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恶霸-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斗结束了,萧一带着四大战队成员离去,金狼卫留下来帮助康王善后。
天子赵桓终究是贪生怕死之辈,最终选择了退位,传位给皇太子赵谌,康王赵构出任监国摄政王。
靖康之乱悄无声息地结束,四大家族成员在四大战队掩护下撤离京城,汉王府的所有人员也罢离开了。
朝中的文臣武将并没有做任何反抗,看来这段时间太上皇和下面大臣沟通的不错。基本上大家都接受了天子赵桓退位的事实,这些文臣基本没有什么操守。至于武将,四大家族都走了,群龙无首,当然不会反对了。。
不知道为什么,在当上了摄政王之后,赵构就后悔了,觉得自己中计了,应该选择第二个方案,直接发动宫变,那样自己就可以顺利登基了,现在倒好,是监国摄政王,可毕竟不是皇帝,早晚都要从侄儿的手中把皇位夺回来,史书上又会怎么评价呢?
挖坑,最擅长挖坑的当属智多星吴用,这个家伙给赵构挖了一个天坑,让赵构跳进去了,想出来,没有那么容易。
………………………………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赵构,背锅侠
赵构,背锅侠。
靖康四年(公元1128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康王赵构逼迫天子赵桓传位给太子赵谌,这次的靖康之变,带给了大宋难以估量的影响。
汉王刘正龙宣布承认大宋新皇帝赵谌的合法地位,同时也宣布大汉不再是大宋的藩国,双方平等。
靖康四年,六月二十六日,帝京,汉王正式称帝,国号大汉,年号神龙。
神龙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大汉天子刘正龙龙巡西京洛阳,二十万骑兵正式进驻洛阳,并且撕毁汉金互不侵犯条约。神龙元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监国摄政王赵构杀死幼主赵谌,正式登基,年号建炎,史称宋高宗。
汉国最大的报纸大汉雄风报纸上正式谴责赵构弑兄,杀侄,篡位。
神龙元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太上皇赵佶病逝,大汉雄风报纸上刊登汉王署名文章,谴责大宋天子赵构毒杀太上皇赵佶,两国报纸展开论战,两国正式绝交。而一向磨刀霍霍的金国终于做好了南侵的准备,目标正式对准内忧外患的大宋,大战,一触即发。
神龙元年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离奇逝世。
完颜宗望的离世使得金国南下侵宋的计划推迟,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加封完颜宗望为魏王,算是对这个战功赫赫的二太子一生的肯定。
听到完颜宗望逝世消息的时候,韩烈激动的险些从床上蹦下来,他没有办法形容现在自己的心情。当初柴进说完颜宗望会死去的时候,韩烈还以为那只是外交手段,可是没有想到这一切竟然发生了,可为什么汉国人知道完颜宗望死亡时间呢?
“莫非汉王是神仙下凡不成?”韩烈内心之中对汉王油然升起了崇拜之心,同时内心也多了一份恐惧。
完颜吴乞买秘密接见韩烈,他笑着说道:“看来汉国真的有高人,真的不知道他们是算出来二太子之死,还是他们一手策划的。不过,不管怎么样,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被有利的,就看下一步我们如何谋划了。”
“陛下,你不觉得事情有蹊跷么?”
“什么意思?”
完颜吴乞买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没有想那么深,那么远。
韩烈很无奈地说道:“宋国内乱,二太子离奇逝世,这真的是巧合么?好像一切都在汉王算计之中,这也太可怕了。而且这背后应该还有不为人知的东西,按理说,我们两国有约定,应该联合协商共同出兵宋国的,可是为什么汉国要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呢?”
