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职场-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善长心中暗骂,小崽子,居然跟老子装糊涂,老子当年玩这一套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但李善长毕竟宰相城府,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早已练的炉火纯青,只见他笑着端起酒杯,亲切的敬起酒来:“老夫敬栗大人一杯,先干为敬。”说罢仰头一饮而尽,放下杯子,顺手为栗恕夹了口菜,一边夹还一边观察栗恕的神态,同时口中说道:“犬子不懂事,不懂栗大人您的规矩,但他已经跟老朽说了,他是真心悔过,希望栗大人放他一马。”

    赵全友心想,这肯定是栗恕去招惹李祺了,想必又是为了他的那点破事,赵全友心中将栗恕的十八辈祖宗和所有亲族女性都反复问候了好几遍。心想自己就是想把那事平了,没必要替栗恕操其他的心,圆一下过去也就算了,便也笑呵呵的说道:“李相您严重了,什么放不放一马,我跟驸马那都是误会,您不必放在心上,那件事就让他过去吧。”

    赵全友这番话,原也没什么问题,在不知道内情的情况下,能将话说的又含糊又圆滑,他的反应已经算很快了。但他忘了一点,他面对的毕竟的是李善长,而且在李善长的面前,自己的身份也不是赵全友,而是栗恕。

    栗恕的话,在久经沧桑的李善长听来,明显是在跟自己打哈哈,李善长心里也将栗恕的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但李善长何等样人,眼里向来不揉沙子,既然你接着装傻,那就只能给你点厉害瞧瞧了,只见李善长依旧是一幅笑容可掬的样子,但语气却稍稍有了些变化:“老夫颐养在家,已有多年不涉政事了,不过听说最近几日朝中出了一件大事,而且是跟栗大人有关的,各地的税收账目好像都有点含糊,实收税款和鱼鳞册黄册都对不上。”

    如果是真栗恕,一定能听明白李善长话中所涉的问题,也一定知道此中的厉害,但赵全友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关节要害,他甚至觉得李善长在与自己讨论公务而已。

    虽然读者老爷们对这段历史都十分熟悉了,但为了方便您的阅读,下面我们还是多少掉一掉书袋,简单回顾一下明代征税的大概规矩,当然了,我这段班门弄斧的段落,可能多少会影响您的阅读体验,我在这里深表歉意。

    明代征税,随粮定区,以鱼鳞图册和黄册为收缴税目的依据。

    黄册实际是跟里甲制度高度关联的,一百一十户算一里,十户一甲,分别有里长、甲首和粮长。当然了,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方,里甲的名称是不一样的,在城市里,就不叫里,而叫坊,城市近郊叫厢,只有在乡村才叫里。黄册是每十年一个周期,叫“排年”。也就是说,每十年重新登记新册子,但每年之中都可以更改补漏。册子编好后一式四份,除了户部保存一册之外,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空印案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地方的册子和户部册子之间、地方实收和户部预计应收之间存在差别。)册子之所以叫黄册,是因为户部存的那份不仅要晋呈给皇帝御览的,更要在祭天时也用到,所以必须用黄布封装。这种造册的制度,明代之后清代一直沿用,甚至是建国后我天朝的财政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黄册和鱼鳞图册是配合着用的。为啥叫鱼鳞图册?是因为图册编好后状如鱼鳞,以形起名,叫鱼鳞图册。黄册是按户登记,每户的“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在黄册中都有记录,名曰“四柱式”。而鱼鳞图册是以土田为主,不同种类的土地分类很细,比如“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根据不同土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门别类。如果出现了土地买卖交易、继承等情况,还可以另附,避免出现地没了税还在这种痹症。在征税时,黄册和鱼鳞图册相互印证,确认每家每户该交的数目。

    赵全友虽然也知道一些官场的规矩和关节,但对于这套财税制度,完全就是门外汉,对李善长的话,也完全是鸭子听雷。所以也只是含混的答了一句:“竟有此事?下官回去一定好好查一查。”

    这样的大事竟然如此轻描淡写的答复,赵全友的话,在李善长听来,自然以为栗恕在跟自己打太极,便更进一步说道:“栗大人身为户部侍郎,对于这么大的纰漏竟然毫不知情?当今皇上对玩忽职守的官员,对为政懈怠之官员是何等的痛恨,栗大人心里有数吧。”

