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可如何是好啊?
别忘了,现在的户部还是锦衣卫在盯着,万一陛下抽风了,把其他衙门也交给锦衣卫,那他们就彻底凉了。
就在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柳淳终于慢悠悠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过去弊端丛生,也并非官员的错。”
“难道是朕的错吗?简直岂有此理!”
“陛下,臣绝没有这个意思,臣只是说政务繁杂,远非几个臣子能处理的,大规模的采购,完全交给一个人负责,巨额的金钱摆在面前,又没人监督,难免有利欲熏心,鬼迷心窍之徒。臣觉得还是应该完善各种机制,尽量避免贪墨发生。”
朱棣哼了一声,“说得轻巧,朕不听这些高谈阔论,朕要的是办法!”
“办法……臣有。”柳淳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这次修路就是机会,正好借机培养官员们的做事能力,建立起监督制约的机制。如果做成了,正好还能把经验推广,顺带着,整个六部的改革都可以做了,臣觉得陛下或是要给臣子们一点信任,至少要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好嘛,柳淳这家伙更坏,直接把所有人都说成了罪人。
不过好在有一点他还是同意给个机会的。
朱棣沉吟良久,“朕给了机会,就一定能做好吗?”
“臣以为……可以!”柳淳咬着牙道。
“既然这样,那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如果发现了弊端,朕绝不客气,该怎么办,还是要听朕的!”朱棣凶悍道。
……
从早朝下来,大家伙还都沉浸在蒙圈之中,有些稍微聪明一点的,不免扪心自问,似乎上了陛下的当,他跟辅国公两个是在唱双簧吗?
就在百官迟疑的时候,朱棣的第一道旨意下来了,内容却是让大家吃了一惊,不是修路的,而是筹建一所学堂。
没听说过,这修路怎么要先建学堂啊?
更奇怪的是这所学堂还被命名为“交通大学”,这就更奇怪了。
“杨学士,你才智卓绝,这朝廷有了太学,现在又建立这个大学,这是什么用意啊?”胡广好奇问道。
杨荣瞪着眼睛,憋了半晌,“我估计大学要比太学差一点吧!”
“噗!”
胡广直接喷了,可不是,真真正正差了一点!
我问你的不是这个,而是陛下是什么意思?
杨荣黑着脸道:“我怎么知道,现在不管什么意思,咱们还能反对吗?不光咱们,就算是所有朝臣,又有谁敢质疑陛下的决定?”
内阁的几位面面相觑,还真是这么回事。
你们都磕头下跪,集体表态,愿意支持陛下修路,现在谁还能反对?
可问题是大家伙想象中修路不该这样的。
镇国神器摆在那里,把道路铺上,然后运行起来,大家伙就等着发财,可现在看起来,事情要复杂多了,实在是让人头大啊!
内阁无可奈何,将旨意下到了礼部,礼部又下给了六科。
就在一圈人都迷糊的时候,一座名为“交通大学”的学堂在京师成立了。
相比起官员的迷糊,民间的反应可以说是热闹沸腾。
各种报纸,争相报道。
最令人意外的是汉王朱高煦居然接受了专访,亲自给交通大学做广告,就问你这个力度够不够大?
“殿下,很多人都想知道,这座交通大学为何取名交通大学,又要教导什么?”
“交通二字,取自交流沟通,自古以来,我们就是个庞大的国度,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为了便于管理,我们设立了很多方法,比如驿站,比如烽火台,比如秦直道,大运河,还有八百里加急。”
“这些的目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实现物资和人员的交流。交通大学成立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个千古难题。至于为何叫大学,这是为了区别过去的书院和学堂,在这里教导的科目非常庞大,凡是能牵涉进去的都在其中。”
“至于你提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数学,化学,物理,也包括采矿,冶金,加工制造。还有水利、桥梁、机械、土木工程……总而言之,这所学堂所教导的,都是目前为止,各种最先进的科学知识。”
面对记者的提问,朱高煦一改往日的寡言少语,变得侃侃而谈起来。
“殿下,你提到是教导科学知识的,那我很好奇,您会不会去教导学生呢?”
