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生的力量何等强大,到了屯田的区域之后,发给农具,这帮家伙几乎没有休息,直接投入了劳动。
不干活不成啊,开垦田地少,那可是要服役的,还要跟鞑子打仗,就算为了小命,也要卖力气啊!
朱棣终于露出了笑容!
成了!
这位燕王殿下是发了狠,他把北平所有监狱都搬空了不说,还抓了许多地痞无赖,帮闲打手,无业游民……总之,凡是害群之马,一股脑,塞到了大宁。
整个北平,再也没有犯人了,市面上空前安宁……不对!好像还有一个人!
探花郎黄子澄!
他还因为案子,被关在锦衣卫的大牢,等候发落呢!
………………………………
第120章 咸鱼翻身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无视……而黄大探花郎,就被彻头彻尾无视了好几个月,滋味如何,瞧瞧他现在的样子,也就知道了。
黄子澄瘦的皮包骨,笔直的背也弯曲前探,就仿佛被抽空了精气神,像是大虾米一样坍塌下来。
原本白净光滑的小脸,充满了皱纹,形容憔悴,干草一般的胡须,乱成了一团。而且由于长时间没有沐浴,身上发出难闻的馊臭味道,在衣领,头发里,都藏了硕大的虱子,这些吸血的小虫,在黄子澄身上留下斑斑点点,他有时候会疼得发疯,用力抓挠,弄得血淋淋一片,肉皮腐烂,流出黄色的脓水……
刚到北平的时候,他是东宫伴读,太子的半个师傅,又兼任提学,是北平士林仰望的文曲星,是无数学子崇拜的未来储相。
想想当时,是何等风光,那么多女子,争抢着讨好,整天绕在自己的身边,能跟她们说一句话,就够这些女人高兴一整天了。
黄子澄双眼迷离,回想着曾经的光景,嘴角露出憨憨的笑……可很快笑容消失了,整个人都狰狞起来!
都是那个该死的女人,她居然把自己吊了起来,让自己出了大丑……接下来就像是做梦似的,有人弹劾自己,逼良为娼,有人替自己说话,说是受到陷害……两边争论不休,官司都闹到了京城,闹到了天子那里。
当时的黄子澄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太子殿下能够帮忙说情,可很快案子又变了,变成勾结蒙古,私通敌国……这下子黄子澄彻底万念俱灰,就算再白目也知道,跟外国勾结,那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难道他辛辛苦苦考上了探花,没能光大门楣,却害得全家蒙难?
在那段日子里,黄子澄什么都吃不下,一心求死。
可接下来事情又峰回路转,鉴于蒙古上下,都接受改造,朝廷不欲扩大追究,一场血雨腥风,消弭于无形。
黄子澄可以说是死里逃生,经过这几轮的折腾,生生死死,黄子澄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他的满肚子学问,没有半点用处。
不管是孔夫子,还是孟夫子,谁也不能帮他逃出生天。
他被整个世界都给抛弃了,就连刘三吾都仿佛忘了他!
是死是活,总要给个话啊!
现在整个大牢,所有人都被带走了,就连牵连到白莲教案的人,都被带去大宁,拨给专门的土地,由士兵严格看管,让他们屯田劳作,唯独他,就这么扔在了大牢里,不理不睬。
黄子澄觉得再这么下去,他会发疯的。
“呵呵,黄大人,别来无恙啊!”
一个老僧出现在了黄子澄的面前。
“大师是?”黄子澄疑惑问道。
“老衲道衍,是燕王殿下派老僧前来的……黄大人,你的案子都查清楚了,你是受了奸人陷害,蒙受了不白之冤,老衲特请大人出狱哩!”
黄子澄晕乎乎的,他都不知道迈得哪一条腿。
道衍把黄子澄请出了监牢,在大牢的门口,还特别放了个火盆,让黄子澄从上面迈过,去去晦气,弄得跟接新娘子似的。
等到了住处,换上崭新的衣服,把原来大牢里穿的给一把火烧了。
重新沐浴洗刷,花了一个多时辰,重新出现在人前的黄子澄,终于有了一点人模样,只是神色依旧木讷。
道衍笑得很开心,准备了丰盛的酒席。
“黄大人,你的案子已经查清楚了,王家的确跟蒙古人有生意往来,但你却毫不知情。”
“没错,一点都没错啊!”
