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恶霸-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会给第二次机会的。

    双方都是骑兵,出击速度都很快,分兵之后,外面的骑兵可以迅速回援,击溃中军大帐,进攻的一方才能获取胜利,可是一旦无法击穿,陷入苦战,那么胜利的天平朝那边倾斜就不好说了。

    完颜宗之骨子里是瞧不起宋军的,号称西北第一战将的名将刘法率领五万大军,还不是被自己轻易剿灭,那个刘正龙的威名都是送人吹出来的,实际上怎么会那么厉害呢,种师道,种师中率领号称大宋最精锐的西军,最终十万大军还不是全军覆没。

    完颜宗之看到完颜宗翰一脸犹豫,就说道:“既然,你认为他们分兵是阴谋,那我们就不理会,坚持攻城好了,我们进攻太原城,宋军一定会回援的,野战,咱们金军天下无敌,没有什么可怕的。”

    攻城,完颜宗翰不是没有想过,可是上次惨败的阴影依旧笼罩在心头,他不愿意冒险。很显然,攻城又是一番恶战,会给刘正龙可趁之机,显然不是好的主意。

    不进攻,继续守大营的话,那就是选择了慢性死亡,宋军会挨个收服河东路的城池,最终金军大营就成了孤地,最终会被困死的,显然不可取。

    看来,还是要进攻,可是朝那个方向进攻,这点让完颜宗翰犹豫不决。朝阳泉发起进攻给的话,胜算很大,毕竟宋军只有一万骑兵。况且阳泉的东面是河北路,那里早就是金军的地盘,这里的确是不错的选择。可是,阳泉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势复杂,而且容易被进入晋中,忻州府的宋军夹击,一旦阳泉之战陷入胶着,那就容易被包围,出动兵马少了显然解决不了问题,可出兵多了,就预示着中军大营空虚,容易被偷袭。别看宋军的中军大营只剩下一万多,可是不要忘记了太原城内还要将近两万宋军。

    太原城内经过七次守城战之后,剩下一万士兵,可是迅速有青壮补充进来,而且都参加过守城战,保持两万军队成了常态。

    进攻阳泉显然不是好的选择,阳泉不仅地势复杂,而且当敌人异常的悍勇,几乎到了是人皆兵的状态,一旦侵入处处受阻,伤亡会很大。之前金军入侵河东路,之所以是势如破竹,主要是宋军望风而逃,老百姓群龙无首不敢,也不能反抗,可是现在就不同了,他们一定会反抗的。

    完颜宗翰还真的猜对了,刘正龙之所以派仇琼英去阳泉,主要是这个大美女的老家就在阳泉,而且阳泉地方弓箭社组织起来,最起码有四五万之众,这和当地人民尚武有关,在大宋朝境内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只要是有仇琼英率领,那么即便是金军进来三四万,都不不见得能讨到便宜。

    听完完颜宗翰分析无法出兵阳泉之后,完颜宗之问道:“那如果出兵忻州府呢?”

    “那就会遭遇宋军的重甲骑兵,肯定是一场恶战,另外朔州的数万骑兵就会迅速南下参战,除非我们出兵四五万以上,否则很难讨到便宜。”完颜宗翰知道刘正龙的战术是连环扣,不会轻易给自己机会的,而且表面上能看出来的机会,实际上都是坑,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那我们就出击晋中。”

    “我也算这么想的,可是出击晋中,和攻击宋军中军大营区别不大,他们太狡猾了,两支军队相距太近,当然了,出击晋中要比出击忻州府,阳泉好的多。”

    晋中府距离太原太近了,尤其是距离宋军的中军大帐只有几十里路程,骑兵半个时辰就可以杀到,袭击宋军的话,那么就可以把中军大帐的一万多骑兵引出来,顺利摧毁中军大帐,这个漏洞太大了,刘正龙这个大宋战神就看不出来?

