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深深吸口气,脸上不免失落。
柳淳所写的兵法,他当然一清二楚,建立武学,培养人才,这也不是新鲜事情。
可朱棣的起家必定是骑兵,而且还有靖难新贵这帮人在。
每当朱棣想要整军,就会遭到抵制。
这也是朱棣选择蓝玉的原因所在。
没想到蓝玉却主张建立武学,这样做固然长久可靠,但问题是触动的利益太大了。
朱棣沉吟良久,这才苦笑道:“梁国公,不久前改革科举,结果那么多文官都跟朕闹腾,反对教科学,甚至还有人反对大肆兴学。”
“朕对着这些人嗤之以鼻,大手一挥,谁敢反对,朕立刻就发配海外,绝不手软。可到了今日,要动军制,而且要大动,要彻彻底底的动。朕的心里反而忐忑起来。这个决心不好下啊!”
拿刀砍别人,谁都可以,但是拿刀砍自己,那就困难多了。
尤其是这帮将领都是朱棣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如果他们反对朱棣,那可是会撼动根基的。
想到这里,朱棣越发佩服起老爹来,朱元璋是真狠啊!砍淮西勋贵从来不手软,还能把天下弄得跟铁桶一般,想不服气都不行了。
“陛下,若是为难,,老臣愿意替陛下冲锋陷阵!这件事情老臣也思虑过许久……”蓝玉沉吟道:“当初张玉朱能他们找我,提出了整军方案,就包括建立武学。这一次把规定严格起来,每年增加武学毕业生员的比例,最终实现将领悉数出自武学。就像文人那样,他们有学堂培训,能够人才辈出,武人也一样能做到。像什么恩荫啊,世袭啊,这样的武夫官吏,都要大大削减,直至彻底消灭!”
朱棣沉吟良久,终于缓缓点头。
“老将军,这个决心朕下了,等回到北平之后,朕会尽快落实,到时候还要请老将军帮忙!”
蓝玉深深一躬,“臣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像蓝玉这种汉子,宁死不屈,绝对不会轻易改变的,同样的,一旦他做出了选择,那就是一条路跑到黑,不会再有其他的可能了。
朱棣欣然点头,蓝玉的表态,代表着淮西勋贵这个系统,也彻底归附朱棣了。别看这些人或许老了,失去了权柄。
但是他们在大明依旧人脉广阔,底蕴丰厚,二代,三代,亲朋故旧,数量多如牛毛。
有他们的效忠,日后整军改革,都会容易许多。
相比起打败鞑靼,俘虏无算。内部的胜利,更值得朱棣欣慰。
他浩浩荡荡,带着得胜之师,凯旋而归。
没等到北平,柳淳就提前迎接。
朱棣把他叫到了御帐,君臣对坐。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朱棣哼了一声,“有什么好恭喜的,你不都算计到了吗?”
柳淳慌忙摆手,“臣可没有那么厉害,倒是陛下起用梁国公,实在是出乎预料啊!”
“哈哈哈!”朱棣大笑,“你是不是觉得,梁国公是你的岳父,朕就不敢用了?”
柳淳怎么会承认,忙摆手道:“陛下神鬼莫测,用兵如神,臣连陛下的马尾巴都看不到啊!”
朱棣不爱听了,光说这些没用的干什么。
“柳淳,你来见朕,一定有事,说吧,有什么大事?”
“这个……也没什么,臣抓了几个人。”
“谁?”
“宁王朱权!”
朱棣大方道:“抓就抓了,一个藩王而已,没有什么。”
这家伙是真够黑的,那可是你的亲兄弟啊,也不在乎吗?还真别说,朱棣就是不在乎,兄弟,那玩意他有二十六个,同父异母罢了,有几个跟他一条心的,那还不好说呢!
“陛下,如果是两个藩王呢?”
“两个?你还抓了谁?”
“不是臣,是太子殿下!”
“太子?”这下子朱棣惊得站了起来,“他还能有这个胆子?”
柳淳咧嘴苦笑,“不但有,而且还真的下手了。他抓了代王,还抓了上百商人!”
朱棣瞪大眼睛,突然仰面大笑,巴掌拍得啪啪作响。
“太好了,此真太子也!”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691章 你也配要挟大明?
