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凡尔赛只有女王-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玛丽忍俊不禁:“我们已经知道他的名字了。算是知道。”

    “算是?”

    “‘三色堇’,这是他的代号。今天下午,巴黎街头出现了大量传单,他以这个名号,公布了纳维叶账本的一部分内容。我估计,明天的报纸杂志就满是讨论他的话题了。”

    “……他用这个做名字?我说什么来着,品位极差。”

    一手操作了此事的罗伯斯庇尔也打了个喷嚏。

    从佐罗到超人,英雄传奇总是喜闻乐见的。

    巴黎人们热烈地欢迎了新传奇的出现:一个行侠仗义、为民请命的不知名英雄,连名字都符合他们的文艺的审美――花的名字,浪漫美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三色堇太过常见,只是路边的野花。不过也有人认为,平凡的花代表他为平凡人说话。

    话题酝酿了三天,再一次被推高:三色堇又出现了!

    另一个承包商的家里被翻了个底朝天,同样留下了一朵紫色三色堇。虽然主人拼命隐瞒,消息还是透过窃窃私语的下人口中泄露了出来。很快三色堇再次公布罪证,证实了小道消息。

    三色堇还会出现吗?人民津津乐道。

    三色堇还会出现吗?巴黎警察摩拳擦掌。

    三色堇还会出现吗?承包商人人惶恐。

    神秘的侠客很快用实际行动做了回答;一个特意雇佣了守卫的承包商家里再次出现了紫色三色堇。这回没等三色堇公布一切,主人就匆匆忙忙地给索兰送了一封信,放弃了粮食生意,一家人收拾包袱逃离巴黎。
………………………………

第183章 这是爱情

    巴黎的春天,就是白天也只有十多摄氏度,入夜则更冷。不过,因为地中海暖湿气流的缘故,吹在身上的风并没有那么寒冷,而是令人相当舒适。

    小布罗意经过三次“作案”之后,已经换了一套行头。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原先一块随手扯的蒙面蓝布,变成了一副精心制作的假面具。

    面具在罗伯斯庇尔面前亮相时,后者大摇其头:“我让你找一个普通面具,不是这种任谁第一眼都会注意的东西。它的设计越是独一无二,你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大――想想如果有人在你家中发现了这个面具会怎么样。”

    “不是你说,”小布罗意学起朋友的语气,“‘我们必须创造一个特别且传奇的身份,越是有标识性越好,这样越能引起大众的关注’么?”

    “我还说过三色堇只出现一次,你照做了吗?”罗伯斯庇尔几乎翻了个白眼,“你根本不需要再去冒险,只要依靠出版商和一点点想象力,就能够不断地为传说添砖加瓦。人们喜欢故事,不喜欢真相。”

    “放心吧我的朋友,你也看到了,之后两次行动,我也做得顺顺利利的,那些草包守卫根本没能碰到我一根手指。我相信再做个一两次,那些心怀鬼胎的承包商自己就会把自己吓跑了。”

    “再行动一次,警察和军队说不定就要介入了。”

    “冒着罪证被发现的风险?我要是承包商我可不会这么做。再说,如果军队介入我会知道,”小布罗意笑嘻嘻,“别忘了我好歹也是个近卫队小队长,父亲还是个元帅。至于警察那边嘛――你不是会知道吗?”

    “……这不是真的理由。你到底为什么非要去不可?”

    “聪明透顶的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也终有一天猜不透我的想法了。”布罗意哈哈大笑,“这多么简单!那一夜我碰到的女士――就是我的挚爱,你还记得吧,她的目的也是罪证。”

    “……”

    “你又露出‘就这件事’的脸了。”

    “难道我不该?就为了一个只见过一面的女人?”

    “你可千万别小看爱情,总有一天你也会中招的。”

    所以,戴着面具,“三色堇”在夜空中再次出现。

    至今为止,他之所以能屡次得手,靠的可不是运气。两三天前,他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以一个年轻近卫军的身份,加上英俊的长相,哄骗嘴巴不牢的侍女,套出点看似无关紧要的情报不是难事。

    在后院角落,他发现了被灌木丛的枝叶隐藏起来的小出入口――这是仆人们偷情用的,连主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他从洞口钻进来,站起身,拍拍尘土,忽听一声大喝:“我就知道你会从这里进来,三色堇!”

