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张大了嘴巴!

    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被拖了上来,此老看起来至少有八十往上,须发皆白,腰背弯曲,驼成了一只大虾米。

    这是谁呢?

    正是前些时候,跑去跟金幼孜说可以三餐无肉,不可以一日无报纸的那位老先生!当时他是何等义正词严,慷慨激昂。

    谁又能料到,他的家中居然跟这个案子有牵连。

    “陈锦,你有什么想说的?”

    此老浑身颤抖,不敢抬头。

    半晌才缓缓道:“老夫,老夫并不知道族中的事情,老夫什么都不清楚啊……”

    朱高燧哈哈大笑,“陈锦!老贼!你当真不知道吗?没有你牵线搭桥,那几位杭州商人会给你的侄子贷款吗?现在他们几个就来了,你们现场对质吧!”

    说着,有三位商人,也被押了上来……

    朱高燧这一次是做了万全的准备,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半点疏漏,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一切都公布出来。

    坦诚以对,没有半点保留。

    当然了,这还不够!

    就在人群之中,有一大批朱高燧聘用的记者,他们现场记录,针对这个案子,进行客观而准确的描述。

    他们的稿件会送到编辑手里,而编辑则要进行校正和修改,在下午时分,就安排八百里加急,把初稿送了出去。

    距离应天比较近的地方,天刚黑,就拿到了稿件。

    “大家伙都别歇着了,赶快排版,有活了!”

    一整夜,报社,印刷厂,全都在忙碌之中……转过天,太阳还没有出来,报童就跑了出来,他们夹着带有墨香的报纸,冲到了大街小巷,给清晨起来的人,送来了最新的消息。

    有好几天没有看到报纸了,还挺不习惯的,今天总算有了,可以瞧瞧了。

    等大家展开,顿时被吓了一跳。

    在报纸最上面的一个圆圈里,赫然有“大明皇家”四个字!

    看到这里,不少人心都凉了……倒不是别的,官样文章太多了,弄的人半点兴趣没有。

    一句话不好好说,非要弄成对偶句,看个报纸,还要先考秀才,这不是难为人吗?

    就在大家准备狠狠吐槽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劲儿。

    今天的文章不难懂啊!

    再往下看,我的天啊,吵了这么长时间,居然是有人诬陷朝廷,这也太扯淡了吧?什么人有这么大的胆子,不会是骗人吧?

    大家伙将信将疑,等把头版文章看完,在最后,竟然有一行字,报社会持续追踪,敬请期待下一期更深入报道!

    这下子厉害了,把报纸弄成了连载,这是要抢作家的生意啊!

    啥也别说了,明天还要早点起来,到底看看,这个案子会是个什么结果……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799章 师徒俩的钞能力

    转过天,当人们爬起来的时候,发现报童手里的报纸份量更足了,相比起第一天阐发案情,第二天则开始披露更多的细节。

    比如陈锦如何帮助家人谋取到火药的生产资格,如何在火药仓库爆炸之后,收买报纸,将罪责推给赵王,推给朝廷。好为了自家脱罪。

    事情到了这一步,人们还是将信将疑,就一个陈家,一个致仕老官僚,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声音,他们有这个能量吗?

    怎么看都像是朝廷在撒谎,不会是找的替罪羔羊吧?

    就在人们发出疑问的时候,第三天的报道来了。

    这是关于报社生存方式的剖析。

    其实在报社风光的背后,则是一串的辛酸泪。

    别觉得报社很轻松,三分之二的报社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

    报纸的起源是各种邸报,最初是各个衙门,官宦之家才能看到的,寻常老百姓是想也别想。

    在报纸的发展上,柳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因为他推出了海外贸易,为了最初的消息传递,出现了商报,渐渐就一发不可收拾,变得四处开花。有人要问了,柳淳怎么没有把报纸掌握在手里,如果他做了,岂不是没有今天的麻烦了……

    的确是没麻烦了,或许连柳淳都没了。

    一个臣子去左右舆论,掌控报纸,这不是跟找死没有区别吗?