朱高煦大笑,“事实上我会担任交通大学的教务长,而且我还会邀请辅国公前来授课!”
“什么?”
记者大惊,“您是说辅国公都会过来充当老师?那学生们岂不是太幸运了?”
朱高煦笑道:“的确,辅国公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好老师。除了他之外,像陶成道陶先生,还有许许多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物,都会加盟交通大学。我们的唯一目标就是为了大明培养超一流的理工科人才,我们不能纠结在圣贤教化之中,必须向前看,向着未来去求索全新的知识。用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我很想借助你们的报纸,向所有的年轻人提出倡议……我相信大多数年轻人是怀着理想的,就跟当初的我一样,你们的追求不该只是颜如玉和黄金屋。我热切期盼你们,能投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充满了无数吸引力的未知世界。让我们携手推开一扇科学的大门,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在这个领域里,得到的快乐和满足会远超宦海仕途万倍。”
……
“果然,不愧是柳淳的门生,这忽悠的本事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同样刚进京不不久的礼部尚书蹇义看了一会儿,就把报纸扔到了一边。
他才不信朱高煦的鬼话,说到底,还是文官太不争气了,才让人家有机可乘,频频打脸。
身为今科会试的主考官,蹇义觉得必须要真正选出几个人才。
一定要品学兼优,有办事能力,是真正的可造之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跟柳淳对战,并且战而胜之。
“你们都不要跟着,老夫要去看看各地的举子,到底有没有本事。”
这位礼部尚书大人也玩起了微服私访,他去的第一站就是江西会馆。
为什么要选择这里呢?
没有办法,整个明初,最出人才的地方就是江西,连南直隶和浙江都要甘拜下风,江西举子够强,就万事大吉。
蹇义怀着热切的心情,来到了江西会馆,里面也正在讨论着,而且还十分热烈。
“果然都是热血青年,就是有活力。”蹇义笑呵呵走进来,可是当他看见桌面上摆着的报纸之时,老脸顿时垮下来了。
你们要看清楚想明白,千万别上当啊!
“诸位同乡,实不相瞒,我已经想好了。前些年,黄观黄大人就去过江西,要求各地秀才生员要了解时事,不能当一个书呆子。当年天子在奉天殿测试百官,结果我们的官吏连孩子都不如,这是什么?这是耻辱!读书人的奇耻大辱!”
刚走进来的蹇义一听,差点趴下,好狂妄的小子,老夫记住你了!
“我本来是这一次江西乡试的解元,离开家乡的时候,很多人都跟我说,要连中三元,光宗耀祖。可我却不以为然,若是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糊涂官,只会让家乡人蒙羞!所以呢,我决定退出会试,报名参加交通大学,为了表示决心。”年轻人顿了一下,突然抽出怀里的举人告身,高高举起,然后瞬间撕成碎片……蹇义觉得心都碎了,这小子简直疯魔了!
………………………………
第742章 横空出世的柳圣
疯了!
真的疯了!
那可是江西乡试的解元啊!
柳淳记得有人在网上讨论过,都认为江西是存在感很弱的一个省……可若是翻开历史,尤其是明朝的历史,你就会知道,江西何止是强,简直强得离谱!
在各省当中,江西出的进士最多,而且不但数量多,质量还高,三顶甲的数量加起来,相当于全国的五分之一,永乐二年,前七名进士,悉数被江西包揽。进士出来的多,质量又好,考入翰林院的自然也多。
因此朝野都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感叹,既是赞叹,也是嫉妒,而且是很强烈的嫉妒。
知道了江西的程度,就明白了江西乡试解元的份量,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进士,而且还是非常靠前的那一种。
以后入选翰林,或是入内阁六部,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这样一个年轻人,居然当众撕碎了举人告身,要跑去交通大学读书,他脑子是不是抽了?一定是疯了,你会后悔的!
