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傅,家父不认我这个儿子,我现在是有家难奔,你让我如何是好啊?”

    柳淳沉吟道:“我说宋大人,要不让我去贵府上,跟令尊谈谈。”

    “可别!”

    宋礼连忙拦着,“太傅,我也不瞒你,我爹的脾气,谁都受不了,这要是早几年,他看我剃发,能把我腿打断了。现在他是打不动了,我就在值房里待着吧,什么时候,他气消了,我在回去。”

    “那……你估计要多少时间,老爷子才能气消啊?”

    “这个不好说啊……三天两天是别想了,三个月,五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都可能!”

    柳淳瞧宋礼这幅样子,也挺糟心的。

    官制调整的时候,最需要上下一心,而且还有密云水库的事情,可不能让工部歇菜啊!

    “宋尚书,令尊有没有什么偏好,或者他比较喜欢谁?”

    宋礼叹道:“君子抱孙不抱子,还能喜欢谁?喜欢我儿子呗!那小子也的确不错,每次在学堂都考第一名……太傅,要不我把他带来,您瞧瞧,干脆把他收下算了!”

    柳淳没有接宋礼的茬儿,他都正一品大员了,还大受门人弟子,实在是不妥。而且光成绩不错,可不能入柳家门墙……

    “宋大人,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可以让令郎响应学校的要求,主动剃发,这样一来,或许令尊就能高抬贵手了。”

    宋礼一听,大喜过望,太傅的主意真不错,他立刻点头,这回有办法对付他爹了。

    转过天,柳淳又来询问结果,等待他的是一对父子俩,两个倒霉蛋。

    宋礼的脑门一片红肿,小家伙眼眶都青紫了一大片。

    “太傅啊,我们父子委屈啊!”

    柳淳看得无语,这老宋头,还真是顽固啊!

    “宋尚书,我现在事务太繁忙了。要不这样,让令郎去交通大学找于谦,让他代师收徒,指点令郎的学业,若是可以,就算我门下弟子。”

    宋礼一听柳淳这么说,赶快让儿子下跪,“快,拜见师父!”

    小家伙还挺乖的,连忙磕头,“弟子拜见恩师,愿恩师身体健康,长寿百年。”

    柳淳瞧了瞧小家伙,眉清目秀的,还真是不错。

    “起来吧,拜师礼就不给了,等你通过了于谦师兄的考核,咱们再说吧。”

    柳淳离开了。

    宋礼突然捂着嘴大笑,得意坏了。

    爹啊爹啊!

    您老人家可真高,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一招实在是太妙了,不费吹灰之力,混了个太傅门生的位置,来的不要太容易啊!

    “臭小子,你给我听好了,拿出你的真本事来,听得出来,太傅十分看重于谦,你要记住,县官不如现管,把你师兄伺候好了,比什么都强。瞧这意思,往后啊,你爹的乌纱帽,还要靠着你小子呢!”

    ……

    且不说宋家父子偷着乐,柳淳又去其他大臣那里瞧瞧。

    剃发之后,别扭的情绪还在,但总体来说,还算可控,至少没人上书辞职。转了一圈下来,柳淳回到了文渊阁,在旁边就是内阁。

    六位大学士,为了剃发易俗赋的事情,还在绞尽脑汁。

    毕竟他们还不是解缙和吴中,写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困难了。

    “太傅,我的家人刚刚告诉我,市面上有人说大明朝堂,皆是秃头柄国,俨然庙堂。还有人说西汉设九寺,今日方有僧,你听听,这话说得多难听!”

    胡广唉声叹气,其他几个人,愁眉苦脸。

    所谓九寺,是自古沿袭的官署名称,到了大明,还有大理寺、鸿胪寺、太仆寺等等……历史比起僧尼寺庙还要古老。结果让人说成今日方有僧,满朝文武,都成了和尚,这像什么话啊?

    “太傅,这还算客气的,还有人说,满朝皆是不孝子,更无一人有良心。我们简直无地自容。”金幼孜也跟着抱怨。

    柳淳哑然一笑,“抱怨就抱怨,没地方住,就在这文渊阁待着,你们要是还不解气,我就把造谣之人抓起来,挨个发配东番岛,你们意下如何?”

