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王府呢?

    朱棣呢?

    这家伙不会没把自己当回事吧?

    蓝勇很快解开了刘淳的迷惑,“柳公子,你的医术妙手,救了不少弟兄,受重伤的一百多个兄弟,才死了七十多人,你可真厉害!”

    刘淳的脸绿了,你这是夸我,还是骂我呢?死了一半多,还叫厉害!这个姓蓝的是不是也学坏了,变得骂人不带脏字了?

    天可怜见,蓝勇是真心赞美,这次有好几个弟兄,肚子都开砍开了,肠子流出了一堆,放在过去,根本没有活下来的希望。

    结果军医按照刘淳的小册子,用盐水清洗肠子和伤口,然后拿细线封好,愣是活下来两个!

    可比刮骨疗毒厉害多了,这不是神医,什么是神医!

    为了证明刘淳的医术,蓝勇还把衣服扯开,露出胸膛上一尺多长的疤痕,他眉开眼笑。

    “柳公子,你这个手艺,真是绝了!”

    刘淳瞧了一眼惨不忍睹的伤痕,连忙扭头,真他娘的惭愧,他连衣服都缝不好,愣是去缝伤口,结果弄得好像一条巨大而丑陋的蜈蚣,趴在胸前,换成别人,疤痕至少能缩小一半。

    刘淳没脸见人,蓝勇骄傲自豪,夸耀道:“柳公子,你太清楚咱们军中的汉子了,谁有多大办事,立了多大功劳,不用说,把衣服一脱,什么都知道了。就冲这道疤痕,现在军中没人不服气!”

    “啊!这也行!”

    刘淳无语了,要不要再给你缝几个假的伤口,让你出去吓唬人?

    不过想想也有道理,疤痕肯定比纹身唬人多了,别说军中,泼皮无赖没准也需要,兴许能成为一条财路呢……刘淳甩了甩头,“蓝千户,恭喜你了。”

    蓝勇突然眨了眨眼睛,笑道:“柳公子,我也有喜事要祝贺你?”

    “我?”

    刘淳突然激动起来,蓝玉这家伙不算好东西,但出手大方,莫非他又要送给自己牛马?

    蓝勇笑嘻嘻道:“我一说,公子保证高兴,干爹已经给太子写信,举荐你了!”

    什么?

    蓝玉给朱标写信?

    “举荐我干什么?”

    “当然是去东宫了!”蓝勇道:“太子殿下贤德,人尽皆知。公子有这么有才华本事,去了一定会受到重用的,假以时日,必定成为朝廷股肱之臣……到时候,没准还要仰仗柳公子哩!”

    “对了,干爹还说,他愿意送一千头耕牛,一千匹驮马给柳公子,作为谢礼!”

    ……

    穿越这么久,刘淳第一次失眠了,他必须好好捋一捋。

    其实吧,蓝玉这个人不坏,简单直率,霸道嚣张,跟大多数武夫差不多,就拿最初抓刘淳,要给王堂出气,其实蓝玉也没有真的要把刘淳怎么样,他很讨厌太子身边的那一帮文臣,出头也仅仅是为了太子的面子。

    而当他发现刘淳的才能之后,就立刻下本钱拉拢,光是上一次的牛马牲畜,就让刘淳的作坊从人力跃升到了畜力阶段。

    若是没有蓝玉给的牲畜,刘淳用女工代替男工的想法根本推不下去,毕竟男女的体力差别太大了,有了牲畜帮忙,才能勉强抹平。

    严格讲,蓝玉招揽刘淳,让他去东宫,还真是抬举他,也是为了他好,绝对是一颗善心。

    只不过刘淳有苦自知。

    他总不能告诉蓝玉,看起来稳如泰山的太子朱标会在五年后死掉,而朱标死后,以蓝玉为代表的武夫就被会除掉。

    等再过几年,靖难之役爆发,朱标留给朱允炆的一帮文官,也会被屠戮一空。凡是跟着太子跑的人,不论文武,都没有好下场!

    刘淳还想多活几年,他宁愿巴结相对难缠的朱老四,也不愿意追随贤德仁义的朱标!

    而且刘淳也想过,朱标之死,他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朱标死,蓝玉必死,他又没本事摆平那些榆木脑壳的文官,整个局就是个死结!

    当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拒绝蓝玉!

