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留下的东西?
这是个宝贝,还是无价的那种!快去送给大头领吧,他一定喜欢!
顶点
………………………………
第448章 燕王别慌 ,家里有矿
柳淳面对着三套文房四宝,仔细研究了好半天。奈何,他不是此道高手,根本看不出什么。不过假如这是三苏所留,那可就不是宝贝那么简单了,简直是国宝中的国宝啊!
三苏父子,文章光耀千古,才华堪比黄河之水,要知道出一个大文豪或许不难,但父子皆为文豪,就十分罕见了。而苏家呢,是父子兄弟,三个家伙一起站在了文人的顶峰,纵观几千年的历史,也十分罕见。
可以说巴蜀文脉,全都灌注在了苏家。据柳淳所知,很多人都以能拥有一件东坡遗物为荣,在他面前摆着的,不光有苏轼的,还有苏洵和苏辙,凑在一起,那就不是简单的三倍增加,简直是三次方,三十次方啊!这要是能留到后世,绝对会上国家宝藏的。
“请朱老和赵少保过来,对了,再把蜀王请来。”
一个时辰之后,这三位围着几样宝贝,仔仔细细看过之后,纷纷一脸怪异地瞧着柳淳。
朱椿最年轻,也最沉不住气,他咳嗽了一声,“柳大人,你知道苏轼是哪的人不?”
柳淳哼了一声,“苏轼不就是眉山人吗?你别卖关子,我就想知道,这玩意是真是假!”
朱椿呵呵道:“别忙啊,我再问你,你知道苏轼的后人住在哪里吗?”
“这个……”柳淳一下子被问住了,这是他的知识盲点啊,翻白眼道:“我哪里知道!”
赵勉闷声道:“据我所知,苏轼入朝为官之后,不断被贬,几十年颠沛流离,苏家后人也遍及四处,其中最主要的都在当下的南直隶一带,毕竟苏轼在这里为官最久,江南也是吸引文人聚居的地方。反而是老家巴蜀,苏轼的后代并没有居住。”
柳淳愣住了,“你的意思是苏家后人不在巴蜀,那这东西就是假的了?”
“那也未必。”朱守仁道:“苏轼的子孙虽然没有回到老家安居,但是苏家族人留在巴蜀的,还是有的。手里有三套文房四宝,也不稀奇。只不过……这个不是真的!”
柳淳眉头紧皱,气得一拍桌子,“您老怎么知道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守仁和蜀王朱椿互相看了看,忍不住笑了出来。
“柳大人啊,这东西是,是方孝孺弄的!”
“什么?”柳淳大惊,“这,这怎么会跟老方有关系啊?”
朱守仁笑道:“此事你不清楚,正学先生入蜀办学,头几年十分困难,学生买不起笔墨纸砚,他又是个穷鬼,想接济学生却没有钱。最后他想了个主意,跑去中岩书院的旧址,谎称做了一场梦,然后就去一个小破庙,从神像的肚子里,拿出了一套文房四宝,卖了八百两银子!”
柳淳的脸瞬间变了,奶奶的,方孝孺还干过这种事情?老东西不是迂腐顽固吗?他怎么肯做假骗人,这不是扯淡吗?
见柳淳不信,朱椿笑道:“方公这个人赤子之心,对待学生那是极好的,我知道此事之后,给他拿了三千两银子,可转过年,市面上又出了苏洵和苏辙的遗物,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跟我说,巴蜀偏远,出川道路难行,学生要进京赶考,路费花销太大。”
“我说可以跟蜀王府要啊!方公却说学子入朝为官,不宜与藩王过从甚密,为了学生的前程,他不得不耍一些小人手段,还请我替他保密。”
得了个赝品不说,还是大家伙都知道的赝品,柳淳跟吃了个苍蝇似的,冷哼道:“你们都知道,还保的哪门子密啊?”
朱守仁笑容灿烂,“老夫推崇正学先生的为人,也不光是他能一心变法,更是跟他爱护学生分不开。士林之中,此人当属翘楚。柳大人,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请你保方孝孺一命。”
朱椿也道:“方孝孺和齐泰、练子宁之流,还是不一样的,此人代表读书人的一点正气,若是连他都给杀了,读书人的脊梁就没了。”
赵勉也跟着点头,“这是正论,我看就应该这么办!”
