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恶霸-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孙胜来之前已经有了成熟方案,他说道:“陛下,臣觉得,赵构虽然成功逃到了临安,但是大部分的文臣武将对赵构并不是百分百的忠诚。只要是陛下进入汴梁城,进入皇宫,那么江南就会内乱。臣愿意亲自去江南说服那些武将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逊位。”
“如果做不到呢?”
“臣就亲自摘下赵构的狗头。”
说到这里,公孙胜很自傲地说道:“传闻王寅和林灵素是大宋帝国双壁,实际上他们两个捆在一起都不是我的对手,或许我没有把握说服江南武将兵变,但是我有足够的把握拿下赵构的人头。”
“很好,朕答应你。”其实,大汉天子本来就有和平解决江南的计划,只是现在不成熟,现在公孙胜自告奋勇,看样子这个计划是可以提前实施的。刘正龙示意公孙胜坐下来之后说道:“关于解决汴梁城之危,你有什么成熟方案没有。汉军是可以出击,朕也可以失信天下,可毕竟正面对决伤亡太大,并非良策。况且,现在大汉还没有足够的实力灭掉金国,一旦开战,将是连绵不休的战事。”
“臣有三策,现在一一向陛下道来,望陛下圣心裁决。”
公孙胜知道这才是体现自己价值的时候,他十分笃定地说道:“陛下,第一策是汉军出征山东,拿下济州,青州,郓州,等于是断了金军的海路,让金军感到后路被断,主动撤军,毕竟汴梁城内究竟有多少兵马,还能坚持多久,金军并不清楚。他们如果参照王禀坚守太原城九个月的话,就没有继续攻城的觉心了,汴梁城的东面,西面,南边都在大汉掌控之中,一旦北边的濮州,相州,开徳府再被汉军拿下的话,那么金军就是四面楚歌,想撤回黄河北岸就成了奢望。”
“不错,你这个方案,朕认同,完颜宗弼没有勇气和朕对决,一定会仓皇北逃的,拿下山东是可行的,那第二个方案是什么呢?”
大汉天子刘正龙本来就有计划拿下山东,那样的话汉军就可以和驻扎在高丽的汉军遥相呼应,等于是从后方威胁金国,使其不敢妄自出兵南下。在战略上,大汉就彻底占据了主动权,而金国将会全面的被动。。
金国短时间灭掉北宋,威逼南宋,一方面是因为金军骁勇善战,军事上彻底碾压宋朝。另一方面,都元帅完颜斜也,皇帝完颜吴乞买都是大战略家,战略谋划上始终碾压宋朝,以至于宋朝那么多名将,却无力扭转战局。
刘正龙并不是什么军事家,甚至带兵打仗都谈不上优秀,远远赶不上完颜宗望,完颜宗翰,完颜阇母,完颜娄室,完颜宗弼,甚至连完颜宗磬都比不过。可是比这些人多着一千多年的见识,在大战略上碾压整个金国,以至于强大的金军处处被汉军压制,鼎盛的金国却不能够问鼎中原。
………………………………
第三百七十三章 杨家兄妹
刘正龙对于公孙胜说的出击及济州,青州,郓州,从战略上压制金军,逼迫完颜宗弼撤军的方案是十分认同的,不过这并不是现在最合适的方案,毕竟汉军和金军一旦开战,局势就容易失控,搞不好两国的大决战就会提前上演。
“陛下,第二个方案是,断了金军的粮道,由于我们汉军的威压,使得金军不能在汴梁城周围打谷草,他们的军粮共计大部分是从河北运过来,而粮道的中转站在淇县,只要是拿下了淇县,金军断粮了,就会不战而退。”
“方法是不错,那不等于是汉军主动发起战争么,这样在邦交上会很被动。”
“义军,出征的是义军,像杨安儿,王彦他们都可以的。”既然大汉不愿意和金国正面开战,那么这个黑锅救不交给义军来背吧。
“第三个方案是什么?”这个时候,大汉天子想起了杨安儿,他心中对这个人十分的厌恶,如果不是这个流寇的惹事,朝中也不会引发大麻烦,一直到今天,朝中的文武百官还在为石真奇的事情争吵不休。四大家族为首的的外戚一系极力维护,可是以大学士赵鼎,宇文虚中为首的文官集团力主严惩。