    而且最初的报纸,还真赚的不多……数量惊人的报社,疯狂竞争,为了吸引眼球,为了多卖报纸,就疯狂猎奇,炒作新闻。

    一个普通的火药仓库爆炸,能有多大的动静?

    还是让一位王爷背黑锅比较好,至少冲击够大,能引来更多的关注,瞧见没有,这段时间,他们的报纸就多卖了五成不止。

    至于会不会引起什么后果,他们还真没有太多的恐惧,人在利益的面前,最容易变得疯狂……报纸这个东西,一旦老百姓接受了,就取消不了。

    而且办报纸是要成本的,很大很大的成本,朝廷家大业大,就不信能把报纸办起来。即便办了报纸,朝廷的官样文章,又能吸引到多少读者,到时候不还是他们为所欲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从某种角度看,这些报纸的确有为所欲为的本钱。

    可是很不凑巧,他们遇上了吃生米的,根本不计算成本!

    “师兄,咱们已经初步取得成效,我看还是见好就收吧!”李宪向朱高燧建议道。

    “收?收什么,我刚来了兴致,还要继续推呢!”

    “啊!”

    李宪惨叫一声,差点原地昏倒。

    “至于吗?才几个钱啊?”朱高燧不屑道。

    “几个钱?”

    李宪扬天嚎叫,真正运作起来,他才知道,办报纸真的没有那么容易。不说别的,为了保持时效,必须用八百里加急传递消息。

    光是这几天,他们就跑死了几十匹马。

    消息传到之后,各地还要印刷排版,向外销售。

    有些大城市很好,销量不小,但是一些县城买得起报纸的就很少了……结果卖报纸的赚头儿,还抵不上人工物料的开支。

    李宪很清楚,朱高燧在短短的日子里,已经烧了二十万……如果再这样下去,他的五百万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连自己的五十万也都要跟着赔进去。

    “我说师兄,要把咱们就把报纸锁定在几个重要的城市算了,也好能回本!这赔钱的生意,是真的受不了,大不了我不干了,我退出!”

    朱高燧微微冷笑,“你做梦!上了贼船,就别想下去了。实话告诉你,我不但要继续做,还要扩大规模,烧钱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要知道师父一个主意,就要几个亿的投入,我不能比师父差啊!嗯,一定要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疯了!

    李宪扭头就想跑,可是朱高燧怎么会放过他,没有这个地头蛇帮忙,他的烧钱大业还怎么继续下去?

    “你给我老老实实的,没你的亏吃,我不会坑自己人的。”

    李宪才不信呢,你是不会坑自己人,但是我算不算自己人,那可就不好说了。

    只不过面对着朱高燧,他是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人家爵位比自己高,官职比自己大,甚至连辈分都更高。

    李宪完全处于被压榨状态,除了听命,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从这一天开始,朱高燧就把他的烧钱大业,推展到了整个南直隶和浙江。

    所有县城,统统都要有专门的报社、分社,在一些繁荣的乡镇,也要设立报刊网点。

    而且朱高燧还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针对所有的学校,他要免费赠送报纸!

    没错!

    就是免费!

    “师兄,我劝你脑子冷静一点,你这么干是要疯的!”

    朱高燧才不管这些呢!

    “李宪,你现在就去安排人,让他们下到乡下,到每一个村庄,鼓励百姓订阅,我可以给半价优惠……对了,订报纸送鸡蛋,新鲜的鸡蛋!”

    朱高燧扯着脖子大叫,李宪简直想掐死他。

    “师兄,你都花了五十万两了!”

    朱高燧也惊了,不由得懊恼起来,“怎么才五十万两?这也太慢了吧!不行,我要降价,要促销,把你的人都派出去,给我推销报纸!”

    李宪被朱高燧的疯狂吓到了,“我说师兄,你的那点钱可不够用啊!要是烧光了怎么办?”

    朱高燧翘着二郎腿,“烧光了?那就继续!告诉你,别的没有,钱咱有的是,快滚蛋吧!”打发走了李宪,朱高燧撇着嘴冷笑。

    “真是个傻孩子,烧光了也有人擦屁股,有什么好怕的!”