    “不如何!”杨荣直接苦着脸道:“要真是这么干了,我们的名声就更臭了。”

    杨溥感叹道:“唉,只能靠着时间了,但愿过些日子能习惯。”

    他们哀叹了一会儿,就继续写文章了,可这时候,杨士奇赶回来了,他兼着礼部的差事,因此比别人都要繁忙。

    从外面进来,杨士奇就一张铁青的老脸,仿佛欠了他八百万似的。

    “诸位,实在是欺人太甚……”他一眼看到了柳淳,把后面的话憋了回去,急忙给柳淳施礼,“见过太傅!”

    柳淳淡然一笑,“怎么了?有谁给你气受了?”

    杨士奇叹息道:“太傅,今天有不少外藩使者跑到礼部来了。其中最过分的就是倭国和朝鲜……尤其是朝鲜!连国名都是太祖赐予的,竟然跟我说,说大明改了衣冠,剃了短发,就不配自称华夏……他们是三千里锦绣小中华,如今可以去掉小字矣!”

    杨士奇这么一说,内阁的其他成员也都站了起来。

    “好大的胆子,我看朝鲜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杨荣怒骂。

    杨士奇道:“事情也不能这么讲,说到底,是咱们先剃发的,而且这么大的事情,没有跟藩属交代,难免引起人心不稳。我的意思是请他们去工厂瞧瞧,明白我大明剃发易俗的目的所在。消除误会,让他们体谅大明的做法。”

    杨士奇说着,偷眼看了看柳淳,发现这位太傅大人正满脸玩味的笑,弄得杨士奇打了个冷颤。

    “太傅,下官只是这么一说,若是太傅觉得不妥……”

    柳淳呵呵一笑,笑得无比真诚、坦率、慷慨!

    “杨先生,朝鲜不满足于小字,想要变成中华,你应该成全他们啊!又何必拒之门外呢?”

    杨士奇一愣,“太傅的意思是?”

    “很简单,就两个字:出兵!”

    啊!

    六位阁员一听,全都傻眼了,要打朝鲜?

    什么理由?剃发!

    这恐怕是古往今来,最奇葩的开战理由了,这能行得通吗?

    顶点


………………………………

第784章 抓了个国王

    内阁这帮人,互相看了看,都忍不住摇头。

    古往今来,开战的理由何其多,唯独这个不行啊!

    “太傅,凡是用兵,总要讲究名正言顺。如果贸然出兵,势必引起朝鲜百姓的抗拒,一旦烽火连绵,无法控制,对大明来说,可不是好事情啊!”杨士奇忧心忡忡。

    黄淮也急忙道:“是啊,纵然我们能战而胜之,可一旦陷入泥潭,欲脱不得,劳民伤财……到时候如何向陛下交代?更何况我大明变法不断,大工程一项接着一项,国库空虚,拿不出太多的钱财,支持作战。一旦兵连祸结,耗损巨大,唯恐会国内不稳啊!”

    柳淳看了看这六个人,淡然道:“你们都是这个看法吗?”

    杨士奇迟疑片刻,道:“太傅,我们不是跟太傅做对,朝鲜的言论的确猖狂,可我们不能意气用事啊!”

    柳淳哼了一声,“你们啊,说到底,还是不理解大明的力量……我们用得着劳民伤财吗?用得着兵连祸结吗?我奉劝你们几句,别总是看史书,史书只能借鉴,你们要开最新的例子,你们要弄懂我大明是怎么作战的!”

    几位阁员被训斥的像是孩子,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金幼孜道:“太傅,您的意思,莫非是效仿平定安南的战法?”

    柳淳点头,“总算靠谱了,朝鲜离我们这么近,应对起来,十分容易……先给辽东都司一道令子,让他们在鸭绿江边集结人马,造成压力,最好能吸引朝鲜人马北上,然后派遣一支船队,直取汉城就是了。”

    几位阁员频频点头,杨士奇又道:“太傅,然后呢?还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已经结束了!剩下就是你们礼部的事情了。”

    “礼部?”杨士奇真的懵了,“打仗跟礼部还有关系!”

    “废话!”柳淳哼道:“咱们可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啊!我们劳师远征,难道不需要赔偿吗?还有,密云水库,两京铁路,这么多工程,就不需要劳力?”

    杨士奇这次听懂了,柳淳是让他们学解缙,学那个不要脸的!