“对呀,的确不合逻辑,这究竟是为什么,你抓紧去汉国帝京一趟,搞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搞不清楚汉国真实的用意,就不能盲目的侵宋。”
现在完颜吴乞买已经有了私心,不仅仅是要侵宋,还要想办法扶自己的儿子完颜宗磬上位,很显然这其中还要有很多准备,可这其中要汉国的配合,否则太祖一系是不会允许蒲里虎上位的。
完颜吴乞买迷恋汉文化,尤其是皇储制度,简直有点走火入魔,他一直疼爱嫡长子蒲里虎,也一直希望能够在自己百年之后,由儿子登基,而不是传位给弟弟完颜斜也。这里面不仅仅是父子相传的私心,还有一个不能对外言传的秘密,那就是他希望自己可以长命百岁,等自己归西的时候,现在的皇储完颜斜也也老态龙钟了,这样的皇位相传不利于大金稳定,主少国疑,主老国殇,这个道理在汉家江山的传承中出现太多,太多了。
为了自己能够长寿,为了大金江山永固,世代相传,完颜吴乞买决定改变皇储制度,不仅仅为了自己的儿子,更为了大金江山。
完颜吴乞买是一个极其有远见之人,看到了现在的皇储制度最大的弊端,皇兄完颜阿骨打称帝的时候,自己已经是二号人物,有足够的威信,使得下面人和自然拥立自己这个皇储继位。如果没有云州之战的话,自己去世皇储完颜斜也即位也是没有问题,毕竟是大金都元帅,手握重兵,威信极高。可是云州大战,尽管歼灭十三万西辽军队,可毕竟劳师动众没有拿下云州,换句话来说没有给大金带来战利品,这就让金国贵族对完颜斜也产生不满情绪,这种情况下完颜斜也继位就会出现不稳定因素,当然了这些都是完颜吴乞买自己在找借口,为儿子登基好借口。
在韩烈即将离去的时候,完颜吴乞买说道:“你这次出使就恭贺太子加冕为借口,郑重其事地出使,私底下问一下皇储的问题,看他的大限是什么时候,有没有提前的可能性。”
“臣遵旨。”韩烈觉得好笑,皇帝陛下竟然把大汉天子当成神棍了,不仅要算出来完颜斜也的大限是什么时候,还要想办法让完颜斜也提前死,这种荒诞的事情竟然从英明的陛下口里说出来,如果传出去一定天下哗然。
大汉太子的出生是大汉国重要的事情,潘家先后嫁到皇宫六个皇妃,仅次于赵家,呵呵,没办法赵家的都在西京洛阳,被宠幸二十几个,那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对是伟大的壮举。太子刘昊天满岁就是太子加冕礼,足见大汉天子对太子的重视,也算是完成对潘家的承诺。
不仅金国派使者前来,宋国,大理,正在和西夏交战的吐蕃,正在遭受金国侵犯的高丽,西北的西域诸国,倭国,安南诸国都派来了特使,来恭贺太子加冕。
依照大宋体制,基本上都是在加冕太子之前先进行王位的加封,可是大汉却没有这个规矩,皇长子刘宸加封为秦王,皇次子刘桢加封为晋王,皇三子刘乾加封魏王,皇四子刘奕加封为赵王。皇五子刘智加封为周王,而皇六子刘昊天为太子。现在大汉天子只有六个皇子,表面上看后宫一片祥和,可实际上暗潮云涌,看不见的争斗逐渐拉开。
由于皇长子刘宸的母亲是西夏郡主李青萝,情况比较特殊,在皇宗司力争下,皇长子刘宸交给皇后潘韵抚养,这就给后面的夺嫡之争埋下了伏笔。
皇宗司本来应该是刘家有威望的长老出任司主的,可惜刘正龙这个穿越者在这个时代压根就没有亲戚,最终在处于制衡四大家族目的的情况下,刘正龙力排众议让贵妃柳如烟的父亲柳阚出任司主。
柳阚是一个极度有野心之人,柳家一直做为三大财阀之一,在大宋朝中却没有丝毫地位,这就成为柳家上层人物的心病。尤其是在柳明峻跟着刘正龙发大财,最终柳家成为三大财阀之首,财富仅次于刘正龙位列天下第二的时候,身为柳家家主的柳阚野心就上来了。
刘正龙迎娶柳如烟之后,柳阚正式从柳家老爷子手中接过家主之位,从此这个野心家就开始有自己的谋划,可以说为了汉帝国贡献了所有的力量,上百个柳家子弟在为汉帝国商业运转做出巨大得到贡献。
柳明峻这个昔日汉天子刘正龙商业上的伙伴,最终成为大汉帝国财部长,掌握大汉财政大权,一时风光无限,成为大汉帝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大汉帝国的体制参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又做了巨大的变革。文臣所在魁星阁,组建大汉资政堂,武将所在麒麟阁,组建铁血堂。两者之间互不统领,有需要协调的时候,就去紫薇阁,而紫薇阁是大汉最高的立法机构,同时也是司法机关。
