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三吾喃喃道,一旁的老仆强忍着泪水,低声道:“老爷,送孙少爷出去的时候,有人拍了我一下,跟我说,放心,一切都有安排,只要想离开的,都能平安!”
刘三吾猛地吸口气,老眼转了转,突然大笑。
“唉,老夫总算能安心赴死了!”
他迈着步子出门,老仆在门槛之内磕头送别,然后一扭头,去了厨房,提出了两桶油,撒在了房子里外。
“老爷,让奴婢追随着,到下面去伺候你吧!”
老仆准备好了火把,只等早朝结束,就一火而焚。
……
当刘三吾出现在午门外面的时候,所有朝臣几乎都到了,武将勋贵站一边,李景隆躲在家里不出来,只剩下一个徐辉祖为首。
文官分成一大一小两个圈,大圈是茹瑺等人,小圈是东宫的师父们。
刘三吾扫了几眼,就走过来过来,此刻茹瑺等人也急忙迎上来,低低声音道:“老前辈,昨夜禁军和锦衣卫,都有调动,怕是……您老人家不该来的!“
刘三吾哑然失笑,“茹尚书,没有什么该不该的,覆巢之下,玉石俱焚,老夫早就想好了,难道你还没想通吗?”
茹瑺深吸口气,“茹瑺有死而已,没什么好怕的,只是我担心整个变法大业,还有……”
刘三吾摆手,“别怕,怕了就会心软,心软了,脊梁骨就软了!”
老头突然目中光华闪烁,他扫视了许多支持变法的官吏。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我辈读书人从小就在念。何谓大道之行?老朽以为,先帝就在奉行大道,授田,抑制豪强,这是大道的一半……另一半就是变法均田,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服役,士农工商,人人纳税……国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不就是天下为公吗?”
“千百年来,历代儒者,都忘了自己的本分,忘了什么是真儒!两宋以后,理学兴起,士人手无缚鸡之力,贪图安逸,躲避责任,心中的家国天下,变成了颜如玉,黄金屋……崖山之后,又有多少人,入仕前朝?老夫就是其中之一,惭愧,真的惭愧!恨不能立刻去死!”
“到了今日,老夫希望所有读书人都该好好想想,我们最初捧起书本,想的是什么。入仕为官,求的是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谁都会说,可这八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伙可曾想过?”
……
老爷子的话,如同黄钟大吕,炸响在所有人心头,大家伙第一次从心底钦佩一个人。耄耋之年的刘三吾,宛如圣贤附体,一口浩然正气,直冲天际!
隐隐然,这个老头,居然比雄伟的奉天殿还要高大三分。
自两汉以来,历代儒者,何以能把持朝廷,跟君王共天下?难道就是靠着兼并土地,结党营私,贪墨误国吗?
或许文官之中,有大半都是坏的,可历代以来,总是不乏一些热血之士,不避生死,用性命告诉所有人,何为真儒圣贤!
茹瑺带头,向刘三吾躬身施礼。
“朝闻道,夕可死!多谢老前辈!”
朝臣们排着队,步入奉天殿,他们还是像以前一样,行礼参拜,可很多人都微微歪着头,不愿意去看上面的那个人。
更有人切齿咬牙,愤愤不平。
大殿上下,气氛十分凝重,压抑的让人窒息。
朱允炆突然幽幽道:“燕王朱棣,庆王朱栴,举兵谋反,罪莫大焉,朝中有人弃官逃走,意在投靠逆贼。一些朝廷重臣,更是勾结逆贼,心怀不轨,朕希望你们都想清楚,不管是谁,只要敢谋反作乱,就要诛灭九族,国法无情,朕不会客气!”
果不其然,谋反从来都是大罪之中的大罪,十恶不赦。朱允炆以天子之尊,一上来就问罪,许多人都被压住了,不敢开口。
可刘三吾却是轻笑连连。
“陛下,老臣想请教,何为谋反?”
朱允炆扫了一眼,又是这个老货,当初恩科的时候,就是他跳出来跟自己唱反调,还录取了那么多柳淳的弟子,如今又是那些人,纷纷弃官逃走。这个老货跟柳淳关系不浅,他就在京城之中,最大的毒瘤!
