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4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徽皇帝说,朕也体会到,在注定每人一次的尘世中,弱者经历更多,因卑微而领略到的虚实、冷暖比更丰富,他们才如同细流,但却一直跟随着普天之下最简单的爱恨大势,可以涓涓,也可以滔滔!
“人贵自强,而不是恃强凌弱,尊重弱者的,被弱者推举得更加尊崇。先皇帝悟到了水能载舟的真谛,于是他成为了伟大的君王。”
他说,“让我们再看看自古以来、那些踩踏和鄙视弱者、并且从中为乐的,不论位置坐的再高,结局大都不美妙啊!”
众臣不约而同、重新列拜,为一个扑面而来的新的朝代,而欢呼不已……
……
在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储位之争中,政务上耽搁的事情其实已经够多了。新皇帝继位之后,首先看到了安西都护府目前的状况,那里的局面其实已经很急迫了。
阿史那社尔,当初只是浮图城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低等武职。
他通过康里城一战,让当时的西州都督高峻发现了他,随后到安西大都护郭孝恪的手下任职。苏伐反叛前,阿史那社尔已做到了安西都护府的司马。
郭待诏殉国、郭孝恪也“殉国”之后,安西都护府全部的军政大事一直都是阿史那社尔在主持着。
皇帝与赵国公、江夏王等老臣说起这件事时,认为这段时间恰恰如同焚金之火,让人看到了阿史那社尔可堪重任。
赵国公和江夏王已经从晋王那里,知道郭孝恪此时正在长安,两人已抓功夫去永宁坊见过了郭孝恪。此时,两人建议重新起用郭大人。
但皇帝说,他已征求过郭孝恪的意思,恰恰是郭夫人——崔氏,极度反对郭大人复出。
崔氏说,“孝恪已经死了,被埋到坟墓之中,如果我同丽容和热伊汗古丽不及时赶过去,他就真死了!因而不算欺君。”
金徽皇帝对崔氏道,“对!对,这当然不算欺君了。”
崔氏说,“但别人怎么看呢?”
当时,皇帝已经看出,崔夫人又有了身孕的消息一点都不假,这时崔氏的身子已经有些明显了。
郭孝恪显然更倾向于听从夫人的意思,金徽皇帝已然从永宁坊无功而返,他不敢过分拧了崔夫人的意思。
此时,金徽皇帝最后拍板道,“那就起用阿史那社尔,就让他担当安西都护府大都护之职!至于都护府司马,便让英国公那个干外甥顶上去。”
这样的安排必然有皇帝的考量,两位老臣同声道,“谨尊陛下之意!”
原太仆寺正卿去北方五牧出任总牧监,原五牧总牧监、卢国公程知节的儿子程处立到太仆寺出任正卿。
万年县县令许敬宗原职不动。
赵国公知道,上边这三个人的职位,不论动与不动,都考虑了鄂国公和卢国公的原因,但原太仆寺卿看来是真惹到新皇帝不爽了。
礼部郎中罗得刀,被赶去黔州出任刺史,听说是因为某句话惹到婉妃不爽了。但这样的下放,罗得刀一定爽得很。
原黔州刺史出任安西大都护府长史。
兵部侍郎长孙润顶替薛礼,出任左千牛大将军,主抓玄武门的防卫,升上去两阶、到了从三品。
薛礼到兵部出任尚书之职,升上去一阶,而此时他已按着先前的计划,陪着晋王李治去叠州了。
英国公李士勣借着灾情,开口要的几十万缗救济钱,一文钱也没拿到。
有人在朝会上提议的叠州一年给复也被新皇帝驳回,但随后的大赦,同样使叠州减免了一年的赋税,只是换了个说法罢了。
再加上英国公的外甥到安西大都护府出任司马之职,李士勣只要不傻,总能体会出,金徽皇帝并未将他以前的不敬放在眼里。
而晋王李治原本有些担心的叠州之行,看起来路子早被他皇兄给铺好了,李士勣要是明白事理的话,最好趴下、乖乖地等着晋王打板子。
接下来便是文皇帝身后那些妃子们怎么安顿,她们还都在太极宫中呢。
于是君臣三人立刻草诏,对这些人作出安排:凡是为文皇帝生养过皇子公主的,全部册封为太妃,安顿在大安宫居住。
而其余那些名目繁多、从未被文皇帝宠幸过的婕妤、宝林、采女全都按制外放,年老的在宫外由官府给养。
对于老儿子长孙润的未来,赵国公更清楚了,长孙家的希望都在他身上。
因而赵国公觉得,自己就更有必要、将他在东宫册封皇后时听来的顾虑与皇帝委婉地说说,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最后,看看时间不早了,赵国公对皇帝感慨道,“文德皇后若是看到我朝今日之局面,不知要多高兴!依老臣看,柳皇后之贤德将不差过老臣胞妹。”