蹇义刚想开口,跟那小子同桌的几个人竟然也站了起来。
“曾兄豪气,我等五体投地。汉王殿下说得对,这世上为了颜如玉,黄金屋读书的人太多了,咱们该干点不一样的事情了。”
“没错,报纸上说了,那个火车能日夜不停,运送百十万斤的货物。实不相瞒,我老家不富裕,这次为了离开家乡,雇了两头毛驴,结果在路上都摔死了。家乡父老,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老家。若是能给家乡修一条铁路,我是虽死犹荣啊!”
“谁说不是,都江堰,赵州桥,哪个不名留青史?一心求官,就算宣麻拜相,又能如何?古往今来,有几个名臣被人记在心里?”
“咱们同去交通大学!”
“对,同去!”
蹇义就这么眼睁睁瞧着,江西会馆之中,有好几十人,成群结队,去交通大学报名。
没事的,没事的!
这只是江西,这些人脑子坏了,大明朝的读书人不可能都糊涂,放着官员不当,非要当个肮脏卑贱的工人。
完全没道理啊!
蹇义又直奔巴蜀会馆,等进门之后,他高兴了。蹇义是巴蜀人,这些都是自己的同乡。看着他们伏身读书,悄无声息,蹇义太高兴了,果然,咱巴蜀就是民风淳朴,学生们都是勤奋好学,实在是太难得了。
他正高兴着,有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豁然站起,兴奋道:“大家快来看看,我选定的这条线路如何?”
他这么一嚷嚷,其他人都跟着聚拢过来。
蹇义也凑到了外围,向里面看去,一看之下,直接吐血了。
这帮兔崽子,竟然拿着地图勾画,原来他们是想给巴蜀规划一条路出来。
“蜀道难行,千百年来,都是如此,若是咱们能给家乡修一条铁路,让咱们巴蜀的物产行销天下,你们说说,那该多好!”
“没错,咱们蜀人不缺智慧,前人能修都江堰,咱们就能修铁路。”
这帮年轻人越讨论越热情,还为了经过哪里,争吵不休。蹇义看得老脸都黑了,忘了,自己的同乡都叛变了。
从巴蜀会馆出来,他简直不知道再去哪里了,难道这个大明就没有脑子清醒的读书人吗?你们不该被柳淳欺骗啊,他都是骗你们的,都是蛊惑人心!
就在这时候,突然有报童跑来,高声吆喝。
“号外,号外!汉王殿下试制有轨马车,欢迎大家前去观赏品鉴啊!”
报童吆喝了不到两条街道,手里的报纸就被抢了个空。
果然有好多人跑去了城东,就在一片空旷的广场上,地面铺着两根手指宽的铁轨,在铁轨之上,还有一匹驮马,拉着一个硕大的车厢。
在铁轨外面,也有一个相同的车厢,里面装着一样的货物。
“大家请看,我们使用铁轨之后,能减轻摩擦,使路面更加平整,这样一来,马车的运力就能提升很多,不信大家可以自己试试!”
众人怀着好奇的心,对照着两种不同的模式,开始比较。
果不其然,在铁轨上,一匹马就能拉动,没有铁轨,需要增加到五匹马才行。
“大家注意了,这就是铁轨的好处。可如果光是用马车拉货,就浪费铁轨了,所以必须配合蒸汽机车。我们交通大学会陆续推出相关的实验,让大家明白火车的好处。另外呢,我们也欢迎有识之士,一起加入进来,我们共同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
短暂的沉默之后,响起欢呼之声,大家伙跃跃欲试,尤其是年轻人,恨不得立刻投身交通大学的怀抱,那眼睛都是红的。
……
几家欢喜几家愁,礼部这边已经不是愁了,而是想死了。
赫赫抡才大典,竟然比不上交通大学招生,这让他们情何以堪啊!尤其是各地优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投入到了科学的怀抱,更是让人无语。
尤其是许多报纸已经公然鼓吹一流人才投身科学,造福苍生,末流人才醉心科举,只为求官。
过去人们都说不读圣贤书,如何做人?现在好了,大家伙都说死读书,寻章摘句,除了能为己谋国,与国无用!
