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恶霸-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正齐知道考验自己的的时刻到了,他小心翼翼地说道:“金军南下,汉王是足底啊的拦路虎。金军一定会使用离间计,宣扬汉王意图谋反之类的话语,买通朝中重臣来攻击汉王,另外会以杀掉汉王为条件,和朝廷谈判,来换取北线的安定。以官家的性格,一定会答应下来的。其实,在加封汉王的那一刻,官家的内心深出已经宣判汉王死刑了,只不过是兵临城下,官家需要汉王统兵。可是,一旦金军不南下了,朝廷没有危险了,那么官家就开始动歪心思了。对于官家来说,汉王的存在威胁已经大过金国了,不管金军多么强大,只要是有钱就可以买回来和平,对于朝廷来说那就不是个事。可是汉王就不同了,已经威胁到了赵家江山,官家是短短容不下汉王的。”
汉王妃潘韵这才发现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她笑着说道:“说吧,汉王怎么样才能够顺利来到西北。”
考验自己的时刻到了,刘正齐不假思索地说道:“西线发生动乱,需要汉王来镇守西北,那么官家会顺水推舟把汉王排到西北,然后会派亲信去西京洛阳,等于是把西北交给汉王,来换取汉王的支持,来彻底瓦解太上皇复辟的野心,也可以震慑金军南下。这样以来,不需要大费周章来斩杀汉王,就可以化解危局,相信官家会同意的。”
“有成熟的方案么?”汉王妃潘韵知道刘正齐的思路可行,可是这个西线动乱的度不好把握,既可以让官家派汉王来西北,又不能让官家觉得汉王有可能图谋赵家江山。
“有。”刘正齐跪倒在地说道:“汉王的确是到了韬光养晦,收买人心的时候了,这样才能为未来称帝打下坚实的基础。西线动乱,有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出动汉军协助西辽大军抗击金军,让西线的战事混乱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官家派汉王来西线,而且还可以延迟金军南下的时间,顺便解除太原之危。第二个方案就是西夏入侵,这种情况下,也只有汉王才能够稳住局面,否则不等金军南下,赵家江山就坐不稳了,官家一定会同意的。”
“第二个方案吧。”汉王妃潘韵知道太原府被围,对于整个战局,对于汉王的大事至关重要,现在还不是太原府解围的时刻,不能轻举妄动。而且,一旦和金军在西线交战,那么整个局势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在汉王没有回来主持大局之前,绝对不能冒险,至于西夏入侵,这个力度还是很好把握的。
刘正齐也是倾向于第二个方案,之所以提出来两个方案,主要是让汉王妃拿主意,毕竟这种大事,不是自己可以参与的。
“具体方案,你来策划。”汉王妃潘韵认可了刘正齐,他接着说道:“京兆府还缺少一个转运使,你就留下来吧。”
“微臣谢过娘娘提携之恩。”刘正齐跪倒谢恩,他知道自己大哥出任熙河路经略使得到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自己留在京兆府,一旦哥哥不能够效忠汉王,那么自己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汉王妃潘韵毕竟出身功勋世家,对于军事有着异常敏感的嗅觉,她之所以否觉第一份方案,不愿意西军直接和金军交战,主要是还是不想给外界传递错误信息。不能让外界觉得,汉王就是穷兵黩武,是一介乱世军阀,那样对汉王称帝极其不利。毕竟大宋是士大夫共天下,还是需要为汉王营造好的口碑。
其实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把金国都元帅完颜斜也钉在西北和西辽大军恶战,是汉王定下来的大方略,对于未来汉王顺利改朝换代至关重要,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轻易动摇呢?