金微皇帝显然从赵国公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丝突兀,但说着说着文皇帝的遗孀、再说到当今的后宫,仿佛长孙大人还是注意了过渡的。
皇帝笑着说,“那么舅父大人,你不妨讲一讲朕的母后。”
赵国公说,“其实,臣不议君这是常理,但朕下既然问到老臣,老臣敢有一丝隐瞒也不对……”
皇帝对赵国公说,大人你正该有什么说什么啊。
长孙无忌又想了想,找了个合适的插入点,这才说道,“长乐公主是文皇帝与长孙皇后的长女,文皇帝爱之若掌上明珠,公主出嫁时,文皇帝曾说,给予长乐公主的嫁妆,要倍于长公主。”
但贞观皇帝的这个主意立刻遭到了魏征的坚决反对。
魏征说,长公主是贞观皇帝的平辈,如果长乐公主的嫁资倍于长公主,将于礼制不合。
金徽皇帝问,“那朕的母后是什么主张?”
赵国公说,被大臣当众驳了面子,当时贞观皇帝心中很是不爽,回去与文德皇后一说,文德皇后却反过来劝解,并执意要求皇帝重赏魏征。
长孙大人说到这里,便问,“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女儿,毕竟出嫁是女子人生中的大事。这是皇后在假装贤德吗?”
文德皇后难道就不想亲生女儿嫁得风光些?
………………………………
第1225章 出放宫人
这正是金徽皇帝想要问的。
对于文德皇后少有的贤淑之名,在大唐不论朝堂、还是乡野,几乎早就形成了共识。
金徽皇帝自从确知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对这位从未见过一面的母亲也一直怀着深深的敬仰,赵国公的这个切入点选得很准。
娘亲舅大,赵国公乐见金徽皇帝如此。他说,“答案很简单,因为文德皇后的女儿一直都很风光!”
年轻的皇帝不住点头,只有得不到皇帝宠爱的公主,才会更加斤斤计较于一份嫁妆。
赵国公终于慢慢地转入了正题,说到了后宫之妒,
“很多人都曾经奇怪,为什么文德皇后从不妒忌后宫,反而还善待别的嫔妃们,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江夏王笑言:“对于早已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文德皇后而言,这些后宫又有什么人值得她妒忌呢?”
赵国公道,“王爷所言甚是!很多人认为文皇帝后宫平静,全都归功于文德皇后的贤淑。岂不知,皇后如果只凭着贤淑,实难阻挡嫔妃的争宠之心!”
自古以来,贤淑善良的皇后,被得宠的妃嫔踩在脚下的比比皆是!
那么,能够让贞观皇帝后宫为数众多的妃嫔们、真正息却了争宠之心的,只有皇帝本人。
他独宠文德皇后,宠到令其他嫔妃们看不到一丝得宠的希望,也就没有人再动一动与皇后争宠的打算了。
金徽皇帝听罢,立刻在脸上现出了无限的感慨。
贞观皇帝不但在文治武功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原来在治家方面,居然也有这样大道至简的手笔!试问自古以来,又有什么人能赶得上啊。
看起来,若想后宫安宁,这就是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法子!
赵国公偷偷瞄着年轻皇帝脸上的神色,这才笑道,“文德皇后善待三千后宫,其实还真有个不得已的原因,”
金徽皇帝若有所思地问道,“还能有什么原因?”
赵国公说,“后宫应该有多少妃嫔,那是自古以来的成例、乃是周公之礼所定。老臣之妹即便再有独霸皇帝之心,也怪不到皇帝身上!”
话至此,赵国公的良苦用心已算达到了。
后宫有多少妃嫔名目,那可是成例,金徽皇帝的后宫由四妃变为九妃,只能怪当初搜刮得狠了,按柳皇后的话,不好“厚此薄彼”,可以勉强理解。
但是,万一柳皇后过分的独出心裁,希望皇帝心里能有个准备,别搞到连御史们都要上本,只怕万一顶起牛来不好收场。
但金徽皇帝仍然沉浸于自己的感慨之中。
过一会儿,皇帝才自语道,“青出于蓝……当胜于蓝!朕一向以父皇为赶超的楷模,治家治国的楷模!父皇既然能独宠文德皇后,那么,朕有信心!在这方面不可能输于他的!”