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可一旦转变过来,竟然也如同山洪呼啸,海浪奔涌,势不可挡。
曾几何时,文人们理直气壮喊出东华门唱名才是好男儿。
如今全都成了被人嫌弃的废物,利欲熏心之徒。
可笑的是,打败他们的不是武夫,也不是宦官。而是另一群读书人,大家同样读书,但读的却不是一样的东西。
“事到如今,老夫无能为矣!”
蹇义一声哀叹,取过了纸币,在上面重重写下四个字:“乞骸骨疏”。他已经承受不住了,只求回乡安居,眼不见心不烦!
转过天,蹇义准备上书请辞,可就在午门外,官员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着。
原来昨天傍晚,突然出现了一群人,他们来到了交通大学校门的外面。鼓捣了一阵子之后,他们竖起了一座一人多高的石像。
这倒是不奇怪,庙里的木雕泥塑从来不少,大家豪门的门口,也都放着镇宅的石狮子,太学那里还有孔夫子的雕像。
可这个石像太奇怪了。
石像的人年纪不大,一身飞鱼服,佩着绣春刀,目光有神,盯着前方,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容。
在石像基座上,有两个字格外显眼。
柳圣!
孔圣人,孟圣人,朱熹也算半个圣人,几时又多出一个柳圣啊?
而且这个柳圣的面容也熟悉了!
是柳淳!
终于有人认出来了。
他怎么敢号称圣人?
大明朝只有一个圣人,那就是当今天子,他柳淳也敢号称圣人,他想干什么?
这个交通大学是怎么回事?刚刚设立,要开门招生,竟然玩这种把戏,莫非说这个交通大学根本是柳淳收拢门徒,聚集党羽的工具?
就在这座石像竖起来之后,迅速引起了争议,有的人觉得柳淳根本不够圣贤资格,怎么能立下他的石像,简直岂有此理,必须立刻毁掉!
可交通大学这边却不这么看,虽然不是他们立的石像,但是正和他们的心意。柳淳创立科学一脉。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大家伙早就先给师父正名,别说立个石像了,我们还想着把孔老头推翻了,换成辅国公呢!
因此交通大学方面坚决反对撤走。
就在昨天晚上,半夜三更的时候,有人捧了一盆狗血,泼到了石像上,除此之外,还扔了黑狗腿,黑驴蹄子。
好吧,在这些人的眼里,柳淳就是乱国的妖孽了!
“大人,柳淳怂恿门下,给自己立石像,自封柳圣,简直胆大包天,实在是太过分了。”有人凑到了蹇义身边,小声嘀咕着。
蹇义黑着老脸,“老夫已经准备上书请辞,你跟老夫说这些没用!”
这下子可吓到了不少人。
什么意思?
蹇义要辞官了?
这话怎么说的,他可是洪武年留下来的老臣啊,素来稳重妥帖,虽然主张保守,但是人品资历都非常好,又深得朱棣的信任,他绝对是清流的一杆大旗。
如今从南京北上,又要主持会试,只要不出意外,几个月之后,一个新的巨头就会诞生。甚至有人推荐蹇义接任吏部尚书,毕竟他当天官,总比那个“无中生有”的无耻小人强吧?
“老大人,你可不能辞官啊!”
“对啊!您老要是走了,我们这些人指望谁啊?”
“老大人,天下之望的担子就在您的肩头,大家伙都盼着您老出面呢!”
蹇义在心中苦笑,他又不是没跟柳淳斗过,结果哪一次赢了?要不是朱棣有意袒护他,早就滚蛋了,还有什么脸继续留下去啊?
正在蹇义迟疑之时,突然有人慌里慌张跑来,“不好了,不好了,有人闯入文庙,把夫子神像给砸了!不光是夫子的神像,其余先贤也都被损坏了,暴徒简直无法无天。”
“什么?”
午门外的官员都惊呆了,他们怎么敢这样?还有没有王法了?
姗姗来迟的柳淳瞬间成了众矢之的,姓柳的,你完了,我们非跟你拼命不可。
顶点
………………………………
第743章 他不配吗?
群臣摩拳擦掌,准备找柳淳算账,自立石像,自封圣贤,还敢捣毁文庙……姓柳的,这天下装不下你了是吧?把我们群臣都当成了摆设是吧?就没人敢跟你斗了是吧?你以为你是指鹿为马的赵高啊?