    可是以这家伙霸道的性格,拒绝他,估计不会有好果子吃。

    刘淳越想越闹心,只能爬起来,在月亮之下散步,当刘淳沿着溪流往下走,正好,在一块石头旁,站立着一个女孩,正痴痴望着头上的星空。

    听到了脚步声,猛然回头!

    “原来,是柳先生!”

    徐妙锦声如蚊呐,刘淳也吃了一惊,下意识道:“徐姑娘,你怎么在这里?夜里凉,赶快回去吧。”

    徐妙锦点头,刚走了两步,刘淳又道:“对了,辽东大捷,燕王很快就会获胜归来,徐姑娘,你想不想去北平看看热闹?”

    言下之意,刘淳已经打算送神了。

    也不知道徐妙锦是没听懂,还是故意装傻,居然停下了脚步,深深叹口气。

    “柳先生,前些时候,小女子责备你太过无情,是小女子任性,我向你道歉!”

    “这个……”刘淳不好意思笑笑,“姑娘客气了,我也是没有设身处地,替姑娘考虑,鲁莽的地方,请姑娘原谅。”

    徐妙锦微微摇头,“柳先生,家父去世,兄长继承了爵位,成了徐府的主人,你说我还算徐府的人吗?”

    刘淳皱着眉头道:“怎么不是?你可是中山王的掌上明珠啊!”

    徐妙锦呵呵一笑,“父亲在,我是掌上明珠,父亲没了,我不过就是个庶出的小姑子,有些时候,就连体面的下人都不如!”

    徐妙锦没有说姑娘,而是说小姑子,莫非是她嫂子不好?牵涉到徐家的事情,刘淳是真的不好多说。

    好在徐妙锦也不想多说,她话锋一转,“过去小女子妄想着靠佛法蒙蔽自己。可这些日子我想通了,比我遭遇惨痛的人太多了。为了钱,为了生存,父母可以把女儿推进火坑,公婆把儿媳当成牛马奴婢……像我这样,衣食无忧,只是偶尔有点闲言碎语,已经算是很好了。”

    徐妙锦在笑,可刘淳却有种酸酸的感觉,幼年丧父,生长在大户人家,也着实不容易啊!

    “柳先生,你刚刚说让我去燕王府看热闹,可燕王府不过多热闹,也是姐姐和姐夫的,南京是哥哥和嫂子的,我有什么呢?”徐妙锦自嘲一笑,“柳先生,我听说永昌侯曾经想收你当干儿子,我姐夫也想让你给王府做事,你为何都没有答应?”

    “这个……还是自己挣来的可靠。”

    “没错!”徐妙锦欣然笑道:“所以……柳先生,能不能给小女子一份工作,挣工钱的那种!”
………………………………

第47章 上达天听

    徐达的掌上明珠,还缺钱吗?

    这话说出去,只怕会惹来全体大明百姓的耻笑……但刘淳却不觉得奇怪,就像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家,也会因为例银的事情,闹得怨声四起,徐家有这种情况,并不意外。

    只是徐妙锦想要找份工作,这就殊不可解了。

    让她干什么?

    当秘书?

    有事、没事都能用得着的那种?

    刘淳下意识抹了抹脖子,还是别胡思乱想了,小心把命搭进去。而且不考虑朱老四,也要考虑这妮子的年纪啊,她还没到十岁,跟小胖墩谁大谁小,都说不清楚,让她干活,不是使用童工吗?

    “这个……徐姑娘,我这里没什么赚钱的活儿,一天辛辛苦苦下来,连十个铜子都没有,你看不上眼的。”

    “不!”这小丫头还格外固执,她甚至从袖子里取出一个荷包,递给了刘淳。

    难道是送我的礼物?

    刘淳下意识接过来,瞧了瞧,他立刻认出来,这是给军中准备的驱蚊包的样式。还真别说,针脚细密,做得不比那些妇人差。

    “这个工钱很低的,要两个才能挣一文钱,最快的妇人,一天也就挣五文钱!”

    刘淳也是个死心眼,人家小姑娘愿意干,你就多给开点不就完了!不!这家伙就这么不解风情,在他看来,相同的工作,就只能有相同的报酬,如果胡乱开工钱,破坏了规矩章法,会毁掉整个作坊的。

    徐妙锦略微沉吟,才五文钱啊!

    真少!

    貌似张嫂子记账,现在每天的工钱都涨到了十五文,张嫂子的本事还是她教的呢!要不要也去记账?

    徐妙锦很快否定了,她可不想抢了那个可怜女人的生计……“行,五文就五文,是日结吗?”