一但,西北出现汉军,金军,西辽军的三国杀,那么整个西线就再也无法安宁,没有西线的稳定,汉王怎么能够问鼎天下。金军是虎,西辽军是狼,前有狼后有虎,这显然不是汉王想要得到结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毫无疑问,西辽军和金军陷入恶战,才最符合汉王的利益。
至于太原府之战,那注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终结的,把完颜宗翰死死地钉在太原,那么整个西线就出于相对自由的状态下,关键时刻可以出兵断了完颜斜也的后路,给金军南下埋下阴影。
金军的兵力毕竟有限,完颜斜也被钉在云州,完颜宗翰被盯在太原府,只剩下一个完颜宗望,或许会导致赵家江山覆亡,但是对于天下苍生来说,减少了生灵涂炭,那也算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有了刘正齐的建议之后,汉王妃潘韵的心情就舒坦多了,她对刘正齐说道:“告诉你兄长,抓紧给朝廷写奏章,强调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向朝廷表忠心,强调刘家世代忠良,愿意为朝廷镇守熙河路。第二件事情就是强调西夏军队进入趁西线空虚,有大举入侵的迹象,恳请朝廷派重臣来主持大局。同时要强调西夏入侵和种师道,刘法两位名将阵亡有关系。这些不仅要在官家面前说,还要想办法刊登在报纸上,弄得天下皆知最好。让赵家逐渐在百姓心中失去微信,为改朝换代最舆论宣传。”
………………………………
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夏入侵
西夏,兴庆府,皇宫内,皇太后耶律南仙,正在看奏折。
金军出兵侵宋,原本只是一次掠夺而已,可是大宋的空虚,禁军的羸弱,百官的怕死,皇帝的无能助长了金国的胃口,不再是想掠夺,而是想灭宋。这样的奏折对于西夏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可是一旦牵涉到了刘正龙,这个让自己日思夜想的男人,皇太后耶律南仙就不能淡定了,可是贸然出兵合适么?出兵应该多大的规模,达到什么效果比较合适?一时间没有主意的耶律南仙只好让燕顺过来。
皇太后耶律南仙也不打算兜圈子,她有点无奈地说道:“现在汉王被困大宋京城,皇帝陛下有将其斩杀的念头,现在汉王妃的意思是,让哀家出兵侵宋,来给汉王亲征创造机会。可是,这出兵并非小事,具体应该怎么做才合适。要知道西夏贵族对于这类的事情极度的排斥,各大部落的头领也不会支持的。出兵少了,恐怕解决不了问题,多了,一旦国内动乱,又应该如何是好?”
燕顺做为西北最大的情报头子,知道皇太后耶律南仙并非敷衍自己,西夏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况且这次出兵还不能和西夏的重臣商量,也难为这个女人了,毕竟兵事和内政是两码事。处理内政的时候,有摄政王李仁忠协助,耶律南仙还处理的井井有条,可是出兵大宋,就不是这个女人能处理好的了。
燕顺沉思片刻之后说道:“娘娘,您可以和折可求老将军商量一下,他的三万骑兵始终驻扎在西夏境内,据说还训练了五万新骑兵,不管西夏出兵侵宋是什么态势,总可以进行弹压,确保西夏国内不乱。”
“好吧,你找折老将军来兴庆府吧。”
“老将军在我府上,我这就派人把他请来。”
没过多久,折可求老将军就来了,他行礼后说道:“外臣见过皇太后。”
“老将军不必多礼,相比具体事情,燕顺将军已经对你讲过了,哀家就不重复了。这次出兵,具体怎么做,哀家想听一下您的意见,前提是西夏不能乱。在当初,哀家是对你们的主公做过保证的,要为他守住最后的基地,以备失利后东山再起,如果西夏乱了,那么他就没有退路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折可求早就接到飞鸽传书了,也早就做好了应对,他说道:“现在西夏境内,除去,当初被米利部灭掉的细封部落之外,七大部落的总兵力应该有二十万左右,下面的小部落也能凑出将近十万,也就是说西夏现在有三十万军队,除去要防着云州局势恶化要留下十万大军,还要在国内留下十万,真正出兵只有十万。