对不起,咱大明的文人别的没有,骨头可是不缺的。
尤其是在御史言官的堆里,更是义愤填膺,摩拳擦掌。
右都御史陈瑛切齿咬牙……这货和纪纲是一路货色,他只想着讨好朱棣,哪怕被当成奸佞小人,也在所不辞。
可问题是柳淳执掌锦衣卫之后,既能办事,又不挨骂,像他们这些货色,直接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只能落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好在陈瑛是个很顽强的人,他不会轻易认输的,他要等待时机,而且他相信自己一定能等得到。
这不,机会终于来了。
过去他们斗不过柳淳,那是因为柳淳跟朱棣太亲密了,圣眷无敌。可这一次不行,柳淳犯了大忌,逾越底限。
不管怎么样,你都是臣子,而朱棣是天子,是大明的九五至尊,他怎么会坐视权力被拿走呢?
很显然,朱棣不是圣人,他对权力的看重,丝毫不比任何帝王低,只要抓住这一点,击败柳淳就不是难事。
就以这次的事情为突破口,彻底击败柳淳。
与此同时,老贼秃道衍的三角眼来回转动,他也迟疑了。
这么多年,柳淳一直堪称谨慎二字,尤其是在权力这一项上,不管是洪武朝,还是永乐朝,柳淳都没有主动争取过。
他真的很佛系的,给就做好,不给就拉倒。反正柳淳的鬼点子多,在什么行当都能混得开。
可这一次太奇怪了,莫非说柳淳朕有心封圣?
所以他迫不及待了?又或者说,柳淳约束不住他的手下了?这帮人急着跳出来,替柳淳争夺地位了?
作为一个权谋高手,道衍觉得不管是哪一种,对柳淳来说,都不是好事情。莫非老夫的机会终于到了?可以给这小子一个教训了?老贼秃眼睛冒光。
想要看柳淳倒霉的,可不止这俩人,还有许许多多……可以说自从郁新倒台,锦衣卫接手户部,就已经碰触了文官的底限,除了极少数跟柳淳绑在一起的人之外,整个文官系统都恨不得跟柳淳拼命。
刚刚的修路问题,那是逼不得已,必须讨好朱棣,问题是你柳淳可不是朱棣啊,我们还是能赢的。
加油,今天早朝,跟他拼了!
就在这帮人摩拳擦掌的时候,突然老太监木恩从里面出来,他绷着脸,冲着所有人拱手。
“诸位大人,皇爷昨儿夜里受了点风寒,今天的早朝就取消了,诸位请回吧!”
“什么?”
这下子可急坏了这帮官员。
不带这么玩人的。
他们刚刚鼓起勇气,要跟柳淳拼命呢,结果就来这么一手……这就好比吃了半斤药,准备冲进去大杀四方,结果人家宣布关门歇业,这一肚子火要往哪里撒啊?会出人命的知道不?
百官幽怨恶毒地盯着木恩,老太监也知道目光不善,连忙道:“老奴还要回去伺候皇爷,诸位大人也请回吧。”
说完,他拍拍屁股就跑了。
缓兵之计,绝对的缓兵之计!
陈瑛满心思量,莫非说朱棣也觉得理亏,不好替柳淳遮掩,就只能推脱?若是这样的话,兴许天子嘴上不说,可心里还是会对柳淳不满的。
这样就还有机会,还有机会……陛下只要想清理柳淳一系的势力,就必须用自己这样的酷吏,没准还有机会把自己的老伙计纪纲弄回来,到时候就能双剑合璧,所向睥睨了。
陈瑛越想越高兴,忍不住哼起了小曲,回到了府邸,还吩咐厨房,给他弄四个菜,烫了一壶酒。
陈瑛是个好酒的人,他还藏了许多好酒。可他还从来没敢放肆罪过。
今天总算有了盼头,可以喝一点。
他这么想着,就一杯接着一杯,不知不觉间,竟然喝多了。
“来,扶着老爷去休息。”
侍女丫鬟连忙过来,可就在这时候,管家突然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