    这丫头又问了一句让刘淳喷血的话。

    你这身衣服,佩戴的首饰,随便一样,都是十两银子以上,区区五文钱,值得那么在乎吗?也不知道这丫头想些什么!

    得到肯定答复,徐妙锦露出了笑容,很灿***天上的新月还好看!

    明天她就能拿到五文工钱!

    是她自己赚的!

    完完全全,靠着自己赚来的!

    徐妙锦突然好想哭一场……“娘亲,女儿都能挣钱了,虽然不多,但有朝一日,女儿不会让你再为了一点例银,就跟管家争吵,一定!”

    原来徐达死了,落差最大的不是他的儿女,而是那些妾室。徐达活着,她们还有些体面,等徐达死了,又没有儿子撑腰,简直比奴仆都不如!

    徐妙锦敏感而高傲,别看岁数不大,但点滴在心头。

    过去她寄情佛法,躲避纷杂的俗务。

    经过和张嫂子的聊天,徐妙锦突然打开了一扇门,她第一次知道,有人会雇佣女工,也第一次知道,女人是能赚钱的!

    而赚了钱的女人,就不用依靠别人,就有面子,就有尊严!

    哪怕只是五文钱!

    是她赚来的,不是靠别人给的,拿的舒心,花的硬气!

    真不愧是徐达的女儿,骨子里就硬气!

    “柳先生,那……再见了。”

    徐妙锦蹦蹦跳跳,返回住处……看着她的背影,刘淳竟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没错,其实他跟徐妙锦的追求是一样的。

    都是独立自主!

    徐妙锦是想靠自己,用自己的双手赚钱。

    而刘淳呢,他是想游离在各方之外,安心经营作坊。

    哪怕他跟朱棣拉关系,也只是为了让作坊发展更顺利而已。

    只是想法归想法,实际做起来,跟在刀尖上跳舞没什么差别,一个字:难!

    刘淳苦思冥想,也没有找出合适的借口,拒绝蓝玉。

    好在距离大军得胜凯旋,还有些日子,他还有点时间。

    刘淳索性就把精力放在炼铁上面,他在全力以赴,搭建高炉。

    第一个高炉,不需要多大,二十立方米足够了,实际上,这已经算是当世最大的高炉了。

    炼铁的难度远小于炼钢,除了高炉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风箱,要吹进去足够的氧气,才能增加炉温……对了,空气还要预热……刘淳努力回想着,好在他之前弄了风车和水车,稍微改动一下,就能用来鼓风。

    北平来的工匠也算能干,渐渐地,一个三丈多高的庞然大物,矗立在白羊口的村外,像是个巨人似的,十分显眼。

    ……

    “这是干什么的?”

    小胖墩和熊孩子围着高炉转了一圈,好奇道:“是酒壶,还是花瓶?”

    真别说,高炉的造型的确跟大肚花瓶有些类似。

    “这是炼铁用的。”刘淳笑呵呵道:“你们不是想学郭氏之学吗?冶金就是最重要的一环,掌握了钢铁,就能制造出强大的武器和复杂的工具,也就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小胖墩似懂非懂,狠狠咬了一口包子,眨巴眨巴眼睛,突然道:“能不能给我们发工钱?”

    熊孩子也立刻道:“没错,我也要!”

    “给你一巴掌,看你要不要!”刘淳恶狠狠道:“你们是学本事,没管你们要学费就不错了,还想着工钱,做梦吧!”

    “那,那你怎么给小姨工钱?”朱高煦不服气道:“小姨能拿到,我们就能拿到!”

    熊孩子还来了脾气,一个劲儿嚷嚷着不公平,小胖墩也不像原来那么听话了,全都是惯的!

    刘淳提着他们俩的衣领,“走,去看看,你们小姨是怎么挣钱的!她可跟你们不一样!”

    刘淳是想着让他们看看徐妙锦做针线活,可哪里知道,等他们赶到,却发现有好几个妇人,正趴在桌上写字,徐妙锦低着头,在她们背后踱步,不时纠正错误。

    等确定会写之后,妇人们纷纷从怀里取出一个荷包,交给徐妙锦,然后鞠躬离去!

    扭头看到刘淳,妇人们可吓坏了,连忙道:“柳少爷,我们可是趁着休息过来的。”说完,就逃也似离开。

    只剩下徐妙锦,脸色微微涨红,好像是洁白的美玉,染上了一丝红霞。

    刘淳揶揄道:“徐姑娘,你就是这么赚工钱的?”

