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恶霸-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灵素知道汉王已经做出来了最大的让步,为了天下苍生,自己也只能这样做了,至于赵家,也只有太上皇对自己恩重如山,至于赵桓,赵构,呵呵,他们的命运交给上天吧。
幸福来得太突然,皇位触手可得,这个幸福朝出了康王赵构的预期,如果不是亲耳听见,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林灵素不远千里跑到杭州,他对赵构说道:“太上皇的意思身边罢黜天子,由你来即位。希望你即位之后振作起来抵抗金军南下,可以善待你的子民,可以和汉国和平相处,不能为难汉王。”
“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和汉国和平相处,为什么不能杀掉汉王?”康王赵构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他冷冷地说道:“刘正龙和孤有深仇大恨,不杀他,孤誓不为人。”
林灵素早就猜出来康王是这尿性,也明白汉王担心什么,他冷冷地说道:“太上皇有很多儿子,殿下并非唯一的选择,您好自为之吧。”
看着林灵素离去的身影,康王赵构沉默了,是皇权重要,还是男人的尊严重要,他一时间难以抉择。
隐藏在幕后的燕北卿走了出来,他轻声地说道:“殿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能够抵制金军南下,即便是你杀掉了汉王,江山你也坐不稳呀!”
康王身边唯一的高手就是这个神秘莫测的燕北卿了,他对于这个忠心耿耿的部下还是十分在意的。这次,很显然燕北卿说的也没错,不当皇上,怎么对抗汉王呢?
“金军真的会二次南下么?”
“一定会的。”燕北卿的语气很坚定,他不假思索地说道:“本来上次金军南下就是打谷草,捞一笔就行了,可是没有想到宋军竟然望风而逃,溃不成军。大宋天子贪生怕死,用五百万贯,外加河间府,中山府,太原府来买平安。这就给金国看到了侵占大宋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燕北卿沉默了很久接着说道:“官家和金国签署了共同进攻汉国的协议,而金国并没有勇气灭掉汉国,确切来说没有灭掉汉国的实力。这种情况下,金国更愿意和汉国联手瓜分大宋。”
康王这个时候沉默了,燕北卿知道下面的事情就和自己无关了,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他分的很清楚。
这一夜,康王失眠了,也正是这一夜,康王赵构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第二天亲自拜会林灵素,答应全部条件。
在送走林灵素之后,康王对燕北卿说道:“加大对风波亭的投入,孤王要一直战斗力超过皇城司的队伍。”
“遵命。”
康王赵构离开杭州,并没有直接去京城汴梁,而是携同康王妃一同去帝京拜见汉王。
虽然结婚之后从未同房,但是康王赵构依旧对外表现出来和康王妃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并不是虚伪,而是现实需要,在没有足够的能力扳倒汉王之前他永远要尊重康王妃,尽管夫妻之间没有一点感情可言。
康王妃对于康王多少是有点内疚的,因此也十分乐意配合对方,为康王争夺皇位贡献自己有限的力量。
康王赵构这一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带着康王妃去帝京,要知道如果没有康王妃,就他一个人去帝京的话,想再离去就难了。
弄巧成拙,康王赵构觉得自己去帝京主动示弱可以麻痹汉王最终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汉王是穿越来的,越是这种示弱,越让康王感到不安,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放心让这样的野心家接替赵桓当大宋皇帝呢?
康王妃的万般温柔最终融化了汉王磐石一样的心,最终还是给了康王最后证明自己的机会。
汉王把汉金之间得到协议给康王看了,他冷冷地说道:“看到没有,金国的野心就是要灭掉宋国的,你们的皇帝陛下却傻不拉几的想要联合金国来进攻我们大汉。现在,我现在问你一句话,你是想什么时候登基称帝呢?是这次回去就登基呢,还是等金军再次兵临城下,等着天子赵桓禅让呢?”
