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成桂想在家乡当个富家翁都不行,被儿子抓来,幽居囚禁,凄凉悲惨到了极点。
朱勇把他提出来,“你的儿子已经被我们送去了大明,现在上国旨意,要帮着你复国,重新登基称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成桂太老了,脑筋都不好使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他突然跪在地上,嚎啕痛哭。
“杀,杀了那个逆子!只要杀了逆子李芳远,老朽全都听大明的,请上国一定诛杀逆子。要不然,将他遣送会朝鲜,让老朽亲自动手也行,一定要杀了他!”
朱勇简直无语了,父子混到这个地步,也是没谁了。
“我可以给朝廷上书,不过你也要表示一下。”
“表示?有,有啊!”李成桂摸了摸身上,他什么都没有,急得都冒汗了。
“将军,朝鲜所有一切,全凭将军自取,老朽愿意拱手奉上!”
……
摊上这么个国主,还有什么好说的。
朱勇立刻调集商船,将人丁,粮食,各种财宝,包括耕牛在内,悉数打包装船,向天津输送。齐王朱榑更是四处收缴船只,装载货物,给朱棣送去。
不光是朱棣,还有太子朱高炽,赵王朱高燧,当然也包括柳淳,凡是能帮得上忙的,有本事添乱的,他都送礼,送重礼。
反正都是朝鲜的东西,他也不心疼。
只要等旨意下来,他顺利执掌朝鲜,就有太多的办法,把损失捞回来。
这就跟赌场一个道理,要先下本,然后才能发财。
朱榑当初就是搜刮的好手,现在放开了手脚,那更加可怕了。
不说别人,郑总叩谢大明天恩之后,在二百名护卫的保护之下,到天津坐船,准备前往朝鲜。
可是当他赶来的时候,港口已经尽是朝鲜丁壮,人山人海,就像是牲畜一般,被明军驱赶着,送去工地。
“郑先生,你以为如何啊?”
郑总心里跟着了火似的,只不过他不是担心这些人,而是担心李成桂坐稳了王位,就没有他什么事情了。
“老朽恨不能立刻返回朝鲜,替大明驱使百万劳力,效犬马之劳!”郑总说话的时候,腰弯成了九十度,和当初的倨傲,简直判若两人。
………………………………
第788章 两所顶尖儿学府
“或许儒学真的错了,我们早该抛弃孔孟之道了。”
杨士奇坐在内阁值房,低声喃喃道。
其余几位阁员,同样低垂着脑袋,很愤怒,可也很无奈,胡广迟疑道:“那个郑总就没有替那些朝鲜壮丁说一句话?那可都是他的同胞百姓吗?人之薄情,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面对质问,杨士奇摇了摇头,岂止是没有阻止,甚至还要送更多过来。
从这个郑总身上,从朝鲜身上,真的看出了太多的东西。
要说起来,朝鲜以小中华自居,还真有那么几分相似。
同样都是农业国家,同样以文御武,同样推行科举,世家大族,文官党争,外戚作乱……大明有的,朝鲜一样不缺,甚至更加严重。
面对这些问题,儒家士人表现的同样让人失望。
儒者已经渐渐忘记了儒学的本身,丢了初心。
儒家是经世致用的学问,换句话说,儒学也要经历实践检验,如果不合用,就要改革,而不是把儒家当做不可撼动的信仰,更不该顽固守旧,食古不化……
“朝鲜竟然是大明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啊……假如大明没有变法,死抱着儒家理学,一直走下去,会不会有朝一日,也被人家的船队打开国门,轻易冲进来,灭了国家,抓走了君王?群臣都变成俘虏?”
杨溥沉吟片刻,叹息道:“莫非是两宋吗?”
