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恶霸-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拉拢,位高权重的完颜宗干不敢明目张胆去做,毕竟那样会犯了陛下的忌讳,至于完颜宗弼常年征战在外,更加无法去拉拢文武百官。可是,完颜亶这个少年是可以的,只不过走的路线有点偏而已,各家的世子,夫人们都是拉拢得到对象。。
师从韩立的完颜亶或许和那些老狐狸比较起来很稚嫩,但是在少年之中,在贵妇名媛之中,那他还是神话一样的存在,身份贵重,长相俊美,才华横溢,口若悬河,机智过人这些都使得这个家伙影响力巨大。
权贵们本身就不太认可曾经被汉军俘获的完颜宗磬,自不过是迫于皇帝陛下的压力,不敢和太祖一系走的太近。
………………………………
第三百五十六章 拐点
可是,完颜亶出入府邸,权贵们并不阻拦,而且乐意儿子,女儿,夫人和这个少年来往。甚至有人在想如果完颜亶登基了,自己的儿子一定会被重用,说不定自己的女儿会被召进宫,这种情况下天平在逐渐的朝完颜亶倾斜。
金国的局势异常严峻起来,而汉国的形势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大汉天子早就知道这一年金国都元帅完颜斜也会死去,可是依旧无法估量这个金国传奇人物死在战场上会给三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大汉天子刘正龙安逸日子过了有一段时间了,这些日子里,后宫更加庞大,又多了是个皇子,七个公主,但是平静的日子因为完颜斜也的战死为发生变化,可以说好日子要到头了,三国杀局面到了最后血战的阶段。
开战,很显然时间比之前要提前很多,这出乎了刘正龙的预料,原本以为最后和金国的决战会坚持到完颜亶登基之后开打,以自持续到完颜亮登基而结束,可是现在不提前准备都不行了,不能任由宋金大战按照现在的节奏进行下去,那样的话中原地区被破坏就太严重了。
神龙四年,八月十五,中秋国宴上,大汉天子和资政堂,铁血堂以及紫薇阁阁老以及重臣在一起把酒言欢,在座的都是老狐狸,当然明白这一次陛下想要做什么了,那就是开战,既然是大战来临,这些老狐狸都做足了准备,知道应该说什么。
大汉天子刘正龙端起酒杯说道:“今天大家喝的酒是朕亲自酿造的,朕还没有命名,这个机会就交给诸位了,来朕敬大家三杯。”
“恭贺陛下万寿无疆。”
在场的老狐狸都知道今天喝的酒将会成为大汉的国酒,按照历朝历代额规矩应该是陛下赐名才对,今天天子把这个机会交给大家,谁能拔得头筹,将是一件天大的荣光,未来子孙后代都会以此为骄傲。
年纪最长的老爷子王即出任大汉立法会议长,老爷子也是文化水准最高的一个了,他当仁不让地说道:“此酒乃陛下亲自酿制,老臣提议取名为万年,意思是我大汉万年。”
老爷子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誉,只不过这不代表别人没有意见,毕竟这么荣光的机会百年不遇,谁也不愿意就这样错过。
大学士宇文虚中说道:“臣以为,这酒应该叫御龙液,让天下人都知道此酒乃陛下所酿。”
老帅折可求放下酒杯说道:“应该叫一统江山,寓意大汉将一统天下。”
文臣武将关于酒名争论了很久,大汉天子笑而不答,他就是想要给群臣这样一个相对放松的机会。毕竟三家分别代表行政权,军权,立法权经常会争吵不休,现在正好趁这个机会放松一下。
最先安静下来的是大学士潘旭,他很快就发现了陛下的真实意图,于是就开口道:“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此酒应该恩泽万民,让万国来朝的时候,都能够知道陛下是多么爱民如子,让每一个喝酒之人都能够体味粮食来之不易,农业才是立国之本。此酒应该取名为福酒,福佑我大汉,福佑我万民。”
“好一个福佑万民,来我们为天下黎民苍生共饮此酒。”刘正龙在众人饮酒之后接着说道:“此酒今后皇家专卖,所产生的利润分为两份,一份奖励农耕,一份资助县学。”
福酒,既然是陛下亲自酿制的,注定是大汉国的国酒,也是最贵的酒。由皇家专营,利润却只是奖励农耕,资助县学,这是大汉天子的一个态度,那就是农业为本,以民休养生息,不允许官府与民争利。同时资助县学,就是告诉下面的官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更多寒门子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大汉要有所转变了,以军武立国的大汉已经开始着手规划天下一统之后的事情了,看样子陛下是做好了统一天下的准备。
