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高煦扫了一眼,见他手里拿的是《国富论》,顿时就皱眉了,“你才多大啊,看得懂吗?”

    朱瞻基挠了挠头,“能看懂一些的,先生们说,以后学堂要教师公的书,我提前看看。”

    朱高煦哼了一声,“挺机灵的,师父的书,当然要……”朱高煦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完了,老三失算了!

    没当三万本刊印出来,放在各个书坊,瞬间就点燃了购买热情。

    其实光凭着柳淳的名头,就算什么都不写,印一个白纸本,也会有人去买的,更何况是一部言之有物的大作。

    而且很早之前,就有关于柳淳著书,百官拜读的故事,后来国子监讲学,更是有许多书生去听讲。

    现在出了书籍,能不买一本回家看去吗!

    再看看价钱,也不算贵,只有五百文,节省几天的伙食费就够了。

    很快,就出现了购买的浪潮,你一本,我一本……转眼之间,就有上千本卖出去了。

    各个书坊的老板都乐开了花。

    不过是柳大人,比其他人的书,至少多卖了三倍以上,回头应该多上货才行。

    他刚刚有这个念头,突然发现大街上出现了许多人,一涌而至。

    这些人可就不是一本一本买了。

    “给我三本!”

    “我要五本!”

    “来十本,我要送人!”

    ……

    敢情这帮人是京城的商贾。

    他们没有太学生关心书籍,第一时间就来购买。但是他们听闻柳大人著书,而且写的是商贾之事,还是告诉大家伙怎么发财……哪能错过啊!

    柳大人!

    知道不?就是创立皇家银行的那位,太祖爷活着的时候,就管他叫善财童子。

    他的书都带着财气呢!

    就算看不懂,买回来,供在家里,也能保佑发财!

    商贾构成了第二波购买潮……当这些商人拿到了书籍之后,一看之下,大为惊讶,里面完全没有任何之乎者也,全都是大白话。

    可你仔细,发现里面处处都是经商的关键。

    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合理分工,挖掘工人的潜力……我的老天爷啊!柳大人简直说到了大家伙心坎上。

    瞧瞧,这还有案例呢!

    是大宁钢铁厂。

    太好了,我手上还有丝绸作坊呢,柳大人的作法,值得借鉴。

    这些商人的财力可是比书生雄厚多了,他们不光自己买,也送给亲朋好友……经过他们的席卷,这第一批的三万本,已经所剩无几了。

    书坊老板都急了,“快,快去上货,有多少要多少!”

    小伙计刚要出去,又来了一些人。

    这帮家伙竟然是一群奇装异服的外藩使者!

    搞什么鬼啊?

    你们外藩蛮夷,能看得懂上国文字吗?

    书坊老板好心提醒,哪知道这帮人竟然振振有词,“放心,我们会好好学习的!”

    最让人惊讶的是哈烈国的人,扫货最狠。

    像高丽人也喜欢买书,尤其是他们还懂得汉字,可问题是这帮人太小鼻子小眼了,扭扭捏捏,舍不得花钱。

    结果人家哈烈使者来了,也不问多少,一律加价十倍,悉数卷走。

    不到一天的功夫,一家接着一家的书坊,买断了货,有的只用了半天不到的时间,就没货了。

    还能怎么办?

    去进货啊!

    等这帮人风风火火赶到印书局的时候,发现上面一个硕大的牌子,“请排队登记,预付三成,等候通知。”

    什么鬼?

    拿不到现货,要排队,这也就算了,预付三成是什么意思?

    光是预付就算了,怎么连个时间都没有啊,到底什么时候能得到啊?

    万一书局把我们的钱坑了怎么办?

    尤其是都谁排在了我们的前面啊?

    “都是老朋友了,通融通融,我们愿意加价一成,呃不,两成,三成也行啊!”

    面对这些发了疯的老板,书局方面只能两手一摊,“你们争不过的,要买这本书的人太多了,瞧见没有,排在最前面的就是户部,然后是工部。”

    “他们不是当官的吗?买书干什么?”

    书局的人哼了一声,“当官怎么了?当官也要把事情办得漂亮,听说没有,人家按照柳大人的办法,三大殿修的又快又好,谁不想讨好天子啊!”