    晋中是宋军最大的漏洞,这个漏洞太明显了,反而让完颜宗翰觉得不踏实,变得犹豫不决。

    不错,晋中的确是刘正龙挖的坑,故意摆下迷魂阵,他是抓住了完颜宗翰犹豫不决的心理,坚信这个家伙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兵晋中。

    完颜宗翰说道:“刘正龙是百年不遇的军事奇才,绝对会猜想到我们出兵晋中,他的布局按理说应该是滴水不漏的,为什么却偏偏在晋中露出这么大的破绽,这显然是一个陷阱,我们不要冒险。”

    宋军的四路大军之中,三路都被完颜宗翰否决了,只剩下吕梁了。

    吕梁,别说完颜宗翰,就是完颜宗之都不会选择进攻吕梁,要知道吕梁的西面就是西军,预示着再一次硬扛西军,那真正参战的部队就不是出击吕梁的一万骑兵了,顾及会有七八万,甚至更多的西军参战,顾及最终又是混战。

    虽然之前歼灭了刘法的五万大军,种师道的十万大军,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此时有刘正龙居中指挥,同时有骑兵参战,只要是西军不冒进,步步紧逼死死地缠住金军,来为宋军骑兵包抄赢得时间,那么吕梁就是金军最后的坟墓。

    算来算去,出击那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完颜宗翰有点泄气了,就在这个时候,斥候来报,说太原府有两千精兵出城去了宋军大营。

    这个时候,去宋军大营干什么呢?完颜宗翰顿时就想到了是运送粮食。

    瞌睡,有人递枕头,正愁不知道如何出兵呢,没有想到守城的宋军坚持不去下去,要借粮食,袭击运粮的队伍,总应该有必胜把握吧。正好,也可以趁机摸一下刘正龙的底细,毕竟之前的名望里面说不定有很大的水分。虽然完颜宗翰相信刘正龙是一代名将,可是他骨子里还是瞧不起宋军,瞧不起宋军的将领。

    还没有等完颜宗翰开口,完颜宗之就主动开口道:“末将愿意率领五千骑兵,袭击这支运粮的队伍。”

    “好,这次袭击,打得巧妙一点,如果宋军有伏兵,你就立刻撤回。”在完颜宗翰看来,即便是宋军有伏兵,五千骑兵回撤自保是没有问题的,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完颜宗之信心十足,压根没有把完颜宗翰后面的话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运送粮草的队伍最多就是三五千人,自己的五千骑兵一个冲击就可以结束战斗。

    两万石粮食,为什么最终做成了十万石的气势,刚开始,王潭刚开始不明白,可是装上车之后,这个家伙就算是彻底明白了,看来家兄和汉王之间有种默契,或许这就是顶级军事指挥官才有的默契。他现在明白了,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十万石的确不是小数目,两千士兵押运,七八千民夫推着小车缓缓地朝太原城走去,速度很慢,很慢。一路上,王潭不断地派士兵在四州查看,生怕遭遇金军的偷袭。

    偷袭是再正常不过的,十万石粮食对于太原城来说很重要,对于金军来说也依旧是很重要。

    就在运粮队伍距离太原城不足五里路的时候,完颜宗之率领的五千骑兵就杀到了,在他们到之前,宋军的斥候就已经发现敌人,可是只有两千步兵的他们只能选择放弃粮食拼命地朝太原城跑去,民夫四散奔逃。就这样把十万石粮食给丢弃了,这是一群败家子。

    完颜宗之还害怕上当,让士兵查看,发现却是是粮食,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往回运。要知道十万石粮食那么多,士兵们只能下马推着小车走,就这样也无法将十万石粮食一寸性运走。毕竟需要两个人推一辆小车,之前是七八千人运送,也就是三四千小车。五千金军最多运送两千五百车,其余的只能是丢掉。

    怎么办,丢掉了太可惜,最后完颜宗之下令运送不走的粮食全部烧掉。他知道自己袭击运量队伍,宋军很快就会反扑,这种情况下运送不掉的烧掉最明智。


………………………………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下不为例

    运送不掉的粮食烧掉真的明智么?

    当辆车被点燃之后,突然,接二连三的爆炸,顿时火光冲天,远在金军大营士兵都发现了,是完颜宗之出兵的方向。

    “完蛋了,上当了看样子这五千骑兵回不来了。”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火光冲天的火势,这让完颜宗翰知道上当了,可是他没有出兵援救完颜宗之的计划,因为宋军既然设下了埋伏,那么出兵援助只能是徒增伤亡,这种情况下冒险营救是很愚蠢的。