“还有,王家女儿隐瞒身份,自荐枕席,大人并不知道她是民女。”
“没错,就是这样!那个不要脸的女人,该抓去浸猪笼!”黄子澄神色狰狞,他就坏在了这个女人身上,恨不得把她给生吞了!
道衍含笑,“大人稍安勿躁,她爹暴毙在狱中,她得知之后就疯了,前些天落到了护城河,被淹死了。大人的一口怨气,可以出来了。”
老僧没说太多,但一个疯女人流落在街面上一两个月,然后又淹死了,中间有多少故事,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得出来。
绝对是生不如死,也算是对自甘堕落的惩罚。
“黄大人,锦衣卫方面认为,仅凭纪同杰捏造的口供,并不能认定大人有罪,因此愿意撤回此案。不过刘三吾老大人以为,黄大人未能洁身自好,没有约束言行,才惹来了这么多事情,他的意思是要给大人一个惩罚!”
黄子澄满脸凄苦,果然,还是逃不过惩罚。
看来只有认命了。
“大师,要,要如何惩罚?罪员甘心领罪!”
道衍微微一笑,“黄大人,是这样的,朝廷是打算把大人贬到大宁,担任右布政使!”
黄子澄点了点头,只是贬官,还没有罢职,还有……不对!
他突然激动地站了起来!
右布政使!
这不是贬官,这是超擢啊!
朱元璋废了中书省,外面的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初定左右布政使为正二品,后来到了洪武十三年,又改为正三品。
不过不管品级怎么变,在没有设立巡抚之前,布政使都是一省的长官,权柄极重……国初的时候,侍郎出则为布政使,布政使入则为尚书,绝对的封疆大吏。
哪怕只是右布政使,也比什么提学强多了!
黄子澄简直都懵了,自己这是因祸得福吗?
怎么一步登天,还升了官了?
“黄大人,你是太子的大人,殿下又岂能不出力。你放心吧,大宁虽然偏远,但也容易立功,你只要待个一两年,然后再调回京城,就易如反掌了。而且北平的旧事也可以掀过去了,老衲提起恭祝大人,早日飞黄腾达,一展胸中所学啊!”
……
黄子澄咸鱼翻身,还成了右布政使,当下大宁的官职配属非常不完善,只有一个正式的经历官,那就是柳淳。
也就是说,黄子澄成了柳淳的顶头上司!
“这叫什么事啊?”
就连柳三都受不了了,“我儿,你看要不要抓他点把柄,上奏朝廷,把这家伙给办了?”
柳淳无奈道:“办了他,燕王还不跟咱们翻脸啊!”
“燕王?”
柳三眉头紧皱,“你是说,是燕王出手,帮了黄子澄?”
“嗯!”
柳淳点头,“爹,太子身边文人众多,黄子澄自己不检点,倒了霉,那也是自作自受,没人可怜他。但我听说,徐增寿帮着活动,说动了黄子澄同科的榜眼练子宁,让他咸鱼翻身的。”
“哎呦!燕王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是示好太子?”三爷沉吟道。
“有这个意思。”
柳淳没好意思往下说,也没敢多说……姓黄的堪称旷古未有的猪队友,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里哗啦。
莫非说,这家伙真跟朱棣有什么关系不成?
假如是真的,那可就好玩了!
这绝对是天字一号的“余则成”啊!
“徐增寿帮忙,这么隐秘的事情,你从哪里知道的?”三爷突然好奇起来。
“还能是谁,他的宝贝妹妹告诉我的呗。”
徐妙锦简直把四哥骂得狗血淋头,就不怕黄子澄继续鼓动裹足啊?
“是徐姑娘!”
三爷抓着胡须,突然眯缝着眼睛,笑了起来,“臭小子,那个徐丫头对你不错啊!怎么什么事情都告诉你?是不是……有那个意思?”
柳淳翻了翻白眼,“你老人家还是想想自己的终身大事为好,掂量一下,咱们的家底儿,娶不娶得起冯家的女儿!”
敢揭老子的短,这混小子,越来越不把他这个当爹的看在眼里了。只不过三爷还是抓着胡须,不无得意道:“等今天秋收,估计就差不多了!”
