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棣轻笑,“大师,有那么严重吗?”
道衍沉着脸道:“只会更严重。”
朱棣笑了,“大师,咱们君臣之间就不用起承转合了,你只管说吧,有什么事情?”
道衍颔首,“陛下,老臣也就不瞒着。这一路上,目之所及,尽是萧条衰败,别的不说,运河这一线是彻底废了。”
朱棣皱眉头,“大师?当真有这么严重?朕只是规定七成的漕粮转到海运,还留下了三成给运河啊!”
道衍摇头,“陛下,朝廷的漕运是三七开,还给运河留了三成,可是民间的商货运输,却走了个干净,光靠着官府的这点漕粮,远远不能支持。成片的店铺关门,数以十万计的百姓失去生计。”
道衍深深叹道:“如果不采取断然的措施,老臣唯恐明教会死灰复燃啊!陛下,总不能把沿途数百万人都发配海外吧?”
朱棣听完道衍的话,终于皱起了眉头。
“去把柳淳、解缙叫来。”
小太监下去送信了,朱棣拧着眉头,神色难看,莫非说要重新恢复漕运?或者增加漕运的比例?
道衍不会撒谎,可解缙所讲也有道理,海运就是比漕运要好……问题是运河沿线的百姓怎么办?
让他们都去海边安家落户?
不成啊,这么多人,离开故土,安置他们,要多少力气啊?
朱棣陷入了纠结。
这时候柳淳跟解缙前来面君。
“辅国公,我看八成是道衍那个老货进了谗言,咱们该怎么应对啊?”
柳淳满不在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还能怎么样?”
就在这时候,突然吴中递牌子求见,他追上了柳淳和解缙,额头满是汗水,”辅国公,解大人,刚刚山东官吏送来了万民血书,他们都请求继续保留漕运,给他们留一线生机,您们二位看怎么办啊?”吴中苦兮兮道:“要不我把这个压下去算了!”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735章 两全其美靠科技
吴中这货绝对有当奸臣的潜质,面对不利的消息,最先想到的就是压下去。
“老百姓常说会当媳妇两头瞒,看起来你是个合格的媳妇啊!”柳淳意味深长道,弄到吴中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本应该是夸奖的话,怎么听起来这么奇怪啊,您到底是说我好啊,还是不好啊?
解缙瞪了他一眼,“真是蠢材,这还听不明白?能在这时候送上万民血书,定然不是普通人,他们这是在向朝廷示威,岂是你想压就压得下去的?”
吴中吓了一跳,也顾不上解缙言语的冒犯,急忙道:“那,那该怎么办?”
“查!一查到底!”解缙冷笑道:“现在还是办明教一案,咱们就把这些人跟明教放在一起,弹劾他们勾结明教,煽动百姓造反。”
咕嘟!
吴中吓得咽了口吐沫,“解学士,你不怕捅破天啊?”
解缙道:“我也是没有办法啊,不这样怎么能顺利推行海运?还有,把这些百姓都发配去东番岛,多种甘蔗,还能增加收益,陛下也会同意的。只要把青壮迁走,剩下的老弱病残也就不足道也了。哪怕想造反,也扯不起大旗啊?”
解缙侃侃而谈,很显然,他不光能当奸佞,还能当铁血宰相,关键是心肠够黑。只不过他也清楚,这事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得成的。
他扭头转向柳淳,奸笑道:“辅国公在上,这事唯有请您老人家帮忙,我也是一心谋国,天日可鉴。”
“哼!”
柳淳只回了一个字,可这简单的一个字,充分显示出辅国公的不屑鄙夷,柳淳是什么人?岂会跟你们这些奸佞同流合污?他迈着大步,将两个人甩得远远的。
吴中和解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我说解学士,你也是太过分了,这么明显的甩锅之策,人家辅国公能看不出来吗?“
解缙恶狠狠怒视着他,“你给我闭嘴,我倒是想让你背锅,你也要有那个本事才行!”