“全凭老师吩咐。”在看完那个协议之后,康王赵构坚信汉王没有必要欺骗自己,以金国现在的状况联合汉国是最现实的可以轻松灭掉宋国,最终扩充实力,到一定的时候和汉国决战。而不是愚蠢到和汉国死磕,让宋国坐收渔翁之利,要知道金国和汉国的实力是半斤八两,谁都没有足够的把握灭掉对方,这种情况下,谁先挑起战争,谁先走向灭亡。
普天之下,只有天子赵桓已经朝廷那群蠢货才会坚信金国会愚蠢到和汉国死磕。现在看来,太上皇决定废掉天子赵桓是正确的决定,康王赵构为了皇位,为了赵家江山,他愿意忍辱负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康王跪在地上,用无比崇拜的目光注视着汉王,他小心翼翼地说道:“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允许大宋旁落到金人之手,为了这个使命,我愿意除掉天子。”
“你真的愿意担负杀兄弑君的罪名,那可是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污点,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
第三百一十七章 最高机密
杀兄弑君这可是要背负千古的骂名,这让康王赵构十分的头大,可是他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想要继承大统,力挽狂澜,那么付出再大的代价都值得。
康王语气坚定地说道:“我愿意除掉赵桓。”
“没有那么简单的,赵桓给太上皇下了慢性毒药,最多一年太上皇就会驾崩。一旦你登基,恐怕这个恶名,你也跑不掉。”
刘正龙不会让赵构舒舒服服地登基的,要让这个家伙承受最难承受的煎熬,这个家伙能不能当皇帝,就看这一关了。
康王妃在洞房花烛夜被别人占有,这个奇耻大辱,康王忍下来了,杀兄弑君的罪名康王也担下来了。可是弑杀君父的罪名太重了,康王赵构真的背不起。
刘正龙一点都不着急,他冷冷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康王,不紧不慢地说道:“朕去休息了,希望明天我们见面的时候,你能有最终的答案。”
康王知道汉王去康王妃的房间,一想到那种事情,他就心如刀绞。这种奇耻大辱让赵构有种去死的冲动,可是自己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愁也就不用报了。
弑杀君父的罪名,不是汉王挖的坑。现在太上皇还不到五十岁,可以说一旦死了,外界的阴谋论就会扶摇直上。等太上皇死的时候,官家赵桓已经死去很长时间了,很显然这个黑锅赵桓是不会背的。至于汉王,那就更加不会背黑锅的,黑锅注定是要有人背的,很显然赵构就是这个人。
这个黑锅谁背比较合适呢?赵构是不愿意背,他知道今天晚上,自己必须要找出来替罪羊,否则这个黑锅自己背定了。
苦苦挣扎了一个晚上之后,康王赵构终于打定主意。
战争的大幕什么时候开启,汉王也把握不准,不过有一点他可以确认,那就是只要是大汉不出兵,金国就不会主动挑起战争,至于京城那边的事情,既然交给吴用来管,那就不需要理会了。
看着地图,刘正龙就陷入了沉思,金国出征宋国的时候,汉军应该从哪里下手呢?一旦汉军出手,就一定要快狠准,必须在金军向汉国全面开战前占据要害位置,要不然汉金大战会相当的被动。
军事会议,靖康四年正月十九日,帝京,龙腾殿,大汉帝国最高机密的军事会议正式召开。
这一次,四大步兵集团龙骧兵团,龙威兵团,龙战兵团,龙震兵团的兵团长全部到位,神秘面纱终于揭开。骑兵的军长们也如数出席,这一战事关大汉未来的国运,汉国军方重要将领都来了,大家都等待着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龙骧兵团的兵团长是曹家子弟曹追,此人一直不显山露水,可却是一流的步战统帅,擅长攻城战,这在汉军之中的确是难得的人才。也算曹家这个大宋第一功勋世家最能够拿得出手的人才了。
龙威兵团的兵团长是王后潘韵的叔父,潘妃潘锦的父亲潘景,他是汉军之中唯一的一个大宋朝的右卫大将军。
潘景出任龙威兵团的兵团长并不是因为是国丈的身份,也不是因为他是右卫大将军。而是潘景的确是合格的军事统帅,当然了他擅长的不是率军出征,而是留守家园。
龙威兵团的五万步兵和一万汉王骑构成了帝京的防御,潘景的任务就是捍卫帝京的安全。出征,潘景的确有很多不足,可是拱卫帝京,那他的确是一流的。
龙战兵团的兵团长是高琛的弟弟,神枪高宠的父亲高琦,步兵很难野战,毕竟遭遇骑兵的时候步兵很吃亏,可高琦却是为数不多的野战高手。要知道大汉军制之中有一个很特殊的约定,那就是进攻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助,而防守则是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况且兵团长的级别高于骑兵的军长,在野战的时候,高琦可以指挥骑兵协同作战。