大臣们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众卿家免礼平身,今天并非朝会,大家不用多礼。”
等大臣们重新落座之后,大汉天子刘正龙喊道:“不管是中原地区,还是江南,甚至北方地区,都要成为朕的子民,既然大家都所了要福佑大汉,福佑万民,那朕怎么忍心让天下苍生饱受战火痛苦呢?朕决定神龙五年二月初二御驾亲征,展开对金国的进攻,一统天下。结束三国对峙的局面,或许三年,或许五年,或许朕要倾尽毕生精力,但是不管多么长时间,多么艰辛,朕都要一统天下,福佑万民。众卿家都是大汉重臣,自即日起,全国上下,都要为统一天下之战而努力,所有工作重心都必须放在上面来。自即日起,皇室用度削减七成,打仗打得是钱粮,我们大汉拥有亿万财富,可是粮食不足,因此柳卿家,你要多费心了。”
柳明峻出列后启奏道:“现在大汉的粮食储备足以支撑五十万军队出征两年的,臣一定竭尽所能在开战之初再增加一年的储备。”
“好,完成任务,朕加封你为燕国公,等大汉天下一统,朕封你为北燕郡王。”
“臣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自愿以死谢罪。”
柳明峻感动的泪流满满面,自己是第一个非出身四大家族加封国公之人,也是唯一一个文臣被陛下承诺加封郡王的。要知道大汉铁律非刘姓不为王,加封出去的王基本上都是开疆拓土的武将出任外地藩王,做为文臣是不可能的,可是陛下这次破例,足见陛下是重视统一之战。
古有燕昭王千金买马骨,仅有汉皇王位暖人心。
大汉天子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他笑着说道:“朕在开国之初就立下誓言,非刘姓不为王,大汉境内也不允许有藩王对外存在。但是这个世界很大,很大,要比大汉疆域大很多倍,甚至比盛唐也大出去很多,辽阔的疆域想要朕的心腹重臣去镇守,在大汉朕是天子,在海外你们就是藩王。当年大周朝分封诸侯七十二,最终皇朝寿命八百年。朕也希望大汉可以有八百年的寿命,也希望可以分封七十二路诸侯。大汉以军武立国,武将开疆拓土的机会很多,但是不代表文臣没有机会,你在做天在看。你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任上作出来的功绩,朕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具体的奖惩办法,什么情况下,可以晋升郡公,什么情况下晋升国公,什么情况下晋升郡王,还需要在做诸位拟定章程,朕来批准。”
大战之前动员士气是每一个将军都必须做的事情,现在大汉要征战天下,第一步就是调动重臣们的积极性,只有大唐战车运转起来,才能够横扫天下。
官职不管多高都不能世袭,可是爵位是可以世袭的。而且藩国国王是可以世代相传的封地,这无疑是调动了在做每一位重臣的积极性。
重臣们激动的纷纷跪倒谢恩。
大汉天子的话锋一转冷冷地说道:“重赏的背后就是血腥的残酷,自即日起,所有七品以上官员都会列入严格审查范围之内,任何人,只要是有通敌卖国的行径,一旦被认定有罪,诛灭三族。朕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有罪的只要是主动认罪,既往不咎,如果心存侥幸,诛灭三族的时候,别怪朕心狠手辣。任何人求情,一律处斩,皇后,太子都不例外。”
最后一句话显然是说给四大家族听的,大汉以军武立国,没有杯酒释兵权,但是,一切都是以忠于帝王为前提的,连太子,皇后都可以被处死,那么四大家族如果通敌卖国,依旧有被连根拔起的可能性,这可要比宋朝残酷的多。
尽管连根拔起无一例外让在场重臣感到胆战心惊,但是这些人依旧坚决拥护天子的决定,毕竟大汉是从宋国分裂出来的政权,某种意义上讲大汉天子算是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并非天下正统。现在大汉的文武百官和宋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军横扫天下的时候,这些人还安分守己,可是如果大汉灭宋之战,或者大汉在战场上失利的话,说不会有很多人投敌叛国。
统一之战面前,所有事情都要为大战让路,用鲜血来冲洗战旗,让鲜血祭旗。这点重臣们是能够接受的,他们虽然和大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身家性命已经和大汉命运息息相关,为了大汉,他们愿意抛头颅,洒热血。