就算他不跳出来,也要拿他的皓首抵罪!
“刘老学士,你读了一辈子书,不会不知道,三纲五常,朕乃是天子,燕王和庆王举兵,就是谋反!这有什么好说!”
“哈哈哈!”刘三吾大笑,“老夫只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陛下承继大统以来,不遵先帝祖训,残害恩师,又急着铲除叔父,置变法大业于不顾?老臣斗胆请教,陛下,这就是你的为君之道吗?”
“大胆刘三吾!”景清忍不住跳出来,“你不要倚老卖老,身为臣子,如此无礼,冒犯君父。你已经犯了十恶不赦的死罪!你还敢质问天子,替逆贼说话,你简直可杀不可留!”
刘三吾斜了一眼景清,忍不住笑道:“柳大人在伶仃洋遇害,就是你去探查的吧?伶仃洋,让老朽忍不住想起了文丞相啊!柳公之功,不在文丞相之下,而柳公之冤屈,胜过文丞相数倍!”
刘三吾骤然语气加重,“柳淳自从洪武二十年起,协助朝廷,夺取辽东,一战灭北元,又在大宁屯田,开发边地,功在社稷。入京以来,筹建银行,大兴教化,推动变法,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先帝亲之信之,先太子敬之爱之……陛下乃是先帝之孙,先太子之子,柳淳之徒!陛下既然询问老臣纲常,那老臣也要请教,陛下为孙为子为徒,到底是该怎么做?”
疯了!
不光是景清了,暴昭,黄子澄,还有一大帮东宫的臣子,都怒目而视,仿佛要冲上来拼命一般。
“陛下,刘三吾辱骂君父,以下犯上,罪不容诛,请立刻将老匹夫拿下,千刀万剐,以谢天下!”
面对这帮人的指责,刘三吾笑得更开心了。
“杀人!这倒是你们最擅长的。可你们想过没有,天下这么多人,是靠着一把刀就能杀光的吗?对你们有威胁的人被杀了,不愿意替你们遮掩罪行丑事的人杀了,说真话的人也杀了……总而言之,凡是你们看不顺眼的,全都想杀了,真是好手段啊!不过老夫想说,你们总有杀不动的那一刻……你们说燕王起兵,是谋反!可老夫怎么觉得,他是在替天行道,铲除暴君桀纣!尔等宵小之徒,伏诛之日不远矣!”
“住口,住口!”
这下子东宫的师父们都疯了,把陛下说成桀纣之君,还有什么好讲的,老东西必死!
他们向这边扑来,茹瑺等人则是挡在刘三吾的前面,替他争取时间。
老爷子赶快吮吸了一口山参,声音更加高亢。
“陛下,先帝也曾杀人,可先帝杀人那是为了大明的苍生百姓!陛下呢?你想的都是自己的龙椅,须知道,你不遵先帝祖训,信用小人,残害忠良,倒行逆施,天怒人怨……你早晚会遭到报应的,摸摸你的脖子,上面的人头还在吗?”
“老贼!”
朱允炆脸色青紫,仿佛皮肤下面灌满了血。
“你这个老贼,杀了!把他拿下!”
侍卫们冲进来,可全都是高官挡着,他们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办。就在这时候,武将堆里,徐辉祖迈着大步过来,他人高马大,力气过人,几个文官想要拦住他,奈何都被徐辉祖撞飞了,有人的牙齿都被摔断,满嘴流血,大家都红了眼睛,只是差距太大了,根本拦不住,徐辉祖气势汹汹,冲到了刘三吾的面前。
老爷子早就知道了,哑然一笑,“中山王有你这样的不孝子,他真是死不瞑目啊!”
“家父是大明的忠臣!岂会和你们这些逆贼为伍!”徐辉祖怒喝道:“刘三吾,你还不束手就擒!”
刘三吾点点头,“徐辉祖,你总算跳了出来……老夫懂了!先帝突然驾崩,信国公中风……你这位魏国公出力不小吧?你可真是处心积虑啊,燕王和柳淳都看错了你!或许也怪他们太善良了!徐辉祖,你不惭愧吗?”
被老头如此质问,徐辉祖不由得一震,此刻的朱允炆却是忍不住了,气急败坏道:“魏国公,还不把老贼拿下!让他继续胡说八道吗?”