    几声嘈杂,从墙根后面冲出十来个人,其中有五六个像是特意从国外请来的雇佣兵。

    他心叫一声不好,噗通跪倒在地,暗自把藏在口袋里的紫色三色堇踩在脚下。

    “尊敬的阁下!请饶恕我!我是真心喜爱莉丝的!”

    “什么,莉丝?”主人有点懵。

    “咦,三色堇?”布罗意装傻。

    “别以为花言巧语就能骗过我!你一定就是三色堇!”

    “我发誓我真的不是,不然您可以问莉丝。我、我是来见她的,想给她一个惊喜……”

    很快,跟女主人一起躲在房中的莉丝就被叫了过来;见到跟她调过情的年轻士兵,她惊叫起来,而后红着脸羞怯地承认曾经告诉他这个地方,指望跟他幽会。

    “幽会还需要戴面具?”

    “这样才更浪漫、更有神秘感,大人。”

    主人将信将疑。

    “先给他搜身。”

    结果什么也没发现。主人不太相信三色堇只是那么年轻的愣头青,何况也没听说过三色堇戴面具――没人见过他作案时的样子。

    谨慎起见,他决定先把对方拉去关起来,明早再做打算。

    他转身已经走了一两步,忽然听到外国雇佣兵大喊:“这是什么?”

    转头一看,被押着起身的年轻人脚下,出现了一朵踩得脏兮兮的紫色三色堇。

    气氛顿时险恶起来。

    “我可以解释,”布罗意无辜地说,“和美丽的姑娘幽会怎么能不带着鲜花呢?我本是想把它献给莉丝的。可是你们提到三色堇,我担心你们更加怀疑我,所以藏了起来。”

    “你以为我会相信?”

    “您当然会相信,因为您是――大、蠢、驴!”

    “大”字出口之时,他的剑就出鞘了;到了“蠢”字,他已经把左边的雇佣兵一剑刺倒,“驴”字时候,他一脚踹翻右边的雇佣兵。

    “捉住他!”主人半是愤怒半是惶恐地下令。莉丝哀叫一声昏了过去。

    小布罗意抖擞精神迎战。虽然靠着偷袭放倒了两个,对方的人数还是压倒性的优势;他奋力抵挡不断袭来的攻击。假如被活捉,以他的显赫出身,对方倒不敢做什么;但假如战斗中被杀,那说什么也晚了。

    这一刻,他真的有些懊悔不听罗伯斯庇尔的建议了。

    “三色堇,上树!”忽然一个声音传来。布罗意到了这个境地,也由不得细想,便朝旁边的大树扑过去。靠得最近的雇佣兵紧跟着,却被一把从上边飞来的匕首射中了大腿。

    布罗意伶俐地攀上树冠,就知道那个声音的用意了――顺着树枝能跨过围墙,跳到墙外。

    “谢谢――”

    “少废话,快走。”

    一只手伸过来,将他拉扯出去。两人一齐跳到地面,不顾隐隐作痛的脚底板,抬腿就跑。

    后边嚷嚷声持续不断――雇佣兵们钻出小洞口,锲而不舍地追过来。

    “这边。”

    那个在他危难中伸出援手的人带着他在巴黎昏暗的小巷里拐来拐去,不一会儿就把人生地不熟的外国兵绕晕了。直到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两人才停了下来。

    “实际上,”那个声音说,“要打倒那几个人也容易。不过他们只是不明情况的外国人,我也不想太过为难。”

    这是个中性的声音。

    小布罗意喘着气,再次表示感谢。

    “您是谁?为什么要帮我?”

    “这个嘛――如果你落到他们手里,本该属于我、却被你拿走的东西,就拿不回来了。”

    “什么东西?”他忽然瞪大眼睛,“你是――”

    月亮从云中露出,洒下一片皎洁的光雾。眼前人笑吟吟的唇边,满是俏皮的狡黠;那双眼睛像是有光流过,闪烁而璀璨。

    “是你!”布罗意激动地握住对方的手,“我终于等到你了!”