有可能投敌叛国的,反而是下面的地方官员,他们中间很多人的骨子里依旧以大宋为正统,认为大汉天子是乱臣贼子,在大战来临之际,这些人是很危险的,必须用重典。
中秋国宴之后,重臣们回家之后,各种解读就出来了,报纸上也是各种的争议,这些对于大汉天子来说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皇后潘韵来说,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太子并非皇后所生,这就注定了大汉将来有祸起萧墙之隐患,天子那句皇后,太子都不例外,很明显就是在警告皇亲国戚,不要动这方面的心思,尤其是在敲打四大家族,这里面最最重要的是敲打潘家。要知道,皇后,太子都是出在潘家,可以说一旦后宫发生变故,首当其冲的就是潘家。
每一个人的解读都不一样,心思最重的要属柴金娇了,当时宋军在金国怂恿下突袭云州,那件事情上,陛下已经对柴家十分的不满,只不过一直隐忍不发而已,现在看来,陛下只不过是希望柴家自救。
柴家必须忘记曾经是前朝贵胄,否则注定会走向灭亡。柴金娇的感觉中是陛下要敲打柴家,希望柴家可以安分守己,可是韩烈,柴进能安心么?
大汉在扩军备战的时候,宋军也没有闲着,开始从四面八方抽调厢军前来勤王救驾,在汴梁城之外摆下决一死战的架势。
完颜阇母率领五万大军占领郑州,完颜宗弼率领五万大军占领应天府,一左一右把京城汴梁夹在中间,这就给完颜宗磬进攻汴梁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现在汴梁城的北面,东面,西面已经被金军包围,典型的围三缺一,就是看大宋天子死选择血战到底,还是选择遁逃江南了。
决定大宋,决定汉国,决定金国命运的时刻到来了,这一切都在宋国天子赵构的选择之中。如果宋天子选择血战到底,和汴梁城共存亡的话,那么大汉铁骑就会出云州,直插金国侧翼,来缓解宋国的战争压力,尽而两家联手把金军赶到东北地区。但是反过来,宋天子选择逃亡江南的话,那么大汉铁骑就会封锁长江把金国和宋国割开,尽而在中原地区和金军展开决战,使得南迁的宋国还可以苟延残喘几年。
不管宋国天子赵构如何抉择,第一军团都兵临洛阳,大汉天子刘正龙驾临洛阳,宣布洛阳为大汉东都。
洛阳原本是宋国的西京,宋徽宗的妃子们都被送到了西京洛阳的皇宫里面,这次大汉天子直接入住皇宫,当年的谣传在这个时候变成真实的了,大汉天子最终睡了大宋昔日天子的女人,这无疑是沉重打击那些忠于宋国的文人之心,他们开始在报纸上对大汉天子口诛笔伐。
此时此刻的大宋天子赵构正在做思想斗争,究竟是应该血战到底,还是应该率军南下,在这种情况下,哪里有什么心情去管大汉天子是否真的睡在洛阳皇宫之中,况且也管不了呀。
这个时候,对于柴进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这一次一定要押对宝,则可能是唯一的逆袭机会了,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柴进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只能前来请教韩烈。
韩烈一直在研究大汉天子,这一次三国杀命运到了拐点,究竟是先灭金,还是先灭宋,对于大汉来说是个难题。很显然,先灭宋对于汉国是最有力的,这就要看大汉天子如何解决老百姓生灵涂炭的问题了。
………………………………
第三百五十七章 逃跑皇帝
韩烈对柴进的到来,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他不是很确定地说道:“大汉天子高深莫测,我也只是揣摩一二,并不是很准确。现在问题是下灭金的话,恐怕宋国会背后捅刀子,因此先灭送对于汉国是最最有利的。”
“叔父,您的意思是宋军会在金军围城的时候,出兵南下平定中原,然后北上和金军决战,在这个过程中就放弃了宋国,使其在两国血战之中消亡。”
“不错,理论是这样子的,不过实际上恐怕大汉天子不会这么想。”韩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丝的犹豫之情,他略显无奈地说道:“大汉天子更希望宋天子逃到江南偏安一隅,无力北伐,而汉军则可以集中全力对付金军,等灭掉金国之后,再反过头来一统天下。”
这下子柴进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岂不是增加了大汉统一天下的难度?”
