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为统帅,心里想的是这些玩意,李景隆绝对是奇葩当中的奇葩,缩写成奇葩二次方。

    只不过李景隆还不知道,就在他的军中,还有一个人,也在盯着他。

    这个人有点惨,连士兵都不是,只是负责运粮的民夫。

    柳淳真有些郁闷……他装死是成功的,可装死之后的日子,就没有那么惬意了,尤其是两军交锋,总要出力气吧!

    现在的历史走向,虽然大方向还在,但具体的事情已经面目全非。

    谁知道李景隆会不会偶尔灵光一现,万一朱老四栽在了这个傻瓜的手里,那可就完了。所以柳淳冒充民夫,随军北上。

    柳淳练武多年,虽说功夫一般,但身体素质绝对一流,没法子,谁让他不满足一个老婆呢!这男人啊,就要吃得了辛苦,能负重前行,这才是好汉子!

    柳淳鼓励着自己,他跟大家伙一起,翻山越岭,有时候还要把粮食卸下来,背到坡上,然后再装车下去,一百多斤的粮食,扛着上坡,还要一趟一趟的,该有多累?

    柳淳身上的汗水湿透衣服,都发出了馊臭的味道,好在他不是那么娇贵的人,要不然,还真撑不住。

    终于到了吃饭的时候,民夫能有什么讲究的,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有人埋锅造饭,还有人去河边打水。

    柳淳转了一圈,手里提着两个竹鼠回来了,环境还不错,竟然有竹鼠吃!

    同行的民夫都露出了羡慕的眼神,有个老头就忍不住套近乎道:“小兄弟,好身手啊!真是好样的!这个竹鼠够肥的,怕是有三四斤,一个人都吃不了!”

    他不停称赞,用意再明白不过,你还不分我一点?

    柳淳懒得搭理他,只是用手里的匕首切开肚子,将皮毛扒掉,然后又取出内脏,清洗之后,就用削好的竹片,做了个架子,把竹鼠绑在上面,然后弄了点炭火,慢条斯理地烤着,很有点华农的味道,就差一个兄弟了……

    小老头盯着柳淳半点,这小子榆木疙瘩儿一个,属于铁公鸡的,根本不愿意让。

    再看看柳淳的个头身板,他又不免胆怯……这小子看起来不甚粗壮,可浑身上下,线条匀称,充满了力量。偶尔露出来的手臂,更是粗壮无比,爬满了青筋,想胜过他,把握不大,即便自己还有两个侄子但帮手,也不容易啊!

    小老头放弃了对竹鼠的垂涎,只能嚼着充满了砂石的糙米饭,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吃过了饭,大家随便找个地方就睡了。

    柳淳眯缝着眼睛,正在闭目养神,突然,身边响起窸窸窣窣的声音,他睁眼看去,发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家伙,蹲在自己的面前,他手里拿着两块柳淳扔掉的竹鼠皮。

    “那个……大哥……这个能不能给我?”

    柳淳笑了,“怎么,你饿了?”

    “不不不!”小家伙连忙摇头,他向四周瞧了瞧,见大家都睡了,才压低声音道:”你听说过鸡鸣山学院吗?我听那里的人讲,北边可冷了,冬天下大雪,能冻掉脚趾头!”小家伙很认真道:“我,我没有御寒的衣物,要是冻掉了脚趾,就回不了家了!会成为外丧鬼的!”

    小家伙怕怕道:“以后你打猎吃肉,把皮给我,我手艺很好的,这一路上,我们做两件皮衣,皮靴,就不怕冷了!”

    小家伙为了让柳淳相信,还掏出了身上带着的针线,“大哥,你那么高大,我给你做衣服,是你赚了!真的!”

    柳淳突然笑了,“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儿!”

    柳淳伸手,把另一只竹鼠拿了过来,递给小家伙,“吃吧!回头我教你怎么处理毛皮!”

    半大小子,哪有不喜欢吃肉的,更何况竹鼠肉那么香,他连着咬了两大口,嘴里塞满了肉,鼓起的腮帮,还真有点像个机灵了的小竹鼠。

    “大哥,你还会处置皮毛?”

    柳淳点头,“不算什么难事,我会的东西还真不少。“

    小家伙来了兴趣了,“那,那大哥你会教书呢?我是说教,教鸡鸣山学堂讲的东西?你懂吗?”