朱棣狂喜,再也没有什么比找到个合适的继承人,更能让人兴奋的了。
过去太子文弱,是朱棣一直的心病。
他曾考虑过朱高煦,可当下朱高煦醉心科学,瞧他那样子,别说太子了,就算让他坐龙椅,都未必答应。
至于朱老三,那就更不用说了,朱棣压根没考虑他。
弄来弄去,朱棣甚至想栽培皇孙朱瞻基了。
不过孩子太小,朱棣也拿不准。
如今看到大儿子使出了霹雳手段,让朱棣欣喜若狂,这不正是他想要的太子吗!
妙啊!
真是太妙了。
峰回路转,山重水复,朱棣的心都开花了。
他忍不住埋怨道:“柳淳,你给太子当了这么多年的师父,到底是怎么教的?”
柳淳翻了翻白眼,“陛下,别的事情臣都认了,唯独这事,跟臣半点关系都没有。”
“你是师父,怎么能没关系呢?”
“陛下,孔老夫子教了三千人,拿得出手的也就72个,成材率之低,令人发指。臣在这点上,至少比孔夫子强了无数倍。更何况影响太子最深的人可不是臣,而是陛下您啊!”
“我?”
“是啊,您想着太子孝顺懂事,想着他兄友弟恭,想着人人竖大拇指……太子为了讨好所有人,自然就会收敛锋芒,做个寻常之人了。”
朱棣微微颔首,可又突然暴怒,“柳淳,你什么意思?难道选太子,还要选一个不听话的呗?”
柳淳挠了挠头,“陛下,您自己琢磨琢磨,您小时候怎么回事?”
朱棣老脸瞬间就黑了,好你个柳淳,你胆子也太大了,朕小时候可乖巧听话了,不信你去翻翻实录,里面有一句话坏话吗?
就算有……我也给删除了!
“这么说,如何教孩子,还是一门大学问了。”
“那是自然!”柳淳道:“父母都望子成龙,还都觉得听他们的话,孩子能出息……又有几个父母和师长,能够反躬自省,能够想清楚,在世上行走,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本事?自己不是龙,又如何知道一条龙需要什么样的能耐!”
朱棣面色凝重,暗暗点头,“看来的确是朕失误了。该给太子历练的机会才是,传旨!立刻叫太子押解人犯北上,这个案子全都交给太子,宁王,代王,这俩人让太子处置!”
朱棣来了个彻底大放权,全都交给了朱高炽。
柳淳自然是高兴,身为师父,给徒弟争取一点好处,自然是情理之中了。至于徒弟到底喜欢不喜欢,其实柳淳也没想清楚,所以说啊,该怎么教育,在他这里,也是一笔糊涂账,说不清楚的。
“陛下,除了这两位王爷之外,还有一个人,臣也抓到了。”柳淳的声音不高,可朱棣却能感到声音之中的兴奋。
能让柳淳生出这样感觉的人不多啊……“莫非说……”朱棣瞪大眼睛。
柳淳颔首,“没错,臣抓到了朱允炆!”
朱棣激动的豁然站起,他咬着后槽牙。
“朱允炆!朱允炆!他到底落到了朕的手里,他没有跑得了!”
朱棣兴奋地手舞足蹈,恨得咬牙切齿。
“朕现在就要见他!”
柳淳点头,“臣把他安排在京西的大营,有无数兵马严密封锁,没人知道。”
“嗯!”朱棣欣然拍着柳淳的肩头,“你可真有两下子,朕高枕无忧矣!”
抓到了朱允炆,消除了最后的隐患,朱棣当然欣喜若狂,他立刻让柳淳带路,连夜离开大宁,赶到了京西大营。
一路上朱棣的心砰砰乱跳,脸色涨红,他不停催动战马,跑得像是风一般。
当朱棣到了大营外面,真正下马的那一刹那,他又突然平静下来,忍不住自嘲一笑。
“俺朱棣失态了,一个区区小辈,又是手下败将,还值得朕兴师动众吗?”朱棣一回头,对着柳淳道:“算了,也留给太子吧!”
