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妙锦也笑了,“这些田产是当年我第一次来北平的时候买的,那时候北平还一片荒凉呢,离城二十里,有大片大片的荒地,多亏了你们师父指点,我才私下了屯了一些。”徐妙锦笑呵呵的,“所以说啊,老爷才是真正的投资高手,眼光精准,够你们学一辈子了。”

    朱高燧和徐增寿俩人互相看看,学个大头鬼啊!

    你买的时候便宜,现在扔出去也不心疼,可我们买的时候很贵啊,还指望着发财呢!

    “那个二哥啊,你看金大人已经说了,溢价三成收购,小弟是不是……”

    “你想屁吃呢!”朱高煦干脆道:“你又不是寻常百姓,就按咱师娘的价钱,200文一亩,剩下的就算你支援科学事业了。”

    “二百文?你干脆让我捐出来算了。”

    “那更好了。”朱高煦直接拿出了一份文书,递给朱高燧,“按个手印就行了。”

    朱高燧接过来,气得鼻子都歪了。

    上面的名字写的就是他,再看看下面,朱高煦的名字,印章也都有。

    “好啊,二哥,你这坏憋得不是一天两天了,你成心算计我!”

    “不光是你!”朱高煦又掏出一份,扔给了徐增寿,“舅舅,不用请母后跟你谈吧?”

    徐增寿是真的欲哭无泪,“摊上你这个外甥,我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诉苦不成,反而丢了不少土地,徐增寿含着泪败退。

    眼瞧着四哥离开,徐妙锦才叹口气,“汉王,你也别太欺负你舅舅了,他其实也不容易,那些将门都盯着他呢!”

    朱高煦欣然笑道:“师娘放心吧,这几年,是我们科研成果喷发的时候,我从舅舅手里那么多少,我心里有数,肯定会加倍偿还的。”

    朱高煦心满意足,“师父,师娘,我建了一段简易铁轨,打算请你们过去试试风驰电掣的感觉,怎么样?”

    柳淳心里暗笑,眼下的火车,最快也不会超过30公里,还风驰电掣呢?不是搞笑吗?当然,柳淳也清楚,30公里已经超过了最好的战马,尤其是连续奔跑,不知疲倦,还带着数十万斤……绝对是神器中的神器了。

    “好,我们都去体验一把。”

    柳淳欣然同意,朱高煦欢欣鼓舞,急急忙忙去准备。

    可谁能知道,本以为万无一失的事情,居然还出了幺蛾子。

    “启奏陛下,臣等接到了不少谢恩的表文。”杨士奇躬身对着朱棣道:“只是……”

    朱棣一边抓起表文,一边问道:“只是什么?”

    “只是有不少人说了,让他们跟百工匠人一同居住,实在是有辱斯文,因此有人说……说宁可不要!”

    杨士奇额头冒汗,朱棣的脸色已经铁青。

    他本来就不愿意给官员们提升待遇,是柳淳跟朱高炽在推动,后来朱高煦也掺和了一脚。朱棣觉得给那些研究蒸汽机的人员最好待遇,是情理之中,毕竟他的千秋霸业,雄心壮志,还要靠着技术来实现。

    “杨士奇,你告诉那些人,不想要房舍可以,朕本来也没打算给他们,朕修这些房舍,是为了奖励钻研镇国神器的有功之臣,是他们沾了百工之人的光,别弄不清楚孰轻孰重!”朱棣毫不客气道。

    顶点


………………………………

第777章 一起坐车一起飞

    杨士奇从寝宫回来,到了内阁,将朱棣的话说了一遍,此刻内阁诸公面面相觑,心里头都很不是滋味。

    此刻的大明,竟然跟宋朝有些类似,同样有着一大堆的临时工。

    朱棣授权柳淳总领百官,改革官制,但最终如何安排,还没有定论。可另一方面,随着郁新、蹇义等重臣去职,这一次赵勉又卷入乔家的案子,造成六部空虚,形同虚设。

    不得不临时调用官员,担负职责。

    比如说杨士奇,就得到了太子少师衔,兼任礼部尚书,而胡广则是兼任兵部侍郎,黄淮兼任右都御史。

    事实上很多人都看懂了,别以为内阁成员品级低,就可以不把他们当回事。

    作为天子近臣,负责起草圣旨,协助天子处理政务,这几个阁员,是可以和六部尚书分庭抗礼的。

    尤其是在官制改革的当下,除了吏部之外,其余五部,都要对内阁毕恭毕敬。

    但是作为阁员,这几位也是有苦自知。

    “外面怎么看咱们,和咱们的处境,还真是不一样。”杨荣无可奈何道:“陛下欲加恩百官,这是好事情,可这番话不但伤了百官的心,更让我们没法交代,到底该如何是好啊?”

