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看到对面的武媚娘脸上一闪即逝、露出一丝失望的神色,心中不由的动了动,难道她期待着我再回来?
于是李治又道,“父皇得高人指点,此时正在翠微宫调理,想是不大希望人打扰的……你便安心在这里教她文字、礼仪……我一时是回不来的。”
这便是告诉她,她尽可每天来这里,而且不会有不便——因为他不会来。
时间已经有些太久了,虽然自他进入太子别宫,一切都入情入理,未有出格的举动,但李治还是担心被皇帝知道。
于是他匆匆离去,穿过便门往翠微宫去了,一路上心中充斥着莫名其妙的兴奋。
这样一来,安喜殿上身份最高的女人便是这位武才人,可她坐在这里,享受着宫女们的侍候又不大合适,于是招呼那些宫女道,“都来坐下,我们一起吃!”
果然,武媚娘看出,被她和李治救下来的女子在举指上粗糙得很,她面目清秀,年龄也不大,但充其量也只是个一般人家的丫环。
但她对自己身世的守口如瓶,又让武媚娘极是好奇,你越是追问,对方越是紧紧地捂着,不敢透露半点儿。
武媚娘便不问,只问她姓名,仍然只说了个“杨”字,名字也不肯说。武媚娘笑着对她道,“你的手艺不错,我是爱吃的,不如我们拜为姐妹怎样?万一太子殿下也吃着好,我就要巴结你了!”
女子受宠若惊,连身边那些宫女们也都被惊到了——一位宫女,却有一位才人上赶着来结拜。
为不让她局促,武媚娘再当人纠正她道,“坐要有坐相,腿要闭拢、上身不能乱摇,”
“我……我是紧张的!平时是不摇的!”女子说。
武媚娘笑道,“你紧张个什么劲,有听说在姐姐面前还紧张的么?”
很快她就不再紧张了,问娘娘道,“奴婢刚听太子殿下提到了兵部尚书,一定很威武、吓人的吧?”
武媚道,“原来你一直在想着兵部高大人,对他我是不熟悉的,人什么样子也未见过。只知他以往打便了东南西北未有败绩,而且家中夫人九位,个个不是我们能比的,你还是不要想他了!想一想将来如何侍奉殿下读书吧。”
这位女子替自己分辨道,“我只是随便问一问,但是姐姐你就附会了这么多。”
……
李治到了翠微宫,得知皇帝正在午休,便在偏殿静候。一直到未时末尾,等到皇帝伸着懒腰从里出来,他的腿都有些麻了,起来时有些踉跄。
却是皇帝极为灵巧地并了一步、上前扶了他一下,并且用略微带着埋怨地口气道,“只知傻等,如何不叫醒我?”
李治道,“儿臣难得见父皇好睡,不敢打扰。不过儿臣看,父皇的精神好多了!”
皇帝道,“果真是高人啊,你说的不错,我按着高峻师父所教之法做下来几天、便大有收获。方法极是简单,也无什么玄奥,但体会只有自己知道!”
父子两个说起了前线的战事,海路牛进达已登岸,再一次轻车熟路攻克了平壤以西的牙善城。
对于接下来的战事走向持什么态度,李治未对皇帝说,按着他的意思,要再一次敦促前方水陆并进,让盖苏文再疼一下。
但在朝堂上,兵部尚书高峻的意见不是这样。他让牛进达以掠资为要,不必急着推进。
高峻说,水路每占一城,不求固守,一要就地补充给养,二要尽数破坏敌方城池的防务,凡垛、栅、桥、门、箭楼、兵器库,一处不使它完善,都给他毁去。
这样一来有个好处,水师没有后援,人数也不多,与其分兵固守,不如让敌方兵无所据,即便唐军再深入,高丽人也不能复入固守,从而切断水师的退路。
皇帝听了大加赞赏,兵者,击敌而不为敌所累,更不能作茧自缚。
高峻摆明了看不上牙善这处地方。那里水路隔着重洋、而陆路不与凤头城相通。本来不多的水师若再分兵,海上的大本营就空虚了。
“高峻的方略甚合朕意,此人不可多得。”
李治问,“父皇,大唐将星渐趋零落,卫国公、卢国公等人都已老迈,儿臣常想这个问题……对于英国公的安排……”
皇帝道,“李士勣用兵没有问题,但他的头脑有时有些太灵光了,朕担心将来你驾驭不了他。反不如高峻合朕的意思,从上次高峻给他妹子抢朕琵琶,朕便看他可用——这是个性情中人,你看一看思摩、松赞、薛礼这一大拨人,哪一个是好善予的?偏偏都与他交好,赵国公与江夏王一向面和心不和,但对高峻却是都有好感,朕看错,不可能这些人都看错!”