    书坊的老板们无话可说了,他们是抢不过官老爷。

    “那,那然后呢?就是我们了?”

    “想什么呢!”书局的人不客气道:“刚刚得到了消息,以鸡鸣山学堂为首的许多书院,都来定书了,人家可是为了教学,为了下一代。我们敢不优先处理吗!”

    “哦!那,那然后呢?是我们了吗?”

    “不!”书局的人摇头。

    “还有谁啊?”

    “有五军都督府啊!”书局的人翻着白眼道:“人家梁国公说了,这本书里,蕴含着用兵调度的妙法,他要让将士们好好读读书,以后别再让人嘲笑武夫无知!听说梁国公还说了,要让将领写心得体会呢!”

    这帮书坊老板都疯了,这不是以权谋私吗?

    梁国公啊,不能因为柳淳是你的女婿,你就这么捧着他啊!

    做人要厚道,厚道啊!

    他们说什么都不管用,只能排在最后面等着……而就在这时候,不断有消息传出,柳淳的分工理论奏效了!

    首先是军工作坊,他们将原来一名大匠负责全部工序的模式,改成了二十多道工序,每人负责一项……结果五天之内,竟然完成了一个月的产量!

    军工作坊成功了,那边矿山也这么干了,挖铁矿的效率提高了三倍……其余的,什么纺织作坊,木器作坊,窑厂,都陆续有人实验,而且成功居多,效率倍增!

    这下子人们彻底明白了,这本《国富论》不光书名带着富字,里面的内容,也着实能让人发财!

    柳大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抢购,疯狂抢购!

    但问题出来了,书局这边根本印刷不了这么多的数量,他们都急坏了。

    就在这时候,有个年轻的学徒工,还不到二十岁,他对着负责印书的管理员提了个建议。

    “柳大人不是在书里说了要分工吗?为什么咱们不试试?”

    这一句话,算是点醒了书局……真是傻透了,人家拿着书里的方法发财,我们负责印书的,竟然傻乎乎不知道改变,脑子里装得是什么啊?

    经过一个晚上的商讨,书局立刻增加了印书的工序,啥也不说了,每人负责一摊,从纸张,到墨,到活字,再到装订……每个环节又细分了许多工序,终于,印书的效率飞速提升,一天下来,竟然干出了五天的活!

    “诸位,再加把劲儿,这个月,咱们发三倍的工钱!三倍啊!”书局的东家扯着嗓子大喊,他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你们要干出十倍的活儿才行!

    每一个老板都是黑心的,而朱棣作为最黑心的那个,他突然后悔了,当初就不该答应,把卖书所得交给柳淳,还能后悔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561章 柳淳的宝库

    柳淳发现朱棣应该是属老鼠的,而且还是寻宝鼠,自己刚赚点钱,他就凑上来了……老朱家的人都怎么了,明明富有四海,九五至尊,怎么就那么在乎小钱钱呢?

    柳淳越想越困惑,他还不能不出去迎接,不过在出去的时候,柳淳正瞧见了在院子里背书的朱瞻基。

    这小家伙和他爹,他爷爷都不一样。

    三代出一个贵族,似乎应验在了他身上,小家伙彬彬有礼,勤奋好学,来到府邸之后,丝毫没有娇贵之气,就跟小大人似的。

    连柳淳都没什么可挑剔的。

    他一伸手,把朱瞻基抱在了怀里。

    “走,跟我去接你皇爷爷去。”

    朱瞻基乖乖点头,小家伙又道:“师公,我让二叔帮我讲解,可二叔说的我都听不懂,你有空给我讲讲吗?”

    柳淳轻笑,“当然可以,不过你要记着,一会儿帮我对付你皇爷爷,一切看我的眼色行事!”

    “嗯!”

    朱瞻基愉快答应。

    “陛下,臣迎接来迟,还请陛下见谅。”

    朱棣毫不在乎,“咱们名为君臣,实则就是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的。”

    “陛下厚爱,臣却不能不懂规矩。”柳淳不咸不淡说着,他太了解朱棣了,这家伙说得这么客气,一准是没安好心,多半是来打秋风了。

    柳淳笑道:“陛下,礼记上说,抱孙不抱子,这个孩子该交给陛下才是啊!”