    杨士奇无奈道:“老百姓有句俗话,就会当媳妇两头瞒,咱们呢,说白了,就是媳妇,上面有公婆要孝敬,下面有一大堆的孩子要顾着……偏偏这些孩子里,还有那么多桀骜不驯的刺头儿,千难万难……但咱们要把握一个度,就是不能挑事,要想办法往下压。陛下是千古圣君雄主,说话自然直白,百官要体谅君父,在这个关头,尤其是不能惹麻烦……”

    内阁商量了半天,最后的结论很简单,就是要当好“媳妇”。他们立刻分头,跟在京官吏交代,希望大家伙不要再纠缠房舍的事情。

    多一群工匠邻居也没什么不好的,他们总不会在家里叮叮当当,即便叮叮当当,大家伙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毕竟朝廷给了房舍,总比到处租房子要好……

    杨士奇几个拼了老命讲道理,到处安抚,忙活了两天,他们自觉没事了,都长出口气,转过天,正好早朝,左副都御史刘观突然站了出来。

    这家伙冒出头,让杨士奇吓了一跳!

    我的老天爷啊,怎么把他给忘了!

    刘观之前当过大理寺卿,因为罢工的问题,被朱棣赶出京城,后来迁都之后,又把他调回了南京,担任礼部侍郎。

    说白了,就是给他安排个养老的位置,等着退休算了。

    可谁知道陈瑛出事,都察院缺人,又把刘观从应天弄到了北京。

    结果他刚进京,就碰上了这件事情。

    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可刘观不一样,他是属姜桂之性,老尔弥辣,百折不回,百死不低头。

    杨士奇等人以为他刚进京,不会添乱子,就没有打招呼。可话又说回来,即便打了招呼,也未必管用。

    果不其然,刘观站出来之后,怒目横眉,气势汹汹。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官民有别,百工之人乃是贱业,让他们跟官员混杂,居住在一起,实在是有失体统,有辱斯文,败坏官家体面,混乱世道人心……老臣以为,万万不可!”

    他一开口,朱棣的脸就黑了,这帮玩意,真是不知道好歹!

    朕都给你们房舍了,还嫌不够,你们想怎么样?难道要让朕把奉天殿让给你们么?

    “刘观,你连事情都没有弄清楚,就敢出来谏言?朝廷要提供住处的哪里是你说的百工之人?他们是研究蒸汽机,修建铁路的有功之臣,功在寰宇,功盖千秋……尔身为朝臣,却如此胡言乱语,就不怕朕治你的罪吗?”

    刘观丝毫不在乎,竟然挺直腰背,朗声道:“陛下,老臣听闻京中出了好几次贪腐大案,纵然尚书侍郎一级的高官也不能幸免。归根到底,还是人心混乱,尊卑颠倒……若是不能及时正人心,以靖浮言,老臣唯恐天下大乱,社稷不稳啊!”

    刘观磕头作响,朱棣同样咬牙切齿,真是个老顽固,死不悔改,早知道就该把你们都发配东番,永绝后患!

    “朕的江山金汤一般,朕的天下,牢不可破。刘观,你胡言乱语,貌似忠直,实则冥顽不灵,你不是瞧不起百工之人吗?朕也不跟你废话,”

    朱棣扭头,“柳淳,汉王那边准备如何了?”

    柳淳微笑道:“已经差不多了,若是陛下愿意亲自驾临参观,就再好不过了。”

    朱棣颔首,“好,既然如此,所有文武诸臣,随朕一起去瞧瞧,等看过之后,你们之中,多半会自惭形秽,能跟他们住在一起,那是你们的福气!”