    徐妙锦心虚低下头,道:“没错,头几天我自己缝,张嫂子她们想要找我学习认字,可我没时间……后来张嫂子就提议,干脆由她们替我缝荷包,让我只负责教她们识字。柳先生若是觉得不妥,我,我专心缝荷包就是了。”

    “可别!”

    刘淳笑道:“我这里最缺识字的人呢!让徐姑娘做荷包,实在是浪费了资源……这让吧,你就算是白羊口的女先生了!”

    “先生!”徐妙锦面带惊喜,大胆问道:“那工钱呢?怎么算?”

    “哈哈哈,每个月一两银子,如何?”

    “太好了!”徐妙锦兴奋拍手,叫道:“我当先生了,这事要告诉陛下才行!”

    “陛下?老朱?”刘淳大吃一惊,忍不住问道:“徐姑娘,你跟陛下有信件往来?”

    徐妙锦颔首,“是陛下来信,询问见闻的。”

    这丫头够厉害的,居然通着天!

    刘淳突然有了主意,一个摆脱蓝玉纠缠的办法!

    “那个……徐姑娘,能不能在信里提几句在下的事情?”刘淳一躬到地,“拜托了!”

    徐妙锦忍不住想笑,这傻子,不写你写谁啊!
………………………………

第48章 朱元璋的考题

    徐妙锦要给老朱写信,自然是写一路的见闻,新奇古怪的事情,试问,哪里能有白羊口有意思?

    又是生产军粮,又是雇佣女工,甚至还要弄冶铁作坊。刘淳更是自称郭氏传人,哪一样都能引起老朱的兴趣,甚至比前方打仗还有趣呢!

    见徐妙锦一口答应,刘淳松了口气,这封信上去,他就算在朱元璋那里挂了号,说句文词,叫简在帝心!

    假如一定要抱一条大腿,刘淳觉得还是抱老朱的比较合适。

    当下朱棣还太弱,而太子朱标又不能长久,别看老朱手黑,但只要不作死,小心做实事,就不会有事。

    只是要想让朱元璋看重,就需要拿出点打动人心的玩意。

    刘淳想了好半天,只想到一个点子。

    “那个徐姑娘,有件事,你看能不能写到信里面?”

    “说吧!”

    “根据我师门的前辈讲,在海外有几种十分高产的作物,不择土地,产量又大,若是陛下有兴趣,可派遣船队,向东航行,跨过一片茫茫大海,就能找到。往返或许要两年的时间,不过真的找到带回来,那可是大明百姓之福。”

    朱元璋出身穷苦,又关心百姓,肯定对玉米、土豆、地瓜感兴趣,刘淳信心满满。

    可徐妙锦听完,却把笔放了下来,抬起头,冲着刘淳微微一笑……很倾城!

    “柳先生,若是听我的,就别写!”

    “为什么?”

    徐妙锦吐出两个字,立刻就让刘淳冒汗了。

    “海禁!”

    该死,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朱元璋刚打下天下,张士诚和方国珍退到海岛上,伺机作乱,朱元璋颁布了第一道海禁命令。随后天下一统,急需休养生息,在这个关头,种田产粮食,努力生育,扩充人口,就成了最紧要的事情。

    为了避免百姓争相前往海外贸易,耽误了根本,老朱再度重申海禁。

    若是此时建议去什么海外,寻找良种,岂不是公然跟老朱的国策对抗,还能有好下场吗?

    有关海禁的事情,刘淳不是不知道,可他毕竟不是个地地道道的大明人,而且穿越时间还短,有些禁忌容易忽略掉。

    徐妙锦的提醒,实在是太及时了!

    “徐姑娘提点之恩,在下感激涕零。”刘淳说着,深深一躬。

    徐妙锦的眼珠转了转,嗔道:“光是嘴上感激吗?”

    “那,要我做什么?”

    徐妙锦提着手里的毛笔,盯着笔尖儿,轻轻扯下一根狼毫,用漫不经心的语气道:“总要给我涨点工钱吧?”

    “工钱?”

    刘淳怎么也想不到,这王府千金,怎么变得市侩起来!

    “那个要多少才行?”刘淳傻傻问道,这小妮子不会趁机敲竹杠吧?

