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淳摇头轻笑,“大师,这就是你的执着了,王爷能坐上龙椅,大师首倡之功,运筹之劳,是人所共知的。”
道衍才不听柳淳的鬼话,他突然凑近了身体,冷冷道:“柳淳,你押宝燕王殿下,却又不积极替殿下奔走。你甚至胆大包天,跟太子交好,老衲问你一句话……是不是你?你害死了懿文太子?”
柳淳突然间把脸沉下来,“道衍,你最好想过之后,再开口,免得对自己不利!”
柳淳的怒火,让道衍微微一愣,随即他突然笑了,自语道:“那就是第二种可能,你知道会走到刀兵相见,或者——这场靖难,根本在你的筹划之内?柳淳,你一个年轻人做不到这一点,你背后的那些人是谁?你的师父们,是不是学究天人,能洞彻古今的活神仙?”道衍语气激动,姜皮一般的老脸,泛着红润的光泽,眼神之中,竟然带着强烈的狂热。
“老衲家族世代行医,少读孔孟,出家之后,老衲又拜在道士门下,三教精华,老衲融会贯通,天下大势,了然于胸!”
“老衲深知天道不可期,长生不可得。这才退而求其次,侍奉燕王,协助他登基,说求着,不过是扬名后世罢了。”
这和尚说话是真狂,可人家也的确有狂妄的本钱,柳淳只是默默听着。
“如今老衲大愿将成,可老衲却发现,你柳大人比老衲高明万倍,老衲实在是不甘心!”道衍突然转身,深深一躬。
“柳大人,若是你肯指点学问,老衲情愿意拜在柳大人门下,还请先生收留!”
柳淳可吓坏了,他倒不是怕道衍,而是担心朱棣。这老贼秃是朱棣的心腹,要是他都成了柳淳的弟子,那未来的皇帝陛下还剩什么人了?
“道衍大师,我不比你高明什么……只不过我的学问比你广博很多……你所说的儒释道三教,在我这里,最多化为人文学科一类,甚至算不上社会科学,跟遑论还有自然科学了……你要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看待,你丝毫不会意外的。历代的分封都会导致战争,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都是如此,先帝当年分封诸子,是怀着很美好的愿望,只可惜因为有道衍大师一般的人物,不停见缝插针,不打起来才怪呢!”
被柳淳说成了野心家,道衍竟然不生气,他反而对柳淳提到的那几门学问很感兴趣,“柳大人,总而言之,老衲会时常上门讨教,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柳淳无所谓道:“我这里是有教无类,大师愿意学,求之不得。”
道衍面露喜色,这家伙就是个疯子,他前半生追求学问,自以为到达了巅峰,辅佐朱棣,距离成功也不远了。
突然听说还有那么庞大的未知领域,这个老贼秃的热情全都上来了,恨不得立刻跟柳淳长叹请教。
不过道衍还有一件事,“柳先生……老衲已经散布出消息,说是长兴侯耿炳文有意投降燕王。若是能废了此老,日后挥军南下,也就少了一块绊脚石!”
柳淳淡淡道:“朱允炆未必会自断臂膀吧?”
道衍哈哈大笑,“由不得他,老衲已经准备妥当了。”道衍下意识抹了一下臂膀上的伤口,正是南军给他留下的,老贼秃是睚眦必报的性格。
“耿炳文,你别想活着回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480章 齐聚北平
道衍要黑耿炳文,柳淳没有意见……虽然他知道耿炳文人不错,但是既然不能为我所用,就只有死路一条,双方是敌人,面对敌人,可是不能手软的。
而且柳淳还想瞧瞧,这个道衍和尚究竟能坏到什么程度?
毕竟他还是个出家人,总会有些慈悲心肠吧?
柳淳默默思量着,他又把蓝玉、冯胜、茹瑺等人请来。
“世子殿下请我回北平,燕王殿下也很快会赶回去。双屿我们是不能久留了,大家要尽快北上才是。”
蓝玉早就不愿意在海上待着了,狭小的双屿,连马都跑不开,四转圈都是茫茫的海水,坐船他就迷糊,简直要了命。赶快去北平,蓝玉当然支持。可作为一员大将,蓝玉还是看出了双屿的价值。
“这个岛不能丢了。”蓝玉闷声道:“只有占据这个岛,船队几天之内,就能杀到金陵江面,向南又能攻击浙江和福建,封锁整个东南。绝不可以让给朱允炆。”
柳淳笑道:“这个就请放心吧,我打算让马和留守,另外再派遣一位文官,监督协助……”柳淳说着,就对着坐在后面的陈瑛道:“陈大人,你就留守双屿吧,如何?”