    直到听了最后一句,赵全友这才反应过来,李善长原来是笑里藏刀,这是在威胁自己呀,都说他妈的官场险恶,这宰相更他妈险恶,这样下去,该办的事情还没等办,自己恐怕就要露馅了,但此刻李善长已经把刀架到了脖子上,自己还是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吧。赵全友急忙起身,噗通便跪到地上,一脸的虔诚:“韩国公救我,下官年轻不晓事,之前与驸马有了些许误会,您放心,以后在下一定谨言慎行,再也不去招惹驸马了。”

    李善长微笑着点了点头,栗恕虽然话说的依旧含糊,但这一跪,也好歹算是个明确的表态,语气也还算虔诚,他看着跪在面前的栗恕,怎么看都觉得此人不像在跟自己演戏,犹豫了片刻后,李善长伸手去扶栗恕:“栗大人,何必如此呢?既然误会说清了,那东西……是不是该拿出来了?”

    赵全友听了又是一愣,心说原来这他妈的也是为了某样东西呀!难怪这李善长这么整自己,想必这东西一定十分重要了,不过这东西恐怕只有栗恕才知道了,回去问问栗恕。赵全友没起身,就地磕了一个头,保证道:“东西一定奉上,但东西眼下并非随身携带,大人,下官回去找找,这就回去找,找到后马上送来。”

    栗恕答应的如此痛快,前后反差如此大,反倒让李善长又起疑了。栗恕走后,李善长仔细品咂着栗恕的言语和神态,他一生阅人无数,很少走眼,单就栗恕眼下的表现,李善长断定这栗恕必是个大奸大恶之人,绝不能信任此人,对,一定要再下狠手。

    话说赵全友,从李善长府中出来,没有回到栗恕的府邸,而是直奔金川门外,赵全德在京中的宅子就在那里。

    赵全德与赵全友二人是孪生兄弟,从长相看,几乎一模一样,见赵全友来的匆忙又神色紧张,赵全德知道出事了,但他更关心那件大事,张口就问:“东西找到了吗?”

    赵全友摇了摇头:“我那师哥藏东西藏的紧,没发现。”

    赵全德说道:“那东西必须尽快找到,赶紧销毁,否则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

    赵全友打断了哥哥的话:“李善长那老家伙也出手了,但却是要对付栗恕,我今晚差点应付不来,这官太难当了。”

    赵全德见赵全友有了退缩之意,赶紧安抚道:“官场哪有那么好混的,既然是栗恕的问题,那你问他去呀。”

    赵全友苦着脸:“他要是能开口,我还过来干嘛,我那师哥硬骨头一个,不管怎么他都不肯开口,我一问他,他就来了个徐庶进曹营,一声不吭。”

    赵全德嘿嘿一笑:“别的法子没有,刑讯逼供的法子我还是有一些的……”

    第二天一早,赵全友一脸疲惫的来到衙门,刚到衙门口,赵全友就哈欠连连,这栗恕也真能抗,整整一晚,兄弟俩换了五六种刑具,栗恕硬是一个字都不肯说。

    就在赵全友迈步正要上台阶之时,主事郭富呈一溜小跑来到他的身边,趴在赵全友耳边低声说道:“栗大人,太常寺的田大人来了,要小心,来者不善。”

    一听这话,赵全友困意全无,小声问道:“知道是来干什么的吗?”

    郭富呈声音压的更低了:“据说是拨过去祭天的款项不对,但具体怎么回事不清楚。”


………………………………

正文 202。捡来的功劳

    赵全友一愣,祭天的款项不对?但他随即想明白了,这恐怕又是李善长后续的一招,李善长主政多年,在其手中得到提拔的官员不计其数,随便让某个门生故吏找点麻烦那还不是易如反掌?栗恕啊栗恕,你说你招惹谁不好,偏要去招惹李善长干嘛?