    朱棣欣然伸手,把朱瞻基接过来。

    用力掂了掂,很沉。再捏捏筋骨,很结实……朱棣满意了,“小孩子长得壮实,不错!你读书了吗?”

    “回皇爷爷的话,孙儿读了。”

    “都读了什么?”

    “读了蒙学的书,还看了三百千,读了师公的国富论,只是孙儿没有读懂,怕师公会骂我。”

    朱棣哈哈大笑,“你才大多啊,比皇爷爷当年读的书多太多了,已经很不错了。你该学学弓马骑射,这才是男孩子要学的东西,皇爷爷让荣国公教你好不好?”

    “好,孙儿很想骑大马。”

    朱棣顺手,把朱瞻基塞给了身后的木恩,“你去,带着皇孙去见张玉,让他领着,去军营见识一番,快去吧!”

    木恩连忙点头,抱着朱瞻基快步走了,小家伙迷迷糊糊的,怎么回事啊?为什么要带我走啊?

    不是师公让我帮忙吗?师公……对不起啊!

    可怜的朱瞻基哪里斗得过他皇爷爷啊!朱棣一句话,就把他打发走了。

    “咱们君臣谈事情,小孩子就别掺和了。”

    柳淳气得狂翻白眼,本来他想让朱瞻基当挡箭牌,现在被朱棣弄走了,摆明了说,朱老四要耍无赖了。

    果然,君臣两个刚坐下,朱棣就道:“朕让下面刊印了三万本《国富论》,没想到竟然不到两天,就销售一空,真是奇迹啊!”

    柳淳绷着脸,“回陛下,其实也算不得什么,说到底,是长久以来,都缺少研究真正学问的书籍。读书人把精力都放在了诗词歌赋,圣人的微言大义上面,这些东西不能说没用,但老百姓说得好,只能架起锅煮饭,不能架起锅煮道理。”

    “臣恰逢其时,写了一点顺应潮流的东西……陛下,臣觉得朝廷应该引导读书人,真正去研究民生利病。诸如怎么修桥啊,怎么治水啊,经济是怎么运行的,教育是怎么推进的。臣还有个建议,就是借着明年改元的机会,大开恩科,选拔一些真正有用的人才……”

    不管柳淳说什么朱棣都点头,脸上的笑容从来没变过。

    “柳卿深谋远虑,朕都记下了……咱们君臣也别谈空话了,说点有用的吧!比如这一次,你赚了多少?”

    柳淳一口水差点喷出去,怪叫道:“陛下,这么点小事,你还记着啊?”

    朱棣气乐了,“柳淳,跟你说,朕查了实录,知道你跟父皇怎么奏对的。所以,你惯用的那一套手段,到了我这里,就不管用了。朕单刀直入,只想听听你能赚多少钱?”

    朱棣的德行,简直欠揍加讨打,柳淳拿他半点主意也没有。

    既然要算,那就算算吧!

    其实朱棣算错了一件事……他觉得京城有百万人口,读书识字的,也就二三十万,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国富论有兴趣,所以首批三万本是够用的,或许会少一点,可这样正好能制造热卖的氛围。

    可实际上朱棣算错了,大错特错了。

    首先,百官都推崇国富论,下面的书吏岂能不买来瞧瞧。

    京城各个衙门,一下子就消化了大几千本。

    太学和鸡鸣山学院等地方,也消化了五六千本。

    最重要的是在京的商人,总算看到了一部为他们所写的书籍,这些人大肆狂买,成为了消费主力。

    要知道过去任何的书籍,都没有得到过商人的热捧,柳淳算是开天辟地第一人了。

    光是这三波人,就把三万本轻易消耗掉,而且还远远不够。

    军中还需要几千本,海外的夷商也要,如果说这就完事了,那可太小瞧大明的购买力了。

    在北平,对《国富论》的需求只会在京城之上,保守估计要五万本,苏州作为商业重镇,也非常需要。

    大明有六千万人口,在城市生活的应该有一千万左右,按照百分之五计算,也是五十万本!

    “这么多的销量,你还敢说不赚钱?”朱棣质问道。

    柳淳忙道:“陛下,卖书的钱可都不是臣的,一本书我只能拿到百分之二十,也就是一百文而已。五十万本,算下来只有五万两,当然了,因为销售火爆,还会给臣一点分红,总计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十万两。总体来说,还是小钱,真的是小钱。臣还没有三殿下赚得多呢!他捞了二十万两,臣都没去找他要!”

