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大当了出出进进的人没脸明说,凑过去低声道,“妹咂,哥哥在酒店里应了两千缗,但……但是回家一看,一时却筹不出那样多,妹子你看看能不能周转些……”
丽蓝道,“二哥怎么不去新村找谢金莲?”
谢大道,“这不刚从她那里来,不去不知道,这才看出高大都督家中有多窘迫了,只借到二百两。”
丽蓝绝不信高峻家中只拿得出这么一点儿,分明是不想多给,她对谢大说,“我这里也没少出,把箱子底儿都翻过来了,哪里还有!”
谢大道,“但妹妹和妹夫就说让上你这里来问问,怎么还不是一家子!总不能让我满村子去借钱吧,那哥哥的脸往哪儿搁!”
丽蓝就问,“说吧,差多少?”
谢大道,“还差九百缗钱,”丽蓝一听就叫起来,“差了这么多,你就敢大白着口地往外唱两千缗!”
谢大急她声大,恨不得上前捂她的嘴,本来很隐晦的事,再让她嚷嚷得谁都知道。丽蓝叹了口气道,“唉,二哥你说得不错,但我手里全部的家当大概就有这么多了!”
谢广道,“你哪与我一样,我没了钱连哥嫂都不好好帮我,但你有高大人……一个女子,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手中压那么多钱干什么?”
丽蓝很受用他这句话,想了想道,“你先回去,我总得搜刮搜刮凑齐了,就给你带到议事厅去。”
谢大这就是听了准信儿,满天欢喜地走了。寻思着这次的事忍过去了,从此少去赌场,说不定两处村子开建,他就又翻身了。
天色已渐渐地黑下来,在一条巷子口,有两个很熟悉的赌友朝他招手,谢大摇着手说,“改天再玩,这些天忙着建村筹钱的事,没功夫呢。”
一人笑着说,“我们都听说了,二爷轻松拍出去两千缗,这个‘筹’字可是谢二老爷说的么?真正‘愁’的是我们!”
“知道就好!”谢大想起自己借钱之顺利,有妹夫白给、有丽蓝给凑齐,那么今天的好运气可不能白白浪费了。
他头一晃,随那两个人进了巷子。
送走谢大,丽蓝觉着他的话有些地方不大靠谱儿,自己怎么就一犯糊涂应了他呢。
再回想谢大鬼鬼祟祟像是不欲人知,按理说朝她借钱,至少也该是谢二嫂陪着来,丽蓝就更怀疑,心里越发不踏实。
一文钱可就是三、四斤的精米,她有心去谢二嫂那里打听一下。
此念一动,哪知高峻就骑着炭火过来了,她迎出去,见高峻在院子里拴马,问她,“这么晚了,谢二哥来干什么了?”
丽蓝走上来,发现有些日子不见,他的举止间更多了些陌生的味道。高峻看到她,再把缰绳解开牵在手里。
丽蓝低笑道,“原来你还在意我……你先别说他,这么晚了跑来干什么……不会是只泡泡池子吧?”
高峻哼了一声,“刚在家泡过,两个人四只手给捏过了。”又问,“谢二哥是不是来向你借九百缗钱?”
丽蓝不答他话,俏脸凑上、来鼻子翕动一下,腻声道,“骗人……还闻得到你身上的土味儿,我还知道你晚上饭也没吃。你来不来泡?我把酒饭给你端到池台去。”
高峻扭头牵了马走,说道,“丽容此时在黔州,也不知什么情形,我哪有那心思!总之那九百缗你不要借给他。”
丽蓝追到院门口,在他身后有些气急地道,“我偏借,又不是你的钱!!”
高峻猛地停步,跨过来一把将她推到马侧,双手扳着马鞍、把丽蓝紧紧压在炭火身上,瞪了眼道,“我最恨有人不听话,还让、我、费、话!他此时就又在村中赌,愿借你就借!”
他感觉丽蓝的呼吸急促起来,猛地撒手。
有收工晚的牧子赶晚场来泡池子,他们三两个结伙儿,说说笑笑、闲适地进入院子,往这边一看,就加快脚步钻到里面去了。
丽蓝站直了,倚着炭火不吱声,高峻道,“以前是我不好……只是以前我是怎么个德性?怎么记不起来了!连你多大年纪都忘了。”
丽蓝低声说,“我如何不觉得……以前你人太好……反倒是这阵子不像人了!”