杨士奇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却没有反驳,因为他也不清楚自己担心的是什么。杨荣却道:“靖康之耻,文人已经错了一次,北宋灭亡,崖山又错了一次,神州沦陷……直到太祖皇帝起兵扫荡烟尘,驱赶北元,才又恢复了汉人天下,可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时至今日,我才觉得太傅厉行变法,是对的。我们该改变了。”
好好的内阁议论,竟然变成了夸奖柳淳的专场,弄得都不好意思了。
好在柳淳并没有在现场,杨士奇结束了谈论,整个人也轻松了不少,心中的别扭荡然无存,瓦解冰消,就连干活都更有力气了。
当前围绕在京城,有三件大事,全都需要用到民夫,而且是数量惊人的民夫……其一,是密云水库,关系到京城百万人的饮水,丝毫马虎不得,工部已经牵头开工了。
第二就是西山煤矿,京城用煤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蒸汽机的出现,更让煤炭的消耗与日俱增,作为距离京城最近的西山煤矿,必须快速开采,而且还要数量充裕。
再有就是铁路了。
“我打算将实验铁路向天津延伸,先把两座城市连结起来。”
朱高煦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杨士奇毫不迟疑就点头了,“汉王殿下,内阁没有异议,相反,内阁会鼎力支持,你要人,还是要钱?”
“都要!除了人和钱,我还需要木材,非常多的木材。”
“没有问题。”杨士奇依旧信心满满,“汉王殿下,从鸭绿江运送木材,可以让朝鲜进贡,要多少我都给你弄到!”
人和钱更不用说了……朱高煦算是看透了,杨士奇是吃定了朝鲜。不过他也不在乎东西的来源,只要给够了,他就没有意见。
至于朱高煦,他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那就是师父的职业教育计划。
柳淳在成立美发学校之后,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职业教育上面。
过去提到人才培养,很多人都主张要培养学历高,拥有出众能力,德才兼备的人物。但是柳淳对此却不以为然。
“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谁也不可能全知全懂,事实上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不错了。”柳淳道:“我们在普遍推行基础教育之后,就面临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升入更高等级的学校,诸如大学一类,还是开展职业教育,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
“我的意见是,在基础教育普及之后,向上发展,要把八成以上的人,投入到职业教育,剩下两成,才安排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基本上就是这个二八比例。”
“我们不能一味求全求大,事实上在分工细化的时代里,能弄懂一样事情,做精做好,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或者说,足以生活无忧了。”
柳淳跟太子和朱高煦等人侃侃而谈。他之所以希望朱棣能把相权交给内阁,是希望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大的精力,来为了整个未来布局。
朱高炽欣然点头,“师父的见解总是让弟子叹为观止,那您老人家办的蓝翔,就是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呗?”
“嗯!”柳淳笑道:“我打算近期开设一门课程,专门讲如何开火车,你们觉得如何?”
朱高炽忍不住哈哈大笑,“要真有这个专业,保证最受欢迎……对了,师父打算把学堂放在哪里?”
柳淳道:“就在铁路沿线吧,如果可能,我打算放在山东,算是给山东父老的一个福利,毕竟这些年的运河,把山东乡亲折腾坏了,该有些补偿了。”
朱高炽表示赞同。
“师父,光一个蓝翔也不够啊!更何况京城不能不放,要不这样,弟子想办法,也筹建一个学校。”
“你有钱?”
朱高炽嘿嘿道:“东宫俸禄还有一些,差的部分也不多了,让老三出点!”
“我出你个鬼!”
朱高燧气急败坏,“我可告诉你,咱们是兄弟,可亲兄弟明算账。你不能把我当成钱库,你丫的要总是压榨我,咱们就只有请师父评理。”
柳淳把头扭到一边,懒得搭理他们兄弟的事情。
朱高炽嘿嘿道:“三弟,我知道你的心思,钱你出,名声也给你,这个学堂叫什么,你说了算,怎么样?”
“这个……”朱高燧动心了,“那可要一个好听大气的名字才行。”
朱高燧抓着下巴,认真想了半天,“叫皇家是不行了……那叫大明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想让人觉得是父皇办的吗?”
“那,那叫新大明,咱们新一代办的。”
一直在听着的朱高煦忍不住敲桌子了,“老三,你脑子坏掉了吧?非要跟皇家,跟大明搅合在一起,不俗气吗?”
“那,那你有不俗气的吗?”
“怎么没有,我大明不是在东方吗,就叫东方学堂。”
“东方就不俗气?”朱高燧不服气道:“不还是没有新气象吗?”