龙震兵团是的兵团长石之是石家家主石谊的亲弟弟,四大兵团之中,只有龙震兵团之中有一支一万人的火焰军,装备最先进的火器。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之后,刘正龙发现火器现在还不是很成熟,装备骑兵威力很小,于是火焰军就变成了步兵。至于骑兵的火焰军什么时候装备,要看火器的发之情况了,如果条件不成熟的话,骑兵今后再也不会组建火焰军。
众人在下面小声议论着,虽然没有明确的开战消息,但是大家也知道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绝对会有大事情发生。大家都是军人,都渴望为汉国抛头颅,洒热血,为大汉开疆拓土,希望自己可以裂土封王。
等汉王刘正龙出席的时候,众人参拜。
“众卿家平身,今天请大家来只要是说一下三件事情。”
汉王刘正龙身上的霸气越来越强,那种王者气息,让下面的将军们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杀向战场。
汉王刘正龙见将军们落座之后就开门见山地说道:“金国入侵中原,险些造成大宋覆亡。归根到底还是大宋初期杯酒释兵权的恶果在现在的体现。战神狄青郁郁而终,那还是摊上了千古圣君仁宗皇帝。如果在当今天子的手中,顾忌就是死都会背上恶名。今天朕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只是想对大家做出一个承诺,大汉没有杯酒释兵权,也不会让下一个汉神郁郁而终。”
“万岁,我主万岁。”
在场的都是武将,当然明白主上这样说是什么意思,把大宋禁军羸弱归结到是杯酒释兵权,表明什么,大家更清楚,在这个时候,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上阵杀敌。
等众人安静下来之后,汉王刘正龙说道:“那只是开胃菜,下面我们不如正题,今天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宋即将迎来剧变,康王赵构会在太上皇的支持下,掌控朝局。不管赵构会不会谋朝篡位,大宋都将迎来剧变,这次的剧变对于我们大汉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做出来相应的调整。”
这下子众人中间炸开锅了,毕竟之前大家还是大宋的臣子,对于宋国朝廷的剧变怎么能不在意,这毕竟和自己息息相关。
“大宋剧变,就预示着金军将会再次南下,大战也就将要拉开序幕。金军有没有勇气向大汉发起战争,朕不知道,但是朕知道一点,那就是我们会为宋国抵挡金军南下,所金宋大战,我们才是主力军,我们汉军要正面硬扛强大的金军,大家有没有信心战胜金军?”
“汉军无敌,横扫天下,汉军无敌,横扫天下。”
将军们不断地高喊,汉军无敌,横扫天下,最后开始喊汉王万岁,汉军万岁等口号。
刘正龙做了一个压手的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他紧接着说道:“朕知道,让你们为宋国而战有点强人所难,让你们不舒服。可是朕要告诉你们,宋国的子民也是朕的子民,朕怎么会允许他们饱受战火煎熬呢?你们不是为赵家而战,而是为我们的民族而战。今天大家畅所欲言,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顾虑都说出来,等离开这里之后,今天的会议就成了最高机密,任何人泄露,都会被推向军法部。”
说到军法部,刘正龙就解释道:“军法部是即将成立的一个部门,所以违反军纪的军官,士兵都会送进军法部来裁定是否有罪,应该如何惩罚。这是一个脱离与于刑部,大理寺的部门,只为军队而生。”
历朝历代都没有军法部这种部门,不管是藩镇割据的大唐,还是文官掌权的大宋,都没有专门朕对军人的部门,这次成立军法部,对于将军们来说是好事,最起码有问题之后,不会交给文官来处理了。
武将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军法部的意义所在,只是觉得是军队内部的事情,所以大家都举双手赞成,之后大家就会明白,军法部就是武将们头顶上的紧箍咒。
眼见武将们对军法部十分的拥护,汉王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接着说道:“紧跟着会成立情报部,后勤部,装备部。这四个部门的部长等同于唐代三省六部制时的尚书,只是名字叫部长,大家明白么?”