顶点
………………………………
第398章 以笔为刀
此刻应天的情况,一点都不好。
先是朱元璋驾崩,接着恩科弊案,虽然重新开科取士,结果还算让人满意,但很快柳淳死在伶仃洋,然后又是要诛杀燕王,接着刘三吾等老臣被抓下狱……人们从最初的悲愤,到接下来的愤怒,再到失望愤懑,就像是一口充满了蒸汽的大锅……
是的,老百姓已经看明白了。
真的,不要以为普通人是傻子,先帝驾崩,新君继位,变法派受到了打击,先是灵魂人物柳淳被干掉,接着变法派的旗帜燕王险些丧命,再之后就是名满天下的学宗鸿儒刘三吾,他老人家都那么大年纪了,还是被抓到了诏狱,就问一句,还有没有王法?
朱元璋在民间的威望那是不用怀疑的,而洪武大帝在晚年推动的变法,也着实起到了效果。不用讲什么大的事情,就拿锦衣卫来说,因为柳淳的整顿,锦衣卫办事讲究证据,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
锦衣卫带头,应天府,下面的县衙,甚至六部,大理寺……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都不敢对百姓怎么样,毕竟谁愿意自己的名声比锦衣卫还臭呢!
光是这一点,老百姓就深有体会,尤其是京城的百姓。
官不那么难见了,事情好办了……有什么委屈,把状纸递到锦衣卫,隔些日子就有人下来过问,帮着协调处理。
贪官污吏,被处置的更多了,但是几乎每个案子都证据确凿,审判的时候,还请百姓去旁听……做小买卖的人,只要交几个铜子的费用,就可以在指定的地方做生意。倒是那些大的作坊商行,经常被查税,谁敢少交,那是要下狱的。
这些新气象都是变法派带来的,可自古以来,变法是容易的事情吗?
没有,从来没有!
那些盘根错节的士绅官僚,他们甘心被改革吗?
大明立国三十年,许多勋贵名义上和文官有冲突,可实际上他们也做生意,交的税更少,他们愿意变法吗?
过去有洪武大帝压着,谁敢说一个不字?因此看起来变法派声势浩大,占据了优势,拿到了“两个王四个二”的天牌。可仔细看看,除了这几张大牌之外,全是三四五六一类的货,这牌真的不好打。
不过话又说回来,朱允炆的处境更加艰难糟糕,甚至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
他本来得位就不是理直气壮,正因为惶恐,他就想着快刀斩乱麻,越快越好。一场恩科,让他看到了柳淳的实力,生怕柳淳回来添乱,所以就必须先杀了柳淳。
杀了柳淳之后,事情闹得更大,那就去杀朱棣,朱棣没杀成,激起百官反弹,朝野上下,全都乱了。
每天都有人辞官,别说鸡鸣山学院,就连太学生都有人跑了,就算不去投靠朱棣,也不愿意留在京城,跟朱允炆同流合污。
皇帝虽然号称孤家寡人,可是真的混成了孤家寡人,那就离着死已经不远了!
朱允炆刚刚拿下刘三吾,将老头打入诏狱,然后又把茹瑺等人,囚禁在朝房,不许他们离开,外面就让徐辉祖带兵守卫。
朱允炆返回了寝宫,他要好好想想,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陛下,太,太后,她,她……走了!”
吕氏死了,到死的时候,她都握着那一颗要命的隋侯珠!
朱允炆扫了一眼枯瘦如骷髅的吕氏……深深吸口气,对这位母亲,朱允炆不知道说什么好!
没有母亲做的这些事情,他当不上皇帝,可吕氏做得那些事情,又给他添了太多的麻烦……朱标之死,王弼之死……还有乱七八糟的事情。更为重要的一点,在朱允炆刚刚当上太孙的时候,就是吕氏的意思,让他疏远柳淳,才错失了和变法派结盟的机会。
走到了今天,自己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可用之才了。
“太后生性节俭,她的丧事一切从简,不要惊动朝野了。”
不知道吕氏是否泉下有知,她好歹当上了太后,可谁能想到,她的下场,竟然连一个普通的皇妃都不如,自己的亲生儿子,连丧事都不愿意替她费心思。
这些年,她算计这个,陷害那个,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
朱允炆重新回到寝宫,不好的事情又来了!