    徐妙锦道:“我现在的工钱是一个月一两银子,能提到多少?”她一边说着,一边晃着葱玉般的左手,五个手指头,修长圆润,跟软玉琢出来似的。

    “五两?”刘淳试探着问道。

    徐妙锦眼睛放光,立刻点头,“好,不许反悔!”小妮子可高兴坏了,她其实是想说涨五成就够了,哪知道刘淳一下子给翻了五倍!

    这个老板够大方的!

    不错!

    徐妙锦满意了,刘淳也在暗暗擦汗,多大的事情,别说五两,就算五十两、五百两、哪怕五千两,也不多啊!

    这丫头还算有良心。

    两个人,一个觉得占了便宜,一个觉得省了银子,这才叫珠联璧合呢!

    徐妙锦整整写了十大张纸,一封厚厚的书信,就这样到了南京,落到了朱元璋的手里。

    刚过了花甲生日的朱元璋,依旧精神矍铄,每天处理几百件的公务,从早忙到晚上,不过朱元璋已经有意培养太子,将一些事情交给太子处理,他只负责最后核准。

    朱标正式接触国政,他这才感觉到身为君主的压力。

    不说别的,光是辽东一战,有功的将士就何止千万!

    尤其是名列第一的,正是他的四弟燕王朱棣!

    军功是最显而易见的东西。

    这次朱棣先是攻取金山,接着马不停蹄,袭取松花河,他以火药作为武器,一举击溃三万骑兵,彻底打消了纳哈出向西逃窜的企图。

    两场大胜,哪怕永昌侯蓝玉都不敢再小瞧燕王,朱棣俨然成为军中的后起之秀!

    “四弟啊四弟!你为何如此出众啊?”

    朱标反复看着捷报,心里头五味杂陈。

    身为大哥,他对兄弟是爱护的,可问题是他手下的那些人,已经将朱棣看成了威胁,不断在朱标身边进言,要对朱棣下手,弄得他不胜其烦。

    而且蓝玉也给他写了信,在信中,他盛赞一个叫柳淳的少年,说他才学过人,本事了得,朱棣能打赢,全靠着柳小郎的帮忙。

    若是能把此人拉到东宫,再也没人能撼动殿下的位置……

    每一个人都打着为自己好的旗号,可殊不知,全都是想当然!

    朱标的太子之位,是两个人定下的,一个是活着的朱元璋,一个是死去的马皇后!除了他们,谁也韩动不了储君之位。

    可麻烦的是,下面人的情绪又不能不照顾。

    说兄弟坏话,朱标干不出来,也不能干!

    那就只有把那个少年弄到京城,也算是给老四一个敲打吧!

    朱标进宫,把拟定的有功将士的名单,递给了朱元璋,等老朱看过之后,他躬身道:“父皇,宋国公提到,有个少年制作军粮,改良火药,着实有些本事,孩儿想把他调到京城,来东宫做事。”

    朱标从来没想过父皇会回绝,别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就算名满天下,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要知道当初朱元璋可是把徐达、常遇春、宋濂等人,全都派到了东宫,悉心辅佐太子,对儿子,老朱一向是大方的。

    可谁知这一次朱元璋竟然没有立刻应允,他沉吟片刻,“太子,你可知道,这个少年自称郭氏传人?”

    “郭氏传人?”朱标愣了一下,蓝玉的信中忘了提此事,他也就不知道了。

    朱元璋道:“他说是前朝大儒郭守敬的门下传人,有一身的本事,投奔大明,要辅佐圣朝!”

    朱标哑然,借助前人,抬高身份的骗子可是不在少数,他的东宫就时常有狂生来投,基本上都是本事不大,口气不小的货。

    不过看蓝玉的书信,应该有些本事。

    “父皇,既然如此,那就更应该调入京城,看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

    “不!”

    朱元璋果断摇头,“贸然调入京城,必定引起一些人的效仿,以此为终南捷径,弄得人心大乱。”

    老朱想了想,“他不是说是郭守敬的传人,还熟悉鞑子的情况吗!朕就给他一个考题,看看他的本事。这一次纳哈出二十五万人投降,这二十五万人究竟该如何处置,朕想看看他有没有主意!”

    朱标眼睛转了转,突然道:“父皇,前些时候,有人把方孝孺押到了京城,此人品行端正,是受了陷害!”

    “方孝孺!”朱元璋想了想,终于有印象了,“嗯,此人的确有些不凡之处,太子日后可以仰仗他。”

    朱标暗喜,“父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