这俩货紧跟着柳淳,前来面圣。
道衍坐在一张有靠背的椅子上,低垂着老眼,默不作声。朱棣给柳淳赐了一张椅子,至于解缙和吴中,只有绣墩。不过这已经很不错了,他们两个千恩万谢。
朱棣开门见山,“刚刚姚先生向朕介绍了运河沿线的情况,淮安,扬州,兖州……许多昔日繁华的所在,如今都凋敝冷落。虽然明教之乱影响不小。当归根到底,还是改漕运为海运的原因,此事涉及到数百人的生计,朕不敢等闲视之,把你们叫过来,就是询问一下你们的看法。”
朱棣挨个扫过,道衍已经把话说清楚了,自然无话可说,而柳淳则是沉思不语。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在历史上,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什么意思呢?
就是扬州繁华天下第一,隋炀帝修通了运河之后,作为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处,而且还兼具盐利,扬州的确是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都市。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在这座天堂一般的城市里,没有百万贯的家产,都别说自己是有钱人。
虽然在宋元之后,海贸发达,江南崛起速度很快,但是依旧掩盖不了扬州的繁华。
可问题是历史上如此辉煌的扬州,为什么到了后世,就没有什么存在感了呢?除了一些旅游资源,貌似没有更多拿得出来的东西,教育,文化,企业,科技……似乎一夜之间,扬州就变成了一座普通的城市了。
原因何在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就好像大航海之后,原本的地中海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一样,在海运兴起之后,漕运就衰败了。
曾经一度十分繁华的淮安等地,甚至沦落成了省内的贫穷地带,和昔日的风光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遍观历史,这样衰败的城市,并不罕见,比如西安,比如洛阳,比如开封……这些古都都曾经是世界最繁华的都市,可是都随着自然条件恶化,经济中心迁移,失去了昔日的地位。
这本是正常的规律。
可是对于身处其中的百姓来说,却是太残酷了。
尤其是像大运河这种,朝廷一道命令,几乎在一夜之间,密集的船只就消失了,客源消失了,生意没有了。
从天堂到地狱,来的是如此迅猛,甚至不给人思考适应的时间。
老百姓上万民血书,柳淳并不认为是真的,或者说背后一定有人策动。毕竟道衍刚刚进京,就立刻送来了,时间把握何其精妙,又岂是寻常人可以做到的。
只不过柳淳敢确定,这次上书背后不是那些士绅,很简单,这帮人的势力已经被摧毁差不多了,至少在山东,士绅的力量几乎没了。
既然不是他们,就应该是那些商人了。
商人开始想办法影响朝廷的决策了,柳淳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愤怒?既然没想清楚,那就暂时看看热闹吧。
“陛下,臣以为,改革变法,就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漕运不堪重负,改行海运,是顺理成章,若是因为一些人的阻挠,就迟疑不决,朝廷为了维护漕运,依旧要投入巨额的花销,实在是不堪重负。”
解缙一开口,就从开支入手,显然正中下怀,朱棣听得很认真,这也让解缙格外鼓舞。
“陛下,海运并非不需要劳力,相反,海运所需的劳力更多。只要稍微给百姓一点时间,他们还是会找到生路的,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不穷啊!因此臣觉得只要抓住那些挑唆的野心之辈,事情就可以顺理成章解决,陛下大可以不用忧心。”
解缙刚刚说完,道衍就把眼睛睁开了,微微冷笑。
“真是好一番高论吗!解缙,老夫问你,漕运和海运需要的工人一样吗?运河沿线的数百万人,如何能拖家带口,迁到海边居住?”