“因为他要天下长治久安,是可以以武力夺取天下,可是治理天下还是需要文人的,如果天下文人的心中依旧以宋国为正统,那么大汉则名不正言不顺,将来天下统一之后会有很多隐患的。当年秦国二世而亡,隋朝二世而亡,都是建国之初就充满隐患。秦始皇统一六国,一统天下,可以震住下面的野心家,大秦帝国看起来是无限风光,可是换了秦二世胡亥之后,就灭亡了。隋文帝杨坚结束自三国开始数百年的纷争实现天下一统,可是到了隋炀帝,就再也真镇不住那些门阀了,最终导致强大的隋朝覆灭。大汉天子乃旷世雄主,他以军武立国可以确保大汉横扫天下,可是大汉的第二任皇帝是什么样子呢?大汉会不会二世而亡,这是大汉天子必须考虑的,他要赢得人心。一旦天下归心,那么王朝就可以长久不衰。”
这下子,柴进算是明白了,他说道:“叔父,你的意思,是不是让秦桧说服官家下江南。”
“顾及这几天赵构就坐不住了,应该会和秦桧商量,到时候,让秦桧找你谈吧,我要走了,必须去金军大营,说服完颜宗磬给赵构南下的时间,这一去我就不回来了,你也准备离开吧,一直待在这里,小心有人告你黑状,那时候就麻烦了。”
“是呀,我也该回去了,陛下下圣旨宣布,所有人有投敌叛国的嫌疑都会灭掉,无一例外,如果一旦对我起了疑心,那就是杀身之祸,我也该回去了。”
同一份圣旨,不同人不同的解读,柴进的解读就明显的和别人不一样,他的理解是,则就给汉国内部大清理埋下伏笔,毕竟现在大汉内部外戚权力太大了,几乎威胁到江山稳固。或许,现在陛下春秋鼎盛,还能够镇得住外戚,可是将来的新皇帝是什么样子呢?搞不好会被外戚架空,成为傀儡皇帝。陛下绝对不会允许那种场景出现,因此,大汉内部清理会逐渐提上日程,所部的会十分的血腥残酷。
天子刘正龙不允许宦官干预朝政,不允许内宫干政,再加上本身没有皇族,这就注定了外戚和军方的威权过重,将来一定会尾大不掉,所以清理将会逐渐提上日程,柴进想到这一重,所以他要先做好准备,不能影响六皇子的前途。
不管别人怎么看大汉帝国,柴进都有自己读到的视角,那就是大汉天子再英明神武,也不能回避一个致命的事实,那就是皇族单薄,只有皇子能够称得上皇族,在很多的时候必须要借助外戚的力量,这在打江山的时候很重要。可是一旦统一天下,那么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外戚就成了帝国最大的负担,而且皇位之争也会浮出水面,到时候帝国就会处于无序的状态,太子是众矢之的,注定是走不到在最后的,而六皇子一定有机会,只不过现在看起来还很单薄而已。
柴进的骨子里一直都有光复祖上荣耀的使命,很显然羸弱的宋国都无法推翻,就别说军武立国的大汉帝国了,但是让继位者流淌着柴家的血液还是有可能的,也正式这点,柴家才和韩烈达成了联盟,最终还把秦桧,万俟卨,朱胜非拉到了圈子里面,足见柴进还是有很强能力的。
果不其然,赵构面对金军三路大军逼近京城,现在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豪言壮语,也没有了视死守卫京城的觉心。孟津之战,并没有给赵构增加抗金的信心,相反将近三十万士兵的惨死,让他认识到了宋军和金军的差距,也就不认为能够守住京城了。
逃走,显然没有那么容易,之前宋钦宗赵桓就想过逃走,可是那些文官视死不同意,赵构并不认为自己面子大,能够让那群文官放过自己,
关键时刻,还得依靠秦桧,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赵构就把秦桧秘密招到宫中。
赵构也不想兜圈子,他直言不会地问道:“朕让你和金军商谈和谈的可能性,可一直没有下文,现在,金军已经攻克郑州,应天府,可以说是从北面,东面,西面,三面包抄,京城的形势是岌岌可危,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告诉朕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陛下,金军之所以不愿意谈判,是在等郑州,应天府的交战结果,因为此战事关金国皇储人选,因此,金军是不愿意轻易和谈的。”说到这里,秦桧看到天子的面色很难看,于是就谨慎地说道:“陛下,现在和谈的契机已经成熟,就看陛下您准备付出多大代价了。”