柳淳忙摇头,“陛下,朱允炆毕竟是曾经的天子,他身后还牵连很多事情,陛下亲自询问,能更放心一些。”
朱棣摇头,“不了,说到底,都是我们朱家的丑事,朕不想再让父皇蒙羞了,相信太子会有不错的办法。”
朱棣的态度让柳淳略微吃惊,可很快柳淳也想通了朱棣的心思。
假如是在刚登基的时候,朱棣为了清算前朝,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肯定会严惩朱允炆,甚至送到菜市口开头也是可能的。
可现在朱棣已经当了三年天子,刚刚一场大胜,让朱棣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再去翻开旧日的伤疤,没有太多的价值了。
更何况朱棣已经不把朱允炆放在眼里,彻彻底底鄙视,这丫的坐拥百万大军都斗不过自己,更何况成了阶下囚呢!
还是那句话,交给朱高炽练手,朕一定要好好栽培大儿子,让他学会当一个好皇帝。
朕百年之后,这江山就是他的。
以朱高炽的年纪才能,正好能延续朕的国策,大明朝历经三代圣君,必定会有个太平盛世,再传给朱瞻基,他也就放心了。
“朱允炆先放在一边,倒是还有个人,朕要去看看。”
朱棣提到的,正是蒙古太师阿鲁台。
这个老狐狸落网,连柳淳都有点意外。
毕竟作为躲过五次远征的不死鸟,岂能在第一次远征就折戟沉沙?你好歹多折腾几次啊,就算没啥用,至少能水点字数啊!
可事实就是如此,阿鲁台被抓了。或许是朱棣用对了蓝玉,也或许是阿鲁台的幸运光环只在朱棣身上有用,摊上了老辣的蓝玉,就不管用了。
总而言之,老狐狸被套住了。
“柳淳,阿鲁台在路上给我递了一封投降书,你猜他在书信里说了什么?”
柳淳苦笑道:“陛下,咱别猜谜语了行不?这老狐狸总不会慷慨激昂,宁死不屈吧?”
朱棣大笑摇头,“要是如此,朕也就不为难了。他跟朕说,自己是波斯那边的人,并非真正的蒙古人。因此呢,他最多只能做蒙古太师。反正都是当臣子,给蒙古可汗当,还不如给大明天子当!”
柳淳直接笑出声了,“真是没有辜负我的期待,这个老狐狸,简直毫无廉耻二字!”
朱棣不悦道:“也别这么说啊,朕觉得他讲的还是有道理的。”
没道理能骗得了你朱棣吗?
“陛下,阿鲁台的意思呢?”
“他是想让朕封他个官职,如果能封王最好了。只要给他个王爵,他就永远替大明效力,忠心不二。”
柳淳忍不住笑了起来,想得不错,只可惜,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你如愿以偿!
柳淳跟朱棣又赶往关押阿鲁台的大营,凑巧,蓝玉和朱能也都在。
君臣四个,一起来瞧瞧阿鲁台。
这位蒙古太师,一身布衣,盘膝端坐,在手里还捧着一本易经,读得津津有味。半点没有阶下囚的自觉,相反,甚至还有那么一丝得意和轻松。
“瞧见没有,就是这么个东西,柳淳,你可有办法摆布他?”
柳淳微微一笑,直接迈步走了进来,阿鲁台听到了脚步声,连忙放下易经,起身施礼。
“罪人阿鲁台拜见辅国公!”
柳淳微微一笑,“阿鲁台,你怎么认出来是本爵啊?”
“回辅国公的话,大明朝青年才俊众多,唯独辅国公辅佐两代圣君,年轻有为,声名赫赫,纵然是老叟幼童,也仰慕大人之名。”
“好话,真是好话!”柳淳笑道:“只可惜本爵不想听空话,你能拿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有!”
阿鲁台躬身道:“罪人在草原多年,旧部众多,而且罪人还有些手段,瓦剌部根本不是罪人对手。只要大明能够重用罪人。从此之后,罪人必定能安定草原,抚平战祸。诸部蒙古,共遵大明天子为天可汗,世世代代,永不相叛!”
“哈哈哈!”
柳淳还是一笑了之,“说得好听罢了,你又是什么东西,能保证世世代代,你连自己都保不住!”
阿鲁台昂然道:“辅国公何必如此小觑在下,我愿比一古人。”
“谁?”
“阿史那思摩!”阿鲁台自信道:“老夫必定胜过此人万倍!”