说到思摩,李治再道,“父皇,褚大人领命去漠北,人已回,颉利部的可汗思摩,自告奋勇要领兵去高丽助阵,儿臣还未回复他。”
皇帝问,“高峻是什么意思?”
李治道,“兵部尚书没有说什么,因为思摩正是他四夫人思晴的兄长,儿臣以为他是在回避。”
“这就对了,看来高峻还是知道事情轻重的。一来从战事上看,我们根本不须再增兵,而思摩以颉利部大汗和的身份出兵,我们总得有个封赏、给他个身份。在这种情况之下,高峻发声更不妥当了。”
“那么,儿臣便回复绝思摩。”
“不可!思摩出兵不在取其力、而在取其势!这对周边番属不正是个榜样?你可控制一下思摩出动的兵力——两千即可。再替朕拟诏,封思摩忠武将军、赐开国伯。”
这是个正四品上阶的爵位,比肩中州刺史、上府折冲都尉,想来高峻虽然不言语,但面子上已经能够接受了。
等唐军凯旋,再往上封赏思摩。
让李治很感动的是,皇帝私下里与自己耳提面命,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他对于在太子别宫、与武媚娘和坠谷女子的那件小事情,不知怎么就有了一丝不安。
皇帝又道,“这个李士勣还不算完,朕将来要做个恶人,再贬他下去!如果他能老老实实,你则再将他拉上来,估计也就可以为你所用了。”
“但儿臣担心的却不是英国公,英国公已经过了野心充斥的年龄,反而是高峻……”
皇帝摇头道,“你不懂!对李士勣的法子,用在高峻身上会适得其反,千万不要想!你只需事事对他好,他总不会负你。”
李治再引申道,“儿臣知道了,高峻想当初,只是个正四品上阶的西州别驾,父皇便破例封柳玉如国夫人的封号,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了!”
父子两个再说了一阵闲话,按着日常的安排,皇帝又该出翠微宫徒步了。
于是李治告辞,皇帝亲自出来,站在宫门外相送,看李治也不回他的太子别宫,而是车驾直接出了云霞殿、出翠微宫的北门往长安去了。
……
思摩出兵助力军前,又得了正四品上阶的品阶,最高兴的要数思晴了。
她与高峻一同出开远门,到渭水河边迎接兄长。思摩将带着诏命所允许的两千轻骑,不进长安城,直接奔赴战场。
思摩人欢马壮,威风凛凛,一见妹子妹夫甚是高兴。思晴叮嘱哥哥路上注意冷暖,而高峻有些说不明的担心,舅子主动提出来上高丽前线,不知与英国公李士勣相处的如何。
再多的提醒也不便说,但他对思摩讲了薛礼,让他有急多与薛将军联系。思摩飞身上马,两千人飞快地往潼关方向去了。
谢金莲接下来的那五百两银子真是不好处置,直接送回去,摆明了就是谢金莲应了的事,在高峻回来后反悔了。
不送回去,凭什么未出三代的两位堂兄弟无缘无故受之泰然?如果只说亲情,那也该高峻给三哥高峥买茶钱,这才更说得过去。
但三嫂安氏上次临走时说得明白,让谢金莲过两天到她府上说话。此时谢金莲吓得连提都不敢提“过府说话”这四个字,深深为自己的眼光短浅而后悔不已。
晚上回到家,人们在一起商量这件事,柳玉如轻声叹气,也不敢再深说谢金莲什么,怕她受不了。
最后出主意道,“我听说,三嫂是幽、营以北胡地人,那里正该产些珍稀的皮毛……这样吧,金莲你明天带五百两过府,只求三嫂替你购一件……”
看着谢金莲为难的样子,高峻道,“算了,把银子交给我吧,我来送出去。但只是五百就不成,这太明显了,金莲你替我换成九百两。”
谢金莲心疼地道,为什么这么多?!!