    朱棣越说,百官就越不服气。

    固然这些年朱高煦弄出了不少东西,之前他们也见识了蒸汽机的神力,可要是让这些人放弃优越感,去认同一群被他们鄙视了千百年的工匠,实在是强人所难。

    朱棣和柳淳也不管这些,用事实说话,让这帮人闭嘴!

    “汉王,你准备如何了?”

    朱高煦穿着破旧的短打,上面还有不少黑油污垢,双手也黑漆漆的,唯独眼珠泛着血丝,每到攻关的时候,他都是如此。

    “回父皇的话,我们已经准备妥当了,请父皇和群臣登车一试。”

    说着,朱高煦带领大家伙,到了一个芦棚的下面,这时候人们才注意到,原来在芦棚下面,竟然藏着一个庞然大物。

    一个火车头,拉着六节车厢。

    前三节是装人的,后面三节则是拉货的。

    朱高煦一指车门,“请父皇登车。”

    朱棣看着这个黑乎乎的玩意,说实话心里头也有点发毛。

    “柳淳,你是汉王的师父,研究火车你也有大功,来,跟着一起上车。”

    柳淳还能说什么?

    鄙视你,朱老四!

    他们俩上车之后,这才发现,这节车厢与众不同,地上铺了厚厚的毯子,座位也格外宽大,一节车厢,才有十二个座位。

    朱棣瞧了瞧,又叫了几个大臣上来。

    头一节车厢,朱棣、柳淳、太子、汉王、赵王,吏部天官茹瑺,老贼秃道衍,定国公徐增寿,还有几位,一起坐了上来。

    至于其他人,都被安排在了后两节上。

    杨士奇等阁员在第二节,他们这一节人就多了,足足有六十位。

    他掰着手指头算,一节车厢就是六十人,足足抵得上二十驾马车,未免也太惊人了吧?

    就在这时候,突然后面传来咚咚之声,他吓得连忙探头出去。发现有工人正在向后面三节堆放货物。

    我的老天,这是干什么?装了这么多人,还嫌不够重吗?

    没错,就是不够!

    只装一两百个人,怎么能显示出火车的优势。

    后面三节车厢,一节装煤炭,一节装木材,一节装粮食,全都装得满满的。

    装货期间,就有些人过来看,大家伙默默计算,一节车皮装得东西,超过三十驾马车,而且还是四匹马拉的大车。

    如果真能拉得动,这个火车简直神了!

    大家伙都在感叹怀疑之中,唯独有一位,他的腿都软了。

    这家伙就是在金殿上义正词严的刘观!

    他之前在应天,并没有见识过蒸汽机的威力,因此骤然看到火车,被吓得魂不附体。这么长,这么大,又黑乎乎的一个东西。

    天子和群臣都进到了肚子里,这是被怪兽吃了啊?

    他老人家拼命摇头,抵死不从,无论如何,也别想让我低头!

    说不进去,就不进去!

    “废物!”

    朱棣从窗口看到了刘观,冷哼了一声,“没用的东西,把他给我抬上来!”

    两个侍卫将刘观活活脱了上来,扔在了朱棣的面前。

    就在这时候,火车头启动了,黑烟滚滚,白汽升腾,还能听到咚咚的声音,整个车厢都在震动。

    “陛下!这玩意活了!”

    刘观鬼叫了一声,就想往外面爬,走是走不了,只能手脚并用,可惜的是费了半天力气,寸步未动。

    汉王朱高煦已经揪住了他的腰带!

    刘观吓得脸都绿了,“王爷,饶命啊,老臣不想死啊!”

    朱高煦哼了一声,“呸,就你这个德行,还敢小瞧百工,今天就让你开开眼界,知道工人的力量!”

    咔嚓,咔嚓!

    火车缓缓启动,在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除了柳淳低垂着眼皮,仿佛没事人一样,包括朱棣都傻傻看着窗外,芦棚不断倒退,速度越来越快,这是怎么回事?

    “动了!”

    朱棣突然一声大喝,惊醒了群臣……果不其然,火车越跑越快,浓烟滚滚,轰鸣震动,呼啸向前。

    不但动了,还跑得劲头十足,风驰电掣。

    在这一刻,朱棣的眼圈红了,当初他说蒸汽机是镇国神器,现在看来,简直是震动世界,震撼万古的神器啊!

    过去的帝国都是在马背上,在人的肩头上,唯独大明,是在铁轨上!

