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无胆量何来的机遇呢?!马洇总不希望自己只扒在褚大人一棵树上

    大唐疆域广大,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为了满足内外交通的需要,从长安通往全国各地的主要交通线上,每隔三十里设一馆驿,以传送公文、迎送来往官吏。

    全境内有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驿二百六十所,水陆相兼驿八十六所。每一所京师亭驿配马七十五匹。各州县驿馆分为六等,一等配备六十匹,二等四十五匹直至末等驿馆配马八匹。

    但高峻与江夏王李道宗、程、唐两位国公一路行下来,发现十座驿馆中都有近六座以上马不足数,有个别的小驿站竟然只有两匹马。
………………………………

第1033章 三分五分

    这样一来,高峻对于驿马不足数的原因也就有些明白了。

    在平城县,他们正碰到一户人家,家里三匹马病着两匹,主人也不热心医治。

    马主人说,喂它们要花钱,往前军送一趟粮回来病了两匹,可兽医稀缺,给它看病更贵,又不敢杀,死了倒省心。

    这是个苗头,如不从速加以纠正,恐怕不久的将来,驿马来源堪忧。

    一边往回走,高峻一边想辙,没有发现崔夫人话少,车中只有柳玉如和樊莺两人说笑。

    入夜后,柳玉如才详细告诉他吕氏之事,老爷又复职黔州了,吕氏已同他和另两位夫人去了黔州。而丫环坠谷之事直至她们出来,也并未事发。

    那么,不是班文志已查到了老爷头上,但慑于高府威势有所隐瞒,便是丫环未死,也未告发。

    这次出京,高峻的目的业已达到,当初为躲丫环一事才跑出来这么久。此时辽东军需之事已解,再听柳玉如一说,他就有些急于回去了。

    与两位国公一说,连江夏王都说,他也可以回京复命,还要谢谢高峻能让他闲下来。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打道回京。

    刚出辽州城,他们便在半路上碰到了赶过来的马洇。他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兵部的两名随从,身着令史之服,意气风发。

    一见到返回的兵部尚书一行,马洇的心中便一阵一阵的突突,不过又想起褚大人关于高峻待人宽大的话,底气重又鼓起来。

    他也不下来见礼,居然坐在马上,极为大咧地冲高峻一拱手,朗声道,“高大人,马部令史马洇有这里礼了!”说着,还对着国公、王爷等人环揖一圈儿。

    随行的江夏王等人有些纳闷,怎么这么个兵部的小小令史,竟敢以如此的方式见兵部的老大。

    昨夜柳玉如也对高峻提过马洇,并将母亲崔氏曾对她提到的、马洇在黔州时的行径一一转告给他。

    高峻在长安金光门一见到他便有些心烦,但是碍于他跟了褚大人,高峻在态度上还算客气。

    但今天就不同了,黔州寡妇吕氏与他有扯不清的联系,又曾想挤进兵部尚书府作尚书夫人,如今又去了黔州刺史府做起了老爷的侧室。

    一想起吕氏挟着丫环跳悬的把柄、在子千峪对自己和崔夫人所说的话来,高峻的心里就像吞了蛆一样恶心。

    此时看着马洇就似看着一条蛆。再回忆起这些日子以来崔夫人的寡言少语,一股火在高峻的胸膛里腾地一下子就蹿起来。

    两人离得远,够不着挥鞭抽他,高峻喝道,“浑帐!见到国公、王爷,连个礼数都不懂,谁同意你到马部来的?!”

    马洇一愣,随即想到今天这个阵势,仿佛离着王达写黑信污告还差得远。

    便仗起胆子回道,“高大人,兵部非是礼部儒酸,马上相逢,最重干净利索,干嘛这般婆婆妈妈!卑职乃是褚大人举荐到兵部的,高大人若看着不行,自管退回!”

    高峻听了一愣,这个马洇不认得礼部尚书唐俭,此时唐大人就在马上,他竟然当众骂礼部儒酸!