其实,刘正龙心知肚明,处分不处分石真奇倒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可是两大派系的内斗才是核心,只不过是借助这个机会罢啦!外戚一系为大汉的创立付出巨大,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大有把持朝纲的气势,这和没有皇亲,皇室单薄有直接关系。反过来,大部分的文官都是从宋国过来的,习惯了文官天下,怎么会允许外戚把持朝政呢,在某种意义上讲,两大派系之争,有点像国本之争。
茂徳帝姬赵福金诞下的七皇子刘天一成为文官集团看好的皇权继承人,尽管才十岁,可是天资聪慧,有帝王之相,再加上拜大学生赵鼎为老师,就成为了文官集团共同扶持的对象。
虽然茂徳帝姬赵福金没有什么外戚做后盾,可是赵家姐妹有二十来个在宫中,再加上昔日的皇后朱琏,还有朱凤英以及宋徽宗的嫔妃们,这些美女们抱成团对抗潘家为首外戚集团,在宫中势力也是非常庞大的。
不仅文官,就连军队之中也有庞大的支持群体,就这样两大派系就拉开了大汉党,争的序幕,这也是大汉天子最为恼火的事情。原本两大派系的争斗只是暗地里勾心斗角,可是在石真奇这个事件爆发以后,争斗逐渐浮出水面。满朝文武,地方官员,都开始忙碌地站队,一时间大汉被搞的乌烟瘴气。
看到陛下有点走神了,公孙胜就轻轻地咳嗽了几下后接着说道:“第三个方案,就是释放完颜宗磬,散布完颜宗弼拥兵自重的言论,挑起金国内部矛盾,逼迫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下令撤军。”
“三个方案都不错,修改一下三个方案同步进行。”大汉天子刘正龙回过心神之后说道:“李显忠率领三万大军进攻济州,韩世忠率领三万人马进攻郓州,王彦率领三万人马进攻青州。杨安儿,率领本部人马袭击淇县,断了金军粮道,对了让杨安儿,杨妙真两兄妹来见朕。”
公孙胜不知道陛下为什么召见杨安儿,但是十分清楚为什么召见杨妙真,传说这个女人是天下第一女将,不仅功夫第一,而且美貌也是第一,显然是被陛下看上了。
刘正龙没有想到公孙胜会联想那么多,说实话,在他心中对于杨妙真一点印象都没有,就更加就不会有什么念想了。召见杨安儿,目的是敲打一下这个家伙,省得将来在军中再惹出来什么乱子。
上次的乱子已经够大了,再闹出来乱子的话,那么刘正龙就只能是挥泪斩马谡了,他其实是很欣赏杨安儿的,毕竟不扰民,不欺负老百姓,军纪严明的义军真的不多,八字军是一支,另外一支就是杨安儿率领额这支红袄军了。
之所以加封王彦正五品,给杨安儿从七品,那其实是大汉天子的意思,就是想看一下杨安儿的心性,和出身无关。刘正龙是知道王彦八字军的情况,也了解王彦的人品,不要测试,可是杨安儿还是要考察一番的,否则不放心委以重任,这不就闯出篓子了么,要是王彦绝对不会闯这么大的祸。
刘正龙见公孙胜走神了,于是就轻轻地咳嗽了一下说道:“金国那边,估计柴进一个人搞不定,看样子还需要卿家跑一趟,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大限将至,他死了,金军不撤,也得扯了。”
“陛下,你不会让臣孤身一人去刺杀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吧!”听到这里,公孙胜的头一下子就大了,之前说去临安拿下赵构的人头就是吹牛,一国之君戒备森严,想要刺杀谈何容易,至于刺杀金国皇帝,就更加不靠谱了。
“想多了,天下哪有谁家的皇帝是被刺杀的,朕的意思,你自己领悟去吧。完颜吴乞买是大限将至,用不着你刺杀,可是让你去作什么,不用朕告知吧!”