柳玉如说,“他一定是想买上九件!”谢金莲就不说话了,时间虽晚,但她马上带人到永宁坊大街的柜坊。
本朝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地方称为柜坊。柜坊又有僦柜、寄附铺、质库或质舍等名称。
铜钱每缗重达六斤多,要携带大量铜钱出门,既重且很不方便。人们预先将铜钱存放在柜坊,在进行买卖时,取用比较方便。
兵部尚书府谢二夫人管帐,在这地方无人不知,别说她只写九百缗的提单,就是九十万缗,掌柜的写起来眉头也不会皱一皱。
柜坊关门后,谢二夫人才带人来的,掌柜不敢怠慢,爬起来给她写好带走。第二天一早,谢金莲就把钱给了高峻,高峻只要将柜坊的提钱单子送出去,高峥自可到柜坊来提钱。
出门后,高峻与长孙润同路,但在兴禄坊的街口,高峻就故意等了一下,不欠看到三哥高峥也骑着马出来。
高峻与三哥高峥一个在吏部、一个在兵部,基本同路,穿过鸿胪寺与太常寺大街,再往北便是尚书省公办区。
两人边走边说话,所有到衙门里来的官员们,都看到这兄弟两个谈得热络,最后,二人马上要分手的时候,兵部尚书猛地拍着脑门儿,仿佛差点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连声道:
“我险些就把谢金莲她们的大事忘记了!”
高峥担心自己与兄弟聊得过久,可不要耽误了他的正事。
谁知高峻却摸出了一张永宁柜坊提钱的单子,郑重交给他道,“柳玉如她们人人想要一件上好毛皮的斗篷,我想只有三嫂有好门路,三哥你不要忘了,钱不够只管朝谢金莲要!”js3v3
………………………………
第1039章 过晌不归
谢金莲说,“我的四百两啊,得去多少人吃才吃得回来!”
高峻猜测这次三伯请酒一定与高峥的升职有关,他也想从侧面了解一下,事情因何会这么巧。于是马收拾了一下、挎了乌刀出门。
高峻骑着炭火走后,家中剩下的人坐下来要吃饭,却发现崔嫣出去练马,此时竟然还没回来。
崔夫人有些担心,尤其发现管家高白竟然在府中,他并未带人随崔嫣出去练马。夫人马就吃不下饭了,因为以往崔嫣每次出去,一到饭点总能回来。
柳玉如打发人到长孙润府去打听一下,去的人一会儿就回来禀报说,马部长孙大人午时留在兵部、并未回府,二小姐也不在府。不过听高尧府的家人们说,五夫人崔嫣与二小姐一大早就骑马出去了。
而且,从长孙府回来的人说,那边也是二小姐一个人出去的只有她们两个人、两匹马。
柳玉如道,“真是胡闹,怎么都不知带几个随从!两个二把破子女骑手,一个有当师傅的瘾、另一个以为自己是个天才。万一半路磕了、碰了、摔了,岂不是连个送信的都没有!”
下人说,“柳夫人,小人还听长孙府的家人们说……二小姐和五夫人是穿了男子的衣服出府的,这些天都是如此!也不许人跟着。”
“但长孙润就不管管?!”
“回夫人,二小姐和五夫人两个,都是等高大人与长孙大人一起去衙门之后才动身,恐怕长孙大人也不知道。”
说着话,日头已经歪了,但崔嫣还未回来。越发的,人们看着天一层层的乌云翻卷来,有些山雨欲来的架势。
柳玉如说,“高白,马带府的所有护卫、家丁去找!把人全带!随时把消息报回来。一个时辰再找不到,就去兴禄坊府报予高大人知道。妹子都不归家了,他还有心思喝酒!”