    高峻瞟了一眼莒国公唐俭。

    礼部尚书气得脸色发青,但一边是高大人、一边是褚大人,也拿不准该不该发作。

    心说,姓马的这小子到兵部,看来高峻铁定不知情。

    但我兄弟先前做的不大对劲,我便大老远地由长安跑来抹稀泥。今天你高大人手底下的人这样当众轻漫我大礼部,我倒要看看你是怎么做的。

    高峻早就看清了唐俭神色上的变化,想不到唐俭就把这口气忍了。而且看样子也将了自己一军。

    这事真难办!马洇这家伙头一次到兵部,就给自己出这么个难题。

    有心叫过他来打几鞭,但唐季卿和程处立也都算兵部的,这二人怠令不行足足有一个月,自己除了折腾他们父兄一番,也没把他们怎么着。

    如今一个马洇又犯上,打他重了显得看人下菜碟,而且有些打褚遂良的意味,不打他又出不了这口气。就这么着,高峻坐在马上,就有了片刻的迟疑。

    马洇仿佛终于从褚大人的话里摸到了兵部尚书的脉门――原来如此!你越跟他浑不论,这位高大人越舍不得下手。

    这就跟他老子大不一样,他老子在黔州是当面对你笑,背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与你翻脸了,而且下手还特别阴狠。

    高峻笑道,“能得褚大人看好并引荐上来的人,想来也错不了。但褚大人对礼部也不会这样不尊重,马大人你怎敢当了礼部尚书唐大人的面,便对礼部这样不尊重?”

    樊莺在车内道,“师兄,他竟敢冒着褚叔叔的名堂,大胆挑拨兵部和礼部的矛盾,想来褚叔叔知道后也不会高兴的。”

    柳玉如说,“就是,礼部正该在兵部之上,他这样不知上下,恐怕在兵部呆久了,会给你惹麻烦。峻,不如回去后,让樊莺去找褚叔叔讲一讲马大人的作派,把他再给褚叔叔退回去吧――给他另择高位!”

    高峻微微点头,认为两位夫人所说有理。

    但马洇早就受不住了,他哪里知道礼部尚书就在面前?!他在马上有些坐不住,偷眼去看另三人。

    一位穿着郡王服饰,当然是江夏李王爷。

    另一位五十多岁的自己也不认得,但看他乐得胡子都撅起来了,一副看热闹的样子,铁定不是刚刚被挖苦过的。

    那么另一位年纪更长、铁青着脸的就一定是礼部尚书唐大人了。

    尤其是高峻身后的马车里面,他两位夫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上眼药,这才更让人难受。要是这位樊夫人真到她褚叔叔面前告自己一状,那么褚大人是相信自己呢,还是相信樊夫人?

    褚大人能举荐自己一次已是天大的恩情,估计也是考虑到自己在黔州的履历,将来在高、褚两府之间说话方便。

    但高峻府上有人亲口说出自己哪里不好的话,褚大人绝不会像两位国公那般、替自己担待什么。

    这么想着,马洇脸上汗就下来了,他身后的靠山可不是亲爹、亲哥哥。

    偏偏高峻只是笑着,一边听车内的话一边微微点头,看样子已经采纳了樊夫人的话。

    马洇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硬扛着了,机会稍纵即逝,高峻只要一开口,就什么都晚了!

    马大人滚鞍下马,站在马下冲着高峻躬了几躬身子,不知说什么好。高峻沉声喝道,“马大人,你跪下!”

    马洇“咚”地一下跪倒在地,高峻不耐烦地道,“你跪我干什么?你冒犯的是礼部却给我跪,是让我替你向唐大人说软话么?再说高某喜欢膝头硬一些的,错就错了,错了也自己扛着!”

    马洇连忙转向了唐俭,“嘣嘣”在地上磕了两三下,作揖道,“唐大人,是小人不好,不知唐大人在这里,顺口一说便溜出了不敬之辞。你大人不计小人过,饶过小人这次!”

    唐俭面色上稍有好转,看来高峻很会做人。

    他摆摆手,想让马洇起身,把这篇儿揭过去。但车内柳玉如又道,“峻,莫要轻饶他!他以为唐伯父不在场,便胡说大礼部是非,就连‘先礼后兵’的规矩也不懂。往后你不在场时,岂不又要口是心非的胡说你了!”

    樊莺也在车内说,“这样当人说人话、当鬼说鬼话的家伙,总之我是一定要与褚叔叔讲的,不要安排他在兵部坏了大事!”

    真要被退回去,那么自己也就再无出头之日了!

    马洇急切之下眼含热泪,转而跪向高大人道,“大人,是小人胡言乱语了!并非是故意,而是在底下混的日久了,不大懂得规矩!你且饶过小人这次,下次一定不敢了!!”