“明白。”武将们早就习惯了汉王国的官制,就是部门后面直接加个长,这样叫起来朗朗上口,也方便下面的人执行长官命令。
三省六部制的尚书都是正二品的朝廷大员,历来都是文官的专擅,现在一下子出了死格部长都是武将,这让下面的武将们一个个热血沸腾,尽管知道这么重要的职务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但最起码说明大汉以军武立国,武将们拥有远远超过文官的地位。
武将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大战的到来,四部的部长不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但是有奔头了,只要是积累军功,早晚都会有机会,这四个部长的位置是为武将预留的,预示着在场的都有机会。
也难怪汉王会这么做,大汉的文官太少,况且现在不是定国安邦的时候,是战争的非常时期,军武立国是大汉的根本,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汉王说道:“军法部,情报部,后勤部,装备部的四部部长由四大家族的家族兼任,潘家执掌军法部,曹家执掌情报部,高家执掌后勤部,石家执掌装备部。副部长分别由没遮挡穆弘,入云龙公孙胜,陶宗望,轰天雷凌振出任,下面就由他们四人来讲一下四个部的职权范围吧。”
军队最重要的四个部门的最高长官由四大家族执掌,这是当初汉王和四大家族约定的,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想要成大事,离不开四大家族,想要马儿跑的快,就一定要喂好草,要不然是会出乱子的。仅仅依靠婚姻是维持不住长久关系的,利益是至关重要。四大家族可以说把身家性命都搭上去了,没有利益如何驱动呢?
况且,汉王说过不会杯酒释兵权,那总不能是一句口号吧,必须落实到实处,不允许功勋集团插手行政事务,军队则成了四大家族的自留地,当然了四大家族也的确是人才济济,不是依靠汉王照顾上位的,更多还是自身的强大。
没遮挡穆弘很早就投奔汉王了,和弟弟穆春全力以赴招募,训练新军多年,一向以铁面无私著称,出任军法部副部长再合适不过。
穆弘出列之后瓮声瓮气地说道:“主上对臣信任,让臣出任军法部副部长,臣很荣幸,今天就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军法部的职权范围,从下面的士兵到上面的将军都在军法部的审查,管理范围,在军法范围内就一句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军法部包含的范围太广了,尽管简单讲一下,穆弘也讲了足足有一刻钟,他讲得很累,毕竟这不是武人的专长,讲起来累很正常。武将们听得却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在这个时候,大家才算是知道军法部是头顶上的紧箍咒,就算你是大闹天空的孙悟空,上了紧箍咒,也休想胡作非为。
那些梁山上过来的武将们明白,汉王国不是梁山,汉王也不是松江。在汉国没有什么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空口号,也没有所谓的兄弟情谊。梁山上就是一盘散沙,说白就是一群没有约束的草寇。想要在汉国立足,就必须按照找军法部的约束行事,不能胡作非为,不能触犯军法,这既是紧箍咒,也是保命护身符。
“臣等谢主隆恩,今后一定以军法为行为准则,如有违背,愿意接受惩罚。”。
公孙胜,吴用,朱武,卢俊义,林冲,穆弘,穆春,陶宗望,燕顺,燕青,李俊,阮氏三雄,张氏两兄弟等几十个梁山上下来的将军们跪在地上,三跪九叩,咬破中指立下血誓,誓死遵从军法,如有违背愿意接受处罚。
从一群草寇走向朝堂,手握重兵,需要有一根准绳进行约束,毫无疑问军法部的成立,对于梁山这群将领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对他们的人生非常有意义。
………………………………
第三百一十八章 军武立国