“你要新气象多容易啊,就叫新东方,这回可以了吧?”
两个世界级名校终于确定下来。
柳淳这边,有徐妙锦负责,什么都不用他管,在另一边,则是朱高燧出钱……别看这货嘴上叫苦,可他实际却捞了不少。
光看他花钱,就猜得出来。
学生用的桌椅板凳,都是花梨木的。
而且朱高燧还专门从二哥手里订了二十套机床,两个蒸汽机,以及一大批零件。
咱们办学,就是这么实在。
直接实物教学,面向工厂,拆装之中学技术,扎扎实实,包教包会……你还在寒窗苦读吗?你还在为了就业忧心忡忡吗?你还在担心找不到媳妇,孤单凄苦吗?
来新东方吧……女孩子们,遇到新东方的,就嫁了吧!
朱高燧已经开始打广告了。
还真别说,大明的社会风气的确在变化,速度是显而易见的,走在街上,能看到三成以上的人,选择了剃发,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是普遍剃发。
剃发,考新东方,当一个工匠,做火车司机……居然成了年轻人最常见的梦想。当然了,这种观点还仅限于京城和铁路沿线,在偏远的地方,还是不屑一顾。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随着铁路修建,地域之间的隔阂打破,整个大明迟早会连成一体的,柳淳信心十足。
这一天柳淳忙活了一阵教材的事情,姗姗来迟,等他到了文渊阁,发现内阁的几个人都在,杨士奇的脸色最严峻。
“太傅,您来了,正好有一件事,想请太傅决断。”
柳淳见杨士奇面色凝重,知道事情不小,微微一笑,“有什么事情?”
杨士奇将一份公文递给了柳淳。
柳淳接过来一看,忍不住笑了,这个挺有趣的,居然是倭国给朝鲜发的公文。上面的大致意思,是让朝鲜向倭国进贡马匹。
如果朝鲜不同意,倭国就要发兵征讨。
柳淳看过之后,将公文放在了一边,微微一笑。
“你们内阁怎么看?”
胡广煞有介事道:“太傅,我们商量过了,倭国简直岂有此理,如今朝鲜的劳力关乎我大明许多重要工程,如果倭国入寇朝鲜,势必打乱我们的进程。下官以为,必须要派遣使者,严厉警告倭国,必要的时候,要出兵震慑,以免朝鲜受到波及。”顿了顿,胡广又道:“郑总送来求救信,意思也是这个……他说朝鲜上下对大明有求必应,忠心耿耿,如今倭国要染指朝鲜,就是对大明不敬,恳请上国出兵。”
听胡广说完,又看了看内阁同仇敌忾的模样,柳淳就知道了,他们这是打算对倭国用兵。
柳淳突然一笑,“你们啊,还是太老实了,想要劳力来得快,最好的办法不就是打仗吗?你们怎么还想不通呢?”
“可是……万一弄得朝鲜大乱,我怕……”杨士奇还没说完,柳淳就大笑道:“难道从两个国家弄劳力,不比一棵树上吊死更好?”
………………………………
第789章 户部战内阁
“太傅真是仰之弥高,我辈真是望尘莫及!”
跟柳淳一番谈话之后,杨士奇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其余几位一脸的怪异,不得不说,柳淳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懂得了外交的真谛,整个人都升华了。
倭国要去攻击朝鲜,朝鲜向大明求救……大明应该救援吗?
傻子才为了别人出力气呢!
赶快派人,前往倭国,告诉他们只要接受了大明的通商倡议,大明就会保持中立,不介入两国的战斗……以目前的状况看,倭国估计能把朝鲜打得很惨,很惨……这时候大明就可以向朝鲜出售武器,先赚一笔。等朝鲜实在是扛不住了,再出动水师,抢占对马岛,把倭国的后路给断了。
打吧,等他们打到了精疲力尽,打到了山穷水尽,海枯石烂,那时候就该向大明投降了,是分封给藩王,还是直接并入大明,完全看朝廷的心情了。
“利益,大明的利益!”
杨士奇针对礼部同僚,发出了最最真切的呐喊,所有礼部官员,在对外事务当中,只有一条准则,那就是大明的国家利益,舍此之外,再无其他!