    高峻叹了口气道,“本官一向喜欢有些骨气的,初听你讲话还有些味道,怎么越来越婆婆妈妈起来!反倒不如车里面的――钉是钉,铆是铆。”

    他吩咐跟马洇一同前来的两位随从,“礼部重礼,唐大人怎么会与他计较!但我就不同!你们两个,一人给马大人掌嘴三下做个惩戒,然后这篇儿便翻过去吧!”

    两位年轻的随从是马部衙门里最下层的掌固,哪敢违逆兵部尚书的意思,闻令跳下马来,一人上去给马大人“啪啪啪”三巴掌。另一人再上去、从马洇同一面脸上“啪啪啪”又三下。

    再看马洇嘴角淌血,脸都不对称了。

    高峻摇头道,“我又没说非从一面脸上打,难道你们就不知换个方向?”

    一个掌固回道,“高大人说打,当然是要竭尽全力,但从那边我不顺手,使不上力。”

    “有理!你们扶马令史上马,我们一同回长安。”

    半路上,这些人走得并不快,高峻白天时在马上打腹稿,晚上住宿时,便让柳玉如代笔,起草给皇帝陛下的奏章。有时天色尚早,崔夫人和樊莺也偶尔插上一两句。

    高峻在奏章中说道:马牧业是保障强大军事力量必要条件,同大唐兴衰休戚相关。就目前看,我朝战争主要是与夷狄之间冲突的可能性最大,要同这些善于骑射的游牧族作战,战场辽阔,长途奔袭,离不开强大的骑兵。

    在战马的管理上,大唐已有了完备的律法,如中、上级牧官的配备、牧场的划等、犯马匹死失责任的惩戒,都有详备的规定。

    但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牧官的选拔就是头等大事,第一步,高峻建议从牧尉和群头开始严格起来。

    具体办法是,现有牧长、牧尉出现空缺职位,要优先由八品以下的散官子侄中选拔,白丁和杂色人等不是没有机会,但区别是品子八考而白丁九考。

    这也不是看不起普通人家的子侄,多出来的一考只是数术,有大部分普通人家的孩子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但在牧群中管事,算草、算料、记帐、总数都离不开这个,现学又来不及。

    总之目的是保证低级的牧官能够得到及时补充,而所有考试合格、选拔出来的下级牧官,在上任前都要从普通的牧子做起,铲马粪、铡草、拌料一个环节不能少。

    高峻还提到了馆驿驿马。眼下看,国中驿马用量庞大,单靠目前官办的牧场保证不了驿马的来源,仍然要从民间蓄养的马匹中征调。

    但目前的不利处有两个,令私户养马热情不高。一是多养多征役多缴税,二是马病了,医治负担过重。

    高峻建议,私户蓄马三匹以下的不作定户参考依据,三匹以上至十匹之内的税增一分,十匹之上的税增三分,但可以将马匹租赁给无马户承担瑶役。

    今后凡邮递之役,不论有马无马,只要有丁口者都要承担。

    崔夫人说,三匹之下的不作定户考虑,可鼓励普通农户养马,又力所能及。但十匹往上的税分是不是有些少了?

    高峻问原因,崔夫人说,“恐怕金莲算过帐,也要划块地开马场了!而且为了出赁,一定不会少养。”

    几个人都笑起来,最后暂定“税增五分”。

    此外,马政划归兵部后,原太仆寺兽医博士四人、兽医六百人、学生一百人也一并划入了兵部。

    高峻的意思是兵部不需要这么多,除四名医博士之外,兽医数就与尚乘局一般,只留六十人,剩下的划转各州。

    划到各州的兽医,等级按流外六等,与留在兵部的兽医等级相同。

    这是一个与太医署药园师一样的等级,在官宦如毛的长安再普通不过,但放在一座偏远的小县,这便算一位“大官”,料想阻力不会有多大。

    每州、每县都增设兽医机构,有病马坊。凡邮驿马匹在道,有羸病不堪前进者,随时留在临近州县的病马坊饲养、治疗,粟、草及药品费用由官给。

    高峻提议:鼓励民间乘马,而“工、商不得乘高马的禁令”宜取消。私户养马,人人可骑,既可方便往来,又可提高民间骑乘整体技能层次,有利于府兵、甚至全民提高战力。

    而女子骑马更该提倡,既移风异俗、又可以拓宽私马用途,何乐不为?