陈瑛是北平的按察使佥事,他当官的时候,柳淳早就进京了,双方没什么交集,初次见面,陈瑛还挺疑惑,怎么名满天下的柳淳竟然是这么一个年轻人,他哪来那么大的名声?
“柳大人,下官负责刑名事务,世子殿下很需要下官协助,是不是……”陈瑛一心在朱棣父子面前晃荡,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留在双屿。
柳淳依旧面带微笑,懒得跟他多话。
坐在旁边的杨靖突然笑了,“按察使佥事?掌管刑名,不错啊,要说起来,我当过左都御史,还干过刑部尚书……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管得了北平?”
这时候茹瑺突然开口了,“老夫在吏部的时候,似乎记得,陈瑛,你的考评只是中等吧?上面说你为官不谨,时常酗酒……这个毛病,可是改了?”
这才叫吏部天官呢,一击致命!
陈瑛低着头,连抬起来的勇气都没有了。
他总觉得自己代表着世子殿下,是燕王的近臣,你柳淳比我强,也强的有限,没什么可怕的。
可就是这么一个任命,就让陈瑛看出了差距!
奶奶的,柳淳手下都是什么人啊?
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对了,那个郁新貌似是户部尚书,朝廷六部,他都占了三个名额了!
未来燕王手下,还不是柳淳呼风唤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陈瑛这家伙秉性凶戾,但是又十足投机,他总想往上爬,怎么说呢,跟齐泰很相似,只不过他心里连孔孟都没有,比起齐泰更加危险三分。
果然,一见碰不过柳淳,他立马赔笑,“多谢柳大人赏识看重,下官一定竭尽全力,把双屿治理好。下官向柳大人,还有茹大人保证,从今往后,陈瑛不会再喝一滴酒,如果违反了,下官情愿领罪受死!”
柳淳微微点头,“陈瑛,双屿虽然孤悬海上,却也是个立功的好地方,你要多留心,打仗的事情,以马和为主,地方治理,就要靠你了。”
“是!下官遵命!”
柳淳轻飘飘几句话,就替朱高煦解决了一个麻烦。
谈笑之间,举重若轻。
朱高煦越发佩服师父了,相比起以前,师父的手段越发没有烟火气了。总而言之,师父太牛了!
朱小二喜滋滋的,没了讨厌的苍蝇,总算能跟师父专心做学问,感觉天都晴朗了。他跟大家伙张罗着,一起北上。
几乎与此同时,朱棣带领着人马,在山西境内,跟牵连迎接的朱高炽相见。
父子俩个阔别近两年,朱棣主动把儿子拉到眼前,仔细看了看,嘟囔了一句,“怎么还这么胖啊?”
朱高炽憨笑道:“是变得结实了,真的!”说着他还举起了粗壮的胳膊,果然粗得像杠子。朱棣用力捶了两下儿子的胸膛,咚咚作响,略感满意,“我的儿子,就该英勇善战,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你守住北平不失,父王心里很高兴,你很不错!”
朱棣跟儿子有说有笑,渐渐的谈到了正题。
“你觉得咱们的处境如何?”
“不好!”朱高炽很干脆回答。
倒是让朱棣一愣,“刚刚打赢了几场大战,逼得朱允炆议和,把黄河以北都给了咱们,你怎么说不好呢?”
朱高炽凝重道:“父王,现在靖难军山头林立,人员复杂。诸位藩王,未必归心,所有的地盘,缺少整合,没法形成一个拳头。该如何落实变法,也没有一个定论。总之,我们急需彻彻底底的整顿,不然,一盘散沙。打顺风仗还行,一旦遇到了挫折,就会原形毕露啊!”