而且杨士奇还把利益两个字挂在了礼部大堂,所有官员,每天坐班,都要先盯一盏茶的功夫。
……
“哈哈哈哈!”
朱棣忍不住眉飞色舞,“柳淳啊,这个杨士奇算是悟道了,看起来这个内阁非他莫属了。”朱棣笑呵呵道:“柳淳,你就真的没兴趣,其实在朕看来,你还是最合适的宰相。”
“别!”
柳淳摆手,“臣现在是醉心教育,无暇他顾,而且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臣可不想被拴在文渊阁。”
朱棣哼了一声,“懒惰!你应该像朕一样勤政才是!”
柳淳咧嘴苦笑,“陛下,臣要是和陛下一样,百官就没有活路了。”
朱棣气得翻白眼,朕就那么刻薄吗?
没有办法,他只好点头同意,柳淳很快上呈了第一份官制改革的奏疏,朱棣当天就批准了。
杨士奇晋位谨身殿大学士,加少师衔,内阁首辅。胡广晋位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衔,次辅……其余杨溥、杨荣、黄淮、金幼孜,皆授予东阁大学士,授太子太师衔,由六人负责内阁运作,辅佐天子,落实政务。
这一道旨意下来,内阁一下子从秘书机构,跃升成为天下第一大衙门。
六个从一品大员,这是任何衙门都没有的,哪怕吏部都没法与之相提并论。
虽然朱棣并没有将那颗金印一并赐下来,可内阁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一群只有五品的小东西,一夜之间爬到了自己的头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
率先打破沉默的居然是解缙,这位曾经的阁员,眼见着这六个货爬到了他的头上,怎么能不生气,老子出卖了灵魂,安南辛苦好几年,才换来了今天,你们凭什么比老子地位高?
“太傅,下官不是不服气,而是觉得这六个人德不配位,他们凭什么位列百官之上?这不是让有功之臣寒心吗?”
柳淳翻了翻眼皮,“解缙你有话最好直说,毕竟我的时间有限,如果只是抱怨,那对不起了,我管不着!”
解缙深深吸口气,咬了咬牙,“好吧,太傅,这事我本来是不想讲的,可我不能不说了……胡广,就是次辅胡广,他有罪!”
柳淳一愣,“如果我没记错,胡广是你的同乡,还是亲戚啊!你这是要大义灭亲啊!”
“没错!我就是要大义灭亲。”解缙咬着后槽牙,眼珠子通红,当年胡广也是这么干的,他侥幸没死,今年正好瞧瞧,看看胡广有没有死里逃生的本事……
“太傅,我管着户部,最近审核运河沿线的征地开支,我发现数额比预计的大了不少,是有人多报了田亩数额。”
柳淳一听,也打起了精神,“真的有此事?”
“没错!”
解缙道:“朝廷倾其所有,修建铁路,每一文钱,都应该用在刀刃上,可是征地款项,竟然比我们最初预估高了三百多万,其中仅仅是淮安一地,就多了一百七十万两……太傅,这事情可不能不查啊!”
柳淳沉吟道:“查固然是要查,可你怎么一口咬定了胡广?他真的牵连其中吗?”
“那是自然。”解缙眉头挑起,冷笑道:“当年胡广考中进士之后,因为长得好看,被一家盐商看中,将女儿嫁给了他。姓胡的居然隐瞒他早有妻子的事情,实在是不当人子!”
“等会!”
柳淳拦住了解缙,“我说解缙,你是要告胡广停妻再娶吗?”
“不不不!”
解缙急忙摆手,“他的原配夫人娶过门,五年就死了,他这家伙考中进士之后,竟然又是富商之女,又年轻漂亮,还跟他如胶似漆的,你说这还有王法了吗?这还有天理吗?"
解缙愤愤然,柳淳瞧了瞧他又矮又黑,还其貌不扬,敢情这股怨气早就存在肚子里了。
“这么说,是胡广岳父家里哄抬地价,勒索朝廷了?”