我们折家军有三万骑兵,外加五万新骑兵,都在西夏和宋边境,可以进入西夏境内确保西夏不乱。这次出兵,外臣的建议是雷声大,雨点小。让七大部落,各出一万兵马,从七个地方分别出击攻宋,要打出西夏骑兵的速度,机动性,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尤其是柔狼山之战,一定要快狠准,最快的时间内进入曲端的领地,将其成功驱赶。不求战果,只求声势。七大部落都出兵,国内就很难有人兴风作浪。另外,外臣建议摄政王李仁忠亲自挂帅,总督七路大军。种家军的地盘由于种师道战死,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因此入侵会很轻松。而熙河路的主帅刘法战死,五万精锐阵亡,已经伤筋动骨,也不会抵抗的。因此这两个地方可以派忠于娘娘您的两个部落去,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各大部落,只许攻城,不许烧杀抢掠。”
“老将军,这点有点为难,西夏的兵制你是知道的,一旦出击,就一定是要抢夺财富,掠夺人口的,这是建国以来百年传统,不会因为哀家一道懿旨而改变的。”
折家和西夏交战一百多年,当然知道西夏的情形了,他说道:“西夏兵出征没有军饷,这次,汉王妃已经给了授权,七大部落,每家都可以分到十万贯,另外未来三年榷场的税收减免三成。另外最守规蹈距的三家部落,每家额外可以多分十万贯。相信掠夺不了这么多财富吧。汉王妃说了,王进的四万大军在宋境内监视,那家部落烧杀抢掠,就直接将其灭掉。而且,我将会亲自洗劫他们的部落。娘娘您只需要让摄政王把这些信息传达给七大部落的头领即可,至于他们是否是想和我们家汉王作对,想灭族,就是各大部落首领的选择了。”
说到这里,折可求望了一眼燕顺,意思是该你开口了。
燕顺说道:“娘娘,我会派人全程监视,只要是发现烧杀抢掠,就会第一时间通报折老将军,一定会采取对等的报复。为了七大部落不被灭族,您还是让摄政王分别和各大部落头领谈话吧,尽量不要走到那一步,那对于西夏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这个时候,皇太后耶律南仙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家汉王,要君临天下,就要收买人心,当然不会允许西夏士兵烧杀抢掠了。这点哀家清楚,也会尽量去做。对了,你们说西辽和禁军在云州的大战什么时候能结束,胜利的一方会不会入侵西夏?”
“什么时候结束不好说,毕竟是金国主攻,西辽主守,就看金军侵宋的策略了,如果侵宋的形势发生了剧变,身为金国都元帅的完颜斜也随时都可能侵宋,那时候失去金军牵制的西辽大军一定会侵犯西夏的。我们在西夏驻扎的汉军就是防止西辽军入侵的,一旦他们侵犯西夏,我们就将其歼灭。”
说到歼灭西辽大军,这点折可求是霸气十足。毕竟云州没有太多的补给来供养西辽军队,可以说这支军队的粮草都是汉军在供应,一旦断绝了供应,将其灭掉还不是易如反掌。
也正是由于粮草是由汉军控制,所以折可求坚信,西辽不可能一直被汉军掐着喉咙,只要是金军撤走,西辽军会第一时间侵犯西夏。
“那就这样吧,大家分头行动。燕顺将军,情报还得抓紧,另外,你派人找到水绫波,让他去汴梁城去援助汉王去。”
“水绫波,不是归隐江湖了么?”
“放心吧,她一定会去援助汉王的,两人的关系决定了,她非去不可。”不知道为什么,提及水绫波的时候,皇太后耶律南仙心中酸酸的。
“好吧,我这就亲自去一趟。”
水月庵,水绫波早就不问世事了,可是尘缘未了的她并没有修行,只是在这里修心养性而已。
在听到汉王有危险的时候,水绫波还是决定动身去汴梁城。她知道那是一段孽缘,可就是丢不下,忘不掉,可以说心中始终有那个冤家的位置。
西夏军突然侵宋,而且是兵分七路,号称三十万,实际上只有七万,但却是势如破竹,很快就杀进了大宋境内。