朱棣深以为然点头,这个大儿子看似憨厚,其实真的很有政治智慧。
本来朱棣的北平旧部是铁板一块,只不过随着地位上升,这帮人也跟淮西勋贵一样,有人为了谋求长久的富贵,就把功夫用在了皇子身上。加上这一年多,朱棣不在。旧部加速分化成几部分。
像张玉统辖大军,老成持重,很像昔日的中山王徐达,而丘福这家伙就上蹿下跳,居功自傲,野心勃勃,是个需要提防的家伙。
当然了,所有的旧部还都是听朱棣的。
问题是新加入的这些,几位藩王就不用说了,以平安为首的投降将士,以沐春为首的云南士兵,甚至还有胡骑和土司勇士,彼此之间,千差万别。
这也就罢了,文官那边也是分成了好多块,以朱守仁为首的巴蜀文官,以刘政,魏琮等人为首的西北文官。
还有以道衍为首的北平文官,再有柳淳解救出来的茹瑺、杨靖、郁新等前朝旧人……没有一盏省油的灯。
想把这帮人都捏合在一起,让他们替自己效力……朱棣觉得比登天还难,
他意味深长叹道:“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结果等停止用兵,治理内政,就一塌糊涂,最后甚至身死国灭,下场凄凉!”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楚霸王,唐庄宗……朱棣摇了摇头,“你怎么看?”
朱高炽忙道:“父王,情形的确很复杂,不过孩儿觉得只要用对了人,就能迎刃而解。”
“这么多人,要想人尽其才,也不容易啊?”
朱高炽偷眼瞧了瞧,见父王心情很不错,就仗着胆子道:“其实父王只要用一个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谁这么大本事,毫无疑问,当然是柳淳了!
只是身为世子,朱高炽这么不在乎权力吗?
他是真心推荐柳淳?
别是分别了一两年,这小兔崽子学会了捧杀,跟他老子动心眼了吧?
瞬间,朱棣的脸就沉下来了,他怒气冲冲,厉声叱责,“你小子让你二弟去接柳淳,现在你跑到为父的面前,要举荐柳淳。你到底是怎么想的?真心,还是假意?莫非你想说,柳淳跟你二弟走得更近,让父王提防是吧?”
朱棣虽然在西安,但是也听说了,两个儿子之间,彼此有争执……朱棣倒是不奇怪,皇家的人,亲密无间的太少了,相反,彼此算计,反而是常态,就连自己都不能免俗。
可他是真不愿意看到,天下还没安定,儿子们就迫不及待内斗起来。
朱高炽要干什么?
给他二弟上眼药吗?
你也太让为父失望了!
“父王,你冤枉儿子了,其实是我想去请师父的,怎么会想别的!只是没办法,我抢不过二弟,就只能来接父王了。”他嘟着嘴,一副吃了大亏的模样!
这是什么话?
朱棣一听更加愤怒了,你听听,这还是他的儿子吗?
“你的意思,是师父比我这个当爹的,重要多了呗?你小子想气死我!”
朱高炽面对老爹的怒火,坦然道:“父王,要是师父在,他保证能说出该怎么办,而不是骂人。”
“呸!”朱棣气得笑了,“我当初就是瞎了眼睛,把柳淳弄到了王府,你们几个小畜生眼睛里光有师父,都没有我这个当爹的!我倒成了帮他养儿子的!”
朱棣嘴上骂着,可也不得不承认,现在这个乱局,文武全都四分五裂,没有柳淳的智慧,是绝对没法收拾了。
“罢了,赶快回北平,为父也迫不及待要见到你师父了。”朱棣满怀期待道。
顶点
………………………………
第481章 我不要你们觉得
秋季的海风总会很强烈,柳淳的船队鼓足风帆,快速驶入了渤海,北平不远了。
就在这时候,丘福终于叩响了舱门,来求见柳淳。
“末将见过柳大人。”
柳淳淡淡笑着,没有客气,坦然受之,他指了指对面的座位,“丘将军,请请坐。”
丘福眉头微皱,但是很快坐了下来,抱拳拱手。
“末将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冒昧前来拜见柳大人,只是想请教一事。”
柳淳道:“请讲。”
丘福沉着脸道:“柳大人,末将觉得你似乎对二殿下有些偏见!”顿了顿,丘福又道:“末将向大人明言,军中将士,都很钦佩二殿下。他勇猛善战,颇有燕王之风。这次守卫北平不失,二殿下居功厥伟。领兵打仗的都讲究论功行赏,如果处事不公,末将唯恐人心难平。”
丘福说完,仔细盯着柳淳,希望从他的脸上,能看出一些端倪。毕竟把陈瑛留在双屿,让丘福极其不舒服。
很可惜,柳淳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历练,实在是成熟太多了。
哪怕面对着道衍一般的老妖孽,都丝毫不会露破绽,更何况丘福这个莽夫。
柳淳只是不咸不淡道:“丘将军,你身为领兵大将,只管忠心打仗就是。赏罚之事,我相信王爷心里有数,该给什么,不该给什么,王爷比咱们做臣子的清楚。所谓擢黜之恩,皆出自上,你以为呢?”
