无比满足,开心的要飞了。
她把柳淳的伙食都给包了,不光柳淳,就连家里的大肥猫都有成堆的食物。
为了不至于让猫肥死,柳淳弄了许多签子,把食物戳在树上,想吃东西不?想吃就要上树。
柳淳能清晰感觉到,大猫的幽怨。
不过对于一只超肥的黑猫来说,不管做什么动作,都萌得不要不要的。
柳淳欢快地往树上放食物,大猫就不得不一次一次,爬上树,也不知道每一次燃烧的卡路里能不能靠着食物补回来……
看起来,柳淳的日子过得很安逸,但实际上,他天天都在盯着,片刻不敢松懈。
郁新被人结结实实诬陷了……他很清楚,必须查出真相,当年郭桓案,还有更早的空印案,全都指向了财税体系。
老朱这个抠门皇帝,最忌讳的就是被占便宜。
假如真的查出来,太仓存粮出了问题,户部一点都不知道,别说他这个户部尚书了,就连下面的十三个清吏司,还有那些不在编的书吏,没准都被老朱杀个精光。
所以郁新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以赴,彻查仓库的问题。
他跟柳淳不是讲了,仓库是户部管不得的吗!
其实这家伙也留了一手,王弼虽然不搭理户部,但所有的进出账目,还是要交给户部的……郁新就发动人员,仔细核查账目,夜以继日地计算。
户部的这帮人,虽然比起柳淳手下的账房差着许多,但能执掌一国的财税,本事也不一般!
“大人,我们清点出来了,太仓亏空了十八万石粮食。”
郁新紧皱眉头,“就这么一点吗?随便报个损耗,就能抹平的。”
“大人请仔细品品。”
郁新从手下人诡异的笑容中,读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他再仔细看下去,发现陈粮竟然多了一百五十万石,相应的,新粮少了一百多万石!
郁新惊道:“我们核算的结果,跟仓场送来的数额,差距不小啊!你们敢确定,自己是对的?”
手下人忙躬身道:“大人,小的们知道这事情至关重要,断然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大人放心,千真万确!”
郁新攥着结果,久久不语。
显然,太仓出了问题。
而且还不是小事情。
根据郁新多年为官的经验,把手伸到太仓,就要耗费许多功夫,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
换句话说呢,费了这么大劲儿,就占一点便宜,几乎是不可能的。后面会扯出来的事情,必定是惊天动地!
拿郭桓案来说,牵连人数非常广,有数万之多,六部十三省,全都有人牵连其中,贪墨的粮食,竟然达到了两千四百万石!
老朱都被这个结果给惊到了,为了不让老百姓吓到,在写进大诰的时候,只写七百万石。
有些人或许会怀疑,真的能有那么多吗?
郭桓不过是户部侍郎,他贪这么多粮食,要干什么?
甚至有人觉得这是朱元璋故意兴起大狱,杀戮功臣,是诬陷无辜,甚至还会把老朱的弑杀,再大肆渲染一遍……其实吧,郭桓案跟勋贵功臣的关系真不大。
朱元璋带着他的淮西勋贵,打下了江山。
但是这些能征惯战的将领,没法治理国家。老朱手上虽然也有一些文人,但是整个官僚体系,还是承袭元朝的那一套,尤其是中下层的官员,不用没人啊!
包括郭桓在内,他在元朝的时候,就已经入仕为官,后来不断升到了户部侍郎。
这帮人沾染了元朝的恶习,很多人都挖空心思,贪墨国帑民财,无所不用其极。
整个官僚体系,十分腐败。
老朱早就知道这些问题,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吃,他先废了中书省,打破整个官僚体系,接着又以郭桓一案为突破口,将元朝残留的官僚,一扫而光。
翻开洪武末年的高官履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赵勉、杨靖、郁新……这些人全都是洪武十八年之后,老朱快速提拔起来的。
说得再明白一点,郭桓案固然是惩治贪污,肃清吏治,其中也包含着新陈代谢,彻底淘汰元朝遗留的官僚体系的目的在。
查出那么多的贪官,找出那么多被贪墨的粮食,也就不意外了。
作为郭桓案的亲历者,郁新很明白,户部的案子,要不就别查,一旦决定查下去,能揪出什么来,谁也不知道。
一个王弼,他背后会不会是整个淮西勋贵?