    事已至此,自己硬着头皮也得上了。

    来户部交涉的并非一般的办事官员,而是太常寺少卿田畴,这田畴见了栗恕,也不打招呼,更不见礼,目中无人的将一份奏章啪的拍在桌案上,什么也不说,只盯着栗恕的眼睛看,一副你看着办的样子,赵全友心中已有所准备,也不与田畴计较,拿起折子一看,顿时吓了一身的冷汗,这是一份卿弹劾户部的奏章,主要罪名就是户部拨给的祭祀奉先殿和祭天的款项迟误,而且实到款项比定规要少。赵全友虽然不懂户部的政务财务,但轻重缓急还是拎的清的,怠慢祭祀,那是大不敬之罪,轻者杀头,重则灭门,这个罪名,真是要治栗恕于死地呀。

    毕竟自己的事情没办完,栗恕的身份还得硬着头皮继续伪装,所以这关还得挺,赵全友笑嘻嘻的对田畴说道:“田大人,何必这样呢,这事容我查一查,如果真有缺漏,我们立刻补上不就完了?何必如此动怒呢,这样行不行,我这就查,马上就给您回复行不行?来来来,我这有上好的茶,先喝一杯茶润润喉。”

    田畴也不回话,冷笑着哼了一声,转身离去。

    田畴刚走,赵全友的屁股还没坐到椅子上,又一个人走了进来,赵全友认得此人,此人便是户科都给事中马芸,赵全友知道此人非同小可,刚要起身相迎,马芸笑呵呵走到赵全友跟前,也不等赵全友开口,突然收敛了笑容,变成一脸严肃的说道:“栗大人,都察院马上要对六部官员进行巡查了,咱们户部和吏部最先开始,请你准备一下,尤其是这两年的账目要整理好,明天几位御史大人和本科左右给事中就进驻户部衙门了。”说罢也不等赵全友答话,便面无表情的转身离开了。

    赵全友几乎要崩溃了,原以为户部侍郎这等高官,必然是风光无限,哪想到竟然处处受制于人,处处有人掣肘。赵全友是打心里想服软,勉强支应一阵子过去就算了,但他都不知道该如何服软……

    就在赵全友与栗恕上演真假侍郎的好戏之时。京城中又一个阴谋也已在酝酿之中。

    无衣巷,天成宗香堂。

    最近几天,陈平安一直眼皮乱跳,以他多年来的经验,还有掌握的消息来看,恐怕要出事。

    所以他找到了宗主姚广孝,当面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两天,附近时不常会有陌生人游荡,以我的经验来看,咱们是被盯上了。”

    姚光启立刻警觉起来:“能确定吗?能查出是谁的人?”

    “肯定不是耒宪宗,也不是其他帮派。”陈平安果断的否定了这两种可能,随即他说出了自己最大的担忧:“像锦衣卫!”

    “锦衣卫?!”这三个字让姚光启心头一震,又是锦衣卫,自己的养父死在锦衣卫大牢,养母也受了极大的苦难,而锦衣卫屡屡与燕王作对,现在天成宗又面临锦衣卫的威胁,姚光启咬着牙,他毕竟只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仇恨在他的心中从未散去,复仇的念头也从未忘却,他对锦衣卫刻骨的仇恨一直压抑在心中:“你们行动不是一向非常谨慎吗?”

    “现在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完全暴漏了,可能只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被锦衣卫盯上了!”陈平安答道。

    姚光启则不以为然,既然锦衣卫已经知道并盯上无衣巷了,证明锦衣卫已经掌握了很多,至少是掌握了一部分人的行踪了。最大的问题是,自己完全不知道锦衣卫会不会对自己动手,会何时动手!现在必须赶快做决断,是撤还是反击?

    要说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撤,悄无声息的一撤了之,不留把柄,不惹是非。但对锦衣卫,姚光启的仇恨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他不愿意就这么撤了。

    不行,还是要跟玲珑确认一下,锦衣卫的行动,是单纯针对天成宗,还是有更大的图谋,会不会是剑指燕王?就算要对锦衣卫报仇动手,也朱棣打招呼商量一下,让他有所准备,否则贸然行动只会授人以柄。

    到了燕王府,朱棣却不在,一问温知新才知道,朱棣被皇上紧急召见走了,如此一来,只好先见玲珑。巧了,玲珑也正要找他,刚进到院子中,就听一个声音传来:“回来的真巧,和尚,过来,有事找你商量。”离的老远,玲珑就跟姚光启打起了招呼。

    玲珑身旁站着一个中年男子,姚光启一看,竟是老熟人,薛之迁,文安社在京城的负责人,姚光启笑着跟薛之迁点了点头,而薛之迁也大方的打起了招呼:“姚公子起色不错。”

    姚光启没有跟玲珑答话,索性直接问薛之迁:“最近你们文安社有没有被人盯上?”