“启奏陛下,刚刚方先生送来了一份奏疏!”
“方先生!”
朱允炆大惊,立刻接过来。
眼下东宫的旧人当中,要说有点见识手段的,只剩下方孝孺一人而已!这倒不是说方孝孺有经天纬地的才华,而是方孝孺心正,能从大局出发,私心杂念少很多。这一点对朱允炆来说,那是绝对重要。
他可以失去任何一个人,唯独不能失去方孝孺!
可偏偏方孝孺就上了一道乞骸骨疏!
方孝孺自称是衰朽无用之人,如今陛下已经登基称帝,君临天下,他也该大功告成,到四处云游讲学。
一句话,俺老方不陪你玩了!
此刻的方孝孺,五内俱焚,悲痛伤心,几乎到了绝望的程度。
方孝孺这个人还是很有趣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站在江南士大夫的立场上,针对朱元璋的旧制就行了批判,他反对分封,反对严刑峻法,反对老朱的大肆杀戮……可是跟黄子澄、练子宁等人不同,老方在反对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土地的问题。
因此方孝孺想借着恢复井田,来一劳永逸,解决土地的兼并问题。
当然了,方孝孺的做法激起了整个士绅集团的不满。
在历史上,朱棣能够靖难成功,以弱胜强,也跟士绅集团的支持脱不开关系,除了江南的士绅之外,其他人几乎都站在了朱棣这边。
要不然也不会拿下南京之后,整个天下都尽数归心,传榜而定了。不过却不能因为朱棣的胜利,就认为方孝孺是错的,至少说,他的方法可能错了,但他看到的问题,他的初衷,却未必是错的。
这就是老方相比那些人,与众不同的地方。
站在宗法的角度上,方孝孺选择支持朱允炆,没有任何错误,他毕竟也是个标准的士人。在几次朱允炆遇难的时候,老方给他提出了意见,也是尽心尽力。
可是随着朱允炆登基,做得事情,让老方失望到了一个极限……
幸好自己只是白身,还没真正入仕,走了也好。只是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就再也没法实现了……方孝孺带着遗憾,来到了十里长亭。
他回望京城方向,正准备做最后的告别,突然尘土飞扬,一队人马席卷而来,在无数侍卫的簇拥之下,朱允炆亲自追来了。
“先生,先生!”
他从马背上跳下,快步跑过来。
“方先生,难道连你也要弃朕而去吗?”
朱允炆一句话问出,眼中含泪。方孝孺看着这位少年天子,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陛下,草民何德何能,当得起陛下的天恩,草民的确才微智薄,难当重任,留在京城,又怕让陛下误以为还有一个可用之人,所以草民才留书离去,还望陛下成全!”
朱允炆用力摇头,他的手死死揪住方孝孺的腕子。
“先生,你要是走了,朕就成了孤家寡人,朕的江山……就不保了!先生,你万万不能走啊!”
……
一刻钟之后,方孝孺跟朱允炆坐在了十里长亭,周围都是侍卫保护,其他人都赶得远远的。
方孝孺唉声叹气,说实话,他要是想走,又何必上那一道奏疏!可若是让他就这么留下来,他也真的没什么滋味。
“陛下,草民受陛下赏识厚恩,不得不对陛下开诚布公。这是最近市面上流传的一篇文章,请陛下观之。”
朱允炆接在了手里,仔细看去,这篇文章的作者署名叫做“东海评论”,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朱允炆皱着眉头看了下去……
“……想必大家都注意到一点,在洪武二十年以后,不断有声音,指责先帝用刑太繁,主张以宽仁治国,于民休息,轻徭薄赋,恢复民力……这些说法听起来都冠冕堂皇,可试问历朝历代,为什么穷苦百姓,多数在国初的时候,能够吃饱饭,能够安居乐业。等到了所谓盛世,反而流民数量大增,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呢?“
“道理其实显而易见,所谓宽仁,所谓于民休息,不过是士绅集团的一个借口而已!他们能免役免税,他们有数量众多的土地,有充裕的钱财……只要朝廷不管,他们就能放手兼并,抢夺百姓田产,把自耕农变成佃农,再把佃农变成流民,最终吃干抹净,一点不剩!”