    顶点


………………………………

晚上请假一章

那啥……到了一个大情节了……为了避免前面的状况,小的要好好理一理……明天早起补……还有啊,战争戏写不大好,我想想从哪个角度切入好……
………………………………

第402章 朱棣的手段

    “昨天的腿抽筋,前天的打架受了内伤,大前天中暑了……大哥,今天你找什么理由啊?对了,你咋没抓竹鼠啊?”

    少年看着柳淳手里的野兔,略显失望,虽然兔子肉更多,皮也更大块,但味道就……“行啊,有的吃就行。”少年笑嘻嘻接过来,娴熟地剥皮,去内脏,架起来烤。可烤着烤着,少年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一只野兔好像是被弓箭射中的,问题是大哥身上没弓箭啊?

    这是怎么回事?

    他战战兢兢道“大哥,你的兔子哪里来的?”

    “捡的!”

    “捡的?别是那些军爷猎的吧?”小家伙害怕了,变颜变色道“大哥,你还是送回去吧,咱别为了一口吃的,把小命都丢了啊!”

    柳淳哼了一声,斜着少年道“年纪不大,还挺谨慎的,赶快烤熟,肚子都叫唤了。没人会为了一只兔子为难你的。”

    “哦!”

    少年勉强答应着,可他还是十分小心,吃完之后,赶快把骨头埋起来,还在上面撒了泡尿,弄了点伪装,然后才小心翼翼到了柳淳身边,献宝似的,掏出了一张二尺见方的鼠皮点子,递给了柳淳。

    “哥,你晚上的时候,垫在身下,不潮!”

    柳淳接过来,瞧了瞧,还真别说,手艺可以。记得张定边到处跑,身上就带个狗皮卷。或许这玩意真能养生长寿,柳淳大大方方笑纳了。

    “还不错,那咱们现在就上课!”

    “上课?”少年激动坏了,“哥,你要教我本事了?”

    “不是本事,是常识。”柳淳纠正道“你刚刚不是问为什么没有竹鼠吃了?很简单,因为没有竹子了,那为什么没竹子了?这就是南北气候不同……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温度决定植物的生存……你能想到往北走,要准备御寒的衣物,这一点就很好,因为你比许多朝中大员,还有军中领兵的将领,都要聪明许多!”

    “啥?”

    少年听傻了,“哥,那些都是贵人啊,怎么会比我还笨?”

    柳淳耸了耸肩,“他们就是这么笨啊!十几万大军,无数的牲畜民夫,他们都没有想到准备御寒衣之物,你说他们笨不笨?”

    ……

    柳淳指出了军中最大的弊病,可作为三军统帅的李景隆丝毫没有察觉,或者说,他现在已经被架空了,当然了,也是他心甘情愿的。

    军中上下全都知道一件事,遇到了问题不要找曹国公,即便找了,那也要去询问监军大人,一切以监军的话为准。

    练子宁第一次领兵,但他觉得打仗也没有什么难的。

    根据情报,朱棣跟朱栴进了西安,目前都在秦王府,而秦王朱樉的长子朱尚炳正在招待两位叔父。

    “二王三方,俱在城中,我们只需要先礼后兵,老夫已经派遣一舌辩之士入城,他必定能痛斥奸贼,扬我军威。朱棣凶顽,未必会束手就擒,但足以搓动锐气,让朱棣胆战心惊,不敢应战。”

    练子宁说完,瞧了瞧李景隆,含笑道“曹国公以为如何啊?”

    李景隆连忙点头,“练大人不愧是两朝重臣,天子之师,果然见解高明,打仗以正和以奇胜,朝廷兴仁义之师,讨伐逆贼,必定能马到成功。”

    练子宁连连点头,他越发觉得李景隆是个可造之材,老实,恭敬,听话……这样的武夫真是太难得了。

    或许这就是大多数没上过战场的文人的通病吧!在他们的心目中,永远把自己放在了诸葛亮的位置上,觉得可以算无遗策,下面的人只要听他们的话,就不愁不打胜仗。在他们的心中,也从来没有把战争当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当然了,练子宁不会那么白目,可他总觉得自己掌握了绝对优势,朱棣身边能有几个人马?他十五万大军,携着天子旨意,大势所趋,朱棣又不是神仙,他怎么可能挡得住!