    “太傅,我等实在是……”

    柳淳把脸一沉,“杨士奇,话我不多说了,事情摆在那里,朝廷的投入有多大,陛下的决心有多强,百姓的承受能力在哪里……这些你们都清楚,该怎么才是爱惜百姓,怎么才是为了大明好,你们清楚,如果实在是犹豫不定,那就只有请解缙来教导你们怎么干了。”

    柳淳说完,抬屁股就走。剩下六位阁员,面面相觑。

    最后竟然是杨溥打破了沉默,“放在之前,我是抵死不从,可事到如今,头发也剃了,还能说什么啊!”他摸着脑袋上的短寸,无可奈何道。

    其他几个人互相瞧了瞧,也都无奈点头。

    是啊,还有什么可犹豫,一句话,我秃了,也变强了。

    失去头发的约束,这六位阁老变坏的速度比柳淳预计的还要快。

    他们很快完成了分工。

    杨士奇在礼部这边,继续进行欺骗,主要是跟藩国周旋,并且痛斥朝鲜和倭国,让他们老实一点,不要痴心妄想。

    很明显,光靠着语言,是不足以打消这些藩国野心的。

    杨士奇要做的,也仅仅是稳住他们。

    然后在另一边,由胡广和黄淮一起,调兵遣将,向辽东开拔,施压朝鲜。这还是虚张声势,因为调动的都是边军,还有辽东都司的人马,战斗力跟禁军没法比。

    这样一来,也会给朝鲜一个错觉,那就是大明并不想跟他们闹翻,只是吓唬一下。

    对于小孩子来说,只要确定了家长不是真心要打,就会变得很得寸进尺,更加猖狂,而大明需要的就是这个猖狂。

    至于光荣的作战任务,内阁还没有盘算清楚。

    究竟谁更合适呢?

    “让朱勇去吧。”

    这次是柳淳钦点,只不过作为朱勇的副将,柳淳点了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齐王朱榑!

    “太傅,齐王为人贪婪暴虐,让他去朝鲜,只怕会生灵涂炭啊!”

    “对啊!太傅,我看还是另择稳妥之人吧?”

    “是啊,千万不能派齐王去!”

    ……

    内阁诸公拼命反对,这时候屏风后面突然有人咳嗽,紧接着转出一个身形高大的家伙,正是齐王!他冲着几个人用力哼了一声,“朝鲜是本王封地,本王不去,难道让你们去吗?”

    “什么?”

    内阁众人都吓了一跳,齐王的封地是朝鲜,没听说过啊?

    “你们知道什么!这是陛下答应我的,从今往后,本王都不会给你们添乱了,没准你们还需要本王帮忙呢!”

    朱榑又冲着柳淳笑道:“太傅,再赏个人给我吧!”

    “谁?”

    “刘观!”

    朱榑笑呵呵道:“我听说他也被百官卖了,这个好啊,当初解缙不就是这样吗!他在安南干得不错,我看刘观也能成为治理高丽的好手,就这么办了吧!”

    柳淳也没有迟疑,直接点头。

    “可以。”

    朱榑就乐颠颠离开了,还唱着歌呢!

    内阁这几位是越想越迷糊了……他们围在柳淳身边,不断念叨着,这是军国大事,没有那么简单的,真不能如此草率,真的不行。

    齐王脾气不好,他怎么能甘心听从朱勇的安排,将帅不和,劳师远征,这是要出事的。

    万一打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你们要是担心,就自己想办法,再来烦我,连朱勇都不去了,直接让齐王自己去!”

    内阁这几位是真的没办法了。

    “我看会输的。”黄淮闷声道。

    “不是会,是一定的!”胡广无奈道:“自古骄兵必败,我看太傅啊,是得意忘形了。”

    金幼孜也道:“这次是咱们几个主导的,万一打败了,非要计算到我们的头上,这可如何是好?”

    杨士奇听着他们的抱怨,也是没有办法。

    “行了,还是按照太傅所说,咱们尽量想办法吧!”

    杨士奇除了奏请朱棣增兵辽东之外,就是采取手段,跟朝鲜使者谈判。

    双方你来我往,足足过去了一个月。

    而朝鲜的使者,终于看清了大明的虚实,这一次谈判,朝鲜使者郑总显得气势十足。他见到了杨士奇之后,竟然只是一躬而已,非常傲慢。

    “贵国历年变法,不但枉顾祖宗法度,废掉华夏衣冠,更加怠慢圣贤,连孔孟二圣都不再祭祀,这是什么道理?”