………………………………
第121章 陛下要见见你
黄子澄满怀期待,到了大宁赴任,等他到了大宁之后,才明白为啥自己能咸鱼翻身,而且也明白了,不管怎么翻身,咸鱼就是咸鱼!
右布政使,在内地是多大的官啊!
很可惜,在大宁城,别说右布政使,连左布政使都不成!
因为大宁根本没有布政使衙门!
按察使也没有!
仅有一个都指挥使司衙门,而这个衙门还在建筑当中,目前唯一办公的就是经历司。
换句话说,黄子澄连光杆司令都算不上,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孤魂野鬼!
当然,他可以去命令柳淳,不过经过了之前的教训,黄探花犹豫再三,没敢去找不痛快。因为他这个右布政使能不能变成现实,还要看柳淳的本事。
没错,就是这么滑稽。
如果屯田顺利,物产丰饶,能支撑起衙门的运作,就会增设布政使和按察使,并且把大宁视作一个省来经营,如果不成,那就只能降格,仅仅保留都指挥使。
甚至还有更惨的,那就是连都指挥使司都养不起,唯有并入北平。
事实上,大宁都司在成立的第二年,就改名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把指挥权力放在了北平。若非是后来宁王被封到了大宁,所谓的大宁都司,早就名存实亡了。
目前来看,柳淳需要努力的就是保留下大宁都司,而黄子澄只能祈求上天保佑,让柳淳超长发挥,把他这个布政使变为现实。
蹲了好几个月的大牢,黄子澄也想了不少,他鼓吹教化,提倡裹足,针对的就是柳淳,然后他就接连倒霉,被下了大牢,如果说没有柳淳的干系,黄子澄死也不信!
只是不管他信不信,现在都只能靠着柳淳了。
黄子澄徒呼奈何,干脆躲在了馆驿,托名养病,没想好怎么面对柳淳,他绝不出来。
“果然是挫折使人进步啊!”
柳淳很满意黄子澄的识趣,总算没有像一开始那样,冒冒失失出来捣乱。他愿意当乌龟,柳淳也没有必要把人家从洞里揪出来。
时间这么宝贵,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
北方的夏天很短暂的,进入农历七月份,天气就开始变凉,逐渐进入收获的季节。
屯田的成败,就看收获如何了。
柳淳每天都在田间地头忙碌,四处查看,调度人力和资源,忙得不可开交……首先要收割的就是牧草。
所谓因地制宜,在漠南地区,柳淳依旧把畜牧业当成一个支柱。
不过他明确要求,放弃游牧。
牧民必须在入冬之前,存储足够的草料……这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大多数的牧民来说,夏季去比较靠北的牧场,冬季就往南走,草是上天给的,用不着他们费事。如果草没了,就往南方去打草谷!
这也就是游牧骑兵时常在秋冬南下的原因。
可现在不行了,他们必须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割草存储,应付寒冬。
很多人都是抗拒的,奈何柳淳手里有一张王牌,就是那些蒙古贵胄!
都能当街卖奶茶,割牧草也没什么难的。
脱古思帖木儿手里多了一把镰刀……才一天下来,他的腰就跟断了似的。双手被草棍戳破多处,小臂,脸上,还有蚊子咬出来的包,秋天的蚊子,那叫一个狠!
他的脸上都是红点,又肿又痒。
“父,父亲!”
两个儿子相对流泪,可怜巴巴的瞧着父亲。脱古思帖木儿努力把他们抱在怀里,“行了,别哭了,爹享受了大半辈子,也该吃点苦头。倒是你们两个,小小年纪,就跟着爹受罪!”
“不,我们不苦,能跟爹在一起,就不苦!”
第二天,两个半大小子当真拿起了镰刀,跟着老爹后面,收割牧草,爷仨比赛着干活,倒也不那么累了……鲜嫩的草收回来,放在太阳下面晒,晒干之后,捆好,堆起来。
高高的草垛,足有一丈高,一个挨着一个,好像一道道的墙,就跟汉人修的长城似的!
原来他们也很能干啊!成就感油然而生!