    愚蠢,完颜宗翰的确是很愚蠢,实际上刘正龙压根就没有派军队设伏,毕竟手下只有一万二千兵,出去设伏也不见得能沾光,搞不好大营还会被突袭。他算准了完颜宗翰不会出兵,所以也就没有设伏,只是让庞万春率领两千汉王骑掠夺战马,另外王潭的两千士兵也会加入其中。

    爆炸声响起的时候,两千汉王骑就冲杀了过来,之前逃走的两千宋军又杀了回来。

    汉王骑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杀戮金军,而那两千宋军的任务更明确就是抢战马。

    十万石粮食里面有八万是假的,里面是硫磺,硝石,是火药,是火油。顿时战场就变成了火海,被爆炸声惊扰的战马四散奔逃,成了宋军抢夺的对象。而那些已经从战马上下来推车子的金军被烧死无数,剩下的遭遇到汉王骑残忍的杀戮。

    最终只有两三百金军护送着完颜宗之逃了回去,其余不是被烧死,炸死,就是被汉王骑杀戮。王潭最终抢夺了三千多战马,也算是大获全胜。

    王潭本来是想把战马拉进太原城的,可是看到汉王骑及其不友好,就知道一旦发生冲突,这些骑兵是不会留情面的,最终乖乖的把战马送会汉军大营。

    汉王对于王潭的明智很欣赏,再次准备了两万石粮食,让庞万春率领汉王骑亲自押运,这次,很显然金军是不会拦截了。要知道,硬碰硬的情况下,硬扛两千汉王骑,即便是五千铁浮图都不见得能沾光,这就是汉王骑最霸道的地方。

    汉王骑,这支重金打造的,那个时代最精锐的重甲骑兵战斗力远远超过了铁浮图。有着轻骑兵的机动性,有重甲骑兵彪悍的冲击力,防御力,这点不是铁浮图可以比的。

    王潭回到太原城之后,把事情的经过详细给王禀讲了一遍,最后他说道:“当时就应该把战马运送回来,不应该还给他们。那些人自称汉军,已经不再自称为大宋金军,我看都成了汉王的私兵。”

    “幸亏你没有那么做,否则,你就回不来了,汉王麾下的军队纪律严明,属于汉军的战利品,擅自抢夺是死罪,不仅你,就连你的两千士兵都会被斩首。”

    “什么,汉王的手下会擅自斩杀两千士兵,难道不怕枢密院弹劾么?”王潭有点糊涂了,他不解地问道:“大哥,你怎么也称之为汉军呢?”

    “本来就是汉军,只不过外面人不愿意承认罢啦!”王禀白了弟弟一眼后说道:“汉王的军队从组建那一天开始,就没有拿过朝廷一分钱,可以说是汉王自己掏钱养的私兵,称之为汉军一点都不为过,汉军之所以战无不胜,和军纪严明是密不可分的。自汉王以下,无论何人,违反军纪一律处死,这是铁律,没有人可以违背。”

    “可,可,我们不是汉军呀!”

    “是不是汉军不重要,在汉军的理念之中,要么是汉军,要么是敌人,不论是金军,还是西军,大宋禁军都一样。只要是到了汉军斩杀的标准,就会毫不犹豫的斩杀。汉军损失两万石粮***心布局,缴获的战利品当然属于汉军,你擅自带回来,一定会被追杀的。”

    说到这里,王禀有点泄气地说道:“这两万石粮食,只是借给我们的,早晚都要归还,否则太原城就会成为汉军攻击的对象。别看我们击溃了金军七次进攻,可是汉军只要攻城,我们一天都扛不住。”

    “不会吧,汉军擅自进攻城池,那是不是等同于造反呢?”

    “是造反,不是造反,看朝廷怎么说,最终朝廷会默认的,这两万石粮食就是一颗烫手的山芋,拿到手上就甩不掉。”

    王禀知道,朝廷现在已经无力抗衡汉军,如果汉军以两万石粮食为借口进攻太原城的话,朝廷只能是默许,因为朝廷压根惹不起汉军。

    “我们能抵抗金军七次攻城,为什么扛不住汉军一天的进攻呢?”王潭有点不服气,毕竟他是大宋的将军,骨子里面还是向着朝廷的。

    王禀无奈地说道:“因为,城中的开支来自于八大家族,而且有几千士兵是八大家族的家丁。城中大大小小的头目都受过八大家族的恩惠,或者说都忠于八大家族,而不是忠于朝廷。”

    “大哥,那你呢?”