    朱高燧打着哈气,跑去休息了。

    这么多天,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朱高燧在睡觉,可有些人却睡不着了,他们就是报社背后的那些金主。前面提到了,大多数报社都赔钱,不得不靠着吸引眼球活着。

    可即便如此,也收入有限,那又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俩个字:广告!

    所以说啊,这恰烂钱之风啊,是古已有之。

    既然拿了人家的钱,就要听人家的话,替人家办事。

    江南的富商最多,有盐商,有徽商,有海商……他们凑在了一起,每人都十分凝重,更有人咬牙切齿。

    “这个赵王殿下是怎么回事?他一定要跟咱们作对吗??”

    “不是说赵王很爱经商发财吗?他这是吃错什么药了?非要跟钱过不去?像他这么打水漂,谁能受得了?”

    这帮人互相看了看,全都是满脸的无奈。

    其中一个灰袍老者缓缓开口,“这报纸本是咱们跟朝廷叫板的最好手段,这江南每天有上百万人看报纸,靠着这一股舆论的力量,就足以让朝廷做出让步。火药,火车……这都是多大的利益,只能看着,却吃不到,实在是让人郁闷啊!”

    旁边人冷笑道:“韩老啊,你说的不错,我们也都是这么想的。可现在什么都没捞到不说,还把报社给废了,这可如何是好?”

    灰袍老者想了想,笑道:“诸位,你们现在是被赵王张牙舞爪给吓到了……他满世界送报纸,花的钱可不少!我就不信,他能一直花下去。而且他能送,咱们也能送。最近不少报社被查封了,不是有人转到了地下吗?让他们也送啊!”

    此言一出,顿时有人笑了出来。

    转到地下,那是能卖出报纸,有利可图。

    现在让他们往外送报纸,那不是摆明了赔钱吗?谁愿意干啊?

    “哈哈哈!”灰袍老者不屑冷笑,“果然,赵王的确有两把刷子,他算是把你们的脾气秉性都看透了。他敢花钱,敢赔钱,你们不敢,就只能坐视他掌控整个东南的舆论……我可提醒你们,没有了舆论保护,朝廷要跟你们算账,到时候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在场的商人无不脸色骤变,尤其是一些扬州的盐商,更加脸色阴沉。他们是最抵触铁路的一群人。

    按理说,铁路贯通南北,对老百姓是一件好事情。

    可是铁路的出现,却打破了盐商的饭碗子,他们坐拥许多车马行,甚至是船队。火车一出现,他们手里的东西全都落伍了。

    偏偏朝廷还不愿意拿出利益补偿,摆明了是欺负人吗!而且一旦铁路通了,想阻止都来不及了。

    我们拿不到,那就搅黄了,让谁都吃不着。

    知道这些人的心思,就能明白,为什么这一次的脏水会泼给汉王朱高煦。

    “既然如此,就按照韩老所言,咱们也送报纸,给朱老三拼一场!”

    江南的商贾做出了决定……很快就行动起来,你打折我们也打折,你送报纸,我们也送,你订报纸送鸡蛋,我们订报纸送腊肉,不就是烧钱吗,你赵王是有钱,可是跟我们这些人通力合作相比,还真不够看的。

    这就叫双拳难敌四手,朱高燧,你就等着认输吧!

    双方每天都在投钱,都在疯狂砸钱,李宪看的是目瞪口呆,心惊肉跳。

    “我说师兄啊,咱们的钱已经不多了,要是再有几天,怕是就要借钱了!”他苦兮兮道。

    “那就借呗,别说你堂堂曹国公,借不到钱?”

    李宪哭了,“真的借不到,师兄,现在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哪个生意人愿意借钱给我啊?”

    朱高燧突然笑了,“是没有商人会借给我们,不过那又怎么样!我就不信,论起钞能力,还有人能超过师父!”

    李宪吸了口气,他惊呼道:“什么,小姑夫要来了?”

    “不是要来了,而是已经到了。”

    柳淳笑呵呵从外面走进来,脸上还带着风尘,显然来得很匆忙。

    李宪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松了口气,“总算不用赔钱了。”他突然跳起来,“小姑父,您老人家从来没赔过,这一次会把前面的损失都弄回来吧?”