    没等薛之迁说话,玲珑眉毛一挑问道:“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的人也被盯上了。”姚光启若有所思的说道:“是什么人盯你们,是锦衣卫吗?”

    薛之迁摇了摇头:“还不能确定,但从各种情况来看,有些像是江湖的帮派。”

    姚光启自言自语道:“那就还好。”

    玲珑不解:“你什么意思,说清楚。”

    “前两次行动确实动静太大了,我的人之还是留下了漏洞,可能让锦衣卫找到了蛛丝马迹,”姚光启解释道:“现在看来,如果盯你们的人是锦衣卫,而锦衣卫同时盯上了天成宗和文安社,那就能断定他们的目标就是燕王,我的人和文安社只不过他们对燕王下手的着力点罢了。但现在盯你们的不是锦衣卫,那我就无法判断锦衣卫的目的了。”

    玲珑皱着眉埋怨道:“早就提醒过你,行动时要小心,你不仅干的大,居然还连干两次,锦衣卫再怎么酒囊饭袋,也不至于一点线索也找不到吧。”

    薛之迁觉得玲珑的话丝毫不留情面,怕姚光启脸上挂不住,赶紧出来圆场道:“姚公子,其实你那个香堂位置选的不是特别好,虽然在城内人多好掩护,但锦衣卫的人打探消息还是有一手的,不如……”

    姚光启明白薛之迁的意思:“不如跟你们一样,也搬到秦淮河边是吧?看来还是你想的周到,在秦淮河边上,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最安全。”

    几个人正在说话,朱棣回来了,众人一看,朱棣的表情严肃,显然是遇到了棘手的事,便不再说话。

    朱棣看着姚光启:“正好你在,有件事跟你商量。知道父皇为何急着召我进宫吗?”

    姚光启摇头,朱棣皱着眉说道:“梁王降而复叛,父皇决定发兵征讨,又要打仗了,朝廷这次出动了三十万大军,一定要彻底解决云南问题。”

    姚光启问:“定下来了吗?谁来统兵?王爷是否在御前主动请缨了?”

    朱棣点头:“我主动请求出征,但父皇说北平也很重要,没同意。主将也定了,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

    姚光启微微一笑:“派不派是皇上的考虑,而且皇上肯定是不会派殿下的出征的。但请不请却能体现王爷的态度,您只要请缨出征,让皇上知道您的态度就足够了。”

    听姚光启说完,朱棣的表情略缓和了一些,接着说道:“只有一样,我现在还拿不定主意。在宫里,傅友德当着父皇的面向我借北平弩和火铳的二百号人马,在父皇面前,我自然要应承下来。但……”

    姚光启一拍大腿:“但什么呀,这是好事啊!”

    “什么意思?”朱棣不解,“这是哪门子好事?有去无回呀!这支精兵借出去了就等于给朝廷了,我怎么开口跟朝廷要回来?我一年的心血才练出这么二百多人的精兵啊。”

    “成大事者岂能算小账?”姚光启笑着说:“殿下请想,云南战事,朝廷精兵强将毕至,而梁王的蒙古残余则毫无战力,此战征则必胜,不管是谁沾边了都是白捡的功劳,王爷屏藩北平,原本您是无论如何也碰不到的,但这支两百人的精兵跟随征讨,势必被主将作为攻城略地战场决胜的奇兵使用,北平弩和火铳的威力巨大,只要上了战场,必定大显神威,从长远看,您练兵的成果必然会得到皇上的赏识,就算皇上不赏您,但心里只会对您更加信任,这是长远的好处。往近了看,您可以暗中跟皇上诉苦啊,借此跟皇上要更多的钱来造北平弩和火铳,毕竟北平才是未来跟蒙古人的主战场。”

    听了姚光启的道理,朱棣心情大好:“这么说,这次我是舍了小头,能占到更大的便宜?”说罢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你这时候回来,是不是有事跟我说?”

    没等姚光启说话,玲珑答道:“他在外面遇到麻烦了,被锦衣卫盯上了,回来问问文安社怎么样!”

