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恶霸-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谊是一个勇于冒险,而又十分谨慎之人,在这个家伙身上很矛盾,毕竟做为家主谨慎是十分有必要的。
“是呀!既然黄袍加身能够历史重演,那么杯酒释兵权重来也不是没有可能性。”曹老爷子并没有否觉石谊的观点,这件事情关系到四大家族的未来,不谨慎都不行。
曹老爷子早就料想到是这种情况,他丝毫不觉得惊奇,老头子从箱子里面拿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个枪头。
这个枪头有年头了,别人可能不熟悉,但是石谊却清楚,这是先祖石守信的,当初先祖被宋太祖打压,替宋太宗背黑锅,最终换来武威郡王的谥号,虽然这些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但是在石家子弟的心中始终是一块大石头。
曹老爷子笑着说道“这个枪头一直都在曹家,这是当初老将军被打压生怕有不测,希望曹家可以伸出援手,这枪头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现在我们要争的是拥立之功,那么希望石谊你能够重新争取武威郡王这个称号,而且不是死后追封,而是拥立之后,就可以享有这个王爵。”
“大宋朝很少有在位的异姓王,即便是有也是皇亲国戚,其他基本上都是重臣死后追封。当初先祖是开国元勋,又替太祖皇帝背黑锅才在死后换来这个武威郡王的谥号。现在,即便是大宋剧变,我们拥立康王,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无尚荣光呢,要知道赵家天子在金银财宝上是十分慷慨的,但是在权势,爵位上是极其小心谨慎的。”
石谊的眼睛放光,显然是被武威郡王这个称号刺激了,恢复祖上无尚荣光,是每一个石家弟子的梦想,作为家主的他岂会例外。
“康王如果不给我们王位,那么再来一次黄袍加身。”说到这里的时候,曹老爷子仿佛看到了曾祖父曹彬纵横天下时的风采,他不紧不慢地说道“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开国元勋才可以封王的话,那么我们或许可以做一次。”
“刘正龙?”
“对,就是刘正龙。”曹老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刘正龙根基不稳,想要龙飞九天注定离不开四大家族的支持。联姻是最好的方法,我们成为了皇亲国戚,手握重兵,又是开国元勋,拥立之功,才可能真正的封王,真正的让家族绵延流长。”
这会可以说天雷阵阵,石谊都快被雷倒了,他磕磕巴巴地说道“如果没有金军南下,没有大宋巨变呢?我们这样做岂不是大逆不道,是要走向死路的,何必把家族推向深渊呢?”
“没有剧变,那么刘正龙只是我们从文官集团手中夺权的棋子,对于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进退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因为我们才是大宋军队真正的掌控者。”
曹老爷子不紧不慢地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很显然,老爷子是两手准备,成,就顺着刘正龙建立一个新朝代,不成,那只是把刘正龙当成棋子,让这个年轻人在前冲锋陷阵,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四大家族长盛不衰。
………………………………
第176章 姜是老的辣
姜是老的辣,石谊对老而弥坚的曹老爷子佩服的是五体投地,表面上是四大家族把刘正龙高高抬起,说白了这个年轻人只是四大家族手中的屠刀而已,可以高高把屠刀抬起,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丢弃。
在回来的路上,石谊仔细想着曹老爷子说的每一句话,虽然是那个道理,但必须要做完全的准备,毕竟一旦金军南下,那一切都不可掌控了,如果不能提前做好准备的话,一切都是徒劳,到最后依旧是空欢喜一场。
文官天下,在大宋朝,可以说文官集团已经做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就连刘正龙私吞朱勔财富那么隐秘的事情都能够搜罗出来,那么在大宋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朝廷上号称六贼,当然朱勔已经被干掉,现在只剩下五贼了,不过由于郑居中是太子的岳丈,隐隐约约就是第六贼,只不过这个家伙做事隐蔽,在民间口碑还不错,没有被评为贼而已他们之间在太子和恽王之间押宝,可以说斗得不亦乐乎。
有争斗,就会有合作,这不,在面临功勋集团反击的时候,文官集团就空前绝后的团结,大家齐聚一堂商量对策。
为了避嫌,文官集团直接选择了相对开放的醉仙楼上,最起码在这里聚会不会引起皇城司的注意,也不会被官家忌惮。
由于资格最老,年纪最大的太师蔡京还没有到,众人就在七嘴八舌的闲聊,从朝中大事到民间趣闻,从朝堂风云到风花雪月,可以说五花八门,这些家伙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郑之中心情不太好,不愿意理会这些人谈话,不过看到好友白时中来了,还是主动打招呼。
白时中看到郑之中闷闷不乐,于是就说道:“郑兄这是怎么了,现在郑家是春风得意,你大哥很快就要进入政事堂,你怎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白兄,你有所不知,还不是我那个宝贝女儿折腾的,好了,不说这些了,说点别的吧,听说北边使者来了,不知道最终会如何。”
郑之中不愿意向外界提及自己的家事,急忙把话题转移了。
一提到北边就让白时中来气,他坐下来之后气呼呼地说道:“何止是来使者了,而且是两个使者?”