“臣明白。”公孙胜很快就明白什么意思了,金国皇帝吴乞买会不会死压根不是自己的任务,这次去金国,只是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让金国高层相信完颜宗弼是拥兵自重,而且还要让金国贵族们相信,金军真的停留到九月初九,不管是否拿下汴梁城,都会遭到汉军袭击的。
公孙胜出来之后,就径直去找杨安儿,杨妙真兄妹,毕竟很多事情还是提前弄清楚比较好,省得惹下不必要的麻烦。
这些天,杨安儿,杨妙真两兄妹的日子也不好过,即便是脑袋少根弦也知道闯下多大的祸事。先不说石真奇的事情,即便是在军中闹事,宣泄不满情绪,在汉军之中都是覃大的事。虽然军法处的人并没有惩罚的意思,可是杨安儿的手下那些武将们都蠢蠢欲动,怂恿这个家伙逃离汉军大营,要么去江南投靠宋国,要么干脆投靠金军。
李全、刘全,郭方三,李思温,曲成等部将鼓动杨安儿离去,只不过这些人的想法各不相同,李全的意思是把队伍拉出去,继续傲啸山林,就像之前水泊梁山上的宋江,卢俊义等人那样做山大王。而刘全则主张投靠金军,这个家伙是杨安儿的亲舅舅,他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郭方三这个人比较倾向于率领军队下江南,投靠宋国去。
曲成,这胆小怕事的家伙和杨安儿是死党,关系特别铁,他觉得既然汉军对军队进行了整编,那么这个时候想要拉着军队走显然是不现实的,最好是还是悄然离开,不要惊动军队,避免打草惊蛇。
杨安儿也算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只不过性格上有点优柔寡断,面对部下之间的争论不休,他自己也没有主意了。
每次没有主意的时候,杨安儿都会请教妹妹杨妙真,这次也不例外,是走,是留他希望妹妹可以拿主意。
是走是留,杨妙真也没有主意了,那次,她看出来了大殿下看自己的眼神不对,纳里木包含着火辣辣的情谊。少女情窦初开,尽管都二十岁了,可是跟随哥哥连年征战,杨妙真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的问题,她这次是对大殿下刘宸动心了,尽管知道身份相差悬殊,可是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压根就压抑不住。
心中有大殿下,这种情况下,杨妙真就不是特别想离开,说实话,她不愿意去占山为王当土匪,当贼婆子不是好的选择。当初和哥哥一起组建义军,纯粹是因为巾军入侵,为了保卫家园,为了勤王救驾,现在既然投靠汉军,生活就可以安定下来,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前程似锦最起码也衣食无忧,这种情况下,怎么会选择离开呢?
杨妙真知道此时此刻,兄长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如果自己在这个时候再拿主意就不合时宜了,她就问杨安儿道:“哥,你是怎么想的,现在的形势就这样了,很难有大的前途,你是想走,还是留呢?”
“我,我不知道,我想杀金军,可我又不想这样窝囊囊下去。”杨安儿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他对杨妙真说道:“刘全是我们的舅舅,他想投靠金军,我不想当汉奸,不想帮助金军鱼肉老百姓,可是我又不想和舅舅决裂,毕竟他是我们的亲人。曲成不长进,觉得这样下去很好,可是我不想这么窝囊。”
说到这里,杨安儿停顿了一下后说道:“占山为王,不靠谱,尽管现在是乱世,可毕竟当年强大的水泊梁山都消失了,我们占山为王又能生存多久呢?”
“你的意思是投靠宋国了?”杨妙真和大多数少女一样,有崇拜英雄情结,她不是文人,也不是武将,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小女孩,这个丫头骨子里瞧不上赵构这个逃跑皇帝,觉得这种男人当皇帝,这个国家早晚都会灭亡。
杨安儿没有听出来妹子的不快,他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郭方三说得没错,江南富庶,大宋又是正统,我们过去之后应该是有大好前途的,最起码不会窝窝囔囔当个从七品,我要求不高,能混个正五品就足够了。”
“哥,你今天是不是喝了很多酒?”
“没有呀,我没喝酒。”
“没喝酒,你怎么能说醉话呢?”杨妙真那弹指欲破的俏脸上浮现一层冷霜,她冷冷地说道:“宋国已经是风雨飘摇,随时都可能被汉国灭掉,你觉得宋军能够打过汉军么?”