    练子宁自信满满,李景隆唯唯诺诺,另一个人则是气势汹汹,此人名叫王省,他曾经担任过教谕,后来回家教书,他创办了一个学堂,叫明伦堂!

    从“明伦”二字就看得出来,王省到底是主张什么的。

    他听闻朱棣造反,就连夜从西安逃出来,跑去应天,痛哭流涕,状告朝廷,请求平叛,恢复清平世界……王省的作为在朱允炆看来,绝对是忠臣义士,相比起那么多弃他而去的官吏,王省是那么可爱。

    朱允炆立刻任命王省为太仆寺少卿,随着练子宁一起出征,只要顺利铲除朱棣,王省绝对会得到重用。

    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王省对朱允炆感激涕零,这不,他主动请缨,去痛斥朱棣!

    进了军营,见了燕王,他凛然正气。

    “燕逆,谁敢你的胆子,敢背反朝廷,欺君罔上?你简直狗胆包天,老夫劝你还是赶快束手就擒,入京请求天子宽宥,陛下仁慈,或许还能留下你的一条狗命!”

    这位的做派哪里像个使者,分明是来找茬儿骂人的。

    朱能可不是好脾气,手按着佩刀,就要冲上来,把老匹夫给砍了,奶奶的,真觉得自己了不起啊?什么东西!

    朱棣仔细打量了一下王省,突然哈哈大笑,“你叫王省是吧?曾经担任过教谕?在几年前,你见西北教化不兴,故此辞官教书,就在城中,还有你创办的明伦堂!为了办学,你拿出为官的积蓄一百两银子,又四处借了一些钱……凡是入明伦堂的学生,你都悉心教导,一些穷苦的孩子,还给免除费用……你是个很不错的先生,很了不起啊!”

    王省傻了,他是来逼着朱棣投降的,怎么也想不到,朱棣竟然跟他聊起了学堂的事情。王省只能冷哼道“老夫办学,就是看不惯一些奸佞之徒诽谤孔孟,妄图以邪说乱我道统。老夫身为儒者,只能以绵薄之力,力抗浊流,百死不悔!”

    朱棣又笑了,“先生风骨,当真少见……你,愿不愿意去明伦堂看看?”

    “明伦堂?”王省更傻了,“还……在么?”

    朱棣哑然,“怎么会不在!比以前还热闹了。”

    朱棣主动带路,在护卫的簇拥之下,他们来到了明伦堂,这是一片不起眼的街巷,旁边有一个没什么香火的破庙,当初王省就是看准了土地便宜,才在这里办学。

    他离开数月,再回来一看,情况完全不同了。

    破庙的神像都被扔出,供桌变成了课桌,学生们也比以前多了一倍不止。

    所有的孩子聚精会神,在捧着书,高声朗诵。

    王省看去,在人群当中,竟然不乏自己的学生。王省突然目眦欲裂,气得胡子都撅起来了。

    “好啊!无耻小贼!居然甘心与逆贼为伍,老夫不需要你们这样的无耻门人!”

    这家伙跳得老高,要冲进去打人。

    朱能用手死死按住了他的肩头,鄙夷道“你那么大岁数了,怎么一点道理都不懂!在学堂重地,还敢大呼小叫的!真是没规矩!”

    王省都觉得荒谬透顶了,一群逆贼,居然跟自己讲规矩,你们连朝廷都能反叛,还有什么规矩可言!

    朱棣让朱能带着王省先退后,然后他让人叫了几个王省的徒弟出来。

    等看到了师父,他们都大惊失色,纷纷拜倒。

    “师父安然无恙,弟子们真是高兴啊!”

    “闭嘴!”王省把头扭到了一边,冷哼道“你们若是我的弟子,就该和这帮奸佞之徒分道扬镳!你们留在这里上学,就是屈从逆贼。老夫以明伦二字,命名学堂,就是让你们明伦知礼!五伦之首就是君臣!追随逆贼,忠奸不分,是非颠倒,你们还算读书人吗?”

    王省突然用手指了指跪在最前面的少年。

    “你叫蒋才,是老夫可怜你,让你进学堂读书,你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用工夫最深!你说什么?你要读书科举,改换门庭,孝顺父母……你现在的作为,简直让你的父母蒙羞,让祖宗丢脸!”

    王省痛骂蒋才,少年低着头,默然不语,等到先生骂累了,他才缓缓抬头。

    “先生当年大德,弟子铭刻肺腑。如今弟子已经不想光宗耀祖的事情了,因为我的家人已经能过得很好了!”