要真是这样,自己也没有好下场。当年审理郭桓案的官员,不就是老朱给宰了,以平息众怒吗!
郁新可不觉得他有柳淳一般的圣眷,能够金刚不坏。
可若是不查,亏空只会落到户部的头上。
他在变法上面,已经失了分,再弄出案子,干脆自己去菜市口领一刀之苦算了!
倒是柳淳提到过,愿意帮他说话,可这个案子让柳淳帮忙,未免也太不够朋友了。
不管生死如何,老子拼了!
郁新怀着玉石俱焚的心,来到了午门,递了牌子,见到了朱元璋。
老朱的眼神已经不太好了,但是架不住有人孝敬啊!
前不久,柳淳就弄个了老花镜给朱元璋。
被误会,柳淳还没烧玻璃呢,这个老花镜是用水晶片磨出来的,只有一个镜片,有点像放大镜。
老朱单眼吊,看着郁新的奏疏。
渐渐的,朱元璋的脸色就变了!
“郁新,新粮和陈粮的缺口这么大,到底是怎么回事?”
郁新额头见汗,“回禀陛下,臣身为户部尚书,难辞其咎,以臣的推论,应该是有人倒卖官粮!”
郁新解释道:“在市面上,新粮要比陈粮贵得多,尤其是五年以上的陈粮,哪怕是太仓,每年也有很多发霉腐烂,被扔掉的粮食,多达十万石以上。假如遇到了水灾,丢弃的粮食就更多了。”
“臣觉得,是不是有人会把新粮当成陈粮给扔了,长年累月下来,就造成了陈粮过多的结果。”
郁新诚惶诚恐,每一个字都小心翼翼。
他虽然推断有理,但问题是没有真凭实据。
万一老朱一怒之下,治他胡言乱语的罪过,那就倒霉了。
这帮当官的,除了柳淳之外,那是都被杀怕了。
可今天的朱元璋,仅仅是怒了一阵,就渐渐的恢复了正常。
他语气沉闷道:“郁新,你下去,继续追查,朕要更多的证据。”
“遵旨!”
郁新擦着冷汗,从宫里出来,这算又活了一次!
他迈着轻快的步子,去继续查案了。
而朱元璋呢,反反复复,看了郁新的奏疏,最后他摊手,把老花镜扔在了一边,揉了揉酸胀的眼睛。
“允炆,你怎么看?”
朱允炆伺候在老朱的身边,他见郁新捅出这个案子,神色也是变了几次。好在,朱元璋默默看奏疏,他有足够的时间,平复心绪。
“皇祖父,窃取太仓之粮,罪大恶极,孙儿以为当一查到底!”
老朱不置可否,又问道:“眼前太仓是定远侯王弼在负责,你以为王弼其人如何?”
“这个……孙儿不知,孙儿只知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皇祖父治国严厉,不徇私情。许多勋贵都被皇祖父严惩,孙儿以为,王弼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朱允炆掷地有声道。
老朱瞳孔微微收缩,看起来似乎是很满意,“你能识大体,顾大局,皇祖父很欣慰,你下去吧!”
当朱允炆离开了寝宫,老朱的眼神闪烁,微微叹息。
朱元璋不徇私情,可他还有个好朋友叫汤和。
“允炆啊,你撇得太干净了!”
顶点
………………………………
第331章 定远侯之死
老朱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都说天子无情,其实也不尽然,像朱元璋这样,一手打下江山的强悍帝王,当然可以无情,可以铁腕治国……其实说朱元璋无情,也不公允,至少老朱深爱着马皇后,喜欢那些听话的孩子们,在大臣中,信国公汤和,包括柳淳……这些人都是老朱在乎的。
如果什么人都不在乎,那就真的变成孤家寡人了,还怎么坐稳龙椅。
太孙的根基不够坚实,秉性也不够强势。
如果不能护着身边的人,一味的刻薄寡恩,谁又会替太孙卖命啊?