首先进入的是熙河路,这让刘正彦很恼火,现在朝廷的圣旨还没有下,自己还没有正式出任熙河路经略使,这种情况下,西夏入侵,怎么办,是打,还不打。不打的话,不合适,毕竟军人有守土卫国之天职,怎么能够任由外族入侵呢?打,也不合适,现在整个熙河路上上下下满打满算也就是三万士兵,压根不是一万西夏骑兵的对手,关键还要地方金军入侵。别看金军和西辽大军在云州打的是如火如荼,但是随便排几千骑兵杀进熙河路,烧杀抢掠,就够喝一壶的。
进退两难的刘正彦发现了些端倪,这一次西夏军入侵,和以往不同,是雷声大,雨点小,也没有像往常那样烧杀抢掠,十分的怪异。
很快,刘正彦留反应过来了,他想起来二弟说的那番话,于是在加强防御的同时,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向京城告急。
朝廷会不会派援军救急不说,最起码熙河路有这样一个态度,这对于刘正彦出任熙河路经略使很重要。朝廷那些文官哪里懂军事呀,新任的枢密使郑居中只是国丈而已,对军事一窍不通。至于官家,那就更加是一提军事就头大如斗。
至于功勋世家是懂军事,可是他们现在一个个的装闷葫芦,没有一个人会为朝廷出谋划策,更加不会理会这些事情。
至于兵部尚书孙傅,这个在金军围城的时候,只知道找了个江湖骗子,超级神棍郭京施法抵抗金军,造成京城沦陷的家伙,哪里懂什么军事才能。至于大宋第一神箭何灌上次遇见金军望风而逃,早就失去了官家的信任。
这一次,被入侵的何止熙河路呀,秦凤路也遭到了袭击,驻扎在秦凤路的种师中就更加抵抗不了了,缺兵少将的他主动和西夏军取得联系,提供粮草,军饷来换取对方不烧杀抢掠。
种师中要比着刘正彦有军事头脑,他第一时间就向朝廷求援,强调援助太原时种家军全军覆没,如果没有朝廷援助的话,秦凤路百分百沦陷。
秦凤路还好说,其中最郁闷的就是曲端了,上次自己主动去京城勤王救驾,结果被杀的大败损兵折将,本来实力就不济,现在面对西夏军入侵,真的是雪上加霜。
如果守不住柔狼山的话,西夏军就会从长驱直入,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这点曲端再合适不过,一方面调兵遣将去死守柔狼山,一遍抓紧向朝廷求援。
这次和以往不同,刘延庆,刘仲武,姚平仲都遭到了袭击,现在大家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都只能向朝廷求援,谁也帮不了对方。
一时间,整个西线七处遭遇进攻,七处的官员向朝廷奏报,这让郑居中十分的头疼,身为文官的他对于军事一窍不通,可是面临如此复杂的战报,他又不能不理会。
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郑居中还是找弟弟郑之中商量。
郑之中对军事略懂,很快就看出来了门道,他沉思了许久之后对郑居中说道:“大哥,此事蹊跷,很显然是逼迫朝廷做个抉择。如果朝廷派人去西北的话,很快局势就会得到遏制,不会有大的问题。可是,如果没有人去的话,西线局势会进一步恶化,说不定会沦陷。那时候,西北沦陷,金军再次从河东路,河北路侵宋的话,大宋江山就完蛋了。”
“有那么严重?”
“比你想象的严重一百倍。”郑之中毫不客气地说道:“这不是西夏侵宋那么简单,而是汉王走了一步好棋,如果朝廷置之不理的话,西夏军会在西路汉军的协助下,一路直插下来,不仅西北沦陷,西南也保不住。那时候汉王就等于是占据了西北,西南,尽而侵犯江南,就半壁江山沦陷,而金军再从河东路,河北路侵宋,你觉得咱们的官家能守住万里河山么?”
“可是汉王,在京城,只要官家一道圣旨,就能够将其处死,他们应该会投鼠忌器吧!”
郑之中摇摇头,他苦笑着说道:“大哥,你真的是不懂军事谋略。汉王既然做了这样的谋划,怎么会给皇帝杀他的机会。要知道他是大宋第一高手,如果想要一个人出城的话,谁也挡不住。况且,到了这个时候,功勋集团随时可能为了汉王和朝廷撕破脸,要知道城中禁军有一半控制在功勋世家手中,搞不好就是一场兵变,官家的性命都保不住,还谈什么杀汉王。即便是杀死汉王,大宋江山依旧完蛋。西线的骄兵悍将没有了汉王的约束,就成了兵匪,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再次出现,金军南下,大宋依旧会完蛋。”
“按照你得到观点,那就是杀不杀汉王,大宋都会完蛋,那你说我们郑家应该何去何从?”