资政堂,铁血堂,紫薇阁三个互相不统属的机构是大汉最高权力机构,以军武立国的汉国的三省是这样设立的,也算大汉特色的三权分立分别是,行政权,军权,司法权。
资政堂是有七位大学士轮流主持会议,各司其职,互补统领。每月轮换一次,负责主持会议,七人之间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当然了有威望,年资之分,毕竟要有官家礼仪。
七位大学士同时还是七个重要部门的部长,只不过只是兼任,并不直接管理,真正掌权的是副部长。
大学士赵鼎负责吏部,这是七部之首,威权最终,组建大汉天子对他的信任。这也是赵鼎多年来为大汉付出做出贡献的肯定,出身寒门并非豪门,也给天下文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赵鼎是天下士子的代表,吸引更多的文人前去汉国谋求出路,在汉国吏部考核合格的士子都会得到锻炼得到机会,最终走向仕途,这点要比宋国不知道开明多少倍。
大学士宇文虚中出任国情部部长,这是一个全新的部门,负责汉国与各国的外交事宜,同时监管大汉的海外事业,有海外宣抚职责,是大汉对外开疆拓土的部门。
大学士潘旭出任国土部,大汉境内所有的矿业,国土,交通,远洋以及海外矿业等,海外勘察等,现在看起来很普通,将来会成为终多部门之中最重要的一个。
大学士王宿出任政教部,此部门负责全国的教育,科举,同时还兼具官员的培训,武将,司法人员的培训,是唯一一个和铁血堂,紫薇阁有关系的部门。
大学士胡寅出任礼教部,此部门具有礼部大部分只职能,同时兼管宣传方面事宜,把宣传抬高到这个高度,在当时实属罕见。同时还监管钦天监等。
大学士高琛执掌地政部,主要是出于地方民政事务,把之前户部的一部分职能接收过来,同时处理社会保障,地方官员的管理,兼具一部分吏部职权。同时兼具农业相关的事宜,关系到国计民生,物价的调控等。
大学士曹志负责战略发展部,这是一个直接向天子负责的部门,副部长由石俱出任。
大汉的体制,外界看不懂,甚至在很多事务的对接上出现很多不适应,不过诸国不得不承认,大汉行政运转要比其他国家顺畅的多。
宇文虚中第一个接见的是来自高丽的使者金知焕,按理说金国现在大举进攻高丽,这个时候,出于避嫌的原因,大汉应该不接见金国使者的,可是大汉天子指令宇文虚中分别接见高丽正使金知焕,副使妙清。
高丽国面对前所未有的劫难,随时都有亡国的可能性,国主王楷好小,权力在皇太后顺德宫主,国丈李资谦手中。现在金国大举入侵,已经占领了高丽大半国土,要不是高丽地势复杂,不利于金国骑兵驰骋的话,高丽早就亡国了。
大汉天子称帝的时候,高丽的使者就出发了,可是由于距离太远,到了帝京的时候,就成了恭贺太子加冕。
宇文虚中看到礼单不由得笑了,看来天子有寡人之疾是名扬天下,高丽竟然送来了顺德宫主的双胞胎妹妹李晓芳,李晓莉,除此之外还有十二个能歌善舞的高丽舞姬。连千年高丽参以及很多高丽国宝都在礼单之中。
宇文虚中收下礼单之后不紧不慢地说道:“鄙人代表天子,太子感谢贵国国君,顺德宫主以及国丈对大汉的友好,感谢你们来恭贺太子加冕。”
客气话,都是客气话。金知焕用极其蹩脚的汉语说道:“高丽自古都是中原的藩国,来恭贺宗主国太子加冕是高丽国的荣幸,国丈,宫主,国君都十分重视这件事情。”
“高丽不是宋国的藩国么?来到我们大汉,不怕宋国不满么?”。
宇文虚中的脸上带着笑容,只不过笑容的背后是莫大的讽刺,金知焕知道不是讽刺高丽,也不是讽刺自己,只是在讽刺大宋。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大宋,呵呵,骨肉相残,弑兄杀侄,有伤风化,成何体统。我们高丽尊崇强者,尊崇正统,大汉才是天下正统,大汉天子才是天下共主。我们高丽愿意做大汉的藩国,国君对大汉称臣。”
“晚上,准备了家宴,还望贵使出席。”宇文虚中的语气斩钉截铁,压根没有和对方商量的意思,下面的话没有说,其实就是宣布会谈结束。
………………………………
第三百二十三章 妖僧妙清(上)
金知焕听出来了对方不愿意深谈,可是一旦这次不谈下去,家宴就更加难谈了,他面露难色说道:“宇文大人的家宴,鄙人一定参加,只是这次出使,还有任务没有完成,所以。”
“任务?还有什么任务,不是来朝贺我大汉太子加冕么?”