老朱很了解王弼,功夫好,能打仗,做事也低调,其实他比蓝玉的优点还要多很多。有王弼辅佐,不说镇住军中的骄兵悍将,也能让他们老实许多。
毫无疑问,朱元璋给朱标配置的文武,恐怕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保驾护航团队。
到了朱允炆这里,不管是时间,还是人手,都远远达不到朱标的程度,但是老朱也不是没有安排。
首先,他让柳淳当了朱允炆的师父,接着又把蓝玉、冯胜、汤和几人送去了凤阳,免得朱允炆无法驾驭。
剩下的勋贵当中,以定远侯王弼为主,另外呢,加上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还有武定侯郭英等人,这个团队也相对不弱。
但问题是朱允炆没有领会皇祖父的意图,也没有往这个方面布局,而是拼命扩充东宫的文臣团队。
这就很尴尬了,讲论语的人再多,也没法帮你稳住整个朝局。
关键时刻,只要一两位大臣,就能扭转乾坤,一锤定音……可关键是朱允炆身边太缺少这样的人物了。
老朱眉头紧皱,说句实话,随着朱标的去世,老朱虽然还坚持变法,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皇位交替上面。
说句不客气的话,老朱怎么敢放权柳淳,那是因为柳淳主张变法,动了士人集团的命根子。
一个得不到士人集团支持的臣子,不会真正威胁到皇权。
假如有朝一日,柳淳得罪的人太多了,撑不下去了,大可以来一出挥泪斩马谡……这些事情,老朱不可能全都告诉朱允炆,作为一国的储君,应该有这个智慧,知道怎么用人,怎么防范……
当然了,不管怎么样,王弼都不该被抛弃掉!
朱元璋沉吟许多,找来老太监,在耳边嘱咐了几句,让他下去传旨了。
……
“在捕鱼儿海一战,王弼立下大功,迎回传国玉玺,他可是仅次于梁国公的第二大功臣。”柳淳思量着,“王弼为人又十分低调,我看陛下不会想要杀他,但是必须给陛下一个台阶下。很可惜,我没办法出头。”
唐韵点头,“不但大人不能出面,就连所有的勋贵,都不能出面。此时此刻够份量说话,又能说话的,只剩下一个人了。”
户部清查太仓,步伐越来越快,科道言官,都在蓄势待发。因为变法的事情,沉寂压抑的文官们急需一个出气筒。
这也就是柳淳没法说情的原因,他去找老朱,只会提油救火,同样的道理,自然也包括勋贵们。
谁说话,谁就会成为王弼的同党,进而遭到文官的围攻。
当然了,柳淳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文官怎么骂他都无所谓。
可问题是王弼没有这份金刚不坏的本事,他可扛不住文官的围攻。
“现在算来算去,就只有请受到文官认可的太孙出面,让他保下定远侯吧!”
唐韵又苦笑道:“大人,刚刚得到的消息,太孙可是跟陛下说,要严惩不贷啊!你有把握劝说太孙改口吗?”
柳淳笑得比唐韵还难看。
“我要是能劝说,之前宁王和辽王就不会去就藩了。关口不是我说什么,而是我早就不招人待见了。说得再好听,也只会以为我存心不良,还会适得其反。”
唐韵跟柳淳时间不长,但是他发现柳淳这个人,还真不坏。只要被当成了自己人,柳淳是推心置腹,也没有架子,更不像一些人那样,少年得志,张狂得不行。
在柳淳的手下,唐韵着实查办了许多贪官,做了很多以前身为御史,都做不到的事情。
唐韵可以这样说,他当了锦衣卫,不会流芳百世,但是,他死的时候,却能问心无愧!
身为一个读书人,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已经没有太多遗憾了。
“大人,容卑职说句不在行的话,太孙把太子多年积累的人情,已经败了不少了。而且我还听说一件事,前不久东宫请来几位先生讲学,其中一个人,竟然因为小太监伺候不好,把酒水洒在了外面,抬手就给了一个嘴巴子。”
柳淳一听,连连摇头。
就算以他的地位,也不敢对太监怎么样,哪怕最低等的太监,柳淳都是笑脸相迎。当然了,要是有太监惹了他,那后果自负。
在没有明显差错的情况下,太监是皇帝的奴仆,打狗看主人,怎么能随便下手呢!