天保奴和地保奴在草垛中间,跑着,跳着,跟许多孩子一样,欢快玩耍嬉闹,唯有这个时候,才能彻底抛开皇子的身份,和普通人一样。看着欢蹦乱跳的孩子,脱古思帖木儿突然觉得一丝宽慰,他失去了很多,可他又收获了一些,比如父子天伦……
“有了这些牧草,再加上豆粕,牛羊在冬天,也不会掉膘了。”
柳淳笑吟吟出现在脱古思帖木儿的身后,这位昔日的大元皇帝下意识站起,显得十分紧张,甚至手足无措,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又要用什么办法折腾他!
“我们汉人讲究纯种夏长,秋收冬藏。忙活一年了,可以休息一些日子。”
脱古思帖木儿迟愣一下,他还以为汉人全年都在劳作,从来不用休息呢!当然,这种话他是不敢说出来的。
“有没有兴趣,跟我瞧瞧草原变成了什么样子?”
“我?”脱古思帖木儿很显然不敢相信。
柳淳微微一笑,“当然没问题,只是需要你配合一下,稍微化妆。”
“没问题。”脱古思帖木儿立刻答应。
重新骑上战马,脱古思帖木儿还有些不适应,在马背上晃了好几次,险些摔下去,他的笨拙,让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商人。
秋天的大宁都司,到处一片金黄。
春天种下去的种子,经过了一个夏天野蛮生长,如今到了收获的时候。
脱古思帖木儿是第一次发现,草原除了草,还能生长别的东西!
他小心翼翼,跳下了战马。
路边就是大豆田,二尺多高的植株上面,挂着许多豆荚,轻轻捏开,圆滚滚的黄豆落到了手心里。
黄豆!
草原居然长出了黄豆!
在这一刻,脱古思帖木儿咧嘴憨笑,像个傻瓜似的。
“这是一片富庶的土地,足以养活几百万的人丁,真的没必要去抢掠。”
柳淳随手抓起了豆荚,取出一粒黄豆,放在嘴里咬碎,很成熟了,绝对能榨出不少的豆油!他咧嘴笑了。
有了豆油,吃炒菜就不难了。
柳淳闹不清楚什么时候,出现炒菜,但他知道,当下大明的百姓,还普遍吃不起炒菜,许多人家都是水煮菜,沾一点盐就不错了。
倒是在燕王府,他吃过不少油炸食品,朱高炽胖墩墩的,绝对跟油炸食品有关系。可见只有富贵人家,才能随便使用油来烹饪。
不过这个局面很快就要改变了!
大宁,辽东!
最好的大豆产地。
柴米油盐酱醋茶,扬州的盐商垄断了食盐,一个个肥的流油,小爷要是垄断了豆油,还不更肥上三分啊!
柳淳眯缝起眼睛,盘算着发财大计,憧憬着金山银山,作为一心帮老爹娶媳妇的好儿子,压力还真是不小!
相比起柳淳一心求财,脱古思帖木儿受到的震撼,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们祖辈放牧的土地,居然种出了大豆,种出了油菜,就像做梦一样……蒙古牧民,在汉人百姓的指挥下,进行收割,晾晒,脱粒……一车一车的黄豆、油菜籽,送到了早已准备好的仓库之中。
“尝尝,比你煮的奶茶如何?”
柳淳将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递给了脱古思帖木儿。
今年的丰收几乎可以确定……只是大宁和内地不一样,柳淳搞得这一套叫做商品农业,必须要卖出去,换回粮食,才算是成功!
该怎么往外销售呢?
正在柳淳盘算的时候,徐妙锦骑着一头黑色的小毛驴,出现在面前,小妮子喜滋滋跳到了柳淳的面前,叉着腰,表功似的,道:“陛下要见见你!”
………………………………
第122章 朱标的发财之路
老朱想见自己?
柳淳还算有些自知之明,他都闹不清楚,自己算不算正式的大明官员……朱元璋绝对不会轻易召见自己的……
“是你帮忙的,对吧?”
徐妙锦笑得很甜,“我给陛下写了好几次信,我跟他讲,大宁现在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繁荣兴盛,治理冠绝大明……”
柳淳吓得差点趴下,我的小姑奶奶,咱吹牛也有个限度啊!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真的,问题是家家户户刚移民过来,除了人,根本没啥可偷的。
至于物产,也算丰富,人才吗?假如那些犯人算的话,倒是有不少……
“陛下不会治我欺君之罪吧?”