赵国公眨着眼一时无话,不知自己费尽苦心的点拨,到底哪儿出了差子。江夏王偷着暗乐,拉着一脸无奈的赵国公向皇帝告辞。
两人出来后,江夏王看着赵国公,摇了摇头。他知道赵国公绕着弯子与皇帝说这番话的初衷,但看来收效不大。
新皇帝处处以他的父皇为赶超的目标,包括对后宫的态度。
……
六月十八,壬辰日,新皇颁布“仍然使用开元通宝钱”的诏书。
有大臣在朝会上提出,“开元通宝”钱自武德年启用之后,已历经了两朝,伪造与破损有些严重了,应当改铸“金徽通宝”。
但皇帝不同意,“高祖皇帝拨乱反正,创立新朝,开元之意深远。太宗皇帝政务上多有创新,但对开元钱却从未有过废除的想法。开元钱无须改铸,可增铸开元通宝钱,已补损漏。”
李道宗私下里同赵国公说,“看到没有?贞观皇帝不铸贞观钱,新皇帝便不铸金徽钱,本王从此事中看到的可不是新皇的因循守旧,而是他处处与贞观皇帝看齐的决心,这乃是万民之幸。”
长孙无忌与江夏王心近,因而说道,“这是最好了,贞观皇帝在世时,并未大肆削减后宫,那么细想当今皇帝陛下也不大可能这么做了。”
李道宗说,“有理,太极宫和大明宫有那么多的宫阙,本王也不相信陛下只在其中安顿一后九妃,那也显得太空旷了。”
六月十九,癸已日,皇帝下“出放宫人诏”:
为国之道该简则简,治家之义最重俭约,前日已将太极宫年老宫人出放了一部,但太极、掖庭两宫的宫人仍然有很多。她们长久地远离了亲属家人,在宫中从事扫除之役,长年幽闭,耗废青春,朕于心不忍。
近年旱涝多发颇伤苗稼,叠州灾情并非仅有,涉及州县无不勉力维持。那么掖庭宫留这么多的宫人,又多花钱财、又有碍国用,正该大量出放出去。
皇帝同时命令,将大明宫所有的宫人具录名册,凡是有意愿要出宫的,不论年轻年老,美貌丑陋,全都优先放出,让她们各归亲戚、各遂所怀。
一道诏书中同时提到太极宫、掖庭宫和大明宫宫人的出放,这是第一次。
赵国公又偷偷对江夏王说,“看到没有,本官猜测,陛下这是要举家迁入大明宫,而太极宫……不大可能。”
江夏王问,“为什么?”
长孙无忌道,“因为陛下在诏书中,只提到大明宫的宫人不论年轻年老,美貌丑陋,只要愿意走的都可走。”
……
东宫,搬家在即。
只等大明宫宫人出放完毕后,皇帝便可正式入主大明宫了。这天傍晚,金徽皇帝回到东宫时,皇后柳玉如正有客来访。
从太极宫赶到东宫来拜见皇后的,正是先皇的韦贵妃,眼下她因为有子,已经晋身为纪国太妃了。
但身为一位长辈,纪国太妃在这个时候跑到东宫来拜访皇后,还是令刚刚进门的皇帝有些惊讶。
有内侍传呼:“陛下回宫――”
纪国太妃第一个跑出来见驾,柳玉如、谢金莲、樊莺等人随后才出来。
皇帝看这位太妃,不过四十出头的年纪,不到五十岁,比崔嫣的母亲崔夫人要大个六七岁。
他连忙命人扶起太妃,对她道,“太妃,你是我们长辈,以后如非正式场合,就不要对晚辈行如此大礼。”
柳玉如接话道,“陛下,我们姐妹也是这样与太妃讲的,总归是一家人,哪好搞得这样死板呢。”
皇帝道,“皇后所言甚是,正是我所想的。”
樊莺跑上来,手拢在师兄的耳朵上哨声对他道,“不要我、我的,以后陛下要称‘朕’了!”