    女装的维耶尔神父任由他握着手,也在观察他的脸。

    “原来大名鼎鼎的‘三色堇’只是个孩子啊。”

    自尊心被心爱的人狠刺了一下的小年轻涨红了脸:“再过不到半年,我就满18岁了!”

    维耶尔微微一笑,没有多做争辩。他已经认出了小布罗意;如果不做女装打扮,他的脸肯定也能被小布罗意认出来。

    “然后呢?”玛丽兴致勃勃。

    “然后我当然是施展魅力,想办法把那些罪证的下落套出来。这小子真的很迷恋我,不是我吹嘘。但他还算有原则,没有因为女人的**就立刻改用下半身思考。他没告诉我罪证在哪儿,只是向我保证,在适当的时候,这些罪证都会交给他所信赖的能够主持公道的人。”

    “你就这么接受了?”

    “这个结果我当然不能接受。不过,既然已经知道他的真正身份,接下来只需要制造一点偶遇,慢慢诱导――”

    玛丽忍俊不禁:“不,我想问的是,对于他喜欢你这件事,你就这么接受了?”

    “陛下,这又不是我第一次在我出任务时有男人对我神魂颠倒了。”漂亮神父摊手,脸上甚至有些自豪。

    一旁的夏尼笑得花枝乱颤:“真没想到,我不过是病了那么一次,就有这么有趣的结果!那位布罗意王子我见过,长相不错,人也机灵,虽说容易钻牛角尖,但年轻人有几个不这样?你可不要伤了他的心啊。”

    郎巴尔也忍不住打趣:“愿意化身‘三色堇’为民除害,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集英勇、正气、能力为一身的好人,你不如从了他吧。”

    维耶尔无奈地看着众位笑得不怀好意的女士:“好吧,我一直秉承爱情不分国籍、地位和性别的理念,所以如果我变回男人装束,那位小王子还是一样爱我,我就从了他,如何?”

    “一言为定!”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超级难登!
………………………………

第184章 农业状况

    泰雷把报纸狠狠掼到地上:“这个杜尔阁,做得未免太绝!”

    三色堇风波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专卖局和泰雷都成了众矢之的。超快稳定更新小说;本文由 。。 首发

    “这些愚蠢的平民历来就喜欢关于粮食的阴谋论,尤其喜欢将矛头指向商人和中央政府,不管是多么可笑的故事都有市场;甚至地方上可恶的不知感恩的总督,还有高等法院那些心怀鬼胎的法官,也站在他们一边摇旗呐喊,更不用说那些专爱挑刺儿的笔杆子,写见鬼的书和报纸,真让他们到这个位置上坐坐看,就立刻什么也干不了了。”

    艾吉永脸上也满是乌云。

    路易十六心中的天平已经迅速倒向了杜尔阁;朝廷众人心知肚明,废除专卖局就是眼前的事了。

    “没有办法。”艾吉永说,“现下唯有接受王后的条件。”

    泰雷倒吸一口凉气:“真的要走到那一步?如果那么做,专卖局的权力就只有巴掌这么大了!”

    “总比什么也没有好。”艾吉永一锤定音。

    泰雷匆匆赶到凡尔赛宫,得知王后正和杜尔阁会谈。乖乖在候见厅等候,他一时欢喜,一时又忧虑。王后找杜尔阁,到底是为了专卖局改革计划说项,还是因为他表态太晚,惹恼了王后,使她决定倒向另一边呢?

    “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了,阁下,”玛丽说,“专卖局不能马上废除。”

    对泰雷那样的人,威逼利诱就可以驱动;对杜尔阁,就只有晓以大义了。不过,玛丽可没有跟他讨论重农思想到底是对是错的打算――在社会学领域,很难说哪一个思想就是正确或错误的,只有适合的或者不适合的。

    “您知道废除专卖局会有哪些后果吗?”