“两个使者,怎么回事?”余深听到这边的谈话就凑了过来。
白时中很无奈地说道:“辽国丞相李处温派来了代表,金国也派来了代表,只不过议和的内容不一样罢啦!”
一听到金国代表,唐恪,张邦昌,徐处仁都凑了过来,大家对于金国代表还是很敏感的。
白时中气呼呼地说道:“金国代表野蛮无力,坚持让朝廷履行海上之盟。真的是有辱斯文,而西府那群白痴还十分看重这个金国使者,真的是气死人。”
“那辽国使者是什么态度?”
对于辽国的态度,才是文官们最为关心的事情,因为这些人大部分和辽国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辽国提出愿意有步骤地归还幽云十六州,而且可以减免岁币,只不过需要我朝出五百万去赎回。”
白时中此言一出,众人哗然,这些人议论纷纷,好像要把屋顶捅破似的。
“条件可以接受,钱让刘正龙出就好了。”一个公鸭子嗓音从门口传来,很显然说话的是隐相梁师成。
对呀,这样以来朝廷不用出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就可以把幽云十六州收回来,这显然是文臣所希望的。众人又开始议论纷纷,不过这些人中间又有人提出来疑问,这个时候,有个声音传来,太师到。
太师蔡京在众人的簇拥下姗姗来迟。
人的名,树的影。太师蔡京出现,房间内鸦雀无声,众人都是用倾慕尊重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师。
太师蔡京坐好之后,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刘正龙出钱就好,难得你们不知道他现在代表功勋世家么?他出钱,就预示着什么,这个道理你们不清楚么?”
众人沉默了,能进来的都是人精,怎么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蔡京见众人沉默了,于是就笑着说道:“事情往往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刘正龙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关键是在幽云十六州的问题上,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如果这个问题上功勋世家占据了上风,那恐怕风向就要变了。”
“全凭太师裁决。”
裁决,蔡京的老脸上露出了诡谲的笑容,他笑呵呵地说道:“没有什么可以裁决的,关键是圣心独裁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肯定要力阻北征,这就需要众位群策群力了,毕竟最终的决定权并不在官家手中而是在政事堂,只不过,因为这件事情硬扛,最终把官家逼到功勋世家那边,显然是不妥的,因此我们要分成两步走,第一步,由政事堂出面,百官力谏让官家答应辽国的提议,双方议和,如果这步能走通的话就用不着第二步了,如果走不通,那么我们就走第二步,让功勋世家争夺去吧,按照他们的意愿,和金国议和,执行海上之盟,用武力收复幽云十六州。当然出征的人是枢相,至于刘正龙想办法拉拢过来就可以了,他毕竟是文官,最终还是要入阁拜相的,功勋集团能给他的,我们也可以,功勋集团给不了的,我们也可以,总而言之一句话,要将其和功勋世家割裂开来。”
“那如果这个刘正龙不识时务呢?”