“老大人,我说了,要的是劳力,不是家眷。”
“那家眷怎么办?扔下不管吗?”道衍的三角眼寒光四射,充满了杀伤力。解缙被盯得很不舒服,脸上泛红,只得道:“姚大人,自古以来,慈不掌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两全其美固然好,但恕我才疏学浅,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道衍沉吟道:“既然没有想清楚,就不要随便乱动,偌大的朝廷,方方面面,牵连甚大,一旦不慎,就会出现乱子。这次明教作乱,就是个明证。老夫身在应天,并不清楚情况,不过老夫觉得,一切以稳妥为先,还是不要急躁冒进。”
道衍说这话的时候,还扫了下柳淳,很显然,他是说给柳淳听的,毕竟解缙还没有放在他的眼睛里。
整个大殿里面的气氛十分诡谲,解缙被道衍像孙子一样训斥,根本不敢还嘴,吴中就更是不管用了。
此刻朱棣面色阴沉,显然也在权衡得失。
改漕运为海运,好处看得见,可漕运被废,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冲击,也让朱棣始料未及。
到底要怎么办才好呢?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觉落在了柳淳身上。
“这个……陛下,有得有失,自古皆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去做,但是对于一个朝廷,不管利弊,都牵连太大,难以下决断,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朱棣哼道:“朕不想听这些废话,朕现在问你,可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个……臣也没有,不顾臣觉得可以找到。”
朱棣道:“你打算怎么找?”
“那就要集思广益了,非是臣一个人能想到的。”
朱棣用力哼了一声,“也好,你们都先退下去,好好想想,朕也要思考权衡,等后日上朝,再行议论。”
朱棣甩袖子离开,剩下几个人也只能告退,道衍打着哈气,“老夫年纪大了,一路奔波,实在是撑不住,只有先回去休息了。”
他走了,解缙和吴中凑到了柳淳身边,解缙一肚子话。
“辅国公,你刚刚怎么不撑住啊?”
吴中也说:“是啊,只要辅国公能顶得住,我们两个就能把老贼秃驳倒,咱们三个打一个,还能吃亏吗?”
柳淳微微冷哼,“你们两个最好想清楚了,这是国家大事,不是相互倾轧争斗,现在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解决不了问题,就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掉了,能有什么用?”
柳淳训斥了这俩人,就直接离开回府。
等他到了府邸,刚进门就感觉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热闹。
跟宫里的针锋相对完全不同,很生活,很温馨。
“弟子拜见师父。”
高大的朱高煦恭恭敬敬向柳淳施礼,柳淳一眼看到了他额角的伤疤,不大,但是很深。
“唉,早就让你注意,怎么不知道小心?”
一见面就被责备,朱高煦满不在乎道:“师父,一点小伤不算什么的,我们这些人哪个没受过伤,弟子这还算是轻的呢!”
柳淳瞪了他一眼,怒道:“别不把安全当回事,我现在都被老贼秃逼到了墙角,就等着你们的突破呢!不然这一滩死水,如何能两全其美?”
朱高煦顿时大笑起来,“师父,弟子把那个宝贝弄来了,不过暂时放在了天津仓库。”
柳淳眼前放光,“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怎么样,管用吗?”
“没说的,保证让那帮土包子惊掉下巴!”
柳淳终于露出了笑容,“看起来,后天早朝,就是咱们师徒一鸣惊人的时候了!”
………………………………
第736章 一条绳子上的师徒俩
朱高煦前来做客,高徒登门,柳淳哪能小气,把家常菜全都搬了出来。不光有鲍鱼、海参、花胶、鱼翅一类的寻常货色,还有辽东的熊掌,飞龙……看得朱高炽大为不满,眼睛都红了。
“师父,你也太偏心了吧?怎么二弟来了,就有这么多的好东西,我不服气!”
“那你也忍着。”
柳淳冷哼道:“这世上有三种人,哪怕贵为天子,也不要得罪。”
朱高炽不服气道:“哪三种?”
“第一种是医生,他管着你的生死。”
朱高燧忙道:“没错,曹操就是杀了华佗,所以才没人救命病死的。”
朱高炽瞪了三弟一眼,“就你多话!”
朱高燧哼了一声,闷头不说话了。
柳淳又道:“第二种人是老师。”
朱高炽沉吟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纵然自己不用读书,后人也要求学上进,所以别管多尊贵的家长,都不能跟老师翻脸。”
柳淳含笑,“这第三种,就是科学巨擘了。”
朱大胖和朱小三表示不解。
“这还不简单,因为科学巨擘能解决常人无法解决的困难,有他们在,一个人能推动历史进程,能在绝处开辟新路,他们的理论和发明,能彻底改变国家命运,左右无数人的生死……对这些了不起的人物,不管是谁,都要保持绝对的尊重。”
朱大胖用力咽了口吐沫,“那个,师父说的不会是二弟吧?”