    杜尔阁不慌不忙、不卑不亢:“承包商不再垄断谷物买卖,农民们和农场主们可以获得自由价格,进行自由买卖,于是更加愿意将粮食拿到市场上去贩卖。谷物流通起来,整体价格下降;粮食商人面临竞争,不敢再以次充好。这就是我所知的后果。”

    “您说的情况,确实有很大可能会在五年十年后发生。但恐怕不会是现在。”

    杜尔阁按捺住心中一丝不耐。他认识许多聪明的女性,承认她们在文学、艺术上能有与男人同样的天赋,甚至有时能比男人更好;但经济学?这个问题对女人来说太宏大太复杂了。

    “那么陛下认为现在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大约15年前,魁奈曾经对法国的人口和农业状况进行过统计;您认为这些数据是可信的吗?”

    “……魁奈阁下治学严谨,这些数据自然是可靠的。”

    魁奈是重农主义的代表人物,最初学医,在凡尔赛担任宫廷医生;后来对经济感兴趣,发展了重农学派;得到过蓬帕杜夫人的庇护,在她死后地位一落千丈。路易十五去世后,魁奈退职,考虑到他年岁已大,仍允许留在宫中。

    杜尔阁虽然不是魁奈的弟子,但深受其影响,自不会否定其基础。

    “那就好。受到他的启发,我认为对如今的法兰西进行新一轮调查统计,相当有必要。因此派人进行了一次新调查。这就是结果。”

    这份调查报告是图书馆的实习生按照她的要求――换言之,就是现代呈现方式――重新编写的,其中不只有表格,还有直观的条形图、饼状图等等,叫人一目了然。

    光是看到其数据的详实程度,杜尔阁就得收起轻慢之心,认认真真地看了。

    在人口那几页,他一眼就看到了对比图:和15年前相比,人口增长了7。94%。

    杜尔阁没有什么异议;毕竟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就没再经历过什么大型战争,人口增长是自然的。

    他面露喜色:在农业封建社会,人口和耕地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两个优势,没有其它。

    然而翻到农业统计时,他的笑容就凝固了。

    “这怎么可能?”他把数字又看了一遍,“农产品总量只是持平?”

    依照人们朴素的观念,人多劳动力就多,产出自然也应该增多才对。

    “事实就是如此,阁下。”玛丽说,“现在你明白,专卖局废除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短期后果了吧?15年前,魁奈就是有感于粮食短缺的局面,而提出重农思想的;15年后,事与愿违,粮食从根本上更加短缺了。这些年粮食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根本没有追上其紧缺程度;这是因为政府一直在为其买单,无论是‘官办商营’还是后来专卖局的‘官督商办’,都是在压制粮价,保障生计。假如骤然放开自由买卖,市场价格会如何反弹,你可以想象得到吧?”

    杜尔阁定了定神。他不是那种三言两语就会被忽悠的人。

    “这篇报告真的可信吗?”

    玛丽笑道:“无论我重复多少遍可信,都是浪费口舌;说到底,你是不相信粮食会相对减产的。”

    “确实如此。”

    “那么你不妨往后翻一翻,看看报告对减产原因的分析。”

    杜尔阁照做了――

    才看了两条,他就挑起了眉毛;看到第三条,他面露惊疑,到了最后,他满脸严肃。

    “陛下,请问这篇报告是谁写的?――这已经是一篇可以直接发表的优秀论文了!”

    报告指出,减产的首要原因,是农业教育不足,农民几乎只是靠着爷爷、爷爷的爷爷辈传下来的经验种地,没有任何改进。优秀麦种很少推广,耐活高产的新农作物(如马铃薯、玉米等)没有充分推广。

    其次,种粮收入太低。在政府强势控制下,粮价压抑过低,总收入不能提高;支出方面,地租的比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捐税。其中,上缴政府的税款视年成而定,占其总收入的6…20%,给教会缴纳的什一税顾名思义,是10%;此外,是给领主、庄园主的杂项费用,例如(强制的)磨坊使用费、水车使用费、治安管理费等等。种田无利可图,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农民积极性不高,更愿意到附近的城镇中寻找别的工作机会。

    其三,小农经济占主流,大农场制很少,没有规模效应……

    其四,耕地撂荒严重……

    假如玛丽能补充,她还会写上一条:化肥技术尚未发明。

    她曾负责过非洲一个组建化肥厂的项目,深知化肥对农业的意义,就跟石油对工业的意义差不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中起到的作用约占40%~60%。在她看来,后世所谓“有机”“绿色”食品,并不像包装或鼓吹的那样,俨然人类进步的产物,而是跟玩腻了流水线工业产品而去找纯手工制作一样,都是吃饱穿暖之余的奢侈品。