    柳淳笑了,“很难……我其实是来证明,论起花钱这一块,赵王还是差得很多!”

    李宪直接晕倒了,不用说,他是彻底破产了,连半点活路都没有……


………………………………

第800章 地方改革

    “小姑夫,您看小侄还兼着操江提督的衔,军营那边有事,我是不是……”李宪想跑,可柳淳怎么会放过他,“这你就不用在意了,我已经让平安接任了操江提督,整个长江水师都归他负责,至于你,主要负责应天的安全,我回头给你讨个总兵衔就是了。”

    总兵啊!这可是地地道道的高级将领了,一般情况下,都是公侯宿将能够担任的,李宪小小年纪,就捞了个应天总兵,绝对是走了大运……奈何他是半点都高兴不起来,小姑夫都说了,要比赵王还能花钱……要了命了。

    李宪琢磨着应该做出安排,他的家产保不住了,只有把媳妇的陪嫁分出去,这样实在不行了,还能吃软饭过日子……

    “师父,您老怎么突然来了?”朱高燧有点吃惊,他觉得柳淳可能来得晚了,也可能来得早了。

    晚了是因为事情已经闹起来了,至于早了,则是事情闹大还不够大,轮不到师父出手。

    “我也没有办法,这不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劝说陛下同意了我的改革方案吗!”

    “父皇同意,同意什么?”

    “当然是同意花钱了!”柳淳笑呵呵道。

    朱高燧兴奋瞪大眼睛,“师父,您老准备干什么?”

    “不干什么,就是给南直隶增加一点官员!”

    柳淳说完,伸了伸懒腰,“行了,我休息一下,路上太累了,回头你去告诉应天知府,还有上元和江宁两个县令,让他们准备一下,过来见我。”

    柳淳说得轻飘飘的,可朱高燧却心砰砰乱跳,情不自禁长大了嘴巴,到底走到了这一步!师父总算是说服了父皇,实在是太好了!

    柳淳赶到了应天,不算特别机密,有些耳目灵通的人已经得到了消息,尤其是那些豪商,柳淳走的是运河一线,还跟金幼孜见面,谈了一个晚上。

    这些消息陆续传来,谁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莫非一场杀戮,就在眼前?

    又或者说,还会有许许多多的人,要被发配东番岛种甘蔗?

    一些人提心吊胆,一些人则是义愤填膺。

    就算你柳淳有天大的本事,我们也要跟你碰一碰,大不了来个玉石俱焚,把东南弄个稀巴烂……看看没了这个财赋重地,大明朝还能怎么玩!

    对于很多商贾来说,他们手上的筹码已经非常多了……报纸是一个,股市是一个,债券是一个,对外贸易是一个,城市的工厂作坊,庞大的商行行会……任何一块乱了,都会带来东南的大乱。

    他们隐身在这些产业的后面,就算洪武大帝复生,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这就是胆气,这就是商人叫板朝廷的根本所在。

    而且商人们还有一个判断……柳淳的变法,其实是倾向于商人的,从他的做为,还有写的书籍,都看得出来。

    曾经商贾还跟柳淳站在一起,共同对付士绅集团,话说回来,大家伙都是一条战线的,即便闹翻了,你柳淳还能把我们怎么样?

    没别的,咱就是这么自信!

    哪怕是柳淳,也不能背叛自己的利益集团,这是你的国富论告诉我们的。

    柳淳不理会外面的纷扰,他美滋滋睡了一觉,然后洗漱,吃粥,几样小菜,一个煎蛋……只吃七分饱,然后喝一杯枸杞蜂蜜水。

    人过中年,就是要重视养生。像张定边那样,每天胡吃海塞,啃狗肉,还能活那么大岁数的,毕竟太少了。

    那就不是个人,十足的老妖怪。

    身为凡夫俗子,还是要讲究科学养生。

    “中午就准备点山药,铁杆山药,烤着吃。”

    吩咐厨房之后,柳淳才笑呵呵往大堂走来,他到的时候,应天知府,还有两个县令早就来了。

    他们躬身站在中间,有椅子,却压根不敢坐。

    战战兢兢,等着太傅大人训斥。

    “别那么拘谨,都坐,坐下吧!”