“我不知道,我只是不想在这里受窝囊气,江南缺少能征善战的武将,我过去一定有机会出人头地。”
“是么?那为什么在投靠汉军之前,连军饷都拿不到一文钱。”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公孙胜竟然出现在大帐之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的确是吓了这两兄妹一条,尤其是是杨妙真自小都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可是,今天在这个道长面前,她才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望着一山高,看样子,自己和这个道长差距是巨大的。
公孙胜早就来了一小会了,他见两兄妹发生争执,于是就笑着说道:“大宋像来是士大夫共天下,啥时候给武将出人头地的机会了。前朝的战神狄青郁郁而终,那还是遭遇了千古名句仁宗皇帝,要是换成其他皇帝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凄惨的下场。我大汉天子曾经是天子门生,还是潘家的乘龙快婿,并且是文官出身,就因为执掌兵权,都遭到朝廷的忌惮,文官的抨击。你杨安儿,不过是草寇,在那些文官的眼里就是狗肉上不了席面,你还想在宋国有作为,能生存下去就不错。”
杨安儿是个粗人,不懂得你那些大道理,可是文武双全的杨妙真是清楚的,她研究过大汉天子的成长轨迹,也知道如果不是文官集团逼迫太紧,或许大汉天子不会走向和大宋决裂的道理。
“你是谁,凭什么管的闲事。”杨安儿对于公孙胜这个神秘到访的道士很不感冒,甚至十分的反感。
“入云龙,公孙胜。”
天下,谁最神奇,排第一的不是那个能够让大宋皇帝言听计从的老神仙林灵素,而是这个入云龙公孙胜,传说他能掐会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能够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总而言之一句话,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
崇拜,杨安儿对公孙胜是顶礼膜拜的,他当时双腿一软险些跪倒在地上,不过这个家伙脑袋还没有秀逗,既然公孙胜来了,那么自己想要叛逃就是天大的麻烦,搞不好这次,性命都要交待了。
如果换个别人的话,杨安儿敢去杀人灭口,可是,面对几乎无所不能的公孙胜,他不敢,也不能。因为面对神一样的入云龙公孙胜,杨安儿心中有前所未有的恐惧感。
………………………………
第三百七十五章 西水坡之战
杨安儿本来也没有想做那么绝,可是他知道在汉军之中,是不允许出现草莽英雄的,如果下面的兄弟惹出乱子的话,最终还是自己这个带头大哥来背锅。况且,妹妹杨妙真要服侍陛下,自己就是皇亲国戚,是要走上上流社会的,进入权力阶层,这种情况下怎么能给政敌留下把柄呢?
眼见下面的兄弟们都安定下来了,杨安儿说道:“机会我已经给大家了,既然都不愿意走,愿意留下来成为汉军将领,那么我们今后就为大汉天子而战。我们这次要拿下淇县,注定是要和金军正面交战的。他们骑兵,我们是步兵,在机动性上,我们很吃亏。但是金军要运输粮草辎重,因此只要是我们提前布局,完全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战,我们主要是打的巧妙一点,来大家跟着我看地图。”
杨安儿是个杀伐果断之人,既然决定留下来,去攻打淇县,就一定要旗开得胜,证明自己的手下能在汉军之中立足。
淇县是一个小县城,城池不大,城中驻扎着三千投降金国的宋军,都统方真也不是什么英雄人物,金军还没有杀到的时候,就早早的投降了。现在的淇县,还驻扎着两千契丹勇士,虽然同样是投降金国,可这两千人的战斗力可就强悍多了,况且这是两千骑兵,机动性很强,可以很好的保护粮道不被义军骚扰。
一直以来,契丹骑兵在千夫长萧勒率领下负责保护粮道,而那三千已经不再是宋军的宋军负责守护城池。
杨安儿指着地图说道:“五天后,将会有一支五千人的金国辎重队伍途径淇县,而萧勒也一定会提前在粮道上巡查,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吃掉萧勒这两千骑兵,然后再拿下城中的那股敌人,最终把五千金军困死在淇县县城。”
想要拿下两千骑兵,也绝非易事,只要是有人跑出去,向淇县县城通风报信,想要骗开淇县县城大门可就难了。况且,如果向周边的耀县,辉县金军求助的话,问题也依旧麻烦。
