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增寿可不觉得有小妹在,柳淳就不会把他怎么样。
这人心黑起来,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的。
柳淳的心不用怀疑,就是黑的,至于小妹,呵呵,也不是白的。
在这个糟糕凶险的世上,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的脑袋了。
“你把什么都说明白了,不然休想我答应。”他恶狠狠道。
柳淳忙道:“我的确要跟你把事情讲清楚,这次的任务非常危险,到底安排谁,我还没想好呢,你要是觉得不成,就只管说。”
换套路了,又换套路了!
别以为老子看不出来。
徐增寿微微冷笑,柳淳啊,你再奸猾,也不过是威逼利诱而已,只要我们这些善良的人,提高警惕,你还会什么?
我只管听你怎么说,有机会我就去试试,风险太大我就拒绝,反正命是自己的,可不能开玩笑。
“这次陛下迁都,其实是打算集中兵力,痛击蒙古诸部,如果能荡平鞑靼最好,即便不行,也要把他们赶到漠北,争取一个宽松和平的环境。”
柳淳开宗明义,既然要迁都,就要打仗。
朱棣的意思更明白,就是要打大仗。
把朵颜三卫干掉,其实是为了清理战场。
朵颜三卫跟蒙古诸部彼此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把他们拿下,这帮人通风报信,就根本抓不到蒙古人的主力。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以目前大明的军力来看,跟蒙古斗,不是战力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抓到对手的问题。
只要能抓住,蒙古人必败。
反之,如果抓不到,被人牵着鼻子走,拖得精疲力尽,粮草断绝,就有可能惨败,甚至全军覆没。
很不幸,在历史上,丘福带领十万大军就是这么完蛋的。
老朱活着的时候,数次北伐,已经将蒙古人完全赶出了长城一线。
接下来的作战,就必须深入大漠,朱棣五次北伐,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二者北伐的地域不同,敌人不同,作战目的也不同,是没法放在一起衡量的。
如果勉强对比,多半就是卫青和霍去病痛击匈奴那种情况。
不得不承认,朱棣论起打仗虽然很厉害,但是征战大漠的本事比起卫霍还差了一截,尤其是霍去病。
他出击匈奴的时候,非常重视情报,以匈奴作为向导,时常能抓到匈奴主力,痛击敌人,取得丰厚战果。
相比之下,朱棣在北伐蒙古的时候,情报工作就非常糟糕。
北方的朵颜三卫,甚至是一些走私商人,他们通常会提前泄露大明的军情,使得北伐大军屡屡扑空,找不到对方的主力。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朱棣北伐的对手,鞑靼部太师阿鲁台。
如果要找一种动物形容他,一定非黄鳝鱼莫属。
这家伙打仗,深得游击战精髓,朱棣五次北伐,动用几十万大军,前后十多年,每一次出击,都是以他为目标,可他每次都能安然无恙。
虽然阿鲁台也吃过亏,但是却跟朱棣斗了十几年,直到朱棣死在了北伐的路上,也没把他怎么样。
这家伙一直欢蹦乱跳到了宣德九年,差点把黑小子也给耗死了,最后竟然被瓦剌部脱欢击杀,吸收了阿鲁台部众的瓦剌人很快强大起来,并且在土木堡一战,重创了大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决定迁都之前,柳淳就重点分析了阿鲁台。
柳淳的结论是此人是个超级老狐狸,油滑到了极点,他其实不是蒙古人,而是波斯人的后裔。凭借如此不利的身份,居然能在残酷的草原上,成为鞑靼部的实际掌控者,手段之高明,心思之缜密,绝对不容小觑。
谁敢瞧不起他,必定会吃大亏。
“我们只有一个机会。”
柳淳很认真对徐增寿道:“我需要引诱阿鲁台南下,在第一次决战之中,就把他干掉。如果这次没法解决他,以后就太难了。”
“为了让阿鲁台上当,就必须下一个足够吸引力的诱饵。”
“所以你想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寝?”徐增寿问道。
“没错,这是我目前能想到,可以吸引蒙古诸部最后的武器。他们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有城池,有家眷,有祖宗坟茔,敌人来了,我们退无可退。可蒙古人不一样,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游牧是天性,想让他们去攻击某个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唯有利用成吉思汗,才能吸引他们上钩。”
“而且阿鲁台是个超级狡猾的人,光是有虚名还不够,所以我抛出了成吉思汗的宝藏。有这两样在,不愁阿鲁台不上当。但是前提是这出戏必须唱好。”柳淳坦然道。
徐增寿眼珠乱转,努力跟上柳淳的思路,半晌,他缓缓道:“你用我去寻找宝藏,是因为我跟陛下的关系,会让他们相信,宝藏是真的?”