“嗯!”解缙点头,“我这里还有一份票拟副本,正是胡广所书,他告诉地方衙门,要多照顾百姓,万万不可让百姓吃亏,摆明是在偏袒他的岳父一家。像这样的货色,当了次辅,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钱财,要落入他们家的口袋,我现在就向锦衣卫举报此人,恳请太傅彻查!”
柳淳点头,“那好,我这就安排人下去,你回去等者吧!”
柳淳把解缙打发走了,还没等他派人下去,胡广竟然来求见了。
一见面,胡广就对柳淳讲,他要举发户部的问题。
真有趣啊,这俩货玩起了互相伤害了。
“胡学士,你只管说吧!”
“太傅,我刚刚从岳父家里得到了消息,有人故意抬高地价……”
“等等!”柳淳拦住了他,“你的岳父是什么人?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
胡广毫不迟疑,“我岳父是个盐商,家里还算富庶,不过太傅放心,我从来没拿过岳父家里一分钱。拙荆也是老实本分的人。她把嫁妆存入了银行,我们每年靠着利息和俸禄度日,已经足够用了……要说起来,当初我答应娶她,还是为了解缙!”
柳淳越听越糊涂了,“解缙?跟他有什么关系?”
“唉!”胡广叹口气,“当年还是伪帝执政,我中进士之后,就想尽办法,帮着解缙重新恢复官职,走关系,通门路,要花的钱可不少。偏偏我当时是个穷进士,哪里拿得出来。没办法,我只能答应了亲事,从拙荆的陪嫁里面,拿出一些钱,帮着姓解的。”
胡广仰头,痛心疾首,“我当时还是太年轻了,我只知道解缙文采盖世,不该埋没。可我哪里想得到,这家伙人品低劣,是个十足的混蛋!早知道我买一包砒霜,毒死他算了,也省得给士林丢人现眼!百年之后,要是提起来,说我跟他有亲戚,该多没面子!”
听完了胡广的叙述,柳淳的脑海里涌现出四个字:“相爱相杀”。
弄到了这一步,也算是极品了。
“请胡学士回去等消息吧,我已经让锦衣卫下去查了。”
十天之后,柳淳手里,多了一份密报。
当柳淳看过之后,顿时勃然大怒,好大的狗胆!
他立刻进宫,经过文渊阁的时候,将内阁和户部都叫上了……解缙和胡广都在,这俩货你盯着我,我盯着你,心里都在暗暗冷笑,瞧着吧,让柳淳盯上了,就等着倒霉吧!
“启奏陛下,这一次我们在制定征地标准的时候,是溢价三成,就近安置……为了照顾百姓,采用的是市价。”
朱棣点头,“没错,这个方案是胡广票拟的,朕亲自御批,莫非有问题?”
“有!”
柳淳道:“淮安等地官吏在进行征地的时候,每一亩田,竟然高达一百五两,市内的店铺竟然是三千两!”
“什么?”
朱棣豁然站起,“淮安的土地比江南还要贵四倍?市内的店铺居然比京城还贵?这是什么道理?”
“陛下,是有人提前知道了征地的消息,然后密集买卖,短时间之内,将地价拉了十倍之多!原本废止漕运之后,运河沿线地价下降非常大,可是经过这么一番折腾,造成地价比漕运最兴旺的时候,还要高了两倍不止……朝廷为此多付出了一百七十万两征地款项,而地方的开支也在一百一十万两以上,合计损失近三百万两!”
柳淳说完,朱棣的脸已经变成了猪肝色,“好大的狗胆!给朕查,立刻查!到底是谁干的,绝不能放过!”
话音未落,胡广和解缙几乎同时跪倒,“启奏陛下,臣有话说!”
朱棣看了看两个人,“胡广先说。”
“是!陛下,臣弹劾户部,核实不利,浪费国帑民财,罪不可赦!”
解缙眼睛都红了,“陛下,胡广这是诬陷臣,据臣所知,胡广的岳父就是淮安盐商,他必定是参与了哄抬地价,胡广身在内阁,勾结商贾,泄露消息,就是他干的!”
“解缙,你是胡说八道!”
“那你岳父为什么把女儿嫁给你?说啊!”
“哈哈哈!无他,长得好!”
……
顶点
………………………………
第790章 股市要出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