“大人,你猜太孙怎么处置的?”
“他应该不会责怪师父们吧?”柳淳无奈道。
“不但没有责怪,还勃然大怒,让人把小太监拖了出去,给打了二十板子。结果小太监身体太弱,又是伤又是怕,竟然死了……”唐韵摇了摇头,“大人,咱们锦衣卫,说白了,也是天子的鹰犬,兔死狐悲啊!假使有那么一天,我看锦衣卫的下场,只会更惨!”
唐韵探身,凑到了柳淳的耳边,压低声音道:“大人,以你的才华手段,难道就没有办法,扭转乾坤吗?”
柳淳半晌无言,“唐韵,这次我不怪你,但不许有下一次,明白吗?”
“明白!”
唐韵立刻点头。
他死里逃生,两世为人,胆子大了不少,可也聪明了不少。
柳淳没有责怪他,就代表听了进去,至于该怎么办,让柳淳烦恼吧!
“不管怎么说,想办法保住王弼,以后对付文官的时候,也有人帮我们说话。”柳淳定了调子。
他没有去东宫,事实上,很长时间,朱允炆不主动找他,他也不主动登门。
柳淳找到了徐增寿,让徐增寿去告诉徐辉祖。
然后请徐辉祖出面,去劝说朱允炆。
身为徐达的长子,徐辉祖还是有些份量的,而且他向来不偏不倚,不咸不淡,跟朱允炆也算说得上话,的确比柳淳合适多了。
徐辉祖本质上跟王弼是一路人,他们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之外,就是老实本分。
朱标是太子,他们敬畏太子,朱允炆成了储君,他们也同样敬畏太孙。
徐辉祖得到了消息之后,思考了三天,这才去东宫说情。
弄得徐老四都翻白眼了。
大哥啊,你是属牛的吗?
救人性命,急如星火,片刻都耽误不得,你愣是耽误了三天,还敢说自己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这要是上了战场,就叫贻误军机,要砍头的!
“还好,太孙已经同意了,说是会帮忙的。”
柳淳长出口气,“也还好,这几日多了不少弹劾王弼的奏疏,所幸陛下都留中不发。看起来,陛下是想把事情压下去,只等太孙给他递个梯子了。”
徐增寿也长出口气,“定远侯绝对是当世的英雄,只是他这个人,太要强了,也太好面子。带兵打仗,几十年,几乎没出过差错。当年他还给陛下当过宿卫,我爹都说过,王弼铁面无私,没有军令,就连我爹都没法接近陛下。这次这么多人指责他管理军储仓不利,我看够他懊恼一阵子了。”
徐增寿想了想道:“你能不能给定远侯找点事情,让他暂时离京,等议论平息了,再返回京城不迟。”
柳淳想了想,“好吧,西南的确有叛乱,王弼又平定过大理,就让他带兵去平叛吧!”
“好!这个安排好!”
徐增寿欢天喜地走了,柳淳想了想,又把蓝新月叫来。
“我跟定远侯不熟,你替我送一封信过去,让他不要在意世人的非议,太仓的事情,我会想办法周旋的,至于其中的弊端,也有办法解决。”
蓝新月欣然点头,她骑着枣红马,带着柳淳的信,喜滋滋来见王弼,只是到了王家的门口,突然听到了里面有悲戚的哭声。
蓝新月大惊失色,连忙跑进去,正巧和王家的人撞在了一起。
“怎么回事?你们哭什么?王伯伯呢?”
蓝新月惊得大声叱问。
老管家是王弼的乡亲,当年跟着王弼一起投靠朱元璋,这些年来,王弼多次要帮着老管家弄个官衔,让他领兵为将,老管家都拒绝了,他一直留在侯府,跟王弼比亲兄弟还亲。
见蓝新月来了,老管家痛哭失声。
“姑娘,你怎么不早点来啊?”