“胡人归顺,阿史那思摩,还算个忠臣,你要自比,我倒是有个更合适的人选……安禄山!你觉得如何?”
阿鲁台瞬间脸色惨白,他勉强镇定了片刻,哂笑道:“大明天子圣明,辅国公睿智。草原苦寒之地,所产者不过牛羊,所生长者不过野草。唯有野草一般坚韧的生灵,才能得到长生天的眷顾,顽强生长在草原之上。其余的生命,不过是鲜花一般脆弱,扛不住塞北狂风。中原有句话,叫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还请相信罪人,唯有我,能给草原带来太平!”
他这番话说,朱棣和蓝玉都陷入了沉思,这一路上,他们已经听了不止一次了,其实想想,还是有道理的。
“阿鲁台,你说得再好听,归结起来也就是一句话;你们汉人没法在草原上生产,与其让更野蛮的部族霸占草原,还不如用你。对吗?”
阿鲁台老脸一黑,“辅国公,你又何必曲解我的话?”
“不是曲解,而是想告诉你,别琢磨着威胁大明,你不配!”柳淳轻蔑道!
顶点
………………………………
第692章 吾儿真有父皇风范
阿鲁台所说,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保塞内附!这玩意半点都不新鲜,从西汉开始,就有这一招了。”
蓝玉沉吟道:“此法貌似效果不好吧?”
柳淳哼道:“岂止是不好,简直是遗祸无穷!两汉时期,蛮夷内附,迁居要地。等到魏晋的时候,国力衰微,胡人趁机做大,这就是五胡乱华的由来。等到唐朝,也大肆接纳胡人,最后弄出了安史之乱,大唐盛极而衰!”
“原来如此!”
蓝玉抓着胡须,愤怒道:“阿鲁台居心叵测,存心不良,老夫现在就杀了他!”
柳淳连忙拦住了老岳父,您老爷子的火气也太大了。
“咱们还是冷静一下,阿鲁台之所以这么说,其实也是吃准了咱们没办法经营草原。”
蓝玉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别说经营草原了,就算北平,在很多人眼里,都是苦寒之地。
当年柳淳为了经营大宁,那是用尽了手段,把监狱里的犯人都给拉出来了。
大宁的环境还相对不错,如果继续向西,向北,那就是茫茫瀚海,然后就是漠北……坦白讲,就算汉唐最强盛的时候,也无力控制这些地方。
长城一线,就是咱们老祖宗,经过千百年的经验,划定出来的一条经验线。这条线在地理上,跟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高度重合。过了长城,就不适合农耕。
而大明的将士兵马,都是农民出身。他们只能短暂出击草原,没法长时间生存。
农耕民族的人马必须依靠庞大的后勤补给,也就是说,没法脱离农耕区太远,不然鞭长莫及,路上损耗太大,还没开战,就已经败了。
就拿这次战斗来说,朱棣那么信心满满,依旧不敢追到漠北跟阿鲁台决战。如果真要是跨越瀚海,那胜负可就不好说了。
自己占据不了,草原又不会空下来。
与其给别人,还不如给熟悉的阿鲁台。
朱能忍不住道:“这样的话,阿鲁台所说,岂不是对的了?”
“对的?”柳淳哑然:“难道咱们大明的武人,就这么点本事吗?”
朱能为之一振,吃惊地看着柳淳,你小子还要怎么样?
明明都说了,不是我们没志气,而是没法生存啊!我朱能要是啃着野草,吃着沙子就能活,我也留在草原啊,问题是我没这个本事啊!
朱能没有主意,可朱棣和蓝玉都明白了柳淳的意思。
朱棣沉吟道:“寇可往,我亦可往!”
柳淳点头,“陛下睿智,过去夏商周三代,是不断向外分封诸侯,让这些诸侯国开疆拓土,拱卫王室。可秦汉以来,却不断敞开门户,放外人进来。我们却不敢走出去了,简直丢祖宗的脸啊!”
蓝玉笑道:“大明船队下西洋,拓展海外,攻城略地,收获颇丰,没有道理在陆地上止步不前。”老头突然豪情万丈,对着朱棣道:“陛下,老臣想通了,阿鲁台的确是在胁迫大明,他是欺负咱们无人啊!老臣不服气,若是陛下不反对,老臣打算把武学放在草原上!”