    可惜,不要说制备化肥的方法,现在人们连植物生长的机制都还弄不清楚――这就是她千方百计留下英根豪兹的原因。

    不能小看当代人的聪明才智。

    “这篇报告是我的图书馆几个学生合力撰写的。为此他们跑遍了全国,最远的到了马塞。”

    这是令她自豪的地方:虽然她有所提示,但报告大部分内容是他们自己发掘出的;而他们还这么年轻。

    杜尔阁静默片刻。

    “我衷心恭喜您,陛下。也衷心恭喜法兰西。”

    他行了个礼。

    “但是,假如现在不是废除专卖局的好时候,那什么时候才有那么一天?这一天是永远不会来的。母亲生下孩子,需要阵痛;法兰西要新生,也只有经历阵痛。”
………………………………

第185章 专卖权

    “我并非阻止你改革。”玛丽声明,“甚至我认为早改比晚改要好。谁都知道,要矫正一颗树的方向,在它幼苗时更容易做到;生长得越大,它的定性就越强。”

    杜尔阁有些困惑:“那么您到底怎么打算呢?”

    “在完全废除专卖局之前,必须有过渡措施reads;。在保留调控措施的情况下逐步放开市场,允许粮价上涨,但不能过高、过急。”

    “如果有这样两全其美的方法,那么我必定欣然推行。”兢兢业业的财务大臣表态。他忽的想起什么,眼前一亮,“不妨这样:在规定份额内的谷物仍然由专卖局督办以低价转卖,份额外的谷物由商人自由买卖。这样一来,既开放了部分市场,又能控制粮价。”

    玛丽微微一笑。转瞬之间就能够想到这个方法,杜尔阁确实是个思路开放的聪明人。

    这个思路类似后世的“价格双轨制”。

    改革开放时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曾对生产材料推行过这个政策,并且确实对稳定物价和促进开放都起到了作用。然而,所有政策都有弊端,双轨制也同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不少有官方关系的商人、甚至是官员本身,设法弄到计划份额,再偷偷拿到自由市场上高价倒卖,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时倒卖原材料获得的收益比老老实实进行生产的收益还要高。

    老实说,如果不是国库吃紧,玛丽也不介意实行双轨制――正如杜尔阁所说,阵痛总是要经历的,必须有所取舍。

    考虑到需要转型的只是粮食市场,而非所有领域;且主要着眼点只有巴黎一地,这就给操作留下了空间。

    玛丽说:“我认为市场可以直接开放。让专卖局由督办粮食的参与者转变成纯粹的买方。向粮商购买一定量的粮食,存于仓库之中,假如市价上扬,则向市场抛售以平抑价格。也就是说,将原先的收购、运输、分配功能完全丢给市场。”

    杜尔阁略一考虑,明白了玛丽的意思:这不单是个过渡政策。等到粮价稳定,仓库仍可以继续采购;库粮作为战略储备,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备各种天灾*。

    在法兰西就有过类似先例,从查理九世开始,到路易十四时期,执行了相当长时间――区别在于当时政府收购、运输、储存、发卖一手包办,花费巨大,难以为继。

    “这当然也有*的机会,但监管起来比双轨制容易得多。”

    “陛下……”杜尔阁为难道,“这样一来,假如我们的收购价过高,则财政负担仍然居高不下;假如收购价过低,又没有商人愿意买过国家仓库。”

    “所以必须以别的方法补偿他们。”玛丽说,“酒类专卖权如何?”

    杜尔阁眼睛一瞪,条件反射地摇头:“这怎么行!”

    法国目前有三种商品实行国家特许专卖:盐、酒和烟草。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上,这都是很常见的。

    像盐这样,为民众刚性需求、产地又集中的,很容易成为专卖对象;最初目的可能是为了保障民生,但实行后容易变成牟利手段。玛丽不想动它,是担心落到商人手中,它们会变本加厉。

    至于烟草,基本来自海外进口,经营成本较高,粮商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