    柳玉如悄悄对崔氏道,“母亲,他又在为妹妹夹带私货了。”
………………………………

第1034章 姐姐妹妹

    有兵部尚书高峻亲自提名,刚刚升上武威牧场从六品下阶大牧监的长孙润,奇迹般地再成为从五品上阶的马部郎中,一下子官升三级。

    高峻回到长安时,长孙润还没有到,他赶着牧群返回武威牧场去了。

    按高峻的意思,等新牧监接任,之后他便可与高尧一起到长安来了。

    对于这件事,最为高兴的有两个人,首先一个便是高慎行。高慎行与夫人接替五哥高审行在子午峪丁忧,但独女高尧自去西州后已经很久未见到了,这次再见到,她就是五品高官的夫人。

    再一个就是赵国公长孙无忌。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宠爱而不存什么期望的么子,只是遇到了高峻,便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高峻在营州的事,长孙无忌很快就知道了,么子被高峻超拔上来,赵国公根本不担心有谁嚼舌头因为程知节和唐俭,这两位在场见证的国公级人物都一句闲话也说不出来。

    这便是区别!这便是不同家教之下、不同子弟的不同觉悟!卢国公与莒国公能有什么好说的!?

    听闻兵部尚书高峻返回长安来,长孙无忌按捺不住,想亲自去永宁坊高峻的府上拜会一下。但这么一来就有些明显了,会给人留下一种两家过从甚密的感觉。

    他想了想,决定不亲自出马。

    而是对长子长孙冲说道,“你出面去拜会一下兵部高大人,也不要说是专程去的。我在永宁坊高府的不远处,替你么弟安排了府第,你带人过去收拾一下然后,懂吗?”

    长孙冲焉能不懂,连连答应,然后立刻到永宁坊来。

    长孙冲大业十二年出生,今年三十一岁,中等身材精明干练,他出身良好,又没有什么野心,贞观七年便已是从四品上阶的宗正寺少卿,也就是现在樊伯山所任之职。

    但樊大人已经四十多,而长孙冲出任宗正少卿时才十七岁,十七岁便是少卿。十七岁,大多数娇惯人家的小子,也许刚刚断奶。

    现在,长孙冲是秘书监,从三品。掌管经籍图书之事,检校典籍、刊正文章。而且从目前看,皇帝对秘书监的重视程度又有增加,陛下所有下达的诏令,均须经秘书监检核、文字无误后才能下行。

    谁都能从这个年纪上看出来,赵国公长孙无忌与皇帝的关系是个什么样的关系。皇帝将自己最为宠爱的嫡长女长乐公主许配给了自己的外甥,长孙冲娶了他的表妹。

    只是贞观十七年,长乐公主因病去世,为长孙冲留下一子长孙延。已经五年了,长孙冲至今未曾续弦。

    回府后,高峻先去兴禄坊拜见自己在家的几位伯父,向他们简单讲一下自己的营州之行。

    驸马高履行听说之后不免担心,国公之流,绝对都是跟从皇帝陛下东挡西杀、功勋卓著的人物,一般的事连皇帝都会给他们留着面子,这已是与皇家没有血缘关系的臣子、所能给予的最高爵位。

    而高峻居然同时惊动了两位国公,让他们跑那么远。

    高府中兄弟几个自思,此事放在自己的身上肯定想都不敢想。但设身处地替高峻想想,在当时那种情形之下,高峻的做法居然是最为恰当的。

    然而这里面还有个英国公李士勣,与前两位国公不同的是,李士勣此时重兵在握,正在主持高丽前线的战事。

    高履行问,“贤侄,你这个筹集前线军资的法子可曾事先回禀过陛下知道?”