    杨士奇黑着脸道:“我大明做什么,用不着向你们请示,你们管不到!”

    “非也!”郑总正色道:“老夫是艺文春秋馆太学士,我朝鲜承袭箕子,千年来,奉华夏正朔,诗书教化,与中原无异。百姓安稳和乐,国家富强,俨然东方乐土。”

    “如今大明变千年之法,而朝鲜却不愿意追随,老夫恳请贵国,能够舍华夏之名,给予朝鲜。另外朝鲜还打算迎请孔夫子陵寝,到朝鲜安葬,供百姓瞻仰膜拜。反正贵国都不要了,给我们又能如何?”

    “狂妄!”

    杨士奇真的听不下去了,“李成桂篡夺王位,胡作非为,我大明还没有跟你们算账,居然敢胡说八道,是谁给你们的胆子?”

    郑总见杨士奇发火了,他也只好收敛一些。

    “杨大人,我朝鲜上下,读孔孟之书,尊周公之礼,数千年来,教化大兴,有锦绣小中华之称。我王立国以来,数次遣使,请求册封。可贵国只是赐下了国名朝鲜,却迟迟不愿意册封我王,敝国上下,军民百姓议论纷纷,都觉得上国作为和往常差别太大,有失风范。尤其是老夫此来,竟然发现贵国人人剃发,这,这成什么样子啊?简直让人可发一笑。”

    这位说话之间,还把帽子摘下了,露出他那个比枣核大不了多少的发髻,得意洋洋,仿佛在说,怎么样,你没有吧?

    “杨大人,老夫以为祖宗成法不可随意变动,治国之要,首在人心,人心安稳,则如泰山一般,虽然风雨交织,当岿然不动,就如同当下之朝鲜。”

    “反观贵国,上下纷纷扰扰,人心浮动,百姓不安……如此国虽大,却难以让人心悦诚服啊!老夫斗胆劝谏贵国,应该及早改邪归正,所谓礼失求诸野。大可以效仿朝鲜,以定国本,以正视听。我朝鲜保留中华正统,国小而美,物阜民丰,当真不是大明可以比拟的!”

    听着这位滔滔不断,杨士奇就冒出俩字:腐儒!

    没错,这位怎么那么像昔日大明的旧臣啊,你们以中华正统自居,在这个角度上看,还真没法驳斥。

    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郑总,还是那句话,大明的事情少管,用不着你来说三道四。”

    这位连忙摇头,“不对,大明承袭华夏正朔,才能号令四方之国。如今大明舍弃正朔,我朝鲜理当为藩国之首,我王当接受各国朝贺,从今往后,朝鲜国王应该改称大皇帝,与大明天子并驾齐驱才是!”

    “你找死!”

    杨士奇是真的听不下去了,他豁然站起,郑总一副你能把我怎么样的表情。

    不趁着大明纷乱,狂捞好处,实在是对不起此行啊!

    正在这时候,突然有人跑进来,在杨士奇耳边嘀咕了两句,杨士奇急忙出去,郑总还在冷笑,瞧着吧,大明又有麻烦了。

    “杨大人,齐王送来捷报,我大军已经俘获朝鲜国王,正装船运回,按送信时间计算,再有三日,就可以押回大明!”

    顶点


………………………………

第785章 腐儒误我啊!

    杨士奇再三询问,是真的抓到了朝鲜国王吗?

    怎么会这么容易?

    “杨大学士啊!咱们这边去了三千精兵,好几十艘战船,人家少国公朱勇都去了,还有齐王朱榑,要是抓不到朝鲜国王,咱大明也太没本事了吧?”

    听着手下人这么说,杨士奇简直想吐血,你脑子清醒点成不,咱们才派了多少人?三千!

    一个废物王爷,一个小毛孩子,就把一国之君给抓来了,这世上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吗?敢情史书上的那些战例,全都没用了?

    还真别说,就是没用了!

    此刻在柳淳的面前,正放着傻徒弟的捷报。

    朱勇写得很简单,他就领着人马,渡海到了仁川,然后在仁川登陆,直捣汉城,一路上畅通无阻,直接杀了进去,那个倒霉的国王想跑,他们追了三十里,就把人给抓住了。

    然后向国内送捷报,押解俘虏,返回大明……完事了!