蓝新月虽然脑筋不灵光,但也看出了问题,她揪着老管家的手臂,用力摇晃。
“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王伯伯呢?快说话啊!”
老管家哀叹了一声,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侯爷多刚强的一个人,他几时受过这样的污蔑,他,他,他……自刎了!”
蓝新月懵了,一屁股坐在了院子里,眼泪滴滴答答流下来,喃喃啜泣:“王伯伯,王伯伯,你怎么那么傻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332章 蓝玉问罪
王弼死了。
自刎在了家中,血溅三尺,凄惨无比!
这下子京城震动,比起往常,要更加猛烈无数倍……老朱杀的勋贵不在少数,王弼区区定远侯,连国公都不是,何以会如此悲愤呢?
难道说,他比李善长,傅友德更加有影响力?更加重要?
想要弄清楚缘由,不妨看看王弼的履历。
王弼也是凤阳人,但却不是最早归附朱元璋的那一批人,在元末乱世中,王弼先是结寨自保,因为武功好,渐渐有了名声。
后来他率领着乡亲,归附了朱元璋。
也就是因为这点时间差,造成了王弼处处比其他人晚了一步。
到了朱元璋手下,他先是担任宿卫,保护老朱的安全。
后来在常遇春手下做事。
与张士诚作战之中,王弼第一次展露出过人之处,他领兵跟张士诚的精锐硬碰硬,愣是把张士诚杀退。
常遇春趁机追杀,张士诚掉到了水潭里,差点丢了性命。
王弼一战成名,接着追随徐达北伐,光复大都,仅用了一年的功夫,就收复了两宋几百年,没有拿回来的燕云十六州。
王弼在军中,屡次立功,随后,他跟着蓝玉、汤和、傅友德、沐英,冯胜等人,不断出征,几乎是无役不与。
从塞北草原,到彩云之南,王弼杀了个遍。
虽然他没有单独领兵,但是每次的功劳都非同小可,到了洪武十七年,他终于受封定远侯。
算起来王弼是淮西勋贵之中,封爵很晚的一个,似乎无关紧要。
但是老天爷不愿意埋没一位名将,大任降临,鲤鱼化龙!
就在洪武二十年,王弼随蓝玉北上,先是击败纳哈出,接着一直追击到了捕鱼儿海。
一战之下,生擒北元皇帝,迎回传国玉玺。
这一战,让王弼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甚至有人说,论功行赏,王弼也该封国公。
其实按照捕鱼儿海的功劳,完全可以封两位国公,蓝玉和王弼,都在其列,但是王弼十分谦逊,不敢和蓝玉并驾齐驱,因此只是受了一些赏赐。
等到回京之后,王弼低调的让人吃惊,他一直负责练兵,几乎没有任何动静。
再之后,蓝玉去了凤阳,王弼索性连练兵都不做了,他被安排掌管军储仓,很显然,王弼也有了退隐之心。
作为一个沙场老将,王弼光芒万丈,在战场上,双刀无敌。可作为一个官员,王弼低调老实的让人心疼,他要是愿意争,或许早就受封国公了。
就这样一个老实人,以最惨烈的方式收场,自刎死在了家里。
能不让进城震动吗?
所有人都在问,王弼为什么死了?
不只是京城,消息传到了凤阳,一直闭门不出的蓝玉怒了!
“王弼!你个傻瓜!”
蓝玉二话不说,直接上马,冲出了府门,他要进京,要给王弼讨个公道!
就在蓝玉打马如飞,到了城门口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三个人,把他的去路给拦住了。
“蓝玉,你疯了吗?”问话的人是宋国公冯胜!
老爷子怒斥道:“我等奉旨,居住凤阳,没有天子旨意,岂能轻易进京?”
在冯胜旁边,胖乎乎的信国公汤和也哑着嗓子道:“没错,蓝玉,你不要意气用事。”
至于第三位,是蓝玉的外甥,郑国公常茂。
“舅舅……”
他刚想说话,蓝玉反手就是一巴掌。
“兔崽子,你也敢教训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