梁山草寇的转变,对于汉王来说至关重要,这群人都是双刃剑,用好了各个都是好汉,上战场就可以奋勇杀敌,为汉王国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在所不惜。用不好,就是军队的毒瘤会造成军纪涣散,一盘散沙,会把整个汉军拖垮,最终变成草寇。
想要整肃军纪,不是借用几个人的脑袋,说几句大义凛然的话,几句兄弟情深,忠孝仁义的话就可以解决的。这点晁盖不明白,宋江不明白。可是志在君临天下打汉王,怎么会不明白呢,这就是军法部的意义所在。
梁山众将领立下血誓拥护军法部的时候,汉王面无表情,也没有让众人起身的意思,啊好像这一切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徐宁,庞万春,王寅,岳飞,牛皋,董先,张宪,山士奇,石宝等将领们也纷纷跪下立血誓。骄兵悍将战场上英勇无敌,可是对于国家来说始终都是不稳定的因素,这些将军们立下血誓,就是为了整肃军纪,这才是大汉军武立国的开始。
汉王依旧没有表示。
折可求,曹追,潘景,石之,高琦这几个重臣在这个时候有点坐卧不安了,即便是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汉王是什么意思,大汉是以军武立国,军人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大宋是天壤之别,但是不代表军人可以为所欲为,不代表大汉允许唐代末年藩镇割据的局面出现。甚至连大宋西北将门的情况都不允许出现。
军人至高无上的前提是在军法部的约束之下,在这个时候,身为军法部部长的潘景算是明白了,军队最重要的四个部门表面上是交给了四大家族,但是四大家族并不能为所欲为,想要在汉国生存下去,首先是要接受军法部的约束,否则,即便是皇后,皇太子都出身在潘家,依旧有被连根拔起的可能性。
把规矩摆在前面,权力也无限的下方,等于是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吃。总比赵匡胤无耻的杯酒释兵权好,这点潘家是受害者,潘景最终选择了屈服,他能理解汉王的心情,换作自己做君王也不会允许军武另加在皇权之上的。
“臣潘景身为军法部部长,同时做为潘家子弟,向陛下表态,潘家自家主到下面子弟,无一例外都会拥护军法部,在军法的约束下行事,如有违背,一定军法行事,绝无偏私。”
潘景跪在地上,他知道这一跪对潘家的未来很重要。要不然未来潘家有了太子,皇后,潘家的日子就更难过。外戚专权向来都是皇家大忌,这点潘家是清楚的。
眼见潘景跪在地上表态,汉王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这种情况下曹追就坐不住了,一直以来曹家并没有为汉国贡献什么,可是汉王依旧给曹家足够的尊重,给予潘家同等的待遇,虽然皇后,皇太子都出身潘家,可是皇贵妃是给曹家预留的,要知道汉王还年轻,最起码三十年内不会改变什么,说白了一切皆有可能。
曹家的权力如果不能被约束的话,那么要么最终走向现在汉王走的道路,要么就会被连根拔起。曹家没有问鼎天下的实力,也没有君临天下的枭雄,如果硬扛的话,对曹家没有好处。况且,潘家已经表态了,留给曹家回旋的余地不多了。
曹追沉思了许久之后跪倒在地,他接连叩头,十分严肃地说道:“臣身为情报部部长,曹家子弟,在这里向陛下乃至于大汉王国五十万军队表态,曹家自家主到下面子弟无一例外,拥护军法部,拥护军法,如有违背,军法行事。”
石家向来都是紧紧跟随在曹家后被的,一百六十年来一向如此,今天也不例外。连曹家都低头了,石家还有什么坚持的。石之跪倒在地表态,石家上下无一例外愿意接受军法约束,誓死捍卫军法部。
高家尴尬了,不过高琦并不是什么顽固派,他为了自己的女儿,最终也选择了屈服。这个时候,最尴尬的就是折可求了,他代表的是西北将门,这一跪,就等于关闭了西北将门投靠汉王的大门。当然了,汉王也没有看上西军,并不认为西军能对汉军造成什么为威胁。
如果不跪是什么后果呢?折可求想了很多可能性,最终他还是选择将来为大宋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