高峻大窘,听丽蓝再道,“说我是老九,但老八也没有我大,你看看你……弄得一本乱帐!怎么一到我这里就清楚起来。”
他已再牵起马缰,“你能闻出土味儿,但那边有十二只鼻孔也闻得出水味儿……总之丽容不在,我怎么能眼看你吃亏呢!”
他牵马走出去,大声道,“钱不许借。”
看来他是真变了,再不是以前那个见便宜就上的家伙,不过从他最后的一句话上,丽蓝又好像听出了些希望。还有,他没有否定自己的“老九”之说。
她拿定了主意就按他说的办,但已经答应的事怎么与谢大说?直接去谢二嫂家回绝,又怕谢大有什么数目瞒着谢二嫂,自己冒然说上去别再惹了麻烦。
……
一天后,柳中牧场议事厅人头攒动,新旧村的大小财主们提钱交款。谢大也来了,昨天手气不错赢了几百大钱,今天一到场看到丽蓝也在,他的心踏实下来。
头一份儿就是谢广,然后是高峪,再然后就是丽蓝交了自己的三千缗,接下来就该是谢大了。
但在此时,总牧监高峻忽然站在议事厅的门口,当了众人对丽蓝大声道,“丽蓝你少交些,长安的二妹一两个月就要大婚,我们得留些喜礼!”
丽蓝被他当众这样说,仿佛高大人就是与她商量长安家中的大事。但她知道他突然冒上来,一定是与谢大借钱有关。
不过丽蓝仍很高兴,寻思着道,“那你不早说,要留多少呢?”rw
………………………………
第880章 热火朝天
高峻道,“我只剩高尧这一个老妹子了,西州这边儿嫂子就有**个,拿少了不成,怎么不得三千两。”
丽蓝道,“可我已应出了三千两了,怎么办?”
高大人道,“好办,不是还剩九百缗,你就交九百罢,三千莫动了。”说罢,高峻走了。
麻大发连忙道,“丽蓝,高大人说的更是正事,你就交九百,多的退还你,我给你记上九百缗。”
丽蓝也没不好意思,大大方方退回两千一百缗大钱,帐目也改了。
谢大不会想到高峻和丽蓝在演戏,但他来得快,知道丽蓝那九百缗已经无望,便大声埋怨,“长安有这么大的喜事也不告诉,害我也没预先留出余富!我也少记一千缗,那一千就给长安的妹子!”
谢大嫂是陪丈夫一块儿来的,闻言对谢广道,“那我们也得上一千两的喜礼,这事不能含糊!”谢广点头,两口子记了两千五百缗走了。
但把谢大气了个够呛!心说我还算亲兄弟,把织绫场的大股押给你都借不出钱来,这回一说给长安上喜礼你们倒有钱了。
钱筹集起来,高都督又不大过问,司马刘敦行有了个大展身手的机会。他与户曹罗大人仔细研究了两处村子的走向、规划了街道布局,立意要比牧场新村搞得更好。
牧场村要再度扩建新村的消息立刻传出去,临近各县都瞧出了牧场村良好的发展势头,壮力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大事就是,“你有没有打算去牧场村?听说天山牧新扩建的三座牧场都在招牧子……”
年轻姑娘们放下了手中的织梭、绣弓,跑到闺中好友那里嘀咕,“要么,我想去牧场村,同样织绫,干嘛不去天山牧的织绫场?”
老人撺掇自家的小子,“你也去试试,到了高都督的眼皮子底下要好好干,万一干得好,也穿一身官袍子来、到你祖父的坟上去烧纸!让我和你娘高兴高兴!”