丘福略微迟疑,他晃着头道:“柳大人,你的话末将当然赞同,可也不能让大家伙寒了心啊!王爷起兵靖难,全是弟兄们豁出性命,打到今天的地步。柳大人,若是没有我们拖住百万大军,你也没法横兵江上,更没法逼迫朱允炆求和吧?”
“这倒是实话。”柳淳点头,“我只是恰逢其会罢了。”
丘福丝毫不觉得自己失言,继续道:“弟兄们出了这么大的力气,总不能让那帮穷酸文人爬到我们的头上吧?二殿下有勇有谋,无论如何,都是最好的人选。”
说到了这里,丘福干脆挑明道:“柳大人,这次王爷回北平,势必登基称帝,才能和南朝争锋。王爷称帝,储君之位是谁的?让世子直接变成太子,我是不服气的。不光是我,还有许许多多的将士。”
“还是那句话,赏罚要公平。柳大人,你是王爷看重的人,说话比我们有用,我想恳请柳大人向王爷谏言,尽快册立二殿下为太子,以安人心!”
柳淳听完,突然笑了,“丘将军,这么说吧,我早早离开北平进京,又诈死了一段时间。靖难以来,我去了西安,成都,又到了双屿……唯独没回北平,算起来离别故土也有快十年了,北平发展成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了。但是你说得对,赏罚必须公平,如果大家伙都赞同,我自然会从善如流的。至于王爷怎么决断,我也会跟他好好谈谈……总之,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丘福从此船舱出来,仔细咂摸柳淳的话,初听之下,似乎是要支持朱高煦。可仔细琢磨,他说不了解情况,又说从善如流,不会让人失望。
他究竟是不让谁失望啊?这个“大家”,是武夫,还是文官?
柳淳根本没有讲清楚。
总而言之,似乎什么都说了,又根本什么都没说。
真是该死啊!
丘福越发生气,他最讨厌的就是这种打官腔的穷酸,没想到柳淳居然是这么个人,太失望了!
丘福暗暗发狠,就算柳淳不帮忙,他们这些人也能把朱高煦推上储君的宝座,不信就走着瞧。
船队离着码头越来越近,柳淳立在船头,任凭海风吹拂,心中的思绪飞扬,想的事情很多……
说起来,他的确让朱棣的势力变得更大了,整个靖难也容易了许多,甚至他还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最明显的就是徐增寿,张玉等等,
只不过柳淳的布置,也让朱棣手下的势力,非常复杂。
支持两头小猪的人马,提前跳了出来,还有那些藩王,以及变法派和保守派,各种各样的地方势力,他们也都会跳出来争权夺势。
不要说未来,就算是当下,局面已经够热闹了。
柳淳涉水上岸,踏着苍茫大地,心中暗暗思量:只怕从这一刻开始,就要刀光剑影,血流成河了。
打碎一个旧世界需要勇气,建立一个新世界,需要更大的勇气。
大破容易,想要大立却是难上加难……柳淳在沙滩上驻足,任由海水湿润鞋袜,冰凉的刺激,让他的大脑格外清醒。
驻足了一刻钟,柳淳才继续向前,这一次,他的脚步不再迟疑。
柳淳回来了!