大难临头各自飞,在危急存亡的时刻,郑居中不再在意自己是国丈,是皇亲国戚,而是在意郑家未来的命运。要知道在当年五姓七望族的时候,郑家也是其中之一,尽管士族天下已经被文官天下取代,可是郑家的荣耀,郑家的辉煌,郑家家主的使命决定了,郑家的命运要远远超过忠君爱国。
不仅郑家如此,太原王家,杭州钱家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选择背叛朝廷,投靠汉王。对于这些人来说,忠君爱国只是口号,家族的昌盛才是永恒。
“汉王,投靠汉王,只有投靠汉王,才能够保住郑家长久不衰。要知道汉王是开国雄主,已经具备了君临天下的实力,只是缺少一个契机,毫无疑问,现在契机已经出现,我们如果不能在这个时候效忠的话,将来郑家真的要被连根拔起。你应该清楚皇帝陛下是无力回天了,连失去皇位的太上皇都斗不过,拿什么和汉王争呢?”
“效忠汉王,我们怎么取信汉王呢?”
“这次,让汉王西行去对抗西夏军入侵,就是最好的投名状。”郑之中意味深长地说道:“我知道哥哥你是舍不得国丈的位置,可是你想过没有,未来依旧可以成为国丈,你都把宝贝女儿郑筱筠献给汉王了,还有什么犹豫的,脚踏两只船是很危险的。当然了,那最多确保你是外戚,并不能保证郑家长久不衰,这次你要是能够说服官家放行,那么你就是汉王麾下的大功臣,将来的开国元勋,地位会稳如泰山。”
的确,尽管之前把女儿郑筱筠献给汉王了,可是郑居中内心深处还是忠于赵家的,他骨子里鄙视贪财好色的刘正龙,可是形势比人强,赵家江山气数已尽,无力回天,这种情况下也只能是放弃脚踏两只船的念想,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效忠汉王上。
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看样子还要活动一下,政事堂内一定要说服白时中,范致虚等人,宫内还要说服郑贵妃,否则这个事情在官家那是通过不了的。郑居中开始盘算应该怎么做比较合适。
郑居中沉思了许久后说道:“这个事情,我可以促成,可是这件事情怎么能够让汉王知道呢,毕竟恽王府已经被监视,进出十分的不方便。”
“没事,我女儿郑云嫣和柳如烟是闺蜜,是可以将这个善意传达的。”
都是亲兄弟,谁还不知道谁的如意算盘,郑居中笑着说道:“看样子,你离做国丈也不会很远。”
郑之中尴尬地笑了,不错,如果没有这层关系,怎么会冒着灭九族的危险主动给投靠汉王呢?人家其他人都是被拉拢,可他郑之中却是主动投靠。
柳如烟才从京兆府回到京城不到两天,还没有来得及去恽王府见汉王,就再一次见到了好姐妹郑云嫣,她顿时有了酸酸的感觉,看样子,这个大美女也想进入汉王府。
“妹妹,你是来看姐姐,还是想要见我们家汉王呀!”心中有醋意的柳如烟难免调侃自己的好姐妹,毕竟身为女人,谁也不愿意和好姐妹,好闺蜜分享丈夫。
………………………………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凶险无比
本来就容易害羞的大美女郑云嫣被好姐妹调侃之后,顿时就羞得满脸通红,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跺脚道“就知欺负人家,再这样,我不理你了。”
“哎呦,我的好妹妹,你能来看姐姐,一定是有什么事情,你就直说吧,不用兜圈子。”虽然有醋意,但是柳如烟是知道的,汉王最终要君临天下,将来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种情况下,自己能阻挡的了么,既然别的女人可以服侍汉王,那为什么自己的好姐妹不行呢?说不定将来后宫争斗的时候,郑云嫣还是自己的助力。
出身豪门的柳如烟太熟悉后院的内斗了,在柳家就已经斗得死去活来,何况后宫呢?后宫争斗向来是杀人不见血,当年自己的姑奶不就是不清不白的饮恨离世了么?
郑云嫣不想失去唯一见汉王的机会,她轻声地说道“姐姐,你匆忙离京去京兆府,又匆忙赶回来,是担心汉王的安危吧!”
“你听到了什么都知道什么权都说出来。”一听到汉王安危,柳如烟第一反应就是郑云嫣知道了什么,毕竟郑家是皇亲,深得官家信任,知道内幕也不稀奇。
“我想亲口告诉汉王,你能帮我安排么?”郑云嫣出门前就打定主意了,无论如何都要亲自见到汉王,错过这次机会的话,今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好吧,今晚上我们姐妹会恽王府,你就充当侍女混进去好了。”
虽然恽王府门口戒备森严,严禁外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