    蒋才突然大声道“先生,学生家里刚刚得到了一百亩田!一百亩啊!还有一头犍牛……父亲说了,秋收的时候,就让三弟来读书,转过年,我能找一些事情做,二弟和四弟也能读书的!”

    蒋才很认真道“先生,你让弟子读书,弟子感恩戴德!可有不只让弟子读书,还让弟子的兄弟也能读书,更让弟子一家有了好日子过!先生以为,弟子应该如何?”

    “放屁,放屁!”

    王省突然明白过来,他怒斥道“你个无耻之徒!老夫懂了,是燕逆,他用小恩小惠,收买了你们,对吧?你们反叛朝廷,背弃师长,老夫瞎了眼睛,当初教你这个白眼狼读书!老夫好恨啊!”

    蒋才昂着头,一字一顿道“先生,燕王不是给弟子小恩小惠,而是给所有人!整个西安,多了十几座学堂!有成千上万的百姓都拿到了土地……我爹说了,要是不忠燕王,就不配做蒋家的子孙!”

    。


………………………………

第403章 我们或许会战败吧!

    王省义正词严,前来痛斥奸贼,怒骂逆徒……可是当他从明伦堂出来的时候,竟然有种怅然若失之感。

    他坐在马车里,向外面看去。

    有许多年轻的学生,成队出来,帮助搬运滚木石块,堆在城头之上,加强防御……除了学生之外,更让王省感到惊讶的是妇人!

    没错,就是许许多多的妇人,她们唱着歌,赶着马车,搬运粮食军械,在空地上,建起一排排的房舍,用来安置伤员。

    她们笑着,吼着,没有任何人有半点天兵压境,玉石俱焚的恐惧。

    王省口中的十五万大军,根本就不值一提。

    整个西安,都变成了一座大兵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这些人都中了妖术邪法?

    还是说他们天生就喜欢犯上作乱,谋逆朝廷?

    王省突然有种荒谬的感觉,难道人人皆知的人之初,性本善是错的?或者说,就有这么一块地方,穷山恶水,出的都是刁民?

    想到这里,王省更加困惑了。

    这可是长安啊,汉唐故都,三秦大地啊!

    脚下厚重的黄土,孕育了汉家最辉煌的时刻。

    从这里出发的铁骑击败了匈奴,击败了突厥……农耕民族真正战胜游牧强盗,那是何等的盛世!

    哪怕现在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骄傲自豪。

    可就是这么一块宝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丧心病狂之徒?为什么?

    王省呐喊着,困惑着,他在馆驿留宿,明天朱棣会安排人把他送走。倒不是朱棣要留他,而是担心部下有人会去袭杀王省,毕竟这家伙骂人骂得太狠了!

    ……

    “先,先生……弟子求见。”

    外面传来了扣门声,王省迟疑片刻,还是起身过去,把门打开。果不其然,是学生蒋才,只见他的怀里捧着一个砂锅,上面还冒着热气。

    王省轻蔑讥诮,“怎么,又想用这些小恩小惠,招降老夫?老夫和你们这些不知廉耻的东西不一样!不要枉费心机了!”

    王省挥手要赶蒋才走。

    “先生等等,今,今天是先生的生日,能不能让弟子给,给先生尽一点孝心?”

    王省迟疑半晌,没说答应,只是扭头进去了。好几年的师徒之情,这是他最满意的一个弟子,只是谁能想到,竟然会走到了这一步!

    唉!

    王省很想劝弟子回头是岸,可他却找不到什么词汇。

    蒋才把大号的砂锅放在桌上,掀开了盖子,顿时从里面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是一锅软烂的炖羊肉,上好的小羊,皮香肉嫩,炖的火候正好,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蒋才笑嘻嘻道:“先生,今天是您老的五十大寿啊!从前弟子就想帮先生做寿,可是弟子没有钱,买不了什么东西,倒是先生,一有吃的,就叫弟子过去,弟子真是惭愧!”

    王省哼了一声,“亏你还记得!老夫不求你报答,可你也不能甘心从贼!燕逆占据西安,你就该回家,老老实实等着天兵荡平逆贼,你现在接受燕逆的馈赠,以后是要被株连的!你懂不懂?还有,你拿着燕逆给你的东西,来给师父做寿,师父会高兴吗?我王省的弟子,就这么没见过世面,一锅羊肉,就把你收买了,你这是在打师父的脸啊!”