这个时候,李邦彦不紧不慢地说道:“捧一个人需要很多年的筹谋,可是毁掉一个人,可是易如反掌。刘正龙乖乖的回来还好,要是执迷不悟的话,那就送他上断头台。”
蔡京想的显然和众人不一样,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转身离去,这就说明老头子对李邦彦的提议不感兴趣,不过也没有提出来反对。
事情那有那么简单的呀,梁师成紧随其后也离开了,不过他和蔡京并没有各自回府,而是两人去了一个隐蔽的地方。
“老太师,刘正龙已经主动请辞,现在已经转成文官,出任河北路转运使,只是诏书还没有送达政事堂而已。”
“在老朽预料之中,刘正龙这招以退为进,轻而易举地就化解了政事堂的攻势,可以说无招胜有招,就这一招就逆转乾坤,在官家心中留有好印象,相反官家倒是认为政事堂对这个天子门生有点过分了。”
蔡京对于梁师成说的话并不感到惊讶,老头子喝了口茶之后说道:“其实,刘正龙也算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他并不想依附于功勋世家,只是想建功立业,想封侯拜相,只是踩着功勋世家的肩膀上进而已。这对于我们来说不见得是坏事,相反,说不定还是好事,这个家伙出任河北转运使,那么即便是北征,功勋世家也讨不到半点便宜。”
一直以来,文官集团压根就瞧不起功勋世家,认为不过是一群躺在祖宗功劳簿上的丘八而已。想要夺权,简直叫痴人说梦,不足一提。
蔡京是经过四起四落的相公,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怎么会轻而易举地把权交出去呢?老头子压根没有把功勋世家放在眼里。
梁师成却有点忧心忡忡,这个家伙小心翼翼地说道:“传闻金军,猛如虎,如果北伐失利怎么办,那样的话功勋世家会不会趁机夺权。”
“夺权,没那么容易。明天太学生就会走上街头,整个京城的舆论都会发出他用一个声音,一旦反战成为主流,那么官家也很难改变,当然了,我们不能把宝全压在这上面。你想办法利用皇城司找到金国特使,想办法将其截杀,想办法让功勋世家当替罪羊就可以了。”
两个老狐狸的谈话内容外界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是错不了的,那就是各怀鬼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尤其是梁师成,这个老宦官本身不属于文官,也不属于功勋世家,他对于两者之争不感兴趣,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将自己的权势延续下去,其他的都无关紧要。
老狐狸蔡京对于刘正龙的拜访一点都不惊讶,相反还觉得这个年轻人识时务,会做人,将来也只有这样的年轻人才能够站得稳,这点比自己的儿子都要厉害。
蔡京看着诚惶诚恐的刘正龙说道:“说吧,年轻人,今天所来何事,相比政事堂的奏本你也已经看到了,官家也给你有了交待,现在可以说你是没有什么顾虑的,就看你下一步想干什么了。”
“下官只是想给老太师讲一个故事。”
刘正龙的态度是毕恭毕敬,不过语气却不容置疑,压根就不是和对方商量,而是准确无误地表达一件事情,在暗示对方自己是有底线的,是来谈判的,不是来投诚的。
“故事,有趣,很多年没有人给老夫讲故事了。”
刘正龙不紧不慢地说道:“很久以前,有一个家族世代为皇家太医,这一代出了个不肖子叫郭二,虽然依旧是太医,可是从来没有给任何一个人治好过一个病。在太医院几乎被人忽略了,可是突然有一天皇帝得了怪病,不仅太医院的太医束手无策,就连张贴皇榜,都找不到能够医治皇帝的大夫。郭二知道在自己的老家有一种臭虫可以治疗皇帝这种病,可是他不敢说,生怕被误会。可是眼见皇帝一天不如一天,生命垂危,郭二只好把这件事情说出来。死马当活马医,最终朝廷派人到郭二的老家,可是臭虫早就被一个刘三买走,朝廷于是高价从刘三手中买走全部的臭虫,最后皇帝病好了,郭二得到一大笔奖赏,辞官不做,远遁他乡。”
蔡京摇摇头,他这一辈子经过大风大浪,对于这样的故事,实在是没有半点兴趣。
刘正龙似乎猜出来了蔡京不感兴趣,于是就说道:“这个故事还有于割版本,刘三这个家伙知道这种臭虫可以解一种毒,于是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郭二,同时以一文钱一个的价格买下了十万只臭虫。郭二想办法给皇帝下毒,最终起了救下皇帝的命,朝廷以一贯钱一个的价格买下了全部臭虫。刘三赚了将近十万贯,而郭二得到巨额赏金,两人最终都成了大富豪。”
“有意思,老朽明白你的意思了,不知道,你是想当刘三还是当郭二呢?”