柳淳颔首,“的确,你是首选。只不过这是一场非常庞大的计划,我们的对手又是那么狡猾,所以必须要把戏做足。你要先带领人寻找,然后假意发现宝藏,并且在宝藏周围建立营地,进行挖掘。这样才会吸引鞑靼主力来攻。”
徐增寿眯缝着眼睛,冷冷道:“等他们上钩,你和陛下就会调动大军,迅速出动,把阿鲁台给一口吃掉!说白了我就是吸引敌兵的诱饵,对吧?”
“没错,可还不完全,你需要抵御住蒙古人初期的攻势。要在荒漠之中,挣扎求存,死死撑住,直到大军赶到,也或许你会提前死掉,等不来大军。”柳淳声音沉闷沙哑。
站在亲戚的角度,他是不会把这么危险的任务交给徐增寿。可站在大明的角度,徐增寿又是最好的诱敌人选。
难道还有谁比天子的小舅子,皇后的弟弟,中山王的儿子,更能让蒙古人相信,明朝找到了成吉思汗的宝藏吗?
没有了,真的没有了!
但是谁也说不好,一旦传出了宝藏和陵寝的消息,会有多少蒙古人被吸引过来,毫无疑问,徐增寿就会成为整个事件的中心,明枪暗箭从四面八方而来,他能不能承受得住,柳淳也不敢说。
“我想考虑三天。”
徐增寿收起了混不吝的劲儿,缓缓踱步,离开了柳淳的书房,每一步,都无比沉重。
柳淳满腹的话,最后只剩下一声长叹。
三天的时间,转眼过去,再度见到徐增寿,他神色憔悴,眼圈充满了血丝和眼屎,比起乞丐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想试试!”
这是徐增寿的第一句话,紧接着道:“我不是意气用事,也不是逞能。我跟长兴侯学过兵法,我会防守的,我也懂得怎么演戏,我有把握让蒙古人相信,我真的找到了宝藏。”
徐增寿说完,又自嘲笑笑。
“人这一辈子,总要慷慨激昂一回,我曾经想掀起江南的大乱,帮着陛下靖难成功。那一次我做得还不赖吧?”
柳淳摇头,“坏透了,你根本没有想好怎么脱身。”
徐增寿不服气,抱怨道:“那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这辈子一定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哪怕赌上性命,也在所不惜。”徐增寿笑得很灿烂,呲着大板牙,吊儿郎当道:“我现在什么都有了,就是缺少青史留名。我不想后人提到徐增寿,想到的就是中山王的儿子,皇后的弟弟,永乐天子的小舅子,当然,也包括你柳淳的舅哥!”
他伸出手,抓住柳淳的胳膊,从指间传来的力道,能够清楚感觉到内心的坚定。
“柳淳,给我一个机会吧!我不敢说成功,但是我可以保证,没人能比我做得更好了!”徐增寿万分认真道。
顶点
………………………………
第669章 成吉思汗的宝藏
“师父啊,莫非连条生路都不愿意给弟子留吗?”
朱允炆紧紧握着拳头,手背上满是突起的青筋,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从应天逃到了大宁,依旧躲不过,四叔居然要迁都北平,还说什么天子守国门。
真是好大的气魄!
事到如今,朱允炆也不得不承认,四叔的确比自己有魄力多了,不管多大的阻力,朱棣都有胆子冲过去。
科举说改就改了,兴学那么大的投入也砸下去了,迁都那么大的动荡,竟然也扛住了。
“四叔,这天下我给你了,你就不能给一条活路吗?”
朱允炆对着微弱的烛火,瘦削的身影,印在墙壁上,格外单薄无助。
就在这时候,突然外面有脚步声,很急,人也很多!