“先帝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针锋相对,推行变法。朝廷不能无为而治,不能对民间的不公平视而不见!无为而无不为,朝廷要先建立起公平的税赋徭役制度……就好比一场棋局,双方的棋子要数量一样,接下来比的是棋力高低。可若是一些人棋子本来就比别人多很多,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公平较量?“
“先帝雄主,自然看得明白,其实历代帝王,也并非都是傻瓜。只是那些士绅地主,他们实力太过雄厚,远超草民百姓。大多数没有出息的天子,就只能妥协,美其名曰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说白了,就是他们联起手来,共同欺负普通百姓,盘剥压榨,肆无忌惮……”
朱允炆看到这里,豁然站起,嘴唇哆嗦。
“反了,反了!”
他声嘶力竭地吼叫着,“是谁,是谁写的这篇文章,朕要杀了他!杀了他!”
方孝孺面色凝重,突然坚定道:“陛下,既然如此,不如就把草民也杀了吧!”
朱允炆大惊,他急忙过来,拉住老方,“先生,你,你这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难道是你写的?”
“并非草民所写,可写此文章之人,却说出了草民的心声!让草民豁然开朗,真想浮一大白!”
顶点
………………………………
第399章 乡勇出现
朱允炆的脸色很难看,真的难看!
“方先生,这篇文章挑唆君臣父子的关系,鼓动百姓犯上作乱,用心险恶,必定是柳淳一党的手笔,似这般无君无父,没有尊卑上下的畜物,就该杀!狠狠地杀!杀光了他们,天下就太平了。”
朱允炆还想往下说,却觉得不合适,忙转身道:“先生,朕没有说你,你,你和他们不一样的!”话说得很苍白。
老方重重叹口气,“陛下,这篇文章或许有过分之处……可上面所写的哪一句是假的?”
“这个……先生何必钻牛角尖儿,这篇文章违背纲常,简直大逆不道,十恶不赦……”
方孝孺突然大笑,“陛下,若是如此看事情,那草民就只能拜别陛下了!”
说着老方又要走,朱允炆扯住方孝孺,急红了眼,“先生,朕来求先生,是真心诚意,先生又何必执意弃朕而去呢?”
老方苦笑两声,“陛下,非是草民不愿意留在京城,替陛下效力。奈何陛下到现在,都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和如此被动。”
朱允炆悚然一惊,是啊,他一直很困惑。
当初他被立为太孙,虽然不如他爹稳固,可各方大臣也都认可了他。但后来随着变法越来越深入,他身边聚集的文人越来越多,他跟变法派之间就越来越疏离。
到了最后,朱元璋动了易储的念头,假如不是老朱突然驾崩,没准就是朱棣登基称帝了。
“方先生,朕,朕并无过错啊!柳淳乃是权臣,朱棣又是藩王……他手上握着十几万人,若是有不臣之心,内外勾结,朕,朕立时就被推翻了,朕,朕不过是自保而已。天下臣民百姓,怎么就不能体谅朕的难处!朕,朕可是他的君父啊!”
话说到了这份上,方孝孺也彻底醒悟了。
朱允炆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私,他时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认为别人都要围着他转,尤其是当了太孙之后,这种心思就越发明显。
回头看看朱允炆跟柳淳的相处,其实他们一度有希望缓和关系的,奈何朱允炆始终都放不下身段。至于柳淳,他跟朱标亦师亦友,又是老朱的宠臣,怎么会像齐泰黄子澄等人一般,去捧朱允炆的臭脚。
反过来,朱允炆就觉得柳淳桀骜不驯,难以控制。他手下的门人弟子,一个个眼高于顶,动辄就要改变祖宗法度,动辄非议圣贤,百无禁忌。
一群没有丝毫敬畏之心的人,怎么能成为可靠的忠臣?
朱允炆始终没有想清楚,这个世界的忠诚,不只是针对一个人而已,。柳淳跟他的门人弟子,说实话,有利益结合,但更多的则是志同道合。
柳淳用自己的说理方式,征服了他们,让这些人自觉站在了柳淳的身边。
柳淳的势力越大,朱允炆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