蔡京来了兴趣,他知道刘正龙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也知道对方想要什么,这个家伙想要的和自己想要的不冲突,相得益彰,看来这个年轻人来到这里注定是要合作,而不是投奔。
老狐狸遇见小狐狸,两人就没有必要兜圈子互相欺诈了,坦诚点,对大家都好。
刘正龙笑着说道:“如何取舍全在太师,我做什么都可以。”
“好吧,说说这个游戏,你准备怎么玩吧!”现在已经到了摊牌的时候,没有必要兜圈子,最起码蔡京步准备兜圈子。
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这就是聪明人之间的游戏。
刘正龙不紧不慢地说道:“老太师已经是位及人臣,四起四落,权势已经到巅峰,当然盛极必衰,已经没有可能持续辉煌。可是老太师家大业大,将来,您的子辈,孙辈还有能力四起四落么?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是太子,还是恽王哪一个最终问鼎,对于蔡家来说都是灭顶之灾,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是一个刻薄寡恩之辈,他继承大统,那么肯定会更加偏信郑居中,你们两个早就水火不容了。至于恽王,你之前是推崇太子的,你觉得恽王会继续启用蔡家么?”
“你想让老夫押宝不显山漏水的康王赵构?”
“不是,谁都不押宝,而是让他们来求你,不论谁最终走到那一步,都需要仰仗老太师来稳住局面,因此三国杀对您来说最有利。”
蔡京摇摇头,他有气无力地说道:“太子占据大义,是正统,恽王深得圣心,可以说旗鼓相当,而康王赵构什么都谈不上,又怎么能后来居上呢?”
“世间万物皆有变数,没有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何来太祖黄袍加身,仁宗皇帝若有子嗣,又怎么会有英宗登基,哲宗无子成就了当今天子。变数,有了变数,一切皆有可能。北征已经成定局,这不是因为功勋世家在运作,而是官家圣心独裁,乾纲独断。文官集团即便是和功勋世家斗得头破血流,北征依旧势不可挡。我已经卸下西线防御使,出任河北路转运使,枢相出征已成定局,你何必要和枢相斗得死去活来呢?”
官家和刘正龙的夜谈是非常机密的,没有外界得知,没有人知道具体内容。蔡京也有点按耐不住了,对抗功勋世家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非得逆龙鳞和官家去争,去和童贯斗得你死我活有意义么?
眼见蔡京入局了,刘正龙也就不着急了,他不紧不慢地说道:“不管北征结果如何,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大宋将会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战。不管敌人是辽国,还是金国,一旦开战,功勋世家就会抬头,那么官家的危机感就会产生,这个时候,无论是太子,还是恽王,谁和功勋世家走的近,谁就会被打压。两者之间的争斗就会白热化,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康王也就顺势崛起了。让童贯,功勋世家和文官集团相杀去吧,您老太师只需要站在最高处,站在山头观虎斗就可以。官家的使命也该终结了,新皇登基一定要对功勋世家和文官集团进行打压,这个时候也只有您老人家才能够稳住朝局。”
“那你能得到什么呢?”