    高峻说,这不大可能,由营州往返一次长安,什么大事都耽误了。不过有江夏王与我在一起商定此事,他又是陛下钦命主抓军需的王爷,小侄想这方面不会有事。

    高履行一想也是这么回事,于是将心放回在肚子里。

    高履行的夫人东阳公主,目前可算是兴禄坊高府事实上的身份最高的女主人,她张罗着要大摆酒宴,想将从营州赶回来的五弟妹崔颖等人一起请过来说说话。

    但高峻说,永宁坊的府上此时一定在忙着安顿崔夫人的住处,而他也想再去子午峪一趟,拜望一下丁忧的六叔六婶。

    那就改日再聚。

    众位长辈一起起身,将高峻送到府门之外,发现从兴禄坊东面的大街上过来一丛车驾。

    高履行一见骑在马上之人,便低声对高峻道,“此人正是秘书监长孙冲,是长孙润的大哥”

    高峻一时还理不清与这位长孙冲是个什么关系,因为从大伯高履行这里论起来,长孙冲与高履行正该是连襟。东阳公主与长乐公主不是一母所生,那也算姐妹啊,那么自己就比长孙冲低了一辈。

    但从长孙润那里论起来,长孙润娶了自己的堂妹,岂不是两下里辈份又扯平了!

    这也难怪,皇帝女儿多,有一次都想把一位公主许配给尉迟敬德,而尉迟敬德的年纪比皇帝还长,让尉迟公给婉谢了。

    高履行的夫人东阳公主先低声说,“我回避一下。”

    说罢,不等长孙冲过来,便转身进府。东阳公主是庶出,见妹夫过来,一则不免想起自己故去的妹子,二来也发觉高峻一定不大好说话,这才离开了。

    而这些人与高峻一起,挺身站在府门外相候。

    长孙冲骑着高头大马,离着老远便看到高府门外一群人,多数都是认得的,只有一位身着正三品服饰的年轻英俊官员从未见过。

    他从父亲那里知道高峻已然由营州回来,猜测此人正该是他,马还没到近前,长孙冲便飞身由马上跳下来,快步上前,对着高府中人拱手道,“众位大人,这是送的什么人?长孙冲有礼了!”

    高履行连忙引见,“长孙大人,老五家的高峻从营州回来,到府上看了看,这是回去永宁坊。”

    长孙冲连忙道,“原来是兵部高大人,失敬失敬!”么弟长孙润的飞速升迁总与高峻脱不开干系,长孙冲的恭敬之意溢于言表。

    高峻连忙回礼,问对方何往,长孙冲说巧了,他正好也去永宁坊,带些人为么弟长孙润打扫新府第。

    两人辞别高府众人,一起乘马踏上兴禄坊南边、漕渠之上的石桥,在丰乐坊一拐,往东过安仁坊、长兴坊,再往南一拐,永宁坊就到了。

    赵国公给老儿子准备的府第,正好在兵部尚书府的北边,隔着六、七座大宅子。虽然规模上比高峻这边小了许多,但也是不一般人家能比的。

    长孙无忌给儿子选这么个地方也是大费了心思,马上,长孙润就要在兵部任职,而且一上来便是马部衙门的主官,住在哪里大有讲究。

    高峻以后每天上朝、去兵部,总会顺路遇到长孙润,那么这二人就可一同前往。兵部有些什么事不便当众说,在路上嘀咕两声也就很方便了。

    不要小看这个,要知道高峻与长孙润同属兵部上层,不可能事事还要在赵国公府、兵部尚书府两边往返着联系要防人口舌。

    长子长孙冲在长乐公主死后一直不娶,一是二人感情深厚,二是皇帝陛下一直都没有提过这件事。

    陛下对长乐公主的喜爱,一般人能够看到,但不能体会。

    长乐公主出嫁时,皇帝为她筹备嫁妆,诏令有司为其准备的嫁妆要加倍于高祖之女也就是皇帝之妹永嘉公主。是魏征上书说此举严重违制,这才作罢。

    贞观十七年陛下痛失爱女,多次痛哭后仍然感到哀思难以抑制,他对长孙冲的婚事不发一句话,长孙冲不敢再娶。

    事实证明,陛下虽不明说,一定也不大乐见爱女的丈夫再有别的女人,因为他不久便将长孙冲提到了秘书监这个显贵、而清闲的职位上来,让他日日与经史典籍、诏令文书为伴。

    但长孙无忌对大儿子的能力是看得清的。看势头,在仕途之上,长孙冲也就是到这里为止了。

    但么子长孙润就不同,他年纪轻、上升的势头强劲,娶的是高府二小姐,又傍上了高峻这位陛下眼中的红人,虽一住一行,都大有文章可做。

    高峻和长孙冲在马部郎中的府门前分手,回到自己府中来。到了一看,原来自己府上也正忙着,要为崔夫人腾清正房。

    但是崔氏说什么也不干,“这怎么行!我在兴禄坊是有住处的,不能占了这里晚辈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