面对着仨货信心满满的样子,柳淳只想啐他们一脸!
“拜托,长点脑子行吗?现在我们离着靖难成功还有十万八千里呢!现在就想着饶了方孝孺,也不知道日后,要是我们落到了朱允炆的手里,谁会饶了我们?”
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异口同声道:“有柳大人在,我们坚信,靖难必胜!”
柳淳算是无语了,行,你们真行!
什么破事都推到了我的头上,我往哪里推啊?突然柳淳眼前一亮,貌似他还是能推掉的,毕竟上面还有一个人呢!
柳淳二话不说,将这三套文房四宝封装起来,然后立刻修书一封。
“送去给燕王,就告诉燕王殿下,现在巴蜀大局已定,送他一箱宝物,为燕王贺,为靖难军贺!”
朱椿都傻眼了,明知道是假的,还敢送给四哥,你不怕日后办你个欺君之罪啊?
柳淳才不管朱椿呢,欺君之罪算什么,别说朱棣了,就连他爹我都骗过,不还是活蹦乱跳的。
柳淳让人火速前往西安,去面见朱棣。
……
柳淳在巴蜀折腾这么久,还打败了徐辉祖,那朱棣这段时间在干什么呢?不会只是看热闹吧?
显然,朱棣不是这种人。
在第一次打败李景隆之后,他向西征讨,大军前进河西走廊,一口气打到了沙州和瓜州,靖难军一下子拥有了广阔的战略空间,朱棣的处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派遣柳淳入川,去联络云南的沐春,就是试图在西南烧一把火,同时他要大军前出中原,如此一来,整个长江以北,就悉数落到了他的掌控之中。
朱棣是雄心勃勃,而且似乎老天爷都在帮着他,也不知道朱允炆是怎么想的,李景隆已经惨败了一次,可朝廷居然又一次任命李景隆当三军统帅。
而且给了李景隆六十万大军,诈称一百万,云集在洛阳一线,同朱棣进行对峙。
李景隆毫无疑问,就是一头猪,给他多少人马,都是一样的下场。朱棣毫不畏惧,他立刻选派精锐,对洛阳展开了攻势。
只不过这一次朱棣失算了,他遇上了对手!
在李景隆的军中,有两个人,一文一武,成了朱棣的克星。
文官叫做铁铉,他原本是礼科都给事中,是个言官出身,也没有领过兵,按理说应该对军务一窍不通才对,可不知怎么回事,这家伙就通了窍,还变得厉害异常。铁铉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统管乡勇事宜。
在他手上,渐渐聚集起一支多达五万人的乡勇。
和巴蜀地方的乡勇不同,这一支乡勇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而且军饷从厘金当中出,比起禁军的待遇还要好。
他们训练刻苦,对靖难军又极度仇视,到了战场上,非常拼命,很快,就成了南军当中,最善战的一支力量。
这还不算什么,光是一个铁铉,也不足以威胁到朱棣,偏偏又冒出一位将军,此人名叫盛庸,他原本只是都指挥使,可是在李景隆溃败之际,他带领部下,率先抢占洛阳,收敛残兵败将,挡住了朱棣的第一波攻势,保守了洛阳的安全,因此被朱允炆破格提拔我副总兵。
铁铉和盛庸珠联璧合,互为表里,他们几个跟朱棣打仗,忽悠胜负,朱棣可以说是半点便宜都没有讨到。
“真是不能小觑天下英雄啊!”
朱棣正在沉思破敌之策,突然大将朱能跑来了,他脸色很不好看。
“王爷,这是末将抓到的一个俘虏,从他身上发现的。”
朱棣将书信接过,展开一看,顿时朱棣怒目横眉,气得狠狠一拍桌子!指着东南方向,破口大骂。
“朱允炆,你为了打败我,就这么不顾廉耻吗?无耻小儿,等本王破应天之日,必擒拿小儿,去先帝陵前,让祖宗瞧瞧,你是个何等卑鄙无耻之徒!”