但韦太妃却说,“陛下与皇后对妾身的体恤,是陛下与皇后的恩典,但惯常的礼度却是不便废的,不好随意。”
先皇驾崩以后,有幸为贞观皇帝生了儿女的嫔妃,可以按制晋封为太妃、太嫔,跟随她们外封的子女一起离开皇宫。
没有生育过子女的妃嫔,则要安置到太宗的别庙――崇盛宫,或感业寺等地方出家为尼,为先皇祈福。
韦贵妃叫韦泽,原来是隋代户部尚书李子雄的儿子、李珉的小妾。
因为李子雄随杨玄感谋反,李子雄和李珉这对父子兵败被杀,韦泽以犯妇身份进入到了秦王李世民的府上做宫婢。
先朝户部尚书的儿媳,还能差到哪儿去呢,只是这位韦贵妃为太宗皇帝生了纪王李慎、临川公主两个孩子,地位也未见有多大的提升。
此时,按着礼法,纪国太妃是来拜见皇后的。皇帝即然已经回后宫来了,又没有明确的话让太妃留下来,韦泽太妃就该告退。
但是金徽皇帝看她还站在那里吱应,也不说走。
而皇后也朝自己使了个眼色过来,皇帝便问太妃道,“太妃傍晚亲自移驾由太极宫到东宫,可有什么事?有的话,自管讲予朕听。”
柳玉如连忙说,“啊!太妃,不如再请入内说话,”韦太妃顺水推舟,又被侍女们请到了屋内。
一边往里走,樊莺再悄声对师兄道,“她是来给儿女走关系的。”
于是皇帝吩咐道,“时候也不早了,传膳,我们不妨同太妃边吃边谈。”
韦太妃在先皇生前,不仅她本人无宠,就连她的家族和子女所得的待遇都极为寒酸。
按制,当初的韦贵妃身为正一品的四妃之首,生母本来可获封正四品郡君,但是没有。直到韦贵妃因生母病逝,表现得极为悲痛,文皇帝这才象征性地追赠了韦泽的父亲一个徐州都督的虚衔。
而韦泽的父亲在隋朝便是三府仪同三司、两个州的刺史、郧国公,贞观皇帝封给他的这个封号,远远比不上之前的,可见敷衍韦贵妃到了什么程度。
韦贵妃的女儿临川公主直到十八岁才得了封号,嫁了个附马周道务,身份在所有的附马之中是最差的。
韦贵妃所生的纪王李慎,被封到了纪州。这是七十三个党项族的羁縻州之一,光杆儿一个州,底下连县都没有。
这次封给韦泽一个纪国太妃的名号,其实朝廷的用意已很明显了,就是想让她出宫去投奔儿子――纪王李慎。
这都是主管官员先写好了议状,再集中呈报给皇帝批阅,同意后施行。
但新皇登基大事多的是,还真没什么心思考虑到每一位前朝遗妃的去向。
皇后柳玉如一边吃着饭,就将她刚刚从韦太妃处听来的情况主动与皇帝说了,“陛下,太妃毕竟侍奉了先皇一场,晚景不好太凄凉了,求陛下给个关照。”
纪州,是与柘刚州、明桑州、白豆州、酋和州、索川州、拔揭州、索渠州这样的州划等号的。此时连皇帝听了,都暗暗责怪那些办事的官员落井下石。
可是这不都是先皇帝底子没给她打好?
他对韦太妃道,“太妃,饭后就请你先回宫安歇,详细的安排,等明日皇后亲自与你说说便是,”
韦太妃听了满心欢喜,饭就不吃了,起身又是大礼参拜,又被皇帝连忙吩咐侍女们拦住了。
等纪国太妃走后,皇帝对柳玉如道,“弄这么多的后宫有什么好处!”
柳皇后笑道,“陛下出放三宫的诏书我们姐妹都得知了,好的很呢!”
皇帝对皇后道,“那么大明宫的宫人放谁、不放谁,出放多少,全凭你们几个说了算,我就不参与,总之要保你们满意。”
樊莺提醒道,“师兄,我已提醒过你的,以后不准说我,要说朕!”
皇帝道,“这不是在家中么,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皇后道,“那好,以后本宫就专门安排樊淑妃,给皇帝做个跟班,时时提示陛下谈吐上的忌讳,可不能当众出了笑话。”
众人听了都笑,只有皇帝道,“你这是想着法子给我派了一个眼线,这哪里是跟班,我……朕往后可是一点的自由都没有了!”