    “哈哈哈哈!”朱棣放声大笑。

    后面两节车厢,朝廷诸臣,内阁成员,大家伙把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俩鸭蛋。

    这真是工人做到的吗?简直神了啊!


………………………………

第778章 尔等辱骂先帝

    朱高煦准备了三十里的铁轨,大约半个时辰,火车到头了,朱棣晃晃悠悠从上面下来,皇帝陛下满脸都是笑,那叫一个花团锦簇,团花朵朵,开心到了飞起……

    他拉着儿子朱高煦,不停用力拍打,满肚子的赞许都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只剩下伸大拇指。

    铁路的好处,太显而易见了。

    哪怕最原始的火车,也要比马车的效率提高万倍,十万倍。

    就拿三节货车,上面一节车厢,就装了300石粮食,用了半个时辰,走了三十里……假如按照原来的方式,平均需要30驾马车,走一天的时间,才能实现。

    三十驾马车,就需要60匹马,还需要马夫,民夫,这些人走一天,要吃喝拉撒……通常在国内运粮,损耗至少在三成以上,若是向塞外运粮,那就是几倍不止了。

    在长城沿线,囤积一万石粮食,等到深入草原,或许只剩下一千石。

    任何人都盼着疆域辽阔,国家强大。

    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大国也意味着大负担。

    这也就是中原王朝对待四夷相对宽容的原因所在,毕竟打赏一点丝绸金银,就能换来一段时间的安稳,在经济学上,是很划算的。如果真的动了刀兵,那可就不好说了。

    就像秦始皇统一了天下,秦国为什么二世灭亡?

    道理也很简单,始皇帝把治理关中平原的措施,推展到了全国,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五倍,却没有及时改弦更张,还继续按照老办法走下去,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历代王朝都在不断探索,在农耕条件下,最多把疆域推到长城一线,如果超出了,负担就会成倍增加,最终也要放弃。

    在这个疆域之内,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格局,形成了重文抑武,形成了宗法社会,形成了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其实仔细想想,古人真的不是笨蛋,他们只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格局之上,建立起一套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管理方式而已。

    后世进入了工业时代,再回头看古代历史,就会有很多想法,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双方不在同一个文明维度上,有点类似三体人看地球人,他们也觉得地球人的一些做法想法愚不可及,甚至根本不在乎地球人想什么,我消灭你,雨女无瓜!

    所以柳淳真正希望改变的是技术水平,生产力的程度,这才是变法的真正基础!

    “恭喜殿下,你成功了。”

    当朱高煦面对柳淳的时候,得到了师父发自内心的道喜,朱高煦一瞬间,眼圈通红,压抑在胸口的一口气,直冲云霄。

    “成了!”

    “我们成了!”

    他像是疯了似的,冲到了那帮文官面前,毫不客气点指着他们的鼻子,“服气了吗?还有什么好说的?”

    杨士奇被问得老脸通红,他只能道:“殿下奇思妙想,机巧无双,臣五体投地!”

    “这不是奇思妙想,这是科学!这是无数工匠的力量!”朱高煦纠正道:“从蒸汽机,到机车,再到铁轨……是成千上万工匠努力的结果。我现在就想问你们一句,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还是孟老夫子的箴言,能够挡得住火车滚滚而来?”

    杨士奇更加尴尬,“汉王殿下,你的发明果然厉害,只是孔孟之道,也并非一无是处,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啊!”

    “哈哈哈!”朱高煦朗声大笑,“你这么说,我就不逼你了。从你的话里,我已经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孔孟之道不是万能的!你们那些微言大义,至少挡不住钢铁!”

    朱高煦拍着黑漆漆的火车,豪情万丈,朗声问道:“你们!所有人都在内,有谁敢瞧不起工匠,说啊!站出来!还有谁觉得比我们这些人高贵?还有谁不屑于和我们住在一起?全都出来!”

    朱高煦发狂大叫,扯着嗓子,扬天狂笑。

    他一遍遍质问。

    内阁无言以对,六部垂头,九卿沮丧。

    那些科道言官,更是惊魂未定,他们还在盯着火车,有些人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太震撼了!

    他们向西望去,远远的,只能看到一片黑压压的,那就是北平吧?我们出来了这么远,简直比骑马还快。

    可一匹马能带多少东西?