朱棣气得嘴唇铁青,不怪他生气,这封信是写过北元残部阿鲁台的,在北元汗庭在捕鱼儿海被蓝玉剿灭之后,剩余的残部向下逃窜,重新拥立大汗,继续沿用大元国号,只是此时已经严重名不副实。
而且所有的大权也都落在了太师阿鲁台手里。
朱允炆派遣使者,给阿鲁台送信,就是希望阿鲁台能够出兵,越过河套,攻击朱棣的后方,并且许诺,成功之日,愿意将河套至大宁一带,悉数让给北元,从此两方互通有无,安享太平,永不侵犯!
“荒唐,荒唐!”朱棣气炸了肺,“自古汉贼不两立,父皇在世,几次北伐,驱逐胡虏,而朱允炆小儿竟然敢勾结蒙古,还让出了河套和大宁!他,他是崽儿卖爷田不心疼!简直混账!”
朱棣骂够了,却也傻眼了,他立刻下令,把文武都找过来,另外还包括代王,肃王和庆王,大家伙看到这个消息,全都傻了。
朱棣黑着一张脸道:“现在情况很不妙,我们本来就兵力不足,粮草缺乏,如果阿鲁台在背后插我们一刀,我们该如何应付?”
朱能无奈道:“王爷,怕是只有分兵拒之!”
代王朱桂摇头道:“说的容易,洛阳的人马如果知道我们分兵,必定全力以赴,攻击西安,让我们顾此失彼。”
大家伙越商量就越糟心,正在想不出办法之际,突然有人跑进来。
“王爷大喜,巴蜀送来了重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49章 大军出川
重礼,能有多重?
大家伙都好奇起来,纷纷凑过来,想要一看究竟。
木盒展开,一套笔墨纸砚,一套文房四宝,又是一套……整整三套,摆在了眼前,苏洵,苏轼,苏辙……三苏遗物,文坛至宝,这玩意请回来家里供着,保证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中进士,入翰林,宣麻拜相,位极人臣,绝对比拜文庙的孔夫子灵验多少倍!
可是……有什么用啊?
我们在打仗好不好,送这玩意过来,能吓唬退敌兵吗?
或者说,拿这个去贿赂铁铉,让他感激涕零,立刻投降燕王,替靖难军做事……貌似也不可能啊!
又或者,把这玩意卖了,就能换取军粮?
可当下的西北缺粮啊,市面上所有的粮行已经限量销售了,多余的就要充作军用的,违反规矩,私下里交易粮食,那是要砍头的。
一句话,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更不要说拿什么三苏之物去换了,这不是做梦吗?
大老远的,送来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废物,巴蜀那边,脑子是怎么长的?
几位藩王,还有一众武将,都露出了失望之色。
朱棣默默盯着,上下瞧了好一会儿,大家都不明白,难不成这里面还有什么机关?只见朱棣依次把笔、墨、砚台放在了一边,最后拿起了纸。
这可是好东西,李后主的澄心堂,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朱棣突然将纸展开,一张,一张,又一张……最后朱棣从中间拿出一张与众不同的纸,这张纸偏厚,而且上面还有些粗略的线条,似乎是一幅画。
朱棣拿在手里,仔细瞧了瞧,欣然大笑。
“好,真是好宝贝啊!”
他把这张异样的纸塞到了袖子里,然后对下面的人道:“快,把这些宝物收起来,藏好,记住了,不许有半点损坏,否则本王绝不客气。”
下面人答应,将东西拿了下去。
朱棣又笑呵呵对大家道:“得了这么大的喜讯,真是太好了,摆酒宴,咱们一醉方休!”
大家伙都是一脸懵,完全不明所以,几位王爷想要询问,朱棣根本不搭理他们,只是让喝酒。他们一个个抓心挠肝,恨不得扑上去,把朱棣的袖子撕开,去瞧瞧到底是什么玩意。奈何他们谁也没有这个胆子,只能不咸不淡,匆匆回去。
等所有人散去之后,心腹朱能又去而复返,笑嘻嘻道:“王爷,我没猜错,一准是柳淳送来了好消息吧?”
朱棣哼了一声,“就你机灵!的确是柳淳送来的,不过不是什么消息,而是一张图。”
“什么图?”
朱棣从袖子里拿出来,递给了朱能。
朱能拿在手里,仔细看了半天,“这,这是什么啊?”
朱棣忍不住怒道:“你啊,真该多读读书了,这张图叫暗度陈仓,你没瞧见,上面还写着吗?”
“哦!”朱能挠了挠头道:“那,那是柳淳给王爷献了什么计策吗?”