此话一出,可把柳淳吓了一跳,老岳父这是抽什么风啊?武学之事,也是能随便提出来的,总要跟他商量一下吧!
要知道之前几位国公提出的整军意见,几乎每一项都落实了,唯独武学,是有名无实,而且是举步维艰。
这一点柳淳并不意外。
就不说别人,朱棣最倚重的张玉,为了儿子张辅,都做到了什么程度!
还有朱能,虽然嘴里骂着,可遇到了跟朱勇有关系的事情,他可从来不吝惜力气。
将门虎子!
哪怕最公正的将领,也会毫不例外去培养自己的儿子,让他们接替自己的位置,仿佛天经地义一般,谁也没法例外,就连岳飞还重用儿子岳云呢,最后跟着他一起丧命的,不就是儿子和女婿吗!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在军中,想要用武学取代“家学”,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情,蓝玉都一大把年纪了,又功成名就,何必蹚浑水啊?
柳淳替老岳父感到担忧,可他哪里知道,朱棣竟然欣然点头了。
“老将军的提议太好了,把武学放在塞外,让那帮小子知道,一位大将要在什么样的地方作战!妙,太妙了!”
朱棣越想越高兴,“柳淳,你觉得怎么样?”
柳淳还能说什么,“陛下,这个办法固然好,可就是太苦了,我怕年轻人受不了?”
“有什么受不了的!”朱棣冷冷道:“现在吃点苦,总好过成为纸上谈兵的废物,把脑袋丢在战场上!”
朱棣立刻就决定了,在大宁城以北,深入大漠,筑城一座。
以后谁想成为武将,先去武学历练,混出来了,才有领兵的资格,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罪,还是老老实实在家里当公子哥吧!
“陛下……臣唯恐这么做了,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这就不好了。”
朱棣冷哼,他太了解柳淳了,这小子根本是在给他下套。
“这个武学吗?朕掏钱,给他们最好的待遇,以后凡是通过考核,直接授予千户之职。而且还有一点,武学学员,位列太学生员之上!”
柳淳眼前一亮,他要的就是这个!
要想让武学变得人人尊敬,提高武人待遇就是必然的,伴随着待遇提升,门槛也肯定要提高。
在大漠设武学,柳淳是举双手赞成,这个想法太好了,更让他惊讶的还在后面,朱棣竟然对着蓝玉恭恭敬敬道:“梁国公,我大明的武学,就拜托你了!”
蓝玉撩起袍子,双膝跪倒,磕头作响。
“陛下放心,老臣此生再无遗憾,唯有一心教导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棣激动无比,立刻搀扶起蓝玉,下旨,赐蓝玉蟒袍玉带,还赐了一对金钺斧,让他置于武学山门,进了武学,一切听从蓝玉的号令,谁敢违背,别管是多高的身份,哪怕是龙子龙孙,也一样砍了,没有二话!
这是什么戏码啊?
怎么老岳父跟朱棣不正常啊?
你们俩不是互相看不惯吗?现在竟然穿上一条裤子,跑到我面前演君臣相得的大戏了?你们走到一起去了,我还想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呢!
柳淳很傻眼,朱棣却很得意。
瞧见了吧?
这就是朕的高明之处,别看蓝玉是你的岳父,朕不但敢用他,还有办法把他拉到朕这一边。
对于朱棣的操作,柳淳还能说什么,反正老岳父得到了重用,无论如何,都是好事情。
朱棣这回放心了。
阿鲁台还琢磨着能得到大明的封赏,还想当个王爷,简直是痴心妄想!
让你当王爷,我让你去种甘蔗。
朱棣立刻下旨,在北平筹划一场拍卖俘虏的活动。
过去朝廷卖过土地,卖过债券,卖人倒还是第一次。
户部尚书郁新光荣地承担了这个任务。
“辅国公,这一次我必定遗臭万年了。”郁新无奈道:“以人为牲畜,还拿出来买卖,真不知道史书上会怎么写我?”
柳淳轻笑道:“既然担心这个,你就该好好卖个大价钱!”
郁新吃惊道:“难道卖得价钱高,就有好名声了?”
“不是。”柳淳道:“我的意思是怎么都要遗臭万年,要是连个好价钱都没卖出去,你也太亏了。”
……
郁新连哭的心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