朱高燧直接哀嚎了,“我就知道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当初就不该学什么赚钱的办法,我该学花钱才是,什么时候我能像二哥这么会烧钱,就没人能得罪我了。”
朱高煦心情挺好的,可是听老三一说话,就忍不住踹他。
你丫的就不会说人话,我那是光会花钱吗?
我把钱给你,你知道该往哪里花?
师父早就说过那个故事,拧一颗螺丝只要一文钱,可知道拧哪颗螺丝,就值九百九十九文……老子跟你们这些凡夫俗子的差别就在这里,不服也忍着!
不过有一点老三倒是说对了,他这个发明,是真的需要烧钱,而且是需要烧很多很多的钱。
“师父,你说接下来父皇能不能支持我?毕竟他这个人还是太小气了。”朱高煦抓着熊掌猛啃,根本不给大胖子染指的机会,把朱高炽气得牙根痒痒的,会发明就牛啊?
柳淳哑然失笑,“陛下在什么地方省钱,也不敢在这上面省钱。”
“何以见得?”朱高煦好奇道。
柳淳回手,取来了一张图,铺在朱高煦的面前。
“你瞧瞧,这煤炭的分布哪里最多?”
朱高煦扫了一眼,立刻惊呼:“是北方?”
柳淳点头,“没错,尤其是草原,甚至西域,这里有数量众多的露天煤矿,而且质量过硬。”
朱高煦咬了一大口蹄筋,一边嚼着,一边思索道:“现在这些地方多是在几位国公的封地内啊!”
柳淳含笑不语,满脸的得意。
朱高炽和朱高燧互相看了看,兄弟俩恍然大悟!
简直太阴险了!
柳淳这是布了一个多大的局啊?
早就知道柳淳善于挖坑,他埋过老朱,埋过朱老四,埋过文武百官……就在大家伙以为他功力到了巅峰的时候,这位总是能另辟蹊径,挖出新高度,挖出新成就,简直是当世坑神,挖坑不止,坑人不停止啊!
朱高燧忍不住道:“让我理一理啊,师父先是鼓动父皇分封诸位国公,让他们掌控草原。然后开发矿产,这是一处伏笔。然后同意该漕运为海运,造成运河沿线衰败,父皇面临痛苦抉择。此时再拿出老二的发明,实现两全其美。”
朱高炽补充道:“这样一来,诸位国公会满意的,他们的封地不再是不毛之地,反而成了聚宝盆,摇钱树。沿海会得到发展,运河一线因为新的运输手段出现,也会起死回生的。”
朱高炽惊讶地张大嘴巴,“这么多的方面,全都兼顾到了,师父啊,你简直是活神仙啊!”
咚咚咚!
朱高煦敲着桌子,鄙夷道:“我说大哥,这叫系统化思维,也就是全盘统筹……我劝你还是多跟师父学学,别光学咱爹的帝王之术,他的那一套啊,是解决不了长远问题的。”
朱高炽也瞪眼了,“你行了,让父皇听到非打你不可!”
朱高煦可不在乎,“打我也改变不了真理啊!你等着吧,我的发明推广开,船只就不用帆了,赶路就不用马了……你想想,别管是汉武帝还是唐太宗,都要挖空心思,多养战马,训练强大的骑兵,才能抗衡蛮夷。可是学会了科学,有朝一日,就能取代战马,让骑兵直接废掉……懂了吗?这就是科学傲视皇权的本钱!”