    “我不知道,也不想去考虑这个问题。”王禀无比失望地说道:“作为军人,我有守土之责,就是战死也不会让太原城落到金人手中。面对汉王,或许只有汉王,才能够对抗金军,朝廷是扛不住的,这点我比谁都清楚。”

    王潭有种说不出来的失望,眼前这个男人还是自己熟悉的那个大哥么,还是那个带领军民死守太原抗击金军的抗金英雄么?他无比失望地说道:“大哥,你这样做对得起朝廷么?”

    “对得起朝廷?”王禀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他十分愤慨地说道:“我们苦苦坚守太原城,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可是朝廷的旨意是什么,是将太原割让给金国,难道尊受圣旨,把太原府交给金国就是对得起朝廷?难得像种师道,刘法那样为国捐躯就算是对得起朝廷?我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我身为军人,有守土之责,宁可战死,也绝对不会丢掉太原城。汉王,的确不是正统,但是他绝对不会向金国卑躬屈膝,他只会血战到底,天下还需要这样的战神来守护,而不是畏敌如虎的赵家天子。当年的太祖爷也是通过陈桥驿黄袍加身实现龙飞九天的,试问他老人家对得起朝廷么,要知道周世宗可是他义结金兰的大哥,不照样从人家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皇位。”

    “大哥,你太令我失望了,你这样和乱臣贼子有什么区别。”王潭见说服不了哥哥,气冲冲地出去了。

    王禀看着弟弟的背影,心中一阵发凉。就在这个时候,以恶搞长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走了进来,用极其平淡的语气说道:“你弟弟太放肆了,这样下去会出事的。”

    王禀当然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了,这个时候弟弟的性命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他很无奈地恳求道:“还望特使给他一个机会,我用全家性命担保他不会出事。”

    “下不为例。”

    同一件事情,每一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想法也就大不尽相同。知府张纯孝是文官,和大多数文官一样,骨子里还是排斥刘正龙这种人,只不过,他为人处世非常的机动灵活,几乎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接受。

    在汉军出现在太原城下的时候,知府张纯孝就知道,这绝非是救援那么简单,他隐隐约约能够猜出来汉王的意图,只不过猜出来又能怎么样,现在很显然,汉王有裂土封王的意思,朝廷都没有办法,那自己能有什么办法呢?

    上奏,也只有上奏朝廷了,张纯孝知道汉王的狼子野心,可是苦于没有证据,这种莫须有的诬告,在朝廷哪里是很难通过的。况且现在朝廷也惹不起汉王,即便在知道汉王有可能裂土封王,那有怎么样,总不能去直接绞杀吧,况且一个文官手中没兵,怎么能够对抗手握重兵的汉王呢?

    忠君爱国是每一个文官的操守,可是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最先变节的依旧是文官,所谓的理由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江山社稷。一句话,真理永远在文官的那张口中。饱读诗书的张纯孝也不例外,倒不是他不忠于大宋王朝,而是他更加知道这个国家处于什么状态,不是一句忠君爱国就可以抵御外辱的。

    王朝更替那是一个站队的问题,可是外族入侵就牵涉到人基本的准则了。张纯孝有点心烦意乱,最终他还是选择连夜拜会王老爷子。

    王即对于张纯孝的到来,一点都不感到惊讶,相反好像很期待似的。他让侍女给张纯孝斟茶之后笑着说道:“张府君来到太原也六七年了吧,今天好像是第一次登门,真的是令王府蓬荜生辉呀!”

    “是晚辈失礼,没有早早地拜会前辈。”张纯孝知道王即不是怪罪自己,毕竟身为朝廷命官,冒昧拜会豪门权贵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情,自己没有来拜会也不能说是无礼。他端起茶杯轻轻地抿了一口,把茶杯放下后说道:“大红袍的浓郁,让人心旷神怡。看来,在整个太原府,也只有在老前辈这里才能喝得到呀!”