契丹骑兵巡视的粮道中间有一段叫做西水坡,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聚集地点,四周地势高,中间地势低,而中间有水草,是骑兵休整最好的地点。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契丹骑兵引到西水坡,这点是此战的关键所在,杨安儿对郭方三说道:“到时候,你就率领一千士兵化装成义军,主动把行踪暴漏给契丹兵,然后就开始往西水坡撤退,一边撤退,一边抛弃一些金银细软,要给契丹兵一个错觉,那就是西水坡会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只要是这群家伙来了,就别想回去了。”
金军一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可是在战利品分配上却存在极大的问题,在战事顺利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不妥,一旦战事不顺,所有的问题就会爆发出来。
金国是从奴隶制转化过来的,尤其是军事制度始终还是原来的奴隶制,一直以来所向披靡,也就没有汉化过,始终是这套古老的军事制度在运转。最典型的就是,战利品,像来都是根据军功,由金国贵族进行分配,表面上看很公平实际上,那只是针对女真勇士,对于那些契丹人,渤海人,奚族人,辽地汉儿,高丽人,投降过来的宋军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基本上战利品和他们没有关系。
之前,金军横扫天下,那些附庸军,签军不敢表现不满,可是在金军不断被击败之后,那种不满情绪就越来越多。
萧勒是奚族贵族,只不过是旁支而已,出身谈不上好,再加上投降金军之后运气不济,似乎好几场惨败这个家伙都参与了,也就从原来万夫长降成两千千夫长,麾下上万军队,也就变成只剩下两千多点。
尽管看不到未来,可是萧勒依旧有着辽国贵族的骄傲,压根瞧不起宋军,所以在战场上这个家伙以及麾下的契丹勇士,一直都是奋勇杀敌,只不过这些英勇,由于运气不佳,并没有办法转化成战功,也捞不到战利品,久而久之,萧勒也就失去斗志。
将军带兵,一方面是将军的个人威望,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战利品的奖赏了,要知道没有战利品做奖赏的话,下面的士兵是不会卖命的。
百夫长耶律长在对于萧勒的不满越来越重,这个家伙贪财好色,尤其是在女人身上的开支很大,之前倒没什么不妥,试问天下有几个男人不好色呢?现在金军失去看昔日锋芒,战利品越来越少,耶律长在这个小小的百夫长钱就不够用了,小老婆不是在抱怨,而是在偷人,而偷的这个人正是萧勒的亲弟弟萧开,这就让耶律长在对萧勒从不满逐渐变成了仇恨。
这一天,和平常没有什么区别,契丹士兵依旧在粮道上巡视,两千人的对队伍稀里哗啦的拉出两里地远,这早就不奇怪了,毕竟契丹士兵的军事纪律本来就很差,在投降金军初期,还被金军严格要求,后来就逐渐松垮下来,尤其是在这一次汴梁城之战时,战术纪律就更加松散了。
耶律长在骑着马无精打采地在前面带队,他不想打仗了,想捞一笔钱然后往西北走,希望能够逃到万里之外的西辽,毕竟哪里才是契丹人的国家。
远远的几个斥候纵马前来,领头的斥候小头目见到耶律长在,就急忙禀报道:“百夫长,前面不远处有一支宋国义军队伍,大概也就是一千人左右,看样子有很多物资。”
一听到物资的时候,耶律长在的眼睛就直了,接下来的话也懒得听了,他举起马鞭大声喊道:“兄弟们,走抢钱去。”
对于这些穷怕了的契丹士兵来说,听到抢钱去时,就好像是光棍汉看到小寡妇似的,一个个两眼放光,不用指挥就纵马上前。
一边往前冲,一边高喊抢钱去。
前面的士兵往前冲,后面的士兵也就跟着往前冲,毕竟这群契丹士兵都很穷,都想捞一笔钱。即便是在最后面的萧勒也听到了,他压根就不把宋军放在眼里,至于义军,在这个家伙眼里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不管有多少都阻挡不了自己麾下的骑兵,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就默许士兵向前冲。
义军,果然是义军,一看到契丹骑兵冲过来了,这群家伙就慌神了,一个个拼命地朝前跑,很多的物资就落了下来。
东西倒是不少,可值钱的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耶律长在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群胆小如鼠的义军肯定是带着值钱的东西逃窜,想要捞到钱,就必须追赶下去。
郭方三在义军之中,有逃跑将军的绰号,这个家伙带头鼠窜,压根不用演戏,简直就是本色出演,在他的带领下,这一千士兵拼命地朝西水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