    再看齐王的战报,这是写给朱棣的,那就热闹了,什么妖魔鬼怪都上来了。

    他竟然大言不惭,说朝鲜有无数东夷巨人,是他用神弓射杀,还说杀到了汉城的时候,朝鲜请来了北海龙王,他则是焚香请来了薛仁贵,平辽王大展神威,三箭平朝鲜,一杆大戟定东夷……

    朱棣只看了两行字,就把这个满嘴跑火车的捷报扔到了一边。

    奶奶的,还薛仁贵附体呢?要附体那也是常遇春啊!你是大明的王爷好不!

    朱棣气哼哼的,把柳淳叫来。

    “朝鲜国小民穷,恐怕榨不出多少油吧?”

    柳淳笑道:“陛下高见,朝鲜土地也不肥沃,矿产也不算太多,尤其是开发起来不容易。不过朝鲜有几百万人,咱们修铁路的劳力算是有指望了。”

    朱棣哼道:“也好,那朝鲜就交给你了。”

    “别!”

    柳淳摆手,“陛下,以臣之见,这事内阁能办好,要是不放心,让太子殿下督师就行了,臣还有别的事情呢!”

    “什么事情能比欺负朝鲜更重要?”朱棣瞪眼睛道。

    “有啊,臣正在筹建一个美容美发学校。”

    “什么?”

    朱棣头一次听说,美容,美发,还是学校!

    “你要教什么玩意啊?”

    “就是剃头美发,还有厨师,学校名都想好了,叫蓝翔!”柳淳笑呵呵回答,朱棣彻底闹懵了,半晌才缓缓道:“这事比跟朝鲜谈判还重要?”

    “准确说是朝鲜的谈判,无足轻重,小菜一碟啊!”柳淳理所当然道。

    剃发易俗,可不是一件小事情,至少在柳淳看来,需要多下功夫的。

    虽然不是难看的金钱鼠尾,虽然没有留发不留头的规定……但是让老百姓放弃蓄发,转而支持短发,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

    首先就要让大家伙看到短发不意味着丑陋,相反,摘了帽子,留了短发,能够拥有更多的发型……短头发不光方便,还很优美。

    好吧,虽然这是个大事,但是也不能大过人家宇宙大国啊,你姓柳的这么过分,不怕人家往后给名人改国籍的时候,把你推到长江里面吗?

    对于这些柳淳只是微微一笑,他有强烈的信心,内阁这回能干得很漂亮。

    杨士奇翘着二郎腿,身躯向后仰,眼睛往上翻,俨然国际巨星。

    “诸位,朝鲜国王已经被俘虏了,还有几天就要送来了,大家伙商量一下,该怎么办吧?”

    内阁这几位已经从最初的震惊当中清醒过来,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该怎么处置了。

    一道名为“朝鲜”的大菜,摆在了六个贪婪的食客面前,就等着如何下手了。

    杨士奇很认真道:“我查阅古籍,发现朝鲜自西汉以来,就是我们的国土,汉代设立四郡管辖。”

    他说完,金幼孜就撇嘴了,“我觉得不够,明明朝鲜人以箕子的后人自居,所以应该是殷商的时候,朝鲜就属于我们了,已经有了好几千年了。”

    这么一说,历史还真够悠久的。

    “难不成我们要把朝鲜直接纳入版图?”胡广沉吟道。

    “想什么呢!”金幼孜直接道:“陛下已经答应了齐王,要把朝鲜给他,那是齐王的封地,要让他先折腾够了再说。”

    胡广还是不明白,“既然是齐王的封地,那还有我们什么事啊?”

    他的话一出口,杨荣和杨溥都笑了,这位胡大才子是真的太老实了。

    封地是封地,谁要是当真了,那是脑子有病!

    天竺太过遥远,路途艰难,所以没人想要占有。

    可朝鲜近在咫尺,元朝的时候,还设立了征东行省,按理说,并入大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有个前提,就是要折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最好赤地千里,一个人都没有,那时候才好下手。

    简单说,就是让齐王担负恶名,朝廷坐享其成。

    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需要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是瓦解朝鲜的力量,第二步是把齐王送过去,第三步则是把齐王赶走……内阁六个人很快达成了共识,所以说,这文人从来不缺坏水,就看他们用到哪里罢了。

    “这说起来,我还真想瞧瞧那个郑总了,这么宝贝的人,咱大明可不多了,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