高峪重操旧业,在两村新址的中间地带再起了三座砖窑、请了烧窑师傅,窑上的烟火再度日夜冒了起来。
刘敦行亲历亲为,带着麻大发和几名手下洒着石灰、在新村址上划线。而建筑的壮役们也在招募中。
他现在没有旁的想法,刘家官职最大的是他了。
他在西州干的好与坏,就代表着中庶子倒下后刘府的气数。一位大员的倒掉往往伴随着一连串的人事变动,但这次却是个例外。
西州的安静似乎也影响着长安,大哥刘弘业的官职也没有动。
但高大人对他反而比之前客气了,这让刘敦行更加认为,自已家中的变故与高峻没有任何的关系。刘敦行的职位没变,对一位失了根基的司马大人,就连那些普通村民们尊重之意也让他感动莫名。
桑林扩植了,从柳中牧场的北大门外,往东一直扩到了旧村的村西、往北到了丽蓝的温汤池子院墙外面。
丽蓝的温汤再往北的悬崖下、便是高峪的紫花苜蓿草场,这里也有一拔儿壮役在施工,他们在修砌一条石渠,将温汤池子中的废水引到草场的地头上去。
修水渠的工钱和石料钱居然由丽蓝出,然后每天泡过的废汤水再朝高峪二哥要钱。
高峪一点儿意见都没有,那些牧子们天天一身的汗泥、马粪,正是草场所需。而丽蓝每一天的每一锅水就收了两次钱。
谢广和谢大听说后,不由得再一次暗叹丽蓝的精明,这哪是温汤池子,聚宝盆又能什么样儿?!
有一次谢大输了个狠的,回家后瞅着媳妇发牢骚:
“穷命脑袋!脑筋怎么和模样一样的不堪!以前天天在那里出出进进,可曾想过建个池子?看看人家丽蓝,脑筋就和模样一样的水灵!我怎么碰不到呢!天生的一副好根基全让你个村妇毁了……”
谢二嫂像斗鸡似的,“你想过!你们哥俩一对儿活宝都没想过凭什么让我想!”
庭州那边,由别驾改任长史的王达,带领一州民众挖渠引水也取得了极大进展,人工水渠已经修过了浮图城,很快便到田地城了。
织绫场的成品绢成批下了机,质量有很大提升,苏殷做了长史后很少再来织绫场,但她画出的许多图样子,这时都在那一匹匹的彩绢上。
有花鸟、有四时景致、还有西州女子们生活、劳作和游玩的片断,有天山牧野牧的、万马奔腾的画面……这就比内地传统的暗格绢、条纹绢更有卖场。
有西域来的专门贩卖丝绸的胡商,先到长安去游玩一番,看看那里的丝绢价格,有的就空手返回来,在天山牧的织绫场进货后西去,而长安的东市里也开了西州的丝绢门市。
当陈赡护着妻子乘坐马车进入牧场村时,他的眼前就是这么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之前他与年轻的牧子们住的通铺,在牧场村没有合适的地方,就直接将马车赶到了新村高大人家,把他从黔州带来的信交给高都督。
柳玉如等人把陈赡的妻子吕氏拉进家里,她们都知道陈赡当初为什么从黔州来这里,因而对这位脸上略显旅途劳顿的女子十分热情。
高峻看信,原以为信是苏殷写来的,但打开后却是崔夫人的口吻,里面也没有黔州抗旱的只言片语。信中说,“赡去西州后,其妻吕氏于都濡县,一人无依,县令李引遣其随赡同返,望为安顿……”
这封信让高峻好生奇怪,按理说,黔州之下一座县中的普通女子,大可不必由一位刺史夫人亲自写信叮嘱。而既然是一位县令出面,怎么不是刺史出面写信?
一封信中的三个人:吕氏、李引、崔夫人,似乎刻意避开了一个人。
这个李引身为县令、多半知道陈赡刑徒的身份,陈赡不满期限而回,他非但不提、还将吕氏送出来。再看看吕氏随身带来的东西,除了几件衣物之外再无其他,这也不正常。
高峻一时想不明白,当陈赡对高大人说,这位李引县令曾说与高都督是故交时,高峻没有细问,马上对柳玉如道:
“旧村已经没有闲房了,要有也就是苏殷那个院子,让高白把那里收拾出来给他们暂住,一应日常用具、米粮让高白操办。安顿好住处后,再让婉清带她到蚕事房,有事情天天做着,就算安家了。”
吕氏一下车就在打量这位高都督,知道他就是黔州刺史的独生公子,他说话不打官腔,也没有黔州刺史的威严。
………………………………
第881章 时来运转
他看了只有几行的信,也不多问她在黔州的事情,寥寥几句就把她与陈赡的生活安排妥贴,而且都是都督的夫人们亲自过问,吕氏忐忑不安了一路的心这才平稳下来。 。
中午,她和陈赡在都督家用饭,饭后就有个中年人进来回禀说,旧村苏夫人的院子收拾好了,请他们过去。
想来这就是那位叫高白的管家了。
他们随高白去旧村,都督的六夫人也一同过去,先去看了她们的住处,被褥和家俱都换了新的,炊具、粮食、连佐料、柴草也已备好。
随后,六夫人李婉清带吕氏去蚕事房记了名、划归在谢大嫂那一组。婉清对她说不计休息几天,只要想来上工,随时可来。
都督夫人领来的人,蚕事房的女子们对吕氏很热情,拉着手问长问短,当时就带她各处看、讲解每个环节。
吕氏当天就留在蚕事房,新生活一眨眼这就开始了。
而在新村高大人的家中,谢金莲与这些人说,“怎么我看这个吕妹子,眉眼就与婆婆有几分相似!怪不得婆婆有亲信到。”
思晴就偷偷瞪她,谢金莲不知自己又哪里说错了,跑下去到厨房啃咸菜。
崔嫣说,“但苏姐姐怎么不加上一,说说抗旱的事……一只鸽子也不来!”