    朱棣眉头紧皱,“真的只有这么一点?你没有瞒着朕吧?”

    柳淳两手一摊,“真的没有,卖多少书,是要纳税的,陛下不信,大可以去户部查,臣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朱棣咬了咬牙,“十万两也不算少了,你这是白得的。朕替你印了三万本,这笔钱你要出。”

    十万两,的确不值得敲诈一笔,但朱棣也不是吃亏的人,他原本印书,是担心卖不了那么多,柳淳会赔钱,既然柳淳赚了,他就不管了。

    “这三万本,臣会出钱,但是臣只出成本价。”

    朱棣很扫兴,“你都赚钱了,就不能大方一点?”朱棣恶狠狠道:“柳淳,你知道不,朕虽然贵为天子,可手上的钱,还没有你多呢!”

    朱老四也是个倒霉蛋,朝廷的钱,户部管着。内帑的钱,徐氏看着。弄得他一个天子,富有四海,可实际上能动的钱没几个。

    否则也不会见柳淳发财,就迫不及待上门了。

    “陛下,任何一部书,都是作者的心血结晶。《国富论》只是开了个头儿,以后的畅销书会很多很多的,陛下总不能跟所有写书的人争利吧?”

    “而且臣写书,让官吏商贾拿去学习,最后提高效率,受益的还是大明。大明好了,陛下也就好了。”柳淳语重心长道:“陛下,要尊重版权,尊重创造啊!这每一个字,都是我们的心血,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多少个晚上,呕心沥血,反复推敲,为了一个字,一句话,要翻遍古书,真的,就是一点辛苦钱,陛下,你还忍心吗?”

    柳淳饱含深情,声泪俱下,控诉着剥夺者的残酷,诉说着写作的心酸,简直太难了,熬得是心血,燃烧的是生命啊!

    朱棣咽了口吐沫,听柳淳的语气,他简直成了抢劫别人劳动果实的恶棍了,朕是那样的人吗?

    “行了,你也别哭穷,朕不替这事了,朕要回宫,还要军务。”

    朱棣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只能暂时败退……他刚走,柳淳就迫不及待,推开了旁边的一扇暗门,等他走进去之后,书架上摆着各种各种的书稿,至少几十种之多!

    “一样十万两净入,这些加起来,怕是比内帑还要值钱啊!”柳淳随手拿起了一本《海权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

第562章 皇家印书局

    “丘福,你帮朕一个忙。”朱棣随手将身上的玉佩递给了丘福,“你现在就去柳府,一定要出其不意冲进书房。朕看过了,柳淳书房外面宽大,可里面小了很多,因此书房里面一定有暗室,你去把暗室的东西,通通给朕拿来,一点别留!”

    丘福听朱棣的话,有点口干舌燥,心跳加速,浑身哆嗦……这是什么意思?要抄家吗?莫非说柳淳在暗室里藏了龙袍,玉玺?陛下要处理柳淳了?

    自从好几次跟柳淳斗法,丘福败得一塌糊涂,他现在都没胆子跟柳淳闹了。

    “陛下,臣恳请陛下降旨,有旨意臣才好下手。”

    朱棣笑骂道:“你要什么旨意?莫非你觉得朕要抄了柳家不成?”

    丘福失声道:“难道不是?”那你让我干什么啊?

    “别胡乱琢磨。告诉你,三位殿下,皇孙都在柳府,还有皇后的妹妹也在,还有梁国公的女儿和外孙女……朕提醒你,别惹恼了他们,你只管去书房,只管拿里面的东西,惊动了别人,朕都保不了你!”

    “啊!”

    丘福大惊失色,这算什么任务啊,丘福为难道:“陛下,要不请陛下另外寻找合适人选,臣,臣有足疾,怕是……”

    “怕什么?”朱棣恶狠狠道:“朕是天子,你是世袭的淇国公,没什么好怕的,只管听朕的命令就是了。”

    为了给丘福壮胆,朱棣直接派了两百名锦衣卫,这些家伙只听朱棣的命令,丘福也没有法子,他觉得自己是被架着去柳府的。

    “柳大人,我可不是故意的,你不能记恨我啊!”