朱棣真懒得跟他废话了,“这还不懂吗?柳淳是在告诉我,巴蜀大地,落入我们的掌控……可以重现当年楚汉争雄之势了!”
“哎呦!这么快?”朱能大吃一惊。
柳淳在击败徐辉祖之后,就给朱棣送信了,几天之后,更是把沐春送来了西安……这些事情朱棣都清楚。
可他询问过沐春,巴蜀大地还有许许多多的乡勇,另外徐辉祖退守重庆府,势力犹存,再加上许多的土司,千头万绪……而且本身柳淳的兵马也不多,还需要掌控地方,要应付朝廷的反扑。
朱棣很欣慰柳淳的胜利,但是他估计至少要半年之后,甚至更久,柳淳才能真正帮到自己。可现在算起来,还不到两个月,他就能抽出兵力北上?
这也太神奇了吧?他从哪里弄出来的人马?
“嘿嘿嘿!”朱能反而哈哈大笑起来,“王爷你忘了,他可是柳淳啊!这小子干出什么惊人的事情来,我都不稀奇!”
朱棣略微沉吟,也笑道:“的确如此!我本以为他能联络沐春举事,就已经很不错了,谁能想到,他竟然连沐春都给送来了,你说得对,就算他再干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也不奇怪。”
两个人笑过,朱棣又眉头紧皱,提到了沐春,那也是一员悍将。
只是由于他首鼠两端,不敢重用罢了,如今还在馆驿闲居,实在是浪费人才。假如能让沐春发挥作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朱棣正在琢磨着,柳淳就送来了第二封信。
等朱棣展开之后,一切都有答案了。
原来真正的重礼在这里,前面送来的文房四宝,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柳淳给了朱棣什么呢?
不多,十万精兵!一员悍将!
悍将已经送到,签收,五星好评!
十万精兵又从哪里来呢?
前面提到了柳淳利用三路人马,击溃了徐辉祖的二十万大军,随后柳淳就迫不及待解除了沐春的兵权,把云南的人马给拿到了手里。
有人或许觉得柳淳的吃相太难看了,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主要是俘虏太多了!多的超出想象!
柳淳生怕人心不稳,这些俘虏降而复叛,那样的话,到手的胜利果实就飞走了。他不得不快速调过来云南的兵马,帮忙镇住场子。他送走沐春,也是担心沐春在云南兵马中,威望太高,毕竟他不能露面,云南的兵马都只会听沐春的。万一云南兵马军纪松散,势必会造成云南和巴蜀的冲突。
地域纷争起来,就没法整合力量,形成一个拳头。
那些日子,柳淳就觉得自己在走钢索,表面上云淡风轻,信心十足,可内里却是火烧三丈,稍微不慎,就要粉身碎骨,他必须全力以赴,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心思。
怎么说呢,看似柳淳轻松取胜,看似巴蜀一片大好,什么事情都轻轻松松,一马平川,顺利的不像话……可实际上,柳淳在暗中用了多少心思,化解了多少潜在的危局,只有他自己知道。
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柳淳距离这个境界已经不远了。
像柳淳这种行事风格,喜欢看戏的未必喜欢,但是朱棣却是欣喜若狂,满意地不能更满意了。
柳淳办事,让人放心!
事到如今,终于可以好好盘点,通过一战,柳淳到底拿到了什么!
三路兵马,大破徐辉祖,这位魏国公也够倒霉的,之前他不是遇到了火铳偷袭,丢了两颗门牙,这一次被火铳击中了战马,他从飞驰的马背上摔下来,摔断了一条腿,另外还被射中了一箭,幸好心腹拼死命救他,才把徐辉祖抢救出来。
他不敢往南跑,只能退到重庆府,闭门装死狗。
等到清点人马,徐辉祖直接哭了,他带来的十五万禁军,还残存的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人,另外巴蜀本地人马,还有乡勇,这也是接近十万人马,结果只有两万多逃了出来。
除掉战场死的,还有逃散失踪的,柳淳至少俘虏了十五万人!
徐辉祖还真估计对了,柳淳一共俘虏了十五万八千人!其中光是禁军,就要九万出头!
而之前巴蜀的兵马加起来,还不到六万人,压力之大,超出想象。
柳淳为什么要迫不及待推行均田,为什么要快速回应百姓的要求?难道就不能缓一缓吗?