徐妙锦掩面轻笑,“你啊,准是听了那些人的胡言乱语,我跟你讲,陛下很仁慈的,就像是邻居家的伯伯,可好相处哩,你见到他就知道了。”
柳淳咧了咧嘴,仁慈那也是对你的,跟我没有一毛钱关系。
朱棣这家伙还只是脸臭,那老朱就是心狠了……哪怕柳淳知道太多的史料是黑朱元璋的,比如眼前这小丫头,他爹徐达就是正常病死的,偏偏有人说老朱拿鹅肉害死了徐达……要是鹅肉都能杀人,喝凉水都能噎死了。
吃鹅肉除了撑死,不会有第二种死法。
当然了,要是据此就觉得老朱善良,那也是太单纯了,至少在北平就有皮场庙,放着好几张人皮枕头里。
那血淋淋的十六个大字,还是让柳淳瑟瑟发抖: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就问一句,怕不怕?
至少柳淳是有点心虚,“你怎么不提前告诉我一声,让我有点准备啊!”
徐妙锦笑得可灿烂了,小眼睛明若星辰,“怎么,你怕了?”
“不是怕,是,是紧张,紧张!”
“哼,我还以为你天不怕,地不怕呢!”徐妙锦哂笑道:“我也没法子,你让我当总账房,我总要尽职尽责吧!”
“这个……跟总账房有什么关系?”柳淳还有点糊涂。
徐妙锦哼了一声,伸出葱玉的手指,点着柳淳,嗔笑道:“傻瓜,秋收之后,你就成大肥羊了,不帮你找个靠山,等着被我姐夫他们宰了吃肉吧!”
柳淳摸了摸鼻子,老子很有钱了吗?
……
老朱是个人所共知的工作狂,每当别人以为老朱到了极限的时候,这位洪武皇帝都能刷新所有人的认知!
众所周知,朱元璋废了中书省,把朝政交给六部负责,他御门听政,把皇帝和宰相的活儿都给干了。
这也就罢了,自从洪武十九年开始,吏部尚书空缺,一直没补。户部那边,茹太素被贬官之后,尚书也空缺。
至于工部,同样两年没有尚书!
六部缺了一半,朝廷的人事调度,财政税收,重大工程,全都朱元璋一人而决。
偏偏老朱还甘之如饴,丝毫不知道疲惫。
身为太子的朱标,仅仅是协助老朱办公,就已经晕头转向,累得跟孙子似的……这不,忙中出错,朱元璋就把儿子叫了过去。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管理这么大的天下,最重要的一是人,一是钱,身为储君,怎么连如此关键的事情,都不核实清楚,你……太马虎了!”
朱标向来勤勉,被老爹劈头盖脸,臭骂了一顿,他不停点头,脑子里却在快速转动,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见儿子面露怀疑,朱元璋就把一份清单扔给了朱标,“你自己瞧!”
朱标下意识接过来,瞪圆了眼睛,仔细看着,朱元璋愤怒道:“大宁都司刚刚纳入版图,移民屯田,各项开支,都不是小数目,这才短短一年的功夫,怎么可能有盈余,而且还盈余了一百多万两!下面的人,当朕是三岁孩子吗?如此明目张胆欺君,莫非要逼着朕,施以重手不成?”
老朱眉头乱挑,上一次勾结蒙古的事情,他轻轻放过,结果就明目张胆弄虚造假,果然是不能给下面的人好脸子看,都没有一个好东西!
“那个……父皇!”朱标面色怪异,“父皇,据儿臣所知,这份清单的确弄虚作假了,只是不是说多了,而是说少了……”
“什么?”
朱元璋惊得站了起来,他怒目而视,“太子,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朱标仰起头,他很敬畏老爹,但不代表不敢说话,不敢抗争……马皇后还在的时候,朱元璋死了个心爱的妃子,老朱让朱标披麻戴孝,结果朱标死也不干,爷俩在皇宫里追着来回跑,传为朝野的美谈……
“父皇,儿臣的确没有撒谎,你,你太低估那小子捞钱的本事了!”
老朱吸了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