宇文虚中面露不悦,他冷冷地说道:“我大汉天子登基时,没有昭告天下,贵国不来朝贺也就罢啦!现在太子加冕,昭告天下,贵国竟然不是诚心来恭贺,难道想寻衅滋事不成?”
“不,不,我绝无此意。”金知焕知道不能兜圈子了,直接很艰难地说道:“金国铁骑在高丽肆虐,高丽王国朝不保夕。在这种情况下,依旧派外臣前来恭贺贵国太子加冕。这次来是为了朝见大汉天子,希望大汉为我高丽国作主。”
“你的意思是,让大汉天子派兵去保护高丽,驱逐金军?”宇文虚中的语气异常的冰冷,他不耐烦地说道:“好大的胆子,竟然要指挥我们大汉天子为你们高丽行事,简直是无法无天。”
金知焕知道宇文虚中是虚张声势,并不能代表大汉天子的意思,要是大汉天子是这个意思的话,就不会理会自己这个高丽国使者了。
可是如何化解尴尬的局面呢,要不然这个会谈就进行不下去了,对于大汉来说理会不理会高丽都无所谓,毕竟为了高丽得罪强大的金国不划算。可是对高丽来说,没有汉国的援助,注定会亡国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化解尴尬的局面,金知焕只能把准备递交给大汉天子的国书拿出来,这是高丽王国最后的底线,也是经过无数次推敲坚信能够打动大汉天子的条件。
金知焕在宇文虚中看国书的时候,小心翼翼地说道:“高丽国愿意做汉帝国的附庸国,今后历代高丽王均接受汉帝国册封。允许汉帝国在高丽驻军,今后派世子来帝京学习。今后高丽王国的官员非在帝京学习,不可上任。”
国书上的内容更多,按理说宇文虚中看国书是不合适的,可是大汉天子压根不打算见高丽王国的使者,所以他看也无可厚非。
宇文虚中看完之后淡淡地说道:“本官会把国书递交给天子的,你是在帝京静候佳音,还是先会高丽呢?”
“外臣还是待在帝京的好。”国事还没有定论的情况下,金知焕怎么敢离开呢?
当天下午,宇文虚中就接见了高丽副使妙清和尚,其实他压根不想见这个妙清,只不过是天子强调一定要重视这个和尚,所以才破例接见这个副使的。
宇文虚中也不愿意兜圈子,就开门见山地说道:“贵国正使已经递交国书,不知道妙清大师,您又要和本官谈什么呢?”
“贫僧来帝京,一是为了高丽苍生,二是为了大汉天子而来。”妙清故弄玄虚,他知道如果自己见不到大汉天子的话,说什么都没有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轻而易举地说出真实用意呢?
“为了我皇,纯属是笑话。”
“不是笑话,高丽已经失去半壁江山,为了高丽而和金国开战的话,似乎对大汉不利。要知道大汉距离我们高丽相距万里,中间还要渡过宋国的地盘,而且还要渡过汪洋大海,这难度系数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仅仅为了高丽做附庸国的话,这买卖划不来。传说中大汉天子曾经是这个世上最最伟大的商人,是绝对不会做亏本买卖的。”
“大师,果然伶牙俐齿,不知道你是代表自己,还是代表高丽国君呢?”