高白马集齐了兵部尚书府所有的护卫、家丁分头去找。对于这次的意外,高白心里很不得劲。本来五夫人崔嫣头一次单独出去时,高白是要带人随着的,但崔嫣就是不让。
接连几天,崔嫣也未晚归过,高白就有些见怪不怪了。
但此时他就后悔、为什么不事先告诉柳夫人知道。
他以为五夫人和二小姐一定是又往延平门外去了,因而一来就将最得力的护卫人手都派过去,而城东一片则交给了府中的家人们去找。
他亲自带人往西找,人们到了第一次去的地方,却是一个人毛都没有。
而此时,天就飘起雨来。高白这些人出来的匆忙,也未带雨具,此时也顾不得了。
看看一点发现也没有,高白再留了几个人接着找,他自己带着大部分人往回走,要到城中再找找看。
高白猜测,五夫人和二小姐两个女子出来,兴许她们不敢走得过远、就在城中某条大街玩。
于是,高白再把手下这些人分开,从修真坊大街开始,分头沿几条大街往南、像画符似地开找。
但一个时辰很快过去了,雨也逐渐大了起来,人还是没找到,高白等人的身已经湿透了。
他记着柳夫人的话,再派一人回府报信,如果恰好此时五夫人回了府,那不正好!
但是去的人很快就回来了。崔嫣并未回府,二小姐高尧也不见踪影。
在崇化坊,高白知道五夫人曾在这里隐居过,妄想着她们能在这里避雨,于是也带人进清心庵找了找。
住持听说纯青子天过午时还未回府,而且还有长孙府的夫人、同时还是高府的二小姐也不见了,她当即对高白道:
“管家,崇化坊附近这几个坊区,你就交给我们。我们也来找,一有崔夫人的消息即刻报与你知道,你们可腾出人手到别处看看!”
高白所缺的正是人手,当时千恩万谢地出来。而清心庵的老老少少们,一齐披了蓑衣,分头出来寻找。
路过长安县衙时,县令班文志立刻得知了,班县令的心里就比一次、在太和谷发生一名女子失踪的事更为心焦。
一次在太和谷现场未见人、也无血迹,那是人没有危险,或者是自己走了、或是让人救了。这一次虽然时间尚不至于过晚,但下着雨、丢的这两个人也了不得啊!
一个是高府的二小姐、赵国公长孙无忌的么儿媳、兵部尚书的堂妹。一个是兵部尚书的五夫人,随便哪一个在他的辖境内有些闪失,他都受不了。
难道是最近地柱犯了冲克?怎么次次找不见的都是年轻女子!次丢一个,这次丢两个,是嫌我这顶乌纱帽戴得稳吗?
班县令对高白道,“管家,你且去万年县找找看,长安县你交给下官!”
于是,长安县从到下,连县令、县丞、县尉、捕头、衙役,除了管库的全都派出来了。
人们冒雨分赴各坊区,把坊正们也都赶起来、让他们各负其责、一有发现及时报至县衙知道。
高白就腾出人手来往东、到万年县地面去找。
找到通善坊西大街时,他看到三夫人樊莺和四夫人思晴,两人身披蓑衣、骑马要出南城门。
原来,崔夫人想到,这两个丫头会不会一时心血来潮,要骑马去子午峪见老六高慎行两口子。他们在那里丁忧,而高尧已不止说过一次要去看看了。
崔夫人说,她们极有可能跑过去显摆,遇到雨就滞留在那里也未可知。
高白像只落汤鸡,站在三夫人和四夫人的马前几乎就要哭出来。思晴对他道,“管家,天还不算晚呢,你不必过于着急,总该让弟兄们披件蓑衣。”
高白知道,这是四夫人在宽解自己。如若真不着急,山道泥滑,她们两位养尊处优的尚书夫人岂会冒雨跑去子午峪?