    丘福硬着头皮去了。

    朱棣抓着胡须,嘿嘿冷笑。

    柳淳这家伙绝不是善类,就拿北平的工程来说,朱棣已经闹清楚了,柳淳是一座宅子都没要不假。

    当问题是现在建工程用的水泥就是柳淳名下作坊生产的,当然了,没有直接挂在柳淳名下,而是挂在了徐妙锦名下。

    朱棣就算再不要脸,也不能抢小姨子的产业,哪怕那是个每天都下金鸡蛋的老母鸡。

    吃过暗亏之后,朱棣就打了十二分的警惕。

    柳淳跟他说过,要写很多很多书,自己还让他起名永乐大典。

    当时柳淳就提到书籍的收益要归他,朱棣没觉得卖书能赚多少钱,尤其是大部头的著作。就像宋代的四大部书,《册府元龟》《太平广记》一类,都是官方修订,官方收藏,民间根本无力传播,更别提热卖赚钱了。

    日后的《永乐大典》也是这样的,只能当过官方工程,不以盈利为目的。

    朱棣不认为编书能赚钱,但《国富论》的面世,让朱棣猜到了一种可能,假如柳淳都写的是这么赚钱的书,那他能捞到多少啊?

    一本十万两,十本就是一百万两!而且像国富论这种书籍,还会一版再版连三版,那个价钱,就难以计算了!

    不行!

    朕绝对要分一杯羹!

    回到了宫中,朱棣就在坐等,他干什么事情都没有滋味了,一心惦记着这笔庞大到不行的稿费……大约过了不到一个时辰,太监木恩眉开眼笑来禀报。

    “皇爷,淇国公回来了。”

    “他带什么东西没有?”

    “带了,带了好多个箱子呢!”

    朱棣兴奋一拍桌子,“哈哈哈,果然还有!快让他抬上来。”

    片刻之后,丘福带着箱子来见朱棣。他兴匆匆的,满脸红光,这次太顺利了,直接冲到了柳淳的书房,他人不在,偏巧暗门虚掩着,一下子就找到了,半点不费劲儿。

    “臣幸不辱命,顺利找到了藏书,都给陛下取来了。”

    “都取来了?”

    “嗯!凡是密室的,一本不差!请陛下过目!”丘福信誓旦旦。

    朱棣微微闭上眼睛,平静心情。他现在有种开宝箱的感觉,柳淳这小子到底有多少牛黄马宝,这下子都要逃出来了!

    “打开。”朱棣声音激动道。

    下面的人一起动手,将十几个箱子全部展开,里面都是书稿,粗略估计,也有上百本之多。

    真是不少啊!

    朱棣快步走过来,随手拿起一本,正是《海权论》,再拿起一本,上面写着《力学基础》,又拿起一本,《几何学》。

    他一口气翻出来十几本书,光看名字,就有着浓浓的柳氏风格。

    朱棣的眼睛瞬间变成了圆形方孔状。

    他看的已经不是书了,而是一个个的十万两!

    奶奶的!

    皇家内帑有多少钱?

    柳淳的书房密室,就那么大一块,居然比内帑都值钱,这还有天理了吗?谁敢说书生穷酸,做到柳淳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朱棣勉强控制住激动的心情,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本书都写得好,也不能保证每一本都能赚十万两。

    所以应该先检查一下,看看柳淳的水平到底如何!

    朱棣满怀信心翻开了一本书,是探讨农学的,朱棣很感兴趣,他看了两页,再往后看,竟然是白纸,没有内容了。

    怎么回事?

    他连忙又翻开了一本,这本更过分,只有个书名!

    内容呢?

    哪去了?

    “丘福!”朱棣厉声道:“你给我说,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让你给掉包了?”

    丘福吓坏了,慌忙解释道:“陛下,你让臣去拿的,臣就去了,然后马不停蹄入宫,臣没敢回家啊!这一路上,都有锦衣卫盯着,臣,臣有几个脑袋,敢掉包陛下要的东西啊?”

    “那,那书怎么都成了白纸?”

    “啊!”丘福怪叫,忙扑过来,一本一本检查,果不其然,里面都是白纸。

    丘福眼前一黑,差点昏过去。

    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