一顿家常饭吃完,朱大胖和朱小三已经气得肚子疼了,朱高煦这家伙简直尾巴翘到了天上,瞧你那么能吹牛,但愿你别丢人。不然我们俩就把你掐死了。
两天的时间过去。
终于到了早朝的时候,今天就要议论漕运的善后事宜。
整个朝堂,瞬间分成了三大派。
人数最多的就是道衍老贼秃,过去文官没有核心,战斗力严重衰减。如今道衍来了,大家伙都云集在老贼秃的身边,那叫一个激动啊,老和尚不知不觉间,多了好些孝子贤孙。
他们人多势众,气势汹汹,无论如何,也要匡扶正道,替百姓做主,为民请命。
好几个人已经给道衍递了纸条。
他们决定以死相争,说得那叫一个悲壮,甚至不惜血溅金殿,只求老大人能保护他们的家人云云。
老贼秃多精明啊,他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帮货色啊,都没憋着好屁。郁新被处死,户部都空了,现在锦衣卫在运行户部的事情。
如果再不有点作为,他们这帮文官就可以集体辞官滚蛋了。
这生死压力之下,这帮人决定奋力一搏。
至于另外一边,则是解缙和吴中,以及几个不知名的家伙,很显然,他们已经决定充当叛徒,跟那些传统文官彻底翻脸了。
解缙也有自己的算盘,柳淳那家伙啊,多半是官做大了,害怕背骂名,所以故意那么说,想要两边讨好。
但是对不起了,老子不在乎名声,今天要是不能彻底废了漕运,我解缙也要削减奉天殿!
“大家伙打起精神来,咱们肩头担着大义,为了大明,为了变法,百死不悔!”
这货鼓舞士气的手段还真挺厉害的,虽然人数不多,但气势汹汹,嗷嗷怪叫,跟一群红眼睛的狼似的。
除了这两伙人之外,就是柳淳,朱高煦还有定国公徐增寿了。
“舅舅,你们的机会来了,怎么样,支持一点不?”
徐增寿嘟着脸道:“你怎么也谈钱啊,咱们都是亲戚,还不好办吗?”
朱高煦冷冷道:“就因为是亲戚,我才提醒舅舅,我现在可以把谈判议价的权力转给你,只要五百万两,等我上了金殿,这点钱就不够了。”
“五,五百万?”徐增寿气坏了,“你怎么不去抢啊?我没理解错,你不是把那个万一卖给我,只是让我去帮你谈判?”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呸!那东西就是个铁疙瘩,就算是金的,银的,白玉的,玛瑙的,也不值那么多钱!”
朱高煦耸了耸肩,无所谓道:“既然舅舅认为不值,那就算了,只是不要后悔就好。”
“我都胡子一把了,想我后悔,做梦去吧!”
……
终于,在万众期待之中,朱棣升坐奉天殿。
“汉王,你从应天而来,听说有礼物要献给父皇?”
朱高煦自信满满站出来,“启奏父皇,儿臣要献给父皇的不是一件寻常的东西,而是一件镇国神器,一件让我大明登上盛世繁华的无上重器。”
毫无疑问,牛皮越吹越大了。
朝臣们的脸色越来越黑。自古以来,能当得起神器,重器称呼的,除了传国玉玺,就是传说中的九鼎,又或者是河图洛书?
总而言之,是玄而又玄的东西,绝对不是寻常玩意。
“皇儿,你没瞧见,百官皆有疑惑之意,你到底要献给父皇什么东西?”
“哈哈哈,父皇,百官只懂替古人当传声筒,哪里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朱高煦本来就性子高傲,如今是更加睥睨苍生了。
“父皇,儿臣这件东西,足以顶得上千百匹驮马的力气,却不用吃一粒粮食,父皇以为能不能当得起神器之称?”
当朱高煦说完,百官都愣了,真要是这样,岂止是神器这么简单?可是对不起,我们不信!
“陛下,臣以为汉王殿下信口雌黄,胡言乱语,请治汉王之罪。”
瞬间,从文官之中,出来了好几个人,异口同声,说朱高煦妖言惑众,胡说八道,必须治罪。
甚至还有人话里话外,说教不严,师之过,汉王殿下就是被师父给教坏了,好好的宗室藩王不干正事,天天弄些邪门歪道,成什么样子!一时之间,师徒两个竟然成了众矢之的。
“陛下,此事口说无凭,不如亲自验看一番,若是陛下愿意,不如前往天津,当众检验!”柳淳断然道,他可把一切都压在了朱小二的身上,徒弟啊,你可不能坑师父,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毁了!
………………………………
第737章 镇国神器
十五年,为了这一天,我花了足足十五年的时间!”
朱高煦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