……
正如高峻所说,苏殷到了黔州,与丽容就是来玩儿的。长安的诏书只说协助,又不明确西州来员的抗旱职责,苏殷便从“协助”一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高审行很满足于奉诏而来的西州长史是自己的八儿媳,这样,就没人敢对他的抗旱大事指手划脚了。
而苏长史偶尔不得不陪同刺史大人下乡时,在那些当地迎来送往的官吏面前,所有的抗旱意见都是高审行在指点江山似地布。
这位远来的女长史总是低眉顺,就连跟随苏殷长史一同出行的七夫人、女子卫队,仿佛也给高审行增了不少的脸面。
后来苏殷就尽量避免再随刺史出去看他显摆,她每天只与丽容在一起,带着她的卫队、陪着崔夫人外出。
她们先是把夫人花圃中的桕树苗移去了澎水县的盐井边。这些还远远不够,既然县令张佶说那里只能种桕树,婆婆对种树、栽树又有着极大的兴,她们当然更乐意。
有西州长史和刺史夫人参与,张佶再也不怕刺史大人骂,栽树一事就成了澎水县半官方的行动。
别的县都在挑水浇地,而澎水县动了不少的人,到高僻的山林里挖取野生的桕树苗儿,借着当年适于植树的最后时光,把它们移栽到开垦出来、却长不出庄稼的土地上。
马洇便是栽树大军中除了县令、县尉之外的具体负责人。他跑前跑后,大声地吩咐手下人,“栽到这里……去提水……”
一见刺史夫人和她的两个儿媳提着花锄、拎了树苗儿走过来,马洇赶紧一路小跑过去说,“长史大人,崔夫人,丽容夫人,你们能到地头来就是对小人们的鞭策了,不必亲历亲为!”
他拿来锹镐,不须别人干,亲自上手给她们在地下刨好坑,只由她们抓着树苗稳到树坑里,土早被他抢着埋好了。
苏殷和丽容对马涸很是欣赏,有一次当着县令张佶的面夸奖马洇。
丽容从苏姐姐那里得知这个马洇曾经就是个县令、正是因为判错了案子,被高审行一脚踢下来的。于是就嘀咕,“正是个勤干的,如何偏偏就把他撤下……”
马洇听到后眼含热泪,“怪不得小人早就听说西州蒸蒸日上,从两位美貌夫人的身上,小人就看到了西州大都督不是平凡人物!两位夫人在大都督面前说话,也一定最受重视!不然怎么会放心让两位夫人到黔州来抗旱?”
多数女子最在意自己的容貌,谁夸她好、就对谁有了好印象。丽容便对苏姐姐道,“抓机会,我们与张县令说句话,让他人尽其材!”