不光是柳淳,还有梁国公蓝玉,宋国公冯胜,原吏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郁新,左都御史杨靖,中山王四公子徐增寿……许许多多的人,全都到了北平。
仅仅柳淳一个,那就足以冲击整个格局了,还不要说这些人了。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谁都想抢占优势地位,面对外来者,又都保持着强烈的警惕。
朱棣还要两天的路程,才能赶回北平,如今留守北平的还是张玉,他率领着所有将领,在十里亭,等待着柳淳的到来。
一见面,张玉就给柳淳一个熊抱,他跟朱能不一样,是个含蓄的人,可见到了柳淳,还是难掩心中的激动。
“柳大人,你可算来了,说实话,末将是真的扛不住了,有柳大人在,我心里就有谱了。”
柳淳哈哈大笑,“张老哥,你就别跟我客气了,你以十万之众,抗衡南朝三十万大军,还有辽、宁、谷,三大藩王,虽古之名将,也多有不如啊!”
张玉连连摆手,“柳大人,你可别往末将身上擦胭脂抹粉,我这心里发毛!”
“哈哈哈!”柳淳放声大笑,“张老哥,你可真了解我啊!”
两个人并马而行,有说有笑。
张玉故意加快速度,跟柳淳走在了前面,把其他人甩出十丈之外。
张玉低声道:“柳大人,我实话实话,打仗的时候,我能压得住,可不打仗了,这帮家伙都闹腾起来了。”
柳淳沉吟道:“他们想拥立二殿下吗?”
“柳大人知道了?”
张玉叹口气,“那我就直说了,其实他们也未必是这个心思。”张玉很忧心,“按理说,我们这些人,都是王爷的旧部,最是忠心。可这一次靖难,王爷是在西北发动,又收了那么多新人,这往后谁说了算,实在是让大家伙心里没数啊!”
张玉点出了问题的根源……就想朱元璋,他靠着淮西勋贵起家,可老朱渡江之后,立刻吸收了以刘基、宋濂等人为首的浙东文人。结果就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贵,狠狠整浙东文人,最后逼得老朱不得不两派一起收拾,废了丞相制度,把大权揽到自己手上。
同样的状况,又发生在了朱棣身上。
而且这一次是新旧两派,几乎势均力敌。北平十多万精锐,西北也有好几十万人,还有那么多的藩王猛将,比起北平旧部,丝毫不差。
最为关键,这一年多以来,燕王是在西安坐镇,近水楼台的道理,谁都清楚。
北平武夫,一致推举朱高煦。
他们是想借着立储这件事,一举掌控朝局,告诉新来的,我们才是正宗,我们才是说了算的。
你们不要觉得能跟我们较量,我们要我们觉得,不要你们觉得!
张玉这个人跟徐达很像,他只忠于朱棣,对于谁当储君,兴趣不大。而且朱棣春秋鼎盛,身体强健,现在就争抢储君,有什么意思呢!
只不过世上能像张玉一般的人不多了。
自古以来,夺嫡也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夺嫡不是为了真的让谁当皇帝,重要的是过程,在过程中互相倾轧,赚取利益……这就像是赌场,身在其中,谁能不下注呢!
说到这里,柳淳也明白了,为什么丘福敢肆无忌惮,直接跟自己挑明……因为他们实力够大!底气够足!
北平不但是朱棣的老巢,其实也是柳淳的大后方,这块的意见,不能忽视啊!
一上来就是一道难题,真是够厉害的!
柳淳抬头,正好瞧见了北平城,斑驳的城墙之上,还有许多伤痕来不及整修,大块的青砖断裂,硝烟熏得漆黑……当真是一场残酷的鏖战啊!
柳淳突然勒住了战马,从马背上跳下来。
其他人不解其意,也都跟着跳下了战马,围拢过来。
“柳大人,城里已经备好了接风的酒席,快进城去吧!”
柳淳微微摇头,他猛地回头,“诸公,这靖难一役,乃是奉天而行。将士民众,浴血厮杀。为的不是争权夺利,而是黎民苍生。期间多少士卒,血染沙场,舍生取义。如今我们赢得了关键的胜利,也应该总结一下了。究竟该如何论功行赏,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功臣!”
柳淳这么说,丘福就迫不及待道:“柳大人,世子殿下主持全局,张将军浴血奋战,更有二殿下舍生忘死,率领死士,几次出城,袭击南军,人所共知,谁是功臣,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大家伙说是不是啊?”
丘福说完,果然有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