“都不是,是为了高丽百姓。”妙清知道不说服眼前这个高官,是很难见到大汉天子的,他接着说道:“高丽国的国书其实就是一纸空文,一旦汉军驱逐了金军,两个的协议就会被撕毁,那时候,汉军再强大,也不至于不远万里东征吧。”
“大师,你想说什么,请直言。”
“我只能说,是为了大汉天子而来,很多事情只能对大汉天子说,请上官通禀。”
显然,眼前这个妙清是那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狠角色,这种情况下宇文虚中只能说道:“大师,您稍等几日,容本官向必须奏报,至于天子能不能见你,那积就是你的造化了。”
造化,妙清真的是有造化,第二天,在汉阳宫,大汉天子刘正龙接见了妙清。
“方外之人参见大汉天子。”妙清不知道为什么在见到大汉天子的时候,心中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对面的不仅仅是一个大国天子,而是一个顶级高手,一个足以成为天下第一的高手。
“大师客气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朕不喜欢拐弯抹角,高丽的国书朕已经看过了,你说的顾虑,朕也不是没有考虑过。直说吧,你想得到什么,又能给大汉什么。记住,朕只听一次。考虑不清楚的话,就不要提了,朕不会听第二次的。”
妙清感觉到后背直冒冷汗,他沉思了许久之后说道:“大汉的铁骑注定要横扫天下,如果有高丽牵制金国,那对于大汉一统天下必定有益。况且,距离高丽数百里就是倭国,哪里民风尚未开化,汉国铁骑再强大,也很难跨海作战吧。高丽战力的确是赶不上金国,也赶不上大汉。但是如果大汉提供强力支援的话,灭掉倭国不是没有可能。”
“妙清,朕果然没有看错你,说吧,你的野心是什么。”
“高丽,倭国成为大汉子国,而佛教是国教,贫僧是国师,是一言九鼎的国师。”
“很好,朕不需要你写什么文书,但是朕会给你一份圣旨,确保你行事的时候有足够的权威性。大汉铁骑只会出征一次,驱赶金国铁骑,高丽还是需要你自己去做,需要提供什么支持,你和铁血堂的相公对接吧,具体的宇文大人会帮你协调的。千万不要让朕失望,等你有能力掌控高丽的时候,朕会东巡高丽,是给你压阵捧场,还是灭了你,这就看你自己的了,之前大汉不会再做过多的干预。”
“臣谢主隆恩。”
妙清自称为臣,这就表明了接受了大汉天子开出来的条件。要知道,大汉铁骑是没有能力出征去灭掉反叛的逆贼,但是大汉天子麾下有一批功夫极高的顶级高手,想要除掉自己,那简直是易如反掌,这个时候,妙清内心一点想反抗的意思都没有了。
在来大汉之前,妙清只是想利用大汉铁骑,可是在见到大汉天子的时候,面对这个天下第一高手的时候,他发现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不会得逞。
妙清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来的,感觉到头重脚轻,双腿沉重,后背都湿透了。他知道自己的野心短时间还是压抑一下比较好,否则还没有成为国师就命丧九泉了。
等妙清走后没多久,刘正龙才命宫女把萧妃请来。
萧妃听刘正龙说完之后说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要扶植这个妙清了,恐怕这是一只养不熟的狗。”
“找你来,就是让你通知萧一带一支龙牙战队去高丽潜伏下来,这个任务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甚至一辈子,需要萧一自愿才行,所以还是你去探一下吧。”
从感情上,萧妃萧红是不想让萧一去高丽的,可是她知道事关大汉的雄图霸业,也只能答应下来。
刘正龙知道萧红有点不乐意,于是就说道:“爱妃,不是朕把萧一支出去,而是大汉正值开疆拓土的时候,所有的皇亲国戚都需要出去建功立业,都需要为大汉而战。高丽形势错综复杂,那个妙清又不是一个善类,没有萧一这种高手压阵的话,很容易出乱子。大汉距离高丽太远了,大汉铁骑很难去征讨,因此震慑力比讨伐更有现实意义。”
“陛下,您不用解释,臣妾明白。”萧红现在也知道了天子没有直系亲属,所有的外戚都是家人,皇亲国戚是要为大汉征战,而不是坐享其成。况且,师父萧一不适合在京城享福,更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妖僧妙清回到驿馆之后,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拢金知焕,要知道金知焕是国丈李资谦的人。本来,妙清的计划之中压根就没有金知焕,也没有把这个家伙当回事,可是见到了大汉天子之后,他顿时就有了拉拢的意思,要知道这个家伙虽然没有大本事,可关键时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