苏殷算计精明,但离了家中那些人的比较,在黔州处处有人明里、暗里的赞她与丽容的容貌,此时竟然也瞧不出马洇哪里不好。
她觉着这事没有多难,又不是再让他升回县令,于是打算与澎水县令张佶提一下,崔氏一边干着活儿,也听到了两个人的嘀咕。
她本想对她们提一句老爷颇为自负的脾气,让她们说话之前犯犯寻思。因为老爷向来不喜欢有人与他意见相拧,尤其是到黔州上任后,这一点就越的明显。
一个经他手罢了职、并因罢职事件给他赢得了良好官声的废县令,如果再被别人提议用起来的话,高审行肯定会不爽。
另外,以她对高审行的了解,让他宁肯自己罚俸也要蹬下去的人,原因肯定不会是表面上那些。但崔氏并未当时制止她们,乐见她们嘀咕一些种树、栽树以外的事情。
对远来的长史、儿媳,崔氏以为不能让她们患得患失,再说她也认为马洇正该管点事。如果此事能成,那么刺史的儿媳就替刺史化解了一些政事上惹来的旧怨。
苏殷就与县令张佶说了。
张县令试着提醒一下她――这个马洇的由来――正是刺史大人拨拉下来的。苏殷说我知道啊,但这个马洇能力还是有的,再说又不是让他官复原职。
张佶提醒在前,也就放了心,万一刺史大人知道后也有的解释。
再说能把一位旧县令起用起来,拉他到手底下张罗些事、自己多了个感恩戴德的死党、又不须担责,他何乐而不为!
张县令叫过马洇对他道,“马兄!你又时来运转了!本官都没想到,但这都是你干出来的。”
马洇猜到会有好事,连忙道,“小人还不是仰仗县令大人关照!”
张佶道,“既然西州长史大人话了……正好澎水县有个县渡,津丞到岁数了,马上致仕,到时你去顶上……品阶不高,是个从九品下阶。”
马洇知道,澎水河在黔州西南三十里、往北经涪州汇入长江。
而澎水河在本县境内有个黔州唯一的渡口――武隆渡。虽说渡口是县一级的,但却是黔州由水路进入播州地面的唯一官渡。
这是马洇身为一位废官重入官场的关键一步,品阶虽然低到不能再低,但总算又是官,他哪敢挑挑拣拣。再说全国的渡口不论等级,津丞一律都是从九品下阶。
马洇感激涕零,几乎又要给张县令跪下,县令拉住他道:
“本官能帮马大人的也仅至此!不过因为是县渡,马兄的名字报到黔州后、按着权限也不须刺史大人过目,这就少了些罗累。只要过了功曹参军这一关,让他给你入了册、不与刺史大人声张便大功告成了……只是需要打点一二……”
马洇连声说,“卑职明白,卑职明白,卑职这就去准备!”
………………………………
第882章 绕来绕去
马洇跑到澎水县不久后、又要再度被起用的这件事,就因为七夫人丽容的撺掇、西州长史苏殷的一句话、刺史夫人的默许,便悄悄地运作起来。
而崔氏给两位媳妇的建议,就是不必刻意地将这件事告诉老爷。
马洇的拟任官职不归黔州府审核任命――这只是个十几人规模的县渡――马洇不过将是个二把手,县令认可后到黔州府备个案底也就是了。
因而她们不与老爷说也算不上违理,更算不上欺骗,顶多算是忘了说。再说老爷总是不知在哪里忙,累日也不见一面。
一切步骤都很顺利地进行着,张佶县令对马洇道,“栽树之事还得善始善终,务必让西州的两位夫人满意。再说你看得出,崔夫人对这些小树十分在意。”
马洇唯命是从,在栽植桕木的事情上更为尽心尽责。
他领人到人迹罕至的深山中去,将那些新生的桕树苗从阴晦之处挖来、移植到阳光下开垦出来的荒坡上。
将近一个月的光景,澎水县盐井周边新栽植的小树就成了气候,一眼望不透。
这些桕树恰耐盐碱,只浇水三遍,枝枝杈杈的就挺直起来。
马洇生活朴素,连布袜都打着补丁穿,但在这件关键的大事上他下了本钱,张县令只要开口,他第二天便将钱银送到。
但对西州来的两位夫人他就没舍得。
一是不知道她们有没有这个意思,看看她们人手一只的鸽血红指戒,自己半只也拿不出。冒然出手不大稳妥不说,万一拿少了再惹到人家烦气;
再者,只须努力干活儿、见面后由衷地夸奖她们美貌动人,看起来已经足够了。
时间进入了四月中旬,植树进入了收尾阶段,而武隆渡津丞的任命已经板上钉钉,马洇想着把这边来个完美收官,然后就走马上任。
武隆渡口的官方使用频率并不高。黔州与播州城隔河相距四百八十里,官方没什么过多来往,两方面往长安去、也都有各自的水路和官道。
真正从渡口过的,多半是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