朱允炆下意识吹灭蜡烛,迅速将耳朵贴在门板上,向外面窥视。他的心嘭嘭乱跳,莫非锦衣卫真的追来了?
他们未免也太厉害了吧?
果不其然,脚步声越来越近,朱允炆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下一秒,咚的一声,大门推开。
在一瞬间,朱允炆的脊背收缩躬起,几乎向窗外跳去。可就在电光火石的一刹那,他意识到,被撞开的应该是隔壁的门,那是个许久没人居住的院子。
“快,把四周都封锁起来。”
徐增寿指挥着人马,将一座废弃的院落看好,然后他亲自带着人,在院子里仔仔细细寻找,用木板敲击地面,不停挖掘。
最后他们到了正房,有人兴奋吼道:“国公爷,这个墙有夹层!”
徐增寿骂道:“喊什么喊,快点撬开。”
在一阵锹镐的声音之后,果然,墙体撬开,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盒子。
徐增寿小心翼翼展开,看了又看,这才欣喜异常,手舞足蹈,“发达了,真的发达了!弟兄们,随我回北平告诉辅国公去,这要是真的,你们最少都是个千户啊!”
说完这话,徐增寿带着人,连夜离开了大宁城。
定国公徐增寿,突然来到了大宁,什么都没管,直扑一个小院子,带走一样东西,又火速离开。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来干什么?
不会是发神经吧?
很快就有人意识到,徐增寿去的院子,正是当初脱古思帖木儿和两个儿子在大宁的住处,后来因为修史,这位北元最后的皇帝才搬去了北平。
过去谁也没有料到,这个院子里会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但是徐增寿来了,就让人不得不思索。
渐渐的,市面上流传一种说法,当初捕鱼儿海一战,脱古思帖木儿将一大批财宝埋在了河边,这批财宝数额巨大,难以计算。
他临死的时候,将宝贝进献给了大明,换取朝廷对他族人的优待。
“简直胡说八道!”
朱允炆是不相信的,捕鱼儿海一战,蓝玉突袭北元,根本来不及把宝贝藏起来。而且当时北元已经十分凄惨,哪里还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宝藏,简直是笑话而已。
别是敲山震虎,想要逼自己出逃吧?朱允炆觉得他的师父什么都干得出来,因此格外小心,把大门紧闭,绝不轻易出去。
足足又过了十天,终于再度传来消息,官军分成几路,越过大宁城,进入草原区域,去追铺一个人。
后来据说抓到了这个人,并且将他斩首,尸体扔到了草原上,提着人头返回了北平。
一个寻常的小人物,竟然值得出动几千兵马,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等朱允炆开始正常教书,每日出入,听到的各种消息就多了起来。
据说官兵抓的人叫做方继祖,曾经是北平的一个秀才,后来不知怎么弄的,在建文朝给锦衣卫当了密探。
再后来燕王登基,他也暂时留在了锦衣卫,却只能坐冷板凳。
这次朝廷迁都,他惶恐不安,生怕会被清理,因此主动逃跑,这才引来追杀。
一个秀才相公,落这么个下场,真是够凄惨的。
可是不对劲啊,他才多大的官,也值得兴师动众?
难道他知道了什么秘密不成?
就在一片猜测声中,出现了一个声音。
方继祖为了能在蒙古部落立足,他探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关系重大,朝廷才不得不抓他。
“的确是个了不得的秘密。”一个中年人闷声道:“给我十万两,我就把消息告诉你。”
在他对面,坐着一个戴着瓜皮小帽的生意人,他把双手缩在袖子里,躬着背,有些猥琐,笑道:“说哪的话,十万两,够造个金人了,老兄,你值这个价钱吗?”
这个生意人操着山西口音,一副不屑的神情,“老兄,你要再说这么不着边际的话,俺可就走了。”
中年人冷笑,“我是不值十万两,但是我要说的人值,他可是成吉思汗,蒙古最了不起的大汗!”
……
“北平的锦衣卫简直糟透了,怎么还藏着方继祖这种货色,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柳淳破口大骂,下面的人战战兢兢,有人只能仗着胆子道:“方继祖已经被拿下了,所幸没有逃到蒙古去,应该不会泄露消息!”