    朱棣正疑惑的看着姚光启,姚光启却笑着说道:“现在没事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朱棣来了兴趣:“是我没事了还是你没事了。”


………………………………

正文 203。一意孤行的蒋涣

    “只要王爷这边不出事,我那边自然好办。”姚光启笑着说道:“现在看来,锦衣卫暂时不会对您怎么样的。傅友德向您借兵,您不仅出了兵,还派遣得力干将出战,蒋涣要是这时候动您,就是不识时务了,就算他抓到了北平弩的确凿证据,现在也得掂量掂量了,毕竟,征云南是大局,他蒋涣就算再怎么跋扈,也不敢在这个关键时候乱了朝廷的大局。”

    朱棣点头微笑,别有深意的看着姚光启:“我回来时琢磨一路了,派谁去呢?”

    姚光启也是一笑:“王爷的意思,是让我跑一趟?”

    武英殿内发生的一切,蒋涣都是知晓的,尤其是朱棣主动请缨前敌,傅友德当着皇帝的面向朱棣借兵之事,蒋涣更是一清二楚。

    蒋涣明白,朱棣势头不减,不能直接对其动手,但对蒋涣来说,给这个藩王点教训,让他知道自己的厉害也是必须的,将来自己再插手北平的事务,朱棣也好有个忌惮,所以蒋涣将目标对准了朱棣的身边人,锁定的正是那个跟朱棣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江湖帮派。蒋涣的如意算盘是一石二鸟,既震慑了朱棣,又清除了逆党,毕竟这个帮派里据说藏有张士诚的儿子,如果自己真的抓到了张士诚的儿子,那自己必是大功一件,日后封侯拜相都不是难事。

    八月二十日晚,无衣巷,将近二百名锦衣卫的精锐被秘密部署到了周边几条街巷之中,根据计划,只要蒋涣这边一发信号,兵马司那边也会立刻行动,将周围几条巷子团团围住。但蒋涣没有让兵马司的人马提前部署,就是怕那帮人动静太大惊动了逆贼。计划是蒋涣亲自制定的,可以说周详而完备,蒋涣有信心,这次一定能将无衣巷里的人一网打尽。事先已经确认,这里经常出没的逆党有十三到十六个,其中至少有一人跟燕王关系密切,这次若真得手,燕王那边会有什么反应?想想蒋涣都会暗笑。

    还有一刻钟到子时,蒋涣看着漆黑一片的无衣巷,得意的笑了,他的右手高高举过头顶,潇洒的向前一摆,随即,三道烟花升上夜空,凌空爆炸,变成三只漂亮的花朵。

    周边的锦衣卫迅速的行动了,一百人,分成十个小队,从各个方向直扑无衣巷内五座院落。看着手下麻利的身手和有序的分工,蒋涣很是满意,他坚信,纵使里面的人都是高手,也绝不是自己这些精锐的部下的对手。

    但蒋涣很快便发觉不对劲了,因为所有的院子都十分安静,并没有自己预期中的叫骂和打斗声,就在蒋涣疑虑之时,一个百户气喘吁吁跑了过来,“大人,里面没人。”

    “什么?”蒋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可能没人?白天不是还有人吗?”

    “会不会跑了?”一旁的田中同自言自语的嘀咕了一句,突然提高了嗓音:“大人,为防有诈,谨慎为妙,还是先撤吧。”

    蒋涣哪里听的进田中同的提醒,不管不顾的说道:“不可能,一下午的时间就全跑了?”气急败坏的下了死令:“找,就算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

    蒋涣下了令,田中同虽然不再说话,但他心中暗自得意,蒋涣这蠢材,他哪里知道自己早就暗中给无衣巷中人露出了破绽,只要无衣巷的人不是笨蛋,肯定能发觉有人盯梢,现在早就跑没影了。蒋涣啊蒋涣,今晚你注定扑个空了。

    一时间,上百名锦衣卫行动起来,在所有的院子中各处搜罗,每一角落都不放过。与此同时,在外面等候的蒋涣一脸的不服,他心中更不平静,难道真的跑了?又走漏了消息?心念至此,蒋涣转过身,看着身后的诸人,借着月色,他突然发现,距离自己最近田中同,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

    一丝不祥的预感浮上蒋涣的心头,蒋涣警觉的质问:“老田,你笑什么?”自从自己在太子府门前遇伏后,蒋涣多次暗中仔细观察过田中同,虽然并未发现什么疑点,但蒋涣总是从心里觉得田中同有问题。

    “啊?”田中同也发现蒋涣在注意自己了,他楞在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