    王省痛心疾首,不停跺脚,气得咬牙切齿,真是个混账东西,太丢人了,太无耻了……老头不停摇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看起来自己也有错啊!

    假如当时燕逆杀进城,自己没有去应天告状,而是留下来,跟燕逆周旋……又或者,干脆舍生取义,一头碰死,有自己做表率,弟子们就不会犯下大错。

    “唉!老夫妄为人师啊!”

    这时候蒋才已经找到了一个碗,把羊肉盛好,双手奉给师父。

    “先生,这不是燕王的,是弟子的,是我爹听说先生回来了,特意让我给先生送来的。”

    “你爹?你爹光给别人放羊,几时养得起羊?”王省不客气道。

    蒋才点头,“没错,就是原来秦王府的羊,让燕王殿下给分了……”

    “分……什么分了?”王省呆住了,“朱棣好大的胆子,他就不怕秦王一系跟他闹翻?”

    “不怕!”蒋才很笃定道:“秦王的三卫人马都听燕王的,他们说燕王对大家更好,比秦王还好许多!”

    前文提到过,朱樉养了十几万只羊,每年贩卖羊毛、毛毡赚了不少钱。后来在柳淳的指点之下,朱樉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巅峰时期达到了三十万头……而随着朱樉的病逝,羊毛生意也做不下去了。

    秦王府的牧场也败落下去,羊少了一半。

    朱棣接管之后,他把王府的牧场直接占用,然后分给了无地,少地的百姓,至于那些羊,也都被朱棣按户分给了百姓。

    “以财物田产,收买人心,不算什么稀奇,历代的逆贼都会这么干的!朱棣动了秦王的东西,他就不怕朱尚炳会翻脸吗?”

    “或许吧!可燕王就是不怕!因为燕王爷又把王府的田产给分了!”蒋才眼睛闪亮,得意洋洋道。

    牧场的田是差一等的,真正的好地都在秦王府手里,足有三十几万亩不止。西北地广人稀,聚敛土地不难,可西北缺水,有了田也没有灌溉水源。

    要知道水源充足的田地,能比没有灌溉的增加一半上的产量。

    朱樉占据了土地之后,发动手下的三卫兵马,开凿水渠,灌溉王府田产……只不过他的田地有了灌溉,而军户的田,不但没有灌溉,还要负担两倍民田的税赋!

    朱棣直接把王府的田地给了普通士兵……而且朱棣还对原来的三卫进行打散重编……凡是领了田地的士兵,凑在一起,推选能够服众的人,担任总旗,百户,千户,指挥……这样一来,还是原来的王府三卫,可指挥体系全都更换了。

    原来的将领们离开了熟悉的部下,原来的小兵爬到了领兵打仗的位置。他们为了坐稳新的位置,必须努力效忠燕王,而那些士兵为了守护到手的田产,也只有拼死战斗!

    “先生,这次分田,我娘也得到了土地!”

    “你娘?她一个妇人,怎么可以有土地,简直荒唐!荒唐透了!”

    蒋才也不跟先生争辩,只是继续道:“我娘白天跟着我爹下地干活,晚上抽空还给军中的将士纳鞋底,一天到头,睡不了两个时辰,可她就是有干劲儿。不光是她,还有好多的妇人都是这样!她们还说要组成娘子军,谁想杀进西安,谁就要死!”

    ……

    “疯了,全都疯了!”

    王省已经无言以对了,这西北不但君臣纲纪败坏,就连夫妻都变了味。自古以来,男耕女织,男人是女人的天。这家里的东西,除了嫁妆之外,全都是夫家的。

    一个女人怎么能给她田产,难道朝廷还要向女人征收田赋?满朝诸公,拿着从女人那里征收来的粮食变成的禄米……这,这像什么话,还让不让人活了?

    王省愤怒到了极点,天还不亮,他就要赶快离开这个鬼蜮之地……晨光熹微中,王省从西安出来,直奔李景隆大营。

    可就在西安的城门口,他发现有许多百姓,主动驱赶着马车,将沉甸甸的粮食,送进城里。还有不少青壮百姓,他们结成小队,不断各处穿梭,将官军的一举一动,全都告诉燕王。

    另外,还有一些士绅地主,一旦有异动,也会被百姓举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