“多大代价,现在金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你还问朕能够付出多大代价。”
赵构对于秦桧的回答十分的不满意,他冷冷地说道:“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是保住京城,那么一切都可以谈。”
在赵构看来,大不了就是一个天大的数字做为赔偿呗。可是秦桧并不这么看,这次金国发兵,意图是灭宋,怎么会轻而易举地接受所谓的和谈呢?不过显然不能这样回答,秦桧想了想说道:“臣尽快和金国和谈,来确定具体的条款来敦促金军北撤。”
赵构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金军不同以和谈的话,我们要尽快离开京城,你有把握过了文官的那个关口不?”
对呀,想要逃走,就一定要过了文官那一关,否则百分百走不了。赵构能够这样问,说白了,他是对和金国和谈不报什么希望。
“臣一定尽快想出办法出来。”
秦桧知道韩烈会给自己把路铺好的,所以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以担心的。现在官家是决定要逃走了,只是心有不甘罢啦!
想办法,有什么可想的,秦桧是没有主意,可是柴进却有办法,他帮助秦桧解决这个难题。
原来,柴进提议让梅执礼,李棁、郑望之三人去代表朝廷和金军谈判。因为这三人代表朝中文人的三个流派,三人有个共同点那里是惧怕金军。只要是这三个人能够因为惧怕金军而选择逃走的话,那么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金军同意和谈,可是要求宋国提供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另外还要一千五百名少女。这个条件太苛刻,已经远远朝出了大宋所能够承受的极限。不是愿不愿意出的问题,而是压根出不起。
眼见无法满足金军的围困,文官集团不再坚持死守京城,开始主张南下。
想走,也没有那么简单,在京城内,还可以仰仗高大的城池抵抗金军,可是一旦离开,那就是两条腿去跑,金军四条腿追赶,那还不是死路一条。
逃走,如何逃?显然,这个时候,还需要秦桧出谋划策,这个家伙这次还真的有主意,他提议张叔夜出任东京留守,率军镇守京城。让刘光世,刘正彦,苗傅三员大将兵分三路出城,让陛下已经文武大臣混在其中,让金军不知道陛下在那一路,这样好趁机脱逃。为了预防万一,下令义军要全力以赴阻击金军。
关键时刻还是秦桧靠得住,在这个时候,赵构的心中秦桧就是救世主,也只有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忠君爱国,其他人都靠不住。
兵分三路,想要逃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金军都是清一色骑兵,宋军几乎都是步兵,两条腿怎么可能跑得过四条腿呢?想要逃走没有那么容易,不过秦桧还是相信天可以逃走的,只不过这次还得依靠金军帮忙演戏,究竟怎么回事,还得从韩烈回归金军大营开始说起。
金军主帅完颜宗磬和他的老爹完颜吴乞买一样,对于韩烈的话是言听计从,凑过来不打折扣,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完颜宗磬已经知道后院起火,父皇承受极大的压力,已经把完颜亶列入考察之中。别看完颜亶是个孩子,可是那代表的是太祖一系,代表的是嫡长子继承的一个不能打破的传统,而这正是击中了完颜宗磬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