“我和老太师不一样,您就是那个刘三,只需要站在远处观战,就能够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而我就是郭二注定要站在局中,左右逢源,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我是文官,我也可以掌军,注定是他们拉拢的对象,功勋世家给我的,他们也可以给,功勋世家给不了的,他们特可以给。对于功勋世家来说,我是潘家的女婿,也就是和功勋世家一个战船上的,我是文官,可是帮他们做很多,他们做不了的事情。两大集团的对抗,都需要我,而我的终极目的就是封侯拜相。”
事情说到这里,就没有必要再说下去了,蔡京摆摆手说道:“你走吧,该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静观其变吧,相信你会做的更好。”。
别的事情不敢说,看人这块,蔡京还是狠准的,他在刘正龙走到门口的时候说了一句,我这辈子位及人臣,不需要你回报什么,希望你照看一下我的后人。
“固不敢忘。”刘正龙明白蔡京想要做什么,这就是交换条件,自己是没有办法取舍的,也只能这样了,将来在很多事情上还真的离不开这个老太师,否则很多事情都是名不正言不顺。
………………………………
第177章 谁在演戏
兴庆府内,晋王李察哥兵败被俘,十万骑兵全军覆没,这个消息可以说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前的三王杀现在成了龙虎斗,可对于舒王李仁礼,濮王李仁忠来说并没有感到轻松,相反感到压力更大。
现在帝后之间的矛盾更大了,崇宗李乾顺又不是傻子,很快就意识到了晋王李察哥兵败的背后是有故事的,而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皇后耶律南仙。
帝后矛盾的加大,并不仅仅是李察哥被俘的问题,而是天祚帝耶律延禧兵败西窜,要求西夏出兵援助,这个问题就彻底激化了帝后之间的矛盾。
如果没有兵败,晋王李察哥还在的情况下,第一猛将李良辅没有战死的情况下,崇宗李乾顺还是十分愿意出兵援助的,可是现在他知道辽国都打不过金军,自己的大军去了又能有多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谨慎有余,勇猛不足的西夏皇帝不愿意出兵。
眼见父皇兵败,母国摇摇欲坠,这种情况下,皇后耶律南仙坚持出兵,因为这件事情已经和崇宗李乾顺吵了好几次,每次都是不欢而散。
太子李仁爱一直不参与父皇和母后的争斗,可是这一次他坚决站在母后这一边,坚持如果父皇不出兵,那么自己就亲征。
帝后之争愈演愈烈,舒王李仁礼为首的皇室贵族和濮王李仁忠为首的亲辽派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争斗,这场争斗把整个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有斗争就有妥协,有矛盾就有合作,最终舒王李仁礼和濮王李仁忠两人还在坐下来要商讨下一步西夏的命运了。
舒王李仁礼率先开口,他笑着说道:“王兄,现在晋王李察哥被囚禁大宋,虽说生死未卜,但是注定回不来了,这种情况下,咱们之间再争个你死我活又有什么意义。”
“错了,不是你我之争,而是帝后之争,我们只是被迫冲锋陷阵而已。”濮王李仁忠毕竟年长一些,说话滴水不漏,他亲自给李仁礼斟茶后说道:“你应该清楚,唇亡齿寒,一旦金国灭掉了辽国,那么就和我国接壤了,那时候,如果金宋联手的话,灭掉西夏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不得不防。”
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要不然舒王李仁礼也就不会找濮王李仁忠了,他笑呵呵地说道:“问题是,我国大败不久,军心不稳,国库空虚,如何能够支撑和金国作战,要知道辽国七十万大军都被金军杀的溃不成军,我们的晋王已经成了大宋的俘虏,这种情况下贸然出兵又有什么意义。于国无益的事情,一定会遭到群臣反对的,压根不可能同意这场战争,我们何必庸人自扰呢?”
军心不稳,国库空虚,这都是空话,群臣反对倒是有可能的,不过群臣的态度向来都是墙头草,那边强听那边的。
濮王李仁忠沉思了片刻之后说道:“如果军费不是问题呢?”
“王兄,你的意思是?”
“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说如果而已。”濮王李仁忠知道舒王李仁礼是狡猾的狐狸,不见兔子不撒鹰,这种情况下,也就不打算兜圈子,他笑着说道:“如果我国出征,那么大辽皇帝一定会感恩戴德,作为回报,肯定会解除附庸关系,而且西边千里疆土也会划归我西夏,相信皇帝陛下不会拒绝的。”
“如果能够成为现实的话,我愿意去尝试着说服陛下,至于是否出兵,就看陛下是什么态度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