……
太极宫东西长六里,南北三里半,南面有五个大门,正中的叫承天门,门外与皇城之间东西横街宽三百余步,是长安城最宽的街道,实际就是个广场。
承天门是举行外朝的地方,每有国家大典,如改元、大赦、元日、冬至大朝会,以及观兵、受俘等活动,皇帝均登承天门。
太极宫的前殿是太极殿,是举行中朝的地方,每月的朔、望朝会都在这里举行。北面的两仪殿中举行内朝的地方,“日常听朝视事”。
包括这两殿在内,太极宫共有十六座大殿,位于中轴线上除了这两座大殿以外,还有甘露殿,延嘉殿。在这四座大殿的两侧,还有武德殿,承庆殿,安仁殿,昭庆殿等大量的建筑群落。
太极宫北门是玄武门,这里扎有长孙润保护皇宫的重兵,出了玄武门便是西内苑,有苑墙环绕,也驻有禁军。
按理说,先皇的留宫遗孀要早一些腾空宫室,好让给继位皇帝与他的后宫们居住。
不然每逢大朝时,皇帝到太极宫来,一次次碰到这么多的长辈,真是不大方便。
但是新皇帝表现得不大急,他已经表示要搬去大明宫住了。其实就是不想给这些太极宫后寝中的太妃们造成一丝逼迫的感觉。
大明宫出放宫人的事,正在皇后柳玉如、贵妃谢金莲、淑妃樊莺、德妃思晴和贤妃崔嫣的主持下进行着,看来她们可真当成大事来办了。
………………………………
第1226章 顺水人情
第二天,纪国太妃又来给皇后请安。皇帝不在,去明德殿参加朝会,皇后带着“贵、淑、德、贤”四妃去大明宫主持宫人出放之事。
婉妃、殷妃和蓝妃在养身子,只有容妃丽容接待了太妃。
太妃趁着没旁人,低声称赞容妃人品出众,说她是除了柳皇后、樊淑妃以外最好看的,容妃让她说的有些不好意思,对她道:
“太妃,柳姐姐让我告诉太妃,如果不愿意到纪州之蕃,她已奏明陛下,同意你留在长安,不过要搬到大安宫去居住。”
韦太妃感激得直流眼泪,从头上拔下来一支镶着祖母绿宝石的金钗,双手呈予容妃道,“多谢容妃从中周全,这个……就算我一点意思!”
这支钗是韦泽太妃身上唯一上得些台面的佩饰,价值不菲,这是早年文德皇后赠予她的。身边只有些侍女,容妃婉拒道,“太妃,请你收回去,这都是柳皇后的意思,你不必谢我,再说丽容也不能爱小。”
太妃便将东西收回去,又夸容妃生得好看。
容妃说,“太妃谬赞了,丽容知道自己的斤两。不过,这不能影响我对太妃的情意,在翠微宫,丽容和樊淑妃一直忘不了父皇临终的情景,太妃是父皇的身后人,我们当然要照顾!”
由先皇帝那里说起来,柳皇后这些人要照顾太妃的心意没有虚假,因而韦太妃也不必见外。
韦泽太妃于是又提到了她的女儿,临川公主,她委婉地说,先皇帝驾崩之后,临川公主以金徽皇帝姐姐的身份,要封为长公主也不算逾制。
这个韦太妃果真与儿子不亲近,央求好事也先想着她的女儿。
容妃对太妃道,“这个事我会同柳姐姐说的,至于成与不成,太妃下次来时自会知道。”
纪国太妃便问,“不知皇后娘娘和四位娘娘去哪里了?”
容妃说去大明宫了,皇帝在搬入大明宫之前,想出放一批宫人。太妃又有些欲言又止,丽容问,“太妃有什么要说?”
纪国太妃道,“妾身与皇后和娘娘们心有些近,因而有些话不好存着。”
丽容又鼓励她说,太妃这才道,“后宫其实就是女人多的地方呀……都将她们出放了也有不妥。那么大的太极宫、大明宫,不放些女人进去住着,难道要让那些宫殿都空着?娘娘你想,真都把人放出去了,宫里空荡荡的……”
丽容想像着,不由的打了个冷战,就觉着对方说的有道理了。
太妃又说,“宅院再大,也得有人来充,不然的话便是没有风水,进到哪座殿里都是冷冰冰的,对娘娘们和陛下也不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