    再看看火车,拉了一两百人,还拉了那么多的货物,差距何其天地?

    这玩意简直就是洪荒巨兽,力量惊人。

    像内阁六部的官员,已经开始憧憬,假如大明各地都修建了铁路,那么货物运输,会变得多么方便顺畅?

    哪怕对外用兵,也不会劳民伤财了。

    主要几列火车,就能把成千上万的士兵,运送到边疆。

    对了!

    火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知疲倦,可以昼夜前进!

    不管是人力还是畜力,都是有极限的。

    就像运送粮食,一天走超过三十里,牲畜就容易累死……比如说恢弘的漠北之战,大汉王朝损失了八成以上的牲畜,全都死在了草原。

    打仗的损失太大了,即便获胜,也让很多人心惊胆寒,不愿意重蹈覆辙。

    可是当火车出现之后,一切都改写了。

    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的法则全都被打破了,旧的世界被砸碎了,旧的观念,旧的知识,旧的看法……统统被扫入垃圾堆。

    朱高煦豪情万丈,过去那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醉心科学,宁愿放弃皇位争夺,现在他们该明白了,什么叫做目光如炬,高瞻远瞩!

    朱高煦转了一大圈,终于走到了刘观的面前。

    此刻这位刘大人双腿还软着,一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

    “鬼!这是鬼啊!”

    朱高煦提着衣领,把他揪起来。

    “什么鬼?你心里才有鬼!”

    刘观脸色惨白,看了看朱高煦,又看了看火车,吓得连忙低下了头,仿佛那是什么怪兽一般,会一口把他吞掉。

    “我问你,还有什么说的?”

    “没,没有了。”刘观被吓得不敢说话。

    朱高煦冷哼道:“那好,你现在就去给所有工匠道歉,当着他们的面,把你在金殿上的胡言乱语收回!”

    “啊!”

    刘观浑身一哆嗦,迟疑地看着朱高煦,十分痛苦纠结,半晌才道:“殿下何必不依不饶?”

    朱高煦冷哼道:“现在求我饶了你?你大放厥词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呢?告诉你,本王从来不知道宽恕俩字怎么写!”

    朱高煦是真够狠的,提着刘观,就到了朱棣面前。

    “父皇,儿臣打算让他给所有工匠道歉,并且承认自己胡说八道,收回之前的话,父皇以为如何?”

    朱棣沉着脸,你让我说什么?

    刘观当然讨厌,就算杀了他,也没什么,可逼着他道歉,士可杀不可辱,这么多官员在这里,明明是一件大喜事,非要弄得不愉快,真是让人上火。

    朱棣不说话,柳淳不能不说话,“汉王殿下,道歉的事情放在一边,咱们还是先请工匠们过来,让陛下见见大家伙,给他们庆功啊!”

    朱棣终于点头了,“不错,告诉大家伙,朕给他们放假,在奉天殿设宴,款待功臣,朕还有重赏。”

    朝臣们看在眼里,岂止是羡慕嫉妒恨,简直要哭了!

    瞧瞧我们吧,都什么待遇啊,提升点俸禄,都千难万难,住房也要借工匠的光。

    现在更好了,人家上金殿,吃御宴,拿赏赐,瞧着吧,绝对不会少的,抠门的陛下终于大方了,很可惜,不是给他们的。

    官吏们一肚子怨气,却也没办法。

    此刻朱高煦已经跑过去了,他在实验之前,就让工匠们提前坐着一列车,在终点等着。现在他去招呼,大家伙都过来了。

    众多的工匠,还有研究人员,足有百十位,大家伙笑容灿烂,前来面君。

    朱棣主动迎了上来,离着老远就大声道:“你们都是功臣,大明朝的功臣,朕代替天下百姓,谢谢你们了!”

    工匠们一听,纷纷跪倒,叩谢天恩。

    场面上其乐融融。

    可就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工匠,太过激动了,竟然在起身的时候,不小心将头顶的帽子掉下来了,虽然他急忙捡起戴好,可是许多人都看清楚了,他头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这下子不少人都注意到,这些工匠,不少人好像都剃了头发。

    刚刚还瘫软无力的刘观看到了这一幕,仿佛抓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