“应该?”柳淳更生气了,敲着桌子怒骂:“你们都是猪脑子吗?连这点眼光都没有?方继祖好歹在锦衣卫多年,狡兔三窟的道理还能不知道?如果我没猜错,他早就把关键的消息传了出去,就算他死了,这些消息也会走露出去!”
“那是多少的宝贝啊?你们想过没有!成吉思汗一生杀人几千万,灭国无数,从东到西,抢掠的财宝,岂是你们能想象的?这么说吧,我派人去过哈烈,那里曾经就被蒙古大军扫荡过。据说有一座黄金制成的宫殿,都被他们掠走了,其余的宝贝更是不计其数,光是在哈烈,掠走的宝贝就相当于大明十年的岁入,十年啊!”
柳淳头一次暴跳如雷,气得抓狂。
北平的锦衣卫千户,百户,无不战战兢兢,手足无措。
其中一个人站出来,“大人,既然这么重要,卑职们这就去追查,把跟方继祖有关的人,全都抓起来。”
“没用的!”
柳淳恼怒道:“抓得越多,消息走露的可能就越大,你们这些废物,简直不配穿飞鱼服,所有人,悉数降三级留用,如果再出差错,就都滚去东番岛种甘蔗!”
一句话,这帮人全都降级了。
大家伙垂头丧气,又是无奈,又是冤枉,可他们有什么办法呢?
蒋百户算是锦衣卫的老人,他唉声叹气,回到了家里,捧来了一坛子酒,从下午一直喝到了傍晚。
直到掌灯时分,有人叩响了房门,又一个带着山西口音的人前来拜访。
“百户大人,小的陪你喝点如何?”
“什么百户?老子被降了三级,柳淳一个黄口孺子,欺人太甚,我看他早晚要完蛋!”
山西人嬉笑道:“大人,你喝醉了,那辅国公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不是寻常人物。”
“哼!我承认他了不起,可我也不是没法坑他,信不信,只要我歪歪嘴,就能让他的如意算盘,鸡飞蛋打!身为锦衣卫,要是连这点后手都没有,就别混了。”
山西人顿时来了兴趣,急忙给蒋百户倒了一大杯,“您喝着,我这人没啥别的,就是嘴严,大人跟我说啊,保证不会走漏消息的。”
蒋百户猛灌了一大杯,斜着醉眼,呵呵怪笑道:“光是不说出去就行了?想听这事,那要出银子!”
……
柳淳擎着酒杯,对着徐增寿道:“我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将消息送了出去,接下来就看如何吸引阿鲁台上钩了……你看这样行不,让我派锦衣卫在前面探路,然后你再前去……”
徐增寿一把夺过柳淳手里的酒杯,不客气道:“那么多钱,那么大的宝藏,不派个亲密可靠的人怎么行?你让锦衣卫去,那就是露怯,阿鲁台要真是那么谨慎狡诈,怎么可能上当!”
“所以啊……接下来就要看我的了。”
徐增寿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随手嫌弃地扔到了一边,抓起桌面的酒壶,大口大口,向喉咙里灌,豪迈洒脱,仿佛侠士一般。
“我喝一半,剩下的一半,等我回来再喝!”
徐增寿说完,就从柳淳的书房出来,他立刻点齐了五千人马,同时又征调了两万民夫,准备了五千武刚车,外加一千大车。浩浩荡荡,从北平出发,直奔大漠。
徐增寿的速度极快,车辙都很浅,显然空车居多。
带兵出塞,不准备足够的粮食也就罢了,拉这么多空车,还真有宝藏怎么滴?
蒙古鞑靼汗廷,太师大帐。
一个鼻梁高挺,胡须浓密的家伙手里捏着十几份急报。
“成吉思汗的宝藏,十倍于大明岁入,脱古思帖木儿的遗言,定国公徐增寿亲自出马……看起来想不信都不成了。”
他突然冷笑,将这些密报随手一扔,根本无动于衷。老子身为草原之主,要这些宝藏有什么用?明人是枉费心机!