不能!
因为只有均田,才能尽快组织起足够的民兵,至少在数量上,可以取得优势。
再有,在均田过程中,巴蜀本地的兵马,还有那些乡勇,经过改造之后,纷纷释放回乡,让他们老实耕种。
得到了土地之后,这帮人快速安定下来。
然后柳淳又授意平安等人,不断安排人,去跟那些禁军俘虏谈话,用当初柳淳收服他们的办法,去说服那些禁军。
跟他们讲道理,甚至领着他们去看,去看靖难军的纪律。
看看靖难军如何睡在大街上,替百姓修房舍……去地方看,靖难军是怎么进行均田的,那些分到了土地的百姓,又是怎么说的!
这些琐碎的事情,很难详细交代。
但是真正身处其中,大家伙全都感觉到了柳淳的精细与精明。尤其是平安,更是彻底叹服了,他败在柳淳的手上,一点都不冤。
哪怕真的在两军阵上交手,他也是有败无胜。
所以说,平安是死心塌地,追随柳淳,再也没有犹豫。
除了平安之外,像蜀王朱椿,岷王朱楩,也都心悦诚服,这么多的事情,稍微有一点疏漏,就会出大乱子,柳淳不但没有任何差错,反而还快速推进了均田,稳住了人心,得到了巴蜀百姓的一致支持。
这已经不是精明强干那么简单了,简直是神仙一般的操作!
其实柳淳倒没有那么得意……无非是以均田为突破口,改造官军,稳定地方,清理土匪,还仅仅是巴蜀一地,真的只是小儿科罢了。要知道真正的高手,还出兵跟十几个国家打了一场,以胜利告终,顺便又进行了经济建设,收拾了各种残渣余孽,打扫出一片朗朗乾坤,那才是神仙一般的手段呢!
柳淳只是做了个迷你版的残次品而已,实在是不值一提。但是放在明初,却已经足够震惊四方了!
“弟兄们,我想你们都看到了,靖难军是真正替百姓做事的。你们也有家人,也有妻儿。咱们提着脑袋,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他们能过好日子吗?大家伙扪心自问,朝廷的田赋公平吗?土地分配合理吗?比得上靖难军做的这些吗?”
平安中气十足,“我现在问大家伙一句,愿不愿意加入靖难军,愿不愿意打回老家,实现均田?”
短暂的沉默之后,那些被俘的禁军,鼓足了气力,仰头大喊:“愿意,愿意啊!”
平安面色红润,兴奋道:“好,所有人马北上,追随靖难军,一起讨伐昏君!”
霎时间,十万大军,踏上了北上的征途……随着这支人马的加入,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50章 六王齐聚
本以为还能留在巴蜀一些日子,没想到燕王的手谕来的这么快。”柳淳冲着大家伙笑了笑,“恐怕我要动身去西安了。”
柳淳要走,大家伙既意外,也觉得合情合理。
意外的是巴蜀还有许多事情,尤其是均田,刚刚处理了成都府,其余的地方都没有完成,应该等着有了成果,柳淳再离开才合适。
可问题是现在是大战时期,不比平时,朱棣那边要对抗六十万朝廷大军,孤掌难鸣,让柳淳北上协助,也是情理之中。
“柳大人,你走了之后,这巴蜀交给谁呢?”赵勉直接问道。
柳淳笑道:“巴蜀方面,文官还是以赵兄和朱老为主,赵兄主管全局,朱老负责落实均田。在武将这边,就留下蓝勇、冯诚、汤昭和杜思贤,这四个人协助你们,镇守巴蜀。其中蓝勇和冯诚统帅大军,围困重庆,记住了,要围而不攻,尽量拖住。”
蓝勇不解道:“为什么不打啊?以现在的兵力士气,拿下重庆难度不大,正好把徐辉祖活捉了,让他也尝尝过堂受审的滋味!”
不用柳淳开口,冯诚就摇头道:“瞧瞧,还是太年轻了。自古以来,蜀道难行,我们就算攻下了重庆,想要统兵出川,难度也很大。不如把重庆放在那里,作为一个诱饵,假如朱允炆舍不得放弃重庆,就要不断增兵。而我们以逸待劳,没准还能打一个大胜仗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