    “欢迎张府君经常来品尝。”王即知道张纯孝有话要对自己说,于是就先开口说道:“太原府来前朝龙兴之地,今日遭遇浩劫,如果不是张府君运筹帷幄,居中调度的话,恐怕这座城池要落到异族之手,生灵涂炭了。老朽代表城中百姓感谢府君的付出。”

    “如果没有老爷子的支持,王家的付出,就是十个张纯孝也守不住太原城呀!”张纯孝毕竟是文官,太过的话还是不好意思开口,只能在这里兜圈子。

    看到张纯孝不步入正题,王即准备帮对方一把,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听说朝廷的旨意是把太原府交给金国。府君您抗旨不尊,才换来太原府的不失。自古至今都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要知道官家就是君父,不知道是什么使得府君有勇气忤逆君父,难道你就不怕丢官么?”

    “武将有守土之责,文官更应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纯孝的脸上写满了坚定,他斩钉截铁地说道:“即便是杀头掉脑袋,本官还是会坚持原来的抉择,身为太原府的父母官,绝对不会拱手把太原城让给金人,如果城破了,那就让金军踩着我的尸体进城。”

    王即摇摇头说道:“可惜,河间府,中山府没有张府君这么好的命了,一个遵从圣旨打开城门后,知府,守备自杀殉国,一个因为抗旨,得不到朝廷任何支持,最终城破,全城被屠杀,好好的一座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堆尸如山,血流成河。哎,这些人坚持抗金,最终换来这样的命运。最终在朝廷的评语之中依旧是忤逆,是抗旨不尊。”

    相对于河间府,中山府而言,太原城的百姓无疑是幸福的。张纯孝心中异常的不平静,他很无奈地说道:“河间府,中山府和太原府一样全程上下,军民一心共同抵抗金军。区别是少一个王府,没有前辈您的支持,太原府也守不住。没有王家的坚毅,晚辈也没有勇气抗旨。”。

    “错,不是少一个王府,而是汉王的支持。”王即不准备兜圈子了,他语气坚定地说道:“大宋百万禁军,面对金国铁骑,可以说是望风而逃,溃不成军。短短一年时间,至少六十万军队折损,这可以说是国之不幸。如果没有汉王的话,京城都守不住了。试问守不住京城的情况下,太原府能守住么?”

    “是呀!汉王是大宋救世主,可惜朝廷那些相公们不那样想,而是认为汉王是乱臣贼子。真的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宁可割让三座军事重镇。金军用武力打不下来的城池,被他们大笔一挥就送给了金人,这样下去,真的不知道下一次金军南下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张纯孝终于说出来了内心压抑很久的话。他略微不满地说道:“那些浴血奋战的人就一个个白死了,连抚恤金都没有,连一句朝廷的肯定都没有,那些文官就知道争权夺利,就知道互相倾轧,就知道肆无忌惮地打击带兵打仗的武将,这样下去,大宋危矣。”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天子之怒

    大宋危矣,绝非危言耸听。

    王即看张纯孝说到这里了,于是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他不紧不慢地说道:“自陈桥驿之变以后,黄袍加身的魔咒就笼罩在每一位皇帝的头顶。宁可签下澶渊之盟,宁可给辽国,西夏岁币,也不愿意振兴禁军,不愿意让武将掌权。谁掌握军权,谁就离死亡不远了。大宋战神狄青,幸亏是遇见了千古第一仁慈的仁宗皇帝,如果换成现在的官家,搞不好早就满门抄斩了,哪里还会有后来的郁郁而终。在我朝,武将郁郁而终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归宿了。汉王,如果,不是汉王自己掏钱打造的汉军,那么在京城的时候,汉王的脑袋早就落地了。”

    说到这里,王即压低声音说道:“据传说,官家给康王了一道秘旨,只要是接触太原府之危,驱赶金军之后,就会秘密处死汉王。”

    “啊!秘密处死汉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张纯孝的消息闭塞,不太了解京城的变动,整个人都被这个消息雷倒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擅杀汉王,等于是挖了大宋的基石,金军再次南下的时候,大宋必亡。

    “因为,你们抗旨不尊,在官家看来,这些都是受汉王的鼓动。朝廷的旨意不如汉王的影响力大,这是朝廷最大的禁忌,朝廷怎么会容忍汉王存在呢?”王即这番话,其实都是自己编造出来的,像官家给康王秘旨的事情,连汉王都不清楚,他怎么会知道呢?

    “保家卫国,反而成了朝廷最为忌惮的地方,难道大家都打开城门迎接金军进城,才叫忠君爱国么?”

    张纯孝的满腔热血终于被王即点燃,他拍着桌子说道:“天下不是赵家人的天下,天下是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