顶点
………………………………
第670章 太师杀大汗
阿鲁台扔掉了密报,却抓起一卷古旧的书籍读了起来,封面上赫然有“易经”二字,真的很难想象,即便汉人读起来都有困难的经文,一个波斯出身的蒙古太师,竟然津津有味,摇头晃脑,仿佛从中能汲取到无穷的智慧一般。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哲学,哪怕很卑微怯懦,只要能活下来,就很难说对错高低。阿鲁台很欣赏龙,不是因为龙的强大威严,也不是因为什么真龙天子,而是因为龙在艰难的时候,可以变得像蚯蚓一样卑微。
此刻的蒙古,就需要像龙一般,去掉峥嵘的龙角,隐藏起锋利的爪牙,躲在泥土之中,蜷缩着生存。
任何事物都有兴衰起落,就仿佛天道变化一般。曾经的英雄结伴而来,把蒙古带到了令人目眩的高峰,同样的,摔下来时也会毫不留情。
现在是大明得势的关头,洪武,永乐,两代天子都是雄主,他们手下名将云集,就如同当初的成吉思汗一般。
所以,对于蒙古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躲避锋芒,让老天把这些人都带走,属于蒙古的时代才会重新降临……
阿鲁台读着易经,深邃的眼窝里,闪着智慧的光芒,不管有什么动静,他都引而不发。
明军的举动只能是多此一举而已。
这家伙哪里是狐狸,分明是一只王八,就是按兵不动。
徐增寿率领着人马,急行军,已经出来一千里,在向前,就是所谓“成吉思汗陵寝”的所在。
自从出长城以来,就连小股的蒙古骑兵都没有遇到,柳淳说得没错,这一次他们的对手格外难缠。
既然如此,就看我的表演吧!
徐增寿下令,继续快速进军。
终于,在两天之后,大军赶到了一处所在,这里水草茂盛,背靠山峦,前面是一条河流淌而过。
山河之间,是浓密的牧草。
明明是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居然没人在这里放牧,真是咄咄怪事。
此地向南三百里,是大明的东胜卫,距离长城一线并不算很近。只能说大明的军威的确了得,吓跑了蒙古牧民。
徐增寿到了之后,立刻下令,使用武刚车和马车,结成营垒,散出人马,四处寻找,就围着绕周围五十里,进行探查。
这一找就是半个月!
不光是人,还弄了许多猎犬,到处嗅闻,更是不惜掘地数丈。
徐增寿的举动,显然会传递给鞑靼本部。
阿鲁台依旧无动于衷,可是此时蒙古大汗鬼力赤坐不住了。
就在脱古思帖木儿死后,鬼力赤在阿鲁台的拥立之下,成为了蒙古大汗,当然谁都清楚,真正说了算的是太师阿鲁台,所谓的大汗不过是傀儡而已。
“太师,明军所在的地方,正是当初成吉思汗驾崩的地方,他们绝对有野心!”
阿鲁台终于放下了手里的书,淡淡道:“大汗,就算明军有野心,我们又能如何?”
鬼力赤急了,他快步走到阿鲁台的面前,“太师,那可是成吉思汗的陵寝,万一让他们找到了安葬大汗遗体的棺椁,可就什么都完了!”
阿鲁台丝毫理解不了鬼力赤的担忧,不屑道:“陛下,情况总不会比现在更糟吧?一个陵寝而已,没有什么的。”
“不!”
鬼力赤大吼!
阿鲁台目光犀利,瞬间瞪向了鬼力赤,吓得他连忙收敛了神态,可依旧惶恐道:“太师,成吉思汗是我们蒙古最伟大的帝王,他只是沉睡了,英灵依旧留在白骆驼的鬃毛上,只要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寝,他就会复活,重新统御子民,走上巅峰!”
鬼力赤越说越激动,好像着魔了一般。
在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蒙古铁骑,横行天下的场景。
让明人在他们的铁骑之下颤抖,重新牧马中原,占领整个世界!
鬼力赤兴奋战栗,而阿鲁台却是微微冷笑。
“大汗,难道你也相信死去的人能够复活吗?”
“这个……”鬼力赤语塞。
阿鲁台继续教训道:“难道要把生死存亡,寄托在一个死人身上?陛下打仗,是依靠士兵,还是靠着死人的庇护?”
被臣子连续质问,鬼力赤恼了,“太师,请你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