    柳淳热情招呼,笑呵呵道:“我请你们过来,就是要说点日常的政务,没什么太了不起的事情……像应天眼下有多少户口,你们弄得清楚吗?”

    “回太傅,依照永乐三年的统计,应天的编户是十六万八千多,人数在一百二十三万多。”

    柳淳点头,“你这是说的是编户,也就是说,外地的人口,寓居应天的,还没有算进来,对吧?”

    “对!这部分人,保守估计,也在二十万以上,其中光是海外商人就超过五万之多!”

    柳淳又颔首笑道:“差不多一百五十万人了,那你们手下有多少可用的官吏呢?”

    应天知府和两位知县互相看了看,还是知府大人先说。

    在知府下面,有一个同知,是知府的副手。

    另外还有若干名通判,一名推官,一名经历司经历,一名知事,一名照磨所照磨,还有一名检校,一名司狱司司狱。

    也就是说,一个府的正式编制,还不到十个人,那要负责的政务有哪些呢?

    总体上有三样: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

    具体划分,多达几十样,包括兴科贡,提调学校,修明祀典之事。籍帐、军匠、驿递、马牧、盗贼、仓库、河渠、沟防、道路之事。还有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等事情。

    应天知府满脸羞愧,“回太傅,知府衙门的情况还要好一些,毕竟通判并无定员,可以酌情增加……应天已经增加到了七名之多,只不过还是力有未逮。

    知府衙门如此,下面的县衙门就更不要说了。

    只有一个县丞,一个主簿,一个典吏。

    在应天这种地方,上面都是神仙,他们就是蝼蚁,也就比普通百姓大一点罢了,十世造孽,才跑到应天来当知县。

    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有高官垂问,过去他们都是被呼来喝去,几时有人关心过他们的处境?

    “你们很怕报社吗?”

    柳淳问道:“说实话,我这次过来,只想听实话。”

    知府沉吟片刻,无奈道:“太傅在上,下官不敢撒谎,也不能说怕,可事情这么多,我们难免有纰漏,那些记者报社就像是苍蝇,被他们盯上了,就很难有好下场……实不相瞒,这两年间,各地的地方官被报纸扳倒的,不计其数啊!”

    柳淳点了点头,说到底,还是害怕啊!

    他缓缓起身,在地上踱步,这时候朱高燧和夏原吉也一起来求见,柳淳冲着夏原吉道:“夏先生,你的上奏一针见血,我总算能说服陛下,从今天开始,就从应天开始,要彻彻底底,改革地方衙门!首先第一条,就是增加官吏数量,对政务进行详细划分,不能再这么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听到整顿衙门,三个官差点吓趴下,难不成又要拿他们开刀?

    可是听柳淳讲完改革的内容,这三个大喜过望,简直想跪下来磕头了。

    太傅大人简直是及时雨啊!

    知府依旧是一人,同知增加到三人,与知府一同负责政务,下面的通判继续增加……财税、教育、刑名、宣传、治安、农业、水务、土地,全都安排专人负责!县衙门同样如此,知县一人,县丞两到三人,下面的主簿增加,由主簿分摊具体事项,县令和县丞总揽全局!”

    柳淳大声说道:“当下有几件事情,必须做好!其一,就是陛下早就布置的兴学,其二,就是这次暴漏出来,问题最严重的宣传!朝廷做事,必须要让老百姓弄清楚,不然就会背黑锅,就是乱了大局。针对各地的报社,要严格管理,同时呢,朝廷政务,要专门安排人手,向下传达!”

    “凡是重要政务,必须在报纸上宣传,同时,还要到每一个村镇,向老百姓讲解……严谨造谣生事,严谨胡编乱造,总而言之,归结起来,就是朝廷需要你们,把该负担的责任,承担起来。”

    柳淳果断道:“你们立刻把衙门扩编的计划,还有未来的预算交上来,我要立刻看到效果!”

    三个地方官已经听傻了。

    太傅说什么?

    让他们交扩编计划,还有预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