而且,高白分明看到三夫人樊莺的面色不善,可能他再多啰嗦两句,樊夫人的湿鞭子便要抽下来了。
也不知是淋了雨冷的、还是吓的,高白打了个大大的冷战,赶紧带人往城东去找。路过永宁坊的时候,高白不敢进府,让个人跑进去问了一下,五夫人崔嫣仍未回来。
府中下找翻了天的时候,高峻正在兴禄坊三伯的酒席装醉。
兴禄坊高府一座大府第,进了正门之后分作了几处各自独立的院子,这是阁老生前坚持的,兄弟六个不许分家、就住在一起。高履行兄弟六个的院子自成一体、但六家进出一座大门。
这次的酒席是高纯行操办的。
儿子高峥一下子升了四阶,高纯行认为这个荣耀也是不小了。高纯行身为将作监丞,是个从六品下阶。眼看自己四旬已然开外,官职一连几年停步不前,他早就不对自己报什么奢望了。
但儿子不同,他还年轻,尤其是有老五家的高峻在那里比着,他也真是替儿子着急。这一次,高峥连升四级,既出乎高纯行的意料,细想想也就有些理解了。
高峥回来后曾对父亲说过,高峻在尚书省的衙门前、当了众官员的面送还银子的事,当时好像吏部侍郎郝处俊也见到了。
高峥有些难为情,但他父亲对他道,“别人又不知里面的来龙去脉,而且高峻做得也极自然,你不必难堪!但他这么做,暂时是不想管你呢。”
高纯行对儿子说,只是你妻子有些操之过急了。高峻刚刚来,你叫他如何为了家里人朝人开口!要是依着我来办这件事的话,总会过些日子再说。
谁知第二天的早,高峥一到吏部,侍郎郝大人便将他叫过去,神秘且私密地、满面春风地对高峥道:
“恭喜高大人,国子监主薄致仕归乡,这个职位就空出来了。恰好太子殿下问到本官谁接任合适,本官考虑高大人在吏部,一向办事沉稳从无纰漏,又有才学,本官便举荐了你,而殿下当时便同意了!”
听过此情,老于官场事故的高纯行便叹道,“看到了吗!高峻只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你说了些家事,便有人看到你的才学了!又何须高峻开口!?”
但不论怎么说,郝大人的心意是一定要记在心里的。至少,一场拉近彼此感情的家宴必不可少也不须以整座高府的名义,那样的话太招摇了。就以高纯行府的意思来操办。
高府中的几位爷们肯定要请过来,再就是高纯行、高峥父子在衙门里相交不错的一些同僚们,女眷们就不请了,反正夹公带私的,女人们多了难免搞得动静太大。
于是,在家里的高履行、高至行、高真行,吏部郝侍郎、一位考功主事、两名令史、两名掌固,高纯行在将作监的一位知交,再加兵部尚书高峻,总共计划着也就是这么些人。
只是临时又来了一位,乃是万年县县令姚大人。这样一来,本来打算着放小规模的一次家宴,加高纯行夫人和高峥的夫人安氏,便达到了十六个人,一桌已经不够坐了。
等到高峻到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到了,人们不约而同地起身迎接。
在今天的酒宴,官职最高的就是高峻,正三品,而身份最低的是吏部衙门里的两名掌固,是流外七等。
在高峻之下的就算是吏部侍郎郝大人,是正四品阶,之后就是万年县令姚丛利,是个正五品。这二人极力请高峻座,但高峻道,“不成不成,这里是家里,怎么有我的座!但郝大人和姚大人是客,理应座。”
三伯连声说,高峥能获新任,多亏了郝大人的举荐,高峻你要多敬郝大人几杯!高峻连忙举杯敬侍郎。
侍郎受宠若惊,深深地饮了,与兵部尚书道,“吏部为国选官,为的是社稷,郝某正是做了该做的,不消言谢!”
于是高峻就明白了,三哥高峥的升职,果然是吏部的这位侍郎出了力的。他回忆出次与高峥在衙门外交待那九百两时,这位郝侍郎仿佛就从边经过的。
在另一桌的,是高峥陪着的几位低品级官员,一位考功主事、两名令史、两名掌固,府中的两位女主人也在其中凑数儿,正好也是八个人。
其中的一位吏部的令史一边喝着酒,一边侧着耳朵、听这边酒桌几位高官说话。听着总算有个间歇,便抓机会、端了酒杯跑过来敬兵部的高大人。
他说早就敬仰高大人的英名了,对于高大人在西州、剑南、漠北,甚至乙毗咄陆部的骇人战绩惊羡不已。
高峻听他说得夸张,本不想喝,但碍于面子、又是在三伯家,不应承着显得眼高于顶,于是把酒干了。随后另一位掌固也凑来,又是单独敬兵部高大人。
掌固说,“高大人由天山牧总牧监变成了大唐的总牧监,管得牧场就更多、马匹也更多了!听说高大人最近又在整顿马政,高大人年轻有为,真让卑职敬仰,如慕高山、如临大川……滔滔不绝……”
而考功主事也过来,敬过高峻酒后,则问,“不知对于私户蓄马的税赋方面,高大人可有什么新消息透露?下官的一位表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